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

其他

“敦煌遗书数据库”正式上线

8月19日,“敦煌遗书数据库”(dhyssjk.dha.ac.cn)正式宣布上线,敦煌研究院本次发布的这一全球敦煌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内容包括敦煌文献的基本信息、数字图像、全文录文和相关研究文献目录四个部分,数据库同时提供汉、藏文文献的全文检索和图文对照浏览。这是敦煌研究院建设敦煌学研究高地的重要举措。赵声良、郑炳林、马德共同启动敦煌遗书数据库平台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研究馆员、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原所长马德研究馆员,共同启动了敦煌遗书数据库平台。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所长赵晓星研究馆员现场演示介绍了“敦煌遗书数据库”的基本功能。赵晓星现场演示“敦煌遗书数据库”的基本功能敦煌遗书指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公元4至11世纪的古写本及印本,包括宗教典籍、官私文书、中国四部书、非汉文文献等,是研究中古中国、中亚、东亚、南亚相关的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人类学、语言学、文学史、艺术史、科技史、历史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资料。敦煌藏经洞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大发现之一,但由于晚清国力衰落,致使藏经洞出土文献文物流散于全世界各地,总数在7万件以上。目前敦煌遗书分藏于中、英、法、俄、日等国数十家收藏机构,一直缺乏一个完整的联合目录。2012年,由敦煌研究院主导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敦煌遗书数据库建设》立项,旨在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对敦煌遗书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各地所藏敦煌遗书资源信息汇集在一起,建立完整的敦煌遗书信息资源总库,以期进一步实现全球各地所藏敦煌文物的数字化回归,为全球学界提供完整的敦煌遗书数据。时任敦煌文献研究所所长的马德研究馆员担任项目首席专家,联合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许端清教授,共同组建研究团队,经过近9年探索,研发完成了支持敦煌遗书的录入、检索浏览、输出等管理与使用功能的敦煌遗书数据库软件系统,并开展了遗书缀残技术研究,实现了遗书残片关联检索功能。2021年5月,该项目顺利通过结项评审。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其中强调敦煌研究院“要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技术手段,推动流散海外的敦煌遗书等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目前,敦煌研究院正在根据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合作协议,补充完善法藏敦煌文献的相关数据,并进行汉藏文献的全文录文与收录。未来,敦煌研究院将继续对流散于全世界各地的敦煌藏经洞文献进行全面的整理与收录,实现敦煌藏经洞文献文物的数字化回归,为全世界敦煌学者与爱好者们提供最便捷的敦煌文献数据共享平台,并推动全彩印《敦煌文献全集》的出版工作。
2022年8月19日
其他

