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会网

其他

大转折正在发生,你我都是其中的一部分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快过元宵节了。在路上奔波的你,宅在家的你,返不了乡的你,回不了村的你,先别着急,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都会成为命中注定。(好吧,普希金的原文是“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今天,分享一篇旧文。该文编译、综合了Joanna
2020年2月6日
其他

柯布院士:生态文明亟需建设有机社区共同体

小约翰·柯布/文高和然/译作者小约翰·柯布系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中美后现代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创院院长,世界著名生态文明研究专家,西方社会绿色GDP的最早提出者之一。本文系作者2019年9月22日在浙江丽水莲都“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上的大会发言。征得作者同意刊发于此(有删节)。这里向促成本文发表的中国农业大学胡跃高教授、中美后现代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治河博士和项目主任樊美筠博士表示诚挚的谢意。莲都区领导希望谈谈如何按照生态文明的理念建设莲都,我觉得这个任务对我太重了。我来莲都主要是来学习的,莲都在许多方面都已走在了中国乃至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前列。我的任务是给它加油,汲取美国的教训,借鉴国际社会一些有益的经验,帮助把莲都打造成一个理想的社区,一个生态文明的有机共同体。我们的任务是发现哪里有健康的社区,支持它们,并帮助不健康的社区变得更像这些社区。我们的工作还包括:找出这些社区如何以健康的方式与邻近社区合作,并推广这种模式。这就是常说的“干柴烈火”。换句话说,真正重要的是,找出那些看似优秀的理念,并在某个特定的地方付诸实施。这是人类受益的时候。偶尔,在我生活的地方,在我最熟悉的场合中,我可能会在这种事情中扮演一个角色。但我在其他地方的角色要简单的多,就是提供一些图片和模式,如果能够有效地实现,它们可能会有所帮助。这一点也很重要。现代晚期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应用了错误观念或不良的模式。许多问题是原子主义思维,在经济思维中可以清楚看到它以个人主义的形式表现出来。遗憾的是,尽管“社会科学”已经支离破碎,但这种个人主义思想已经蔓延到经济学之外。即使在社会学家中,社会也常常被看作是个体的集合。有时候,个人主义的盛行是非常明显的。有一次,撒切尔夫人在解释个人将如何从她的政策中获益之后,有人问她,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会如何?她回答说没有这回事。“社会”只是个体的集合。这意味着人们之间的关系——复杂的权威模式、人们共有的关注感、他们对整体顺利工作的责任感——都没被注意到。人们倾向于只关心总共有多少财富,而不考虑财富是如何分配的。公寓楼甚至私宅的建设很少考虑到居民之间的关系。很多家庭不认识他们的邻居,尤其是在公寓楼里。每个家庭的舒适程度是公寓设计的首要考虑;而设计是否鼓励人们之间的积极关系,则基本不在考虑之列。简而言之,个人主义的心态导致了对家庭所拥有的商品和服务的重视。这没什么不对的。但是对于人类来说,要快乐,要过上美好的生活,人与人的关系要重要得多。就幸福而言,人际关系优先于财产是毫无疑问的。但公共政策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情况依然如此。作为一个局外人,我鼓励人们关注人际关系。在建造房屋时,我敦促建筑商考虑将公寓楼中的一些空间用于社交活动和娱乐。人们会更乐意住小一点的公寓,有更多的机会拜访邻居。也许一组公寓可以围绕一个吸引人的小庭院建造。显然,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也是有局限的。我们对空间的物理需求就像我们对食物和衣服的需求一样,剥夺空间会严重影响幸福和快乐。但只有在真正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才会发挥作用。当前,对大多数人来说,更多的食物、更多的衣服、更多的空间、更多的财产对幸福贡献甚微。与他人的友善关系,得到他们的接纳和赞赏,这将对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与人深交的效果会更好。柯布院士团队访问丽水至今为止,我只谈了一点。公共政策往往建立在忽视人际关系的基础上。一个想要树立良好生活模式的城市需要特别注意这些关系。“生态”一词清楚地指向这个方向。我对住宅设计的评论,关注点是“关系”,且把重点放在邻里关系上。在现代,邻里关系都次于远距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些不认识自己邻居的人,是满足他们个体和情感需求的社会群体的一部分。与祖先相比,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寻求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并彼此往来。当然对很多人来说,邻里关系似乎无关紧要。尽管有些人觉得没有必要与邻居建立联系,但如果整个社会由小型的本地社区和邻里街坊组成,就会运转得更好。想想孩子们。在一个缺乏本地社区的社会里,儿童保育在很大程度上必须制度化。假设30个家庭住在一个操场/公园附近。他们可以安排几个成年人一直在那里,这样孩子们就可以从家里来回跑,也可以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拜访邻居的家。想想病人和老人。当邻居们觉得彼此有责任时,家庭成员可以把老人或康复中的病人单独留在家里,相信如果有困难,邻居会施以援手。家庭预算的压力减轻了,孩子和老人更享受生活。即使在这样一个小小的邻里社区中,一个全科医生也能有自己的诊所。她或许会与人们重新建立起古老的家庭医生类的关系。许多分娩可以在家里进行。邻居能提供的帮助,通常孤立的个人只能在医院中获得。一个邻里社区通常可以支持一家商店,来提供基本的食物、药品甚至衣服等等。这样的商店可以减少一半或更多开车去购物中心的需要。价格会更高,但如果考虑到时间和交通成本,很多人会发现本地购物更便宜。当本地购物让家庭不再需要汽车时,省下的钱是惊人的。此外,减少行车使得街道对行人和儿童更加安全。如果周围社区很健康,很多人都可以不用车。可以组织拼车上班或购物。可以用大巴车送孩子们上学。大概还会有公共交通。一个家庭不需要养车,也不用支付孩子或老人的护理费用,就可以靠微薄的收入过上舒适的生活。管理一个健康的社区是件简单的事情。邻居不太可能抢劫或伤害邻人。此外,如果有不怀好意的外地人,他们就会被注意到。当地人向警方的报告是可信的。在健康社区长大的孩子很少会被帮派所吸引。生活在这样社区的孩子很少受到父母的虐待。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虐待常常表现为成人关系的失败,而在一个鼓励良好关系的社区里,这种情况就不那么常见了。这也因为邻居们很可能会发现施虐的迹象,并对受虐待的孩子感到一些责任。当然,我这是在理想化。即使是健康的社区也会有问题。我不想谈论乌托邦。我想说的是,围绕本地社区来组织社会的真正可能性,这些社区都对自身负起很大的责任。你会明白我所描述的这种社区生活,曾经存在于许多地方,但已被现代化所摧毁。正如我所指出的,现代性考虑的是个体及其消费能力。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目标。破坏邻里社区的政策往往会加剧这种情况。如果邻里社区不复存在,每个家庭都必须拥有自己的汽车。为了买车,这位母亲可能不得不找一份兼职工作。GDP会上升。孩子们想念他们的母亲和父亲。他们可能需要找到机构来护理。家庭的幸福感下降了。我的观点是,即使个人因为现代化政策而有了更多的钱,他们也会发现满足自己真正的需求更难了。因为即使是在购买自己所需的层面,人口个体化带来的好处和坏处一样多。当我们更全面地考虑生活质量时,被理解为个性化的现代化,不仅导致了生态灾难,还恶化了生活质量。我不是在呼吁放弃现代化的便利和舒适。我是呼吁尽力支持现有社区,鼓励并加强新型社区,以此为基础来重构社会。我对莲都人民的建议是:尽你所能发展当地社区。柯布院士对乡村本地文化颇感兴趣我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一个社区共同体(社区组成的社区–译注)。目前,我已经谈到了本地社区。对此你会注意到,我更倾向于本地化的经济。我没有强调这一点,因为许多生产和必要的工作必须在更大的单元中进行,我希望一个社会成为本地社区的共同体,或由社区共同体组成的大型社区。请和我一起思考在这些层面会发生什么。住在一个如我所描述那样的本地社区中,人们可能会为此感到自豪。这是健康的。下一个问题是,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社区所在的更大区域。也许,他们会以一种竞争甚至敌对的方式与其他社区建立联系。如果对本地社区的感情是“部落式”的,他们可能会害怕外人,甚至可能会花费精力和金钱把他们挡在外面。有些竞争是健康的。体育比赛一般就是。理想的情况是,本地社区作为更大社区的一部分,在为更大社区做出贡献方面可以有所竞争。但这种竞争的基础是一种共同的承诺和关怀。每个社区都祝福对方。重要的是,不要认为某个社区在另一个社区失败时真正得到了好处。正如在健康的人际和家庭关系中,人们相互支持一样,健康的毗邻社区的关系也是相互支持的。这就是我所说的社区共同体。不可能在每个邻里社区都有一所学校。但每个邻里共同体都可能有一个。社区中所有的邻里街坊越好,学校就越好。支持学校的竞争可以是健康的,但希望其他街坊失败是没有意义的。当邻居们变得健康时,健康的邻里社区就会变得更健康。重要的是,人们对社区共同体感到自豪,如同他们对所居住的特定社区那样感到自豪。这种模式并不是乌托邦式的。那些为我的家乡克莱蒙特感到骄傲的人,通常也为加利福尼亚州和美国感到骄傲。在这份呼吁社区共同体(社区的社区的社区等)的自然感情之外,我的建议是,要尽可能地在最本地的层面去实现尽量多的自给自足。我提议在大多数邻里社区里开设一家诊所和一家商店。我没有提议建立一所学校。但我确实建议在高一级的社区层面上建立一所学校。我还提议建一个大型购物中心。更重要的是,我建议开展生产型的活动。我建议在每个社区中尽可能多地开展食品生产和加工。我建议尽可能多地就地发电。我建议尽可能多的本地自治。我认为,尽可能多的本地自治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鼓励人民承担责任。但是,如果所治理区域的必需品完全依赖外部提供,自治就不可能实现。自治要求许多经济决策可以在本地做出。此外,我们必须牢记,我们身处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只会变得更危险。全球金融体系可能崩溃,大部分地区可能出现交通系统崩溃,远距离能源供应可能会中断,核战争的后果不可想象;但是能够自给自足并拥有能源的小型社区,比那些从远方进口粮食和能源的社区有更好的生存机会。本地的邻里社区无法获得足够的经济自主权来生存,但或许15个这样的社区,我称之为社区共同体,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实现。目前,它们可能还在为更大的社区中的社区中的社区生产一些产品。有了顶层设计,他们也许能够从专业化生产转向更广泛、迫切的必需品生产,如药品、工具、自行车和服装。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管理良好的社区共同体有可能在大灾难中幸存下来,而毫无准备的地区将出现伤亡。我把重点放在本地社区层面上,因为它里面不需要汽车交通,是最有希望的。马和自行车就能满足需求。食物、水和能源将是生存的绝对需要,在一些地方,它们可以在当地生产。为了生存,地方政府更有可能考虑加强地方经济发展。本地自给自足也减少了对化石燃料和稀缺资源的需求。如果许多地方社区变得更加自给自足,这将减缓我们所有人都参与的人类死亡竞赛。柯布院士在两山学院我简要谈谈更高层面。实现社区共同体,需要社区与其他社区建立联系,并强烈认识到它们彼此需要组成更大的社区。同样,有一些类型的竞争是健康的,但是社区需要以一荣俱荣的方式来相互联系。作为一个过程哲学家,我知道丽水(莲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还不完美,但你们绝对是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事实上,在许多方面你们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深陷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二元对立的深谷,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你们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走出了第三条路,亦即高质量的绿色发展之路、生态文明之路。多年来我在国际社会一直讲”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中国“,现在我要说,中国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丽水莲都!你们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树立一个绿色发展的标杆。在一个由“共同体”扮演主要角色的总体愿景中,我想为莲都找到一个位置。希望把莲都建成生态文明的有机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个人和群体都得到繁荣!谢谢大家!相关阅读她们令世界看到生态文明的希望小约翰·柯布院士: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中国
2019年10月28日
其他

推动 CSA 十年后,她给青年这些建议

素食餐厅,我见到了分享收获农场掌柜、国际CSA联盟联合主席、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总干事石嫣女士。她刚参加完由联盟举办的一次“产消面对面”活动,喝着咖啡,接受了有机会的采访。有机会:请您先介绍一下
2019年5月9日
其他

将来世界农业的主流必定是有机农业

有机!让地球和餐桌更安全!2019年4月,亚洲有机农业联盟(IFOAM-Asia)主席周泽江先生接受了有机会采访。有机会:请先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履历,以及加入IFOAM以来所做的工作?周泽江:1963年我进入大学,专业是自然地理。这个专业学得比较广,土壤、植物、气象气候、地质、水文、数理化等都学。当时还没有环境保护专业,自然地理是与环境保护比较接近的一个专业。1968
2019年5月7日
其他

她们令世界看到生态文明的希望

给温医师(中)颁奖或许预感历史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有西方绿色GDP之父之称的、90多岁高龄的后现代思想家小约翰•柯布博士,近年来拖着年迈的身躯,在国际国内四处警示生态危机的来临,并旗帜鲜明地提出“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中国”。为此,老人家不仅在中国收获一些误解和揣度,认为他是被派来“遏制中国发展”的,而且在美国,他更是直面了不少敌意和嘲讽,被指控为“为中国背书”。因为“为中国说好话”在这个言论自由的国度是“政治不正确”的,说坏话才是“政治正确”。较之主流媒体对中国环境污染连篇累牍的图文并茂的报道,你说“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中国”,不是笑话是什么?不过近日著名马来西亚环保领袖、第12届“柯布共同福祉奖”得主温秀枝医师在美国的系列演讲则颠覆了人们的认知,使一些不带偏见的美国人觉得或许柯布博士,这位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看到了旁人没看到的东西,他关于“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中国”的断言,也许并非谵语,而是一个大学者基于事实的严谨立论。拉文大学的演讲海报除了在“第13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暨第二届青年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上做了题为《环保酵素与生态文明》的大会发言,在第12届“柯布共同福祉奖”颁奖典礼上发表了获奖感言外,会前会后温医师携她的马来西亚环保伙伴陈秀英,苏薇萍和张时贵在美国的拉文大学(University
2019年5月5日
其他

他在清迈走访6家农场,还和网友聊转基因

Home。女主人是本村人,比PunPun的农场主还早返乡几年,后来学习到生态建筑之后,开始在农场里建了很多所房子。这些房子用来做民宿,在农场也会开展一些工作坊。我们到Earth
2019年3月1日
其他

比伴生种植更高阶:在农园中重建植物的“社群”

在大自然中,植物们总是有很多不同种类混合在一起生长的,而非在大面积土地上只生长同一种植物。现代的农田严重违背了自然的规律,消耗了太多的资源,更排放了大量污染。而模仿自然的植物群设计,却既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又能保护乃至复育环境。“植物群”即Plant
2019年2月26日
其他

一篇文章带你解读对有机农业的质疑和误区

【前言】有机农业中的“有机”二字,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含义?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对其进行解读。但是因为各种真真假假的言论和评说同时充斥于公众的视野中,使得人们对于“有机”的理解还是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作为有机农业的权威领导机构,也深知这种混乱的现状,因此在经过充分的研究总结后,在网络上发布了长达71页的报告《Criticisms
2019年2月21日
其他

美国“艾米农场”持续发酵的秘密

China?”、《生态文明呼唤一种热土教育》等中英文学术论文160余篇。延伸阅读要做好生态种植,就别跟“生态演替”对着干脱离了低级趣味的青年在贫瘠的土地上,你才能学到真正的农业知识
2019年2月19日
其他

