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掀开了中国历史的全新篇章2021年饱经风雨的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阳光里迎来百年华诞胸怀千秋伟业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恰是百年风华中华儿女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今天我们接过@中南大学的接力棒为您讲述大连理工大学主楼的故事在朝霞中诞生,与共和国同龄大连理工大学前身为1949年创立的原大连大学,是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国共产党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学校利用东北解放区的优势,在较短时间汇聚了一批著名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形成了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生动局面,建校初期就汇聚了王大珩,张大煜,毕德显,彭少逸,杨槱,吴式枢,吴国栋,李士豪,土力学、章守恭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奠定了学府基业。1950年9月,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来校任教;1951年,浙江大学土木系主任钱令希受屈伯川“三顾茅庐”之邀来校任教,两位学者、教育家的合作从满头乌发到双鬓染白。自诞生之日起,大工的每一点成绩都是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取得的。红色基因已经深深地融入大工的血脉,孕育形成了我校特色鲜明的精神属性。72年来,我校全体师生与祖国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红色基因在一代代大工人身上接续传承,他们以一项项科技成果,助力民族复兴。我国第一艘核潜、全国第一个现代化的大型渔港——大连渔港、第一个现代化原油输出港——大连新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港珠澳大桥、C919大飞机、“蛟龙号”、天宫二号,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一大批大国重器见证大工科研人的报国心。大工的红色基因是担当兴校强国使命的历史自觉,坚定不移跟党走的政治自觉,传承民族精神血脉的文化自觉,爱党兴党、为国为民的党性自觉。大工人的血脉中潜藏着红色基因大工的岁月里记载着数不尽的光华与沧桑一座由师生协力自主建设的主楼沉淀了大工人血液里自强不息的顽强它矗立在风云之中经历岁月洗礼见证了一代代大工人成长的故事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一个萝卜千斤重,一头毛驴拉不动”。1960年春天,“大跃进”造成的后果开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显现出来,粮食短缺、供应紧张。大连市政府决定停止非城市户口建筑工人的粮食供应,大批工人因此离城返乡,只剩下23名有大连户口的工人留了下来。在校庆十周年才刚刚获得批准、大家翘首以盼的主楼工程以及原无线电系、机械系的建筑工程随着建筑工人的离城返乡戛然而止。学校的领导心急如焚,岂能让已到手的“金娃娃”丢了?!因为工程一旦下马,那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复工,延后两三年都算是幸运的。大连工学院党委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局面。会上就可否以学生作为主力继续完成主楼等建筑施工任务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上,教务处生产劳动科科长徐彭寿根据自己多年来组织学生实习的经验,认为我校学生政治热情高,动手能力强,谦虚好学,踏实肯干,是有能力承担这一重任的。可通过“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单兵独进——一个人只干一个工种”的方法,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组织和管理,完全可以放手一试。常委会经讨论最后决定:(1)调整教学计划,分批组织全校各系一、二年级学生每人参加八周建校劳动,作为必修课记录备案;(2)成立范大因为组长,张祥久、徐彭寿和大连一建的沙工长四人组成的主楼施工领导小组。这件事很快得到了中共大连市委领导的首肯。范大因老师亲自进行了动员,勉励大家为国分忧,建校创业。同学们群情激昂,各班代表争相上台发言表态。学生们按性别、体质的强弱、有无经验等分成若干小组,在工人指导下开始了工作。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按分工,最辛苦的当属挑砖的同学,但不少同学还是超过了每人12块的定额。女同学们也不甘示弱,奋勇争先。学校考虑到女同学的生理条件,分配她们到无线电系和机械系教学楼搞走廊、楼梯、大厅等地面的打磨工作。一些女同学找来破旧的胶鞋作为垫子跪在有水的地面工作。多年之后,每当参与建设工作的老师们走进这些老教学楼时,眼前还会浮现出那些坚强可爱的女同学们埋头苦干的身影,她们是大工的骄傲。随着地面一层建筑的完成,二楼开工了。可喜的是同学们的砌砖水平已有很大的提高。当时木材严重短缺,上楼的跳板是用竹篱编制的,下面仅有几根细长的圆木为支撑,人走在上面颤颤悠悠的,挑着沉重的砖更是费力。范大因老师经常来工地检查工作并参加劳动,当他看到这个情况时,自己也按学生挑砖的数量亲自实践,两个来回他已满头大汗,气喘不止。休息时,他提出了两条意见:第一,任何工种都不要搞劳动竞赛;对超额挑砖的同学一定要做说服工作;第二,要求负责的老师和班长切实担负起安全责任,宁可放慢施工进度,也要保证同学们的健康与安全。工程进展顺利,工地一片繁忙。但当老师征求大家意见时,一些同学大胆地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否再加一个馒头?有的更直截了当地说,肚子没吃饱!人是铁饭是钢,粮食也成了当时工地的头等大事。徐彭寿老师立即去向范大因老师汇报,在办公室里,范大因老师满脸严肃地说,要维持现行的补助标准已属不易,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粮食了。这种情况下,一定不能搞劳动竞赛,就算缩短劳动时间减轻劳动强度也要保证学生们的健康。徐老师问道,能否增发一块肥皂,每周再发一张澡票,八周劳动完后可否发双鞋子和一件衣服。时隔不久,范老师去找了市商业局局长,局长同意增拨一些肥皂给学校,每人还可购买一双解放鞋。他回家后与时任大连针织厂厂长的老伴孔祥桢同志商量,了解到针织厂有一批向朝鲜出口的类似海军穿的圆领衫,可以卖给学校一批,于是圆领衫也成为同学们建校劳动的一个光荣标志。主楼的建设成了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关心的头等大事。那时候凡是主楼工地劳动大军提出的要求,各部门都通力协作,一路绿灯!主楼的建设,涉及木工、泥瓦工、水暖、电工等多工种。学校开展了岗位练兵、小诸葛活动以及示范表演等多种传、帮、带活动,困难一个个地都被大家战胜了。随着主楼一层层的升高,人们对学生们最初的怀疑观望变成了由衷的赞扬:这些学生真不简单!春华秋实,岁物丰成1962年11月,经过长达650天,14万多个工日的艰苦奋斗,主楼终于完工了。市建委组织专家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当他们得知这幢大楼是以学生为主建起来的,检查更为认真和严格了。最后的结论出来了,质量良好!唯一的不足是外墙表面砌的不够平整。大家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经过计算,由于以学生为主力,主楼的建设成本大大降低,平均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00元,还得到了教育部门的表扬。主楼建设培养了学生勇于挑战、敢为人先的品质,是大工人为国分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缩影。主楼已经化作大工精神的建筑丰碑,激励一代代大工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克勤克俭慷慨路,筚路蓝缕树勋功雄雄宏志铭于骨,代代承继慕前风正如大工校歌所唱的那样你在朝霞中诞生,你与共和国同龄,大连理工大学岁月峥嵘,创业发展走过光辉历程由师生建立的主楼记录了大工人不惧挑战、艰苦创业的历史象征着大工人迎难而上、敢于拼搏的精神“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