“琉光溢彩——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古玻璃珍品展”在敦煌莫高窟揭幕

8月8日,由敦煌研究院、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主办,日本黄山美术社协办的“琉光溢彩——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古玻璃珍品展”在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一楼展厅揭幕。展览共展出西起罗马东至日本,横跨欧洲、西亚、中亚等国家和地区的325件古玻璃器,全景展示出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各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11月10日。展览现场展览分为“玻璃的起源”“玻璃的传播”“自西向东的玻璃”三部分内容,以丝绸之路为背景,以时间发展为轴线,以玻璃功用为脉络,集中展示了玻璃的起源、制造技法、流行样式和玻璃装饰用品的多样,以及波斯、拜占庭、伊斯兰等文明区域的玻璃发展样态,综合呈现了不同地域玻璃器型与色彩偏向选择上的文明审美,将丝绸之路上各大古文明区域玻璃器皿的发展历史串联,展现出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史实。同时,展览还专门展出了敦煌壁画中尊像手持和供养人手持的碗、杯、盅、钵、瓶等多类型玻璃器皿图像,体现出敦煌这一丝绸之路节点多元文化交流荟萃的博大魅力。晚8时20分,展览开幕式在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广场举行。日本驻华大使馆全权特命公使志水史雄,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馆长平山东子,日本黄山美术社社长陈建中,日本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中心三等秘书齐藤伸太,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学艺部部长前田龙彦;甘肃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马玉萍,甘肃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副处长戴子佳;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院长苏伯民,副院长罗华庆、程亮;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石琳,敦煌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建军;敦煌机场海关关长孙成宇;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等领导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苏伯民主持。赵声良在开幕式上致辞赵声良首先代表敦煌研究院对出席展览开幕式的领导嘉宾表示了热烈欢迎,向为展览顺利举办付出辛勤努力的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日本黄山美术社、敦煌机场海关等机构表示了衷心感谢。他在致辞中指出,时隔3年,敦煌研究院再次与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合作举办展览,特别是在敦煌莫高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地举办,更让我们共同体会到丝路文明的灿烂悠长,感受到文明间交流互鉴、交融并进的波澜壮阔,以及中日两国人民的民心相通与情感共鸣,期望通过这次展览持续发扬“文化财红十字”精神,推动现当代国际间的文物保护和文化交流与互鉴。志水史雄在开幕式上致辞志水史雄在致辞中表示,平山郁夫先生为文物保护,特别是为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倾注了毕生的心血,此次展览能够在“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举行,让大家再次了解到平山先生的卓越功绩,意义极其重大。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朋友来此参观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古玻璃器展,祝愿此展能够成为进一步加深两国相互理解,促进两国交流的契机。平山东子在开幕式上致辞平山东子在开幕式上致辞,她说,本次展览是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最精心收藏的一部分艺术品,希望这些展品能让大家体验到丝绸之路文物的美妙和光芒,以及古人精诚制作的手工艺品的辉煌。也希望由此增进平山郁夫先生一直珍视的中日友好关系,加深大家对于丝绸之路文化的理解,提高大家对于丝绸之路文化的关注。马玉萍宣布展览开幕随后,马玉萍宣布展览正式开幕。与会领导和嘉宾一同参观了展览。领导嘉宾参观展览早在2018年8月,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40周年,同时也为纪念平山郁夫对敦煌事业的贡献,敦煌研究院便与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合作举办了“平山郁夫的丝路世界——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文物展”,在当时产生了极大反响,展览也在国内多家博物馆进行了持续巡展,引起了广泛关注。此次双方再一次联合举办展览,正是期待中日两国的友谊能在“一带一路”的伟大历史背景中结伴而行,进一步发扬平山郁夫先生倡导的“文化财红十字”精神,共同致力于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弘扬,为新时代国与国之间民心相通作出新的贡献。此外,在展览文物入境时,敦煌机场海关专门开辟绿色通道,第一时间为敦煌研究院办理免担保手续,助力300余件参展文物快速通关,为展览如期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1年8月9日
其他

关于调整莫高窟旅游开放政策的公告

为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敦煌研究院结合莫高窟文物保护需要、旅游开放特点以及当前疫情防控总体形势,经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对莫高窟旅游开放政策做进一步调整,并于7月17日起开始执行,现将具体事宜公告如下:一、开放时间开放时间:8:30-18:00售票时间:7:30-15:30(网络售票时间:7:00-22:00)二、开放区域及服务1、参观莫高窟实体洞窟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须提前预约购票;2、敦煌藏经洞陈列馆、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敦煌研究院美术馆、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等场馆均按莫高窟整体参观模式和管理要求免费参观;3、莫高窟各票型门票单日最大限量调整为对应正常承载量的50%,即A类票发售量为3000张/天,B类票发售量为6000张/天,C类票发售量根据A类票余量调控发售,特窟门票发售量为每窟100张/天,达到上限后将停止售票;4、通过莫高窟参观预约网注册年审的旅行社可按照《旅行社有序恢复经营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开展团队旅游业务;5、为方便游客办理参观业务,位于敦煌市区的莫高窟参观预约咨询中心恢复营业。三、购票方式1、提前申领“健康码”游客需及时关注了解甘肃省疫情防控最新政策和要求,并须在预约购票前申领“国家防疫信息码”或“甘肃省健康出行码”,“健康码”为绿码的游客可预约购票,黄码或红码的游客不可购票。2、线上预约莫高窟实行实名购票制和实名验票准入制,游客可登录莫高窟参观预约网(www.mgk.org.cn)或关注“莫高窟参观预约网”微信公众号,预约30日以内的各类参观门票。
2020年7月16日
其他

敦煌宝藏|长罗侯过悬泉置费用簿:账单中的西域往事

在西汉逐渐统领西域的过程中,史书中不断闪现的一个地名就是“敦煌”。这座通往西域的门户城市,为大汉经营西域提供了粮食车马等物资保障,大汉国宾馆悬泉置更是亲历了每一次危机与荣耀。
2019年6月18日
其他

敦煌宝藏|三狗钮盖彩陶方鼎:萌萌哒的史前文明

说起舜,尧好像有点印象,老爷子继续了解情况。四岳补充说:“这孩子的爹愚昧无知、后娘嚣张跋扈、弟弟傲慢无礼,但舜孝顺父母爱护弟弟和睦相处,使这三个不成器的家人不至于走上歪门邪道。”
2019年3月6日
其他

