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JN

其他

如何让你的播客走向全世界?多语种播客制作指南

dpB3Kb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很希望你能分享到朋友圈/群组,并按一下
2月23日 上午 11:15
其他

使用网站时光机的4个必备技巧

m/dpB3Kb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很希望你能分享到朋友圈/群组,并按一下
2023年5月15日
其他

GIJN 十问:对话波多黎各调查记者奥马亚·索萨

你是如何处理职业倦怠的?索萨:多年来,我学习到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关乎新闻的。我必须为生活中的其他事情腾出时间,我经常关闭手机和电脑。我会在不同的活动安排中寻找平衡,也喜欢和家人一起共度时光。10.
2023年3月15日
其他

面对专制与民族主义升温的印度,调查记者可以做什么?

相当不错。与美国等国家相比,印度的人口普查数据库对调查记者来说不是很全面,犯罪数据也没有被对调查记者易用的方式被处理,而印度的监狱数据也不是很有用。总的来说,数据权(right
2023年1月3日
其他

对话《冰点周刊》陈卓:深度报道编辑要如何做?

一篇好稿的诞生,除了前线记者的功劳,后方编辑的角色也是尤其重要的。从一开始对选题角度的把握,到采访过程中与记者的沟通协作,再到拿到初稿时对方向、结构和内容的拿捏,编辑就像是稿件的“产品经理”,在记者和读者之间扮演着“双向翻译”的角色。深度训练营(微信公众号:zhongguojizhe2021)最近采访了《冰点周刊》的编辑陈卓,他在这篇访谈中以具体的稿子为例,分享了找到选题角度的方法、采访的技巧、如何在编辑中平衡新闻的可读性与真实性等。以下是对话摘要:《冰点周刊》编辑陈卓。选题的小切口,背后的大时代Q:您对一个好选题的定义是什么?A:首先是选题的故事性,即这个故事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张力。以前有一种说法是“每个人都可以写一篇人物稿件,但不见得每个个体的故事都是好故事”。怎样的人物故事才算好故事?我认为标准在于故事必须要有足够的张力,或者人物富有戏剧性。发现故事后,如何确定选题角度,我认为评判标准是个体背后是否存在人们普遍关注的东西,即时代性。《冰点周刊》之前有一句话叫“小切口,大时代”,我们发现的选题往往偏向于传统类,所选取的往往是很细微的个体。但是在个体背后,一定有这个时代共同的关切,有这个时代共同的痛点,这样它才能够击中人心。当接触一个人物时,我们往往并不能第一时间抓住这个人身上的特殊点,我们永远需要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深入人物,最终找到人物背后的时代性。在这个过程中,记者在前方的采访和判断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要从故事性与时代性中间作选择,我认为选题背后所反映的时代痛点及公民关切是更重要的,这也是决定文章能否打动人心的关键。Q:在一个选题已经被充分挖掘的情况下,《地震孤儿:别再关注我了》这篇稿子反而展现了不一样的角度,当初是如何确定角度的?A:无论从最开始地震的发生,还是之后每周年的纪念日,已经有无数篇媒体报道,新的角度其实已经很难找了。事实上,这不是一篇策划先行的稿子,而是经过不断打磨才确定的这个角度。当时焦波老师带着几个地震孤儿去拍纪录片,这是一个天然的好故事,它有一个很长的时间跨度,有一个丰富的人物光谱,有一个很好的局外人视角,有很多非常好的选题方向。但进展却不是很顺利,采访对象的打开度很低,不容易接近。当时记者与他们同吃同住,很努力地想要融入他们的小集体之中。但实际上,最终得到的关于地震孤儿内心感受的素材并不是特别充分。因此,第一稿仅仅是一个很常规的真实呈现,只是展现出来这些孩子在这些年承载着外界人士的诸多期望,以及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也有许多不顺意的地方。最终的标题角度,是在漫长的改稿中不断删除无效细节或无意义的故事后磨练出来的。反复却不持续的善意和关怀,可能给一些灾民带来二次伤害。忆伤痛是一种纪念方式,但是不过度打扰是对幸存者的温柔守护。冰点周刊的报道《地震孤儿:别再关注我了》从玉华老师看到这篇稿子时,认为标题不如起名为“地震孤儿:别再关注我了”。我的第一反应是觉得有些直接,但是仔细一想,这个标题其实能非常准确地表达这群孩子当下的内心状态。厌烦被外界关注,是这些地震遗孤自我保护的呐喊,也是心理求助的信号。承受外界太多理想化的期待,实则是对他们创伤后精神世界的压迫。心理重建远比生活重建困难,不过度打扰,是另一种抚慰和关爱。如果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就能打磨出“地震孤儿,别再关注我了”的角度,可能最终在文本的呈现上会更集中。但现在来看,其实标题仅仅提炼了稿件比较亮点的部分,纵观整篇稿件,并不是完全围绕着这个方向来写的。Q:一个选题往往有很多方向,要如何才能找到最独特的角度?A:当确定了一个有意义的选题之后,它的报道操作绝不是单纯地把事情讲述一遍。首先要明白,为什么想写这个选题。在《冰点周刊》的选题会上,会让大家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选题,这句话中要包含选题目、选题意义以及思考角度。