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拙政园,又出圈啦!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以其古朴美丽的景致、精巧典雅的布局成为人们念念不忘的江南之梦昨晚央视古建探访类节目《传世古建》走入苏州拙政园用近23分钟的时间带领大家在园林的诗意幽境里领略中国古建摹画自然的巧夺天工🤩🤩🤩从2500年前的吴王古城,到今天繁华的现代都市,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一片富足之地。源远流长的文化、繁华富庶的经济、纵横交织的水道,共同孕育出一个与苏州紧密相连的独特存在——园林。苏州市内外遍布着数十座古典园林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古典“园林之城”位于苏州市姑苏区的拙政园旧时地处苏州古城内东北部的田园水泽之间是一方理想的寄情山水之地拙政园一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江南园林一方隐匿在繁华深处的桃花源它浑然天成,却又独具匠心每一处框景、对景都是恰到好处的存在每一道曲径,每一次留白都是中式美学的范本拙政园被誉为中国园林的典范面对这本中式美学教科书我们用怎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领略它的美下面就一起走进拙政园揭开山水园林美景中的奥秘拙政园山水园版的《富春山居图》公元1533年拙政园完成了二十余年的设计、修改和营造园主王献臣在给自己园子取名的时候从晋代潘岳的《闲居赋》中选取了“拙”“政”二字此时的王献臣已经过了花甲之年历经了宦海沉浮、人世坎坷他借“拙政”二字表达了自己想法将古人的中隐向往淋漓尽致地安放在了这座园林之中中国的山水画和山水园是一对传承千载的师承关系拙政园是根据山水画来造的当1350年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横空出世达到了山水画第一高度的时候大约两百年后拙政园也达到了山水园的第一高度拙政园其实就是山水园版的《富春山居图》两位有着相似人生经历的文人志士仿佛完成了跨时空的心灵交汇引领无数观者走进拙政园移步换景、框景美学永远会为苏式园林心动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500多年来,约32位主人对其进行改造修建全园占地79亩由三个不同部分组成东部疏朗开阔,西部精致奢丽中部保持着明中期到清初的基本面貌这也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而拙政园中部地区最佳的观赏点便是远香堂它是拙政园中体量最大的建筑全园最美好山水景象的整体都是在它面前打开的站在远香堂前犹如观者在自然之中欣赏一幅立体山水长卷亭、楼、舫、榭山水环绕,花木茂密各色美景尽收眼底及至远香堂内部园林造景艺术之美进一步铺陈开来四面都能看到不同的风景这是全江南最美的四面厅远香堂设计巧妙通透的落地长窗环绕四周既可供宾主雅集、酬唱宴饮又让人能在移步换景之中沉浸式欣赏四季之美远香堂借门框营造四季更迭之景这便是中国经典的园林构景方法之一——框景而拙政园之妙更有障景之层次借景之延展,对景之触动景随人转,步移景异这恰与画之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等相契合拙政园实现了人在画中游的身临其境之感园林之大美取法自然中拙政园以主峰与次峰间的高低错落,层次变幻营造出独属于这座园林的焦点建筑雪香云蔚亭这是拙政园的一处山亭也是全园的最高点站在亭子上可以将整个园子的风景尽收眼底雪香云蔚亭的形韵气势来自于檐、脊、翼角的精妙搭配质朴无华、平缓低调的建筑设计与拙政园山峦的绵延起伏和谐相融、彼此映衬水是园林的灵魂造园者将水源从见山楼西北角引入将山岛、建筑和花木点缀其中巧妙地对拙政园的水域进行整理化为标志性的“一池三岛”景致时至今日拙政园为延续大面积的水域留白之美融入了现代科技、生态调控技术通过水体中的动植物生态系统有效调控藻类和浮游生物的数量实现水体的自然净化全年无休地守护着这片园林的水下生态让拙政园充满了无限生机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虽由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