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科技

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成功

6月14日,由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简称“长十系列火箭”)传来新进展,火箭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取得成功。试车过程中,发动机正常启动、稳定工作、定时关机,各项参数测试正常。此次试验是长十系列火箭的首次系统级大型地面试验,标志着该系列火箭研制已全面转入开展大型地面试验的快车道。火箭院徐洪平介绍,动力系统试车是整个火箭模块参加考核,是火箭研制过程中最重要的地面试验之一,也是最接近飞行状态的大型地面试验,就像一次不起飞的“点火发射”。本次试车对长十系列火箭一子级设计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验证,为团队接下来的研制工作增强了信心,也为完成后续的大型地面试验和飞行任务,积累了宝贵经验。动力系统试车是运载火箭研制中系统最多、状态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地面试验。长十系列火箭动力系统试车为一子级三台YF-100K发动机同时点火,是我国现阶段运载火箭在研制过程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动力系统试车,地面推力达382吨,较之前的最大规模试验增长了1.6倍。此次试验对一子级增压输送系统与发动机的匹配性、推进剂加注流程、多机并联传力和环境特性等技术进行了充分验证。“火箭采用的如5米直径共底贮箱、电静压伺服机构、高效率推进剂利用等创新技术,也在此次试验中得到充分验证,后续能够应用到火箭实际飞行中。”火箭院王庆伟说。长十系列火箭是一个系列、两个型号、多种构型的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是实现我国2030年前载人登陆月球和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目前,用于将月面着陆器和登月飞船送入地月转移轨道的长十火箭,运载能力不小于27吨。长十火箭衍生出的无助推构型可执行空间站航天员及货物运输任务,一子级将具备重复使用功能,运载能力不小于14吨。徐洪平介绍,长十系列火箭将继续在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上发力,智慧火箭和可重复使用技术会有实际的工程应用和实践。目前,一子级可重复使用设计方案已经过缩比验证。同时,火箭采用模块化设计,可灵活组合,形成多种构型,满足后续多样化的需求。按照后续研制计划,长十系列火箭将持续开展一系列试验验证工作,对各系统的设计进行全面验证,为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奠定坚实的成功基础。随着一项项试验验证的成功完成,长十系列火箭正在一步步向我们走来,越来越近……图片:陶嘉树
6月14日 下午 4:31
其他

火箭院承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正式竣工

12月29日,由火箭院长征航天发射技术与特种车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车公司”)承建的我国首个开工建设的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一号发射工位正式竣工。该发射工位是火箭院抓总研制的新一代中型火箭长征八号的专用工位,是发射中心形成发射能力的核心关键,是保障国家重大任务的重要设施。一号发射工位包含固定勤务塔、发射台等11类设备设施,和传统发射工位相比,取消了导流槽、采用了模块化钢结构发射塔架方案,整个建设周期缩短了一半。首次采用地面导流锥排导、挤压式喷水降温降噪等多项先进技术,攻克了“7天发射、7天恢复”的难题。一号发射工位有望于2024年实现常态化发射,特车公司将全力以赴保障首飞圆满成功。★火箭院建设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侧记在一号发射工位建设中,火箭院特别成立由特车公司抓总、院属多个单位组成的海南商业发射场建设任务专班(以下简称“专班”),从2022年7月到2023年12月,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满足快速发射快速恢复的新设计,全力协调工程建设周期,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如期完成了一号发射工位的设计建设工作,再次以航天技术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新设计助力快发射如果走近一些观察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的构造,会发现它取消了一般航天发射场发射工位的导流槽设计,取而代之的是用双向导流锥来进行地面排导,分流火箭发射时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采用‘7+7’的发射模式,也就是7天准备发射、7天恢复设备,快节奏的发射频率对发射工位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班主任张国栋介绍。一号发射工位的“快”不止体现在发射频率上,同时也体现在建设周期上,它的建设周期比一般航天发射场的建设周期缩短了近一半。建设周期缩短、发射工位性能提升考验着专班的设计与协调能力。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的设计人员凭借在发射平台设计领域多年的积累,创新采用双向导流锥进行地面排导,加快现场施工进度。同时,为降低火箭点火后对地面设备造成的烧蚀和破坏,设计团队还采用了“挤压式降温降噪系统”,通过使用高压大流量喷水保护地面设备并形成水幕,降低噪声对箭上系统的影响。不仅如此,专班还采用了纯钢结构的发射塔架,模块化、结构化的设计,让塔架规模缩减40%,拼焊速度更快。一项项技术创新、一次次设计优化,专班成员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跑起来,也让一号发射工位的建设进度“跑”起来。用户需求就是命令2023年1月21日,农历兔年大年初一,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的施工现场灯火通明,避雷塔零部件在这天到场,万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新年却是专班、建设现场项目部忙着清点零部件、指挥卸车入库的时候。这天直到深夜,大家才有时间在施工现场的指挥部里吃上一口饺子。大年初二,避雷塔正式开工建设。一号发射工位的建设是EPC项目,俗称“交钥匙工程”,如果将一号发射工位的建设比喻成造房子,用户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就好比这套房子的业主,将设计、采购、建设全部交给特车公司,特车公司通过各种方式满足“业主”需求,确保“业主”
2023年12月29日
其他

新进展!长征十号火箭衍生型可重复使用原理试验验证完成!

7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总师张海联介绍,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科学探索,其后将探索建造月球科研试验站,开展系统、连续的月球探测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为完成这项任务,我国科研人员正在研制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登月服、载人月球车等装备。与此同期在火箭院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长征十号运载火箭(简称“长十火箭”)衍生出的无助推构型火箭一子级可重复使用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原理试验圆满完成标志着该型火箭一子级技术验证迈出了关键的一大步长十火箭是根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规划,全新研制新型载人运载火箭,其衍生出的无助推构型火箭可用于执行空间站航天员及货物运输任务,两型火箭都由火箭院抓总研制。其中,无助推构型火箭一子级具备可重复使用能力,将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创新设计,因此需要全面试验验证方案可行性和正确性。火箭院项目团队集智攻关,全力以赴,顶住了试验项目强度大、周期紧等压力,突破了试验所需的一系列关键技术,设计研发了多个专用试验系统,全面达到各项试验目的,可有力支撑后续的优化设计,为型号有序推进打下坚实基础。此前,长十火箭模型已经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以及刚刚闭馆的“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中亮相。来源:宇航业务部
2023年7月17日
军事

落点更~更~更精准!!!我国运载火箭落区控制技术进一步突破!