要做好生态种植,就别跟“生态演替”对着干

做好生态种植的秘诀之一,就是利用生态演替的推动力,而不是跟生态演替相对抗。一位明智的园丁,能巧妙利用这种推动力,将不成熟的生态系统慢慢转化为成熟的生态系统,以更少投入获得更多产出,让土地充满生机。那么,“生态演替”究竟是什么呢?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着有规律的成长、成熟的过程。比如,在一片光秃秃的土地上,如果有适宜的温度和降水,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最先生长起来的植物群。由于它们能迅速繁殖扩散,因此被称为“先锋植物”。它们能很快占领裸露的或受到过干扰的土壤,用绿色覆盖大地。先锋植物填补了土地上的空缺,重新开始生命的循环。可是,先锋植物在人类看来大多是不受欢迎的“杂草”:比如马唐、蒲公英、野苋、车前草、毒莴苣等等。尽管不被人类喜欢,它们其实身负重大任务:保护裸露的土壤免受风雨侵蚀,并将土壤深处的养分运送到地表。这些快速成长、寿命短暂的开拓者是在保护土地,并恢复土地的生命力,为的是让这片土地上的生态系统一点点往成熟的方向发展。生态演替示意图(本文中省略了从裸岩到地衣的初级演替阶段。作为生态种植者,我们主要需要关注的是已经有土壤的地区所发生的生态演替过程。)如果不受人干扰的话,那么在几个生长季之后,那些一年生植物就会被一些高大的、主要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群体替代。比如在美国北部,这些植物包括紫菀、柳兰、一枝黄花、大戟等等。这些茂密的植被为昆虫和鸟类提供了更多的栖息、繁殖和觅食的场所。养分和阳光被收集起来,转化为茎叶和耐寒的种子,动物们的食物来源不断增加,形成了更复杂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这样,生命就在原先这片光秃秃的地方站稳脚跟了。以前只是贫瘠的、薄薄的表土,而现在,养分在一层厚厚的植被中积累着。从光秃秃的土地,到低矮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再到高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这一过程背后的推动力,就是生态演替。继续下去的话,5到15年后,这片土地将被覆盖上多年生灌木。20年或更久之后,一片年轻的森林会生长起来。只要雨水充足、气温适宜,生态演替就会将一片土地慢慢转化为森林。虽然生态演替几乎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过程,但它并非总是线性发展的。在任何阶段,大范围的干扰,比如大面积翻耕、砍伐、水涝、火灾或其他扰动,都可能使其回到早期阶段,从头来过。这跟生态种植有什么关系呢?常见的园圃大多是不成熟的生态系统,即通常以先锋植物为主,而且常有大片翻耕后形成的裸露土地。特别是一年生蔬菜,都是属于先锋植物一类的。也就是说,因为我们对整洁草坪和有序的农田如此迷恋,我们(无意中)在努力地让园圃停留在生态演替的早期阶段。但是,生态演替的规律却要让这片土地慢慢往更成熟的方向发展。在被清理得干干净净的菜园里,裸露着的土地会不断对野草发出“盛情邀请”,因为这里正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理想生存环境。自然需要引入多样化的一年生植物来保护和改良这片土地。在辛勤浇水和施肥的时候,我们就踩下了生态演替的“油门”。而在翻耕、除草时,我们却是在猛踩生态演替的“刹车”。这样自相矛盾的系统,怎么可能运转顺利呢?这种系统的可持续性很低,必须依赖高强度的人工劳作,并且也依赖着除草剂和化肥等外部投入。稀树草原人工草坪点缀着少量花卉的平坦大草坪,其实是在模仿温带草原。而另一种常见的景观——有少量树木和灌木的草坪或农田,模仿的是热带的稀树草原。温带草原和稀树草原只有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健康地存在。所需要的条件主要是:降雨量少,有大群的食草动物,且有频繁的天然火。这些条件在人类聚居的地方显然不适用。大多数人造草坪所处的环境(被频繁灌溉,几乎没有食草动物生存,没有天然火),都跟天然草原大相径庭。自然是动态变化的系统,而不是静态的物体。通过转变看待土地的方式,我们其实能够创造出更健康、自然且高效的园圃。而许多原本必须的劳作,也可以由大自然代劳。利用生态演替的推动力既然生态演替的趋势不可抗拒,那为什么不跟它合作,好好地利用这股自然的推动力呢?通过一些巧妙的做法,我们实际上可以加速生态演替,来帮助园圃更快地达到成熟生态系统的状态。下表中,列出了不成熟的生态系统和成熟生态系统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在园圃中创建成熟的生态系统。这里的“成熟”,并非指树冠密闭的原始森林,而是指,这个系统已经度过了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和小灌木阶段,已经成为一个年轻的森林。它是由乔木、灌木和其他较小的植物混合而成的,与我们身边常见的单一化草坪和农田形成鲜明对比。表中强调了一些重要的趋势。随着系统的成熟,系统中的有机物总量越来越多(有机物存在的形式包括动植物、土壤有机质、微生物等),这将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效应。流失的营养物质越来越少,也就是说,需要的外部投入越来越少,循环和模式都变得越来越复杂。属性不成熟的生态系统成熟的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低高总有机质低高矿物养分的来源石头、雨水等无生命的来源动植物、腐殖质等有生命的来源矿物养分循环开放的(有许多外部投入)闭环的(主要在内部循环)养分流失高低分解者的地位不重要重要微气候(某一小范围内的特殊气候)少、严酷,主要由无生命的要素形成多、温和,主要由植物形成主导植物一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每年留存下来的生物量低高物种数量通常较低高模式的多样性(植物的层次、养分的循环模式等)低高食物网短、简单、线性长、复杂、网状共生关系少多生物的平均大小小大繁殖策略许多种子或后代,但母体提供很少的支持较少种子或后代,但母体提供较多的支持生态位(生物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占有的时空位置和功能作用)少、广泛多、狭窄稳定性(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低高总体的复杂性和组织性低高如何在园圃中创造更成熟的生态系统?改良土壤成熟生态系统需要有肥沃的土壤才能存在。大自然改良土壤的方式主要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是指无数的落叶枯枝等凋落物从空中落下来,在地表由微生物和昆虫等分解成松软的泥土。森林不需要大规模翻耕。为了快速地培育出成熟的土壤,我们只需要在地表堆上厚厚的覆盖物(关于覆盖物的介绍请点击这里)。覆盖物迅速就地分解,增加土壤有机质,使植物能够更健康地成长。“由下而上”的土壤改良是由植物完成的。在自然界中,肥力来自植被和土壤中的生命,而不是一袋袋在化工厂里合成的肥料。许多深根植物擅长从深层土壤中吸取养分,并将其转移到地表,供其他植物利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相结合,将快速生成肥沃的土壤。种植多年生作物生态园圃模仿成熟的生态系统,强调种植多年生而不是一年生作物。对于观赏性的花园,做到这一点相对容易,因为有众多的多年生花卉、灌木和树木可供选择。然而,对菜园来说看似难度就比较大了。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该种植西红柿和辣椒,而是说,许多一年生植物可以被多年生植物取代。其实,多年生蔬菜比比皆是,比如多年生羽衣甘蓝、法国酸模、多年生洋葱、薄荷和迷迭香等香草,以及芦笋、洋蓟、韭菜、菊芋和菜用大黄等等。另外也不要忘记那些众所周知的多年生可食植物,包括各种浆果、水果和坚果。多年生植物的优点很多。它们节省了播种、移栽等所需的劳作,减少了翻耕(也即减少了杂草生长的机会)。多年生植物比一年生植物需要更少的水和肥料。它们的深层根系能够吸收一年生植物无法触及的水分和养分。此外,多年生植物也为野生动物和有益昆虫提供了更可靠的栖息地。多层次生态园圃可以有很多层次,从低的根茎类、草本层到灌木、攀援植物和小树,再到高大的乔木层,每一层都可以包含观赏物种、可食用或药用的植物、绿肥植物等。这些不同层次在一起,提供了多样化的栖息地、许多有用的产品,也为环境增添美感。在阳光充足的气候下,大树之间的距离可以比较近,以为中下层植物遮阴,而在比较凉爽或多阴雨的地方,树木间距可以较大,以让充足的光线到达中下层。森林花园的层次示意图构建植物群自然界中的植物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彼此支持、形成“社群”的。很久以前,生态学家以及原住民就认识到,许多植物和动物是以特定的群体出现的。某些物种似乎总是和固定的“同伴”一起出现。比如,在美国干旱的西部地区,矮松和杜松常同时出现,伴随的通常会有甘贝尔橡树和短叶紫杉。在美国东部,常见的植物群是由橡树和山核桃树组成,荚蒾和山茱萸经常处在其下层。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群,每个植物群都包含一系列特定的树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这些群落也可包括特定的动物。比如橡树/山核桃林是蓝松鸦、蜡嘴鸟和唐纳雀的家园。我们不妨跟大自然学习,把适合一起生长的植物相邻着种植。一些实践者已经在他们的土地上重建了当地自然的植物群,而另一些人则做了些修改,用对人类有更多食用药用价值的植物取代了一些本土植物。多功能植物群的设计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是园艺学的前沿。功能叠加自然界的各个元素都是多功能的,这是一种效率极高的设计策略。例如,一丛小小的车轴草,既能为土壤提供覆盖、防止侵蚀,还有固氮作用,并为昆虫提供蜜源,为人类提供草药等等。相比之下,人类设计的产品功能常常很单一,这是巨大的浪费。我们似乎是在把货物像箭一样笔直地从源头运到垃圾填埋场,而大自然却会把送货的道路设计得弯弯绕绕,在每一个拐弯处都能获得收益,并回收所有废弃物,形成闭合的循环。在设计园圃时,如果能够模仿自然,将会使浪费和劳作大大减少,生产力和丰富性也会大大提高。功能叠加,是最重要的规则之一。功能叠加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让每个元素发挥多种作用。比如,设计庭院的树篱时,可以不限于仅有隔离作用的树种,如果用浆果类灌木作为树篱,这样树篱就既能提供隔离,还能为人提供食物,为土壤提供落叶覆盖,为小动物提供栖息地。在另一方面,每个重要的功能由多种元素支持。其实,许多种植者已经在无意识中做到这一点了,比如,为了保障食物来源,会同时种植多种蔬菜瓜果,假如因为天气等因素导致某种作物减产的话,损失就不会那么大;另外比如,我们可以将灌溉水来源多样化,利用雨水收集箱、灰水净化回收、集水沟等多种方式来供给水。而像提供能源、生产动物饲料、驱虫等等重要的功能,我们也可以多多思考,是否能用多种元素来支持它们。结语总之,生态种植并非不用农药化肥那么简单,而是要更多地去考虑一些被我们忽略已久的问题:我们要如何与自然界其他生命更好地相处?如何更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的生命循环过程中?当理解了生态演替的过程,我们就拥有了另一种理解和实践生态种植的视角。有的时候,“顺应自然”并非指的是完全放手、任凭受损的土地慢慢恢复活力。在观察自然的基础上,加以适当干预,利用生态演替的力量,帮助把生态系统往成熟稳定的方向推进,其实是一种收益更多、更可持续的园艺实践方式。注:本文主要编译整理自《Gaia’s
2019年2月18日
其他

脱离了低级趣味的青年

中山旗溪村沃土工坊距广东省5A景区长隆欢乐世界不到5公里,却没有那边喧嚣热闹。在广州这个有着1404.35万常驻人口的中国超一线城市,却仅有农业生产经营者56.75万,拖拉机7469台,水稻插秧机86台。农业仍是当今世界的第一大产业,但在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科技与机械的严重不足,造成了农业生产的高成本。2019年1月17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了国内多家媒体的采访。他提到“中国无人驾驶可以从拖拉机做起”,一台24小时不停耕作、不怕蚊子、风雨和高山的拖拉机,是中国在无人驾驶技术上“弯道超车”的机会。其实,这也是中国农业的机会。基于对冲的金融思路,理性人在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必然也将保留手工作业的传统。早在2005年,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就评定了首批5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释放出一个与以往不同的信号——落后不一定挨打了,也给传统生态农区的人们带来了一线生机。可是,在经历了四五十年的大干快干后,中国的耕田已逐渐丧失活力,人也相继从家乡出走,打定主意要在城市扎根。天平从农村倾向城市,农民转变身份,成为了城市建设蚂蚁军团中的一员。为能更迅速地参与竞争,小生命在诞生伊始,就被父辈带离了土地。时至今日,年轻人所过的生活,农村与城市已无区别,他们用手里的钱购买食品、服装和服务,对种地这件事,越来越陌生。大浪前,人回乡,莫过于逆水行舟。沃土在大时代的浪潮里,是无足轻重的水花。它帮助小农售卖生态产品,有初级农产品,也有加工食品,但包装朴素,一如沃土由成立之初到现阶段的模样。我是第三次到访沃土工坊。店里多了个书柜,码着与生态、生活有关的书籍。货架上的产品,一部分贴着沃土的牌子,还有些保持着原有的土里土气的包装。马路对面靠墙的空地,种着绿叶菜。一只马蜂痴缠着绿叶,调慢了广东的时钟。在店内等候沃土农耕学校学员时,我买了金桔,打算在车上吃,还以半价入手了一个稻壳做的便当盒。
2019年2月16日
其他

一部大热动漫,讲的却是学农的事

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从茹毛饮血的时代开始衍生。远古的人们知道了种植作物、养育家畜远比单纯狩猎、采集蔬果更能吃饱存活后,就发展了种植业和畜牧业。越是先进的国家,越是重视农业。
2019年1月24日
其他

测试 | 你对所购买的食物,了解多少?

年度专题献礼要弄清楚食物是怎么来的,以及它对环境和身体的影响,还是蛮不容易的。英国《卫报》在新年之初,推出了一个线上问卷测试“你对吃进身体的食物,有多了解?”,考验消费者对食物尤其是有机食物的认知程度。身为有机人的您,敢来挑战一下吗?问答开始
2019年1月22日
其他

养土必备的覆盖物Mulch,自产自用才更生态

森林地表的覆盖物【背景知识】在永续农业相关的信息中,覆盖物(Mulch)是一个高频率出现的词。覆盖物主要是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材料,比如秸秆、枯叶、草屑、打碎的树枝树皮等,这些材料被覆盖到农田的土壤表层,其实是在模仿自然界中的森林地表。在森林中,地面总是厚厚地覆盖着各种残枝枯叶、落花落果和草本植物等。覆盖物的功能非常多:能够为土壤保温保湿,避免侵蚀,改善土壤结构,提供养分,抑制过多杂草的生长,为微生物、昆虫等营造栖息地……在一片生态平衡的地方,我们基本上看不到裸露的土壤。自然的法则是,裸露的土壤=受损的土壤。对于生态种植实践者来说,刚开始时难免需要外购一些覆盖物,但如果想尽可能实现内部生态循环,又考虑到节约成本、低碳减排等因素,那么更好的选择是,尽量自己种一些可以做成覆盖物的植物,以及充分利用“废弃物”。在本文中,巴尔干生态计划(Balkan
2019年1月21日
其他

让农家成明星

此为社区伙伴“比邻泥土香”第10期《看见小农》专题系列文章之一,作者为高桥博之,翻译为肖俏。《比邻泥土香》创刊于2008年,是由社区伙伴制作的可持续生活刊物,旨在分享、推广可持续生活的理念和行动经验。第10期以“看见小农”为专题,与伙伴们共同探索社区支持农业运动中小农的角色与价值,以及小农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生命选择的态度与意义。本期《比邻泥土香》于2018年12月正式出版发行。救灾重建的启示我出生在岩手县花卷市,长在广袤的东北大地,带着对大城市的向往,在大学的时候来到了东京。绝不在这样的乡下过一辈子,我的未来在东京,那时的我踌躇满志。但是真正成了“京漂”的我,很快就感到了一种委身消费社会的空虚感,于是只身前往南美和亚洲等地开始了一段游学生活。那些地方,是和物质生活充盈的东京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世界。在东京,想要吃什么买什么,有成千上万的商店,可以在任何时间让你的欲望得到满足。但是正因为这样,恰恰缺乏了一种生存的现实感。健全的消费社会缺少生存的现实感,这个问题促使我叩开了现在所从事的事业活动的大门。因为厌倦了都市生活,我在29岁的时候回到了故乡。为了追求现实感决意投身政治,30岁首次当选岩手县议员,然后连任两期干了6年。第二期连任期间,发生了举世震惊的东日本大地震,剧烈的地震和肆虐的海啸摧毁了岩手县的大部分海岸地区。我奔赴灾区,和灾民们一起投入救灾工作,身先士卒。为了重建家乡,我决意参选岩手县知事①。
2019年1月19日
其他

一场不好吃的新年菜单发布会

提着沉重的伴手礼,我从中国红街的CHAO酒店走出,拐进了工人体育场北路。腊八节这天,北京的天空正蓝,阳光清扫着人身上的浊气,春的气息在靠近。但春天其实离得还远。我把礼盒侧着塞进小黄车的前筐,硬纸壳的一角卡在铁网之间,车把不再灵敏,但尚能左右摆动,我朝家的方向,抡起了双腿。回到家后,我拆开礼盒,将两瓶酱油、一瓶醋及一盒豆瓣酱摆进橱柜,关上门后,倒了杯自制的苹果发酵饮料,一饮而尽。在外吃了不合口味的食物,回到家,通常我都会来一杯酵素,借以抚慰稍欠照顾的身体。然而这次,期待落空的失重感并未得到缓解。在良食基金的邀请下,我怀着憧憬的心情,参加了“全球食物领先论坛——新年菜单发布会”。因为有禾然有机的赞助,发布会选在了高档的精品酒店“CHAO”的日光礼堂举办。日光礼堂的场租,一天为7.8万元,一人一餐的平均消费为800元,实在大手笔。我老在乡村出没,久了不进殿堂,心里还有些忐忑。签到时,主办方提供了一片绿叶,我用黑色的马克笔写上大名后,那片叶子便不知所踪了。每个来参会的嘉宾,都分到了与食物相关的代号。在短暂的四小时,我的身份是“蓝莓”。座位都有卡号,对应的餐具上,放着顶替名字的食物。有红豆绿豆黑豆,还有百合香蕉柠檬等,70人的会场,不分地域、季节与种类的50种蔬果粮食(主办方数据),相聚一堂。开场前,行为艺术家在大堂的肢体表演,吸引了在场很多人。艺术家们穿着宽松舒适的白衣白裤,以缓慢的节奏变换着身姿,时不时从口中呼喊出诸如“食物”、“可持续”、“为未来而食”等词句。这是一场爬梯,我立马意识到了。“吃饭,吃饭。”我提醒着自己,并坐在了编号为B11的座位上。右侧隔一空位,坐着一家知名律所的律师,他为食品企业提供法律咨询顾问服务,左侧的女孩是一家媒体的编辑,与我身份相似,但平台大得多。对面坐着禾然有机及其母公司欣和的员工,他们为这次活动,从昨晨就忙开了。十点,音响里传出了纪录片《何以为食》的导演、良食基金创始人简艺的声音,他是这场活动的主持人。如果不是他率先介绍自己,我还以为举话筒的是科班出身的主持人。他谈起自己关注食物议题的缘由:“对食物方面更多的了解和改变来自18年前的经历,我还在美国上学。我去超市购物,(售货员)问‘你需要塑料袋吗?’我说‘当然。’美国朋友就问‘你确定自己需要两个塑料袋吗?’我认为去超市购物拿两个购物袋天经地义。到了15年后,我才明白,的确该问自己,我真的需要另一个塑料袋吗?真的需要更多的食物吗?”他又说,自己的孩子喜欢吃糖,他有一个梦想,长大后买全天下所有的糖,“但我们人类都有醒悟的一天、长大的一天,并不是有钱了就会买很多糖来吃,不是我们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我们付出了惨重的环境和健康代价!”简艺说。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食品是全球最大的产业,但在中国,却未引起与之相匹配的关注度。在餐饮和食物行业,厨师对食物的认知远远落后于食客的需求。耶鲁食堂不仅为学生提供健康的饮食,也让他们对食物和食物体系有更多了解。耶鲁后勤副总监Adam
2019年1月15日
其他