敦煌宝藏|敦煌牍:大而盛的丝路重镇

可惜再好的计谋,也有算不到的地方。就在距马邑城百里的位置,贪图中华物产的匈奴单于发现,成群的牛羊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单于也是有常识的,这跟以往的抢劫经验严重不符啊!
2019年2月16日
其他

敦煌宝藏|张骞出使西域图:凿空丝路的图像记忆

敦煌研究院官方运营平台,这里有最权威的莫高窟公共服务资讯,这里用有趣的方式讲述敦煌文化艺术。
2019年1月23日
其他

敦煌研究院 “如是敦煌”文化艺术研修班 《雅典·敦煌·奈良——亚欧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艺术互动》招募启事

2、研修班活动期间主办方推荐宾馆:滨河世纪商务酒店(300元/间(双人标间,含早餐),针对研修班学员特别优惠价,地址位于市区党河东路市场巷11号,距莫高窟25km),住宿费用自理。
2018年5月23日
其他

有奖问答|4·18国际古迹遗址日 期待您的参与

为营造保护古迹遗址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对古迹遗址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我们特举办一次线上有奖问答活动,期待您的参与!
2018年4月18日
其他

科技连接 文化赋能|敦煌研究院与腾讯携手共建“数字丝路”

同时,双方携手启动的“数字丝路”计划,致力于促进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交流,让更多人类文化IP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放光彩。
2017年12月29日
其他

【暑期大片】敦煌艺术经典阐释——《舍身饲虎》

《舍身饲虎》影片简介敦煌莫高窟作为完整保存了佛教石窟寺千年营造序列的文化艺术宝库,吸引着数以千万计的观众,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在浩瀚广博的莫高窟艺术中流连,人们希望能更加深入地体验到莫高窟艺术的魅力,获得一种重归于文化母体的认同感所带来的力量。数字影片作为理想的媒体承载方式,可以高清晰地展示图像内容,让广大观众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现代科技为数字媒体的创作提供了技术支撑,现代博物馆的数字化展陈方式也在不断发展。敦煌学研究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积累,也为我们进行数字媒体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引,能较为准确地还原历史与艺术创作的原境、阐述其艺术价值,强调观众与古代艺术创作过程之间的智慧交流,为影片提供较为准确的文化情景。莫高窟第254窟开凿于北魏时期(465-500年),保存较为完整,有较为完备的佛教图像系统,在艺术成就上也十分突出,同时也拥有较为丰厚的学术研究积淀。窟内南壁的舍身饲虎图讲述了释迦牟尼佛前世为萨埵(Mahasattva)王子时,与两位兄长在山间游玩的途中,为了拯救一只因生产而疲惫饥饿以致濒死的母虎和它的虎崽们,慈悲而决绝地舍出自己肉身饲虎的故事。舍身饲虎图中同时包含了共时与历时的场面,被称为“异时同图”的构图方式。极为繁密的人物场景,将整个故事情节与21个角色尽数包含在不足2.5平方米的壁面中。这铺壁画以画面紧密,构图复杂,情感剧烈,有着强烈艺术表现力而著称,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享有盛誉。但对于画面内在的设计构思的细节,还较少有更深入的探索。我们希望以数字动画的形式,将这铺壁画背后所蕴含的匠心以及其感人至深的情感内涵与观众一起细读、体验,揭示出莫高窟经典作品的优秀之处究竟体现在何处,探索原作者对于视知觉与心理作用的安排设置,如何利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经典命题“势”来规划画面,用形象来传递精神层面的因素,它与同题材的作品相比所彰显出的艺术特色等等。通过这些相关的研究,使古代的壁画艺术的魅力以一种现代媒体的方式被展现出来,引发当代观众的共鸣。以数字媒体的方式对敦煌艺术进行表现与阐释,是一个多学科深入合作的平台,通过这部16分钟的数字动画阐释短片,我们将图像研究的学术成果与数字动画媒体的视听手法相结合,阐释了舍身饲虎图的价值与内涵。在敦煌现场及对外展览中播放,帮助观众了解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经典。随着数字媒体阐释工作的积累与系统化,将会逐步形成以敦煌艺术的经典作品为点,经典洞窟为线,时代为面的阐释集群。敦煌艺术将会更加亲切便捷地普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审美体验之中。通过数字媒体,将敦煌艺术的保护、研究、弘扬更紧密地连结在一起。《舍身饲虎》是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莫高窟第254窟图像研究与数字动画展示》的科研成果,历经研究创作团队四年的精心研究与创作得以完成。影片获2012年敦煌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并于2012年获得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中国博物馆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第三届文化遗产动漫大赛》一等奖。版权声明:敦煌研究院(微信号:敦煌研究院—icaves;莫高窟—imogaoku)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敦煌研究院”版权信息。如果您需要将本文分享给朋友,请在右上角点击“分享到朋友圈”,谢谢!电子邮箱:nic@dha.ac.cn联系电话:0937-8869852更多信息敬请关注敦煌研究院网站http://www.dha.ac.cn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一键加关注
2015年7月21日
其他