热心群众航宝儿,快看!天上有个不明物体正缓缓下落,还带着一个伞!是火箭院助推器伞降落区控制技术正在验证中,看这稳稳落下的地点,这次试验圆满成功了!航宝儿5月17日,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任务圆满成功。本次任务还有一个亮点,进行了落区控制技术的验证试验——火箭助推器上搭载了伞降落区控制系统,经过试验数据分析和残骸现场勘测,伞降落区控制系统按照既定归航策略机动飞行,将助推器分离体准确引导至预定的“伞降落区”,成功实现分离体落区面积减小80%。此次搭载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为后续助推器伞降落区控制技术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落区范围缩小残骸降落更精准热心群众助推器伞降落区控制技术,那是什么东东?助推器伞降落区控制技术是火箭院为提高内陆发射场火箭子级残骸落区安全性,自主研发的一种采用伞降方式、精确控制助推器落点位置的技术。热心群众火箭发射时并没有发现“伞”,它藏在哪里呢?伞降落区控制系统,安装在助推器头锥内部。航宝儿助推器分离后下落至预定的海拔高度时,安装于助推器头锥内的伞降落区控制系统自动启动,通过可控翼伞实现机动飞行,将助推器分离体引导至预定的区域降落。火箭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张亦朴介绍,本次搭载飞行中,助推器伞降落区控制系统主要的优化来自电气分系统。一方面与火箭整流罩伞降落区控制系统开展了统型设计,另一方面也与降落伞子系统电气设备进行了系统级融合,实现减重30公斤,有效提升了产品的实用化水平。研制团队基于“快速迭代、飞改结合”的研制理念,在前期预研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攻关。他们攻克了伞降落区控制总体设计技术大面积可控翼伞总体设计技术高动态下的组合导航定位技术头锥-翼伞组合体分离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结合落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合理可行的“伞降落区”设置策略和归航控制策略经过多轮迭代优化和分步搭载验证才逐步实现助推器分离体的可控精准落地除了助推器伞降落区控制技术,火箭院还在多维度寻找对策,降低火箭分离体对落区的影响。基于栅格舵的分离体主动控制返回、基于降落伞的整流罩落区控制……随着一项项技术的持续进步,相信不久的将来,火箭分离体的精准降落和回收的工程应用将成为可能。视频:总体设计部图片: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编辑:王海露监制:王涑
科技

新一代载人火箭离我们更近了,首项机构类地面试验顺利完成!

✦新一代载人火箭近期动态近日,火箭院圆满完成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栅格舵展开试验。该项试验是新一代载人火箭在原理验证阶段开展的首项机构类地面试验,主要验证栅格舵方案设计的正确性。新一代载人火箭是根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规划,为发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和月面着陆器而全新研制的高可靠、高安全的新型载人运载火箭。火箭一子级按照可重复使用需求进行设计,栅格舵将在回收阶段发挥重要作用。栅格舵是一种火箭气动控制机构,被称为火箭的“小翅膀”,其展开后能够保持箭体姿态稳定,帮助火箭子级精准回归地面。栅格舵舵质量特性、展开角速度及展开时间等都会影响栅格舵作用的发挥。因此,需要精心设计,充分试验,确保“小翅膀”性能满足要求、工作稳定可靠。火箭院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试验项目负责人黄强介绍,本次试验的栅格舵为我国在研的最大尺寸栅格舵。为更好的发挥试验考核作用、验证栅格舵性能,试验团队为其量身规划了包括扭片扭矩测定、栅格舵展开裕度和栅格舵解锁三项原理验证试验。扭片扭矩测定为栅格舵展开动力提供设计参考栅格舵展开裕度验证栅格舵结构在展开到位时是否会发生破坏栅格舵解锁验证栅格舵锁定与解锁机构性能是否满足要求通过这三项试验,对原理设计阶段的栅格舵进行了全面的性能考核,验证了我国新一代载人火箭栅格舵方案设计的正确性,为后续减重方案优化设计打下了方法验证基础。目前,新一代载人火箭的其它地面试验也在有序快速推进,在大家的期盼和研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它正在一步步向我们走近……资料:丁洁
科技

长七火箭再送天舟,“太空快递”成功发送!

王莹文稿:李艳明徽章设计:总体设计部铸印设计团队编辑:高诗淇监制:王涑
其他

长七火箭运抵文昌!空间站应用与发展新阶段即将开启

✦执行天舟六号飞行任务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已于4月13日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后续将与先期已运抵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一起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天舟六号飞行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首次飞行任务,工程全线参研参试人员正在加紧备战,誓夺任务圆满成功。✦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自2016年首飞以来,已执行五次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发射任务,成功率100%。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总长53.1米,芯级直径3.35米,捆绑4个直径2.25米的助推器,起飞重量597吨,运载能力近地轨道13.5吨、太阳同步轨道5.5吨,达国际同类运载火箭先进水平。012017年4月20日✦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天舟一号飞船圆满成功!中国载人航天将迈入新阶段022021年5月29日✦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第二战打响!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032021年9月20日✦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中国空间站第二批物资准时抵达!042022年5月10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2022年空间站建造任务首战告捷!052022年11月12日✦圆满成功!长七火箭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微信图片: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编辑:高诗淇监制:王涑
其他

这个火箭贮箱“腰围”……真大!

直径10米级火箭贮箱先看一张火箭贮箱图,好大!大!!大!!!图中运输它的卡车车胎,看起来竟不及火箭贮箱一片瓜瓣大。眼前这个火箭贮箱直径达10米级,是我国目前研制出的最大火箭贮箱。相较“胖五”火箭的直径为5米的贮箱,它的直径翻了近一倍。目前,该贮箱已经研制完成,并于近期完成了项目结题。它的成功研制,实现了我国运载火箭贮箱从5米级直径向10米级跨越,也标志着我国继俄、美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10米级超大直径贮箱研制能力的国家,为我国重型运载火箭工程研制打下了坚实基础。超大直径贮箱结构是重型火箭箭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径大小直接影响着火箭箭体直径、运载能力以及规模等。相较我国现役新一代运载火箭5米直径贮箱结构,重型运载火箭的贮箱要扩大到10米量级,尺寸及载荷大幅增加,难度不可谓不大。火箭院重型运载火箭副主任设计师胡正根介绍,将贮箱直径扩大到10米级,看似只是直径乘2,但实际研制难度并不是成倍那么简单,过程几乎挑战了我国工业基础能力的极限,但也充分带动了先进材料、先进工艺、高端制造等相关基础工业的发展,对加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带动我国高端装备发展,推进制造强国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0米级贮箱整体过渡环10米级贮箱瓜瓣样件10米级贮箱箱底圆环
其他