观察“杂草”,是倾听土壤的另一种方式

“杂草”正在成为园艺中越来越受重视的一部分。人们正重新开始学着认识那些原本被作为“野菜”的杂草。比如蒲公英,甚至成了一种小众的特色农作物。此外,我们也认识到,一些被视为杂草的植物其实能够富集养分、改良土壤。而且,许多园丁也将观察杂草作为一种了解土壤状况的方式。著名的朴门永续设计师和导师Geoff
2019年1月14日
其他

走,跟着沃土到广东做客

2018年12月3至13日,我与沃土农耕学校的学员一道,游历了广东的几个农场。我们在广州沃土工坊总部汇合,最后在旗溪自然村落共度了一周。这一路,我感受到了土地、自然对人的重塑力量。沃土的创始人郝冠辉比较低调。在帮助小农销售生态农产品的平台“沃土工坊”步入正轨后,他又先后培育了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和沃土农耕学校;2018年,倡导“社区整全教育”的舒米学苑,在他的支持下,也开办了。当下,做事的人过分关注“事”的部分,而忽略了人的感受和处境。沃土重视个体生命成长,关心具体的人,并期望每个生命活出他自然的样子。路遇一棵大樟树走,跟着沃土到广东做客到银林农场的那晚,天空呈淡紫色。摩托声从碎石路那头传来,我没有挪步,怕掉到沟里。车灯从身前晃过,下来一人。两友大呼:“郭锐!郭锐!”我不认识他,却也伸了手,主动打了招呼。在看不清五官的夜晚,我握了一只肥掌。来到空旷的餐厅,两个圆木桌架在一群流浪狗中间,日光灯“滋啦啦”地照着等吃饭的人。郭锐的到来,预示着将要开饭,吸引了我的注意。他戴着厚框眼镜,穿着皮凉拖,脚指沾着泥巴,指甲盖也有压痕,身形黑黑壮壮,笑起来像功夫熊猫。难得下乡,我没有和他坐一桌,也不太聊生产的事,自顾自吃着碗里本地种的小粒米,就着刚被宰杀的烧鸡,享用着正宗的广式土味。在北京,不常吃肉喝奶的我,常被误认为是素食主义者。当人问:“你是素食者吗?”我总不知如何作答,是告诉对方我不吃肉的详细原因,还是搪塞过去赶紧转移话题?“我是不是一个素食者,取决于食物令人放不放心。”这是答案,但我并不讲给偶遇者听,因为不是每个“他”都能心领神会。吃饭时,白狗为了抢骨头,各占好地盘,可是,难免有模糊地带,为争食而嚎叫、冲撞以至斗殴,是桌下世界的常态。“别喂它们啦,它们会打架的!”郭锐看不下去了,劝道。将骨头吐在桌上,等吃过饭,和着剩菜喂狗,是乡下的规矩;像我这样,边吃边喂,不仅不合规矩,也不符狗性。城市的逻辑,到乡下,就不管用了。乡民总会给动物留口饭,并不惊动恻隐之心,更无需借口“动物保护”。夜里的银林村,除了狗吠,还有在广场摇摆的中年舞者。她们岁数不大,细胳膊细腰,不是干农活的样,有的穿着超短裙和打底裤,有的穿着紧身衣和带跟鞋,喇叭里放着流行舞曲,身体随节奏颤抖,在清冷的夜晚,她们像月光花般地盛放。那双皮凉拖,第二日一早,出现在了田间。凉拖之后,跟着各色球鞋,以及来凑热闹的小白爪。蘑菇从松垮垮的土里冒出了头,肥料流露着睡眠充足的森林的情绪,有某种不被打扰的芳香物质的气味。那些球鞋连同白爪,很快就沾上了中药渣沤成的肥。40亩的农场,漫不经心就逛完了。休息时,桌上冒着水珠的小番茄,解下了太阳的火辣。北京的12月,早已不是吃番茄的时候了。此时,南下广东是明智的,冬天正是本地蔬菜丰产的好时节。小番茄除了红黄两色,还有橙色的,在装有60多个小番茄的不锈钢盘里,我吃到了4种圣女果。可惜,人有五个感官,对美的印象不仅停留在“闻”和“吃”上。饭堂吊顶挂着风扇,但谁也没想按下开关键,一旦它启动,小番茄将失去靓丽的外表,在一瞬间变为风尘仆仆的果子;白墙上,繁体绿色的“银林生态农场”六字,与一旁缤纷的插画,也被蒙上了灰;饭桌中间是透明转盘,一条从池塘打捞上来的3年生草鱼,尾巴搭在盘子外,扫着玻璃板。各处的灰是亲戚,无孔不入。审美又是另一回事。餐厅已暂停经营,它昔日的辉煌,可从空着的立式商用消毒柜、仍在使用的卧式商用冷冻柜、一垒垒红色系的塑料凳看出端倪,除了洗碗池。洗碗池在狭小的墙角,正对着两个厕所,地下淌着水,这原本是用来洗手的,由于一行人非要各洗各的碗,而被临时征用。黏湿的茅坑席卷了空气,也左右了我。洗碗时,因担心味道会跑进碗的分子里,心理上多搓了几遍。郭锐带大家看堆肥小狗带我看鸡大狗带我看田尝了一瓣皇帝柑后,皮拖鞋不带队,换坎肩黑毛衣了。这款毛衣搭配长袖衬衫,是男白领的经典着装,穿它的却是“正觉农场”的王鹏程。从台湾学了“秀明自然农法”归来,靠观察自然、了解土地、顺应规律,他多了些农闲时光,一身上班族打扮,也不足为奇。我以前对秀明农法没有深入的了解,粗浅认识下,只知道它是属于自然农法的一种。随着走访的农场越来越多,我发现尊重自然、敬畏天地的农场,与纯粹为了养家糊口、生产经营的农场,给我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两者的区别,就像走进雨后的原始森林和高峰期北京二环的绿化带的差别。来到一栋轻质房,厨房、卧室、客厅、洗手间,锅碗瓢盆几无油渍,室外的长桌椅也无灰尘。上厕所时,留下了些脚印,我的内心竟有些过意不去。室外的长条桌上,以日式草月流的技法,插着新鲜的洛神花等植物。一只花猫慵懒地躺倒在条板上,塑料架上整齐地码放着贴有“正觉农场”标签的两包大米。刚被挖起的红薯,扎堆在房前,正对着一个小花园。含羞草、洛神花、甜麻,在田间不时能看到。王鹏程还特地种了毛苕子,既能松土,又能做绿肥。正觉与银林没有界限,甚至让人误以为是一个农场,但从土地的状态,植物的状态,以及环境的状态来看,即使不懂农业的,也能感受到这个地方去除了戒心,让人放松。一行人喝着白开水,坐在长条桌前,谈各自的务农理想。我对王鹏程说:“这是一个有爱的农场。”更准确来说,这是一个生命被认真对待的农场。在有爱的农场,身体第一时间就有反应,眼睛留在花花草草的时间上,缓了许多,脚步也慢了下来,驻足在一个点上,360度地转。不是所有的有机农场给我的感觉都是这样。灰尘是郭锐忙碌的证据,他说:“忙是生活的一种状态。”王鹏程却说:“人要先认识自己,发自内心地、自然而然地爱。要不然,爱就成了形式。”正觉农场王鹏程在讲解轻质房小憩的海豚晚饭时间,我们跨过珠江两岸,来到了田园邦。2014年5月,我曾来过它附近的四季分享农场,拜访张和平老师。我记得那次,张老师请吃了一桌好菜,直到今天,还记得被一劈为二摊开平放的大花虾。惠州临近深圳,张老师常与友人到海边钓鱼、买虾,他的嘴,越吃越叼。3年前,胡伟和受张和平老师邀请,来到了秋长镇周田村。认识胡伟和已是四五年前的事了。当时,他在凤凰公社,从事德米特的翻译和推广工作。后来,我在成都花溪农场偶然撞见过他,还有他妈妈。他谈到了自己的抱负——想要做自然教育之类的体验活动。可是,他的根不在四川,有点水土不服。回到惠州老家,胡伟和终于安定下来,结了婚生了子,并开启了自己的事业。周田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生活的气息,调和了人气与灵气,让一踏入村子的我,立马就平静了。晚餐吃了粉蒸排骨、凉拌黄瓜洋葱腐竹、鸡蛋炒苦瓜、冬瓜汤,还有当地特色的腌萝卜和一种水水的糯米糕。我原以为田园邦的校区很大,不曾想只有一栋房子。整个村子连带附近的乡镇,都是学校的活动场所。建校初期,村民不理解,但随着亲子活动带来的客源多起来,他们的态度有所转变。如今,村里盖了些新房子,陆续有人做起了民宿、餐饮等生意。在虫鸣声中,我睡着了。人在这儿生活,不会觉得孤单,有好多虫子在守夜,还有猫猫狗狗陪着。一早集合,胡伟和带大家走了一条他常和孩子们爬的野路。经过碧滟楼,从后侧一方的斜坡往上走。山很矮,是丘陵地貌,从山腰可以俯瞰整个碧滟楼,那是吉隆坡之父叶亚来的故居。上坡段,路过一小片松林,掉落的松果铺在地上,踩上去嘎嘣脆。山腰是茶园,茶树矮矮的,差不多到我的腹部,茶花开着,白花瓣、黄花蕊,散开挂在枝头。茶园附近有一株高大的乌榄树,我们弯下腰,用石头猛砸其核,吃里面的子。学员朱俊不知从哪儿扯来一根长枝条,跳起来打乌榄树树叶,他打得起劲,但并没多少果子跌落。不一会儿,变天了,早上还有太阳,现在已是阴雨天。再往上,便来到一个露天水泥平台,离风口近,离天空也近,还能望见村子的全貌。走完自然野道,胡伟和又领着我们一行人,穿越村庄,徒步2公里多,从田园邦走到了四季分享。我们路过了叶挺后人种的一块有机稻田,这些稻子一经采收,即刻售罄。稻田旁一座不起眼的板桥,也有两三百年的历史。名声与古迹兼有,村子大有文章可做,依托名人的声望,干起事来,也容易许多。不过,这些改变,还有赖最早驻村的外来户——东北人张和平。农场做了5年,土壤里的有机质含量从0.8~1提高到了4.7(他们的目标是达到6~8)。在张和平老师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土地变成了有机田。美中不足的,是村子里也多了煞风景的大量冷棚。转念想想,深圳人和惠州人要吃“有机”,广东的夏天又热得要死,不建些冷棚来降温,也就种不出能够满足需求的有机蔬菜。田园邦耕读学苑胡伟和与学员交流在山顶令我诧异的是,张和平老师的变化,他的头发比4年前白了,脖上的斑点也多了。他发明的发酵池,由于管道被堵,已停止使用,从旁经过,阵阵臭味不时飘出,模糊了我刚刚摸过的椰糠、泥炭和稻壳发酵的有机肥的味道。路边种着没开的花,同路的学员跟我讲,那是格桑花。格桑花不是开在高原上的吗?怎么会出现在广东?但他们很肯定地告诉我,那就是格桑花。中午,我们在四季分享吃的全有机素食(碰巧这一天是素食日)。其中的有机发芽糙米(0.5~1mm的芽)是农场申请了专利的一款米。口感不像糙米那么硬,却也不像精白米那样软,我感觉纤维挺多的,也很有嚼头。在适合打盹的午后,张和平老师与沃土学员交流了1小时。张和平老师从乡建聊起,提出了有机与乡建、CSA(社区支持农业)的关系。
2019年1月12日
其他

有机会2018年度十大热文

年度专题献礼每年都有这么一个自娱自乐的时刻。2019年,有机会将迎来公众号的调整,放慢发文的速度,提高文章的质量,同时,借由这小小的媒体,希望能吸纳年轻的作者,找到世界各地的有机生活新世代,做好支持与连结的工作。在文末,我们还推出了线上投票,想要听听读者的意见,以期在2019年,更妥帖地服务与陪伴大家。感谢!
2019年1月11日
其他