而编辑需要对选题方向有一个大概的设想,以便记者去做初步采访。但不可否认,有时候我们对选题可能涉及的内容是完全未知的,这种情况下记者能做的是尽量把情况摸清楚,先了解事实是什么,再去深入发掘重要部分。对于那些已经清楚的事实,我们会首先预设选题的发展方向。但我很期待看到先前的预设被打翻,我希望记者通过采访得到的答案是可以推翻预设和判断的,或者指出这个预设的方向有误,也许我们就可以找到选题的全新角度。所以记者在采访的时候,一定不能机械地提问和记录,必须要非常敏锐地打开五官去接收信息;同时在采访中进行信息处理,就像一个高速运转的计算机一样,能够抓住信息的重点,并顺着重点去继续提问和追问。有的记者采访回来与编辑沟通时,会事无巨细地把采访到的内容事说一遍,等着编辑确定重点,然后再去补采追问,我觉得这样操作效率非常低,而且很容易错过提问时机。以前我做记者的时候,有前辈教导我,在采访的时候脑海里就应该已经在构思稿件,甚至可以明确开头和结尾的写法;之所以要用这些内容做开头或结尾,是因为它足够吸引我,肯定也能够打动读者。而不能是我采访完以后,慢慢地整理冗长的录音,然后再从中去挑有效的句子和信息,最后才确定方向。选题的角度,一定是从采访中慢慢找到的。深耕深耘,方显深度Q:稿件的深度应该体现在哪里?A:编辑作为稿件的第一读者,一篇可以称之为有深度的稿件,给我带来的直接印象是它有很多超出我预期的东西。一篇非深度的稿件或一篇不太成功的稿件,讲述的内容我们基本都了解,可能它写得很全面,但是我读足够多相关的稿件自然会了解这些信息。可一篇深度的稿件,一定能讲出我在此之前不了解的事情。如果是写人物稿件,如果记者采访得不够深,对人物理解得不够全面、最终就会写得不够透彻。这样的稿件往往人物特别脸谱化,不管人物是正面形象还是负面形象,都非常不立体、非常刻板,稿件也只见叙事不见人。读完后,只知道他做了什么事情,但却不能对这个人物有一个非常立体的把握。而一篇非常深入的稿子,读完后一定能非常明确地感知到这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他们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具有复杂性的人物,他们所处的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Q:《保住第八位幸存者的腿》这篇稿件故事感很强,而《知网怎么了》更注重分析,稿件中是否会存在故事性削弱稿件深度性的情况?A:这两篇属于方向非常明确的两篇稿件。前者是本身故事便具有张力,其深度性就取决于它的故事是否足够丰满,是否足够打动人,是否有能力让人读完后摆脱先前对其中形象标签化的认识。当这篇稿件达到了这个目的,这个故事的深度性就成立了,所以不存在故事性削减深度性的情况。而对于后者,当然也可以讲故事,我们可以去讲知网创作者的故事、可以讲使用者的故事等等,但故事一定是要让位于背后的道理,即当我们讨论知网的时候,我更想知道知网到底怎么了?它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该如何构建一个更好的学术查询网站?我们到底需要一个怎样的查询体系?我们更想了解这些,而不是某个人干了某些事。如果这篇稿子一定要去追求故事性,可能这篇稿件的力量就减弱了。Q:您提过媒体需要补充解释专业知识以减少大众的认知差距,在这种情况下,要如何平衡专业知识普及与稿件的深度性之间的文本内容?A:我刚入行的时候,我的老编辑常说稿子的撰写标准是让最低学历的人都能够看明白。以前有同事经常拿着稿子去给邻居读,去给认识的人读。所以一定不要故作高深,故意用一些生僻拗口的词语或复杂的句式。把一个很深入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我觉得这样才是一篇合格的深度稿。比如郑州暴雨,在开始有暴雨以来,媒体做的关于洪水的报道非常多,但洪水对于普通民众来讲是有一定理解门槛的。报道中经常说到的“水位超限”、“圩堤的漫溃”等对于普通民众来讲,是比较专业的名词。媒体的报道大多止于事实,但是对于事实以外的解释,现在来看至少有些报道是欠缺的,如果能够补充上这点,可能会有助于弥补媒体报道和民众认知之间的差异。如今很多深度报道通常都会涉及到专业知识,这就要求记者给知识降级。这个时候就需要记者体现他们的专业性。首先记者要做好足够的案头工作,让自身达到能够与专家对话的水平。其次是确保专业性,这个时候需要专家教授的把关。这种解释性的内容,记者只能尽量做表达,把专家的话进行加工和降级,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凭借自身的理解用最浅显的例子重新表述。不管用什么方法,都需要把专业知识降级,这其实也很考验记者的功力。并不是把词转述出来写对了就足够,而是要尽量简短、不违和地把这个东西解释准确。而普及这些专业知识,能够帮助读者站在另一个层面并通过另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同时也可以增强稿件的深度性。所以记者应该掌握与专家对话的能力,并在这个基础上成为沟通专业领域圈内与圈外、专家与大众之间的桥梁。编辑,就是要做好加减法Q:关于采访,您通常会向记者提怎样的建议?A:以《保住第八位幸存者的腿》这篇报道为例,在确定选题的当天晚上记者就联系采访。作者秦珍子非常优秀,在这个选题上,编辑做的调整并不多。第二天跟记者沟通时,得到了非常多的信息。做稿件就像盖房子,当第一次采访沟通后,所有的地基都已经打好了,接下来需要做的是在这个基础上确定建筑的方向,看是要盖一座大厦还是别墅。