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悦书 | 求真是一场无尽的逐梦。

停云 生活周刊 2020-09-11

 追梦 


2018年3月14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逝世。各种刷屏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很抓人:“他们想用一个理论描述世间万物,却一下子找到五个。”


对于理论物理学家们遭遇到的上述尴尬,霍金如是说:“‘现实’的这种多样性是可以接受的,不可以说哪一种‘现实’比其他‘现实’更真实。这不是物理学家传统意义上期待的大统一理论,跟我们日常对‘现实’的理解也相去甚远。但这或许正是宇宙的本来面目。”


于是,本期书单呼之欲出。

我有书单,每周相约,

本期主题:追梦。

 

从宇宙中心的黑洞,到姑娘眼中的泪滴——世间万物,人类一直在力求把握其中的真实。


把“真实”统摄到理论,甚至定于一尊,这是否可能?抑或这只是痴情凡俗的人类始终难解的关怀?


也许贯穿人类历史的求真,就是一场没有止尽的逐梦。而“无限”,就是“真实”的本来面目。




1《时间简史


作   者: [英] 史蒂芬·霍金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 2010-4

推荐指数:★★★★★


当爱因斯坦说到“上帝不掷骰子”时,

他错了。

鉴于黑洞给予我们的暗示,

上帝不仅掷骰子,

而且往往将骰子掷到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以迷惑我们。


——史蒂芬·霍金


这本科普读物自1988年首版以来已经成为里程碑。首版中的许多理论预言,后来在对微观或宏观宇宙世界的观测中,得到了证实。新版中纳入了更前沿的内容,并配以250幅照片及电脑制作的三维和四维空间图。


本书不止于科普和前沿科学,书中霍金以他自己的方式提出了人类存在的终极之问:


随着科学理论在描述事件方面的成功,大部分人进而相信上帝允许宇宙按照一套定律来演化,而不介入其间使宇宙触犯这些定律。然而,定律并没有告诉我们,宇宙的太初应该像什么样子——他依然要靠上帝去卷紧发条,并选择如何去启动它。只要宇宙有一个开端,我们就可以设想存在一个造物主。但是,如果宇宙的的确确是完全自足的,没有边界或边缘,它就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它就是存在。那么,还会有造物主存身之处吗?




2《追忆似水年华

作   者:  [法] 马塞尔·普鲁斯特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  2012-6

推荐指数:★★★★★


当现实折过来严丝合缝地,

贴在我们长期的梦想上时,

它盖住了梦想,

与它混为一体,

如同两个同样的图形重叠起来合而为一。


——马塞尔·普鲁斯特


 

1909年,已经38岁的普鲁斯特吃了一块沾着茶水的玛德兰蛋糕,随即瞬间穿越回到了祖父在乡间的老房子,他那已不复存在的童年曾经存在过的地方。那时的景致就在眼前,那时的气味就在鼻尖,回忆竟如此完整——虽然普鲁斯特早年即涉足写作,但此刻他找到了写作的意义。于是,38岁那年,普鲁斯特抬手落笔,“追忆似水年华”去了。


这就是广为传诵的《追忆似水年华》的缘起。不妨比附柏格森的哲学:记忆就是生命本身,所以记忆中的“真实”根本不可能被遗忘。它只是沉埋在“现实”中,等待一次又一次地被唤醒。


《追忆似水年华》是长达七卷的皇皇巨著,但它的表述是简洁而准确的,这是好的文学作品和好的理论共有的优点。且来欣赏这样一段:


有的面孔,由于乖乖服从丈夫这种力量的反复作用,似乎已经不是女人的面孔,而是士兵的面孔了。另一张面孔,受到母亲每日心甘情愿为子女作出牺牲的雕凿,成了使徒的面孔。又有一张面孔,经过多年的逆境和风暴成了一只老海狼的面孔,只有身上穿的衣裳能揭示她的性别。