贴近天地的生计与生活 ——记川西生态农人的日常

此为社区伙伴“比邻泥土香”第10期《看见小农》专题系列文章之一,作者为陈怡桦。《比邻泥土香》创刊于2008年,是由社区伙伴制作的可持续生活刊物,旨在分享、推广可持续生活的理念和行动经验。第10期以“看见小农”为专题,与伙伴们共同探索社区支持农业运动中小农的角色与价值,以及小农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生命选择的态度与意义。本期《比邻泥土香》于2018年12月正式出版发行。于自身于外界,“农人”是一个如何理解或想象的职业呢?是晴耕雨读那样浪漫,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那样劳苦?农人作为一个职业,除了管着一家温饱,还想着哪些事?还有哪些期待?当工商业发狂地向前奔,该属于生活、文化中一部分的农业早已用力地转向成了一个产业链条,停下来看看当下,农产品早就成了市场上流来转去的“商品”,不再只是过去意义上的“食物”。日日下田耕作的农人开始分饰多角,除了种地,除了到传统市场销售,现在需登录网络卖自己的产品。除了这些,现代农人还必须面对哪些挑战?面临哪些未知?本文通过4位从农者的故事,来看看当代农人的日常。一、“上风上水”的福气和责任必绿农园:信任是小农自立之本岷江水自都江堰入川西平原,滋润大地、物产丰饶。古有温、郫、崇、新、灌是川西最富裕的上五县一说,其中郫与崇,就是郫都区和唐昌镇。富裕原因无他,有机质饱满的黑土地生机勃勃。跟着必绿农园主人郑军钻出河边的铁围栏,阵阵凉风迎面,河水汩汩东流,流往成都。徐堰河不仅是成都自来水六厂的取水源之一,也是成都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府南河上游生态保护区。住在上风上水之地的人,拥有上佳的福气,也要肩负守护水源的责任。“这块是河滩地,地质较沙,但排水很好,适合种西瓜、马铃薯、红萝卜,天热时,也适合种莴笋和黄瓜。慢慢试,才知道那些地适合种什么作物。”郑军指着像白色烟火的韭菜花说,韭菜刚采收完,二荆条也到季末了。郑军一边递给我们从河边现摘的梨子,一边说,从小在河边长大的我们,对环境变化感受最深。小时候跳下河玩水,小鱼在脚边转来转去,随便都能钓到好多鱼,现在一条鱼都没有,河岸两侧都是水泥,以前可是螃蟹打洞做窝的泥滩地。过去,郑军在成都上班,跑过业务做过销售,空气太差身体受不了,2011年回家种地,刚开始是惯行农法,直到2012年,隔壁镇的农友高清蓉向郑家租地,“那时我还没接触生态农业,很好奇也感兴趣,2013年跟着转作生态种植”。最开始郑军种儿菜,生态种植的约在处暑前后播种,到春节前后采收,惯行农法的大概8月中旬播种、9月中移栽,11月就能采收,期间除了杀虫药之外,为了美观为了大棵,早期会用矮壮素,后来改用绿化素等。之后,郑军和高清蓉一起接触生态农业,也一起参加朴门、活力农耕、自然农法的课程,甚至跑到重庆上课。“接触生态种植后发现,自古走的就是这个理儿呀!”学了种植技术,经验还是得自己累积。“我的农场杂草很多喔!”在一畦杂草上挖出一颗小马铃薯,郑军说,我最爱用割草机了,杂草割完后就地覆盖,等草腐烂直接堆肥,过去买鸡粪,无法掌握鸡的饲养过程,不安心。“几亩地的草堆出来的肥,很营养,种出来的小西红柿又大又甜,口感好得不得了!”郑军得意地说。尝过上一批西红柿的人都说有早期西红柿的香气和口感。郑军也特别喜欢收集老品种,老品种的口感好,他甚至种过8个品种的西红柿。郑军的地块分散,坐上农用嘟嘟车,在芒草绿道间摇晃行进,被风吹得恍恍惚惚。“这块水稻田位置好,有隔离带,没有邻田,还有一条沟渠隔着。最喜欢这种地块。”站在饱满的谷子边,郑军说。今年的稻子预计一亩地可收600斤,五亩地估计能收3000多斤,留两三分地,让幼儿园小朋友收割自己插秧长大的谷子。过去农友需通过中间商、或进市场、或上街叫卖作物,微信时代来临后,每个账号都可申请“微店”,小农得以经营客群、社群。“就算不认识的消费者提到我,都说‘我信任他!’……”郑军的客户靠着消费者间的口耳相传,微信也帮了忙。“做生态农业,秉着以心待人,用心去做,与人建立信任的互动。”郑军每次送菜到幼儿园,和这群爸爸妈妈消费者聊天都很愉快,家长们看到郑军,总回以微笑,感谢他种安全的蔬菜给孩子们吃。2017年年初刚升格为“郫都区”的郫县,周围农村距离成都市区近,近些年有些隐隐的不安在周边的村子扰动,政府资源陆续进入,进行形象工程、示范村等建设。农户搬走,农地转作他用,农事无以为继,人心惶惶不定。对于生态农业,郑军期待,只求安稳种地便心满意足,更希望大家一起找到更好的种植方式,跟化工农业较量一下。之前郑军务农,家人都反对,种太少不见利,种太多担心卖不完。旁人总耳语,卖菜这点收入还不如去上班!其实每个农夫心里都有一本账,管账的是老天。只见郑军深深吸了一口气说,住在河边空气好,巴适!王成家庭农场:黑土地上的一步一脚印2006年,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①一句“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竣工之时,就是水清之日。”几经周折,整治未见成效,却因此让一群专家、学者、志愿者循着往上游走找原因,发现农药化肥对河流污染影响至深至重,进而展开了府南河上游的生态农业推动工作。就在那时,住在郫县安龙村的王成一家成为成都河流研究会支持的第一批生态小农,10多年过去了,王成一家依然日日弯腰下锄,一锄一锄间守护土地的信念越掘越深、越坚定。采访那天,王成家来了3批访客,从院子的大桌聊到水稻田边,再聊进大棚,再聊到生态池,王成看着每种植物说着它们长成的过程,口气眼神像是说着自家的孩子那样亲密温柔。我们趁空钻进了厨房,锅上正煮着米饭,和正打着蛋花的王太太夏瑞莲聊天。2010年,缘分牵引,老家在湖南怀化、在广州从事瑜伽教学的夏瑞莲怀着对乡村生活、大自然的心神向往,嫁进安龙村,从刚开始的不习惯,一路成为王成不可或缺的贤内助。“瑜伽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夏瑞莲把瑜伽的精神运用在田间劳作,落实在一呼一吸、一仰一俯之间。“有各种各样的小生物生活在田间的不同的角落,它们可能是田里更古老的居民。”夏瑞莲谈到田间的小生物眼睛都亮了,这里还住了蝙蝠一家三口,它们很有家庭观念喔!每次看到它们的粪便,我都特别高兴;这里也有野鸭、野鸡、老鹰的完整生物链;今年有4个燕子窝筑在这里,刚过立春,在屋檐下看到它们的粪便就知道它们回来了,筑巢那几天,燕子叽叽咕咕一直聊天;还有冬天天未亮,每到配送的清晨,怕车子压到睡在半路上的蛤蟆,得先用扫把请走它们。夏瑞莲细数邻居动物的生活小事,像讲故事那样停不下来。2006年,王成拿出家里的两分地当试验田,在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的支持下,农场里建有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自家的生活污水,还有沼气池和旱厕,从收集发酵处理猪粪转化成清洁能源,到用沼气煮饭烧水,沼气池产生的沼渣、沼液成为肥料回到田里。夏瑞莲说,每个农户都是一个小且可持续的生态圈,不会制造任何废弃物,反而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希望未来有更多人一起做。许多人对农村存有刻板印象,认为农村生活是穷困的、辛苦的、落后的,城里生活才是现代的、进步的;或说没本事的人才留在农村。夏瑞莲目光坚定地说,不是这样的!生活在农村,和土地产生联结,对生命的态度都会因此不一样,人应该多在天地间劳动,欢迎城里人来种自己的菜,对待食物也会有全新的想法和感受。自古以来,少见农村如此空虚凋零,除非天灾人祸,岂料工商业发达后,拉开了城乡的差距。放眼望去眼前这片黑土地,夏瑞莲说,这是几千年孕育而成的黑土地,一定要种庄稼,拿来盖房子、盖工厂太糟蹋了!院子里人来人往、热热闹闹,王成的妈妈微笑着坐在一角感受这些活力。王成说,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还没来之前,周围只要一打药,妈妈就得躲在屋子里。2012年,村子被动员拆迁,王成一家选择留守。“政府想征收一部分土地,我们舍不得,没签字,我们非常愿意种这块土地。”从小在这片土地长大的王成,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在这片丰美的黑土地上长大。王家投入很多心血经营农场,王成和夏瑞莲深知,一旦放弃,一切就结束了、归零了。几乎郫县的每户人家都有私房的食谱、独家的秘方,做出自家豆瓣酱,传承的香气口味,一如每户坚持生态种植的农家,都有各自的坚持和信念,奉行日日,只求让好山好水代代相传。①
2019年1月8日
其他

莳萝不仅是美味香草,也是蔬菜种植的好帮手

莳萝(dill)是一种在世界各地被广泛使用的香草,它的叶、茎、花、种子都可食用,香气柔和,能搭配诸多食材。莳萝的价值不仅在于食用。它密集的伞形花序能吸引有益昆虫,是菜园里绝佳的伴生植物。在医学上,莳萝可被用来治疗肝病、肠胃胀气、食欲不振、咳嗽和感冒、月经痉挛以及泌尿系统疾病等。在国内要买到新鲜的莳萝并不容易,但你却可以很容易地在家自己种植莳萝。因为生命力旺盛,它甚至有个别名叫作“莳萝野草”(dill
2018年12月31日
其他

中泰小农话返乡

此为社区伙伴“比邻泥土香”第10期《看见小农》专题系列文章之一,作者为刘敏涛、陈小泰。《比邻泥土香》创刊于2008年,是由社区伙伴制作的可持续生活刊物,旨在分享、推广可持续生活的理念和行动经验。第10期以“看见小农”为专题,与伙伴们共同探索社区支持农业运动中小农的角色与价值,以及小农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生命选择的态度与意义。本期《比邻泥土香》于2018年12月正式出版发行。准备专题的时候,编辑团队突发奇想希望就“看见小农”的议题创造一次中外对话,分享不同时空下的小农经验与心得,随即想到可以邀请网络内的泰国伙伴参与。因缘际会,2017年秋天,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①组织国内返乡青年前往泰国参加正念市场社会企业课程,我们借此机会撮合了返乡2年多的刘敏涛和返乡10年多的陈小泰就“小农—返乡”做一次对话。两位相见恨晚,侃侃而谈,娓娓道来返乡务农的心路历程与感悟体会。①
2018年12月25日
其他

琉璃苣:食药两用,吸引益虫,滋养土壤

琉璃苣是很适合生态花园的一种植物。这不仅是因为它有食用和药用价值,还因为它能吸引益虫,而且其根系很深,能从深层土壤中将养分“挖掘”出来,是制作堆肥的好材料。琉璃苣(Borage,
2018年12月24日
其他

他说:在朝利村,钱多并不值得炫耀

才主/题图此为社区伙伴“比邻泥土香”第10期《看见小农》专题系列文章之一,作者为黄寅。《比邻泥土香》创刊于2008年,是由社区伙伴制作的可持续生活刊物,旨在分享、推广可持续生活的理念和行动经验。第10期以“看见小农”为专题,与伙伴们共同探索社区支持农业运动中小农的角色与价值,以及小农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生命选择的态度与意义。本期《比邻泥土香》于2018年12月正式出版发行。重拾的侗歌朝利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西北面,处往洞乡东部。据已故贵州省民族研究所所长向零考证,朝利村曾为元、明、清三代曹滴洞蛮夷军民长官司驻地(该长官司直至清代康熙二十三年即公元1684年才废),是黎平、从江、榕江交界地统领一方的村寨。侗族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款组织①:一为“九洞款”;二为“六洞款”。朝利属九洞款中的下半款,而下半款的“总萨”②又设在朝利村,若举行重大祭萨活动,款属村寨都汇集到这里进行公祭,再加上九洞地区田宽地肥、溪河密布,曾是南部侗族地区富庶的地方之一,历史上很多侗文化也源于该区。朝利也是侗族大歌的发祥地之一,按曲调来分,侗族大歌一般分为“朝利大歌”“小黄大歌”“高增大歌”“三龙大歌”等;又据《从江县民族志·侗族篇》描述,“多声部大歌曲调以朝利歌为正宗”③。当前在朝利,有教唱歌的歌师、有学唱歌的小孩、有出去对歌的歌队,还有负责组织协调对歌、比赛的歌队总队长。总队长名叫龙运才,村里人都喊他补友英(意为友英爸爸),外面人喜称龙队长。龙队长健谈,历数朝利歌队这些年来比赛取得的好成绩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这种自豪不仅源于外界对朝利侗歌队的认可,更包含这些年朝利的年轻人为延续祖先的传统所做的努力。①
2018年12月18日
其他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一只龙猫

2018年6月,我在成都蒲江明月村“乐毛家”打工换宿十天。乐毛家是一所“以明月村为教学基地”的乡土自然学校,有女主人夏莉莉(社区营造研究与实践者侯新渠)、男主人王老师(乡土景观规划师王健庭)和小主人王乐毛。乐毛家那块购于2016年2月的5.6亩的土地,终于将在2019年1月启动。乐毛家生态建筑群建造营第一期“生态厕所与面包窑”将于1月3日开营,第二期“堆肥设施与生态菜园“也在招募中。本文首发于2018年6月“夏寂书苑”公众号。乐毛家的生态菜园在乐毛家的日子6月9日,朋友开车在双林小学接上我,驱车90公里,来到了成都蒲江明月村。这是我第二次来了,上一次是2016年,当时我对夏莉莉老师做的事并不了解,采访浮于表面,最终并未成稿。时隔2年,明月村的名气越来越大,而我也在全国范围内拜访了好些有机农场和生态村落,越来越了解夏老师的“思想”和她到底在做什么,所以,当我看到乐毛家乡土自然学校发布打工换宿信息的时候,赶紧给夏老师交了500元保证金,确认了一个名额。这次见面和上次不一样,乐毛已经3岁多,夏老师一家为了生活和研究的需要,已告别之前在小区里寄居的村民家,租下了一个非常有特色的院子,开展可持续生活的种种探索。夏老师给我安排的工作是做饭(午餐和晚餐)以及打扫庭院。一日三餐对我来说是仅次于睡觉的头等大事,而夏老师把一家人的伙食交给我打理,着实吓了我一跳。她的信任,使我这个大龄女青年,有些紧张。尝试了一天,发现活儿不多,何况一共才四人(夏老师,王老师,乐毛和我),我渐渐放松下来,也有心情写观察手记了。1乐毛家带我访问生态小农的茶田这些天,没少与夏老师各处奔走,见人谈事,感受了一位社区营造工作者繁忙的工作日程。一日,我们溜达到与明月村一街之隔的箭塔村。开车路过一片白鹭林,看到树上落着好几只白鹭,真是壮观!听夏老师讲,那片林子的主人非常爱鸟,于是栽了很多树供它们休憩,鸟儿感受到了人的善意,便驻足于此。在夏老师眼里,箭塔村是蒲江县7个社区营造项目中最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不仰赖政府大撒币,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农业本底,把村上的年轻人组织起来形成发展协会,通过举办“一粒米”、“一杯茶”等自然教育主题活动,将村上的资源利用起来共同发展,并且竹隐民宿、姑妈的凉茶铺、山茶花舍等几个村民自主经营的项目,也做得有模有样。箭塔村有几户村民加入了夏老师组织的“蒲乡生态小农联盟”,开始尝试生态种植,有种茶的,有种猕猴桃的,还有养猪的……看得出,因为社区营造,或者说因为夏老师一家在这里的生活,已经形成了一股小小的凝聚力。箭塔村的阳光房——“姑妈的凉茶铺”,是箭塔村通过社区营造发展出来的社区社会企业,兼具6个功能:会客厅、社区中心、妇女就业基地、社区营造展示、手工艺品展示、创业咖啡馆。“姑妈的凉茶铺”的玻璃幕墙外有一块水田,种着本地的代表植物蒲草。蒲草可用来编织凉席、头枕等。前箭塔村挂职第一书记猫太郎说:“社区营造改变了每一个人”。村书记高大爷也说:“把群众团结起来,参与村上的公益活动,文化的开发利用,闲置资源的利用等。”这让我感受到了当地政府参与社区营造的态度,而政府官员意识的转变,得益于夏老师在本地的“人肉辅导”。2村民在打了除草剂的田里采茶有一晚,在明月夜校听了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博士生黄凯洁的演讲。她来这里为毕业论文做田野调查,待了已经有28天。可是,即使她努力为明月村找亮点,什么指示牌清晰啦、厕所有厕纸啦……我发现这些与明月村的在地文化联系并不紧密,换句话说其实根本没什么特色。不过,黄博士提到了一点,与我的感受比较接近,即她与村民熟悉后,混过好几次饭了,甚至还跑去参加了2次新村民的生日会和1次酒席。可见,这里的新村民和因为新村民来到而产生的生活方式才是明月村的活力源泉,茶山竹海、松林月色,并不是老天爷赏的那口饭。说实话,若不是奔着夏老师而来,在这儿真实地生活着,并在她的牵线搭桥下走访了一些农人、村友和他们的家,我对明月村的印象仅仅是这里有成片打了药的茶田和猕猴桃园。对于经常采访有机农场的我来说,明月村的空气中弥漫着怪味,尤其是当风徐徐吹来的时候。这味儿勾起了我难受的回忆:有一次受《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委托,我采访了一家花艺公司。在拥有潮汐技术的现代化恒温温室里,他们栽种着适合家庭摆放的小盆花。在温室里待一阵子,我便感到头晕和恶心。那时是8月,北京中午的马路可以烤熟一颗鸡蛋,但我宁愿待在太阳下透气,也不愿在温室里憋着,只因温室里充斥着难闻的药味。那次经历让我切身感受到了有机农业的与众不同,也稀罕起自己的工作来。看着明月村的茶农背着打药桶行走在茶园中,我多想让他们转变,却又无力说服。夏老师一家搬到明月村有三年了,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也做了,而我只来了3天,实在没有立场发表任何见解。我只能将心比心,体会本地农友的难处,以及夏老师一家在这里建设生态社区的艰辛。3神医家的药房听夏老师说,她从清明节起身体就不怎么好,但是她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去看村民向她推荐的“神医”。因为我的到来,她为了带我去“猎奇”,终于把这件事提上了日程。有一天,雨停了,神医那边也打来了电话,我们立即驱车前往。穿过了一片片竹林,来到箭塔村的深处。还未靠近神医看病的院子,就闻到了药草味。那里聚集着不少人,他们一边看着电视连续剧,一边等着熬好的药被塑封。他们作为代购,之后将把这些药寄到外地。这些人不是来看病的,而是替别人抓药!一个产业在这偏僻的乡村产生了。诊所附近众多农舍也已改成了民宿和饭馆,可体察到神医对当地的贡献。进了诊室,一个中年男子,穿着蓝色T恤,长相和善,面庞中正,给我的印象较好。他为夏老师把了几分钟脉,在闲聊中看完了病。开了两副药,让夏老师回家熬。那药房比较特别,草药全是从地里割下、在现场晒干和压碎的,一个一个大隔间里码着各种干草。抓药的师傅熟练地把碎草塞进蓝色的塑料袋内,很快两个袋子就装满了。看病连同开药的费用,一共25元。不过那些药拿回来,夏老师熬好了却不敢喝。可能她还需要一些心理建设。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中药和以前的不一样,像这样在土壤被严重破坏的乡村路边随便扯来的草药,我也不会喝。4乐毛家的小狗“车车”点了雄黄来到乐毛家的第七天,遇到了端午假期,隔壁的“朴园”又热闹了起来。城里来的游客,到了夜里,心仿佛膨胀成了气球,噼里啪啦炸个不停,吵醒了宁静的睡眠,也令车车亢奋得四处乱窜。车车是乐毛家的奶狗。因为太小,尚未定性,所以,它无法抵御周遭的诱惑。虽然院子有栅栏门,但以它目前肥小的身材来看,进出还是自由的。与车车不同,过火车路、竹林笋子和玩具多就矜持多了。它们是三只猫,名字是夏老师和王老师的儿子乐毛取的。过火车路是一只杂色猫,它的娃娃玩具多起初是纯黑色的,随着吃奶日子的增加,花色也渐渐多了起来。只有竹林笋子,披着纯白的大衣,也不管夏天的阳光打在它身上有多刺眼。“过火车路”和它的孩子“玩具多”“竹林笋子”特别白乐毛每次从外面回来,走进院子的第一件事,便是赶猫。那些猫本来气定神闲地躺在软塌的垫子上,被他一追,跑的跑、跳的跳,装出一副胆战心惊的样子。我想,猫还不至于完全没记性,它们早洞悉了游戏的玩法:“逗逗孩子,让孩子以为他在逗我。”和乐毛家一起在这里生活的,还有放养的两只鹅,把屎屙得满地都是,让人无处落脚。我住的屋子里,待着各种生物,金龟子、白额高脚蛛随时出没,墙缝里还有蛇蜕,猫在夜里的房顶放肆,让我觉得有个身怀绝技的毛贼正飞檐走壁。5王老师挖的堆肥池三只猫常待在厨房的后门外,那里放着猫粮和水。竹林笋子老趴在厨余堆肥桶的盖子上。那里被它的爪子挠出了一个窝,用来放屁股。王老师在一个小坡上挖了一个洞,叠上三个轮胎,盖了块圆形的厚草垫,一个简易的厨余堆肥池就在小小的菜园诞生了。别家种菜,菜比较受关注;乐毛家种菜,却是为了甩掉厨余。厨余是湿垃圾,在乡下住,蛮容易实现对湿垃圾的分类处理——我每日做饭,切下来的瓜皮、择出来的老藤、扔掉的烂叶子,还有剩菜等,都进了堆肥池的大肚里。除了堆肥池,乐毛家还有波卡西堆肥桶,周六有几个本村的孩子来乐毛家学习,我看他们用堆肥桶也很熟练,夏老师说,他们5个人已经坚持了快半年,每周六都来乐毛家“玩中学”。村里的孩子在乐毛家感受永续生活乐毛家的污水处理系统是王老师自制的,很有特色。废水进入直排管后,先经过油水分离器,又经过种有绿植的小池子进行二次过滤,将废渣固定住,然后废水再顺着种有水生植物的沟渠流向更低处的茶园。因为在乐毛家是用茶籽粉洗碗,所以汤汤水水可以直接倒进水池。洗碗水经过了两次过滤再排到土壤里中去,不会引起我的良心不安。王老师研发的简易污水处理系统在农村,垃圾是个大问题。湿垃圾还好办,农民的习惯是“垃圾还田”,但是现在什么塑料、玻璃、金属等,都拿火烧,烧不掉的扔给土地公公,也不管他老人家多大岁数了,自个儿看着办吧。为了解决干垃圾回收利用的问题,乐毛家想了很多“变废为宝”的办法。废纸箱自制的鞋柜摆放在正房一侧的显眼处,鞋柜旁是两大包已做好分类的干垃圾,一袋装着塑料,一袋装着纸箱。袋子装满后,王老师就开车送到村上的回收点,换空袋子。我看那袋子精致得很,上面印有绿黑色的“aobag”(奥北)字样。这是一个叫汪剑超的小伙子在成都创办的垃圾分类与回收公司,用手机扫袋子上的二维码,便能参与垃圾分类。乐毛家的鞋柜和垃圾分类处夏老师和王乐毛一起分垃圾夏老师为垃圾分门别类的功夫可说是出神入化。快递箱、快递袋上的胶带被她硬是一条条撕了下来,再把纸箱撕成小块放进奥北袋子。不到四岁的乐毛对垃圾更上心,包裹内经常出现的泡沫、气垫等填充物逐一被他放进了回收袋内。我们去生态小农的农场拜访时,他还特别留意环境中的垃圾,谁扔了垃圾或者土地不干净,尤其是看见有人打农药,他总要嘀咕一番,像是学校的教务主任,专抓不听话的孩子。
2018年12月16日
其他

