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运会遗产,这样安排!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将为成都留下许多有形和无形的成果
这些大运遗产将
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民、用之于民?
49个场馆
将继续用于成都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
成都大运村
预计9月底向市民开放
成都大运会博物馆
实物藏品达1000余件
……
成都大运会大运遗产专场发布会值得关注
↓↓↓
大运遗产是成都大运会在申办、承办以及举办和赛后所留下来的有形和无形的成果,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成都大运会能给我们留下什么?能带来什么呢?8月4日,成都大运会大运遗产专场发布会在主媒体中心举行。参加发布会的嘉宾是: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曹雪峰先生,大运村执行副村长苏波先生,成都大运会博物馆筹建办公室主任黄勇智先生,向大家介绍大运遗产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问题。
成都大运会执委会
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曹雪峰
在发布会上
对大运遗产有关情况作介绍
↓↓
成都大运会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创办以来首次对遗产工作进行全面规划管理的一届大运会。在申办、筹办和举办成都大运会期间,积累创造了一批可持续利用的物质财富和人文成果。为了保护好利用好大运遗产,专门设立了成都大运会遗产规划管理办公室,负责遗产规划实施方案的制定、重点遗产项目遴选推进等组织协调工作。早在2019年10月就编制完成了《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遗产规划》,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举办成都大运会,努力创造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教育与青年七个方面29个领域的丰厚遗产,为城市的长远发展留下宝贵的财富,长久惠及城市和广大市民。
东安湖体育公园
第一,成都大运会体育场馆是成都大运会留给这座城市最为显性的体育遗产。成都大运会总共有49个场馆,其中新建的只有13个,其余36个均为改造场馆,这本身就体现了可持续利用的理念。新建场馆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均达到了绿色建筑的二星级标准,改造场馆大多数在高校,赛后将用于高校的体育事业发展,有效防止闲置浪费。此外,场馆的外观设计和内部装饰充分吸取巴蜀文化,体现成都特色,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贴近大众的审美取向,许多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近年来,在成都大运会的筹办工作中,推动大运场馆能赛尽赛、能开尽开。仅在2022年就面向社会免费或者低收费开放近8万小时,服务市民群众超过509万人次,举办各级各类赛事730余项,推动了全民健身在成都这座城市蔚然成风。成都大运会结束后,这些场馆还将继续用于成都的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
凤凰山体育公园
第二,在成都大学建设运动员村,是成都大运会带给这座城市尤为厚重的教育遗产。成都大运会在综合考虑环境、距离、交通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了在成都大学建设运动员村。这一“村校合一、体教融合”的模式是成都大运会在大型国际体育赛事运动员村建设中的创新探索,同时也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大运村作为服务保障成都大运会的重要功能载体,赛时直接为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提供住宿、餐饮、医疗、咨询、会议、休闲和商业等服务,有效推动全球青年大学生关注大运、参与大运、服务大运。赛后大运村将全部移交成都大学,实现百分之百的可持续利用,不仅用于成都大学的教育事业发展,也将继续发挥世界青年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作用,让友谊、博爱、公平、坚毅、正直、协作、奋发的大运宗旨在这里得以延续,使成都大运会成为一届“永不落幕”的大运会。
大运村
第三,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是成都大运会带给这座城市可感可及的城市遗产。在成都大运会筹办过程中,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重大要求,坚持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相统一,切实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让城市更好服务广大市民。着力强功能,不断提升城市重大市政设施的承载能力,推动城市东西主轴线、成洛简快速路、成龙简快速路和大运村至东安湖体育公园直连道路等交通枢纽和城市干道的建设。着力优品质,全面推进夜景靓化、立面净化、市容美化、生态优化,推动城市品质品位整体提升。积极推进公共设施拆违增绿、拆墙透绿、增花筑景,推动航空走廊大地景观再造,高质量打造了一环路市井生活圈,顺利完成2000余个城市环境整治和品质提升项目。着力补短板,切实做好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环境整治的里子工程,坚决避免大拆大建和铺张浪费。先后对十陵大运村片区、凤凰山体育公园片区等15个片区实施了风貌的集中整治,让市民身边的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
二环高架
第四,带动赛事名城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成都大运会带给这座城市惠及长远的发展遗产。近年来,在成都大运会的筹办过程中,着力抓住大运机遇,顺势而为,全力推进赛事名城建设。先后成功申办了2024年汤尤杯、2025年世运会等国际顶级的体育赛事,成功举办了2022年世乒赛、2022年全国体操冠军赛、2023年中国成都·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赛等赛事,全力助推成都蓉城足球队重返中超赛场。今年以来,位于成都城北的凤凰山体育公园的专业足球场内,每逢主场比赛日,身穿红色球衣的主队运动员和主队球迷形成了一片红色海洋,让凤凰山体育公园爆火出圈。着力放大大运效应,乘势而上,加快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展体育招商活动,吸引成都大运会赞助企业安恒、滴滴、科大讯飞等落户成都创业发展。近三年来,全市累计签约重大体育产业项目115个,签约金额超过870亿元,2022年成都市体育消费的总规模提升至578.6亿元,较2018年增长了44.5%,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2年全市体育产业的总产值达到了1005亿元,增加值达到385亿元,相比2018年分别增长了59%和79%。
中超赛场气氛热烈
大运遗产的创造过程本质上是赛事价值的提升过程,同时也是举办城市价值的放大过程,希望大家在成都多走走多看看,去感受体验并分享传播成都大运会给成都这座城市带来的变化。
记者问答
大运场馆后续如何利用?
