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网

其他

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全文如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理论成果。2023年10月,党中央召开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征程上高举起我们党的文化旗帜。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系统学习掌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原创性贡献,系统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权威辅助读物。各级党委(党组)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组织党员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深化认识,全面理解把握。要把《纲要》纳入学习计划,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党员学习的重要内容,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坚持原原本本、深入系统学,结合实际、聚焦重点学,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学,更加自觉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阐释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锐意进取、守正创新,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奋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努力奋斗。(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来源:新华网责编:朱豫
12月3日 下午 6:56
其他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40周年。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40年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成就,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1984年,为更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融入国际市场,我国借鉴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在大连、宁波、青岛等12个沿海城市设立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化机构设置、简化审批手续、强化政策支持,鼓励广大外商投资中国,促进创新要素加快聚集。40年来,从东到西,从点到面,从最初的14家到目前的233家,一个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从盐碱滩涂、荒山洼地走向世界,不断建成改革开放新高地。40年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创新,“引进来”和“走出去”相互促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齐头并进,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开发区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多次深入开发区考察调研,问企所需、解企所难,谋划改革、推动开放。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详细听介绍、看产品、问市场、观实验,勉励企业牢牢扭住科技创新和成果快速产业化,牢牢扭住产业发展前沿,牢牢扭住占领国际市场;2015年1月,总书记在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仔细询问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扩大出口等情况,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制造水平,扩大产品出口,优化市场服务;2023年7月,总书记在苏州工业园区考察时强调,“要继续扩大国际合作,努力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为开发区持续健康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交出亮眼“成绩单”。2023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万亿元、财政收入2.7万亿元、税收收入2.5万亿元,以千分之三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10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税收入;聚集了3万多家外商投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设立总部、研发中心超过300家,进出口总额、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均接近1/4,在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680多家,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1.2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6.5万多家。10多年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开放带动作用日益彰显、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增长极作用进一步凸显。春华秋实四十载,乘风破浪再出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新时代新征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深刻认识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积极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要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扩大国际合作,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助力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巩固提升先进制造业产业基础,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打造数字产业、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来源:求是网编辑:魏佳朔制作:韩辰
11月13日 下午 9:16
其他

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2024年11月,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指出:“中国积极致力于推动文明传承发展,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促进全球文明对话,注重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愿同各方一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总书记的贺信充分体现了对传承自身文化传统、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高度自觉,表达了加强古典学研究的殷切期望,为赓续历史文脉、加强文明对话、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了科学指引。古典文明群星璀璨,是人类文明突起的高峰和永亮的灯塔,不断滋养和启迪后世。两千多年前,中国和希腊两大文明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奠基性贡献。本届大会由中希共同举办,主题为“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旨在从古典文明的研究视域出发,回溯人类思想之源、总结人类历史智慧、发掘人类文明传统,为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夯实学理根基,为解决现代世界问题提供智慧启示,为促进人类发展进步注入思想动能。一部人类发展史,也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阐明对全球文化、文明发展和交流互鉴的一系列中国立场、中国方案。2014年3月,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强调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2015年9月,总书记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不同文明价值追求的共通点,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价值根基;2018年6月,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强调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2023年3月,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这一系列重要理念、重要论断、重大倡议,从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审视国与国关系,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展现了“天下为公”的博大情怀和“美美与共”的远见卓识,指明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逻辑、发展方向,在国际社会日益深入人心,为推动人类文明沿着正确方向前行注入了深厚而持久的文化力量。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曲折起伏,团结与分裂两种取向相互激荡,挑战和机遇相互交织,充满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依靠物质的手段攻坚克难,也需要依靠精神的力量诚意正心。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让一切文明的精华造福当今、造福人类,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愈加明显。文化如水,浸润无声;文明如潮,弦歌浩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立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强调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新征程上,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不断加强古典学研究,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要推动文明交流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建设,深入实施中华文明全球传播工程,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来源:求是网编辑:周昭成制作:王慧审核:闫玉清监制:李达
11月9日 下午 5:30
其他

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详细听取简牍内容、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研究情况介绍。总书记指出,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敦煌研究院到三星堆博物馆,从平遥古城到殷墟遗址,从云冈石窟到青铜器博物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崇高使命感,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系统谋划部署,在地方考察时总是不忘调研当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反复叮嘱要把文化遗产保护好。2015年2月,总书记在考察陕西西安博物院时强调,“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2017年4月,总书记到广西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考察时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2019年8月,总书记在考察甘肃嘉峪关关城时强调,“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2020年5月,总书记到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考察时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察时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2023年7月,总书记在四川德阳考察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时强调,对文物保护修复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做出更大成绩”。2024年9月,总书记先后到陕西省宝鸡市和甘肃省天水市考察调研,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总书记感慨:“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在天水麦积山石窟,总书记希望文物工作者赓续“莫高精神”,潜心为国护宝,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为深入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历史跫音不绝,文明辉光日新。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星散在中华大地上、绵延于岁月长河中;万余项重大文物保护工程相继竣工、6.2万件(套)馆藏珍贵文物和出土文物得到修复;博物馆观众数量“井喷式”增长……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更加健全、保护对象更加丰富、保护制度更加有力,守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更加浓厚,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新时代新征程,要切实提高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制度建设水平,持续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国家文物资源数据库,强化技术支撑,引导社会参与。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统筹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新时代的中国,不断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共绘人类文明壮丽画卷。来源:求是网编辑:魏天舒制作:王慧审核:李达监制:闫玉清
11月9日 下午 12:00
其他