这篇稿子最成功之处,我觉得是在于采访本身,有很多细节时至今日仍然很打动我,包括救治过程中的细节,包括那些医生对于“救治”的理解,以及患者在等待救治的现场状态。记者在采访环节就要非常明确地意识到,要去捕捉和呈现细节。就像铲土机一样,把现场有的东西都拉回来,而不是依赖于编辑在后方做了多少的确定和修改。我并不会在每一次采访中都要求记者出一份具体的采访提纲。有一些特别难的选题,或者特别复杂的事件,我会希望先和记者聊清楚。比如围绕这个选题方向,我们可以去设计什么样的问题。在进入选题时,记者编辑一定要对选题有基本的判断,对整体讨论的走向有大概的共识,但并不一定要有落在纸上的采访提纲,或者有一个固定的格式。从个人作为记者的经验来讲,我比较喜欢列采访提纲的时候穷尽所有的问题,有些问题也许并不会在实际采访间提到,但是我会都列出来。有些问题会非常细致,一个问题下分出好几个小问题。列这么细致的提纲,并不是为了和编辑商量或者让编辑去做修改,而是避免在采访的时候冷场。哪怕是和采访对象说着说着没话题了,我还可以从采访提纲中找出一两个问题,使采访能够继续下去。Q:采访很难推进时,编辑或记者应如何处理?A:首先要看我们是否足够放下自我。一名记者的底线首先是对采访对象有绝对的尊重,要充分尊重采访对象的意见,同时要和采访对象有足够的共情。记者不是以猎奇的心态去进入选题,不是只想知道这个故事中最惨烈的部分,而是应该站在当事人身边与他产生共情,去感受他的情绪,和他站在一起去面对现实,从事件中间吸取教训,并且用专业的技巧去把他的故事呈现出来。我们经常说要对采访对象表达感谢。对于采访对象来说,配合记者深入回忆,尤其是充分回忆细节,对于他来讲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没有人有义务配合我们的采访,尤其有些时候采访对象所处的环境也是纷繁多样的,他或许也沉浸在悲伤中,他可能是非常繁忙没有空闲的。有些记者在出差时,能够蹲守好几天等待采访对象。他们会和采访对象一起下地干活,跟他一起做家务,帮助他做很多事情,慢慢地就有机会消除心理上的隔阂,获得采访机会。在采访进行一大半时发现无法推进下去,这个时候可能的因素就非常多了。我们就要考虑很多,是不是能换一个角度去突破?是不是能找到其他同样掌握类似信息的人,再去完善事实拼图?是不是可以再等一等?比如面对一些悲伤无法自拔的采访对象,或者当前的内容可能对采访对象不太适合,我们是否能够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直到他有意愿把这个东西说出来。如果实在推不下去,也要做好心理准备,认清现实,放弃选题。Q:在记者从采访到成稿的过程中,编辑起怎样的作用?A:编辑需要帮助记者去寻找核心,帮助记者修正方向,而不是限制记者的采访和写稿。以我的工作经验来讲,我希望记者的采访是非常丰富、有创造性的。他要对这件事情有自己的理解,而不是做编辑的传声筒,去机械地传达编辑在后方假想的问题,然后带回来一个事先预想好的答案。比如在和杨杰搭档做专栏时,我们会一起讨论选题,看到底哪一种选题更适合她去表达,同时更能击中社会的痛点,进而不断地调整稿件风格。就编辑这道工序,我一定要确保所有应该采访到的信源和应该掌握的事实都已经完成,这是基本要求。首先要问记者,采访是否采到了需要的信息,如果没有就回去补采。如果能获取的信息确实只有这么多,就要考虑如何把有效的信息表达得更加明确,在什么地方插入会更加显眼,可以让读者一眼就看到。此外,编辑的作用更多会在稿件的质量以及内容安全把关环节上体现。编辑大多数时候只是一个后方角色,并不能和记者一起到现场采访,所以编辑需要依靠常识去做判断。比如有的时候,采访对象可能会由于情绪支配而控诉别人;但从编辑的角度,首先要凭借专业敏感性去做判断和筛选——“他说得好像不太合常理”,这种时候就需要提示记者注意这一点,或者让记者去向他所抱怨的这件事情的第三方,甚至第四方、第五方去做核实。有时候是常识错了,但是这种核实能帮助记者在现场做一个判断。Q:如何把握新闻的可读性与真实性?A:新闻的首要原则就是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不管是非虚构写作、特稿,还是新的互联网传播形式下的一些内容组品,在追求可读性之前,要保证所有的细节必须都经过核实,是可追溯和查证,经得起考验的。记者需要呈现的是事实而不是情绪。所谓的事实,是指能够交叉验证的,能够成立的、有证据的信息。但记者必须要非常深入地去理解采访对象,包括触摸这个事件中人们的情绪和感受,而不能做一个冰冷的记录者,只是把这件事情转述出来。有时采访对象可能会说一些带情绪的话,有可能是不符合事实的。记者需要在事后去验证这件事情,去理解受访者的情绪,再去做事实的表达。这个表达的前提,一定是理解,对情绪的感受,但在表达上应该是冷静和克制。克制,才能够让稿子立得住。有时候为了增强可读性,记者会过度修饰采访对象的直接引语,这也是一种不好的倾向。还有一些新记者为了追求可读性,表达非常文学化,可能会用修饰性词语去形容人物的状态,但是人的心理状态是不可知的,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加这么多修饰,因为这反而会削弱事实本身。我觉得可以在不损害事实的基础上实现对新闻的探索;但倘若这种探索损坏事实,我觉得就越界了。以前我们常说,稿子要删到不能再删,减到不能再减。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和名词,少用虚词、多用实词,把所有与事实无关的东西都做减法。编者注:本文原刊发于“深度训练营”的微信公众号(zhongguojizhe2021),全球深度报道网获授权转载。
2022年9月4日
其他