接力!胜利!长二丙火箭成功发射荷鲁斯1号遥感卫星

2月24日12时01分,距离昨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仅16小时12分钟,由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简称“长二丙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荷鲁斯1号遥感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长二丙火箭是我国第一型“金牌火箭”,也是我国现役长征系列火箭中服役时间最长的火箭,具有飞行子样多、可靠性高、发射周期短、运载能力适中等优点。长二丙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谢志丰介绍,为满足今年高密度发射任务需求,型号队伍在总装总测、发射场流程优化等方面持续进行了改进。兼顾运载能力和生产效率,总装总测周期由60余天缩短到20天。推进全流程质量精细化管控,持续优化发射场流程,计划将发射场流程由去年的20天左右缩短到15天以内。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火箭第464次发射。长二丙火箭发射成功火箭院总体设计部铸印发布本次任务长二丙火箭徽章长二丙火箭徽章设计说明:本枚徽章构图选用历史悠久的酒泉鼓楼作为主要设计元素,远方山脉连绵,戈壁浩瀚,一派雄浑独特的西北风光。鼓楼之上飘扬着一条绸带,象征着丝绸之路。如今,横贯东西的“一带一路”顺应新时代世界多极化潮流,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了新的正能量。
其他

癸卯年首战告捷 !长三乙火箭成功发射中星26号卫星!

2月23日19时49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简称“长三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中星26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长三乙火箭2023年首战首胜,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农历癸卯年的首战首胜!长三乙火箭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的一员也是由火箭院抓总研制的三级液体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张涛介绍,本发火箭围绕提高发射效率和可靠性,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并将发射场准备时间缩短了24小时。同时,为了不断增强前后方联动的有效性,本次任务还首次验证“远程音视频监测系统”。有了该系统,前方人员可将现场画面实时传输至后方,为后方人员远程判读数据提供有效的视频图像依据和参考。远程辅助测试系统能力的提升,将为前后方密切协作、保障任务完成提供有力支撑。经过试验验证后,该系统后续有望推广应用于其他型号。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63次飞行。长三乙火箭发射成功火箭院总体设计部铸印发布本次任务长三乙火箭徽章长三乙火箭徽章设计说明:“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本次长三乙火箭发射期间,正值玉兰花开花季节,徽章中玉兰花围绕星空迎风摇曳,神采奕奕。长三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当地位于亚热带气候,植被常绿。徽章还选用了西昌特有的动物——金雕,金雕展开翅膀围绕着火箭和西昌,左边加上了一个卫星接收器,有增强信号之意,突出此次发射的通讯卫星。图片: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
其他

今年火箭院哪些火箭将登上发射台,一起揭晓

小年将至火箭院一年一度的宇航发射全员见面会又和大家见面啦1月9日,长七A火箭送上了2023年中国航天宇航发射开门红的喜讯2023年还有哪些火箭会登上发射台还有哪些精彩发射值得期待马上为大家揭晓首先登场的是稳定发挥的“老将”们长征二号丙我是火箭院抓总研制的第一型“金牌火箭”。2022年,我迎来了首飞40周年,“四十不惑”的我,在2023年将继续活跃在执行宇航发射任务和新技术验证的第一线!长征三号甲系列我是长三乙,代表“金牌火箭”长三甲系列,来给大家拜个早年。2022年,我持续推进可靠性与运载能力“双提升”工作,进一步增强了任务适应性。今年,我还将承担一系列重大发射任务!长征二号F我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型的载人火箭,享有“神箭”美誉,是目前我国可靠性指标最高的运载火箭。2023年,我将继续承担中国空间站运营阶段的载人发射任务,与神舟飞船和航天员们再次无间合作!接下来登场的是朝气蓬勃的“新一代”们长征五号我是胖五,上一次我执行任务还是在2020年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2023年,我将再次闪亮登场,执行全新的任务,请大家期待我的精彩表现吧!长征五号B我也是胖五,是专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研制的目前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2023年我还会继续和大家见面!今年要干啥?先保个密……长征七号货运飞船的“专属列车”就是我啦,作为新一代高可靠、高安全的中型火箭,我是为满足载人空间站工程发射货运飞船的需求而研制的。今年,我将继续执行天舟飞船发射任务,为空间站运送物资。长征七号A我是新一代中型高轨液体运载火箭长七A,填补了我国高轨道5.5吨至7吨运载能力的空白。2023年,我已经圆满完成了中国宇航发射开门红,今年大家还会再次见到我帅气的身影的!长征八号大家好,我是将我国运载火箭太阳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从3吨提升至4.5吨的长八,就是我在2022年创下了中国一箭22星的最高纪录!2023年,猜猜我会给大家带来哪些惊喜吧!最后登场的是“固体火箭”组长征十一号我是长征家族唯一的固体火箭,人称“快响利箭”,可在海上和陆地实现24小时快速发射。2022年我首次完成了一年四次的发射频率。2023年,我依然肩负着重要使命,记得关注我呀!捷龙三号作为商业航天“国家队”的新成员,我在2022年完成首秀,属于龙系列火箭,具有运载能力强、经济性好、履约周期短等众多优点。顺便说一句,我也是海陆两用型。2023年,我将继续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此处有彩蛋2023年,火箭院抓总研制的三型远征系列上面级,也将与运载火箭搭档完成多次宇航发射任务。2023年火箭院预计完成20+次宇航发射任务借此机会即将出镜的火箭兄弟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新春快乐制图:严硕颀编辑:高诗淇监制:王涑
其他

圆满成功!长七火箭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

11月12日10时03分,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简称“长七火箭”)托举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点火升空。随后,飞船与火箭分离,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后,长七火箭首次发送“太空快递”,也意味着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长七型号发射任务圆满收官。自2017年执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起,长七火箭与天舟货运飞船五度携手,火箭总体技术状态逐渐趋于稳定,测发周期也由最初的42天逐步缩减到27天,但研制团队以“打一发进步一发”为目标,从未停下追求改进的脚步。长七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邵业涛介绍,本发火箭进行了10项技术改进。研制团队从源头出发,重点通过并行测试、测试项目合并,优化使用维护条件,简化操作复杂项目等不断优化调整,减少操作质量对人员的依赖,进而提升过程质量、提高测发效率。以火箭助推器吊装附件为例,研制团队精心计算,优化吊装附件受力点,不用增加配重也能保持箭体垂直,彻底消除了拆装配重块时的操作风险。同时逐步推进箭上元器件国产化替代、发动机可靠性增长设计等,进一步提高火箭可靠性。\
其他

视频来了!长五B火箭转场完毕,择机发射!