加快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时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要增强自信、志存高远、协同发力,在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不断建功立业。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必将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创新创造的热情和雄心壮志,勇担时代重任、勇攀科技高峰,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形成面向未来的创新型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添砖加瓦。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动态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创新本质和规律,多次在召开会议、考察调研、座谈交流等重要活动、重要讲话中,对坚持系统观念,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作出深入阐述、提出明确要求。总书记指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要着力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协调,努力克服各领域、各部门、各方面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分散封闭、交叉重复等碎片化现象,避免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加快建立健全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要求“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更大进展”;强调“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求“坚持以开放促创新,健全科技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完善面向全球的创新体系”,等等。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准确把握“为谁创新、谁来创新、创新什么、如何创新”,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科学指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创新驱动的“中国号”巨轮在新时代航程中乘风破浪。新型举国体制更加健全,加快布局集成电路、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明显提升;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断完善,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持续加快;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动力进一步释放,国际与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等创新高地加快建设,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更加顺畅;国际科技合作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多层次、全方位国际科技开放合作格局逐步深化。我国成功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3年的第12位,研发经费、研发人员、高水平论文、发明专利多年位居世界前列,取得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深海深地探测等一大批标志性重大成果,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我国科技创新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改革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气象欣欣向荣。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创新活动的组织方式、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等面临深刻变革。“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揭示了新征程上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重大现实意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牢牢掌握发展主动,应对科技领域重大风险挑战,必须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制度藩篱,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大力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新质生产力,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面向未来,强化制度供给,促进增强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速度、精度,是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把握历史主动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强调“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以改革促创新促发展的鲜明导向和工作方法。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从支持全面创新的各方面、全链条谋划推进,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强化体制机制保障,加快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来源:求是网编辑:刘名美制作:张芯蕊审核:李艳玲监制:罗素英
11月8日 下午 9:33
其他

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总书记明确提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要以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并着重强调了五个方面的任务,其中一条就是“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也是推动就业事业阔步前进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持续推进就业体制机制改革,为稳定和扩大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就业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覆盖省、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的五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年均为1亿人次劳动者、5000万户次用人单位提供招聘服务;将“鼓励创业”纳入就业工作方针,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积极推动公平就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各级政府履行社会公平维护者的重要职责,不断为社会成员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有效保障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利……新时代,我们在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也要看到,解决好就业问题始终是我国长期面对的一项重大任务。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就业领域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务和新提出的任务交织叠加、错综复杂,就业工作仍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稳增长、稳就业的压力始终存在;人口发展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以及经济数字化转型等趋势对就业的影响逐步加深,结构性就业矛盾不断凸显;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提升就业质量已经成为劳动者的迫切愿望。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离不开完善的就业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就业环境,必须持续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激活力、聚合力。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提出明确要求,从四个方面作出具体部署: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制约提升就业质量、扩大就业容量、优化就业结构的卡点堵点问题;二是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提高就业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专业化水平;三是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优化创业服务,提升创业质量;四是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出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2024年9月出台的《中共中央
11月8日 下午 4:33
其他

进博会让世界共享中国开放机遇

东方风来,浦江奔涌。2024年11月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如期开幕,“四叶草”再度迎来“进博时间”。进博会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提出、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2017年5月,总书记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18年以来,总书记连续6年在进博会上发表主旨演讲、致辞或向进博会致信,宣布中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贡献中国智慧,充分彰显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谋求合作共赢的不变立场和坚定决心。中国举办进博会,是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是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2018年至今,进博会依托中国大市场优势,持续发挥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功能,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对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数据显示,前六届进博会共有近2500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亮相,累计意向成交额超过4200亿美元。今年进博会吸引了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加企业展,国别(地区)数和企业数都超过上届;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创历史新高;人文交流活动展示面积超过3.2万平方米,是历届之最。“磁吸力”不断增强的进博会,成为“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的生动例证,展现出中国与世界互利互惠、共谋发展的诚意和胸怀。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中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超过30%,奏响了中国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乐章。事实充分证明,中国不断扩大开放,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越要坚持开放、扩大开放、提升开放,越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架起沟通世界的桥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新征程上,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透过第七届进博会,世界各国将再次见证:一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中国,必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各国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来源:求是网编辑:侯亚景制作:王慧审核:吴强监制:王兆斌
11月7日 下午 10:01
其他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年11月5日至6日,中央社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的重要指示,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总书记重要指示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指明了方向。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社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什么要加强社会工作、怎样加强社会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根本原则上,强调以党的领导统揽全局,确保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在价值取向上,强调坚持人民至上,坚持民生为大,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发展方向上,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在重点任务上,强调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在方法路径上,强调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在基础保障上,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统筹考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充实基层一线力量,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引下,社会工作取得重要成就。党对社会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二十大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作出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作为党中央职能部门,省、市、县级党委组建社会工作部门,这是党的社会工作领导体系的重大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明确了新时代社会工作的重点任务;中央层面制定出台《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信访工作条例》和《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等,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基层组织建设、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等协调机制,有力加强了党对社会领域相关工作的统筹。社会工作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出台一系列针对性举措,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推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有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党在社会工作领域组织体系不断健全,有力促进了社会领域各类组织健康发展。社会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作用有效彰显,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深入人心,形成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在党组织领导和党员示范带动下,60多万个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大量社会组织、广大社会工作者活跃在各个领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社会工作成效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大战大考中得到充分展现,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独特优势和蓬勃生机。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新兴领域迅速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展现新担当新作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做好社会工作是全党共同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扛起政治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保党中央关于社会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各地和有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协同联动,坚持管行业也要管党建,形成做好社会工作的强大合力。来源:求是网编辑:张阳制作:汤宝兰审核:李艳玲监制:罗素英
11月7日 下午 4:01
其他

