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考古

其他

湖州 又有重大发现!

湖州吴兴区上濠里墓群取得新进展截至12月考古专家通过现场抢救性清理发掘发现东汉至明清时期墓葬78座完成发掘65座
1月2日 上午 12:00
其他

震撼问世!三星堆考古新发现首部图录

古老又具未来感生动而又神奇这些目光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它们来自何方?它们是谁的眼睛?这些眼睛的主人生活在怎样的奇幻时代?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可以从这本书中寻找——三星堆考古新发现首部学术展览图录《凝视三星堆——四川考古新发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2023年11月5日
其他

《早期中国研究》第5辑目录

朱江松楚、秦文书简牍中的“氏”与“族”及其使用——“姓氏合一”说的再思考/祁萌新发现的三件石刻佛教经版及其初步研究/董华锋
2023年8月22日
历史

学闻丨唐际根:商王朝时期的城市布局与建筑风格

商王朝时期的城市布局与建筑风格商王朝建国后5迁其都,留下多处都邑遗址。考古发现和发掘的商朝都邑,为研究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中期中国城市布局与城市风格提供了珍贵资料。本次讲座从选址、筑城、区块功能、建筑等级与风格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早期历史传承。/
2023年8月20日
科学

"大粽子" 长这样……

据微信公众号“河南考古”6月21日消息,河南考古发现“中华第一粽”。粽子从何而来?除与祭奠屈原相关的传说外,考古工作者在一座千年古墓中找到了更为确切的史证答案。古墓发现圆形包裹历经千年而不腐信阳城阳城遗址八号墓是一座战国中期的楚国贵族墓,2015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始对其进行考古发掘。M8墓葬全貌(由西向东)信阳城阳城遗址八号墓平面呈
2023年6月24日
历史

总书记提问:中国是世界上陶器起源最早的国家吗?

|来源:新华社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如何传承赓续?一个民族绵延不绝的悠久文明,如何发扬光大?带着这样的深邃思考,6月1日至2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调研、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发出振奋人心的号召——“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和成立中国历史研究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两个馆,两年来我一直都想去看看,但都没有找到机会。这次下定决心,用两个半天的时间,走一走、看一看。”习近平总书记说。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来到离北京中心城区约40公里的燕山脚下,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这里原是一处废弃的采石场。经过生态修复,一片气势恢弘的仿古建筑群依山就势兴建起来。“国家版本馆是我亲自批准的建设项目,一直非常关注。”总书记举目环视,微笑着说,“坐落在山水之间,中国古典建筑看起来很舒服。”步入文华堂,绕过大屏风,迎面是国家级版本陈列殿堂——国家书房。四周15组巨型书柜,陈列着近3万册新中国精品出版物,营造出中国风格的藏书空间。总书记走近书柜,仔细观摩,一套《宋画全集》吸引了他的目光。“这是我在浙江工作时候,浙江大学张曦负责的项目。先是编纂《宋画全集》,后来又扩展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不仅在浙江当地,还和海内外广泛合作。”总书记回忆道。当年,正是在习近平同志亲力推动、全程支持下,历时10余年的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顺利出版,将穿越千年的丹青、散落全球的国宝汇聚一堂,生动呈现赫赫先秦、大汉雄风、盛唐气象、典雅宋韵、元明清风采。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总书记的目光望向国家书房顶部中央藻井内的星空穹顶。穹顶上是一幅宋代石刻天文图,图上标注着古人观测的恒星位置,星汉灿烂、浩渺深邃。“选用这幅图案,传递着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阁’的寓意:中华文明如星空般浩瀚璀璨。”听着讲解员的说明,总书记不时点头。版本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欣欣向荣的表征和见证。在文华堂二层,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商王武丁时期的“四方风”甲骨刻辞、宋刻本《棠湖诗稿》、宋拓本《西楼苏帖》、唐写本《妙法莲华经》……一件件珍贵的甲骨、简牍、古籍文献、雕版拓片等,无不昭示着中华文明的光辉灿烂、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博渊综。习近平总书记不时驻足察看,询问有关情况。“这是一件发挥着重要政治功用的古籍版本——明代蓝格抄本《使琉球录》,它是记录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属于中国版图的早期版本著述。书中这样记录:十日……过平嘉山,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十一日夕,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在明抄本《使琉球录》展品前,工作人员详细介绍。“我在福州工作的时候,就知道福州有琉球馆、琉球墓,和琉球的交往渊源很深,当时还有闽人三十六姓入琉球。”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典籍、版本的搜集整理工作,把中华文明传承好、发展好。文华堂内,另一项专题展览——“版本琳琅”,展示着中国当代出版精品和特色版本。指着展台里不同版本的《新华字典》,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这几个版本我都用过。”已经略微泛黄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版本的《新华字典》,勾起了总书记的思绪:“那时候去陕北插队,在地里干活时我兜里就揣着一本《新华字典》,休息时就拿出来翻两页,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看一个字有几种发音、有几个意思,怎么用字用词才是准确的。我们写文章,一下子用五六个排比句、五六个成语就好吗?不一定,关键是要从中选出一个最准确的、最好的词,而不是‘抖书包’、‘掉书袋’。”年画、连环画和宣传画是国家版本馆的特色馆藏。“这些小人书都是全套的,我小时候都翻烂了,《岳母刺字》《牛头山》《枪挑小梁王》《双枪陆文龙》《小商河》……”总书记如数家珍,“这些小人书很有教育意义,画小人书的人功夫也深,都是大家。”新中国成立后,“三红一创(《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青山保林(《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等经典红色作品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总书记仔细观看这些作品的手稿及图书版本,感慨地说:“这些书当年都看过,激励了多少人啊。这些优秀的老作品、老片子,现在也应该拿出来看一看、放一放。”随后,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保藏古籍版本的兰台洞库,实地察看版本保存收藏情况。“兰台”二字,出自《汉书·百官公卿表》“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正是收藏典籍的府库之意。兰台洞库1号库是雕版特藏库,保存着汉藏蒙满四种文字大藏经雕版。用上等梨木、红桦木制成的雕版,历经数百年风雨变迁,依然散发着独有的魅力。总书记缓缓走进库架深处,仔细观摩珍贵文物,感受着古老文明传承至今的气息和底蕴:“走一下,体会一下。这些雕版、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2号库里,首次同台展示了《四库全书》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文澜阁古籍真本和仿真影印版本,全面呈现《四库全书》风貌,实现“四阁四库合璧”。习近平总书记详细听取《四库全书》版本源流、纸张印刷、保护收藏等介绍,叮嘱工作人员:“我最关心的就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中华民族的一些典籍在岁月侵蚀中已经失去了不少,留下来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把我们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走出兰台洞库,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国家版本馆的建成和管理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建设版本馆的初心就是收藏,就是在我们这个历史阶段,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盛世修文,我们现在有这样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中国历史研究院位于连通古今的“文化之脊”——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文化综合区,2019年成立时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勉励大家“充分发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作用,为推动中国历史研究发展、加强中国史学研究国际交流合作作出贡献”。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调研。院内的中国考古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博物馆。一条“历史大道”,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示了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和重大事件,铭刻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总书记步入展厅,沿“历史大道”前行,仔细询问最新考古发掘成果和文物展品保护情况。“这是一件出土于安徽蒙城新石器时代尉迟寺遗址的大口陶尊,距今大约4800年。”讲解员指着一件陶器展品,“它的特别之处是器物上有着刻画符号,分别是‘日’‘月’‘山’形。抽象的表达和组合,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图画,使我们看到了汉字的雏形。而我国最早的陶器,早在16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中国是世界上陶器起源最早的国家吗?”总书记向讲解员询问。“是的。”“不是‘最早的之一’,就是‘最早的’?”总书记又问。“是的,世界上其他地方发现的早期陶器,基本都是从中国起源之后传播过去的。”新石器时代“7000岁”的陶人面像、朱书文字陶扁壶、彩绘龙纹陶盘,夏代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商代象牙杯,周代铜牺尊……一件件精美的出土文物,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历史足迹。“4000多年前的东西这么精致”“这个技术在那时是很先进的”“真漂亮!制作工艺太精湛了”……总书记边走边看,由衷赞叹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看了国家版本馆、中国历史研究院,很有收获。我更加深切感受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带着这样的深切体会,习近平总书记随后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七层会议室出席了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耕、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先后就以当代中国实践为坐标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传承中华文明推进全本《儒藏》编纂研究、在交流互鉴中推进文化传承发展、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文艺创作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古典名著弘扬传统文化作了发言。“大家的发言角度不同,言简意赅,很受启发。”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关乎国本、国运。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个重大命题,这也是召开这次座谈会的原因。”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谈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总书记一口气列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重要元素——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总书记强调,这些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谈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总书记将其归纳为五个方面并给予生动论述——“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而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精辟的阐释,深刻的分析,指引人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结合”是必由之路。谈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总书记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文化建设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阐释中国道路、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强调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守护好中华文脉;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能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把互联网这个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增量,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建设网络文明;强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强调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重要观点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做到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如何为人类文明百花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有力的话语,跨越时空、指引未来——“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林晖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张贺
2023年6月4日
其他

埃及发现佛像!

