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喝茶的人越来越收敛,心里所藏的那部分成了茶道。

桑活菌 生活周刊 2020-09-11

将文化和器物的知识,

融汇进茶道里,

像是打开了新世界。




唐代陆羽的《茶经》,

说到“饮”,有“九难”:

“ 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

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

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每一步皆有法度,

还要结合天时、地利、人和。

稍稍行差踏错,

茶之味,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小王算是个稍解风雅的人,

读大学的时候念音乐教育系,

总觉得民乐更有东方雅韵。

后来,学着弹得一手古琴,

古琴空灵,弦音常在琴之外,

讲究听得到、摸不着的缥缈意境。

琴音袅袅,余音缭绕之间,

再点一碗好茶,

琴音茶韵,似是惺惺相惜。 


小王学的是里千家的茶学之道,

“里千家”是日式茶道的一派。

千利休去世之后,

他的三子分别创立了,

里千家、表千家、武者小路千家,

以自家门前的街道为名。



刚上大学的时候,

小王就跟着学长去学茶道。

茶道修习需要耐心磨练,

而长时间的跪坐,

让初学者不容易适应,

这使小王最初对茶道印象不深。


“后来,在大学二年级,

觉得自己业余的生活不够充实,

又重新开始尝试学茶。

在里千家学习了一年半,

回到上海,又在同好会继续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

遇到了我现在的老师,

他在讲授茶道的时候,

也会将文化和器物的知识,

融汇进茶道里,

像是打开了新世界,

我也逐渐开始对茶道感兴趣。”



茶道之中,所点之茶浓淡有别,

点茶的手法和步骤各异,

其背后的含义自然也不相同。

《蒙福人生的欢喜》中写到浓茶,

说它是茶事的核心主旨,

主人点一碗茶以招待客人,

客人接力共饮,

这碗茶除了起到“话媒”的作用,

也喝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



“茶道中,举办茶事叫‘一会’。

主人为能请到合意的客人,

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

客人为能受到合意主人的邀请,

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

一起受邀的客人则为彼此能交流,

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

三种心情感应交汇的一瞬间,

一期一会的精神产生。

主客相待并非仅仅流于形式,

这是茶事的宝贵教诲。”


 

Q:在接触茶道之前和之后,对于茶道的理解,有没有什么改变?

A:接触茶道之前,偶尔也会喝茶,但是对它并不了解,对所有的茶,都是同一种对待的方式。学习了茶道之后,就会发现它包含了很多东西。包括家政,甚至对人、物、事的态度,并且它们是不一样的。你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练习,用感同身受的方式,使自己的内心达到一个越来越收敛的状态。需要你用很谦卑的状态,去面对任何问题。


Q:能和我们分享一些茶道中的知识吗?

A:所谓的“和物”,就是指日本本土的一种器物,比如陶碗。而“唐物”则是指唐宋时期,用来点茶的茶碗、道具,包括茶勺、风炉、茶入等等。在茶道中有“台子点”,到了这个阶段,点茶的过程中也会更多运用到“唐物”。



Q:站在你现在这个人生阶段,茶道在你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你如何去理解它?

A:它扮演的角色,是我想用一辈子去完成的事情。它会分布到生活的各个细节之中,所谓的“茶道”,它不仅在做茶的时候用得上,在任何时候,都能用上。比如,它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茶道之中明确要“坦诚”,“直心”是非常重要的,你要把心中所藏的部分去告诉别人,让别人知道你需要什么。




延伸阅读:


本文刊载于《生活周刊》1724期,转载请联系,并注明“来自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ly192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