经济日报记者:大型赛会的场馆设施后续利用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也是一个普遍面临的难题,请问在大运场馆后续利用上有什么考虑?
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曹雪峰:在筹备过程中,我们始终注重场馆的公益性与经营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将举办重大赛事与全民健身充分结合起来,推动赛事的承载功能和群众的健身功能同步配置,既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又通过赛事植入赋能,来丰富多元业态,提升场馆的经济效益,目前应该说收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在成都大运会结束之后,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体育先进城市的场馆运营经验,采取“短期+长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以市场化的思维来推动场馆惠民和可持续利用。其中,在短期,着重是围绕引进高等级赛事,分类实施惠民开放,持续提升场馆的服务品牌和场馆的显示度。在长期,将着重围绕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推动产业融合,做大体育集团,促进场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推动大运遗产服务城市、惠及市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再推动、再优化、再提升。
成都高新体育中心
在短期,将着重以场馆开放惠民为着力点,推动大运场馆共建共享,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主要是落实两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一是持续发挥高等级赛事的引流作用,推动赛事品牌、场馆品牌的双向赋能,促进赛事遗产更好的支撑场馆的后续利用,吸引更多的赛事落户在场馆。大力推动场馆惠民赛事计划,计划从下半年开始陆续将在大运场馆举办22项国际赛事和38项全国性赛事,通过高等级赛事的植入,不断提升场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大力推动2024年汤尤杯、2025世运会,推动这些大型顶级赛事在大运场馆举办。同时,积极申办世界田联田径世界杯并长期落户东安湖体育公园,积极申办世界体操锦标赛和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落户适配到相应的大运场馆,通过高频度、高热度赛事,持续提升赛事名城影响力,逐步建立起适应成都需要、彰显成都特色,同时又是着眼长远、科学精细的赛事体系,让家门口观赛成为我们成都市民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
成都大运会体操项目女子团体决赛在东安湖体育公园举行,中国队夺冠
第二是遵循场馆功能属性,按照“一场(馆)一策”的原则,分类实施场馆惠民开放,持续保持大运场馆的热度,满足市民的多元化健身需求,不断提升市民的健康体质。具体来讲,就是要落实全年免费或者低收费开放的天数不少于330天,每周免费或者是低收费开放的时间不少于35小时,按照这个要求持续推进大运场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或者低收费开放,让广大市民走进大运场馆共享大运成果。同时持续深化“体教融合”,充分发挥学校的体育场馆参与全民健身的阵地作用。这次大运场馆有36处是改造场馆,这些改造场馆大量都是在高校里,探索建立学校场馆对外开放的机制,进一步的满足市民举步可就的健身需求,支持全市青少年体育赛事在大运场馆举办,组织开展篮球、排球、游泳、射击、柔道、滑轮、乒乓球等赛事不少于200场次。
此前市民在大运场馆内打羽毛球
在中长期,将在赛事体系基本成型,全民健身蓬勃开展的基础上,分段转入探索市场化路径,努力形成大型体育场馆可持续综合利用的成都之路,主要落实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动政府在场馆运营中从直接的管理者转变为运营的监督者,推进这样的职能转变,秉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以委托管理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场馆的运营效能。
二是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及时帮助解决场馆运营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着力为专业的运营团队和机构以及各类市场主体提供良好、公平的发展环境。
三是进一步推动体育场馆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注重参与性和观赏性的服务供给,注重公益性与经营性的运营模式,促进以场馆为中心,体育产业多元融合发展,丰富场馆的核心价值链,提升场馆的自我造血功能,促进以场馆为核心的优质资源加速聚集、集群发展。
大运村赛后如何利用?