埃及考古发现佛像“印度佛像传播到了埃及,并且使用当地大理石材雕刻建造。”“佛教信仰可能经由商人带到非洲埃及,并在这里与其他宗教一起并存。”这条引起学界极大关注的消息,一经埃及官方报道,立刻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根据埃及文化和旅游部官方消息,波兰-美国联合考古队在埃及的红海沿岸港口贝雷尼克市(Berenike)的古代寺院进行挖掘工作时,发现了一尊罗马时代的佛像,造像年代可能在1~3世纪之间,具体还未确定。该造像是在2022年度考古工作中发现,最初只发现有头像石雕,考古学者认为是佛像与阿波罗、密特拉神/太阳神或其他神灵合一,在随后工作中其躯干部分也被发现,被确认为佛像无疑。(埃及考古出土的大理石佛像头部)(埃及考古出土的大理石造像)©️Ministry
2023年4月28日
其他

来了!常见古文字资料网站汇编

本站為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30000種、230000件之石刻拓片數位化之成果,佔中國總數之6成。系統提供如題名、年代、地點、石刻類名等8項欄目供使用者進行檢索,目前已完成20000餘幅。4、西夏碎金
2023年3月10日
其他

长江中游同时期最大的古城!

石家河古城布局图日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最新考古成果,首次确认石家河古城由内城、城壕、外郭城构成,面积近350万平方米,为长江中游同时期最大的古城,同时还新发现了古城的水利系统。为进一步研究石家河古城及长江文明进程,提供了全新的重要材料。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发现于1954年,是长江中游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重要实证。1992年,这里曾发现大型史前城址——石家河古城,当时探明面积为120万平方米。此后的30年间,对于石家河古城遗址的研究从未中断。2022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和天门市博物馆,借助地球科学、测绘、水利等多学科力量,再次对石家河古城展开全面系统调查和勘探。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介绍,2022年9月以来,经大量实地调查、勘探及局部试掘,最新考古发现确认石家河古城城址由内城、城壕(护城河)、外郭城构成,总面积为348.5万平方米,为长江中游同时期最大的城,与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城规模相当。考古发现,石家河古城规模宏大、布局完整,经过夯打的城墙墙体土质十分坚实。此外,城墙利用自然岗地,依山就势而建,独具匠心。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古城的水利系统。首次确认内城河流、水门、拦水坝、小型水库等古城水利设施,在古城西南水系附近还发现了史前稻田遗存。专家分析,石家河古人通过这一水利系统,可实现防洪蓄水、引水入城,满足生活和农业灌溉等生产用水。方勤介绍,城市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规模宏大的石家河古城及其复杂水利系统的发现,深化了对长江流域古城规划和布局的认识,也反映了距今5000年前的长江中游,已经产生了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石家河古城遗址航拍石家河古城是长江中游面积最大、等级最高、延续时间最长的史前古城,曾发现大型祭祀遗址、大量精美玉器、大批量生产的红陶杯等。此次考古发掘,还在石家河古城中心的谭家岭遗址发现了大型建筑基址,该建筑规格较高,墙体厚度在1.2米,初步推断为宫殿式建筑。与此同时,古城内还发现了陶器、石器、稻谷等重要史前遗存。新出土陶鹰、陶狗等一批小型陶塑,造型精美,栩栩如生。考古证实,石家河人在距今6000年前就开始烧制陶器,除了生活用具,也开始出现陶塑等艺术作品。陶塑作为石家河遗址的重要发现,以其数量庞大和造型丰富在我国史前文化中独树一帜。目前发现的石家河文化陶塑有上万件,涵盖陶人和数量众多的小动物,包括鸡、狗、羊、猪、象、猴、貘、龟等十余种,多为手捏而成,造型憨萌,生动有趣,是最原始的艺术品。在古城西南部的三房湾遗址,曾发现数量庞大的红陶杯堆积,密密麻麻,蔚为壮观,初步估计总数超过百万只。眼下,考古人员正围绕红陶杯埋藏范围和来源,展开进一步的清理发掘和研究。除了规模宏大的史前城址、数量惊人的陶器和陶塑,石家河出土的精美玉器雕琢技艺精湛、地域特征鲜明,在我国史前玉器中占有重要地位,更是见证了长江文明的辉煌。据了解,石家河遗址先后出土了3批玉器,总计超过400件。这些玉器多以小型的装饰用品为主,包括玉人像以及龙、凤、虎、蝉、鹰等动物造型玉器。类型丰富、造型奇特,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多数玉器表面有精美的线刻图案,并普遍采用圆雕、透雕、减地阳刻、浅浮雕线刻等工艺,体现了高超的玉器制作水平。石家河玉器其中,造型各异的玉人像也是石家河玉器的典型代表。部分玉人头像夸张的眼睛和耳朵造型,与长江上游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像面部特征高度相似。专家介绍,这些玉器不仅工艺精湛、造型精美,也直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精神寄托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2023年3月10日
其他

学闻 | 王子今:秦汉史学家的边政实践与边疆学认知

05讲座预告题目:秦汉史学家的边政实践与边疆学认知主讲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23年2月27日
其他

郑喆轩谈“公众考古”

中新社成都2月25日电
2023年2月27日
其他

为什么 去邺城?

邺城,始筑于春秋齐桓公时,东汉末年曹操击败袁绍,占据邺城,营建王都。先后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自公元3世纪起,长达三百七十余年,邺城一直是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23年2月26日
其他

北大考古招聘 即将截止

院系简介在中国高等院校中,北京大学最早设立了考古学的教学研究机构。考古文博学院现有考古学系和文化遗产学系,建有国家级考古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国家级考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及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考古文博学院下设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考古学(文物建筑方向)、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考古学方向)共5个本科专业方向,其中考古学专业2019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考古文博学院拥有考古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和考古学博士后流动站,设有考古学专业、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共2个专业,涉及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商周考古、汉唐考古、宋元明考古、古文字、佛教考古、陶瓷考古、中外文化交流考古、科技考古、建筑考古、博物馆学、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保护科学等研究方向。岗位设置招聘职位一招聘职位:考古学方向教师(助理教授/预聘副教授/长聘副教授/教授)职位系列:教研系列岗位职责:旧石器时代考古教学与科研应聘条件:1、博士学位,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作风正派,具有团队协作精神;2、知识结构合理,研究范围较宽,能够胜任跨学科或跨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3、有丰富的田野考古经验,且在旧石器时代动物考古研究上有所专长;4、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过高水平论文或承担过高水平研究项目。招聘人数:0-1招聘职位二招聘职位:考古学方向教师(助理教授/预聘副教授/长聘副教授/教授)职位系列:教研系列岗位职责:佛教考古教学与科研应聘条件:1、博士学位,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作风正派,具有团队协作精神;2、知识结构合理,研究范围较宽,能够胜任跨学科或跨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3、熟练掌握石窟寺考古研究方法,有丰富的佛寺遗址发掘经验;4、有编写石窟寺考古发掘报告(简报)经验;5、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过高水平论文或承担过高水平研究项目。招聘人数:0-1招聘职位三招聘职位:考古学方向教师(助理教授/预聘副教授)职位系列:教研系列岗位职责:科技考古教学与科研应聘条件:1、博士学位,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作风正派,具有团队协作精神;2、知识结构合理,研究范围较宽,能够胜任跨学科或跨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3、具有丰富的年代学研究经验,熟悉实验室工作,熟悉年代数据和考古信息的统计分析;4、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过高水平论文或承担过高水平研究项目。5、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招聘人数:0-1招聘职位四招聘职位:考古学方向教师(助理教授/预聘副教授/长聘副教授/教授)职位系列:教研系列岗位职责:外国考古教学与科研应聘条件:1、博士学位,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作风正派,具有团队协作精神;2、知识结构合理,研究范围较宽,能够胜任跨学科或跨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3、熟练掌握英语、法语或南亚、东南亚语言,能够完成英语教学和指导学生论文,能够独立完成《南亚考古》《东南亚考古》通论课(英语)授课任务;4、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过高水平论文或承担过高水平研究项目;5、具有长期在海外从事考古工作经历,或具有丰富海外田野考古经验的优先。招聘人数:0-1招聘总人数0-3人。应聘材料1)个人申请书(需明确申请职位、预计来校时间等);2)个人详细履历(包括学习、工作经历、教学工作陈述、研究工作陈述等);3)学历学位证明(在国(境)外院校取得学位者,还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4)个人已发表论文目录及5篇代表性论著;5)个人未来3-5年学术工作计划;6)三封及以上独立专家的推荐信,另外可提供导师或合作导师的推荐信;7)其它材料(如获奖证书、任职证明等)。申请长聘职位者,通过相关流程之后,学院会参照长聘职位聘任评估要求进行同行评审,个人可提供部分建议名单,由我院直接联系。提交材料截止时间:2023年4月30日(上半年)、9月1日(下半年)(参见北大人事部网站2月21日所发信息)联系方式联系人:施文博联系电话:62757451电子邮箱:gkgbgs@pku.edu.cn联系地址和邮编: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红五楼,100871本文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微信公众号,我们将努力为您提供丰富的信息,让关心学院发展的您看到一个更活跃、更资深、更全面的考古文博学院。了解更多信息,请前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网站:
2023年2月26日
其他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招聘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是山东省属高校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也是集文史哲研究于一体、体现山东师范大学办学特色的科研教学机构。近年来,基地围绕主攻方向,立足学术前沿,全力推进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对外交流,切实服务国家文化发展和山东文化强省战略,取得突出成绩。2023年,齐鲁文化研究院面向国内外诚聘人才,需求如下:一、高层次人才包括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青年人才三类。相关待遇按照山东师范大学的有关文件执行。二、应届博士计划招聘2名博士,专业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古学、世界史、中国哲学。研究方向须与齐鲁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西文明比较研究有关。招聘条件详见学校网站《山东师范大学2023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简章》(http://www.rsc.sdnu.edu.cn/info/1004/2983.htm)三、联系方式联系人:宋老师联系电话:0531-86180165电子邮箱:992820944@qq.com齐鲁文化研究院简介山东师范大学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把齐鲁文化作为学校的重点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1999年,学校根据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整合全校文、史、哲学术力量,正式组建齐鲁文化研究中心。2001年3月,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成为山东省属高校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3年,经省委宣传部和省编办同意,山东师范大学整合校内外科研力量,组建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同年,学校依托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成立“齐鲁文化传承与山东文化强省建设协同创新中心”,2020年入选山东省高校示范协同创新中心。2022年,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成为首批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研究基地和首批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齐鲁文化研究院重视新文科建设,重点涵盖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哲学等学科专业,实现多学科交叉发展。研究院现有中国古典文献学、区域文化与中国文学2个博士点和中国史、中国哲学、区域文化与中国文学3个硕士点,充分发挥基地科研人才聚集、多学科交叉和传统文化研究的优势,不断加强博士和硕士学位点建设,引导研究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全面提升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成长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了包括国家万人计划、泰山学者等在内的一大批优秀青年学者。目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80多人。齐鲁文化研究院结合基地科研主攻方向,积极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中青年领军人才,提升科研团队的整体实力,努力打造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研究能力突出、研究方向集中的高水平科研教学团队。现有教职工2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国家“万人计划”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3人、“齐鲁文化英才”1人、学校“东岳学者”2人、“尼山学者”2人。
2023年2月26日
其他