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承担的使命、肩负的任务,进一步彰显了党中央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经济脉搏,一头连着家、一头连着国,是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就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是亿万劳动者获得收入来源的重要手段,关系每一名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现就业机会更加充分、就业结构更加合理、就业环境更加公平、就业能力持续增强、就业保障稳步提升,有利于促进居民增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就业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就业是发展之要,沟通社会需求和供给,连接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是支撑经济运行的基本盘和社会运转的稳定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可以有效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支撑实体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能。——就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就业是和谐之基,与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劳动者在劳动就业中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做到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社会和谐就有了“压舱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能够更好实现人人都有机会通过勤奋劳动得到发展、融入社会、享有高品质生活,有力保障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在成立伊始,就把为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争取劳动就业权利作为奋斗目标,并在中央苏区和革命根据地实行社会保险和劳资两利等政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积极开展失业登记、就业介绍,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全面建立劳动保险制度,并在推进大规模经济建设中扩大就业,建立起一支规模宏大的职工队伍,人民群众走上安居乐业之路。改革开放以后,积极推进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促进大批新成长劳动力实现就业和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逐步建立国家、企业、个人共同负担的社会保障制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就业工作念兹在兹,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殷殷深情道出人民群众对拥有“更稳定的工作”的期盼。在多个重要场合、调研考察中,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推动就业支持体系不断完善,深刻指明就业工作的重大战略、政策取向。一次次重要指示,一份份牵挂叮嘱,饱含我们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深厚真挚的人民情怀和为民造福的价值追求。新时代,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较低水平,在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城镇就业人数由2012年的3.7亿人增加到2023年的4.7亿人。累计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53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超过2100万人。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2012年增加22708元。老百姓的饭碗越端越稳、劳动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新时代就业工作规律,概括提出新时代就业工作的主要经验:坚持党对就业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依靠发展促进就业,坚持扩大就业容量和提升就业质量相结合,坚持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坚持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坚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等。这些经验十分宝贵,既是新时代就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成功之道,也是做好新征程就业工作的科学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完善。我国有14亿多人口、8亿多16—59岁劳动力年龄人口,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发展的一大优势,同时解决好就业问题也是我国长期面对的一项重大任务,任何时候都必须抓好。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针对就业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出深刻阐释和系统部署。——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基本内涵。在宏观层面,高质量充分就业主要包括就业机会充分、就业环境公平、就业结构优化、人岗匹配高效、劳动关系和谐等;在微观层面,高质量充分就业主要表现为劳动者不仅有活干,而且工作稳定、收入合理、保障可靠、职业安全等。——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把握的原则。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大家依靠努力奋斗创造幸福生活,不能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总体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为抓手,以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来源:求是网编辑:吴晓迪
11月5日 上午 8:30
其他

守正创新是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鲜明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好“六个坚持”原则,其中之一是“坚持守正创新”。10月2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准确领会和把握守正创新这一重大原则,对于进一步把准改革方向、激发改革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标识,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守正就是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创新就是勇于探索、开辟新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进行的一切完善和改进,都是在既定方向上的继续前进,而不是改变方向,更不是要丢掉我们党、国家、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强调守正“不是刻舟求剑,还要往前发展、与时俱进,否则就是僵化的、陈旧的、过时的”,“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波澜壮阔的历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守正和创新统一起来,在立场、方向、原则、道路等根本性问题上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着力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同时,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坚持立破并举,以巨大勇气和魄力推进各方面改革创新,取得了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书写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最壮丽的篇章之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续写“两大奇迹”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也为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宝贵经验。实践证明,坚持守正创新既确保改革始终朝着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又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激发和增强了社会活力,使中国式现代化始终生机勃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要写好“实践续篇”、“时代新篇”,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守正创新这一重大原则。在这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坚持守正创新作出系统阐释,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一方面,要保持道不变、志不改的强大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都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要坚持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始终朝着总目标指引的方向前进,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改。只有守住方向、守住原则、守住立场、守住根脉,才能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始终走得正、行得稳。另一方面,要砥砺敢创新、勇攻坚的锐气胆魄。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决不能裹足不前、故步自封,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勇于探索、锐意创新,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创新是多方面的,其中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制度创新能够为实现其他方面创新提供有力保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涵盖经济、民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建设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要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全面协调推进各方面改革,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坚持以守正为创新指引方向、以创新为守正注入活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能披荆斩棘、行稳致远,中国式现代化必将欣欣向荣、不断向前。来源:求是网编辑:旷思思制作:王慧审核:李艳玲监制:罗素英
10月31日 下午 8:01
其他

习近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5月27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讲话的主要部分。来源:《求是》2024/21制作:汤宝兰校对:乔雪审核:马建辉
10月31日 下午 4:24
其他

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2024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思想就是力量,旗帜引领方向。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加强规划引领,编制实施《文化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96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559亿元,增长5.9%。文化惠民遍及千家万户,2023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46个,全国公共图书馆总藏量14.4亿册,同比增长5.6%;我国新增备案博物馆268家,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833家,举办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38万余场,接待观众12.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力推进,“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9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的项目达43项……放眼神州大地,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展现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呈现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的生动图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七个聚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征程上,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要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创新开展网络外宣,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建设文化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要加强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文化建设领导管理体制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干部配备、人才培养、资源投入等工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文化强国建设的强大合力,朝着建成文化强国目标不断迈进。来源:求是网编辑:何雯雯制作:韩辰审核:闫玉清监制:李达
10月30日 下午 10:03
其他

讲求科学方法 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讲求科学方法,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10月2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阐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强调改革要讲求科学方法,对于新征程上推动改革行稳致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只有掌握和运用科学方法,才能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正如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的:“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我们党一路走来,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讲求和运用科学方法,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深入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背景下谋划并推进的,呈现出涉及范围广、触及利益深、攻坚难度大、关联性联动性强等突出特点。对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方法问题,强调指出:“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取得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续写“两大奇迹”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同样是,我们党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始终讲求科学方法,深入把握改革规律和特点,处理好了方方面面的关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确定了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在这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讲求科学方法,处理好方方面面关系,为深入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和重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顺利完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以改革之力完善法治,进一步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好发挥法治在排除改革阻力、巩固改革成果中的积极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平等保护全体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要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在破立统一中实现改革蹄疾步稳。要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外贸、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改革方案的设计必须把握客观规律,注重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增强改革取向的一致性,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强化跟踪问效,推动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落到位。“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只有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才能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新征程上,只要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信心、凝心聚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举措上来,在改革实践中讲求科学方法,有力有效推动各项改革举措精准落地见效,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更加广阔前景。来源:求是网编辑:李民圣制作:韩辰审核:吴强监制:王兆斌
10月30日 下午 8:41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李强主持
10月29日 下午 6:30
其他

