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迎新专栏 | 人才培养特色项目:经济学—数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培养项目简介01项目背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数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实验班(以下简称“实验班”)始创于2003年,是中国人民大学创办最早的实验班,也是北京市教育改革重点项目。实验班项目2013年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获得全国第七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获得获得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奖。2020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拔尖基地入选教育部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1年入选北京市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实验班所获荣誉及入选计划02培养方式实验班采用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体系,该项目学制四年,由经济学院和数学学院在大一新生入学之后选拔20名学生组成,在一年级入学时组织学生参与新生研讨和读书会,在暑期时进行编程的集中训练以及外出的社会实践,二年级时进行学术导师分配,并在暑假时参与国情考察实践,三年级时进行前沿研究的拓展学习,如有机会可组织学生参与出国的交流访问,到四年级时学生应该明确了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选择硕博连读的同学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实验班学生培养流程经过四年的学习,该项目学生按要求完成学业后,将被授予经济学、理学双学士学位。03毕业去向学院实验班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希望通过系统而扎实的经济学理论以及数学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出经济学理论基础扎实、数学功底深厚、知识面宽、关心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重大问题、能熟练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综合素质优秀的创新型经济学拔尖人才。实验班毕业学生返回母校开展讲座毕业生主要去向一是攻读博士学位后作为经济学者在国内外著名学府任教,二是硕士或博士毕业后在政府部门、金融行业等工作。经数实验班已培养毕业生17届,共计330人,其中84%的毕业生继续深造,深造学校涵盖国内外顶尖大学,目标院校包括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杜克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硕博毕业后,目前从事经济学研究工作的约20人,集中在耶鲁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外一流高校。培养项目特色实验班旨在培养掌握现代分析技术的国际化经济学拔尖人才,针对学生进行“经济学理论+现代研究方法+思维训练”的深度培养,引导学生关注基础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及新经济的发展趋势,为经济学研究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储备。实验班成立初期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合影实验班的办学思路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引领,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为宗旨,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引领,通过经济学核心课程,合理吸收现代经济学理论前沿成果,通过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现代经济学理论与分析技术、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中国实践与调查),旨在加强学生用经济学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一批既了解中国现实,又具有国际化方法的高端经济学研究人才和建设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扎根中国大地、研究中国重大现实问题的世界一流经济学家。为了打造一流的人才培养基地,学院举全院之力进行了全面宏观的顶层设计,擘画好人才培养蓝图,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项目特色:01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依托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课程体系独具特色实验班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经济学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和“国家基础学科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等平台基础上,以“双万计划”、“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为建设支撑,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全国第一的经济学与精干的理工科优势学科,紧跟国际前沿,突出中国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验班课程体系。课程涵盖经济学、数学与计算机技术两大部分。其中经济学课程分为四大模块:政治经济学、现代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两史类课程。除了必要的核心课程外,增大选修课比例,学生可以根据专业兴趣选择相应课程,即进入该领域的研究。数学类课程参考数学学院培养方案,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实变函数、常微分方程等列为必修课,其他按照兴趣打包成方向课。实验班同学参加读书会与此同时,在打造系列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形成丰富深入的研讨性课程。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应回归经济学教育的本质,教会学生“怎么想”“如何做”“做什么”,发展学生的经济分析性思维、经济比较性思维、经济创新性思维,打造了包括新生研讨课、读书会活动、文献研讨活动在内的多样性研讨性课程。