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懂中国红,而有位年轻人一心想告诉你什么是“中国白”。

桑活菌 生活周刊 2020-09-11


我们每天都受到文化的冲击,

站在截然不同的立场,

脑海里飘过云团般的迷惑。

我们还没有学会沉淀,

就急着在方方面面表达个性和自我,

到头来不过是下了一场场滂沱的雨,

全都倾盆淋在自己身上。

也许,我们早就应该拒绝

签收城市贩卖的焦虑,

一心一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弄堂、女人和狗


每个人都在努力生活,还是遗憾太多。那些我们说不出的幸福和遗憾,最后要么放在心里,要么变成实物。


幸福变成实物的时候也许是偶尔看到的一个微胖的白瓷娃娃,一个爱美食大于身材的可爱姑娘。小狗在一边竖着耳朵听她的呼唤。白瓷娃娃的手指纤细灵动,指尖翘起。



白瓷娃娃腰身圆润,已是妇人模样。她迈着婀娜的小碎步从一条不起眼的弄堂口走出来,弄堂口有两棵扎根已久的梧桐树,光线从叶子间隙碎碎地筛洒而下。


壹兰




女主人这会儿刚刚吃饱了晚饭,肚子微微鼓起。她眯成一线的眼睛、小巧的鼻子和嘴巴,氤氲起令人悸动的气息。


微风徐徐,在错落中的翠色里,小狗能一眼找出那棵开着白色小花的树,尾随主人衔绿而至,尾巴翘起一个调皮的弧度。



也许,幸福就是狗狗尾巴翘起的弧度,是我们晚饭后鼓起的小肚子……



在上海壹兰生活馆,随处可见的是器物眉宇间营造的小确幸,通过不经意间一段动人的故事走到你我面前,润物细无声般在心田泛开一片小小的涟漪。正如主人想传达的理念:记录寻常人的爱与创意,发现万物与你我的关联。 





这里与市区隔绝很远,背靠顾村公园,空气清新,却也少了市区的喧嚣和车水马龙。

壹兰


一栋独立的洋楼,院子里满是花草植被,走进屋内,大厅里陈放着有趣的白瓷摆设,对影自怜的清宫侍女、婀娜多姿的弄堂妇人、顾盼生辉的江南伊人……白瓷娃娃剔透晶莹,细洁轻巧,甜白如糖。她们与空间的相遇,犹如生活里各色重叠的场景,曼妙灵动,令人怦然心动。 





这里的白瓷器物,大都产自德化,除了身姿婀娜的白瓷娃娃,也有各式生活瓷器,茶壶、花瓶、器皿、塑像陈设,不求富丽堂皇,只求细腻多彩。 


壹兰生活馆是一家小巧的生活美学空间,专注于生活中的器物,包括瓷、花、戏。它也更像一个编辑部,挖掘器物背后的故事,与普通人的生活互动,用平凡生活中的戏剧感,让器物真正融入当下都市生活,传递自在自得的生命态度。 



瓷,花,戏


如果说瓷是这里的灵魂,那么戏则是将珍珠穿针引线的细丝。故事为核,倾诉人生百态。任何灵动的器物,并非没有故事,而是需要一双慧眼,感知生命当下的惊喜。春日品茗,夏日花语,秋日探瓷,冬日聊戏。一家小小的生活馆,囊括了多种美好生活的状态。姑娘们浅笑低吟,眉宇间的心事也能诉说芳华,借一抹绿意或如瀑的日光,顺着窗棂照进心田。


任何灵动的器物,并非没有故事,而是需要一双慧眼,感知生命当下的惊喜。


生活馆的地下一层,有一间冥想室,空白无物,地上仅有一两个圆垫,四处的留白亦如生活的纤巧姿态,不是满溢才代表完全,恰是留白之色,更具中式审美的熨帖。它虽在地下室,却借一抹天光照进玻璃顶棚,既隐秘又不会透不过气。隔壁一间更为开阔的房间,则是戏剧排练室,自由的火花借戏剧之壳写意生发。