携手更多“全球南方”国家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4年10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主席分别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金砖+”领导人对话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着眼“大金砖合作”开局之年,强调“中方愿同金砖各国一道,开创‘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携手更多‘全球南方’国家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不仅为金砖合作机制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为开创“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引领航向,也为“全球南方”振兴注入信心和动力,发出了加强多边主义、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发展的时代强音。“君子处事,于义合者为利。”金砖国家走到一起,是基于共同追求,顺应世界和平和发展大势。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发展任务、共同的发展诉求,深化彼此团结合作,是历史潮流、人心所向。“引入新鲜血液,将为金砖合作带来新活力,也将提升金砖国家代表性和影响力。”在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下,2022年金砖“中国年”中方提议启动金砖扩员进程,2023年金砖机制实现历史性扩员,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平台。扩员是金砖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国际格局演变的标志性事件。扩员后,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30%、人口占全球人口近一半。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版图。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百年变局中的坚定携手前行,让金砖合作机制下的合作更具分量、意义更加深远。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面临关键抉择。是任由世界动荡不安,还是推动其重回和平发展的正道?为此,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5点建议:“建设‘和平金砖’,做共同安全的维护者”、“建设‘创新金砖’,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建设‘绿色金砖’,做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者”、“建设‘公正金砖’,做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引领者”、“建设‘人文金砖’,做文明和合共生的倡导者”。强调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只有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才能走出一条普遍安全之路;要紧跟时代步伐,培育新质生产力;要主动融入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洪流;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公平正义、开放包容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改革;要积极倡导不同文明包容共存,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挖掘教育、体育、艺术等领域合作潜力,让不同文明交相辉映,照亮金砖前行之路。“全球南方”国家共同迈向现代化是世界历史上一件大事,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史无前例的壮举。同时,世界和平和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全球南方”振兴之路注定不会平坦。作为“全球南方”的第一方阵,金砖国家要展现集体智慧和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挺膺担当。为此,习近平主席在“金砖+”领导人对话会上提出3点主张:坚守和平,实现共同安全;重振发展,实现普遍繁荣;共兴文明,实现多元和谐。强调要做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加强全球安全治理,探索标本兼治的热点问题解决之道;要做共同发展的中坚力量,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把发展置于国际经贸议程中心地位;要做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增进沟通对话,支持彼此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大势不可挡,潮流不可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金砖国家要勇立潮头,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淬炼金砖成色,展现金砖力量,推动“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携手更多“全球南方”国家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源:求是网编辑:盛玮制作:王慧审核:李艳玲监制:罗素英
10月25日 下午 9:45
其他

坚守艺术理想 追求德艺双馨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在2024年第20期《求是》杂志重新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总书记鲜明指出,“文艺是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要求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在文艺创作上追求卓越,而且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上追求卓越,更应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弘,志远则旨永。”讲品位、重艺德,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2018年6月25日,总书记给时年83岁高龄、新近入党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写信,称赞其“60多年矢志不渝追求进步,决心一辈子跟党走,这份执着的坚守令人感动”;勉励其“继续在从艺做人上作表率,带动更多文艺工作者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贡献力量”。近年来,总书记还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鼓励他们“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号召他们“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94岁高龄的表演艺术家蓝天野颁授“七一勋章”,感叹其“这么大岁数,还在工作”;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向“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田华颁授奖章……殷殷关怀、谆谆嘱托,激励着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初心、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不断成就人生价值。
10月22日 下午 2:00
其他

坚持走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

10月19日,以“知识产权的平衡保护与创新发展”为主题的2024年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世界知识产权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致贺信,强调“中国始终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中方愿同各方一道,继续加强合作,坚定维护国际知识产权多边体系,为打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国际环境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增进人类福祉贡献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充分体现了中国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高度重视,宣示了中国致力于携手推进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决心,为深化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注入新动力,必将进一步拉紧合作纽带、凝聚合作共识,让创新成果更好造福人类。这次大会是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成立127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不仅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历史性成就的高度认可,也凸显了中国在世界创新版图中的重要地位。今年9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较去年上升一位至第11位,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中国是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前30的经济体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国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连续第二年位居世界第一位。自200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首次发布以来,中国各项排名不断提升,今年又有新的进展。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上的排名不断上升,折射出新时代以来中国创新发展的不凡成绩,也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走对了。时间记载心路,数字述说成就。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知识产权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更好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10多年来,中国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知识产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34.4万件,有效注册商标量达到4804.4万件,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512个。2023年中国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为7万件左右,连续5年位列全球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国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进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的结果,是知识产权系统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完善保护体系、提升服务效能的结果。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知识产权领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产权保护任务更加繁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构建全面支持创新体制机制,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为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保护知识产权提供了行动指南。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把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部署同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统筹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各项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健全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管理体制、政策体系和规则体系,全链条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持续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更好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中国,也将造福世界。面向未来,中国将同各国在知识产权领域开展更多务实互利合作,一道坚定维护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多边体系,共同推动完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和标准,携手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格局,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更好增进人类福祉。创新道路在前,保护责任在肩。保护知识产权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关乎我国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来源:求是网编辑:黎海华制作:王慧审核:吴强监制:王兆斌
10月22日 上午 8:30
其他

