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茶算不上“有学问”的茶吗?叶怡兰不服气。

桑活菌 生活周刊 2020-09-12


在生活中平心和它相处,

而不是用知识和别人论较,

这是红茶迷人的地方。


—— 叶怡兰




叶怡兰

中国台湾饮食生活作家

 

写作遍及饮食、旅行、居家等门类,

二十年来最专注、始终沉溺其中的,

是红茶。


 

叶怡兰去知名茶馆“清香斋”学茶,

红、黑、白、黄、青、绿六大茶类,

十种茶一字排开,

品过便知,差别各异,自成世界。

然而,红茶算不上是“有学问”的茶,

叶怡兰“不服气”,

她为红茶鸣不平,

研究起了红茶。

 

茶的分类由制法决定,

红茶指完整发酵的全发酵茶。

比起白茶的花香缥缈,

绿茶的清新爽亮,

黑茶的浓沉有力,

介于中间的红茶,

身段价格显然更平易近人,

气质也更含蓄内敛。


 

红茶的宽容度很高,可以加蜂蜜、果汁、糖、牛奶……用各种方式喝,它都包容。可以用日常的方式对待红茶,不必像日本茶道,走向一种哲学,不必讲求要天人合一,明心见性。我提倡用简单的方法冲泡,一套泡茶法,放诸四海皆准。真正的愉快,在于和它平心相处,而非用知识和别人论较,这是我觉得红茶迷人的地方。



在中国台湾,

厨房里放零食、酱料、干货的柜子,

被叫作“大怪物”。

叶怡兰家的“大怪物”,

就是个满满的茶样间,

红茶的占比特别高。


 

不论哪种食材,葡萄酒、咖啡、茶还是饮料,风味与当地的地质、气候、风土、环境、制作方法、生活方式、吃喝习惯,都有关联。

 

产地拜访,

是直观而深入的研究方式。

为研究红茶,

叶怡兰走过了

鱼池、花莲、阿里山,

来到福建武夷山,

世界红茶的始祖“正山小种”发源地。

茶园放诸自然,

茶叶皆自然野放,

云雾缭绕,好似仙乡。



传统正山小种制茶厂“青楼”,

“楼屋共分四层,

底层柴炉,马尾松入炉烧成旺火;

二楼高温,茶青在木架熏制烘干;

三楼中温,毛茶筛选后复焙包装;

顶层低温,新采茶叶在此铺开萎凋”。 

理论上说,山间天冷、日照少

不适合制作红茶,

然而,茶人的智慧,令人叹服。 



时空变换,在红茶的世界里,

“东风”与“西风”间彼此交流、

潮起潮落的势头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18世纪后,

西方人喜红茶,东方人喜绿茶。

而之后,

西方人对绿茶、日本茶感兴趣,

东方人反而对红茶投注了新鲜感。

信阳毛尖只在春季做,

“夏秋不做信阳毛尖,而做信阳红”。

 

在叶怡兰的家乡,情况也是如此。

60年代一度兴盛的台湾红茶,

一直没落到90年代初。

而现在,台湾红茶开始复兴,

还出现了新种红茶。

知名的台茶18号红玉,

是缅甸种和台湾茶种的杂交,

味道极强烈而芳香;

花莲瑞穗的蜜香红茶,

渗透台湾茶品白毫乌龙精神。


 

我在红茶里看到饮食潮流的流动,其中最大的意义是,大家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会思考在地,回头扶植、发展在地的食材特色。


 

叶怡兰是最早一代的“自媒体红人”。

她不论做何种选择,都把

“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放在第一位”。

 

大学念中文,

是对中国文学热爱。

反复读《红楼梦》,

被文学背后的美学吸引。

继而读禅,形成了

“过去已经不可挽回,未来也不可追”

的“此刻当下”价值观。

当大多数同学都做了老师的时候,

叶怡兰秉持着兴趣所向,

做了室内设计方面的媒体工作。

5年之后,进《VOGUE》,

负责居家、建筑、艺术等块面。


 

美食条线没人跑,自然也归我。特别开心,因为我从来都贪吃。喜欢葡萄酒,就做葡萄酒专题,把所有介绍葡萄酒的书念完,还可以把葡萄酒大师揪到眼前讲给你听。有些朋友家中收藏酒,一瓶瓶喝就喝懂了。我没这样的背景,但媒体工作的魅力就是这样,能够带你看到整个世界。

  


2002年,叶怡兰有了一间

属于自己的食品杂货铺,

她将读者心心念念而吃不到的食物,

从纸上带到现实中:

从台南小工坊制作的酱油,

到法国果酱女王做的果酱。

  

杂货铺的名字叫“PEKOE”,

“Orange Pekoe”是红茶的分级用语。

叶怡兰通过这间杂货铺,

达成了自己对饮食“挑剔”般的理想。



看似享乐,

实则生活已与工作分不开了。

在“几乎从来不下班”的

研究、找资料、想选题、写作过程中,

叶怡兰乐此不疲于,

一种从输入到输出的进步感: 


 

透过工作,饮食、生活的享乐更深刻了。不是单方面接受美好的东西,而是还会咀嚼:为什么好喝?还有什么可能性?别的类似的东西呢?在红茶世界里,一杯大吉岭红茶,喝了觉得好香,进一步明白它是花香、白色水果香、麝香葡萄的香。再进一步,了解其中的品种、风土,以至于当我终于到达那个地方,真正看到优美起伏的高山,山间云雾是怎样落在茶树上的时候,得到的是加成加倍的快乐。



叶怡兰的《红茶经》



  • 我真的一整天都在喝茶。早上奶茶,锅煮或打上奶泡。中午喝配饭茶,或午饭后喝茶,这时纯饮不加任何东西,茶味优雅。傍晚肚子饿时,则会拿茶来配点心。


  • 夏天选择清爽、提神振气的茶,如锡兰乌瓦茶;冬天则调一杯浓厚的印度香料茶。台湾的夏天很长,5月开始,我每次做1公升的冷泡茶放冰箱,可以一直喝到11月。冬天则会煮热腾腾的水果茶。


  • 实际上每天的茶都是不一样的,因为茶叶可以改变,冲泡方式也是。





延伸阅读:



本文刊载于《生活周刊》1720期,转载请联系,并注明“来自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ly192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