震惊!大同发现4000年前开颅手术

大同吉家庄遗址发现4000年前成功的开颅手术案例,日前这一消息发布。
2023年2月19日
其他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2023年“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实施细则

依据《河北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
2023年2月19日
其他

杭州博物馆 招聘!

我们总以为生活欠我们一个“满意”,其实我们欠生活一个“尝试”......如果,你热爱杭州的历史文化并为此而自豪如果,你想将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分享给更多的人如果,你愿为传扬历史文化而奉献自己的青春智慧那么,请来杭州博物馆与我们一起携手前行!相信你的加入可以带来新的活力,也相信杭博会赠你无限未来......杭州博物馆(杭州博物院(筹))为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下属公益性事业单位,坐落于世界文化遗产西湖的南面,毗邻河坊街历史文化街区,是一座展现杭州历史变迁和文物珍藏的人文类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为满足博物馆工作的需要,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外聘用人员四名。一、招聘岗位宣教讲解(3名)▣学科门类(本科及以上):博物馆学、历史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学、旅游管理、播音主持、汉语言文学、英语、视觉设计等相关专业。▣岗位职责:独立或协助完成公众服务、展厅讲解、宣传推广、活动策划、课程开发、志愿者管理等工作。▣岗位要求:1.该岗位节假日需上班,如春节、国庆节等。2.掌握中英双语讲解者、视觉设计者以及其他相关技能者优先。3.具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2023年2月19日
其他

学闻 | 艾兰:中國早期青銅時代的蛇、龍及水下世界

考古文物與藝術由孫少文基金會贊助的「考古、文物與藝術」雲上講座系列將於2022年11月至2023年8月期間舉行,國學院將與海內外著名考古、歷史、文物、藝術史研究者、藝術品收藏家和鑒賞家等專家學者合作,為師生大眾由淺入深展開超越地域的學習之旅。··第四場··講題:Snakes,
2023年2月19日
其他

直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网直播地址:http://www.cssn.cn/skzb/202301/t20230111_5579082.shtmlB站直播地址:http://live.bilibili.com/23192677抖音、快手收看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公众号视频号直播请关注“学术汇”公众号
2023年2月19日
其他

云南考古 发力!

2023年2月3日,我所举行2022年度业务工作交流会,会议由党总支书记、所长刘正雄主持,全体职工参加,我所2022年的6个重要项目进行了交流汇报。会议现场一、元谋猿人遗址考古工作汇报汇报人:阮齐军元谋猿人遗址地处滇中高原北部元谋盆地东侧的丘陵缓坡区域,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老城乡大那乌村东约200米处,遗址面积约54.49万平方米。1965年5月1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在元谋盆地做地质调查时发现两枚牙齿化石,经中国地址博物馆鉴定,两枚牙齿化石标本为一左一右上中门齿,同属于一个成年男性个体。该古人类被定名为直立人元谋新亚种,简称元谋猿人。元谋猿人的发现,对于揭示人类的演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82年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构成鉴于以往在工作导向、田野考古、学术研究、遗址保护和展示利用等方面的不足,亟待在元谋猿人遗址及周边区域开展系统的古人类和旧石器考古工作,致力于寻找有关更新世人类演化和早期人类文化的更多材料和证据,弥补和充实旧有研究材料的不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下,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项目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为项目联合单位,楚雄彝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元谋县文化和旅游局为项目协作单位的元谋猿人遗址及周边区域考古工作将于2023年正式开展,并制定《云南元谋猿人遗址考古工作计划(2023-2027)》。根据目前掌握的元谋猿人遗址及周边区域旧石器遗存的保存及分布情况,结合《云南省元谋县元谋猿人遗址文物保护规划》的综合考虑,将元谋猿人遗址及周边区域的考古工作总体计划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2023-2024年计划开展区域系统调查及重点调勘区域2023-2024年计划发掘区域近期的考古调勘工作取得了新进展。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我所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对元谋猿人遗址及周边区域进行了考古调勘,在元谋猿人遗址保护范围内初步确定了两处发掘区。并在元谋猿人遗址的周边区域,新发现具有原生地层堆积的旧石器遗址和第四纪古生物化石地点28处,采集石制品标本293件,更新世原生地层发现石制品246件,以及动物碎骨化石200余件。遗址原生地层剖面上发现的动物化石在考古调勘的基础上,2023年的考古发掘将持续开展多学科联合科学考察和研究,力争在进行考古发掘的同时,利用已有材料和多学科科考材料发表一批有关元谋猿人遗址的各类研究成果。在正式发掘之前开展元谋猿人遗址及周边区域的考古测绘工作,建立永久基点和测控网、实现虚拟布方、构建遗址三维立体模型,收集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信息,为下一步的发掘研究和遗址展示创造条件。计划于2023年7月至12月开展面积为2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工作,在保证规范性和科学性发掘的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方法、理念和技术,做好重要遗迹和遗物的现场保护和展示利用工作。在发掘中遇有重要考古收获,将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和国家文物局领导组织召开考古发掘现场专家研讨会,为遗址的发掘和研究献计献策。适时宣传和报道,积极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将各项考古工作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编制工作相衔接,主动融入元谋猿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二、晋宁河泊所遗址2021-2022年度考古发掘新发现汇报人:蒋志龙通过2008年及2010年滇池盆地区域系统调查及其收获,初步判断河泊所遗址群为“滇文化”
2023年2月19日
其他

