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OCAT深圳馆十五周年的展览—“南方不是一座孤岛”,也是策展人樊林和方立华给大家提的一个问题:那么,如果南方不是一座孤岛,难道南方是一片群岛?这样的思考让我们立马追问:那群岛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生态呢?珠三角地区培养了什么样富有特色的艺术实践?滑动查看更多对于人类学家来说,在哪里度过一天和我们如何度过一天,这两个情况一样重要,因为我们通过特定的活动对特定的地方产生了感情。比如,我们童年的家乡永远是心里的归属,是情感家园。四川小小的一条村、潮州社区的住宅区、深圳某一个城中村,只要我们在那里长大,那里就会是我们会认同的第一个老家。我们并不因为这个老家是全球最好的地方而爱上他,我们是因为在那里学会了走路,在那里认识发小,在那里上小学,在那里过春节,在那里遇到初恋。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因为上学、工作、成家等原因,我们也许会选择离开那里,迁徙到新的城市,甚至移民到异国。这些地方也将对我们有意义,塑造我们对世界的想象,让我们变成在家乡想象不到的另一个人。对于艺术家来说,地方既是艺术实践的对象,又是艺术实践的条件。岭南派大师关山月先生画的梅花也是遵从自然,吸取大自然梅花的生长机理,加上思索提炼创作出来的。梅花是代表一种环境,也是一种心态。不过,更重要的是他怎么画梅花,因为岭南画派旨在创造东西方艺术的综合。这种审美观反映了20世纪初广州的国际化和文化特征。换言之,关山月的梅花不仅反映了他本人的经验,而且反映了特定时空的风气。关山月的梅花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南方不是一个孤岛”的意义,欣赏著名艺术家的画作后,我们突然更清楚地明白艺术实践的“地方性”有多么重要。生活在不同城市的艺术家如何帮助我们发现这些城市中的独特之处?这些城市的艺术家有什么共同的审美价值?然而,广州、深圳、东莞和珠海等城市都在珠江三角洲,那么通过他们的作品,我们能否悟到“南方”的魅力所在呢?更何况,在深圳这样一个移民城市,探索艺术与地方的关系尤其有趣,在这里,有不同老家的艺术家都有“迁徙”的经历,离开童年的家乡是否让我们分享一种共同的审美呢?9月13、15两天在OCAT图书馆,握手302举行了第二次“南方不是一座孤岛”的公共活动——“握手秀秀:握手302与虔贞学校”会客厅+工作坊。本次活动是思考“迁徙”在深圳的历史作用。当“新客家”的我们如何理解和发挥“老客家”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