发挥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作用

“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调解的办法解决。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10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安徽安庆、合肥等地,深入历史文化街区、科技创新园区等考察调研。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庆桐城市考察,了解六尺巷历史及其传承,察看“桐城派”相关文物资料,听取当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情况介绍。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六尺窄巷,里仁为美。据史料记载,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桐城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发生宅基地纠纷,两家互不相让。张家人写信向张英求助,张英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看到书信后主动退让三尺,吴家人深受感动,也退让三尺,两家之间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六尺巷”因此得名,成为中国邻里和谐礼让的典范,也见证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发挥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作用,先后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等重要会议,并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为主题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见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代表,对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在各地考察调研时念兹在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2013年11月,总书记在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同有关专家学者座谈时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2015年2月,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2017年10月,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2019年4月,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2021年2月,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要我们坚定道德追求,不断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就一定能够为中华民族乘风破浪、阔步前行提供不竭的精神力量”。2023年6月,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在人己关系中以他人为重”……总书记围绕为什么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怎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发扬光大中华文化,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营造了在深厚传统中取精用宏、继往开来的大格局大气象,推动形成崇德向善、奋发向上的社会风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滋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任务,要求“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健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体制机制,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教育引导全社会自觉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加强历史文化保护,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移风易俗,焕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气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努力使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不竭精神动力。来源:求是网编辑:许华卿制作:汤宝兰审核:闫玉清监制:李达
10月21日 下午 7:01
其他

坚守人民立场 书写人民史诗

广袤的草原,蔚蓝的天空,鲜艳的蒙古舞袍随风漫卷,马头琴乐声悠扬飘荡……2024年夏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月”期间,一支支乌兰牧骑以“到人民中间去”为主题,马不停蹄地开展丰富多样的演出活动,足迹遍布祖国北疆大地。数十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以天为幕、以地为台,在大草原上起舞放歌,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为广大农牧民送去精神食粮,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曾不止一次为他们点赞,勉励他们“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表示“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
10月21日 下午 3:43
其他

创作精品力作 攀登文艺高峰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
10月20日 上午 9:00
其他

习近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习近平一《复兴之路》这个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给人以深刻教育和启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二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9月30日 下午 3:06
其他

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

要勇建强国之功。以只争朝夕的历史主动、主人翁的责任担当,锐意进取、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在破解发展难题、攻克改革难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不断有所作为。
9月29日 下午 3:01
其他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更为坚实的安全基础

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围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求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图为2024年4月15日,在广西兴业县一所小学内,公安民警在讲解国家安全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与学生们互动。
9月29日 上午 8:30
其他

团结一心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之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号召“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根脉和魂脉,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总体要求,思想深邃、视野宏阔,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一百多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创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局面,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我国少数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各族儿女把心连在了一起、把力量聚在了一起,中华大地绽放朵朵绚烂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工作始终念兹在兹,倾注大量心血。总书记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调研,在雪域高原、天山南北、西南边陲、塞北草原等地留下了坚实足迹和深深牵挂;多次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内蒙古等代表团审议,看望少数民族界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同民族地区代表委员倾心交流、擘画未来;多次接见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代表,回信勉励民族地区干部群众促团结、谋发展;出席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等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如今,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凝聚力、向心力空前增强,在党的团结带领下,沿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阔步前行。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着眼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最大限度把各民族凝聚起来,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确保各族人民真正获得平等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主人;正确把握维护国家统一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所孕育的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永远是全体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所系。在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都有一个共同名字,就是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各民族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各民族血脉相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各民族经济相依,是中华民族构建统一经济体的强大力量;各民族情感相亲,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坚强纽带。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不断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巩固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不断提高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要坚决反对一切利用民族、宗教等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污蔑抹黑、遏制打压的行径。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民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民族工作的良好氛围。“我们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也要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续写新的辉煌。”在党的团结带领下,各族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载着56个民族的“中国号”巨轮一定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途上劈波斩浪、行稳致远。来源:求是网编辑:刘名美制作:张利英审核:李艳玲监制:罗素英
9月28日 下午 5:13
其他

习近平回信勉励中国一重产业工人代表

习近平回信勉励中国一重产业工人代表坚守技能报国初心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继续为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一重产业工人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
9月28日 下午 12:59
其他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4年9月27日)习近平同志们,朋友们:
9月27日 下午 4:57
其他

习近平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回信

习近平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强调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改革创新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在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致以祝贺和问候。习近平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希望你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新闻舆论工作需要,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2004年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近日,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建校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办学成果,表达更好地服务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的决心。习近平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你们好!来信收悉。值此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致以祝贺和问候!
9月26日 上午 10:40
其他

弘扬探月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金秋九月,北京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探月精神,“进一步增强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实施探月工程是党中央把握我国经济科技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关注探月工程,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高度对接续实施月球探测、深空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多次强调弘扬探月精神,要求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勇攀科技高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2013年12月15日深夜,总书记专程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实况,向全体参研参试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慰问。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后,总书记都亲切接见了任务参研参试人员,向他们表示祝贺和慰问,对继续推进探月工程提出殷切期望、作出重要指示。今年6月,嫦娥六号返回器安全着陆后,总书记向任务指挥部并参加任务的全体同志发去贺电,嘱托他们乘势而上,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再立新功。这次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总书记深刻指出,“探月工程始终秉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赢的原则,‘嫦娥’既是中国的、又属于全人类,为国际科技合作提供了广阔舞台,为全球深空探索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强调“外层空间是人类的共同疆域,空间探索是人类的共同事业”,要“让航天科技成果更好造福人类”。总书记的关心和指导,为探月工程实现历史性跨越鼓足了干劲、指明了方向,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是我国探月工程实施20周年。自2004年启动实施后,嫦娥一号成功绕月,嫦娥二号实现对月球的高精度测绘、日地拉格朗日L2点科学探测和图塔蒂斯小行星飞掠探测,探月工程步步衔接、接续跨越。进入新时代,嫦娥三号携“玉兔”号月球车成功着陆月球,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背着陆巡视探测,嫦娥五号从月球正面采集1731克月球样品返回地球,探月工程连战连捷、不断突破。2024年6月25日,内蒙古草原的湛蓝天幕下,一顶红白相间的大伞缓缓降落——嫦娥六号完成了历时53天的太空之旅,携带着1935.3克珍贵月球背面月壤回到祖国。嫦娥六号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我国探月工程的重要里程碑。月球探测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20年来,探月工程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持续攻关,在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工程实践、成果转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空间作出了重大贡献。“探月工程成果凝结着我国几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我们这些年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的显著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这样强调。探月工程孕育形成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一脉相通,已成为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澎湃动力,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宏伟蓝图阔步前进。探月工程创造了世界月球探测史的中国纪录,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汇聚的是中国人民的整体力量,体现出的最重要意义就是进一步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自信。探索太空永无止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探月精神、航天精神,汇聚起勇攀高峰的斗志和团结奋进的力量,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征途上书写新的奇迹。来源:求是网编辑:刘名美制作:韩辰审核:李艳玲监制:罗素英
9月25日 下午 5:00
其他