菏泽学院 招聘

一、学校简介菏泽学院位于“中国牡丹之都”——山东省菏泽市,是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949年初的冀鲁豫区第二师范学校。建校70余年来,培养了18万余名毕业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现有4个校区,占地1436亩,建筑面积59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19万册、期刊800余种,电子图书252万册、数据库44个。开设64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专任教师1192人,其中博士、硕士1000人,高级职称人员500人。面向29个省、自治区招生,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6万人。拥有山东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接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等15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5个、一流专业7个和特色专业等9个,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18门。现有国际友好合作学校70所和海外教学实习实训、创新创业、人文交流、引智协作基地等15个。2021年2月我校被确定为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全校上下围绕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以强化发展特色为导向,以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深化综合改革,推进产教融合,加快推进学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二、引进范围(一)第一层次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同类国(境)外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二)第二层次人才一般为55周岁以下。教育部“CJXZ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或讲座教授;教育部“GJXZ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泰山学者攀登计划”入选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的学科带头人;863项目、97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课题首席专家等。(三)第三层次人才一般为55周岁以下。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万人计划”第一层次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或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负责人;其他省市相当层次人才等。(四)第四层次人才一般为55周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对本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有创新性构想,具有带领本学科赶超先进水平的能力。(五)应用型人才一般为45周岁以下。具有全日制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技能水平并主持市厅级以上课题,有与本专业相关的执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两年以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一线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师型”人才。(六)高水平团队围绕学校重点学科、特色专业、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或学校跨学科平台、专业群建设引进高水平团队。(七)特聘教授(专家)一般为55周岁以下。主要包括高层次专家、高水平团队带头人、高级应用型人才、国(境)外大学(科研机构)相当于副教授(副研究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学者或符合学校学科(专业)需要的其他高水平国内外专家学者等。(八)博士一般为45周岁以下,服务期8年。分为A类、B类、C类。1.A类博士:符合《菏泽学院A类博士认定标准》(附件3)的博士。2.B类博士:所学专业符合我校需求,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较大发展潜力。3.C类博士:深化校城融合,实施人才共享,与企业联合引进博士,由学校与企业协商确定待遇发放、职称晋升、保险缴纳和考核管理。三、引进待遇(一)全职引进待遇。安家费于签订学校聘用协议后发放;实行年薪制的根据年薪数额按月发放(单位:万元)。注:学校为全职引进的博士提供1年周转房,居住期间免收房租。(二)柔性引进待遇。柔性引进待遇根据来校工作时间和约定的工作任务目标确定。(三)高水平团队带头人及成员除按照学校政策享受相应待遇外,学校还可根据团队工作需要,提供相应科研平台、仪器设备等。(四)与我校共同申报国家和省各类研究项目,或参加我校人才工程评选的,按照菏泽学院相关政策享受同等待遇。四、联系方式请填写《菏泽学院引进人才报名表》(附件2),符合A类博士条件的填写《菏泽学院A类博士认定表》(附件4),连同个人简历等相关材料分别发送至菏泽学院人事处(人才工作办公室)邮箱(hzxyrczp@163.com)和相关学院联系人邮箱(见《招聘博士专业》表格)。联系人:邵明芹联系电话:0530-5668661电子邮箱:hzxyrczp@163.com联系地址: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大学路2269号菏泽学院人事处(人才工作办公室)邮政编码:274015附件1:招聘博士专业
2023年2月16日
其他

《简帛》第二十五辑目录

简帛《简帛》第二十五辑主办: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1月目录加嬭编钟及相关曾楚史事
2023年2月16日
其他