小农民与大时代

此为社区伙伴“比邻泥土香”第10期《看见小农》专题系列文章之一。《比邻泥土香》创刊于2008年,是由社区伙伴制作的可持续生活刊物,旨在分享、推广可持续生活的理念和行动经验。第10期以“看见小农”为专题,与伙伴们共同探索社区支持农业运动中小农的角色与价值,以及小农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生命选择的态度与意义。本期《比邻泥土香》于2018年12月正式出版发行。感谢社区伙伴的邀请,让我在第一时间读到这组题为“看见小农”的内容,以及有机会来分享,通过这些文字,我看到什么样的小农,以及小农正在以什么样的状态和策略,在这个急速变迁中的时代生存和发展。何为小农宇辉提到一个有趣的问题:何为小农?是以耕作方式,还是农耕面积来界定?正纠结时,他从阅读中获得灵感:从人和土地的关系、生活方式的选择与实践来理解和辨识。他写道:“每一个人都与土地密不可分。以农为本的生活意味着对‘身土不二’的认同,意味着遵从大自然一年四季的规律,意味着因感恩大自然滋养着我们而带来的完整生命选择。带着‘以农为本的生活’去看‘谁是小农’这一提问,或许比斟酌‘小农’的定义更有启发。”这也是一个有趣的答案。早前,学术界将“小农”(peasants)从广泛意义上的农业从事者(farmer)中剥离出来。后者包括耕种者、农场主、畜牧者、牧场主、承包者等农业经营者。这种剥离,包含着丰富多元的观察和解读视角,其中人与土地的关系、农耕与生活的关系被反复提及。我也认真揣摩过两者的差别。于“农业经营者”而言,土地与自然是从中获取生计与利润的“资源”,其价值往往以物质所得衡量,在资本时代,甚至窄化为以货币衡量。对于小农而言,土地与自然的意义则丰富得多,在获取生活所需的同时,融入与自然深度联结的生命体验、情感与信仰,也就是宇辉提到的“身土不二”。黄寅笔下那位知足快乐的龙运才大哥所在的侗族地区,这种认同孕育出“江山是主人是客”的敬畏与谦卑,也发展出稻、鱼、鸭共生的农耕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征服者与操控者。人们爱护自然,很大程度上基于共情,而不仅仅是“可持续使用与获益”的功利计算。这种认同,非躬身耕作者不能得。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小农之小,确实与规模有关。尽管很难以具体的面积数量来划分,但可以想象,贯注情感去劳作和照料的土地是有限的,不可能支持大规模的垦殖畜养。因此,自给自足——满足自身及家庭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所需,乃是千百年来小农的生活方式、目标与特征。想必未来应如是——身心安顿、愉悦劳作,获取生活所需的同时感恩回馈自然,是人们选择小农生活方式的首要目标与价值。这次专题当中,描绘了很多返乡农人的这种幸福感:贵州的朝利侗寨,龙运才大哥稻熟鱼肥,折禾烧鱼,唱歌过节,富足欢乐;成都平原上,王成和他的太太瑞莲,一个谈起地里的植物,语气如同说起自己的孩子,一个聊起农场里安居的小动物,“眼睛亮了”;在亮亮农场,唐亮妈妈浑身洋溢着满足与骄傲,唐亮爸爸焦虑不再,怡然自乐;郑军种出肥美健康的番茄和青菜,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心满意足;湖南嘉禾的刘敏涛,如愿以偿地跟从小就在一起的果园朝夕相伴,实现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向往……当然,这只是小农生活的美好一面。处境与挑战在中国广袤乡村生活的绝大部分农民,向来被研究者视为“小农”或“乡民”。在历史语境中,小农之小,不仅描述生计方式的脆弱性,还标示出这一群体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在所处的“大社会”中居于弱势。费孝通①在《乡土中国》中称,“中国的基层”是这些被城里人“蔑视”的“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靠土地谋生。R.H.托尼②这样描述20世纪初的中国农民:由于“小片土地,古老的耕种技术、变化莫测的气候以及外部的强征”,因而“始终面临严重生存危机”。他们的处境就如同“一个人长久地站在齐脖深的河水中,只要涌来一阵细浪,就会陷入灭顶之灾”。艾瑞克·沃尔夫③则从权力不平等来解释小农之“小”:“当垦殖者屈服于外界权者的要求与裁可——我们才可以称他们为乡民。”一个世纪走过,中国农民及其所处的“大社会”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一系列社会改造之后,小农已不再面临明显的外部强征,转而代之的是席卷而来的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正如赫尔南多·德·索托④所言:“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大规模的全球性的空前的变革运动,西方国家以外的人民,正在摆脱自给自足、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在更广阔的市场上相互依存。”小农不向地主交租,不向政府纳税,但市场的隐性索取却越来越突出——教育、医疗、农资以及维持消费主义推动下日益高企的“体面生活”所需要的大笔现金,驱使他们廉价出卖产品和劳动,乃至离开土地,到城市去寻找生计。留乡或返乡的小农,还要面对更大的挑战——被污染的水和土地,丢失的传统智慧,疏离的人际关系和攀比之心……朝利侗寨想要恢复泥鳅节,而田里已经没有泥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年轻人不想务农,换工互助变成现金购买;在广西都安,外来品种取代了自留种;在川西平原,在湖南嘉禾,离开了化肥、农药、除草剂,人们仿佛已不知如何耕种;而很多返乡农人,在尝试启动生态种植时,都会遭遇来自同为农人的亲友的反对、嘲笑和不解。此外,小农的另一种困境:在偏远山区的小农,受困于交通与信息不便,农产品难以出山换取现金收入,比如都安;地处城市近郊的小农,则在城镇化进程中时刻有失去家园与土地的担忧。可以说,21世纪的小农大体上摆脱了“水深齐颈”的严重生存危机,但仍在所处的“大社会”中居于明显弱势。杂交品种和农药化肥的引进一度提高了产量,也使生产成本(购买农资的现金投入)大幅增长,打工收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恶劣自然条件造成的“生计脆弱性”,同时也增加了家庭经济对不可把握的大市场的依赖。而且,作为土地的耕耘者,直接承担土地污染、生态恶化和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工业化进程的后果,以及作为全球市场产业链的最低端,被迫接受层层转嫁的风险。小农的类似处境,不仅在中国,也在泰国、日本,甚至亚洲和更大范围内普遍存在。乡村的人们往何处去、如何安身立命,也许将成为21世纪一个世界性的问题。①
2018年12月11日
其他

食物森林:可以吃的多样化生态系统

森林是地球保护地表的方法中最有效率的。一块土地如果任其生长,就会先由禾草类和含羞草、大花咸丰草等杂草占据。有了它们的根系和遮荫,土壤多了有机质和水分,滋润了先驱树种的种子,很快的,就会冒出一棵棵低矮的杂木,如血桐、构树、丽李等。它们不忌土质,生长快速,杂乱的枝条是鸟类休息、观望的场所,也适合它们筑巢繁育后代。有了小动物进驻,土壤变得更肥沃了,风或鸟作为媒介,接着就长出了较高大的苦楝、樟树、黑板树等。初生演替示意图这个过程进展非常迅速,大约仅需几年。如果无法认同这种自然的演变,叫来耕耘机犁地翻土一番,这块土地就会重头再来,先长杂草,再长低矮的杂木,然后是较高大强壮的树种。土地很自然地朝着形成一片森林演进,不须我们劳心费神。如果要反其道而行,仅种植短期的作物,就需要永无休止地投入大量能源和心力与自然对抗,我们的现代农业就是如此。这个小树林随着时间又会继续演化,物种更多,愈来愈成熟稳定,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形成交错复杂的生态网络。这些森林因地理环境和气候而有不同的相貌,相同的是它们最后会演化为一个平衡的领土,大多由多年生植物组成,而且各种不同植物亲密地生长在一起,携手合作,共存共荣。食物森林示例,作物包括无花果、南瓜、树番茄、草莓、香瓜梨、红花菜豆等另一种森林走入森林总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抬头一看,上有高耸的大树挡住炎热的阳光,走在凉爽的树荫下,闻到的是肥沃土壤的淡淡霉味与枝干深沉的味道,时而飘来阵阵野花野草的香气。放眼看去是粗细高矮、参差不齐的小树,杂乱中却自然有致。有些大树有爬藤类攀爬,小树下则有低矮树丛和草丛散布着。远方蜿蜒的步道愈来愈细,两旁匍匐的草花覆盖着地表,其中间杂长着一丛丛的小草。想象一下走入一座森林,同样是有高矮参差的树种,只是这些树种都是可以食用的!抬头看看,高大的腰果、酪梨、莲雾、芒果等挡住了部分炎热的阳光,底下生长着木瓜、杨桃、桑葚、橙子等,百香果和爱玉攀上了茄冬和樟树,树荫下隐约看到释迦、柠檬和咖啡树七彩的果实。蜿蜒的步道两旁有玉米、秋葵、辣椒、西红柿、姜、四季豆、韭菜、芋头等,匍匐着往小径蔓延的是万寿菊、薄荷、萝卜、莴苣、地瓜叶、绿花菜、蕃杏等等。因为它是各种可食植物的森林,所以可以叫它食物森林。森林不一定只能存在山上,也不一定只会生产木材和枝叶,为什么不就近种在都市各角落里,或者就种在家里的阳台和院子?何不少种一些观赏树种,多种一些实用的树种,它们不仅提供水果或核仁给我们食用,还是不折不扣的树木,也有美观多变的花、叶、果供观赏,有些有固氮作用,有些提供建材,实用又有利环境。这些果树下为什么不也种些可以食用的瓜、果、叶菜呢?如此一来,可以节省农耕的面积,更有效地使用耕地,减少目前农业对地球环境的危害。食物森林本来就存在于地球上。几千年来人们都是到森林里采集季节性蔬果。即使经过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演变,较年长的人也都还记得小的时候,住家附近的野生杨桃或芭乐结有几颗果子,只要耐心再等几天就可采摘。有院子的住家总是种有几棵木瓜、龙眼、芒果,结实累累的枝条就垂挂在篱笆上,引诱着人们的心。孩子们放学时,稍微绕点路,就可以沿路采食,回到家时,肚子饱了,心里也踏实了。食物森林不只存在于记忆里,还存在于都市角落里,被发现时常常会带来许多惊奇的欢呼声,只是人们已经不再珍惜,老果树也逐渐凋零了。食物森林=食物+森林相对于目前砍伐森林制造耕地,用来种植短期作物的农耕方式,以食物森林来生产食物是更有益地球环境,更顺应自然演变的方式了。食物森林主要是以果树和核果树木加上多年生的作物为主轴,除了生产食物,它们也有森林的功能。现在全球暖化带来的气候变迁乃是温室效应的结果,温室气体大部分是二氧化碳,其中多数是为了都市开发与农地开垦而砍伐与燃烧森林,如能多多种树,可以在树林和土壤中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食物森林有益地球环境的地方还有很多:树林下的土壤可以储存大量雨水,然后慢慢地释出,预防洪水和干旱;可以保护树林下土壤不受风和雨的侵蚀;调节温度;遮蔽我们、住家以及动物,不受风吹和太阳曝晒;树林也是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处;掉落的树叶可以循环土壤养分,补充土壤有机质;树木可以防止灌溉后的盐份结晶;等等。食物森林对地球、连带对我们,是较有益处的食物生产方法,它颠覆了现今的农业耕种方式。但是它能生产多少食物,和一般的农业方法比较,产量如何?所有的人都会质疑这些问题。食物森林中的生命网络现今农耕与小型园艺耕作现今的农业耕种方式是:单一品种的果树和单一品种的瓜果、叶菜种植整齐,像阅兵典礼;机械取代人力,犁地翻土,大规模的耕地面积,基因改良,化学肥料和杀虫剂等。这种生产食物的方式在人类历史上还不到一个世纪,看似有效,却不是永续的办法。首先,这种方式依赖石油。我们吃到的每1卡的食物平均要消耗10卡的石油。因为不仅制造化肥和杀虫剂的相关化工业,需要机械要制造、维修及消耗汽油才能操作,还包括食物运送、包装、加工、集中拍卖、分配销售、以及我们的烹调等。曾经有人计算过,肯尼亚生产的芒果卖到英国伦敦市场的能源比是1:600。肯尼亚种植芒果消耗的能源辗转到了英国伦敦食用,消耗了600倍的能源,我实在对这芒果的价格很好奇,也很好奇台湾进口水果、肉类的能源比不知是多少?所以现今食物供需体系是很浪费地球资源的,在燃烧石油的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造成地球暖化,在食物生产及销售中制造了污染,包括肥料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及包装材料等。除了消耗地球资源和污染环境之外,我们的三餐也要世界另一个角落的人们付出代价。譬如,大豆和玉米的大量种植不是为了食用,而是用于畜牧业以生产奶蛋肉,用于所有的加工食品,以及制造生质汽油等。这些耕地占据了优良的土地,本可提供足够食物给当地人民,然而,现在他们只能搬到城市,靠劳力赚取微薄薪资,或者往偏远的山坡地开垦。树林被清除后,种植短期作物和使用化肥,对山坡地水土保持没有效用,土壤流失后,土地和人们都陷入更贫瘠的窘境。这种情况在南美等热带雨林国家最为普遍。所以,目前食物供给系统是很耗能且破坏环境的,如果大家可以多少生产自己的食物,或购买在地生产的食物,将可以减缓不少环境的压力。小型园艺式的耕作方式与农耕比较,在产量和金钱换算方面一点都不逊色,英国肯特一所大学的农经所早在一九五六年就做过比较(注一)。现代农业常要计算产值,以单一作物除以每一个人力的产量为计算。但是,如果把参与生产的农机和化学肥料、包装、运输等的人力算进来,这个产能就要大打折扣。如果以单位耕地面积来算,为了方便机械耕作,现代农业浪费了不少道路仓库等空间,不如小型园艺式的耕作方式充份利用每一寸土地。在耗能的比较上,我们已知现代农业是相当耗能的。所以,小型耕作其实比现代农业来得有效率。当然,这是因为小面积的土地总是受到较大关照与利用的关系。那么,食物森林的产能呢?食物森林里有更多种植物,更复杂的种植技术,不像种植短期作物那么容易形成,但是随着时间的沉淀,这个食物生产的系统将生产愈来愈多的食物,自给自足,有益环境。食物森林散布各地食物森林已存在上千年。较成熟稳定的食物森林散布在世界各地,它们有个共同点,就是都能源源不尽地产出食物却只需很少的维护。在摩洛哥有一片两千年的食物森林,上有高大的椰枣,下有香蕉、橄榄、无花果、石榴、芭乐、柑橘类、桑葚、葡萄等,里面阴凉宁静,身在其中无法想象外围是无情炎热的沙漠。越南一个家庭拥有的食物森林,已经经过28代,大约300年了。下有凤梨、姜黄、草药等,香蕉、椰子、木瓜、芒果随处林立着,攀爬而上的有山药、豆薯等,还有野生的蜂蜜可采集享用。在印度南部的Keralau也有许多小型的食物森林。甚至以树为粮食作物食物森林除了水果或核仁可以食用及榨油或磨成面粉供人食用,也可喂养动物或直接在树林里放牧牲畜,树木的树枝及木材可以供做建筑及烹煮、取暖。有些地方的人们会做两层式的种植,在树下种植其它作物,譬如摩洛哥一座小岛,人们常在无花果树下种植小麦、苜蓿、及豆类,以增加收益。早在1929年,美国的J
2018年12月10日
其他

11月30日 | “良食良品”新店开业,请多多关照!

