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卖掉北京一套房拍纪录片,却遭13家电视台拒播,B站评分9.9。这一次他又欠债50万,想要对濒临失传的中国手艺说一声“站住”

生活周刊 2020-09-1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一人一城 Author 阿一


被13家电视台拒播的土味儿纪录片,B站评分9.9,堪称国产片的一股清流!这个70后想要对濒临失传的中国手艺说一声“站住”。自称“废柴”的张景其实并不废。在拍摄《寻找手艺》之前,他是一个在北京有两套房,两辆车,年收入三四十万的普世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他的家庭被许多人羡慕为“幸福”,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妻子,两个可爱的孩子,年过四十混到这样的地步,算是不错了。而事实的体会是——“自己如同一只松松垮垮的拖鞋,每天承受着生活的压力,还要接受现实的摩擦,唯有深夜入眠才有片段属于自己的幻想”。直到赤手空拳不顾一切去追梦时,他才发觉自己的整个生命鲜活起来,尽管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造梦人
Dreamer

2年前,《寻找手艺》在B站播放,
开始很长一段时间,
这部国产片都没有评分,
突然有一天,人们像发现了宝,
不仅弹幕区炸了,
评分也高到了接近满分的9.9分。


129天,3万多公里,
跨越中国23个省88个地区,
张景带着两台从二手市场淘来的摄像机
和他的草台班子“三人组”
拍下了中国199名手艺人,
144项传统手艺......


成片一出,肉眼可见的“糙”,
没有像样的后期,片子没有调色,
还偶尔出现穿帮的镜头。



电视台出身的张景不可能不熟悉商业电影的套路,但是在拍这部片子时他通通摒弃了,这大概是40多岁的他平生干的最爽的一件事。


谁能想到这部看上去不那么专业的土味儿纪录片,一个连着被13家电视台拒播的存在,竟在90后、00后聚集地的B站火了。


网友们纷纷评论,对中国手艺的质朴,以及这份质朴正在消失的慨叹——


“坎温老人崩断几次线的场景我基本快窒息了!”
“这么多家电视台不要的纪录片,B站上火了, 一口气看完,收获很多感动。”
“一门手艺的消失,就代表着一座小型博物馆的消失。”

网友评论


知道他卖北京的房子
拍了一部卖不出的片子,
最后免费上传到网上给人看的事后,
有人会问:你这不犯傻嘛?
然而他却“傻”了第二次,
不仅继续拍完了《寻找手艺2》,
还为此欠下50万
他还做出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决定——
以后拍《寻找手艺》纪录片系列,
都免费给人看,不卖钱。
为了中华传统的,快要失传的手艺,值!


导演张景1974年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小山村。在家乡,从日常生活里使用的家具,到每天一日三顿的口粮,除了盐以外,都是人们亲手造的。


手艺人,是最聪明的人,他们也是农民,要为生存奔波,但是凭着一双长了老茧的手,却能造出很多可以称得上艺术品的东西。


来自家乡的记忆,植入了张景的血液里。

导演张景


即便他随着求学、谋生,从湖南来到了北京,适应着城市的节奏,和老婆孩子在这里安家,心里那份挂念依然存在。


按理说,他已经很成功了,传媒媒体科班出身的他,在行业里做出了一番成绩,曾在央视就职,后来又开了自己的文化公司。


在人人为买不起房发愁,蜗居在出租屋里时,他已经在北京拥有了两套住房,还有两辆车,妻子温柔善解人意,孩子乖巧可爱,每年收入三四十万,但他却形容自己就像一只松松垮垮的拖鞋,只有在午夜梦回时,才有自己真正的空间去幻想。


在40岁的当口,他干了件大事儿:卖掉北京一套房,拉了三个人组成摄像组


在启程前,张景给老婆打包票:“这片子保证能挣到钱,而且还很有意义。”其实到底能不能收回成本,他心里是没有底的,卖了房,又找人凑了些钱,他朝着心里的诗和远方出发了。


一辆10年老破车,两台二手摄像机,两支低端二手镜头,一台二手录音机,就是他全部家当。


他带着摄像师小蒋,一个只有一点摄影基础的小伙子,以及司机何思庚、外联喻攀出发了。他们的目标是300来个没有把握的拍摄点。多没把握?就是去了那地儿,可能别人一句话“不让拍”就把你打发走了。

整个拍摄团队,除了张景自己有电视台工作经验外,其他三个人都是外行,他们都是从80位候选人里挑出来的。

组内成员都是业余的


之所以挑这么几个显得不那么专业的人,张景有自己的考虑:我们此行去的目的是为了“仰视手艺人的智慧”,如果挑的人太专业气场太强,会吓到手艺人的。


张景入影视行多年,他曾见过很多手艺人被要求整理着装,或把手抬起来,或要求对着镜头笑,甚至让他们提前做好布置,拿着工具刻意地呈现手艺——“那些都是假的。”