深度报道精选:生为女性是种原罪吗?

“唐山打人案”轰动中国网络舆论。事件发生后,坊间再有女性应该少走夜路、注意穿着、保持社交距离等所谓的“善意提醒”。然而,要求弱者主动规避风险,真的能为她们带来安全?要求女性肩负自我保护的特殊负担,只会将她们的生活和行动置于处处恐惧之中。真实故事计划征集了18位女性的自述,让她们分享了自己的受害经历,以及自我保护方案。有一批女性因为“出嫁女”这个身份,她们的承包地被村集体收回,并且丧失参与集体利益分配的资格,彻底成为了乡土的“外人”。她们尝试维权,法律却出现了空白,政府和法院倾向把争议交还给村民自治解决,于是争议又回到了村子里,她们的利益注定被歧视、提防她们的人集体否决。“生为女性是原罪吗?”河南、安徽两省的六家村镇银行在吸纳40余万储户的近400亿元存款之后,4月18日起,部分储户陆续发现线上线下均无法取现。有外地储户想到河南省了解情况,健康码却被随意赋红,更有储户人在异地、码就变红,网络上流传一个带黑色幽默的戏谑——虽远必朱。全球深度报道网精选了6月份几篇值得一读的深度报道。女性安全,哪能靠防身术图:互联网“唐山打人案”发生后,网络舆论再有女性应该少走夜路、注意穿着、隐藏丰满身材、保持社交距离等所谓的“善意提醒”。许多女性就在这种规训中长大,似乎习得了足够的自我防备技巧,掌握了应对不同危急情景的备案,却依然会遭遇危情。要求弱者规避风险,不能为她们带来真正的安全;更甚者,违反那些“善意”规训的女性,受到伤害之后往往反过来被认为需要负上责任。美国女权主义记者兼作家苏珊・布朗米勒(Susan
2022年7月4日
其他

