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又拿了个全国第一!

小微 微成都 2021-11-11

83.72分

2020年度全国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

成都位居第一


8月16日,据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印发《2020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通报》,在全国31个省(区、市)共110个监测城市中,成都市以83.72高分位居2020年度全国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第一位。

▲全国110个城市得分情况



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是衡量一个地区公共服务水平高低的一项综合性指标。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开展公共服务质量监测和结果通报,引导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2020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监测领域包括公共教育公共就业医疗服务社会保障公用事业生态环境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养老服务政务服务等12个方面,涉及商务、卫健、人社、教育、文化、交通、民政、体育、政务、金融等多个行业主管部门职能职责。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龙潭院区,工作人员正在为就医的市民服务 图据成都日报


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为79分。从各省(区、市)看,四川省以81.51分位居全国31个省(区、市)第六位;从各监测城市看,成都市以83.72的高分居于全国110个监测城市第一位。


其中,成都市在医疗服务、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养老服务领域满意度得分全国第一;在公共教育、生态环境、公共安全、政务服务领域满意度得分位居前三,其他领域均位居全国领先水平。


这说明成都在应对疫情冲击、

保障人身健康、促进复工复产、

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这也是成都12年蝉联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的有力印证

成都到底凭什么获得

“全国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第一位”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昨日

《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

正式发布

按“七有”“两保障”分为九大类25小类

104项服务

通过逐项对比,其中61项达到国家标准

23项高于国家标准,20项属于自有项目

这是近3年来成都进行的第三次标准调整

自2019年2月,成都每年都以利民便民为导向

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和标准进行动态调整

此次调整

不仅意味着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的数量

质量达到3年之最

也标志着成都推动基本公共服务

向普惠、均衡迈出了一大步!

据统计,成都高于国家标准的23项服务项目分别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特殊儿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提供教科书、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就业见习服务、成都人社12333咨询服务、工伤保险、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残疾人康复服务、残疾儿童及青少年教育、优待抚恤、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特殊群体集中供养、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读书看报。


成都自有服务项目中,教育领域有4项,为宏志助学金、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中职免住宿费、教育资助满覆盖;就业领域有3项,为大中城市联合招聘服务、创业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公共卫生领域有1项,为婚前医学检查;社会服务领域有2项,为价格临时补贴、惠民殡葬补贴;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有2项,为12348法律咨询服务、人民调解服务;残疾人服务领域有3项,为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资助、重度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资助、残疾人教育资助;公共文化领域有5项,为文化活动、数字文化服务、文化鉴赏、公众教育、特殊群体文化服务。


▲图据 成都日报


标准高于国家标准

既体现了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水平

也体现出成都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

标准化试点建设中的担当

是时候重新认识“成都公共服务”啦!

新探索

推进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


当前,成都人口吸引力和集聚度不断提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成都市常住人口达到2093.78万人,成为继重庆、上海、北京之后,我国第四个人口超2000万的城市。为做好基本公共服务,成都进行了系列探索和尝试。


近年来,成都以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精准匹配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按年度统筹制定项目建设计划。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市血液中心等一批市级重大文化、卫生项目开工建设落地。围绕“学位供需总体平衡、医疗服务镇街均衡、文体设施规模多元、社区服务点状供给”四大重点,成都对标先进,全面实施中心城区及郊(市)县8大类18项公共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中的成都自然博物馆 图据“成都城投”微信公众号


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成都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机制,启用政府购买服务购买流程在线管理;深化社会领域放管服改革,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放宽市场准入,优化审批登记流程;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推动五大民生集团从融资基建承建商向服务要素聚集赋能平台转变;鼓励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以市场化方式成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合格供应商;坚持“政府支持、社会运营、合理定价”的原则,开展国家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专项行动等试点。


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成都构建“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新型基层治理体系,推进街道(乡镇)职能转变,突出统筹社区发展、组织公共服务、实施综合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维护社区平安等职责,同时助力乡镇(街道)区划调整和村(社区)、村(居)民小组调整及体制机制改革,确保公共服务供给不降低。


▲成都市网络理政中心 图据“成都发布”微信公众号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推进互联网+,让公共服务更加便捷可及。通过打造智慧城市便民服务总入口“天府市民云”,成都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推进政务服务、生活服务和社区服务全覆盖。


“当前,成都已初步形成服务监测—效能评估—动态调整闭环流程。”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网络理政中心城市管理“大脑”和市政府门户网站这个总入口,推进全网理政、互动理政,满意率和解决率在90%以上,同时,每年开展成都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通过“一对一访谈”“链接访问”“电话访问”等方式收集群众测评意见建议,并将测评结果纳入全市目标考核。


新成效

不断扩大普惠化优质化公共服务供给


几天前,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相互交流,探讨以标准化现代治理方式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共绘城市发展的美好未来。会上,成都的经验和成效,受到广泛关注。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分享,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成都聚焦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和市民美好生活需要,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社会服务兜底能力有效提升,全面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措施,做到应收尽收;全面落实特殊群体救助福利政策,做到应救尽救;全面落实残疾人生活护理支持政策,做到应补尽补;全面落实留守儿童等群体关爱政策,做到应帮尽帮;及时启动临时救助发挥“救急难”作用,做到应保尽保。


▲合江公园 图据“成都发布”微信公众号


同时,成都制定政策清单、项目清单、改革清单等“三张清单”,在全国首创联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清单落地落实。


当前,就成都而言,公共服务供给已从强调“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发展,按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最终目标,不断扩大普惠化优质化公共服务供给。


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打造起“成都文化四季风”“成都百姓故事会”“走基层文化惠民演出”“荟萃蓉城”“走近艺术”“文化连锁店”“周末公益讲座”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县、乡村也形成了“一县一品牌,一镇一亮点,一村一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格局。


公共体育方面,培育社区运动节、天府绿道健康行等市级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基本实现“一区一品牌”“一协会一品牌”,做到“年年有主题、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各级公益性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年均接纳健身人次超400万。发挥天府绿道承载功能,在已建成的3689公里天府绿道植入体育设施近1300处,推动运动健身空间延展。


▲2020年成都市天府绿道健康行 图据“运动成都”微信公众号


此外,成都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的理念,厘清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服务各方权责,创新服务供给,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社会治理的基础。


工作中,成都发挥成都公园城市首提地和示范区优势,营造宜人宜居的城镇社区、职住平衡的产业社区、望山亲水的乡村社区等,形成社区建设的成都模式;加快社区三级服务载体建设,全覆盖推进304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鼓励形成“社区综合体-党群服务中心-小区服务站”三级服务体系;丰富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提升,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社区下沉,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提出村、社区“中医角”概念,构建中医药“15分钟健康服务圈”,推动中医角建设向社区延伸,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简便廉验”、错时延时的中医药服务。




点赞,成都棒棒哒!



资料综合:成都日报


全国最长!成都这个街心公园美惨了(视频)

大动作!成都轨道规划再升级→

羡慕!成都这个片区全新蝶变!!!

规划出炉!成都这个“新区”,了解一下!

为成都打Call!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