习近平回信勉励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

习近平回信勉励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习近平指出,1951年,包括你们先辈在内的各族代表立碑盟誓,郑重许下同心同德跟党走的誓言。70多年来,各族群众一心向党、团结奋斗,推动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书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生动篇章。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希望你们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各族人民都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1950年,云南普洱专区各族代表应邀到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庆祝活动,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1951年元旦,普洱专区各族群众举行盟誓大会,以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立下誓词碑,表示“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48名各族代表碑上签名。近日,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当地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过上幸福生活的情况,表达牢记誓言跟党走、为民族团结和边疆繁荣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习近平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回信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你们好!来信收到了。1951年,包括你们先辈在内的各族代表立碑盟誓,郑重许下同心同德跟党走的誓言。70多年来,各族群众一心向党、团结奋斗,推动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书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生动篇章。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希望你们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各族人民都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习近平2024年9月24日(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来源:新华网责编:韩辰
9月25日 下午 2:01
其他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在内容摆布上有几个特点,其中第一个特点就是“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决定》强调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图为2024年8月3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航拍的国家大科学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人民图片
9月23日 上午 10:00
其他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在内容摆布上有几个特点,其中第一个特点就是“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决定》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近年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展开。图为2023年11月29日拍摄的海口新海滚装码头客运综合枢纽站项目,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重要配套设施。
9月22日 下午 2:00
其他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谋划到部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自起草到发布,习近平总书记都反复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决定》60条中最后一条,也专门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足见对落实的高度重视。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总书记从4个方面对切实抓好《决定》部署的贯彻落实作出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首次在中央层面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机构,自上而下建立党领导改革工作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为改革提供了最坚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保障。抓好《决定》部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精心组织、统筹协调,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明确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一是党中央领导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二是中央和国家机关、人民军队等要担负好主体责任,深入研究推进本部门本单位本系统改革任务落地见效;三是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抓好涉及本地区重大改革举措的组织实施;四是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把改革抓在手上,既挂帅又出征。——“坚持整体推进。”坚持总体谋划、系统部署、整体推进,是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决定》部署的重大改革举措任务重、力度大、关联度高、协同性强,贯彻落实不能单打独斗、单兵突进,也不能打乱仗、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在党中央领导下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推进各项落实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一是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合理安排改革举措的先后顺序、节奏时机。总书记特别强调,“当前反映最为集中、最为迫切、需要打攻坚战的,就抓紧改;需要久久为功、打持久战的,就徐图之”。二是加强各项改革举措协调配合,增强改革取向的一致性,坚决防止和克服本位主义,不能因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影响改革大局。三是保持工作连续性,过去已经定下来的改革,要继续抓好落实,新部署的改革要抓紧研究方案、扎实推进。——“鼓励探索创新。”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越重,越离不开基层探索实践。《决定》作出的改革部署主要是战略性、前瞻性、方向性的,需要制定周密可行的改革方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全力以赴把党中央确定的原则、明确的举措、提出的要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同时要找准自身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制定切合实际的具体改革举措,防止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总书记还强调,对于已经确定必须取得突破但一时还没有实践经验的改革,要“采取试点先行探索的办法,取得经验、看准了再推开”;对新领域新实践遇到的新问题,要“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开拓创新,不断创造和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务求取得实效。”改革抓落实,最终是要解决问题、见到实效。全面深化改革越向纵深推进,越要把稳方向、突出实效、全力攻坚。习近平总书记从4个方面提出要求:一是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改革推进机制;二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改革任务落细落小落实;三是加强改革督察,强化跟踪问效,及时推动整改;四是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源:求是网编辑:高天鼎制作:汤宝兰审核:宋维强监制:马建辉
9月22日 上午 9:01
其他

人民政协是科学、有效、管用的制度安排

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75年前的9月,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历史性伟大胜利之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协商建国、共创伟业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9月20日上午,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人民政协的历史贡献,深刻阐述人民政协的鲜明中国特色和显著政治优势,对不断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讲话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始终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个结合”,在实践创新基础上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坚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坚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坚持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这10条是75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标志着我们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科学指引下,人民政协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积极投身新时代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心聚力,不断开拓团结民主、务实进取、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75年光辉历程深刻昭示,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组织,有利于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更好保障最广大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有利于最大限度把全体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汇聚起来,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有利于促进科学决策、有效施策,提升国家治理效能。75年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人民政协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显著政治优势,是科学、有效、管用的制度安排,在人类政治制度发展史上具有独特政治价值,已经并将不断展现出旺盛生命力。商以求同,协以成事。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新时代新征程,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统筹完善协商民主体系,着力健全协商民主机制,不断拓展协商方式和平台,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和条件,不断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延展,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繁重前所未有,迫切需要进一步凝心聚力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如何把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更加充分发挥出来,为党和国家事业凝心聚力,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在这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议政建言”、“着力画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积极健全人民政协工作制度机制”、“切实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5个方面,对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要发扬优良传统,牢记政治责任,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风雨同舟铸辉煌,共襄伟业再出发。人民政协75年的光辉历程已经载入史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开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必将激励亿万人民以团结凝聚力量,用奋斗铸就伟业,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华章!来源:求是网编辑:旷思思制作:张盼审核:李艳玲监制:罗素英
9月21日 下午 5:00
其他

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

“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2024年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为我们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没有哪一项事业像教育这样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只有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我国在建设教育强国上仍存在不少差距、短板和弱项,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依然任重道远。在这次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把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一个单独部分,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出发,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在这次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五个重大关系”的重要论述,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是理论概括,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党对教育强国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在这次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五个方面对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作出系统部署。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大会精神入脑入心、工作部署落地见效,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来源:求是网编辑:梁佩韵制作:韩辰审核:李艳玲监制:罗素英
9月21日 上午 10:01
其他