10月25日,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与梦天实验舱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各项功能检查和联合测试等工作,计划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目前,文昌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参试各单位正在加紧开展任务准备,全力以赴确保空间站建造任务决战决胜。✦✦上午,随着技术阵地厂房大门开启,我国首型一级半火箭再一次展露容颜。通体白色的长五B火箭威武地站在活动发射平台上,箭体上的五星红旗和“中国航天”四个大字分外醒目。整个转场过程,“腰身”粗、“个头”大的长五B火箭“站立”行走,四平八稳、坚如磐石,经历约3公里的路程后,稳稳抵达发射区。长五B火箭由火箭院抓总研制,是专门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而研制的一型新型运载火箭。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任务立项实施至今,长五B火箭连续成功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成功率100%。本次任务,它将托举我国空间站第三个舱段——梦天实验舱进入太空,完成“T”字基本结构组装的收官之战。让我们一起期待火箭腾空而起,烈焰照亮海天之间的那一刻吧!长五B火箭!力量之箭!梦想之箭!当“梦想”托举“梦天”,奔向同一目标,筑梦太空的征途,也将奏响新的乐章。媒体关注长五B火箭是我国低轨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在转运现场,火箭院两位设计师接受央视采访,分别对长五B火箭的技术特点和任务状态进行了介绍。[新闻直播间]我国低轨运载能力最强火箭长五B火箭副主任设计师刘秉✦为了满足这样一个大吨位的有效载荷入轨的需求,长五B火箭攻克了低温火箭零窗口发射、大推力直接入轨、大直径舱箭分离,还有20.5米长整流罩的关键技术。通过这些关键技术的研制攻关,成功实现了我国低轨运载能力达到25吨的突破。长五B火箭动力系统总指挥于子文✦为了确保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针对每个点的动作,我们都要进行相应的细化,进行相应的测试。现在产品控制系统、动力系统、测量系统都进行了相应的分系统测试,一起进行了匹配总检查,火箭状态都非常好。长五B火箭不仅安全可靠能力强,还可以为不同的“乘客”定制不同的“客舱”。采访中,火箭院设计师针对梦天实验舱的定制情况和未来任务展望进行了介绍。[新闻直播间]定制化设计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14连胜!长十一火箭“一箭双星” 献礼新中国成立73周年

✦+10月7日21时10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简称“长十一火箭”)在我国近岸海域,以“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微厘空间北斗低轨导航增强系统S5/S6试验卫星,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长十一火箭在国庆长假最后一天,用“一箭双星”的胜利,献礼新中国成立73周年。✦
其他

【前沿】亚轨道运输新技术立项!未来可一小时内到达全球各地!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发布了《关于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由火箭院研究发展部牵头申报的“亚轨道远程空天运输系统总体设计与控制技术”项目顺利通过评审,获得立项支撑。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历史上第一个立项的航天类重点项目。航天也首次被列入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的重点发展方向。✦✦该项目负责人、申报人,火箭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宋征宇介绍,
其他

我国亚轨道运载器重复使用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2022年8月26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升力式亚轨道运载器重复使用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飞行试验采用的运载器,经健康检测维护后,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再次点火垂直起飞,按照设定程序完成亚轨道飞行,平稳水平着陆于阿拉善右旗机场,成功实现我国亚轨道运载器的首次重复使用飞行。本次飞行试验的圆满成功,有力推动了我国航天运输技术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复使用的跨越式发展。编辑:陈奕君监制:王涑
其他

长征五号B火箭打赢空间站建造关键之战!问天实验舱成功“问天”!

7月24日14时22分,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骄阳似火,由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五B火箭)冲上云霄,成功将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个实验舱,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射的最重载荷——问天实验舱发射至预定轨道。我国空间站建造关键之战取得圆满成功。空间站建造关键之战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今年将实施6次飞行任务,完成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其中,长五B火箭在7月发射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10月发射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之后三舱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此次任务是今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承上启下的关键之战,意义重大。作为我国目前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五B火箭拥有长达20.5米的国内最大整流罩,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吨级。问天实验舱是我国迄今为止重量最大的载荷,重量约为23.2吨。长五B火箭是发射问天实验舱的最佳选择,“问天”成功问天,尽显长五B火箭王者风范。首次执行零窗口发射任务火箭院长五B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刘秉介绍:“问天实验舱需要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进行快速交会对接,因此,必须在规定时间分秒不差地发射,否则将无法到达指定位置,需要耗费巨大代价调整轨道;甚至导致发射终止,那就需要等待下一个发射窗口重新组织发射,严重影响任务周期。”本次任务中,长五B火箭实施零窗口发射,这也是长五系列火箭首次执行零窗口发射任务。为保证准时发射,型号队伍对射前负10分钟的发射流程进行了优化,将部分流程前置。其实,距离发射2.5分钟时,火箭就已完成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具备点火发射能力,随时可发射。虽然只有短短的2.5分钟,但对型号队伍来说却意味着宝贵的时间和机会,射前万一发生突发情况,型号队伍可在这2.5分钟内迅速作出决策、进行处置。准时点火只是开始,精准入轨才是成功。刘秉介绍,长五B火箭还应用了起飞时间偏差修正技术,最大修正时间为2.5分钟。“通俗理解,火箭最迟可推延2.5分钟发射,在0到2.5分钟这个时间段内的任一时间点发射,火箭都可以在飞行过程中自动修正因推迟发射导致的飞行偏差,将实验舱精准送入预定轨道。”更可靠
其他

【微科普】模样、初样、试样、正样……样子多多,你分得清楚吗?

李心韵部分资料来源:《运载火箭工程》《卫星工程》图片:院宣编辑:王海露监制:王涑
其他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2022年空间站建造任务首战告捷!