成都日报记者:请问成都大学在成都大运会结束以后如何利用好大运村的大运遗产?
大运村执行副村长苏波:成都大运会和大运村给成都大学留下了三个方面的重要遗产。
大运村
第一,成都大学的空间基础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大运村新建了38万平米的单体建筑,也通过路网的改造、景观的提升、地下管网的整治,改造了18万平米,在赛后都要全部转化为成都大学师生的教学生活空间,为高水平建设成都大学奠定了得天独厚的空间优势。
第二,成都大学的国际声誉得到了极大的传播。在成都大运会期间,成都大学在FISU世界学术大会上作了主旨发言,也积极参与国际大体联“健康校园”的认证,获得了银级认证。学校1000余名学生,作为成都大运会和大运村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他们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拓宽了国际视野,增强了文化自信。更为重要的是,来自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生运动员在大运村体验了成都大学氛围,使成都大学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大运村欢迎中心
第三,成都大学参与大运村服务的教职员工视野和能力得到极大锻炼。学校有300多名教职员工参与了大运村的运营管理,在餐饮、住宿、交通、安保、注册、抵离等方面全程参与服务。在前期筹备磨合和正式开村运营以后,这些教职工的国际化视野、规范化的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极大提升,为更高水平的办学治校储备了管理的力量,也为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储备了运营力量。
下一步,成都大学怎么用好这些遗产?
第一,大力发展特色学科。在这个过程中依托大运村的运营管理以及赛事服务积累的经验,我们将会发展体育赛事管理这个学科,培养赛事运营、赛事策划方面的人才。在大运村里深受运动员追捧、热爱的文化互动体验区,本身就是成都大学的传统工艺研究院改造而成,我们将更加注重挖掘传统工艺的历史文化内涵、技艺精髓以及精神内核,以工艺传承来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在学科发展上成为我们的特色、特长。
大运村展览中心
第二,推进场馆的综合利用。所有的大运村的场馆都将转化为成都大学师生员工的教学生活空间,我们还将利用这些场馆积极争取承办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和艺术文化活动,落实场馆惠民、体育惠民的要求,推动场馆科学有序的向社会、向市民开放。大运村闭村以后,将立即进行“村转校”工作,预计9月底学校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以后,我们将通过预约的方式向市民开放,参观代表团欢迎中心、代表团升旗广场、运动员餐厅、运动员公寓的样板间等大运村空间,并且我们还将开放大运村医疗中心,依托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向周边的市民提供三甲的诊疗服务。
大运村医疗中心
第三,全面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将加强与参赛大学生运动员所在的高校的联系和交流,努力扩大全球朋友圈,举办高层次国际学术活动,开展高质量的中外合作办学和科研创新合作,增强成都大学师生的全球流动性。
成都大运会结束以后,欢迎所有参加大运会的大学生运动员到成都大学,这个曾经他们在大运村的家来看一看、走一走。
成都大运会博物馆有哪些展品?
红星新闻网记者:在成都大运会博物馆众多展品当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展品有哪些?
成都大运会博物馆筹建办公室主任黄勇智:成都大运会博物馆汇集了上千件实物展品,每个展品的背后都有一段或让人感动、或让人开心、或让人觉得有趣的小故事。除成都大运会的部分珍贵实物以外,博物馆还征集到世界大运会历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奖牌、火炬、吉祥物、图文、音像资料以及国际大体联官员捐赠的包括“琼·波迪琼奖”在内的多件往届大运会的珍贵实物,也包括社会各界、艺术家、社会名人、市民朋友捐赠的藏品。小至小学生,大至八旬老人,都积极参与到成都大运会的工作当中,给成都大运会博物馆捐献了很多和大运会相关的藏品。
成都大运会博物馆
成都大运会博物馆有很多藏品都很有意义,比如博物馆进门左边的大熊猫雕塑,记载了成都大运会筹办启动的整个过程,留下了国际大体联官员重要的签名,它见证了成都大运会从“花落成都”到“花开成都”的整个历程,也见证了国际大体联对成都的信任与支持。
还有一些藏品,比如国际大体联执行官兼秘书长艾瑞克·森超向成都大运会博物馆捐赠的“琼·波迪琼奖”。国际大体联秘书长艾瑞克·森超因其对大运会杰出的贡献而获得了“琼·波迪琼奖”。他把他获得的奖章以及签名证书,今年3月份捐赠给了成都大运会博物馆,这件弥足珍贵的藏品代表了艾瑞克·森超对成都大运会博物馆建设的鼎力支持。此前他参观了成都大运会博物馆,他说成都大运会博物馆概括了他的一生,因为他在国际大体联已经工作了整整35年,对成都大运博物馆非常有感情。
成都大运会博物馆部分展品
同时,国际大体联高度重视成都大运会博物馆的建设,今年大运会代表团团长春季会议期间,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艾德等国际大体联官员专程到博物馆参观,对博物馆建设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杰出的大运遗产。在开幕式前夕,国际大体联也同意成都大运会博物馆为国际大体联官方认证的博物馆,并明确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艾德出任成都大运会博物馆的名誉馆长。同时,国际大体联官员纷纷向成都大运会博物馆捐赠各种藏品,都非常珍贵。
博物馆里还有很多藏品,都很有故事。成都大运会主火炬手叶光富也曾向博物馆捐赠精美藏品,大家都可以去参观和欣赏。
成都大运会在知识传递上有何安排?
