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给很多人上了一课,怎么让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复活?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
——川端康成《雪国》
川端康成笔下的“雪国”描绘的是日本的新潟县。在这里,有个小村落叫越后妻有,每三年一次,举办世界性的艺术大展“大地艺术节”。
“大地艺术节”海报
“越”在日语里有难以逾越的意思,“越后”就是更难到达的地方。越后妻有被群山环绕,地理位置偏僻,气候条件特殊,自古便是豪雪地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乡村前往大城市,村里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导致大量民宅、校舍被空置,耕地日益荒芜。
于是,出生于新潟县的日本策展人北川富朗决定用艺术来拯救乡村。
北川富朗
透过艺术,
希望那些被遗忘的地方能拾回希望,
被冷落的孤寂老人们能绽放笑容。
从1996年开始,北川富朗奔波于当地居民与政府之间,争取支持。得到许可后,他邀请全世界的艺术家,以天地为场地,以山林为舞台,用艺术将它们融为一体。
Llya和Emilia Kabakov作品《梯田》
《梯田》是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的标志性作品,以传统稻米耕作的场景作为灵感,由诗文、梯田风景和二维的人物耕作形象共同构成。不破坏原有的植被和土地,并且让游客了解土地与农耕之间的意义。
内海昭子作品《为了许多失落的窗》
《为了许多失落的窗》在农田山峦间竖起窗框装置,白色窗帘随风飘荡,透过“窗户”可以眺望津川、芋川的乡村景象。
草间弥生作品《花开妻有》
越后妻有保有大自然最美的模样,草间弥生想用花来赞颂这片土地,作品中寄寓着将这个地区的活力延续下去的希望。
以乡土为主,艺术为辅。
这是所有艺术作品的设计原则。北川富朗要求艺术家们在尽可能地不破坏当地设施的前提下进行创作,推广艺术旅游品牌。在艺术家的巧手下,空置废弃的校舍、民居获得了新生。
Christian Boltanski和Jean Kalman作品《最后的教室》
以废弃小学进行创作,艺术家一开始用一种淡淡的浪漫之光给予人们温暖,紧接着是强烈的光影与声音,最后是死寂一般的空间。这种孤寂让人不由深深理解了这片土地的困境。
当地居民一开始非常排斥这种强烈的“生死”对比,但策展人北川富朗将展览馆交由他们来照看,随着参观者增多,他们也开始慢慢感受到艺术的力量。
田岛征三作品
2005年,真田小学校最后只剩下了三名学生,根据规定这样的学校就要正式闭校,孩子们也得转到附近的其他学校就读。那么属于他们的回忆呢?
艺术家田岛征三用漂流木、果实为材料,为三个孩子和他们的老师塑造了雕塑形象,把整间校舍变成一座立体绘本,将美好的回忆永久保存。
行武治美作品《再构筑》
将玻璃工艺与田间废弃小屋相融,让原本失色没有价值的小房屋成为艺术品。
James Turrell作品《光之馆》
光之馆里到处开满了大小不一的窗户,你可以躺在榻榻米上从窗户的边缘慢慢欣赏蓝天的深浅变化,观察24小时的日光变化,感受光与建筑之间的美妙。
MVRDV作品《松代农舞台》
这栋建筑外形设计模仿昆虫,触角着地可以避免房屋到冬天被大雪覆盖,室内是宽敞的艺术展厅,四周的落地玻璃还能让游客在观展的同时欣赏屋外的景色。
Elmgreen和Dragset作品《无力结构》
堆砌的箱子没有任何相连接的中介却能牢固摆放,其中的环保内涵不言而喻。
北川富朗与艺术家们复活了这片土地,为越后妻有打造的“大地艺术节”成了这里的专属名牌,从最初的几万人到现在上百万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让当地的居民有了越来越强的家乡自豪感和生产动力。
为了帮忙照顾家里的旅店、餐馆、酒厂生意,不少远离家乡的年轻人开始陆续从大城市搬了回来,越后妻有又热闹了起来,北川富朗的愿望实现了。
新的信任、新的文化、新的生态、新的经济,
带来新的希望。
艺术成为路标,人来了,
让人恢复了对土地的信心,
充满笑容的新故乡,正在形成。
来源:InsDaily、ELLEDECO、 山海亮设计等,文章有改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