✦5月10日01时56分,由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简称“长七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成功将天舟四号货运飞船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022年我国空间站建造大幕正式拉开。✦✦本次任务是今年载人航天工程3型火箭6次发射任务的首次发射,是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飞任务,承担着“当前锋”“打头阵”的重任,检验了型号接续作战、连续成功的能力,意义非常重大。为了确保成功,研制团队开展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据长七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邵业涛介绍,本次是长七火箭与天舟系列货运飞船第四次携手奔赴太空,“快递小哥”与它的“乘客”已十分“默契”,火箭总体技术状态也逐渐趋于稳定,飞行可靠性评估值0.9838,达国际先进水平。✦✦本次任务中,火箭通过射前流程优化和可靠性提升等17项技术状态变化,让测发周期减少了4天,由原来的31天缩减到27天。这也是长七火箭首次实现在一个月完成测试、发射。此外,火箭发动机开展了工艺可靠性提升更改,活动发射平台摆杆及防风减载装置也进行了改进、更换,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质量工作方面,本发火箭严格产品制造、验收及总装测试质量控制,研制过程中未发生质量问题。火箭出厂前,开展了增压输送系统密封性控制、强化预案完备精细、地面设备质量控制、接口专项质量复查、发射场过程质量控制、工程总体质量专项检查、软件质量控制和空间站工程特殊举措等8个专项质量复查工作,均采取了针对性措施。2022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也是空间站建造决战决胜之年。根据任务安排,全年共实施6次飞行任务,包括发射空间站问天舱、梦天舱、两艘天舟货运飞船、两艘神舟载人飞船,任务更密集、使命更艰巨、责任更重大。执行首战的长七火箭以完美的结果,为长征二号F和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开了一个好头。后续,三型火箭研制团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期待、不负韶华,圆满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用高质量的成功,展现航天风采、铸就国之重器、挺起民族脊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20次发射。图片:吴桐小雨
其他

【向党报告 强国有我】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勇担建设航天强国使命

回望百年,青春向党。时光不老,青春正好。新的征程上,新时代的航天青年,正在新的史册中留下他们青春奋斗的鲜明印记。喜迎党的二十大,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火箭院官微特开设【向党报告
其他

一箭22星!长八,成功!

2月27日11时06分,由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简称“长八遥二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随后将托举的22颗卫星分别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最高纪录。本次发射是长征火箭第409次发射。新构型首飞2020年12月成功首飞的长八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主力中型运载火箭,填补了我国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3-4.5吨的能力空白,可以承担80%以上的中低轨发射任务。长八遥二火箭此次发射,是新一代运载火箭2022年的首次飞行;是火箭院2022年宇航任务的首次发射;也是型号不带助推器的新构型首飞。长八火箭副主任设计师陈晓飞介绍说,与遥一火箭相比,长八遥二火箭外形上最大的区别就是取消了两个助推器,从两级半构型变成了两级串联构型。自成功首飞到遥二火箭完成总装总测、具备出厂条件,研制团队仅仅用了1年时间,这就要归功于火箭所采用的“模块化”“组合化”设计思路。早在研制伊始,设计人员就充分兼顾了火箭不带助推器的状态,并纳入遥一火箭的考核包络中。因此,遥二火箭无需进行大规模更改,只需针对载荷、飞行轨道进行适应性调整,就能高效地满足任务要求。一箭二十二星创纪录一箭发射22颗卫星,创造了我国一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但一次要将这么多卫星安全顺利送达目的地,首先要解决“乘客”们在整流罩内的布局问题。研制人员充分梳理卫星的结构形式、任务需求,创新设计了一款三层多星分配器,能在有限的整流罩空间内,为每颗卫星安排舒适的“座位”,并且保证卫星不同方向的分离安全。本次任务需完成22星分离,共计完成12次分离动作,创造了中国航天的新纪录。“可以说星箭分离中长八火箭宛如跳了一出‘芭蕾’,最终22颗星的释放就如‘天女散花’一般。”长八火箭副总指挥段保成说。不仅如此,研制团队完成多星分配器的设计工作后,专门开展了星箭联合操作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对卫星的安装操作顺序以及布局位置进行了调整,并通过多轮仿真计算对星箭分离动作进行了优化设计,确保卫星从“上车”到“下车”全过程的安全。值得一提的是,本发火箭的整流罩高度也从8米缩短到5.4米,使得全箭关键部位的受载降低。这样一来,火箭发射的放行条件可以适当放宽,有利于提高任务的发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升火箭的任务适应性。共享火箭“拼车”新模式长八遥二火箭同时还是一发“共享火箭”,其搭载发射的22颗卫星,分别来自7家研制单位。长八火箭总指挥肖耘形象地介绍这种全新的共享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拼车方案,为用户提供经济实惠的发射服务,门槛大大降低了。”另外,由于是共享发射,需对接多家用户单位,协调工作成倍增加,面对研制过程中用户迭代更新、方案反复等困难,研制团队持续开展方案调整、可行性与安全性分析,以热忱的服务意识最终促成了本次任务的实施。有了这次长八遥二火箭的成功探索,火箭院也计划推进共享发射的常态化。肖耘表示:“未来人类进入太空的活动会越来越频繁,作为‘国家队’,我们有责任、更有能力通过我们的努力来实现太空经济的共同繁荣,加速建设航天强国。”文稿:桑茜视频:宋涛图片:宋涛
其他

22颗星:排好坐,依次下,准确到达目的地

2月27日,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简称“长八火箭”)以一箭22星方式,成功将7家研制单位的22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创造了我国一箭发射卫星数量之最。如何能在有限的整流罩空间里,装下这么多位“乘客”?如何让每位“乘客”坐得舒服,又能安全、准确下车?长八火箭设计团队采用全新的三层式多星分配器结构,并对卫星分离安全性进行充分设计。三层“座椅”
其他

接续奋斗,未来可期!《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1年)》发布

2月9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1年)》发布会,从世界航天发展态势、中国航天发射活动、中国航天器研制活动、中国航天应用服务、中国航天国际合作和中国商业航天进展共6个方面,全面梳理与回顾了2021年全球航天科技活动,并公布了2022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宇航任务计划。2021年中国航天发射活动继续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共执行55次发射任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完成48次发射任务,其中火箭院承担了24次,发射成功率100%。2022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宇航发射和研制工作仍将高位运行,继续开启“超级模式”。发射和飞行试验次数持续保持高位,计划安排5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将实施6次发射任务,以天和核心舱为控制中心,问天、梦天实验舱为主要实验平台,常年有人照顾的空间站全面建成,多型商业运载火箭将开展首飞。发布会上火箭院的多位专家介绍了2022年火箭院宇航发射及冬奥会专项工程相关情况宇航发射长征二号F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
其他

2021最后一次发射,成功!长征火箭全年48战,全胜!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简称"航天一院")创建于1957年11月16日,是我国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究、设计、试制、试验和生产基地,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第一任院长是钱学森。
其他

一箭双星!“超高版”长七A火箭成功发射

12月23日18时12分,由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七号A遥三运载火箭(简称“长七A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一箭双星成功发射,也为文昌航天发射场年度航天发射任务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其他

401!中国长征火箭新百次首发!长三乙火箭成功发射天链二号02星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简称"航天一院")创建于1957年11月16日,是我国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究、设计、试制、试验和生产基地,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第一任院长是钱学森。
其他

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中国空间站第二批物资准时抵达!