3《玻璃球游戏

作   者:  [德]赫尔曼·黑塞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4-6

推荐指数:★★★★★


真理是有的,我的孩子。

但是你所渴望的“学说”,

那种绝对的、完善的、

让人充满智慧的学说却是没有的。

你也不应该去渴求一种完善的学说,

而应该渴求让你自己完美无瑕。


——赫尔曼·黑塞


 

经历了所谓“副刊时代”的颓废和堕落,人类社会中的精英们逐渐发展出了“玻璃球游戏”。这种神奇的游戏以数学和音乐为基础,足以包罗一切既有的学问而变化无穷。


这就是《玻璃球游戏》这部小说的背景设定。小说给我们描述的这样一个精神王国,不妨说是古往今来的精神工作者们尚未实现却心向往之的梦想。


然而这样一个貌似精妙完美的精神王国,是否有空中楼阁之嫌?即便它曾经从现实世界的烟火中汲取营养,即便它在历史发展中为人类守护好了一片净土,并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它是否终究会沦为不接地气的象牙塔,并且湮灭在现实的风云激荡中?故事的主人公、玻璃球游戏大师克乃西特,在这个精神王国中研究、服务了几乎一辈子,而他内心的质疑或许从未止息。


晚年的克乃西特试图超越既有秩序。他是否成功了?见智见仁。但他做到了一辈子不改清冽少年心,世间如他有几人?




4《德加,舞蹈,素描


作   者: [法] 保尔·瓦雷里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8-1

推荐指数:★★★★★


人们都叫我舞女画家,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

舞女只是我画漂亮裙子,

和表现动作的藉端罢了。


——埃德加·德加


 

这部传记作品的传主,埃德加·徳加是法国著名画家,而作者是法国诗人瓦雷里。 瓦雷里写德加,不仅是为缅怀故友,也是想“发掘一位艺术家的大脑”。


当时,印象派画家提倡到户外去,描画自然,捕捉万物随光线的瞬息万变;而德加却坚持在画室作画。与观察自然不同,他更痴迷于描绘现代生活,着意于精准捕捉人物在两个动作过渡一刹那的形态,从人物瞬间动态来真实地反映现实。


德加对素描迷狂,他毕生坚守学院派绘画所力求的质朴和崇高风格。即使在视力不济、无法用素描细致描绘的情况下,他依旧追求完美的人物线条,在这些线条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冷峻决然、洞彻理智、绝不放任情感的个性。


在瓦雷里眼中,素描是“最能全方位调动智力”、最能体现艺术家个人特质的艺术。坚持素描创作且精于此道的德加因而被瓦雷里视为“完人”画家。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德加的世界:舞女是“真实”所凭藉的现实,而捕捉线条的素描技艺则是通达“真实”的触手。




5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作   者:  [美] 菲利普·迪克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  2017-10

推荐指数:★★★★★


你看不到这一切,

是因为你离得太近了;

你必须像那些仿生人一样,

离得很远很远,

他们有更好的视角。


——菲利普·迪克


 

小说中的地球是核爆后近乎废弃的世界,只剩下未能移民火星的人类居住着。动物变得异常珍贵,每个人都渴望饲养动物,一头真实的绵羊是一般人担负不起的奢侈品。


仿生人被人类制造出来,被人类奴役。前者和后者的差别越来越小以至于肉眼难以辨认,而是否对“生命”怀有本能的同情心则成了鉴别仿生人与人类的测试标准。照此说来,仿生人不会同情生命,不会珍视动物,不会把绵羊当作梦想……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仿生人没有梦。起码,他们同样梦想自由,尽管他们的感情人类一时难以理解。


而人类的同情心呢?即便这个特质足以把人类和仿生人区分开来,但这足以证明人类更高贵、更优越甚至有权操持主宰仿生人的生命吗?其实小说并未明言这个问题,这只是小说可能给出的启示之一。


电影《银翼杀手》系列改编自这部小说。较之电影中的仿生人纠结于“生命”、“灵魂”这类人类视角的问题,小说中的仿生人要另类、“高冷”得多,而这正是小说的亮点所在:为了看清楚那些很近很近的东西,我们可以走得远些,再远些。




延伸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