其他
青春客厅 | 居家期间矛盾升级,如何解决心理问题?
上海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已经进入了最吃劲的阶段。随着防控措施的调整,有的人被闭环管控、有的人开始居家办公,学生们则要适应在家的网课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客厅这个生活空间已经悄然发生了性质上的改变,它所承载的功能已不止于会客、起居。如今的客厅,是教室、是健身房、是书房、是心理辅导室、是亲子活动室、是音乐会现场……在这里有我们坚守的“阵地”,也有我们人生中的一堂课。青年报&生活周刊带来“青春客厅”系列策划,陪伴大家一起进入“客厅”,度过这段特殊的时光。虽无客来,心向往之,静等春来。1青春心理热线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居家期间矛盾升级,这些心理问题该如何解决?疫情之下为什么会产生更多心理问题?病毒本身并不导致大家有心理问题,但因为部分人对病毒过度恐惧,本身心理韧性比较差,就容易患上心理问题。居家隔离期间,家人整天面对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亲子关系矛盾、夫妻关系、还有邻里关系问题。不是说疫情创造了问题,而是让很多问题凸显出来摆到了台面上。心理方面的问题有哪些具体表现?【1】首先表现是焦虑,担心到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严重影响状态,没有办法投入工作中,这就是焦虑症状的主要表现;【2】常见的情绪是抑郁情绪,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很容易诱发,表现为负面情绪,看问题很悲观,甚至绝望。当你被攻击、被忽视、被冤枉,感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我要攻击,这算不算自我保护的方式?这一波疫情下我觉得愤怒情绪概率很高。愤怒不是病,它只是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很像心理学上讲的防御机制。我给大家举一个小例子。像我们手破了身体会有防御机制,白细胞、巨噬细胞,这些细胞都行动过来把细菌病毒赶走,随后愈合结痂了,这就是身体的免疫系统。心理也有防御机制,它不像白细胞那么明显能被血液检查查出来,它往往是用一种情绪或者行为表现出来。以前可能会有邻里关系不和睦,但不是天天待在家,没那么明显。现在呆在家心里本来就烦恼、焦虑,结果楼上正好在跳广播操,一下子就激发了被不公正对待的感受,会马上把情绪爆发出来。冲突一旦爆发就像导火线,对方会跟着有反馈,肯定要还击,这就是争吵过程。哪些人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心理问题?疫情之下社会支持系统比较差的人,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包括没有家人支持、处于独居状态、网络朋友也不多、比较孤独,这可能是高危人群。【1】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是本来就有心理问题的人。医院确诊过有情绪问题、心理问题,甚至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疫情之下,这部分人的情绪稳定性相对会差一点。【2】比较高危的人群,有明确事件诱发因素、有明确应激源的人,包括被感染者或者密接者。【3】比较容易自我攻击的人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有人能把情绪抒发出来,只要一个出口;但有人总是憋着、不会表达情绪,甚至是自我攻击,加上本身的心理韧性,弹性不好,很容易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崩掉。有什么办法可以缓解居家期间的心理问题?【1】做时间管理和任务管理。疫情期间的生活节奏被打乱是发生心理问题诱因。尽快让节奏掌握在自己手中,有时间的控制感、效能感、收获成就感,就能很快走出不好的情绪。建议:给自己做个时间规划,上午适合做最紧急的、最需要用脑的工作,把玩手机或消遣的时间放在下午或者晚上。每天做完打个勾,给自己夸奖或奖励,这是自我赋能的过程。针对拖延症患者和有手机依赖的人,找个笔纸,或者用Excel表上,做规划本身就是让你体验自我效能感的事情。【2】隔离期间多做运动。运动会让多巴胺、肾上腺素,内啡都有提升,运动完你会感觉神清气爽,这也是自我赋能。建议:居家期间每天运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运动不一定要有器材,哪怕打幼儿羽毛球,做第八套广播体操,只要能让心率上去有氧无氧都行,任何运动都可以尝试。【3】可以做五感放松,看见、听见、闻到、尝到、感觉到,发自内心的感受生活。建议:翻一翻家庭相册,这是视觉放松;听听音乐,从听觉器官着手,让身体放松投入到生活中去,跟生活产生链接,不被焦虑情绪控制。【4】掌握沟通技巧。有效的沟通很重要,学会倾听孩子们讲话,学会用更有趣的游戏的方式和他们沟通。*本栏目由青年报×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联合推出2青春科普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科普纪录片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纪录片——金毛羚牛长按识别
2022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