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予人面包,手有余香,圆满的人生也不过如此。

桑活菌 生活周刊 2020-09-12


一天的工作结束时,

晒晒太阳,喝一杯茶,

吃自己做的焦糖核桃卷。

是阿城认同的内外合一、诚实而圆满的人生。




在大理苍山的半山坡上,

有一间小小的店面。

不到20平米,整面玻璃门,

浅绿色的招牌和墙面,

一如不远处的苍山,雅静清爽。


那是一间面包店。

面包店老板,

也是店里唯一的面包师,叫阿城。



阿城每天一大早开始做面包,

下午全部出炉,

傍晚时分便所剩无几。

如果不提早些去,

常常不能买到心仪的种类。




“做面包就像和自然相处,

有很多有生命力的东西。”

他每天的期待,

是能做出比昨天做得

更好吃、更好看的面包。



其实在成为面包师之前,

阿城是名程序员,

在国企银行工作,收入也不错。

身边的同事们,

大多都对工作的满意度很高。

“它赋予了我很多东西,

给我稳定的保障,让我认真做事。

我们做程序的部门也很简单,

没有那么多斗争。”


但五年合约期一满,

他仍然决定辞职离开,

这样的稳定不是他想要的安稳。

相比于在大机构里

做一颗按部就班的螺丝钉,

他更想要自己去掌控

有创造、更灵动的小事业。



像每一个刚获自由的人一样,

他先去满足看世界的欲望。

行至贵州西江苗寨,

在认识的村民家里住下,

没想到一住就是近两年。

每天在山里行走,

去不同的村民家探访、吃饭、聊天,

认识了不少山里的朋友。


两年,什么也不做,

只靠积蓄活着,不会焦虑心慌吗?

他说:“因为知道自己想要返回城市时,

随时能找到工作。

有这样的底气,就安心地活在当下。”


直到与妻子巴团相识,

又被贵州连绵不断的雨困扰,

决定找一座阳光充沛的城市生活。



2010年夏末,阿城和巴团来到双廊,

被这个小镇所迷住,

决定留在这里开一间小店。


巴团想过开一间粥店,兼卖甜品。

阿城觉得做事应该简单专注,不应复杂,

要卖就只卖一样东西。

后来果真只卖甜品,取名“木棉”。



夫妻俩每日守着小店,

潜心研究甜品的做法。

几年后儿子出生,

阿城从双廊搬到大理古城,

甜品店交给了店长管理,

随后开启了他转型面包师的契机。



那时他还在练习,尚未开店,

只是在朋友圈里接受定购。

阿城的面包之路便是如此起步的。

相较于点缀式的甜品,

他更想尝试能当主食的面包。


“做面包比做甜点更复杂,即使拿到配方,

也需要跟当地的水质、温度、湿度去调和,

还与做面包的人的经验相关。”



决定之后,便去了上海,

师从一位祖辈做面包的法国面包师。

学成回来,继续在家里练习。

每天换着花样做,

法棍、全麦、红糖面包、菠萝包……




做事向来认真专注的阿城,

有着五年做甜品的底子,

有对食物天然的喜爱,

不久便在面包制作的技艺上大有长进,

做出了外形诱人、味道可口的面包。

他没有立即开店,而是一边在家练习,

一边向朋友们发布定购消息。




“每天我和家人想吃什么面包,就做什么面包,

并公布在朋友圈里。

感兴趣的人,可以买来尝。”


最初是熟悉的朋友买,

吃了之后觉得好,又向其他人推荐。

口口相传下,

阿城有了最初的三十多个种子顾客。

这个过程,阿城用了一年半。



自信能做出足够好吃的面包后,

阿城才找了一间店面。

那附近,聚集了

从世界各地来到大理生活的人们,

形成了一个社区。

阿城的面包,名副其实的社区小店,

一来二去都是熟客。



每天早上六点半,

阿城便起床洗漱、吃早餐,

八点不到就去店里,

开始一天的工作。


“做面包是一个很需要自律与规律的工作,

因为面粉有它固定的发酵时间,

你必须顺着它的时间走,

否则做出来的面包不好吃。”



到了店里,

他会查看放在冰箱里、酵母机里的面团,

就像探视睡梦中的白胖小孩,

查看它们的生长状况。


那些柔软的面团,

头天下午便放进了酵母机或冰箱里,

在恒定的温度与幽暗之中生长。



面团也如任何有生命的动物、植物一样,

需要合适的环境去发育、成长。

“在自然界里,

25度的温度最适合酵母发酵、生长,

所以便在酵母机里保持25度,

给面团最适宜的环境。”


得到发酵成熟的面团后,

阿城开始给面团称重,

“做面包是很精准的,所以要称重”。



然后揉面团、制作面包、放进烤箱烘烤。

每一个步骤,阿城对待面团都仔细而轻柔。

揉面、擀面、捏出合适的面团形状,

阿城的动作熟练而迅速。


“你希望呈现出好的口感,

就要和面团好好相处。

有的人做出来的面包口感是死的,

就是因为没有好好对待面团。”



有时面包尚未出炉,

便有晨跑完的人跑来店里,

想买刚做好的面包。


有时是推着小车出门遛娃的爸爸,

还有下班的人们、放学的老师与学生,

甚至有专门从20公里外的新城开车过来的。

附近的咖啡馆、酒馆也来批量定制面包,

再拿回店里提供给客人。



即便不买面包,附近的人们,

也会不时去小小的面包店里坐一坐。

喝杯热茶,看阿城做面包,

在门口的蒲团上晒太阳,几个朋友聊聊天。

面包店,就像一个小小连接点,

链接着附近社区的人们。



面包师阿城,

则以面包与朋友、陌生人,

与这个世界保持着温暖的联系。


他和他的与山面包,

无需浓墨重彩,

也没有轰轰烈烈大张旗鼓,

只是找到自己的兴趣与热爱,

有能力以此为生,如此简单。





来源:好好虚度时光,开始吧,文章有改编


延伸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