四川日报川观新闻记者:知识传递是大运遗产的重要延续,同时也是世界大运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请问成都大运会在知识传递上有什么安排?
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曹雪峰:知识传递主要是源于国际大体联的知识管理计划,其主要目的是组织和管理大运会的相关基本信息,开发可能的知识资源和创造大运会的相关遗产。实施知识传递,最为重要的是提高筹办者的学习和管理能力,同时加强与国际大体联以及与下一届主办城市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知识传递在工作内容上主要包括国际大体联的培训会与总结会,还包括观察员计划和资料转移。其中国际大体联的培训会主要是提升我们筹办成都大运会的水平,总结会主要是对筹办本次大运会的一次系统总结,观察员计划是下一届举办城市来蓉观摩成都大运会,来亲身感受和体验成都是怎样办本届大运会的。资料转移,则是提交成都大运会的相关资料和信息,主要包括向国际大体联提交使用国际大体联工作语言编制的相关的计划、报告、政策和程序、地图、统计数据以及官方出版物等资料。其中,在资料的传递上,我们根据《国际大体联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基本要求》和工作安排,将在大运会后的执委会上向国际大体联提交有关组委会组织情况的最终报告,在成都大运会结束后六个月内,向国际大体联提供一份详细、准确、全面和完整的成都大运会赛后报告。此外,在成都大运会结束后至少10年内,我们还将收集有关大运遗产和影响的数据,每年向国际大体联至少提供1次书面报告。目前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已经启动了相关工作,并稳步有序推进相关工作。
成都大运会博物馆开放情况如何?
成都市郫都融媒体中心记者:成都大运会博物馆是世界大运会历史上首次在开幕前向公众开放的大运主题博物馆,请介绍一下博物馆的展陈情况以及开放情况。
成都大运会博物馆筹建办公室主任黄勇智:《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基本要求》明确指出,举办大运会“应有大运会展览或者是大运会博物馆”。为了创造更加丰厚、更为广泛、更可持续的大运遗产,2021年10月,由大运会执委会研究决定统一设立成都大运会博物馆,由龙泉驿区负责具体的实施和管理。成都大运会博物馆是成都大运会执委会设立的完整记录成都大运会筹办历程的官方博物馆,也是世界大运会历史上第一个在赛事开幕前向公众开放的大运会主题博物馆,是成都大运会奉献给世界的重要赛事遗产。
成都大运会博物馆展品
成都大运会博物馆位于世界大运公园及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的主体育场D区,紧邻风景秀丽的东安湖,正对大运火炬塔,拥有近百米长的观景平台,展厅面积3300平方米,馆名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女士题词。成都大运会博物馆展陈以大运会成功申办、紧张筹办、精彩举办为主线,按三个篇章进行布展。第一篇章为时代使命,分为大运概况、发展历程、花落成都三个单元,主要介绍国际大体联创立发展、世界大运会发展历程和成都大运会申办过程等情况。第二篇章为责任担当,分为组织领导、场馆建设、文化活动、赛事组织、赛会服务和压线冲刺六个单元,主要介绍大运会筹备阶段总体策划、综合协调、对外联络、场馆建设、重大活动、市场开发、赛事组织、场馆运行、安全保卫、赛事服务等情况。第三篇章为全球盛会,分为开闭幕式盛况、精彩赛事、文化交流、国际影响四个单元,主要介绍大运会举办阶段、开闭幕式、竞技比赛、教育文化交流和国际交流传播等情况。目前,第一篇章和第二篇章已经展陈布置完毕,已向公众开放。博物馆现在正在加紧筹备第三篇章展陈,并积极推进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
东安湖体育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