座B1在这座现代又传统的建筑内时尚轻盈的有机体验店良食良品开业啦以后,请多多关照!为答谢左邻右舍以及长期关注我们的朋友一群没搞过实体店的疯子推出了估计以后再也不会有的
2018年11月28日
其他

吃生态食材的我为什么有时会自责

自从2016年开始接触生态食材以后,我的嘴巴就变得越来越刁,越来越敏感。简单地说,就是吃的鸡要有鸡味,吃的青菜要有那口青菜味,吃的水果要有它本身的香味和果味。所以我宁愿花高出1至3倍甚至更高的价格去购买那些可以溯源的食材,能够知道种植者、养殖者、制作者名字的食材,能够把如何种植、养殖、制作交代得清清楚楚的食材。为了满足自己口舌的欢快愉悦,不惜下“重金”购买,果然,孔老夫子说得没错——“食,色,性也”。其实我们现代人吃得并不多,吃少点吃好点吃健康点,已经慢慢变成一种共识。按理说,吃生态食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呀!我为什么会自责呢?这得从我不久前购买的西畔山洲的橘子说起。这是洞庭湖一个岛上种出的生态柑橘。1998年,南方发大洪水,位于湖南洞庭湖赤山岛上的西畔山洲受灾严重。之后,村民响应国家退田还湖的政策,恢复湿地保护环境。有了湖容纳水,此地不再暴发洪水了,但是赖以生存的水稻田也没有了。2001年1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在西畔山洲实施替代生计示范项目。根据村民的意愿,通过网箱养鱼以及种植有机柑橘来解决村民的生计问题。2002年成立了西畔山洲有机协会,领头人是张建华。张建华(图来自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生态橘子大多种在坡地上,坡地属于红壤土,且土中含沙,是最适合橘子生长的土壤环境。这橘子是我吃过的柑橘中最好吃的:甜,几乎察觉不到柑橘本身的酸味;汁水多,咬下去就爆出一口的汁水;细腻,瓣膜薄透得可以几乎不计,没有一点儿渣。吃到这样的柑橘不是太幸福了吗?我去年已经品尝过这个橘子,所以今年特意购置了五斤。橘子收到了,我很兴奋,可是一打开,人有点儿傻眼了。一小篮的橘子居然用了这么多塑料制品来保障它们完好地到达我的口中。我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为了自己的饮食健康,不在意遥远的距离,把湖南橘子“邀约”来到广西,突然感觉有点惭愧。正如以前看到的一句戳中内心的话:我实在不好意思看到,我活着的时候,除了赚钱,排泄和制造一堆垃圾以外,就没做过什么贡献,而我挂了,那些垃圾还能屹立百年不消失,以这种方式证明我来过世界,真的会很脸红啊!所以尽管橘子这么好吃,可是却有点吃不痛快。一篮橘子没几天吃完了,嘴巴还是馋得很,购买冲动仍旧强烈。可是一想到那一大堆的塑料充气袋、水果网套,终究还是抑制住了想吃的欲望。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们都希望吃得美味、健康,但是有时候这是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可是环境的健康恰恰是食材健康的源头。就在不久前,《纽约时报》报道:正在维也纳举行的欧洲联合胃肠病学周10月22日的学会上发布了一项新研究,该研究首次确认,人体内发现了多达9种不同种类的微塑料。很庆幸,通过这些环保的信息,我逐渐建立了环保的意识,然后也想到了一些可以改善的小办法,写在这里分享给大家。一,首选当地食材以吃当地的食材为主。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身土不二”,当地的食材应该是最适合当地人的肠胃和体质的。比如说,我想吃的食材当地能种植、养殖、制作,在同样是生态生产的情况下,我会选择当地的。百色板栗举个例子,比如板栗,既能长在北方,也能长在南方,口感上各有优势。虽然我有点贪心,有时也很想尝尝北方的栗子,但是最后还是会支持本地的。广西百色市凌云县陇浩村弄王屯-吴廷飞家自然生长的板栗,口感也很厉害。二,选择容易运输的食材如果我们想吃的食材,本地没有,或者找不到安全可靠的,那我们就尽量选择那些适合运输的食材。比如说,与橘子相比,橙子、苹果、柚子就比较耐运输。稍微做一些保护措施,就能安全到达消费者手中了。牧云坡的小金苹果运输简单,网套即可河北返乡青年李遇夏家的紫土豆还有红薯、土豆、胡萝卜、干蒜、生姜……这些质地比较硬,抗“压”、抗“摔”的食材,用一个纸箱或者泡沫箱就能搞定了。纸箱和泡沫箱一般也都还会回收重复利用。这样,我们吃起来也比较心安。三,通过当地生态农夫市集平台购买如果想吃的食材当地没有或者没有可靠的,又不方便运输,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去当地的生态农夫市集平台购买。农户统一把食材发到市集平台会比消费者独自购买更经济环保,同时也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如果订购的量多,农户还可以选择高品质的快递公司,这对农户和消费者以及环境都更有益。到市集平台购买食材,消费者还可以自由挑选,而运输过程中损耗的食材会由市集平台和农户进行沟通协商,进行替换或者赔付。这对消费者来说,是更方便有利的。一些损耗程度不严重的食材,还可以被市集平台的工作人员及时“消耗”,食材得到了最大的珍惜。四,运输包装注重环保这一点主要是针对生产者而言的。生产者可不可以利用田间地头或者天然的材料来包装食材呢?比如说植物本身的枝叶、稻草、谷壳、废旧报纸等。
2018年11月27日
其他

招募 | 有机会生态游学,邀你一起林间生活

也许你看过电影《小森林》,主人公市子离开城市,搬到了山中,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因为朴实的山中美食和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市子并不觉得林间生活淡然无味,反而越过越有怡然自得的味道,充满烟火人间的温暖和小确幸。自然的力量让原本置身都市中迷茫的市子,在远离纷扰的环境中静下心来,找回自我和生活的意义。或者你读过《鸣响雪松》系列丛书,一位叫阿纳丝塔夏的女子,独自一人居住在西伯利亚森林中,
2018年11月23日
其他

未来的餐厅,拒绝形式主义

成都的茶铺上学时胡吃海塞朋友多,人大了,口味渐挑,宁肯舍友而去,也不作践肠胃。这份决绝,是十几二十岁的小朋友,不敢想象的。若干年前,我也是一个号称“吃什么不重要,和谁吃更重要”的豪放派。麻辣火锅尽管来,炸鸡烤串摆两排,午夜入市撮一顿,酒足饭饱倒头睡。从小走街串巷,路边摊没少捧场。每到夏日,父辈们必定要去街边吃卤菜,一把花椒味的花生,一碟卤鸭翅沾海椒面,再来几瓶雪花啤酒,光着膀子,扯着喉咙,在夏日湿嗒嗒的夜风里,倾尽光阴。成都街头艺人北漂数年,我仍改不掉成都人闲适的做派。朋友约吃饭,如果只给一两小时,那我通常都谢绝。不是我不想见朋友,而是大老远跑一趟,还在酝酿下筷子的心情,朋友们就吃完要说拜拜了。不论是食欲还是情绪,总需一个渐进的过程,不然,面对满桌的菜肴,我们既有愧于食物,也有亏于情谊。虽然我是成都人,也听不少到过成都的朋友盛赞家乡的食物好吃又便宜,但其实,大街小巷各种用化工调料勾兑的川菜,已不是我小时吃惯的了。我还记得,21世纪初,在春熙路的夜市上,我吃过的一碗鱼蛋,那是草鱼去骨挑刺,拍打揉搓混合姜汁蛋液,用滚水烫熟,撒上葱花香菜,就着干海椒面吃的。我只吃过这一次全是鲜鱼肉做的鱼蛋,即使后来去了香港、澳门、广东,也再没吃到过。真材实料的东西,吃过必让身体念念不忘,根本轮不到脑子记。香港九记牛腩一碗无添加剂的牛腩粉可如今,市面上的餐馆,热闹依旧,但食材和调料全变了花样。成都人口味挑,那是放在以前。当代餐厅时兴装潢,模样五花八门,味道反而越来越雷同,食材就更不讲究了。生活在乡下,新鲜的食材村里就有,简单烹饪一下,就好吃得不得了;可身在城市,就没那么便利了。蔬菜经过长途运输,已经不够新鲜;再加上不够节制的种植模式,逼迫厨师用大量的调味料来掩盖食材本身的无味、怪味甚至臭味。大家抢着做“吃货”,若只是追求“吃成一个大胖子”,那我插不上半句嘴,但若是论起食物的本源来,我倒有亲身体会,离土地太远的人,是成不了真正吃货的。论起“真材实料”,在大城市烟雾缭绕的餐馆里,还有几处世外桃源,那便是“有机餐厅”。有两三年的时间,我处于与有机的热恋中。每到一个城市,必定疯狂打卡本地的有机餐厅。那些年,“有机”还没有当下这般耳熟能详,比起大众餐厅,有机餐馆还不多见。我与同事怀着尝鲜的心态,去了不少新开的有机餐厅。有机餐厅留给我的最初印象,是一份清凉,婉如母亲给熟睡中的婴孩手摇扇子时,落下的风。那时的我,没有先入为主的评判,怀着不带偏见的喜悦心情,欣赏着我接触的美食、美景和美人。那份愉悦感,每每想起,依然滋养着我。但我这里说的“有机餐厅”,与认证的,还不太一样。香港绿野小厨,周兆祥老师创办的生食餐厅2016年,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简称“OFDC”)推出了《OFDC有机餐饮标准》,首批认证的三家餐饮企业成为了国内最早挂牌的有机餐厅,它们是多利农庄(上海)、正谷有机(北京)和食加生活(上海)。《标准》中规定,从“有机认证”的农场采购的有机食材超过30%,且以健康的方式烹饪,就可申请“有机餐厅”认证。同时,OFDC将有机食材按占比的不同,以30%、50%、75%划分为铜牌、银牌、金牌三个等级。我没想到,原来有机餐厅的认证标准,这么低。上海
2018年11月15日
其他

11.17有机日 | 有机会线下体验店“良食良品”预热活动

duhkha-ha”问:对于您的瑜伽修行,家人是不是特别支持?长安:是的,家人很支持我,第一,也是最基础的,就是他们看到我的身体越来越好;第二,就是看到我的习练和教授也越来越好
2018年11月13日
其他