这家生活馆一共三层,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会客厅、白瓷收藏馆、戏剧读本沙龙空间、书房、排练厅、冥想室。


这里鲜少对外,更像是存放主人私藏的收藏空间和创作空间。瓷为媒,戏为翼。


生活馆从诞生之初,就承载了母子两代人的梦想。母亲周莉笠纵横商海多年,却因为偶然寻访德化白瓷,便爱上了白瓷的莹润剔透、自然娴静。她走遍德化、景德镇,多次拜访民间的手艺匠人,一边收集白瓷、郎红等瓷器佳品,一边打造这个“小而精”的心灵栖息地,想把瓷器匠人的心血精华乃至心路历程,说与众人听。



儿子卞润华的志向更加速了母子间的观念融合,一个有故事、有文化、符合青年审美的生活美学空间跃然而出。现在反倒是儿子成了生活馆的“打理人”,从空间的设计建造到内容定位,再到组建团队、剧本创作和戏剧空间的培植一一主导。传递自在自得的生命态度,也将瓷器和戏剧捆绑成了难以割裂的整体。



一对母子的夙愿


其实,母亲的愿景和戏剧并无违和感。


周莉笠多次寻访德化,最大的收获就是走近那些白瓷大师,了解他们的生平故事,并在其作品中领会“中国白”的内涵和精妙。



“中国白”是法国人对明代德化白瓷的赞誉,他们认为这是“中国瓷器之上品”。德化瓷器具有白度好,光泽度高、热稳定性强、耐温、耐压、耐磨、耐腐蚀等特点,釉色纯净温润、致密度高,透光度好。



因为母亲的关系,在德化制瓷技艺中,公认的“大师级”人物连紫华曾与卞润华有过一次忘年神交。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怎能轻易走入大师的话语体系?卞润华对哲学的理解深沉,两人年龄虽相差悬殊,却能够彼此理解。



熟络之后,连紫华便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制瓷的心路历程和盘托出。他十来岁就开始学习制瓷,参与故宫的瓷器修复时,有幸亲手临摹明代白瓷大师何朝宗的达摩造像长达数月,这些经历让他的技法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生活馆收藏的许多单色釉瓷器,是景德镇瓷器中的佼佼者——邓希平的郎红作品。当年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的外地女大学生,在瓷都景德镇开创了自己的窑变技法,升华了祭红,创新了郎红。



可以说,任何一个手艺匠人的经历,都是一本鲜活的故事书。戏剧取材于生活,剧本创作更需要深入生活。正是这个原因,卞润华逐渐理清了想法,也想把这些中国瓷器匠人的故事整理出来,作为中国原创戏剧的母版。



人面剧团的成立,则是后话。对卞润华而言,其实并没有特别宏大的愿景,譬如它是不是能够改变当下戏剧圈的业态,成为一种锐利的新生力量?他心里明白,九零后根本不爱用这样的词汇。



我觉得戏剧就是一个让大家畅谈公共生活的地方,思想变革一定是从剧场开始的,不论莎士比亚时代,还是西方戏剧的重要时代都是如此。人面剧团可能只是一个开始,是生活馆的外延,未来我们可以涉猎出版、剧本创作、编剧、故事馆、生活美学馆等等,让它变成一个有趣的思想聚集地。


通过生活美学,甚至是以戏剧为载体,可以用来传递生活价值,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去塑造青年群体的审美观、世界观。“我们关注的其实还是这个社会背后的时代变迁,变迁中人是怎样真实地生活。”




这么说来,壹兰这个名字,并非全无野心。团队小伙伴常常头脑风暴,遂得出清雅志远的调性。壹,是一个人,他生来孤独,但面前却充满了无限可能;壹又是阈值,同一时空下,纵有弱水三千却只取一瓢饮。而兰,是一种气节,如带如剑,亦刚亦柔。兰,香气高洁,又平易近人,纷纭世界,自有翩翩风度。兰为一,一即是万物,她可独自芬芳,也可海纳百川,但始终如一。






 延伸阅读:

本文刊载于《生活周刊》1749期,转载请联系,并注明“来自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ly192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