9月20日15时10分,由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七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腾空而起,成功将天舟三号货运飞船送入预定轨道,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第四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秋节前,“快递小哥”送达的海量“包裹”让天和核心舱的节日氛围更加浓厚。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火箭第389次发射。最强“太空快递小哥”长七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自首飞以来共执行三次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向空间站及空间实验室运送货物和推进剂等物资,因此被誉为太空“快递小哥”。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总长53.1米,芯级直径3.35米,捆绑4个直径2.25米的助推器,起飞重量597吨,运载能力近地轨道13.5吨、太阳同步轨道5.5吨,达国际同类运载火箭先进水平。作为我国第一型“数字火箭”,长七火箭采用全数字化手段研制,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推进剂,采用了全新的布局。此外,长七火箭采取了超严的防风防水防盐雾等措施,能够抵抗八级大风,可在中雨条件下发射。超强的配置赋予了“快递小哥”风雨无阻的能力。持续改进
其他

新构型!长二丙火箭“一箭三星”成功发射

完成好本次任务的同时,试验队还同步开展了长二丙遥四十一火箭、远征一号S遥四上面级的总装测试。本次发射任务后,全体试验队员将原地、原岗、原工位投入该任务之中。后方人员也在为后续任务接续奋战。
其他

长三乙火箭又建功!送中星2E卫星入轨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简称"航天一院")创建于1957年11月16日,是我国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究、设计、试制、试验和生产基地,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第一任院长是钱学森。
其他

这个火箭的箱底圆环好大大大大……啊!

近日,火箭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重型运载火箭研制团队在武汉完成了国内首件直径9.5米贮箱箱底圆环的组合焊接。重型运载火箭是我国未来登陆火星及深空探测的主力火箭,而箱底圆环是该型号关深阶段标志性成果——9.5米贮箱原理样件的起点及基础。首件直径9.5米箱底圆环下架此前我们介绍过10米级贮箱瓜瓣(点击链接回顾知识点),而由这些瓜瓣拼焊而成的圆环是贮箱箱底的重要组成部分。瓜瓣拼焊而成贮箱箱底火箭院总体设计部设计人员胡正根介绍,火箭院抓总研制的9.5米贮箱瓜瓣是目前世界上在研的最大单体火箭贮箱瓜瓣,与此前国内最大的直径5米贮箱底相比,直径和厚度均增大了近一倍,该瓜瓣采用了最先进的高精度高性能蠕变成形技术,相对于传统工艺方案,强度提升10%,且成形精度达毫米级。要把好多个这样的
其他

航天出品!13台电视转播车出征东京奥运会!

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于今晚19:00-22:30在东京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你是不是已经计划好准时守候在电视或电脑屏幕前了呢?本次出征东京奥运会的中国电视转播车大军中,有13台4K超高清电视转播车是由火箭院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所属航天新长征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新长征公司”)打造的。航天新长征公司副总经理王世国介绍,这13台负责比赛转播任务的4K超高清电视转播车,展现了国内转播车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航天技术及工艺应用到了转播车制造过程中。其中包括:卫星返回舱的复合材料箱体技术发射车的整车电控及液压控制技术空间站的环保处理技术……截至目前,航天新长征公司已生产转播车300多台。此次是公司打造的转播车首次服务于奥运会赛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参与本次奥运会的转播车,为国内首台三侧拉电视转播车,是2019年航天新长征公司打造的。此转播车还参加过国庆70周年阅兵、武汉军运会、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文艺晚会等大型活动。上海广播电视台参加本次奥运直播的6台车中有5台是航天新长征公司为其量身打造的4K超高清转播车及辅助工具车,并且在6年时间内,航天新长征公司已为上海广播电视台打造了13台各类转播车辆。参与本次奥运会的广东广播电视台的2台转播车是航天新长征公司2019年交付用户的4K超高清转播车,从交付到出征东京奥运会期间,已在国内承接三百余场体育赛事转播,充分体现了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参与本次奥运会的2台腾讯转播车、2台锐驰转播车、1台动视嘉能辅助车,也是航天新长征公司为国内传媒公司打造的国内第一批4K超高清转播车。航天新长征公司是火箭院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专业的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研发中心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运营平台。公司2011年进入广播电视转播车领域,秉承航天科技优势、依靠航天技术积淀、航天标准的品质要求、高效率的产品产出,市场占有率高达80%。
其他

我国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飞行演示验证项目首飞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属于重复使用航天运输领域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项目,首次飞行旨在验证升力式地面自主垂直起飞、再入返回、水平着陆等全剖面关键技术,探索重复使用检测维护流程,初步建立重复使用评估准则和评估方法。
其他

开伞!归航!我国火箭残骸落区回收更精准

伞控系统总体设计师张普卓介绍,用翼伞方式控制落区技术,过去多应用在航空领域,对于火箭助推器来说,在分离后姿态不稳定的条件下,怎么实现安全结构分离,安全开伞并且打开之后使伞不受破坏,有相当大的难度。
其他

“金牌火箭”今年高密度发射开始了!风云四号B星成功入轨!