应县木塔 还在

如同矗立在吉萨高原上的金字塔向人们诉说着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的伟大的埃及文明一样,耸立在一片广袤的浅滩湿地中的应县木塔或许也在默默地念叨着那个建造它的王朝。那是一个淹没在忘川八百余年的剽悍民族创造的显赫王朝——契丹族的大辽国。应县木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道宗清宁二年(1056年),距今已有959年历史。塔高67.31米,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构建筑的典范。属华夏第一,举世无双。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结合木塔所在的地理环境有诗赞云:“漯南宫阙尽,一塔挂青天。”在莽莽恒岳之阴,悠悠漯水(今桑干河)之阳,在没有任何高大宫阙参照物的盆地南缘,突兀拔地升起一座擎天巨塔,加之当年那般荻花雁阵,萍水蛙鸣,霞云互映的稀有塞外佳景,诗人意气,自然会有“噫嘘唏,危乎高哉”的浩叹。难怪明代应州藉京官(户部主事)田蕙会摘取《淮南子·天文训》中语“天柱地轴”为木塔制匾,悬于一层塔檐之下。今天的人们每当读到此匾便会油然去思想那个早已销声匿迹的朝代。恰如中国现代伟大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所说:“这塔真是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我的文章也将带着这种思绪去追寻那个时代,并品评它在短暂的显赫中留给我们的隽永的遗产。木塔——印证了一段辉煌的历史应县木塔如此不可思议,就常理而言必是盛世之物。为此,有必要以正史为据简要顾回一下那个王朝建塔前的历史。中国历史上的辽国是一个有200年历史的少数民族王朝。这个王朝是由最初活动在辽河上游古老的契丹族所建立。当历史的年轮推进到公元9世纪后半叶的时候,在这个古老民族中的迭剌部诞生了一位杰出人物,他就是后来成为辽太祖的耶律阿保机。阿保机骁勇善战,在他的带领下契丹铁骑先后击破室韦、突厥和奚人部落,并常于草黄马肥之际,越长城南下,掠夺唐朝的河东与代北。为此,契丹八部一致推举阿保机为联盟可汗。而契丹族内部也难逃游牧民族共同的“怪圈”,为了草场的分割,总是分分合合,杀戮不断。这位草原上的枭雄,从公元911年起,用三年的时间,平息了族内各部的叛乱,于916年正式称帝,国号契丹,947年改称辽。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尔山绘)“契丹辽”崛起的时代,正是中原唐王朝迅速走向衰落的时代。内部群雄,纷起割据;周边蕃夷,各怀异志;龙吟虎啸,乱世将临。生逢于时的阿保机当然也不甘心只做草原游牧部落的可汗。他的胸襟早在草原之外了。特别是称帝后,他加紧向周边用兵,期冀征服漠北,占领辽东,臣服高丽,南下幽、蓟,最终实现饮马黄河的愿望。耶律阿保机是风云际会的天之骄子。上天虽然眷顾于他,却没有让他的夙愿全部实现。他在终老沙场时,兵锋已东临渤海湾,西达阿尔泰,北至乌孤山(今蒙古国肯特山)。然而向南,他依旧是望长城而兴叹,死不瞑目。上天把机遇给了他的儿子耶律德光,即辽太宗。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了谋求称帝,向辽太宗请兵。中国历史上一场让华夏族永久汗颜的“儿皇帝”丑剧上演了:石敬瑭在给契丹的文书中称,只要辽助其为晋帝,晋愿意称臣于契丹,自己愿向耶律德光行父礼,而且愿把雁门关以北幽云十六州(从现在北京到山西大同)献与契丹。蓄势待机的耶律德光大喜过望,亲自出兵相助。击败后唐军之后,石敬瑭被册封为晋帝,而辽国轻松获取了内外长城间东西长达千里的战略要地。其时石敬瑭45岁,耶律德光年仅34岁。在太宗耶律德光之后,把辽国导入鼎盛的则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政治家,即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圣宗耶律隆绪的生母——萧绰,也就是人们在戏剧舞台上经常看到的“萧太后”。辽太后萧绰(尔山绘)辽应历十九年(969年),景宗即位以后,征召朝臣萧思温的女儿萧绰入宫。萧绰秀外慧中,深受景宗宠爱,进宫不到半年,被册封为皇后。景宗患有严重的风疾,身体虚弱,于是将权力委于聪明过人的皇后。以此,萧绰得以亲理国政40年(景宗朝13年圣宗朝27年)。事实上,萧绰所遭遇的政治对手,其强大当远远超乎辽室太祖太宗之所遇。一个是在后周世宗柴桂的龙椅上利用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的宋太祖赵匡胤,他缔造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宋王朝。一个是乃弟雄心勃勃的宋太宗赵匡义。此二人对石敬瑭卖国如骨骾在喉,必欲尽收幽云失地而后快,由此形成旷日持久的宋辽军事对峙。公元986年,宋太宗遣30万大军兵分三路直扑燕云,向辽国南境发起全线进攻。宋军初战连连得手,危急之下,萧绰携幼帝御驾亲征,她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气概,接连大败三路宋军,杨家将故事中的主人公之——北宋名将杨业就在这一次大战中遇难。辽军全胜而归,从此宋军再不敢北入辽境。宋太宗殁后,萧绰看中宋真宗赵恒畏惧怯战的软肋,于公元1004年,亲率20万大军挥戈南下。辽师长驱直入,两个月便抵达与北宋都城开封隔河相望的澶州(今河南濮阳)。萧太后“亲御戎车,指麾三军”,在澶渊城下摆开阵势,威逼宋朝签订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这是一次货真价实的城下之盟,盟约规定:宋岁输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帝尊萧太后为叔母。宋辽多年芥蒂,终以一纸和约偃旗息鼓,此后宋辽恢复正常和平邦交达120年之久。宋辽形势图此时的辽国疆土实际上远远大于宋朝: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华夏半壁,可谓气壮山河。在此期间,原来西方通往中原的“丝绸之路”南线已被阻断,西域的商旅和僧侣由北线经大同而达幽燕。故视辽而为中华,误认为整个中国都在契丹的治下。马可波罗以他的游记第一次向西方介绍中国时,就以契丹来命名中国。时至今日在斯拉夫语的国家中,仍然称中国为“契丹”。一个伟大的建筑,只能诞生在一个辉煌的时代。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仑的空中花园、罗马的斗兽场、希腊的神庙、中国的万里长城、印度的泰姬陵、俄国的克里姆林宫、英国的白金汉宫、法国的凯旋门、美国的自由女神像都是如此。应县木塔当然也不例外。首先,作为一个宏大的建筑工程,因其所需工时相对较长,就要求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辽国在和北宋经过长达数十年的对峙之后,终因军事上的胜利而签订“澶渊之盟”,使其可以摆脱战争的困扰,转而关心经济和文化建设。其次,一个空前绝后的巨大工程,必得非常雄厚的财力作支撑。辽国在萧绰时代学习中原大唐太宗皇帝的贞观要略,明法度、开科举、行税制,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使辽迅速进入封建制。特别是实行南北依俗分治的灵活措施,有力保护了新领地中汉族的农耕经济,使国力大振。加上“澶渊之盟”后从宋朝获得的巨额岁贡,辽国已完全具备了建设一项在当时可称为世界级工程的实力了。第三、作为让现代建筑师都咋舌的伟大工程,还必须拥有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并把第一流的建筑人才荟集旗下才有可能。随着辽国版图的扩大,在古“丝绸之路”上活跃着的佛寺建筑人才,开始涌向西京大同。加之中原由于赵匡胤的前主子周世宗柴桂,奉行灭佛政策,佛门中大德高僧巨擘能人一时间逃向辽国和西夏。这两股力量在辽国重用人才的政策之下得以充分释放,补充了辽国传统建筑力量的不足。辽太后萧绰,续太祖太宗之余威,总揽景、圣两朝之权柄,旰食宵衣四十载,最终园了大辽的强国梦。到此,该是那座巍巍木塔横空出世的时候了。太后萧绰于公元1009年辞世。在她身后,崇佛之风开始在皇族与权臣中蔓延,率风于先者是圣宗之后萧耨斤。皇后对佛教的笃信和热衷,直接影响到了她的儿媳兴宗后萧达里和孙媳道宗后萧观音。于是兴建佛塔的谋划便首先在这三位萧姓的皇后中传承。终因萧耨斤父籍金城(应州治所),又属西京之近畿,今天的应县便有幸成了建塔的福地。释迦塔经过三朝近50年的酝酿,终于在辽道宗清宁二年,即公元1056年破土动工了。应县木塔上三位萧皇后的画像木塔——彰显着一个伟大的名号“塔”是梵文“窣堵波”的汉译。汉译的选词还有“浮图”“佛图“浮屠”等等。以“塔”音近梵语“布达(佛)”,表意最为精准而流布最广。“窣堵波”在梵文中意为墓冢。常指佛教皈依者圆寂火化后收葬骨灰的建筑。佛陀灭度后,其舍利被崇拜者流布到世界各地供奉。供奉佛陀舍利的“窣堵波”自然是佛徒们顶礼膜拜的圣物。应县木塔既然是辽国皇家供奉的佛塔,就必然与佛有所因之缘。围绕木塔,综合古今所议,有两则因缘倍受僧俗两界关注。第一则像是来自俗家史料:后唐明宗皇帝李嗣源是金城(今应县)人。此人生于九月初九。至时皇帝贺寿,全国各地纷纷进贡奇珍异宝,其中四川节度使孟知祥敬献一颗佛牙舍利。另据《五代史》载,有高僧自西域来,也向李嗣源献佛牙一颗。李嗣源笃信释教,深信这两颗佛牙为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因而顶礼如佛,并专门请回故乡供奉。后唐灭后遂成辽庭圣物。第二则来自专门记载佛祖涅槃的典籍。《南本大般涅槃经》有一段记载说,佛祖释迦牟尼佛灭度后,共留下七颗灵牙。三颗留于火化之前,四颗发现于火化之后。关于前三颗,佛经中有传奇道其经历:佛祖在涅槃前,告诉帝释天要送他一颗灵牙,又默许毗沙门天王座下捷疾罗刹盗取另外两颗,以免众生为抢夺它们而刀兵相见。《大般涅槃经圣躯廓润品第四》上讲:在佛灭度之时,帝释天一边说,佛答应送我一颗牙齿,一边“即开宝棺,于佛口中右畔上颌取牙舍利,即还天上起塔供养”。而此时捷疾罗刹,“隐身随释,众皆不见,盗取一双佛牙舍利”,奉献于毗沙门天王。佛教中的毗沙门天王在汉传时附会为唐初一代名将李靖,而李靖的封地在代(今大同朔应一带)。毗沙门李天王得佛祖圣物后令其子哪吒传予唐道宣律师在金城建塔供养。李靖遂称托塔天王,显护法意。《佛祖统记》载:“唐道宣律师在西明寺行道,北天王太子以捷疾罗刹所授佛牙上于师。”即此同一事体。毗沙门天王一手托塔奉佛舍利(壁画)这两则因缘当来自一个共同的源头:即佛祖涅槃后分配佛舍利的事迹。依《长阿含卷四游行经》记载,当时,波婆国民众欲分得舍利,在本土起塔供养。但遭到拘尸王的拒绝。理由是:佛祖在他们的国家灭度,应由他们士民供养。而同时遮罗颇国、罗摩伽国、毗留提国、迦毗罗卫国、毗舍离国及摩揭陀国的信众和俗界民众也提出要分取舍利,而且派兵渡恒水做了打仗的准备,后经香姓婆罗门协调,达成妥协,才将佛舍利分为八份,由八国建塔供养(这一事件的真实性已被法国人皮佩1898年于尼泊尔国南境皮普拉瓦的考古发掘所证实)。至阿育王时,这位释迦牟尼佛的忠实信徒,开启了罗摩伽国以外之七塔,取出其中舍利盛于84000宝箧,由信徒以极庄严的仪式请奉世界各地建立宝塔供养。尼泊尔阿育王塔(印度孔雀王朝时)这些因缘意在说明,释迦牟尼佛祖涅槃后,由于信徒的极度崇仰,他的舍利流布四方八面被当作圣物供养,而辽国也辗转获得了其中的一份,并把他供养在以举国之力所建的释迦塔之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在木塔内相继发现了两个装有文物的银盒。第一个银盒是游客在游览时无意中发现,第二个则是被盗又追回后发现。银盒内除了装着多卷佛经、辽代木刻和三颗晶莹剔透的宝珠(当地民间有避火珠、避水珠、避尘珠三珠护塔的传说)外,还装有两颗化石状的奇物。当时人们并不认识其为何物,随着时间推移,经各界多方论证,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这两颗奇物原来就是佛牙舍利。应县木塔佛牙舍利1982年中国文物出版社《文物》杂志第六期发表文章《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内发现了辽代珍贵文物》,首次披露了应县木塔辽代文物修复后共计160件,其中七珍与佛牙舍利68件。并解释:佛牙舍利,木塔二、四层主像各出一枚,其中根凹处长出舍利子。台湾慧礼法师的认定则是清楚无误的:两颗佛牙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应县木塔原名为“佛宫寺释迦塔”,实为“佛陀的宫殿、释迦的塔”,也就是说,佛宫寺是释迦牟尼佛的宫殿,释迦塔是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的灵塔。我们不知道慧礼法师凭什么就能断定这两颗分别高8.3厘米重76克和高6.3厘米重49.8克的牙形骨质奇物,就是佛陀生前的牙齿,但是他对应县木塔全名的解释却是极富想象力和极有悟性的。是的!佛宫寺是佛陀的宫殿,释迦塔是佛陀的灵塔。我想这或者真的道出了建塔者的初衷。……应县木塔三层大匾“释迦塔”塔一层内槽南北门额板上分别绘有女男两组供养人像木塔——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遣产历史上的辽国早已灰飞烟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契丹族也云流星散般地溶入中华民族的汪洋中而无从寻觅。只有耸立在荻花蒲草水源沱上的木塔,傲视古今,阅尽人间磨难。赵朴初说,这是木德参天(赵朴初赞木塔诗:“塔开多宝现神通,木德参天未有终。”);慧礼法师说,这是佛法无边。还有一个结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师和能工巧匠们让黄花岭上的大木,具有了不死的魂灵和雄视千古的精神。就像梁思成说的:“不见此塔,不知木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高超绝伦的木构,让木塔成为超越时空的神品。应县木塔斗拱共54种据史地学家对于古籍的分析研究,宋辽金元时,恒山、句注、管涔以北原是一片葱笼。龙首山下黄花岭上更是古木参天。辽史载兴宗耶律真宗酷好畋猎,在黄花岭上曾有日射31熊的记录,可见当时的山场是何等幽森。正是此处的参天大树,为木塔提供了便利、充足、优质的用材。近年专事木塔保护的专家对此已有定论,认为只有当地的落叶松材质和当地自然气候条件一地天成的适应性,才保证了木塔千年不朽、不蠹、不腐。看来当地民间流传的儿歌:“砍光黄花岭,修成应州塔,压疼土地爷,给了一刮刷(巴掌),六层栽草地,六层在我姥姥家。”其价值远不只是女人们哼着为小孩儿催眠而已。木塔的选材是科学的,设计与施工更是匠心天巧。木塔建在4米高的台基之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作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内有8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整个木塔共用落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坐落稳重,构架宏伟,技艺精巧,外观庄严。应县木塔外观结构图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黛恒介绍。木塔采用的这种内槽柱和外檐柱双层套筒结构十分先进,与现代高层建筑所采用的“内外筒体加水平桁架”的结构体系极为相似,因此郭教授称其为“现代高层建筑筒体结构之先驱”。此外,木塔在设计上还大胆使用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构件间全部以榫卯连结,不用一铁一钉,使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不仅造型完美,巧夺天工,而且具有极好的整体性。除了塔体,塔顶铁刹的设计也是天机神意。铁刹全铁制成,由迎莲覆钵、相轮火焰、仰目宝瓶及宝珠组成,中间有铁轴一根,插入梁架之内,四周八条铁链,沿塔八角引入地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避雷设施。郭教授说此塔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建筑史奇迹”,并大发感慨:“真让人难以想象当年的工匠是怎样做的。”正是因为应县木塔拥有如此科学奇特的设计,才能久历沧桑而不摧,虽然遭受过无数次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仍能去为今天的人们成就所谓“木德参天”和“佛法无边”的美谈。据史料:元代以后,当地曾发生过十余次较强地震,其中六级以上就有3次,房毁人亡,木塔却安然无恙。1926年军阀混战时,木塔中弹200余发,弹痕累累却仍巍然屹立。仅上世纪50年代在距塔100米的地方就曾发生过两次特大雷击,人畜毙命,而塔毫发未损。这当然是奇迹之外的奇迹了。应县木塔的内部结构同塔体的木构设计一样,塔内佛像塑设,壁画铺排,藻井敷饰,同样出自一流高手。第一层主塑释迦牟尼佛像,高11米,面目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6幅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显然是遵循着《法华经》的仪轨。《法华经》汉传较早,时处小乘向大乘的过渡时期,信仰方式正从一佛走向万佛。在此这种教义得到了阐释。二层四层设须弥座,塑释迦佛,文殊普贤两大菩萨,所不同的是二层的二胁侍在四层变成阿难、迦叶尊者二弟子。这是汉传佛教最常见的“华严三圣”的仪轨。从塔中两枚佛牙舍利分别出自二、四层佛腹,说明辽皇室对于大乘华严思想的皈依,这和大同市内辽建华严大寺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三层坛座呈八角形,塑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成就佛等四方佛。五层也呈八角,塑中央佛毗卢舍那如来和八大菩萨。三、五层合起来便是一座曼陀罗坛城,依《大日经》所传密宗莲花藏四方八面五智如来布局。这一格局也表证了辽密在道宗一代的勃然兴起。整塔佛像不仅雕塑精细,各具情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展示了佛教从俗身一佛崇拜到精神万佛崇拜再到法身一佛崇拜的全过程,真是高妙至极。这一塔26尊佛像,加上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塔中发现、整理、修复的160件珍贵辽代文物(含八珍、七宝、佛牙、刻本佛经、《契丹藏》经卷、写本佛经、帛画佛像等)。这份佛教遗产可算弥足珍贵。应县木塔一层释迦牟尼佛像黑格尔说:“建筑艺术是各类艺术之首。”擎天巨塔一成,毕致各类艺术咸集。本体的佛教艺术不必说了,依附在木塔上的书法、雕刻、绘画、诗歌……也颇值一观。塔上共有牌匾48块,赫然悬于塔躯的各个部位。这些牌匾,无论其书艺之精湛,或文意之雋永,都堪上乘。第三层塔檐下三字匾额“释迦塔”,是木塔匾中最古老、最珍贵的一块。由金代王鞴所书,丰润饱满为颜体中之佳品,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大匾两侧有236字的题记,备述了历次修葺情况,是难得之史料。帝王题留要数明永乐皇帝朱棣的“峻极神工”匾为最。立意冷峻高远,笔势神采傲拨。这是朱棣于永乐四年(1406年)北征时所题,高悬于塔之五层檐下,颇显大帝胸襟。明永乐帝题“峻极神工”匾额塔上塔中多有佳联,如“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云霄”;“点检透云霞西望雁门丹岫小,玲珑侵碧汉南瞻龙首翠峰低”,遗香久远。颂塔的诗章当然要首推元好问的《应州宝宫寺大殿》:“缥缈层檐凤翼张,南山相望郁苍苍。七重宝树围金界,十色雯华拥画梁。竭国想从辽盛日,阅人真是鲁灵光。请看孔释谁消长,林庙而今草又荒。”诗人在赞颂塔的雄美之余,抒发了自己对战乱的感叹以及对儒释两教彼消此长的深思。不似一般游诗那样浮光掠影,浅显无味。清代学者顾炎武和臧寅的诗也不逊色。顾诗“漯南宫阙尽,一塔挂青天”,臧诗“玲珑古塔云烟里,擎天一柱势不倚”,都如垂天之云,大气磅礴。所有这些,都让人们从塔外看到了应县木塔如霞如霓一般的文化云彩。然而,对于这一切,塔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百姓是不知道的。他们不知有辽,更不知契丹;或知有佛,却不知佛牙;惶论朱棣之匾、元好问之诗了。但是若让他们讲起木塔来,依然滔滔不绝。他们讲得是鲁班兄妹赛艺的故事。这故事在塔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故事讲,七夕夜,鲁班的妹子提出和哥哥打赌:哥哥一夜建十二层宝塔,妹妹一夜做十二双绣鞋,谁先完成,谁为“天巧星”。妹子一宵挑灯夜战,十二双绣鞋只剩一双未沿鞋口了。此时她倒担心起哥哥来了,“一个人一夜建十二层宝塔,这岂不把他给累死”,她想着,忙扔下手中的针线,去看哥哥。只见黄花岭上浓云密布,电闪雷鸣,一棵棵大树被旋风连根拨起,在空中被闪电削成一条条柱梁,然后飞向州城。州城那边,鲁班站在空中指指点点,那飞来的木料依序叠成一层层宝塔......妹妹看得呆了,竟忘了自己的活还没有做完。忽然一阵鸡啼,风停了、云散了。妹妹忙往家中跑,谁知鲁班已在家中。妹妹红着脸说:“哥,我输了。”哥哥说:“不,是我输了,塔太重了,压得土地爷喘不过气来,被他打掉六层,只剩六层了。”从这口碑看,老百姓把建塔的功记在鲁班身上了。其实想一想,也对,在中国民间鲁班原本就是能工巧匠的化身。红日与宝塔来源:佛教文化遗产禅林网
2023年2月5日
其他