敦煌飞天—鼎盛期:翱翔在净土天国(唐、五代)

飞翔的乐舞“有金像辇,去地三尺,施宝盖,四面垂金铃七宝珠,飞天伎乐,望之云表。”——《洛阳伽蓝记》汉语“飞天”一词,最早见于东魏成书的《洛阳伽蓝记》。飞天是佛教造型艺术,他的形象源自古老的印度神话,为婆罗门教中的二位小天神“乾达婆”和“紧那罗”。天,在佛教概念中,不仅指天国、天宫,还是对神的尊称,如吉祥天、三十三天等。因此,汉译佛经,用“飞天”这两个字是很贴切的,它专指天宫中的供养天人和礼佛、舞乐的天人。乾达婆和紧那罗是能歌善舞的天人,后来成为侍奉供养佛的小神灵,司音乐、散花和礼拜之职。每当佛讲经说法之时,以及最后佛涅槃之时,他们都凌空飞舞,奏乐散花。按佛经所示,飞天的职能有三:一是礼拜供奉,表现形式为双手合十,或双手捧花果奉献;二为散花施香,表现形式为手托花盘、花瓶、花朵,或拈花散布;三为歌舞伎乐,表现形式为手持各种乐器,演奏、舞蹈。根据这三项职能,古代匠师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一个毫无情节可言的题材表现得丰富多彩,并逐渐形成一种富有特色的艺术形象。飞天的造型传入中国,有个很重要的发展,那就是强调了音乐性和舞蹈性。它从印度经过西域传到中国内地,经过了一千多年的衍变和发展,日渐完美,形成了中国化的造型。原来印度的飞天持乐器的形象非常少,而伎乐飞天在敦煌石窟已成为主题;原来印度飞天的动态都出自印度的舞蹈,而中国的飞天,从舞姿、服饰等特点看,则受到当时中国社会舞蹈的影响。敦煌石窟以莫高窟为主,包括榆林窟、西千佛洞、东千佛洞,堪称中国飞天图像荟萃之地。据统计,仅莫高窟就有二百七十多个洞窟绘有飞天四千五百身之多,加上其余石窟,飞天近六千身。从敦煌飞天的造型衍变、时代特征以及技法特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个时期:一、早期(北凉、北魏、西魏)为模仿萌发期;二、中期(北周、隋)为转型创意期;三、盛期(初盛唐、中晚唐、五代)为定型鼎盛期;四、晚期(宋、西夏、元)为程序化衰落期;飞天是佛教天宫的精灵,在造型上集中了人间最善良、最美丽的形象,使人觉得亲切并产生佑护感。飞天的美学基调是健康的,表达的是升腾、开朗、乐观的情趣,这也正是飞天艺术的生命力所在。我们将陆续撷取出敦煌石窟艺术中各个时期经典的飞天图像,以飨读者。鼎盛期:翱翔在净土天国唐(公元618-959年)雄踞世界的大唐帝国统治中国近三百年,期间是佛教的鼎盛时期。敦煌的唐代分期以吐蕃占领敦煌来划分,分为前后两期。唐前期国家蒸蒸日上,石窟壁画绚烂华彩,风格清新爽朗。唐后期,吐蕃占领敦煌,由于吐蕃人也笃信佛教,加之唐代文化根深蒂固,因此,艺术风格一脉相承,变化不大。唐至五代敦煌艺术进入了成熟、定型、并趋于程式化的时期。敦煌莫高窟现存唐代洞窟236个,占全部洞窟的一半。唐代壁画的内容极大丰富,技法表现出极高的水平,并形成了浓郁的民族风格。由于西域和中原僧侣的交流,人们对佛教信仰的炽热,画工的技巧不断创新,以致竞相出奇,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虽然飞天在经变画中处于陪衬地位,但精工彩绘,雄浑舒展,娟秀飘逸,展现出一种富丽堂皇的新境界。鼎盛时期的飞天艺术处于定型阶段。药师宝盖飞天初唐
2015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