实验班系列讲座缩影依托拔尖人才基地及经济学院平台,广泛举办各种讲座、论坛、研讨会,包括“数理分析与实证分析方法”、“中国高质量开放与现代化进程”“调研者说——质性研究视角下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理论与实践”“发展理论与中国实践”“中国经济社会调查方法”“经济史视野下的长期发展”等系列讲座,强调对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的培训与学习,强调量化与质性研究方法的统筹与结合,打造好系列课程延伸体系。刘守英老师以“问题如何导向”为题讲授通识讲座实验班重点开发和打造了“通识教育”系列讲座体系,就同学们关心关注的理论疑问、实践困惑和重大问题,进行深度挖掘,推进学生对重大现实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以“问题如何导向”“获得研究能力”“经济学本科生需要学习的非经济学知识”等通识为主题组织学生神的学习和研讨,进一步强调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分析与回应,提升学生科研和理解现实能力。02教学科研齐头并进,建立顶尖教学科研团队,打造系列学术实践支撑体系实验班均实行本硕博一贯制,以培养经济理论研究高端人才为目标,依托于高水平教研室,针对拔尖基地学生设立科研基金,实施科研立项,引入全员导师制,一对一配备学术导师,树立学生科研意识,促进拔尖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实验班学生参加发展经济学文献研讨会实验班对学生自入学以来进行分阶段的学习规划,督促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合规化大学学习生涯,大一配备新生成长导师,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大二开始配备学术导师,从学生的课程选择、学习进度和论文写作等各方面给予指导,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量身定做”课外学习计划,同时对学生进行符合规律的科研训练,不拔苗助长,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进行个性化训练和指导。一年级以读书会形式进行思维训练;二年级进入文献研讨,让学生通过接触各领域经典文献,了解各个领域并寻找研究兴趣;三年级担任文献研讨的骨干力量,逐渐进入导师课题研究,并开始尝试工作论文的写作;四年级进入本研衔接阶段。每个环节环环相扣,最大程度保证学生逐步跟进不掉队。拔尖基地优秀学生学术交流会同时,资助学生参加相关竞赛和学术会议、设立经济学拔尖基地创新论坛,资助拔尖基地间的交流活动,定期开展读书会与讲座,促进学生间的深度互动沟通交流。03学习实践双管齐下,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打造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系列平台拔尖人才基地强调认知社会、理解社会的经济学教学,培养学生关注中国现实,研究重大经济问题。以田野课堂、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案例中国、千人百村实践调研活动等为载体,推进全体性调研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前沿的研究领域。赴山西省五台县开展“传承人民教育家红色基因,寻找卫兴华教授成长足迹”调研活动依托经济学院与贵州省湄潭县、四川省泸县,重庆市九龙坡区、安徽省小岗村、河北省张家口市、广东省温氏集团等地方政府与企业合作共建的十个“双一流实践基地”,与“乡村振兴千村大调查”、“千企大调研”等项目结合联动,带领学生走进田野、农村、自然、走进企业、政府、机关开展社会实践和调研,走进档案馆、博物馆、展览馆了解国史民情,培养学生了解中国实际问题,扎根中国大地进行经济学研究,同时也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类实习、调研机会,促进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实验班前往国家博物馆进行学习调研通过劳动教育、参观实践、翻转课堂、慕课、田野课堂等,延展了课程体系的空间,扩展了学生知识学习的边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新活力,促进了学生知行合一,扎根好中国大地做研究。实验班学生走进田野课堂开展劳动教育04国内国际交流合作,交流互访拓宽学生视野,“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拓国际化学习路径实验班兼顾本土化和国际化战略相融合的原则,积极推动、深化国际合作,注重人才国际化培养,采用国际化与本土化兼容并包的培养模式,努力构建国内外双向互动、合作共赢的拔尖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通过英文课程建设、邀请海外教授短期授课、国际交换访问、参与国际竞赛等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开拓国际视野、掌握先进的世界一流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利用经济学院和学校的对外交流平台,鼓励和资助学生参加世界名校的暑期学校、培训项目和交换学生项目,每年选拔或推荐优秀学生赴国际知名高校交流、实习或继续深造;推进“经英领袖”全球经贸治理青年人才成长训练营项目。实验班特色全英文课程——计量经济学II(时间序列分析)实验班邀请海外知名学者开设短期课程,紧跟国际前沿;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国际小学期,开展合作研究和合作教学,每年为学生提供5-6门左右的经济类全英文课程,2004-2013年邀请日本同志社大学筱原综一教授为实验班讲授中级微观经济学和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2015年著名经济学家黄有光教授进行福利经济学的短期授课;2019年加拿大萨省大学赵进钢教授进行短期授课;2021年邀请美国路易斯安娜大学周前坤教授专门为拔尖基地开设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课程,帮助学生开拓国际视野,取得良好效果。05创新育人管理模式,深入探索准书院制管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创新实验班深度实施准书院制建设,即打通大一到大四的培养体系,由学生主导进行自我管理。各年级学生联合建立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统一负责管理,建设跨年级学习生活社区从学术科研、学习生活、课余活动、校友联络等方面实现拔尖基地的统一化培养。落实了学术科研一体化机制、学习生活社区化运营、课余活动多元化设计、校友联络常态化开展的贯通培养机制。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书院活动和文娱活动“准书院”成立了多个跨年级小组:学习互助组负责组织数学、程序设计、中高级经济学等有难度课程的课后互助及辅导;学术实践组负责协助教学团队负责人完成研讨班的组织、文献阅读、管理和运行;宣传组负责拔尖基地网站及公众号的日常维护和新闻推送;校友联络组负责毕业生返校讲座和校友活动;课余活动组负责丰富实验班学生的课余生活。并以小组为主体深化打造了课后辅导的学习互助平台、实践研讨的学术实践平台、宣传报道的信息宣传平台、沟通联络的校友联络平台、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平台,从多个维度实现实验班统一化齐头并进的培养模式。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