福建人民出版社 招聘

来源:“福建人民出版社”公众号招聘启事福建人民出版社是福建省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出版社,所出古籍整理图书与文史研究著作在学界有较好声誉。目前承担《海上丝绸之路文献集成》《庄子集成》《永泰文书》《黄道周全集》《陈衍全集》等国家级古籍出版重点项目,以及福建省“十四五”规划重大文化工程《八闽文库》的主要出版任务。我社是中国版协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设有古籍编辑室、文史编辑室等多个从事古籍、文史出版的专业编辑部门。编辑人员敬业乐群,学科背景多元,涉及目录版本校勘、经学文献、宋明理学、中国古代史、语言文献、古典文学、地方文献、考古文博等多个领域,阵容较为整齐,专业化程度较高。
2023年2月5日
其他

西安文旅 招聘

【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一、招聘岗位文物保护管理(1人)二、招聘要求1.本科:文物保护技术;研究生:考古学及博物馆学;2.本科及以上
2023年2月5日
其他

青海省政府办公厅 招聘

【青海】青海省政府办公厅一、招聘岗位工作人员(1人)从事地方志书、综合年鉴编纂工作二、招聘要求1.文物考古与历史学类;2.国民教育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3.35周岁以下;4.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三、报名时间及方式报名时间:2023年2月2日9:00至2月6日18:00;报名方式:报考人员请登录青海省人事考试信息网(www.qhpta.com),详细阅读网上报名操作步骤,认真按照操作步骤完成报名。报名和考试时必须使用有效居民身份证。报考人员登录青海省人事考试信息网报名时,要在网上签订承诺书,如实提交有关信息和材料。每人限报考1个职位。四、联系方式咨询电话:0971-8252308扫一扫即可查看招聘公告
2023年2月5日
其他

牛河梁 重大发现!