他想要拍到手艺人最真实的状态,他对所有拍摄对象的唯一要求就是:对着摄像头从头做一样手艺,完整地做一样,过程中,绝不打断。


可一切并未像预料的那样顺利,而是一个接一个“意外”出现。


刚出发没多久,摄影师小蒋就因病退出了,司机何思庚接手了仪器,被迫当起了摄影师,连开关机都是现学的。


“半路出家”的摄影师,却没让人失望,因为以前有过摄影的经历,镜头画面拍得还挺像模像样的。


拍摄组的人心稳定了之后,才算真正进入拍摄,各种小插曲也随之发生。最常见的就是当张景他们来到拍摄地的时候,有老人不让拍,或者让给钱才给拍,每次到这个时候,张景就特别委屈。


这时喻攀就会说:“求求您了,我们不打搅您,让我们拍您吧,我们不是媒体,就是特别爱好这个!”这样最实诚的恳求,才让手艺人觉得“你们是真的尊重我,尊重我们手艺人,那就让你们拍吧”。


在旁人看来,拍摄进展得如此艰难,很快就要打道回府了吧?


张景却带着他的队友,一起跋涉了3万多公里,走了23个省,花了129天时间,用镜头记录下199名传统手艺人,144项传统手艺。


我们才得以看到那些快要失传,或者从未谋面的古老智慧和真正的手艺人的样子。


尽管可能语言不通,
却能还原出最真实、最朴素的东西,
这是镜头的好处。



印象特别深的是,
张景到新疆英吉沙县拍摄英吉沙小刀时,
麦麦提克日木在制刀途中揉起了眼睛。


随后他爬到顶棚随手抽了一条竹蔑,撕成细丝状,拍摄团队本着“不打断”的原则,正在蒙圈当中,麦麦提克日木抬手招呼灯光师喻攀凑近一点,他对着摩托车的后视镜,用细丝弯成的钩子在眼球上刮了一下。

原来刚才有铁屑溅到眼睛里了,但麦麦提克日木如此轻描淡写地处理完之后,就转身回到工作台前,嘴里念叨着:“劳动、劳动。”


这一幕被抓拍下来,完整地呈现在了镜头面前。


张蜡四老大姐是做枫香染的,每一件作品她都能说出个来历。


这个是奶奶留给她的,这个是妈妈留给她的,这个是她留给女儿的......最后大姐虽然不断地做介绍,却一件都没舍得卖出去。


让人记忆深刻到想哭的是做油纸伞的坎温老人。


一个80岁的老爷爷,做了一辈子油纸伞,却还是要面对给伞骨架蹦线时断线的时刻。


老爷爷布满皱纹的双手搓着手中的线,系上线,然后线绷断了,第一次目睹线断的时候,张景差点笑了出来,第二次又断,张景觉得这个挺有意思,到了第七次、第八次线断的时候,张景几乎要哭出来了。

这过程当中,老人仿佛陷入了一个循环当中,不停搓线、系线。细微的面部表情也被镜头捕捉了记录了下来。


当张景一行三人来到贵州小黄村的时候,真和养号两位造纸老奶奶,正在最后一次造纸。


她们说,把剩下的原料用完,她们就不再做了,这意味着小黄村的造纸术也可能随之失传。


老人笑着对镜头说:“这次我们的照片和名字可以到北京去了,就算名字到了北京也好啊。”


她们也许没料到过,
她们在偏僻的小村子里,
守了一辈子的老手艺,
三年后在B站上传后,
一帮90后、00后齐齐为两位老奶奶打Call:
“到北京了,全国都看到了”
“ 到广东了”“到武汉了”......
甚至关于她们以及她们守护的手艺
已经传到了纽约、东京、巴黎。


但如果让时间往前倒退一点点,张景和团队苦心拍下片子后,他闷在家里剪了两年的片子的时间段。


卖房拍纪录片的张景,一度经济变得窘迫,因为身边的人都看不懂他,朋友也越来越少,如果不是妻子支持他,可能他都会崩溃了。


然而,遭遇万般艰辛换来的却没能受到市场的欢迎。


这部片子看起来实在太接地气了,换而言之,显得不那么专业,一连被13家媒体摇头拒绝。


曾在影视行业混的风生水起的张景,没想到自己拍完片子后,初次让他感受到鼓励,竟是一群初中生带来的。


身边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看过片子后,拿到孩子班上放,结果孩子们喜欢,在当地初中传播了开来,还给张景寄来了半米高的反馈表。


第二次感动来自B站,当张景直接把片子上传到了那里后,他没想到在这么一个“二次元”的地方,古老的中国技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拥戴。


不仅弹幕区里一片感动,评分也是高到了9.9,接近满分的程度。


《寻找手艺》火了以后,在短短几个月内,张景经历了从地狱到天堂的情绪变化,各种邀约都来了,鹿晗工作室加盟《寻找手艺》,央视科教频道、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签约开播《寻找手艺》,中国电视艺术协会给予片子一等奖邀请他去讲座,还有出版社约他出了一本同名书......