“保证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保证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首先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党的领导摆在“六个坚持”原则首位,强调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经验的深刻总结。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总书记围绕《决定》部署,就“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作出深刻阐释。——强调“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范围广、触及利益深、攻坚难度大,对各级党组织正确判断形势、科学谋划改革、广泛凝聚力量、推动改革落实,对广大党员、干部精神状态、思想观念、素质能力、作风形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阐明《决定》作出的“深化管党治党制度改革”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决定》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就深化管党治党制度改革作出部署。”主要包括: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认真研究解决基层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可以说,这些改革涉及管党治党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推进这些改革的目的就是营造有利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环境,为推进各领域改革提供重要保证。来源:求是网编辑:高天鼎制作:汤宝兰审核:宋维强监制:马建辉
9月21日 上午 8:31
其他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2024年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全面总结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格局性变化,系统阐释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深刻阐明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特别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工作高度重视,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新时代以来,总书记先后到许多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考察并同师生们座谈,给一些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和老师回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等通过一系列涉及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两次出席全国教育大会、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就建设教育强国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总书记围绕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时,指出“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2014年9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强调“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2016年9月,到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2018年5月,在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到北京大学考察,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2018年9月,出席新时代首次全国教育大会,系统总结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规律性认识,强调“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2019年3月,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表示“办好思政课,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件事”,“我就思政课建设多次讲过意见。我对教育工作在这方面强调得最多”;2019年4月,总书记长途跋涉来到重庆大山深处,在中益乡小学深情嘱托“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2021年4月,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到清华大学考察,要求一流大学建设“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022年4月,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2023年5月,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2023年教师节前夕,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精辟概括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要求“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方向、道路、方针、原则等根本性战略性问题,深刻回答了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决策,确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效更加显著,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更加充实,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力,教育综合改革更加深入,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更加彰显。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进行布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在这次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五个方面对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作出重要部署。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来源:求是网编辑:梁佩韵制作:韩辰审核:李艳玲监制:罗素英
9月20日 下午 11:30
其他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4年9月20日)习近平9月20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国政协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9月20日 下午 9:36
其他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广阔前景

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也是改革的主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重大原则之一,深刻回答了改革“为了谁”、“依靠谁”、“由谁来评判”的根本问题。
9月19日 上午 11:15
其他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互惠共享”为主题的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12日至1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区举办。图为2024年9月11日拍摄的2024年服贸会国家会议中心会场内景。
9月16日 下午 2:30
其他

“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从4个方面对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出重要论述

“全会通过的《决定》,总结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经验,深入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9月16日出版的第18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从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等4个方面,对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策划:学而时习工作室编辑:陈亦琳制作:张利英
9月16日 上午 10:00
其他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24年7月18日)习近平这次全会,听取了中央政治局工作报告,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全会通过的《决定》,总结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经验,深入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下面,我代表中央政治局,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讲几点意见。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9月15日 下午 3:03
其他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总书记深刻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学习知识是学生的本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习知识的重要性。2013年在同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代表共庆“六一”国际儿童节时,总书记强调:“想象力、创造力从哪里来?要从刻苦的学习中来。知识越学越多,知识越多越好,你们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知识。”2014年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总书记说:“同学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今天播下的种子在将来有一个丰硕的收获。”2021年在广西全州县毛竹山村,看到人群中的孩子们,总书记勉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做有知识的一代人,用科学知识托起乡村振兴,托起我们现代化的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就酷爱读书,在陕北农村插队时,听说一个知青有歌德名著《浮士德》,就步行30里路去借书。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总书记曾回忆自己学习的经历:“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增长知识见识提出明确要求:一方面,要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做到敏于求知、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另一方面,要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形势及其发展变化,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的人才,不仅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使命,而且能承担起为世界、为人类作贡献的责任。来源:求是网编辑:狄英娜制作:王慧审核:宋维强监制:马建辉
9月6日 下午 2:01
其他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总书记深刻阐述人才成长“立德为先,修身为本”的基本逻辑,鲜明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修身,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德育既是学生入学的第一课,也是学生离校前的最后一课,必须贯穿学生学习始终,贯穿学校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加强品德教育,既有个人品德,也有社会公德、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大德。如何加强品德修养?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学生“从小就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把国家、人民、民族装在心中”;给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回信时,总书记嘱咐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将来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总书记还用电影《小兵张嘎》、《英雄小八路》等少年英雄故事举例,寄语少年儿童“心有榜样”,追求美好的思想品德。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一是坚持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品德润身、公德善心、大德铸魂;二是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三是教育引导学生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学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固本铸魂的基础工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一是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转化为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丰富营养,积淀学生文化底蕴,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二是在提炼、转化、融合上下功夫,让收藏在馆所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成为教书育人的丰厚资源,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汲取中华文化精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来源:求是网编辑:狄英娜制作:王慧审核:宋维强监制:马建辉
9月6日 上午 9:01
其他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总书记深情讲述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35年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爱国三问”的故事,强调“这三个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自古以来,中华文明的史册上写满了家国情怀的记忆,“屈原投江”、“苏武牧羊”、“岳母刺字”等故事脍炙人口,陆游、文天祥、林则徐等人物正气浩然,体现出中华民族崇尚爱国的鲜明特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考察、座谈、回信等多种方式,为广大青少年上了很多生动难忘的爱国主义“公开课”——“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一次次到校园考察,与学生们交流,激励广大青年“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一封封真挚回信,饱含“希望你们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的深情嘱托。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爱国主义贯穿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一是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二是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来源:求是网编辑:狄英娜制作:王慧审核:宋维强监制:马建辉
9月5日 上午 8:30
其他