核心提示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所独具的地位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日前,省文物考古部门对外发布红山文化最新发掘成果。除了在牛河梁遗址周边发现大型生活聚落址外,考古人员通过考古发掘还形成很多新成果,这给“红山古国”原生型文明起源增加了新的证据。野外调查中,发现的红山文化遗址剖面。新发现:出土人骨测定显示食谷物为主新认知:红山先民从渔猎走向农业定居距今6000多年前,在我省广袤的辽西地区,生活着一群或多群被称为“红山先民”的史前居民。自从红山文化纳入研究视野,经过考古学家以及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累年潜心研究,作为我们先祖的红山先民,其精神世界及生活状态在穿越了层层时间迷雾后,逐渐清晰完整并生动起来。红山文化早期的先民有着怎样的生活状态?他们的“村落”是什么模样?以位于我省朝阳建平地区的马鞍桥山遗址作为研究样本,经过考古人员近几年科学系统、认真细致地发掘,给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马鞍桥山遗址位于朝阳市建平县太平庄镇石台沟村的一处山坡上,是一处集合了居住、祭祀、墓葬于一体的红山先民聚落址。6000年的沧桑岁月并未对这处遗址改变太多。站在发掘现场,环视四周,远处山梁纵横,交错不一;山脚下,老哈河的河水潺潺流淌,昼夜不息。可以看得出,几千年前,红山先民特意选择了这处依山傍水、可以遮蔽风寒的有利地势来作为他们的“村落”。2022年是马鞍桥山遗址考古发掘的第4个年头。考古工作者在红山先民生活区进行两年的考古发掘后,初步厘清了生活区的面貌,随后又将目光敏锐地盯在紧邻生活区的祭祀区上,红山文化早期先民生活、祭祀场景因此逐渐浮出水面。全面负责马鞍桥山遗址考古发掘的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省文物保护中心)研究馆员樊圣英连续几年扎根在发掘现场。他表示,整个祭祀区是一处经过两次精心规划设计与营建的祭祀场所。第一次的建设,是依托北部一座小山头,先民对东、西、北三面山坡进行修整,形成三层“梯田”形的祭祀场所。第二次建设,是在第一次营建的祭祀区南部进行垫土,形成一个新的祭祀场所。在祭祀区域内,发现了燎祭痕迹和祭祀坑。在祭祀坑内,除了有与农业生产相关的陶、石器祭祀品外,还发现有鹿科动物骨骼和贝类等祭祀品。值得一提的是,考古人员在一个大型祭祀坑内发现了整套的农业工具,其中包括播种用的石耜(犁)、收割用的石刀、加工谷物时使用的石磨盘和石磨棒。一件涂有红色颜料的石耜也一并出土,由此可见,这些农业工具是专门用于祭祀活动的。这一发现表明,红山先民除了对具象的神明(牛河梁女神庙)、祖先(积石冢)进行祭祀外,还对生业活动进行祭祀,这对红山文化祭祀对象的认识有了新突破。此外,考古人员在对房址内的人骨进行科学检测后发现,马鞍桥山遗址的红山先民以食用谷物为主,再结合出土的成套农业工具,说明6400年前的红山先民已开始农业定居生活,打破了“红山先民以捕鱼与狩猎相结合方式生活”的认识。选择依山傍水的山坡定居、从事农业生产、举行祭祀活动,红山先民——我们的祖先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精神世界,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开展正逐渐变得具象而丰满,他们正在以特有的“红山古国”形式开启文明的新征程。马鞍桥山遗址发掘出土的陶器碎片。新发现:9座石砌护坡组成建筑群新认知:红山先民社会动员能力强大红山文化自发现以来,已取得大量研究成果。通过对牛河梁遗址及积石冢出土的陶器研究,让我们了解到,在红山文化晚期,专门用于祭祀的红色彩陶器已开始统一形制和批量生产,这是红山先民祭祀制度和社会分工的具体体现。牛河梁第一地点的最新考古发掘及研究表明,红山先民已经能够以建筑群的形式建设祭祀场所,那么,红山文化晚期人们的社会动员能力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省文物保护中心)院长白宝玉说:“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自1983年发现,并发掘出土‘女神’塑像以后,2017年,我们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合作,重新启动红山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通过几年的考古发掘,目前对这个地点的认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位于我省凌源市和建平县的交界处,第一地点位于牛河梁遗址中心位置的一座海拔最高的山梁上,最高点海拔672米。第一地点1983年首次发现,经过考古工作确认了这一地点共有4座建筑址,其中1号建筑址“女神庙”经过试掘,根据保存的建筑基础、建筑构件以及大量泥塑残件,初步确定这座建筑是红山先民用于祭祀的“庙堂”。3号建筑址位于遗址的东部,是一座半地穴式建筑,出土了大量的折沿筒形器残片,其中大部分可以修复。4号建筑址位于第一地点东北部,初步可以确认是一座有柱洞和地面灶的大型半地穴式建筑。2号建筑址是第一地点面积最大的遗迹,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牛河梁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重新启动以后,工作重点便是第一地点2号建筑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世界考古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贾笑冰告诉记者,为确定2号建筑址的范围、结构、布局、营建、使用过程,他们在对重点遗迹进行发掘的同时,还结合地面踏查和三维扫描、低空高精度滤波测绘等技术手段,对区域范围内可能存在的遗迹进行深入调查,目前对2号建筑址的认识取得了重要进展。早期的考古研究认为,2号建筑址是由三座山台式建筑构成的“品”字形建筑群遗迹,经新的考古发掘初步确认,这里是由9座石砌护坡台基建筑组成,总面积达十余万平方米。考古人员通过对台基建筑进行解剖发掘,发现这些建筑是以山体岩石为基础,用土石混合料夯筑台基内芯,再用石块砌筑台基护坡,目前发现的部分夯土厚度超过了5米,可见,在5000多年以前,红山先民已经拥有了强大的群体动员与组织能力。红山文化研究专家、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省文物保护中心)名誉院长郭大顺表示,发现的石砌护坡也能起到“墙”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讲牛河梁第一地点就是一座城。此外,考古人员在3号台基上发现了与祭祀活动相关的遗迹、遗物。垫土层中出土的大型彩陶缸、彩陶盆(盖)、筒形罐、灰陶钵、圆陶片组合有可能是《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中记载的与“祼礼”祭祀行为相关的器物组合。2022年,考古人员在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2号建筑址的7号山台又有新的发现。7号山台位于第一地点东侧,即牛河梁发掘报告中的“东山台”,最外侧石墙保留较为完好。7号山台中、西部地势较为平缓,东部坡度较大。已在山台上发现了多组复杂的砌石与夯土建筑遗迹,精心细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正在紧张进行当中,期待会有新的发现。我省考古工作者野外调查。新发现:近牛河梁6.5公里现大型聚落址新认知:红山先民住处有着落红山文化晚期,红山先民在牛河梁地区建造了新石器时期年代最早且规模宏大的坛、庙、冢建筑群,那么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这是红山文化研究多年来悬而未决的问题,解开这个谜团就需要找寻到红山先民曾经的居住址,通过考古发掘与研究来填补这个空白。2022年6月,为配合赤峰至绥中高速公路(G4515)凌源至绥中段建设,考古人员对此前调查发现的上朝阳沟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在距离牛河梁遗址仅仅6.5公里的上朝阳沟村取得突破,通过考古调查和勘探发现了一处大型红山先民的聚落遗址。上朝阳沟遗址地处牤牛河支流东岸,东距牛河梁遗址约6.5公里,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目前牛河梁遗址周边地区调查发现的面积最大遗址,考古人员去年实际勘探面积大约10万平方米。通过考古勘探,发现了27座房址。由于还未进行全面考古发掘,目前没有更为详细的考古发掘资料。根据勘探情况分析,这些房址平面近似“凸”字形,为直壁、平底的半地穴式房屋,建有长门道。据介绍,目前牛河梁遗址周边地区开展的考古工作主要是围绕墓地及祭祀中心进行的,对不同等级礼仪中心及祭祀行为研究较为深入,但与之相关的红山文化大型聚落址系统性发掘工作明显不足,缺乏居住址材料,这就无法完整展现红山先民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组织结构等更多具体而生动的细节。目前,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省文物保护中心)正在履行考古发掘的审批手续。副院长李新全介绍,通过这次考古勘探以及下一步的发掘工作,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上朝阳沟遗址的房址结构及聚落布局,填补牛河梁遗址周边地区大型聚落址发现与研究的学术空白,为继续寻找红山文化其他大型聚落址提供参考资料,进而在充分考虑地域环境等影响因素基础上探索红山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区域特征,从而为最终探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红山模式提供实证材料。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牛河梁遗址愈加清晰。新发现:红山文化遗址从90余处增至500余处新认知:辽宁是红山文化遗址密集分布区围绕红山文化,我省考古工作者孜孜以求。在对东山嘴、胡头沟、牛河梁、半拉山等红山文化遗址和墓地进行考古发掘的同时,自2017年起,我省连续开展红山文化专项考古调查工作。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省红山文化遗址和墓地数量已从过去90余处增加至500余处。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省文物保护中心)研究馆员于怀石介绍,我省的500余处红山文化遗址(墓地)主要分布在大凌河、老哈河、青龙河流域。区域内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丘陵形态多为漫梁状,山梁之间沟谷相隔,纵横分布着密集的季节河,且河流多河谷宽阔,河网密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不论是红山文化早期位于我省的马鞍桥山遗址,还是晚期的牛河梁遗址,都只是红山文化众多遗址中的一部分。红山文化有着广袤的分布区,在西辽河流域、大小凌河流域、滦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均有发现,行政区域涉及辽宁、内蒙古和河北三省区。换言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红山先民活跃在这片横跨三省区,共计20万平方公里的丰饶土地上。辽宁是红山文化的分布核心区,也是红山文化研究的重点区域,更是全国发现红山文化遗址最早的省份。1921年6月,瑞典学者安特生对锦西(今葫芦岛市)沙锅屯洞穴遗址清理时就发现了红山文化遗存。此后百年时间里,随着考古工作者对红山文化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在这片土地上升起并逐渐清晰起来。具体来说,五六千年前,红山先民在选择居住址时,往往沿河而居,会倾向于顶部较为开阔平坦的丘陵或者漫长的坡地,背风向阳、地势开阔平坦。依据考古调查采集到的遗物特征,考古人员将调查发现的红山文化遗存分为“生活居住址”和“墓地”两种。生活居住遗址采集陶器种类较为丰富,陶质包括夹砂陶和泥质陶,夹砂陶器主要有筒形罐,泥质陶器包括钵、壶、瓮等。石器中细石器数量丰富,还包括有个体较大的石耜、石斧、石刀、石磨棒等。虽然调查发现的生活遗址数量较多,但是遗址规模普遍较小,应该与区域内缺乏形成超大型聚落的自然环境条件有关。墓地主要分布在老哈河上游、大凌河上游、青龙河流域,采集遗物种类相对单一,主要为筒形器、塔形器等祭祀陶器残件。现有调查材料显示,大凌河上游牛河梁遗址周边区域红山文化墓地数量多,分布密度高,并且有女神庙、大平台这样超大规模的礼仪性建筑,说明该区域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宗教仪式圣地。比对以往发现和研究成果,红山文化生活遗址和墓地出土的陶器类型和器物组合并不相同。生活遗址出土的陶器主要为实用器物,墓葬内则较少出土陶器,主要是一些摆放在墓地外围专用作祭祀的彩陶筒形器。此外,红山先民的墓葬有“唯玉为葬”的丧葬习俗,墓葬内多随葬精美的玉器。据悉,我省围绕红山文化开展的考古专项调查、勘探工作仍在持续开展中。来源:辽宁日报·北国客户端
2023年2月5日
其他

中国社会科学网 招聘

作为国家重点理论网站、哲学社会科学专业网站,中国社会科学网以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为己任,努力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强阵地,学术理论网络传播高端平台,哲学社会科学面向时代、深入实践、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现因事业发展需要,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编制外聘用制人员。
2023年2月4日
其他

跟着考古队长 能看到什么?