如何通过有机农业重建信任

7月9日,日本守护大地协会创办人藤田和芳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三联韬奋图书馆举行。发布会后,现场就“如何通过有机农业重建信任”的议题举行了对谈会,对谈嘉宾包括藤田和芳、著名学者资中筠、秦晖,北京富平学校校长沈东曙以及现场观众。本文首发于有机会网2013年7月《有机,是一种生活态度》专题作为此次对谈会的发起人,沈东曙对有机农业持有几点疑问:把一根不用农药和化肥、非常美味安全的萝卜送到消费者手中,需要在很多领域发生革命性的变化,那么,这种革命性的变化是什么?在中国现在的社会情形下面临怎样的困难、挑战,有什么意义?会不会有很多人愿意这样做?围绕这些疑问,与会嘉宾展开了深入剖析与讨论。以下是座谈实录节选。大地协会给我们的启示▼沈东曙:资中筠先生与秦晖老师曾到过日本守护大地协会(以下简称“大地协会”)参观,先请两位谈谈观感。秦晖:上一个月,我们去参观了大地协会的整个流程,从生产、配送一直到商店。在国内,我们谈论有机农业未来的模式,有人主张搞公司加农户,有人主张搞合作社加农户,一号文件出台后,又有人提倡家庭农场,但我认为重点不是这些,而是宏观体制和经营者素质这两个关键。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以政府的力量来推行有机农业可能造成的副作用会更大,因此,一个好的经营环境非常重要。像日本,合作社与公司化运作各有所长,都可以在现代农业中发挥作用。藤田先生讲日本是以有机农业促进信任,可是,在中国的环境中,更重要的是以信任促进有机农业。在中国,商业交易成本非常之高,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乃至对公共领域的不信任,这是根深蒂固的,为交易增加了许多麻烦。我认为,建设一个适合于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比办好一两个明星企业更重要,这是需要全社会努力的事。有机农业在技术环节上大有文章可做。农业的品种选择、均衡供给、产前产后服务、物流这些环节本身就复杂,在有机农业领域就更复杂。再加上我们现在符合所谓现代化种植的绝大多数品种仅适合于人工环境,对水肥、化肥、农药的依赖性很高,怎么能够找到适合于有机栽培的农作物也是不容易的。因此,中国如何培养出一些适合于有机农业的品种也是一个问题。以往我们认为是被现代农业淘汰的农家品种,在有机栽培中是不是有它的优势呢?沈东曙:资先生曾经跟我说过,她是藤田先生的粉丝。我们来听一听为什么作为晚辈的藤田先生被资先生视为偶像。资中筠:去年(2012年)我和富平一起去日本访问了大地协会。六十年代,发达国家的学生运动主要是反对越战和反对社会不平等。藤田先生作为一个激进青年,始终保持激情不衰,选择了有机农业,踏实地做了许多实事。大地协会将激情、理想与具体的事业联系了起来,同时,环境问题也提上了议程,锲而不舍,克服了很多困难,坚持了几十年才成功。他们与每一个农户、地方政府、农协会和保守势力打交道,成本很高。听了这个事迹,我非常佩服,所以才说自己变成了藤田先生的粉丝。有机农业是刻不容缓、必须做的事,关系到地球存亡、人类存活,尤其是中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农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但是,我们看到,在日本做有机农业已经很难,搬到中国来的话,就更难了。首先,中国的污染程度已经远远超过藤田先生在日本开始做有机农业的时候,有些污染是不可逆的;其次,我们坏习惯的养成也是很难逆转的,让我们的农民规规矩矩做事比日本农民困难得多;最后,我们全社会诚信的缺失,这个事业还没开始呢,信用已遭破坏。两年前,在一次聚餐上,藤田先生的朋友问:中国现在缺乏诚信的问题,你们怎么解决?沈东曙说:物以稀为贵,正因为中国社会缺乏诚信,我们有诚信就更可贵,我们可以做下去。我认为,如果有这份信心,还是可以一点一点做下去。我们现在最缺的是脚踏实地做事的人,所以富平能够找到这么好的合作伙伴来一起做这样一件意义重大的事,尽管前途有很多困难,还是值得尝试。藤田先生与秦晖先生在座谈会上有机农业与信任孰先孰后▼沈东曙:我们今天在这里对谈,一方面希望从一个很大很宽的视野来看待我们在做的事情有什么价值,另一方面,也想唤起更多人的行动。能不能请资先生从您的角度出发,谈谈有机农业“鸡与蛋”的问题。资中筠:关于诚信问题,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很难说。你要是不做出些事情出来的话,就很难建立诚信,但是你要没有诚信的话,又很难让大家买你的菜,所以这两件事只能轮流做,相互促进。在我们国家,未来会碰到很多困难和意想不到的压力,我们还要继续坚持我们的理想,并且要快乐地做事。藤田先生在《一根萝卜的革命》中也讲到了,保持快乐的心态从事有机农业,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实际上,有机农业不仅是拯救人类,而且是拯救中国人生计的问题,再往小一点说,关系到我们每日餐桌上的食物安不安全。虽然看起来是沧海一栗,因为再怎么做也只能影响一小片而不是一大片,但是,总是有人要开头的,有人认为值得做下去的。沈东曙:当时我回答日本人说“物以稀为贵”,也是个俏皮话,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我们是有一些优势的。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首先,我们要有信心,我们应该相信这个国家有很多人有本心和愿望,愿意相信他人,愿意享受被信任的感觉,愿意相信好的事。第二个特别重要的是提供方便。人性的主要特点是懒,如果让我很方便地做事,我就觉得挺容易办成。从这个角度看,一个是如何帮助生产者稳定预期和提高技术,我们要在这方面给他提供方便;另一方面是给消费者提供方便,藤田先生一开始在社区里卖,也是给消费者带来了方便。第三个是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互相商量,做好沟通。在日本,有些农户三十年一直生产莴笋,一开始卖相不好、口感不好,研究研究以后,这个地方生产的莴笋就特别好吃、品相也特别好看。如果前期没有很好的沟通,这些东西卖不出去,就不存在后面三十年的钻研了。会前与观众交流商业与公益如何平衡▼沈东曙:下面是提问时间。我们先问问两位在做平台性事情的朋友,你们有什么问题?常天乐(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召集人):省略介绍北京有机农夫市集若干字⋯⋯藤田先生可以具体介绍一下大地协会平衡商业和公益这两方面是怎么做到的?藤田先生:我们最开始也是出于兴趣和理想,但是我们有一个原则,不使用志愿者,而是提供一定的报酬。我们认为仅凭一张嘴是没法说服农户的。日本是一个现实的社会,如果我们不给社会提供一个合理的价格,他们是不会听从我们来做有机农业,不会把商品销售给我们。当然,我们在创立大地协会的时候面对许多不利的质疑,因为大地协会与一般的公益环保团体或食品保护团体还是有区别。另外,我利用微博每天用中文向大家宣传有机农业、大地协会的信息,有时候也会分享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比如今天早饭吃的什么,谁做的之类的,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与我进行交流。大家会不会觉得早晨在家吃饭的人比较穷呢?其实,早上在家吃饭的人是幸福的人。程景(时尚环保联盟创办者):省略自我介绍若干字⋯⋯我们有一个项目是北京社区农夫市集,扎根于社区,让市民真真正正感受到有机农业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虽然市集成立只有2个多月,但起码已经帮咱们富平卖了1000多斤蔬菜。请问藤田先生、资先生、秦教授和沈东曙校长,在我们事业伊始的时候,有什么忠告给我们?谢谢。藤田先生:关于如何销售有机农产品或者销售的技术,这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要依据当地的关系或者社会环境,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我们开始做的时候,也有一些比我们更小的团体、或者基于其他理念在进行销售有机农产品活动的组织,不同的团体采取不同的方式,培育着不同的生产者。我们要与当地的生产者多多交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与不同的组织交流是很好的方式,大家互相交流、不断切磋,也请你多多努力。秦晖:这些具体办事的经验之谈,我们只能抱着学习的态度。但是,刚才谈到的很多问题,包括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诚信促进有机还是有机促进诚信、产量和生态、盈利与公益的平衡等,所有这些矛盾,我认为有一个重要的解决条件,那就是时间,要有长远的考虑。从长远的考虑来说,这些都是可以结合的。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急功近利。不是中国人目光短浅,而是体制不能给我们一种把握命运的感觉。比如日本千叶这样的地方,据我所知,土壤腐殖质含量是不如东北的,东北有世界少见的黑土地。然而,现在东北的土地板结得厉害,腐殖质含量已经非常少,如今,千叶县的土壤腐殖质含量已经不亚于东北所谓的黑土地。他们那儿有很多堆肥场,在中国是极少见的。所谓不使用化肥、农药的有机农业在中国的最大矛盾是什么呢?不使用化肥就需要有替代方案,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培养地力;在中国不使用化肥,牺牲产量去保证有机,是可以做到的,但却是不能持久的。沈东曙:如果今天张维迎教授坐在这儿的话,他会说产权最重要,产权决定我们把握命运的能力。我想对程景说,对全社会来说产权很重要,但对于你个人来说,不用介意别人是否支持你,你是否能够坚持做下来,这是唯一的考虑。就像柳传志先生说:你做一个企业,以身作则不是最好的领导风格,却是你必须且唯一需要做的,坚持就行了。中国已经足够开放,比我们父母那个时代有了更多选择权,允许多元价值观的存在,我个人还是蛮感激这个时代的。资中筠先生与藤田和芳先生工业发展与有机农业▼资中筠:我想提这样一个问题,后工业发展是不是一定要以破坏农业为代价?因为工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是对农业有帮助的,比如农机、拖拉机这些机械化工具。我记得那个时候大家都在说插秧机可以使人从劳动中解放出来,后来成功没有我不知道。但是,化学工业却越来越破坏农业。现在的化学农业,把整个生态链破坏了,从长远来看,要做有机农业就得把这个生态链恢复,我想这也是一个前景吧。也许,日本的一些农田已经在做这样的恢复工作。所以,请教一下藤田先生,是不是日本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同时请教在座的农业专家,我们国家有没有人在研究这个问题呢?藤田先生: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农业也会有相当好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会使农业的生产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如果农业过于依赖机械化的话,对自身也是有很大损害的。另外,人类还有追求短期利益的心理,他们会牺牲他人的健康,牺牲土地的养分来获得更大的利益。那么,如何恢复人类以往的原始理想状态呢?我认为,在通过机械提高生产率的同时,对人的意识进行改造,这需要长期的努力。举一个例子:现在的中国很多地方在建化学工厂,我们必须说服领导人、地方官员和老百姓,不要建这些化学工厂以保持原有的农田风貌。如果我们只是重视价格竞争,那么,老百姓只会买便宜的东西,但是我们都知道“便宜没好货”,因此,我们不应过于追求便宜的东西,而应该追求质量高的东西。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日本的农产品价格很高,所以我们依赖进口产品,造成的结果是日本农产品自给率有了很大的下降,中国也是一样。沈东曙:能不能请张玉老师和肖晓女士也与资先生交流一下。张玉(天津农科院研究员):这些年来受当地政府委托,我们在全区搞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推广。现代农业应该与传统农业结合起来发展生态农业。但是,生态农业不使用化肥,那么,肥料从哪儿来呢?因此,农业一定要结合畜牧业。并不是有机肥料不用了,而是不够用。藤田先生讲得非常到位,我们在产量上不要扩大,或者说不要追求高产,因为高产一定需要物质做基础,而有机肥料满足不了。肖晓(湖南有机农业实践者):以我们企业的角度来看,有机农业并不是回到刀耕火种的年代,而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结合。比如在我们农场做追肥系统这一块,我们不使用化肥,又不使用外来的动物源有机肥,因为现在养殖业存在很多问题,于是,我们农场自己做了一款机器,将品相不好的菜加入菌种现场制作成肥料。这个符合土壤养分归还学,一能减少农场内的污染,二能变废为宝,确实很实用。另外,在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科技结合上,我们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现代农业的综合防控体系值得借鉴。例如,防虫不能使用农药,但也不能完全依靠手工捉虫,所以,除了常规杀虫,还有新的科技应用,利用性引诱剂、粘虫板等,也会使用小型农耕机械。我们越是研究传统农业,越是更多地关注现代农业新的科研成就,加以利用,让企业良性发展,这是我从个人经营和公司四年的发展中体会到的。会前读者看书年轻人选择有机农业的困惑▼观众:各位老师好,我是李立,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学的是园艺专业,这几年一直在从事生产方面的工作。与我一起毕业的同学很多在从事农药、化肥销售的工作,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是大环境决定的,他们生存压力大,都想挣钱买房子。与做有机农业的年轻人聊过,他们很迷
2018年11月12日
其他

试吃报告 | 世界首款即食燕麦面

我们经常吃燕麦片或燕麦粥,谁知道还有个燕麦面?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在全球十大健康食物中排名第五位,被《史记》称为“斯”,被《唐本草》称为“麦”,在“百面之乡”山西省志记载中有2500年种植历史的燕麦产物——燕麦面。先来看看蒙北燕麦的产地基地的春夏秋冬从2012年内蒙古蒙北燕麦种植基地建立,到2017年山东蒙北燕麦加工有限公司成立,通过零下40摄氏度的不懈努力,及近七年时间的低调酝酿,蒙北已成为中国燕麦产业的标杆——纯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的燕麦种植基地、生态有机认证加工工厂,我们将生产更多健康产品回馈自然。欢迎我们这次的主角登场世界首款即食燕麦面配料:燕麦粉、纯净水、食盐蒙北燕麦面是世界首款100%纯燕麦面条,不添加小麦粉,不添加淀粉,不添加筋力源,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它还是中国唯一一个从种植到加工均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的天然燕麦产品。2018年底,蒙北燕麦将取得中美欧三个地区的有机认证证书。(已经通过了,溯源码将出现在新的包装上,期待吧!)燕麦面,低脂肪,无胆固醇,高膳食纤维,那么,如此健康的食物适应什么人群食用呢?(1)糖尿病、浮肿、慢性病人、脂肪肝、习惯性便秘者食用(2)体虚自汗、易汗、多汗、盗汗者食用(3)产妇、婴幼儿、空勤、老年人、海勤人员食用(4)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动脉硬化者食用(5)健身人群小科普:燕麦可以有效地降低人体中的胆固醇,经常食用,可对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心脑血管病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原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多年一直坚持早餐食用燕麦面包的习惯,即使在我国访问的短短几天里,她也要吃每日从英国空运过来的燕麦面包!切忌:孕妇不能吃燕麦。因为燕麦有滑肠和下行的效力,通便和催产,所以可能导致腹泻和流产。接下来是重磅环节小分队测试报告第一项,外观测试结果:★★★★☆简洁白底配麦草绿,背面除了标注燕麦的种植和加工条件、膳食营养含量、获得的四种国际认证之外,还贴心地提供了燕麦面的三种经典吃法。外壳纸质开口不能完整拉开整条纸带,面一整袋子包装不适合年轻人分餐食用,一盒适宜一家四口食用,稍有扣分项。第二项,气味
2018年11月9日
其他

山间偶遇一种酸酸甜甜的花茶,一喝倾心

10月8日,桂林还被太阳眷恋着,可能是桂花满城飘逸,它舍不得这座城市。我想着天气凉爽,阳光橘红柔和,太适合游玩拍照了,所以特意约了慈玉去她的农场玩,她的农场在桂林大圩镇,离市区不算远。慈玉是谁?慈玉是我认识的一个新农民。全名周慈玉,大学念的专业是环境设计,曾经开过餐馆,结婚生下孩子后决定全身心务农。慈玉本人一方面既可以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另一方面又能保障家庭的饮食健康。后来,搞电脑技术,从未干过农活的丈夫也全身心投入进来,并成为了主要劳动力。慈玉经常在朋友圈晒她的农场、她的食材、她的山中生活,看得人特别羡慕,所以我很早就跟她说过要去她的农场玩。慈玉在朋友圈晒的日常没想到,第二天,天气阴沉,一副天要哭泣的样子,跟昨天比就像是换了一个天。但慈玉的农场我早就想去了,所以尽管天气不美丽,我也还是如约而至了。刚见面,慈玉问我要喝什么茶?说她们这段时间正在喝玫瑰茄花茶。我看了一眼,我见过这个食材,吃过用它做的果脯,味道还可以,这个泡茶好喝吗?应该跟果脯的味道差不多吧,我兴趣不大。喝完一杯水,寒暄了两句,慈玉看看天说,带你上山走走吧,要不待会下雨了。嗯嗯,我也迫不及待地想赶紧去溜达。慈玉的农场其实是几座山岭,种了很多果树:沃柑、柚子、柿子、桃子、梨子、李子、桑葚、枇杷、柠檬、樱桃、板栗等。反正是“地大物博”,她能想到的都种上了,她俩女儿喜欢吃的她都种上了。慈玉这样做其实也是为了丰富物种,物种的多样性对防治虫害是有帮助的。农场的百香果
2018年11月7日
其他

那些不被看好的理想,后来都怎样了

除标注外来自草西、陈欢和金静延伸阅读成为一个“好玩”的人,只需找到一群同类想象我们的理想生活岑卜村生态农业的困境与坚持有机会长期招募作者欢迎给我们来稿,稿件可发至:post@yogeev.com
2018年11月6日
其他

藤田和芳:当我谈有机时,我谈些什么

初见藤田和芳先生,令记者想起了著有《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村上春树:“他们应该是一类人吧?”。果不其然,在微博关注化名为fujita的藤田先生后,了解到他也是一个喜欢跑步的人,还跑过马拉松。他俩都是热爱生活、关心世界的人。在微博上,藤田先生与中国朋友分享早餐吃了什么,以中文发布关于有机农业的经验之谈和感想。村上先生与藤田先生都是爱好和平的人。如果形容前者是以“文字”享誉全球的话,那么,后者一定是以“有机”而名扬中国。本文首发于有机会网2013年7月《有机,是一种生活态度》专题7月9日,藤田和芳先生在北京三联韬奋图书馆出席了其中文自传《一根萝卜的革命》新书发布会。身为日本守护大地协会创办人,他常被业界称为“日本有机农业教父”。在发布会现场,他不仅谈到了创立守护大地协会和在中国推广有机农业的原因,更谈到了自己一直关注的粮食危机大课题。38年前,藤田先生创建了守护大地协会(以下简称“大地协会”)。当时,日本的状况与今天的中国相似,农民在生产粮食和蔬菜时,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恰在此时,藤田先生读到了有吉佐和子出版的一本书——《复合污染》,主要谈的是日本的工业。在书中,作者认为日本的农业非常成功,在运用工业化手段后,不仅使生产量得到了倍增,也减少了病虫害,但是,她提出了一个疑问:我们拥有这些光辉成绩的同时,不会感到哪儿有不足吗?有吉佐和子在全书的结尾写道:我们在减少病虫害的时候,也杀死了许多有益的虫子,地里的蚯蚓少了,夏天傍晚看到的萤火虫也少了,鸟类误食了这些遭受污染的作物也受到了伤害。这本书引起了藤田先生的反思。藤田先生读完这本书后深受感动。与他一样,日本的妈妈们也开始担忧小孩子的健康,她们发现孩子的某些症状可能正是源于吃了带有农药、化肥的蔬菜。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有些农民也意识到有机农业的重要性,于是,藤田先生将他们组织了起来。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因为不使用杀虫剂和化学农药,黄瓜长得弯弯曲曲,圆白菜长满了虫眼,丑陋的蔬菜根本吸引不了消费者的注意,更没办法在超市贩售。于是,藤田先生与伙伴们在东京某个小区的社区广场里,私自摆了一个摊位,在地上铺上布,放上样子不讨喜的有机蔬菜向路过的人群大声叫卖。“我们当时的做法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很多年轻的母亲带着孩子蜂拥而至,把我们团团围住,她们不仅要吃安全的、放心的蔬菜,还要吃真正有味道的蔬菜。我们顶着烈日在蓝天之下叫卖,后来有人开始预定我们的蔬菜,于是我们的销售进入了系统化。”藤田先生以快乐的语气平静地讲述着大地协会创业初期的艰辛,“从那以后,我们有了更多的农户和消费者,会员渐渐增多。在大地协会建立的第十年,我们开创了一个新的销售模式,即送货上门、配送到家。”自从大地协会采取新的配送模式后,会员人数有了飞跃进步,如今,已有17万人。六七十年代,世界爆发了越南战争,在日本也有学生运动,藤田先生还在学校念书,他反对越战、反对《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作为校报主编的他,变得十分激进。他会在半夜里打开收音机听“北京放送”——一个用日语播报的来自北京的广播节目,这个节目对世界政治和毛泽东思想进行了很多宣传。藤田先生最早与中国结缘便源于此。藤田先生认为,政治是自上而下的改变社会,远远不够推动社会进步,“我们需要从农业、从食品去改变社会,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贡献。”但是,日本有机农业运动与全世界的有机农业运动存在同样的问题,总是高喊口号、空谈理想,妄图通过理念去改变社会。“一开始我们以最严格的标准要求农户,就好像让一个吸毒的人立刻戒毒一样不切实际。有机农业运动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藤田先生做了一个比喻,“农户慢慢地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有一天我们就会生产出有机蔬菜,这样,对农户的生产和生活才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如果我们空喊口号,却又在生产中偷偷使用农药、化肥,生产出不安全的食品,这是不道德的。我们必须通过微小的积累,才能得到消费者的信赖。”“我相信现在中国的消费者一定与38年前日本的消费者想法一样。我在中国的这些年深刻感受到了消费者的危机意识。因此,我认为在中国应该尽力建立一个像大地协会一样的组织。”藤田先生说。作为消费者,我们有权利选择健康的食物,有权引导农民生产安全的食品;而作为生产者,也有权提供不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有机蔬菜。当两方的理念不谋而合时,正是有机在中国落地的良好时机。大地协会网站三年前,藤田先生与北京富平学校校长沈东曙在日本结识,他们就中国农户与消费者的现状进行了多次激烈的讨论,最终促成了双方的合作。大地协会早有向外发展的打算,而首选中国,也源于他们对中国的关心。藤田先生表示:“我们要在中国掀起一场农业革命。我希望通过一根萝卜开始,改变中国的饮食习惯,改变农业。”“首先,是农田生产现场的革命。”藤田先生说,“如果我们不使用农药、化肥,如何防治病虫害、保持农田自给率呢?我们必须开发新的技术,进行科研工作;使用堆肥技术,虽然原始但能够给大地提供充分的营养;不使用化学杀虫剂,我们可以利用害虫的天敌或者杀虫灯等物理方式防治病虫害,以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其次,是流通领域的革命。我们主动把商品送到消费者的家里,送货到家。”藤田先生继续补充道:“第三项革命最难,是消费者意识的革命。我们希望消费者不再以貌取菜,而是更加关注食品的安全性和口感。这三场革命同时产生后,有机蔬菜在消费者之中就得到认可了。”技术的更新或发展是水到渠成的事,最难的是消费者和农户意识的转变,让他们彼此建立信赖关系。“有些农户一边喊着自己卖的是有机蔬菜,一边却在偷偷地使用化肥、农药,让消费者知道,就很难建立信赖关系;相反,如果农户非常认真、本分、敬业地生产有机作物,消费者却没有转变意识,一味强求蔬菜的外观,那么,农户也会逐渐丧失种植有机作物的信心。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契约关系。”大地守护协会通信在中国,大地协会与北京富平学校共同创建了一个组织,藤田先生表示,他将不遗余力地把日本农业生产技术、流通领域技术提供给富平学校,并分享与消费者和农户建立信赖关系的经验。藤田先生给出的妙招似乎不太符合中国国情。他倡导的农业革命,不仅是技术上的,更多的是人与人关系上的、意识上的革命。在信任成本居高不下的中国,如何有效推行大地协会模式,还需因地制宜。创建大地协会的另一个原因是藤田先生担心日本陷入粮食危机。当时,日本的粮食自给率只有39%,超过60%的农产品依靠海外进口。“如果全世界粮食供应不足,日本将面临非常严重的危机,而现在39%的自给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全球化’名词的推进下,全世界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中国也有这样的趋势。”因为来自日本,所以藤田先生特别关心拥有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邻国的粮食问题,伴随此问题的,还有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问题。“因为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是邻国,中国产生的问题,对我们的影响是很严重的。”藤田先生忧心忡忡地说,“之所以选择中国,是因为解决了它的问题,就相当于解决了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粮食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问题。”“中国人口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却不生产粮食,农民放弃了耕作,田地荒芜下去,仅仅是因为外国进口的粮食便宜,我们就放弃生产,我相信这会导致全世界严重的粮食危机。”藤田先生不改昔日的风范,希望类似大地协会这样的社会企业可以在中国发展,帮助中国解决其自身的社会问题。“1972年,罗马俱乐部曾提到世界上的粮食有一个限度,工业化会对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能源会逐渐枯竭。如今过了40多年,世界确实按照当时他们的预想在发展。”在藤田先生看来,通过有机农业建立社会信任关系,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固然重要,但是一个国家的农业做到自给自足却更重要。“我们应该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而不是追求短期的高额利润,我们持续几十年、几百年,一直持续下去,让农民一直有能力耕种下去,这是我们解决粮食问题、农业问题的根本之道。”有机农业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式,但仅仅依靠农民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还需要消费者的支援、全社会的支持。“我们对食物要有感恩之心;购买时要给农民相应的价格;我们把有机农业世世代代延续下去。这正是大地协会和北京富平学校在实践的创举。”藤田先生对大地协会信任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延伸阅读小而慢X匠人精神
2018年11月5日
其他