“利用控制机主要用于调节火箭三级发动机工作时的推进剂混合比,实现两种推进剂等比例消耗,能够有效保障运载能力。我们通过对利用控制机的继电器优化设计,能够进一步提升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张涛说。
其他

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第二战打响!长征七号遥三火箭成功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

5月29日20时55分,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升空,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结果圆满,但这次飞行任务却经历了“推迟发射”的波折,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和挑战,航天人再一次展现了严肃认真、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不畏艰险、不惧艰辛的优秀品质,更展现了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责任担当。在距离长五B遥二运载火箭拉开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大幕一个月后,成功打响了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工程第二战,为后续任务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371次发射。中国空间站专属“快递小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为了满足中国空间站工程发射货运飞船而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货运飞船作为向空间站及空间科学实验室运送货物和推进剂等物资的使者,被亲切的称为太空中的“快递小哥”。2017年4月,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时隔四年后,太空快递业务再次开通,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再出发,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送入太空。之后,天舟二号将与在轨运行的天和核心舱进行对接,完成燃料和物资的输送,为后续载人飞船的发射奠定良好的基础。按照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我国将连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发射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试验队现场01指挥员、主任设计师徐利杰说,“两年11次任务,环环相扣,就像接力赛跑,每发任务的成败都将关乎中国空间站建造计划能否顺利实施。本次任务作为中国空间站工程建造阶段承上启下的关键之战,代表国家形象、牵动亿万人心,使命光荣、责任重大。”130余项改进让火箭性能更优本次任务是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第三次发射,距离长征七号遥二发射已经过去了4年,在此期间,型号队伍开展了大量的优化改进设计,不仅实现了从“零窗口”到“窄窗口”发射的技术跨越,另外还通过简化、优化箭上测量系统、优化贮箱增压设计等130余项改进,使火箭性能更优,更有利于批生产和高密度发射。简化、优化箭上测量系统设计。删减了用于研究性的测量参数,箭上测点数量约减少三分之一,测量系统单机数量减少近一半,不仅节省了成本,也有助于提升部分关键参数的采样精度。另外,本次火箭还采用了高码率Ka频段天基测量系统,与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采用的S频段测量系统相比,传输码速率提高了20余倍,实现了火箭飞行遥测全程无盲区。优化箭上贮箱增压设计。结合前两次飞行试验结果分析,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助推器减少了一个贮箱增压气瓶,并将各模块贮箱增压压力控制带进行了优化,提升了增压气体的利用率。将火箭助推和一级尾端、一级后过渡段由复合涂层改为普通涂层。改进后,简化了施工工艺,缩短了生产周期。以一级后过渡段为例,改进后生产周期由原来的18天左右缩短到13天,为后续批量生产奠定基础。“聚焦零窗口发射、聚焦飞行成败,一个细节一个细节进行梳理,充分辨识设计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并进行改进,此外,针对其他火箭质量问题从机理上开展举一反三,确保本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徐利杰说。未来航天发射“主力军”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基本型,以长征七号火箭为基础,衍生出具备高轨发射能力的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随着两型火箭技术方案的完善和性能的稳定,长征七号系列运载火箭可逐步替代我国现役长征运载火箭有关型号,成为我国未来航天发射任务的“主力军”,执行更多的重大发射任务。除了空间站建造阶段2年4次发射任务之外,进入空间站运营阶段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还将每年保持2次发射的当量。另外,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4吨,论“力气”,比传统燃料的运载火箭多出一半以上,因此它不仅可以实现大型有效载荷的发射任务,还可以搭配上面级或者二级采用多次启动技术,实现太阳同步轨道大型有效载荷或多星组网发射。
其他

火箭残骸的各种处理方式,你都了解吗?

火箭的使命,就是将航天器等有效载荷送到太空,一旦这一任务完成,火箭也将功成身退,那么“退”下来的火箭“残骸”都有哪些处理方式呢?什么是火箭残骸呢?通俗地讲,火箭飞行过程中掉下来的部分称之为残骸。不过通常说的残骸都是指火箭的大残骸。国内外现役运载火箭通常都是多级火箭,除了与卫星相连的末级火箭,其余结构体包括助推器、子级乃至整流罩,在发挥完各自作用后,都会在火箭飞行的不同阶段分离、掉落。火箭助推器分离示意图一般来说,这些残骸会分散成为多个部分,其中一部分会随着卫星升入遥远的太空之中,还有一部分会再入大气层烧毁坠落地面。这些残骸在落地之后呈现的状态也是各有不同的,降落的时间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对残骸的处理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提前疏散
其他

成功!老将长二丙2021首战!还有7发!

在长二丙火箭成功实施多年的C-Pad表格化检查确认基础上,本次任务,试验队结合自身特点,首次嵌入发射场流程精细化应用平台,提升流程管理效率,进一步加强型号发射场关键操作的全流程质量管控。
其他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习近平总书记致电祝贺!

4月29日11时23分,由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首战告捷,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第一时间发来贺电。以下为贺电全文: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并参加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的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在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成功之际,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你们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自立自强、创新超越、夺取空间站建造任务全面胜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2021年4月29日+举世瞩目的“第一棒”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是专门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而研制的一型新型运载火箭,于2020年5月5日成功首飞。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是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首次应用性发射,也是空间站建造的开局之战,将全面吹响我国打造载人空间站的集结号,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继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跑出“第一棒”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接力发射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这将是我国航天历史上首次呈现多型长征火箭执行同一任务的情况。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我国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发射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技术持续优化再升级载人空间站舱段是我国迄今为止重量最大的载荷,质量重达20多吨,而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拥有长度达到20.5米的国内最大整流罩,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吨级,是我国目前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载人空间站舱段,只有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能够胜任。为了满足空间站任务要求,研制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和创新,相继攻克了超大整流罩研制、大直径舱箭连接分离、大推力直接入轨偏差精确控制等核心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持续优化和改进,实现了创新技术的再升级。结合空间站舱段任务特点,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事先规划了应急轨道,这也是我国首次在非载人火箭上应用该项技术,以确保发射万无一失。与此同时,火箭还突破了零窗口发射技术,能将零窗口拓展到正负1分钟的窄窗口,以更好地满足后续实验舱Ⅰ、实验舱Ⅱ与核心舱空间交会对接的需要。+首型高密度发射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基础改进研制而成,“两兄弟”遵循了模块化、系列化的研制思路,实现了助推器和芯一级模块的完全共用,不仅降低研制成本,而且实现了对共性技术的最大验证,提升了火箭的可靠性和任务适应性。此前,“胖五”已经在1年之内完成了包括火星探测器“天问”和“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在内的4次重量级发射任务。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成功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胖五”实现了16个月间“五连胜”,已成为新一代运载火箭中首个进入高密度发射的型号。+长征“三勇士”携手搭建载人航天工程“天地运输走廊”载人航天工程作为我国航天领域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国家重大工程,实施至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自1999年发射神舟一号以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先后组织实施17次重大飞行任务,均由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执行发射,全部取得成功。其中,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13次,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两次,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两次。随着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正式服役,载人航天工程三大运载火箭系统已全部就位,三型火箭共同构建起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天地运输走廊”。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长征“三勇士”将各司其职,携手实施多次飞行任务,助力空间站在两年内建成,为中国航天搭建更广阔的舞台。1发射成功的消息公布后火箭院全体员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激动!自豪!视频:桑茜
其他