行程安排时间景点住宿2月17日洛阳酒店报到,洛阳2月18日上午:洛阳博物馆(夏商周馆+珍宝馆+永宁寺特展)下午:汉魏洛阳城遗址+永宁寺塔遗址洛阳2月19日上午:洛阳古墓博物馆下午:曹魏大墓,水泉石窟
2023年2月4日
其他

郑州商城出土 最大玉戈

黄富成说,书院街墓地极大拓展了郑州商城聚落结构的时空布局,丰富了学术界对于中商文化的认知,为进一步认识郑州商城发展、演变及其与郑州小双桥遗址的关系等诸多问题提供了新的探讨空间。(完)
2023年1月8日
其他

《文物春秋》2022年第1期目录

即刻点击关注,发现世界的美好
2022年12月18日
其他

《北方文物》2022年第6期目录

《北方文物》编辑部
2022年12月18日
其他

《饒宗頤國學院院刊》第9期目录

《饒宗頤國學院院刊》第9期出版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主辦,陳致教授主編的《饒宗頤國學院院刊》第9期,2022年由香港中華書局出版。定價180元。承主事先生慨允,茲將該書的目録揭載於次。目
2022年12月12日
其他

重磅!2022年全球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Hiba的苏美尔古城拉加什(Lagash)进行的一次遥感调查表明,该城由几个互不相连的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围墙或水道。这项调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家艾米莉·哈默Emily
2022年12月8日
其他

徐天进先生总策划 打造西周金文研究新范式 震撼首发!

史墙盘新中国成立后最重要考古发现之一树立金文雍容典范填补西周历史空白绝不能错过的国之重器史墙盘,首批禁止出国文物64件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超长铭文青铜重器,自1976年于陕西周原出土后,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备受考古界、古文字界、书法界关注。但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可以如此清晰、多角度地欣赏史墙盘铭文的书法艺术,重新探索西周青铜器铭文的铸造工艺,了解七代周王的功绩和文献失载的西周史官——微氏家族的世系!实物高清图像、全形拓、平面拓全方位呈现全篇铭文200倍微距放大铭文、字模、拓本三位一体全比对考古、古文字、书法专家共同研究4开超大幅面全网限量首发《商周金文书法名品——史墙盘》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
2022年10月31日
其他

浙江首次出土 全面刊布

全篇推送彩图为书中原简高清实物照片黑白图为红外线科学扫描图版可弥补原简字迹漫漶问题你能相信,这些具有先秦遗韵的篆书,从古隶向今隶转变的隶书,西汉后期逐渐增多并趋于成熟的草书,都出自同一个地方?你能想象,这个出土地,不是敦煌、居延,不是两湖、山东,而是在之前从来未出土过简牍的浙江湖州!近350枚简牍,包含篆书、古隶、汉隶、章草、今草等多种书体、风格,是久违的两汉时期书法新见资料,从各个角度展现珍贵的社会、历史信息,证史补史、释诂训字,妥妥是浙江地区填补空白性的重要文献资料。历时三年,集多方共同努力,从整理到释读、编辑,解决了各方面的学术和成像问题,浙江首次出土,限量高清印刷《乌程汉简》图录,今日正式预售!《乌程汉简》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
2022年10月7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你敢信吗?辽代帛画《山海经》惊现人间!

陈馨,从事民俗考古研究数十年,期间收集了多套山海经古刻板、古图。这套辽代契丹文彩绘《山海经》丝绸帛画,成为考古学家宋兆麟先生东北亚研究系列主题的一部分。
2022年9月6日
其他

三星堆又出“神兽”了:胸口有树

三星堆“动物园”又出新“神兽”了!8月24日下午,三星堆8号坑内成功提取1米多长青铜神兽,重达近300斤,是目前三星堆发现的最大一件动物造型青铜器。体型庞大大口、立耳、卷发、细腰、长尾、小粗腿……这只“神兽”可以说“壮”得一枝独秀。图片来源:中新视频截图据三星堆祭祀区8号坑负责人赵昊介绍,从1986年三星堆第一次发掘至今,出土的“神兽”都是娇小型“选手”,大约长20至30厘米。而8号坑这件“大型立人神兽”长度与高度都是1米左右,体型非常庞大,目前仅此一件!头上有人最为特别的是,这位庞大“选手”头顶上有犄角,犄角上还站了一个人——这人身穿长袍,身形较瘦,据考古学者推测,这位“领导”或许正在驾驭或者控制这只大“神兽”!图片来源:中新视频截图胸口有树在“神兽”胸口一个比较宽的面上还刻有一棵神树,赵昊说,这是三星堆遗址从未出现过的新器型!图片来源:央视新闻视频截图据悉,三星堆遗址本轮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将于9月底收官。8号祭祀坑扫描工作有序开展中。张浪
2022年8月26日
其他

《史林》2022年第3期目录

2022/03目录古代史研究钱杭西周单氏《逨盘》铭文中的世系性质与宗法问题刘雅君建安后期的邺下从游与曹氏造魏——社会与国家关系中曹魏建国的舆论运作周奇唐代的度牒文书张晓东从海上陶瓷之路变迁看唐宋青龙镇港口的兴衰孔妮妮从“伪学”到正学:朱子学说在南宋后期的发展传播与道统的政治建构胡岳峰清前期国家货币管理体系的内在矛盾及其影响(1644—1795)近现代史研究王路曼
2022年8月9日
其他

石峁 又有重大发现!

陕西石峁遗址皇城台发现大型人面石雕陕西石峁遗址又有考古新发现,考古工作者日前在石峁遗址的核心区域皇城台的大台基护墙上新发现了一件大型人面石雕。石雕本体呈圆弧形,镶砌于皇城台大台基西南角的墙体之上。目前这件石雕已发掘出两个相邻的人面浮雕,两个人面保存状况较好,神态庄严肃穆,均戴有耳珰,呈现双目略突出、阔嘴呲牙的表情,其中西侧人面长约80厘米、高约50厘米,头戴冠饰,是石峁石雕中尺寸最大的单体图像。东侧人面双眼外侧有弧状纹饰。考古工作者正在对石雕进行发掘清理。新华社记者张博文摄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石峁遗址考古队副队长邵晶介绍,目前这件石雕的发掘还在进行中,根据以往发掘资料,这类大型石雕上一般会有一组三个人面,石雕整体长度应超过2米,而目前已出土的东侧人面应在整组图像中处于居中位置,可能就是石峁先民的“王”的形象。近几年在皇城台的考古发掘中陆续发现70多件石雕,包括人面、神兽、动物等形象,其中有20多件仍然镶砌在皇城台大台基南护墙墙面上。考古工作者认为这些石雕极可能与约4000年前石峁人的精神信仰有关,石峁人希望以“王”及贵族的形象,护佑最高等级的宫殿区域牢固安稳。新发现的两个相邻的人面浮雕。新华社记者杨一苗摄邵晶说,目前已知皇城台大台基拐角均为圆弧状转角,刚刚出土的这件石雕处在西南拐角处,其整体形状被加工成圆弧状转角石,从考古学上为证明石峁石雕最初的用途、原生的位置提供了很好的科学依据。石峁遗址地处黄土高原北部的陕西省神木市,其考古工作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峁遗址主体内涵为距今约4000年的石砌城址,城内面积逾400万平方米,目前已发现皇城台、外城东门址等重要遗迹。来源:新华社记者:杨一苗、姜辰蓉监制:周年钧编辑:王宜玄、周喆实习:周汀兰、阮思羽期待更多发现!
2022年8月8日
其他

中国的猫 可能有本土驯化的

普遍认为,猫的驯化通过共生途径,即:早期野猫被人类聚集地生存的啮齿类动物(鼠类)及农业活动产生的垃圾等食物吸引,自发在人类社会中占据一定的生态位,而人类也借此控制农业鼠害以保护粮食。现代家猫的最近共同祖先源自分布在近东和北非的野猫亚种(Felis
2022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