【活动】沃土生态新农夫2018冬季游学交流之旅

沃土农耕学校即将开启冬季南行,此次南行将最终抵达广东省中山市旗溪农场舒米学苑,开始冬季教学计划。欢迎各位生态新农夫、流通平台、公益机构、对生态农业感兴趣的消费者加入游学,我们一起感受不同农场的生产管理与生活方式。从事生态农业1年以上的农友优先哦~我们将从北京出发一路南下,沿途参观拜访:游学期间将会实地参观并切实体验各个社区农场的生活,也会举办各种分享交流会及一期朴门农场设计与生态池建造营,途径河南驻马店、安徽黄山市、江西宜春市、广东广州市、广东惠州市、广东中山市。具体安排如下▼•
2018年11月3日
其他

鲁道夫·斯坦纳《农业课程》中译本面世,新书预订

2018年度生物动力培训开班,相约北京凤凰公社近期活动有机会长期招募作者欢迎给我们来稿,稿件可发至:post@yogeev.com
2018年10月30日
其他

朴门永续设计手册:自给自足的丰盛收获

下面这本手册来自2017年夏季于海地巴尤纳斯(Bayonnais)地区举办的朴门永续设计课程。手册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简单介绍了朴门永续设计的基本理念和几个实用案例。本文是手册的节选翻译。文字作者:Joao
2018年10月29日
其他

《农业课程:生物动力方法的诞生》中译本新鲜出炉!

本文由《农业课程》翻译石敏女士整理,为您大致梳理了书籍的脉络和重点。如需购买,请点击“阅读原文”在线下单。书籍零售价现打8.8折,只需78元,请支持正版!书籍所售款项除用于支付宣传成本之外,将全部归德米特中国协会所有,用于支持生物动力农业及德米特实业在中国的发展。介
2018年10月22日
其他

【生态村构建工作坊(EDE)】三生谷秋令营,另一种乡村振兴途径的落地化探讨

你是否在异乡奋斗了一二十年,虽有收获也身心疲惫,时常忆着儿时的村庄和玩伴,系得住乡愁,是我们人生转型的方向——回家。你是否希望在城市社区或农村过一种可持续的、自给自足的生态生活方式,一种半农半X、晴耕雨读的幸福生活方式,一种简单而奢华的生命生活方式?你作为乡建的第三方力量如何配合当地政府和村委协力新老村民建设一个共同目标:生态村?作为规划师设计师是否在寻找一个系统性整体村落活化和可持续发展构建方案?你是否为家乡的生态环境和只注重发展经济忧心,作为乡村干部和乡贤是否正为家乡的乡村振兴寻找最佳道路?你是否正在为孩子寻找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生态村?你是否一直希望研究《易经》而不得入门?你是否处于人生轨迹转折点,21岁、30岁、37岁、42岁,正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欢迎来到三生谷秋天的胥岭,层层梯田依偎古道而上,漫山色彩徇烂,野花香果弥漫整个山谷,遇上雨天云雾妖娆,闲看云卷云舒,与三生谷生态村的伙伴们在一起,遇见人见人爱的金老师,来一场诗与花的对话。三生谷
2018年10月21日
其他

福利 | 2018年度生物动力培训免费参加

10天生物动力培训6位国内外老师授课系统了解生物动力体系农场有机体的构建过程实操技术与理论应用农场实际问题解决与处理盈利模式与案例分析我们为有机会网用户争取了2个免费名额!不仅为你节省3900元学费,还助你与中国顶级生物动力农场相识!点击“阅读原文”填写并提交资料,我们将在10月21日通知入选者!未入选者,将不会收到通知。特别提醒仅免去课程费,不包括食宿费。如需预订客房,请致电18810073056咨询。什么是生物动力?堆肥启动剂1、生物动力农场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我们不是把农场作为一个生产单位来看待,而是把农场当做一个有机体来看待。那意味着每一个细小的行为都和其他很多的事物存在链接,不把植物的种植和动物的养殖分离开来,而是能互相把他们相连起来。生物动力农业将有机农场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特别强调种养结合,自我循环,并通过一些由天然材料制成的配方为土地和作物提供顺势治疗,调节阴阳平衡,理顺五气,以增强土地和作物的活力。生物动力农业还系统地研究了太阳、月亮、行星等天体的运行规律及不同星座对动植物的影响,并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耕种日历。依照耕种日历结合实际情况安排农事,顺应大自然的节律,可取得极佳的收成。2、土壤、植物、动物和人是一个整体土壤的矿物质决定了土壤的肥沃度,植物对此作出反应,然后被动物吃掉,所以土壤的健康也影响到动物的健康,土壤的肥沃度又跟动物粪便的质量息息相关。我们不是分裂地看待这个问题,就像看到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由不同的器官组成,每个器官不只为自己工作,他还为整个身体的健康工作,这就需要人的整体观念来看待整个农场,所以作为一个农夫,我们必须要知道各个部分之间的链接,然后从这个链接怎么样来好好的管理自己的农场。牛在牧场吃草3、土壤和人体的营养有生命的植物、动物和人类都是靠能量维持的,而这些能量是无法用传统的仪器直接测量到的。实际上,植物的营养价值与它的种植方法有很大关系,食物不仅仅聚集营养成分,还拥有活的能量,这些能量来自恒星和行星,以及我们脚下的地球,只有对生命活动有更多的了解的人,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好品质的食物,什么样的食物才有人体能从中吸收和消化的营养。生物动力农耕系统的目标是平衡从土壤流入植物的能量,以及太阳、行星等星辰能量流入植物的营养。生物动力农业的创始人鲁道夫斯坦纳提倡注重维持植物和动物的能量进程,而不只是去计量营养水平。生物动力在国内外的发展德米特,希腊女神的标志截止去年为止,全球有5279个德米特认证的农场,180706公顷的土地,912个食品加工商,371个德米特经销商,散布在62个国家,整个德米特链条从田到店全部覆盖,保证整个过程不是断裂的,到最后只要消费者看到这个商标,就可以完全地相信这是一个很好的产品。在中国,已经有6个德米特生产农场,1个德米特蜂场,分别分布在北京、广西、山西、南京、青岛、武汉6个城市,生产出的德米特产品有:蜂蜜、山药、大米、小米、鸡蛋、生姜、黑芝麻等各种杂粮和蔬菜。去年托马斯老师在讲到这里的时候,我感到深深地赞叹和感动,一套严格的标准可以覆盖到从种植到加工到包装到经销商整个链条以保证达到消费者手中的品质,这是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发心。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次培训?托马斯老师在跟大家讲植物变形就像去年托马斯老师说,他为什么会来到中国一样。他之所以从空气质量极好的瑞典来到雾霾严重的北京跟大家相遇,不是为了好的空气而来的,我们这么多人一起相聚,是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而努力,是为了不再有污浊的空气、污染的水源、充满毒药的土壤而来。而凤凰公社组织一年一度的生物动力培训七年来,培训学员近500人,其中的学习者有农场主、记者、老师、想要吃到更好食物的妈妈们和想要以此为事业的学生等各行各业的人,我不确定大家回去之后一定会做一个生物动力农场,但我可以肯定这500人至少理解了大家为什么这样做,以及生活中一定会支持所有的生物动力农场和有机农场主们,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有机和健康。这是我们的初衷,让天更蓝,水更清,土壤更加健康;让对美好生活有所向往的人有一个了解的渠道;让正在有机的路上走着的人抱团取暖;让遇到问题并产生困惑的人有解决方案。我希望,这是我们所有人的初衷!如何做这次培训?大家一起演绎行星运行规律这次培训分为十大专题,针对生物动力系统的各个方面:1、生物动力农业的起源、推动与发展2、自然王国里土壤、植物、动物、人相对应的物质体、星芒体、以太体、自我体四元论的详述3、歌德观察与植物变形,他们互相融合之后又渐渐走向对方,当因为某种因素从一个极慢慢地变成另一极,一个植物怎么做到从一个旧的东西慢慢地生长为新的东西的?4、植物生长与宇宙韵律、月亮、行星和地球的关系,农耕日历的使用5、生物动力堆肥及堆肥启动剂的原理和制作使用方法,如何将植物的养分保留以便更好地疗愈土壤?6、轮作和土壤肥力及液体肥的使用7、生物动力农场的畜牧业及如何组织管理一个生物动力农场,标记所有的元素和结构8、有机农业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9、绿金之道~有机农场盈利模式与案例分析10、新时代的有机农业革命与乡村振兴10天课程安排她们说李老师BD农业包含了环保、关爱、健康、奉献、哲思的品质,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全然地对世界好对他人好对自己也好。不断扩大自己的眼界和胸怀,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磨砺不断地净化。1袁老师如若我们渴望健康的身体,充沛的能量,以及进一步的渴望灵性的进化和意识的扩张,我们必须去了解自己身体的需求,
2018年10月18日
其他

重新连接的工作① | 每个人内在都有疗愈世界的能力

【前言】重新连接,连接的是什么呢?是连接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连接我们与祖先和后代的关系、与时空的关系。在这些连接中,我们会认识那个更大的“自我”,而且会发现,我们本就拥有疗愈世界的能力。“重新连接的工作”(The
2018年10月12日
其他

生态村之梦让我们汇聚,它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

生态村建构(EDE)工作坊最后一周整合阶段,我们进入世界观维度。老师Trudy是斯里兰卡人,全球生态村联盟澳洲&亚洲协调人。斯里兰卡是个岛国,被称为“印度洋上的明珠”。
2018年10月8日
其他

达人齐聚聊燕麦,看看朋友圈里的TA都在吃啥?

活跃在朋友圈里的女性往往有下面几种类型:美食达人俗称晒吃党,做饭小能手;不仅在外尝遍各地美食,还能时不时发圈露一手;能持之以恒的晒自制早餐,不禁让人觉得:她早上不用去上班吗?80后俩娃宝妈大娃今年要进小学,小宝正在牙牙学语;靠着各种自学和常年的经验,对科学育儿、食品安全、营养搭配等都了如指掌。90后健身行动派不是在跑步就是在去撸铁的路上;市内各大健身房、场馆都会一一打卡;每晚准时po出今日里程数;当然,宵夜摊前也能见到她的身影。养生老姐姐佛系,早睡早起身体好的亲自实践者;奉行“早上吃饱,中午吃好,晚上吃少”的原则,雷打不动很多年;专爱发文告诫各位80、90后脱发少女:胃舒服,很重要!当然,还有很多经典类型活跃在你的朋友圈中。那么,为什么要点出上面四种呢?因为有机会君这一次把蒙北®雪原燕麦片派送到了她们手里,想听听达人们的感受。“要给这个燕麦点个赞!”美食达人说:是的,我每天早上都会晒早餐;但是,我还是会按时上班!因此,早餐讲究“速战速决”,既要快速做好,又要迅速的吃掉。所以,有机会君给我麦片的时候,一开始我心里是拒绝的!麦片是要煮的诶,不然膨胀不起来,吃起来会很硬,容易塞牙;煮的话又容易糊锅,洗起来特别费时间……200毫升90°以上的热水,三分钟就够了,姑且试了一次。果不其然,泡出来的和煮出来的一样,每一片燕麦都发得很大颗,用勺子捣一捣,配上一包每日坚果,上镜效果不错,食用口感也甚好。容易泡发,颜值也是杠杠哒~不错,给蒙北燕麦点个赞~“只要孩子爱吃,我就省心了”80后俩娃宝妈说:中午我用麦片给小女儿做了午餐。先在锅里加水,水开了就直接把一包麦片倒进去。一边搅拌一边煮,一会就变黏稠了。然后再往里面加点她爱吃的葡萄干,她才两岁多嘛,喜欢吃软的。这袋麦片打开的时候闻着觉得很香,煮的时候也是。我闺女在厨房外面等不及了,一直催我。我尝了尝温度差不多了,就端给她吃了,配了点饼干,她可喜欢啦!这个粥口感确实不错,糯糯的,足够软,像刚熬出来的一样。据说是有机的,那我就放心了。关键是孩子爱吃,不然再好的东西做出来不吃我也头疼啊。“大爱的轻食,能支持我健身到最后”90后健身行动派说:差不多每天下午四点左右,我会吃个苹果或者小饼干什么的来垫垫肚子,准备晚上直接去健身房。等结束后,一般是吃提前准备好的自己做的健身餐:水煮鸡胸肉和西兰花之类的蔬菜,实在饿的话就去找朋友撮一顿,偶尔也去撸个串什么的。我知道这不健康,但是人一饿,满脑子就各种好吃的在打转……这包燕麦片刚泡好的时候,奶香味很浓郁,入口即化的感觉,三两口就吃完了。一开始我还担心怕不够,怕一会就支持不住了。但是跑完步后,感觉还挺好,挺有精神的,也不觉得饿。本来还打算去约人再出去吃点什么的,那天就直接回家啦。以后下午都吃麦片啦,超爱的。“不光经常吃,还要吃最好的!”养生老姐姐说:燕麦确实是种不错的食材,低糖又富含纤维和抗氧化剂,能够防癌并且对心脏有益,还可以降低胆固醇。我经常拿来做早晚餐。这个燕麦片刚打开看的时候发现,它比一般的燕麦片大好几倍,整片整片挺完整的。说是产地是在内蒙边境,两年种植一季,所以叫蒙北雪原。种植期长的麦片比一般产区的麦片营养价值要高,因为光照的原因嘛。而且口感也挺不错的,糯软润喉,易咽且无渣。女生多吃燕麦对皮肤好的,而且还能控制体重,我负责任的介绍给大家。以上是有机会君根据各位达人的口述整理出的信息。蒙北燕麦来自天然燕麦种植基地,地处于北纬46度内蒙古北部与蒙古国接壤的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000多米,纯净无污染,是迄今为止保存完整的原生态草原。蒙北燕麦优选2000多年种植历史的裸燕麦品种,全程遵循“蒙北农法”纯天然种植方式:不施化肥农药,不除草、自留种子、只靠积雪融化后的雪水和夏季雨水来补给水分,轮作两年种植一季,亩产仅100多公斤。燕麦成品使用自主研发的C4超低温保全营养技术,解决了高温蒸煮燕麦加工中营养大部分流失的问题,零添加基础上保留了纯燕麦的清香以及自有的36种天然营养成分。所以各位达人均反映的:易烹饪;口感软糯香甜,等等都离不开蒙北雪原燕麦对每一片燕麦的精心培育。最后,就根据养生老姐姐的意思,把它推荐给看文章的您啦:长按下图二维码,品尝
2018年10月8日
其他

Ding!您有一份来自草原以北,雪原以南的有机燕麦测评报告

↓延伸阅读土地的儿子告诉你:好米饭什么样,好米是怎样种出来的手捏青苗种福田:“有机会”遇见鸭稻米瑜伽练习者如何选择食物,哪些食物达到了至一境界?点击体验有机会甄选
2018年10月1日
其他

为了生命的延续:大转折正在发生,你我都是其中的一部分

https://www.ecoliteracy.org/article/great-turning#
2018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