他描述那种感受就跟“把汽车开到了天上一样”。


张景说可能这些突如其来的荣誉让他有些“膨胀”了,他的野心更大了,不再满足于拍摄纪录片了,而是想自己拍电影,预期票房1亿。


有影业界的大佬们纷纷来投资,张景又犹豫了,担心片子商业化后会变味,所以他婉拒了,自己掏钱50万拍了这部《寻找手艺2》。他天真理想是:之前纪录片那么火,手艺人的生存状态怎么着也改变了吧,下一部也许能够比这一部更好。


他决定带着之前的摄影组拍摄《寻找手艺》续集,回访一下当时的手艺人。


发现片子火了,但手艺人的境遇似乎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陶罐手艺人刘新文的陶罐依然没有市场;年画大师王树花还是跟以前一样埋头画画,岁月静好的样子;有一身绝活的做秤手艺人朱宣堂因为重病,没有再继续做秤......


手艺人的本质,让他们的命运无法被一部片子改变,但是那些泛着古老智慧的老手艺,被人记录下,总不失为一件好事。


做枫香染的张蜡四大姐
曾经想用自己的手艺贴补一点家用,
如今还是只能眼睁睁看着
下一辈经历和其他人一样的宿命,
外出打工,孙辈成为留守儿童,
她的手艺并未给家里的经济带去质的变化。


相比于张蜡四大姐,
做油纸伞的坎温老人情况更糟,
当时在镜头前八次绷断了线的老人,
早在2017年2月就去世了,
老伴不久也不在人世,
油纸伞这门手艺也随着老人的离开,
可能在当地再也见不到了。


张景一行人曾在戈壁滩上拜访演奏巴拉曼的胡大拜尔地,那个将戈壁的美景和歌声都融进手工制作的巴拉曼里的老人。


如今,时隔四年后造访,却得知老人因为车祸意外身亡,只有拿着老人的照片哭泣的妻子,看过上一季的人可能会知道,老人的儿子没有跟着父辈学乐器,意味着老人的手艺真的失传了。


《寻找手艺2》从2018年初拍完、年中出片,一年半时间里,修改了28稿,片子出来之后,他拿着片子去找原来想要给他投资的人,对方却表示已经不打算投资了。


这部片子最终又以免费上传到B站的形式公之于众。意味着张景借来的50万块打了水漂。


欠债的滋味不好受,这部片子从10月上传后,豆瓣和B站都因为评论人数太少一直没有评分。
即便如此,张景说,《寻找手艺》还会拍下去。

他还捣鼓出了一个作品创作准则:

不预设、不摆拍、不设计,忠于自己的第一直觉和感受;拒绝以牟利为目的的商业拍摄与合作,仅接受赞助、众筹、自筹经费;拒绝影视工业流水线,精兵简政,独立完成;成片之后,最终必须免费发布。


也许更多人会说张景脑子是不是拍手艺人拍糊涂了。张景却对自己要走的路格外执着,即便梦想最终还是会破灭,但是那些拍过的手艺人早已化作了他向前行走的力量。


只要想起在戈壁上演奏巴拉曼的胡大拜尔地,投入地用自己造的乐器吹出美妙的音乐;只要想起真和养号的两位老奶奶专注地造纸,坚守了一辈子;只要想起造油纸伞坎温老人,绷紧手臂一次次与崩掉线的伞架搏斗的画面......

张景就觉得自己承受过的,不算什么。


逐渐被人忘却在角落的老手艺,却被老手艺人坚守了一辈子,这份平凡的伟大,值得被记录、传承。

本文图片主要源自B站,豆瓣
《寻找手艺1》、《寻找手艺2》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授权转载自:一人一城(ID:yirenyicheng01),带你探寻美好空间,认识更多有趣的人、事、物。


编辑:林荟萃
审稿:王东
往期精彩

少女苏菲·玛索,4岁的奥巴马……这些珍贵的私密影像,太罕见了!

2019年最高能的新闻盘点,真实往往比段子还精彩!

“这样吵架的情侣,最不容易分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