推动市场准入制度不断完善

市场准入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之一,是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关键。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意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市场准入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成果及时上升为制度安排,是中央层面首次专门就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出台的政策文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提升市场准入清单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此后,国务院发文提出“改革市场准入制度,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5年,国务院再次发文对建立和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提出细化要求。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2018年,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正式印发,我国成为全球首个真正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主要经济体。党的二十大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这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市场准入制度不断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体系逐步建立,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力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当前,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构建更加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要求“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意见》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意见》围绕“构建开放透明、规范有序、平等竞争、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市场准入制度体系”,从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科学确定市场准入规则、合理设定市场禁入和许可准入事项、明确市场准入管理措施调整程序、加强内外资准入政策协同联动、有序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加大放宽市场准入试点力度、抓好市场准入制度落实、强化组织实施等10个方面,对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作出了新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持续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形成“标准引领准入、清单规范准入、场景促进准入、试点放宽准入、监管保障准入”的新格局。坚持完善清单管理,在准入环节要明确政府发挥作用的职责边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推动加快从前置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坚持放宽准入限制,宽进严管,放开充分竞争领域准入,大幅减少对经营主体的准入限制,有序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激发市场潜力活力。坚持优化准入环境,提升市场准入效率,前瞻性部署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体系,打通束缚产业体系深度转型升级的堵点卡点,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不断提高准入效率,更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坚持扩大准入试点,发挥改革试点作用,用好特别措施政策工具,着力打破部分行业、领域准入壁垒。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是新时代开拓性的制度创新。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意见》作出的部署,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市场准入制度不断完善,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支撑。来源:求是网编辑:陈有勇制作:王慧审核:吴强监制:王兆斌
9月4日 下午 8:31
其他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定语就是‘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对培养什么人的本质规定。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没有这一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不成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理想信念问题,反复强调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多次号召新时代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强调“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请党放心,强国有我!”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由1068名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组成的献词方阵发出的铮铮誓言,响彻神州大地,至今仍激荡在亿万青少年心中。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919年,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的五四运动,唤醒了沉睡大地,开启了一个伟大的觉醒年代;1921年,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先进分子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启了中国革命的光明道路,掀起了改天换地的历史巨澜……回望百余年党史,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在党的领导下,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谱写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壮美篇章。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提出明确要求:一是要在学生中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改革开放史等的教育,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要给学生讲清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被实践证明了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来源:求是网编辑:狄英娜制作:张芯蕊审核:宋维强监制:马建辉
9月4日 上午 9:30
其他

全力抓好改革任务的组织实施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基础上推进的,具备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要运用好已有的改革成果和重要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全力抓好改革任务的组织实施。”8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进一步对抓好改革落实提出明确要求。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狠抓落实的重要性,告诫全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求“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一以贯之、一抓到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民主法治改革迈出重大步伐,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民生保障制度基础不断巩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党的建设制度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国防和军队改革开创新局面……十年多来改革实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关键就在于全党上下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从中央层面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到各地区各部门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倒排工期、压茬推进,再到有关部门深入督察,真刀真枪促进改革落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确保改革朝着既定目标稳步有序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方面部署了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明确到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0周年时完成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要重视设计谋划,更要抓好贯彻落实。面向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如期实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目标任务,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决定》明确提出“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并在60条中的最后一条专门强调,要以“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要求对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全党必须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各地各部门只有勇担改革使命,在改革落实上下真功夫,才能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这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贯彻实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重要改革举措分工方案》,对全力抓好改革任务的组织实施作出了明确部署,是党中央抓改革落实的重要行动。要坚持党中央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要把准改革的战略重点和优先方向,合理安排改革举措的先后顺序、节奏时机。要把改革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要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增强改革政策取向一致性,主动评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形成改革和发展的合力。要优化改革推进落实机制,加强重大问题统筹协调。各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要敢于担当、真抓实干,加强重大改革的调研论证,制定改革组织实施方案。要加强改革督察、评估问效、巡视巡察等工作,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进各项改革部署落实落细,努力将《决定》的“大写意”转化为“工笔画”、“施工图”,在新征程上不断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来源:求是网编辑:李民圣制作:汤宝兰审核:吴强监制:王兆斌
9月3日 下午 9:41
其他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橘子洲头,春雨绵绵。202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考察调研。近代以来,这里培养出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名师大家,毛泽东等一大批进步青年在此立下报国之志,投身时代洪流。一组毛泽东、杨昌济等人探讨科学真理的雕像,再现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壮志豪情。回望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感慨:“在我们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当时一批爱国者就觉得中国要强大就要办教育”,“现在,世界又处于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当代青年学子正当其时。在这个时候,我们更有责任共同把教育办好、把学生培养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一批批栋梁之材”。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反复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3年5月,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总书记要求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2014年5月,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考察时,总书记强调,“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2016年9月,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总书记指出,“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5月,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2021年9月,在陕西绥德实验中学考察时,总书记谆谆告诫:“泱泱大国几千年的兴盛,教育至关重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经过70多年总结、五千年摸索得来的,字字千金”。2022年10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书记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3年5月,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指出,“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习近平总书记言传身教,常常同青少年朋友谈及自己的成长故事,勉励青少年奋斗逐梦。论修身,总书记以“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的生动比喻,引导青少年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谈学习,总书记回忆上山放羊、抽空看书的知青岁月,强调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讲健体,总书记介绍自己的体育爱好,勉励青少年“既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又把身体搞得棒棒的”……从坚定信仰到树立信心,从为人修身到求学择业,从身心健康到创新奋斗,总书记深刻把握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特点和规律,用青少年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指引他们迈好人生的每一步。思想高屋建瓴,情怀深厚绵长。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切关怀下,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领推动广大青少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决心。来源:求是网编辑:狄英娜制作:张芯蕊审核:宋维强监制:马建辉
9月3日 下午 8:17
其他

2024年第17期《求是》目录

刘名美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2024年1—7月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国家统计局英雄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英模人物)来源:《求是》2024/17制作:韩辰校对:乔雪审核:于波
9月1日 上午 9:03
其他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2014年5月,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考察时,总书记强调,“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8月31日 下午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