2021年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首战告捷!长七A火箭成功发射试验9号卫星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简称"航天一院")创建于1957年11月16日,是我国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究、设计、试制、试验和生产基地,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第一任院长是钱学森。
其他

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安全运抵文昌发射场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简称"航天一院")创建于1957年11月16日,是我国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究、设计、试制、试验和生产基地,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第一任院长是钱学森。
其他

重大突破!国内首个3.35米直径复合材料液氧贮箱火箭院造

1月22日,我国首个3.35米直径复合材料贮箱原理样机在火箭院诞生。该贮箱主要应用在液氧环境下,相比金属贮箱可减重30%,强度更高,能够大幅提高火箭的结构效率和运载能力,是一种新型轻质贮箱。
其他

重磅!火箭院要在海南文昌建分院了! 打造航天科技创新融合示范产业基地

服务保障深空探测、载人登月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建设中国航天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和航天人才公寓,满足航天领域国际交流、航天工业上下游产业链协作交流、航天国际会展、会议和商务合作交流等需求。文化产业区概念图
其他

又来了一个“双11” 长十一火箭11战连胜 “一箭双星”圆满成功

12月10日4时14分,长征十一号遥九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将中科院空间中心“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简称“GECAM”)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其他

年年不忘这一天

在703所员工高小方的老家,逢年过节、遇到喜庆的事,大家都会包饺子庆祝。工作、生活在火箭院多年,高小方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更以自己是一名航天工作者而自豪。近几年,每逢11月16日,她都会包饺子。
其他

将来火箭上一根电缆都没有 长二丙上电缆最多的一个系统已经实现了

在火箭内部,上百根、重达数百公斤的电缆组成了庞大的电缆网,不仅占据空间、连接操作复杂、质量控制难度大,而且还极大地增加了火箭的自身重量。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这些电缆将逐步减少甚至没有。近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研制的运载火箭新一代测量系统完成了研制,新一代测量系统最大的突破就是无缆化,并且即将在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丙火箭上实现首飞。火箭上到底有多少电缆▲多样的电缆插头火箭电气系统由控制系统、测量系统等多个系统组成,各个系统的设备之间,通过电缆架起一座座“桥梁”,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能量的传递。而测量系统由于设备数量多,是火箭内部电缆数量最多、分支最为复杂的系统,数百根电缆密密麻麻遍布了全箭。比如,长征五号火箭全箭的电缆网超过300多束,其中测量系统电缆数就占了近70%,涉及到的电缆插头总数超过800多支。电缆引发的质量问题多▲电缆断线、脱针如蜘蛛网般布满火箭内部的电缆网,质量控制成为头等难题。电缆的生产、运输、安装、防护等过程中都存在质量控制难点,特别是电缆断线、绝缘性能下降,以及缩针、倒针甚至多余物等,成为质量多发病、常见病,常年困扰着设计人员。在近3年的质量问题中,电缆问题占了20%多,是质量问题数量最多的单一产品。▲多种类的电缆不仅如此,总体设计部一室副主任夏国江介绍说:“火箭内部的电缆,光接口就有上百种,从研制到安装非常复杂,而且有些设备位置特殊,电缆不易接装。再加上在火箭飞行过程中,电缆受到振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损伤等问题。”什么是无缆化技术?有多好?新一代测量系统从源头上创新无缆化技术。针对不同设备之间传输的信道带宽需求,利用TDMA、FDMA技术,开发了火箭测量设备无线组网协议,使它们之间形成一条条井然有序的“无线高速公路”。比如,采用了无线传感器,就可以取消箭上大量的“神经末梢”电缆;而无线摄像装置不仅实现高清图像的无线传输,还避免了图像电缆的长线传输;无线供电设备也同样如此,采用无线供电和通信集成技术实现火箭的无线测发控。▲宽带无线传感器和无线网络控制器▲无线高清图像获取与处理设备另一方面是进行“集成化”,构建可重构的通用模块,对传统的各个独立设备进行通用化、模块化、板卡化设计,以灵活组态的方式形成一体化组合,使测量设备的数量和种类大幅减少,设备间大量的连接电缆也由背板印制板线取代。总体设计部一室设计师张金刚说:“以前的测量系统就好比是枝繁叶茂的一颗大树,分叉多,分支细,现在就剩下核心组合之间的主干电缆,外围设备以无线的方式接入,枝干清晰,数量少,重量轻。”▲集成后的一体化测量设备无缆化技术让电缆杳无影踪,电缆网的简化,不仅降低了设计的工作量,操作、连接简化,试验、测试、总装的效率都提高了,而且再也不怕收电缆、铺电缆时一不小心碰断一根小细缆,让设计人员从难缠的质量问题中彻底脱身。由于省去庞大繁多的电缆,火箭减重效果明显,可以“轻装上阵”了。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仪器舱为例,若无缆化后,仅传感器部分能减重近60%,而长征七号甲火箭末级若综合采用无缆化和集成化后,箭上设备数量将减少40%多,重量减少一半。▲一体化测量组合张金刚说:“火箭减重上百公斤,运载能力就相应提高了,现役火箭如果全面换代升级,将犹如脱胎换骨一般旧貌换新颜,大幅提升自己的本领。”无缆化是未来火箭的发展方向。后续,新一代测量系统在无缆化的基础上,还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走向智能化,成为未来智慧火箭的基础。监制:方慧文稿:左敬华图片:张金刚美编:元妙妙
其他

面对疫情 中国火箭发射再传捷报 长二丙火箭一箭三星 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06组卫星

这是一次更加环保的发射。火箭一子级新增了一套剩余推进剂排放模块。一二级分离后,一子级下落过程中,可以在空中排放掉大部分剩余推进剂,这大大降低了箱体落地后对地面的污染程度,同时也保障了地面安全。
其他

360度看“大火箭”转场 那叫一个帅!长五遥三发射进入倒计时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简称"航天一院")创建于1957年11月16日,是我国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究、设计、试制、试验和生产基地,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第一任院长是钱学森。
其他

长二丙“一箭三星”成功发射 五战五捷送遥感三十号卫星

7月26日11时57分,由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丙火箭(以下简称“长二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一箭三星”将遥感三十号05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