如何保护手机通讯录的信息不被泄露?

可以同步你存储在手机中的若干数据,这样你就可以在登录账户后在任何硬件设备上访问这些数据。正如他们在服务条款中所写明的,这也意味着这些数据的副本会储存在苹果的服务器上,其中当然包括你的通讯录。苹果的
2022年6月20日
其他

还没点开就已经消失的消息,我们可以如何保存它?

是指一种用于计算机可读信息的特定文件格式,这可能与应用程序接口(API)返回的内容相同。请注意,敏感或私人信息永远不应该被转发给机器人。保存元数据很有用,因为它包含了消息的原始信息,包括用户
2022年5月11日
其他

从濒临倒闭到年收入破亿,法国调查媒体 Mediapart 是如何做到的?

则反其道行之:与其报道一切,它选择集中力量对公众关心的议题发表长篇报道。深度报道是其商业模式的核心。他们认为,独家报道可能会吸引潜在的订阅者,然后读者会因为报道质量而付费支持。Mediapart
2022年4月29日
其他

追踪乌克兰最新局势,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可靠信源?

编者按: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人们迫切希望了解局势的最新变化,但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筛选出真实、有效内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尼曼新闻实验室整理了一份了解乌克兰最新局势的可靠信源清单,内容包括了推特关注列表、新闻媒体、Telegram
2022年3月3日
其他

制作新闻播客/音频报道的八个小贴士

指出,以播客形式发表调查报道可能更安全,更能保护处于风险的信源人士。记者有许多工具和手段来处理声音报道,信源人士在播客中毋须露面,其声音也可以进行变声处理。全球深度报道网cn.gijn.org工具
2021年12月7日
其他

记者要如何应对职业倦怠和心理创伤?

哥伦比亚大学达特新闻与创伤中心的专家表示,复原力是人类在逆境、创伤、悲剧和重大压力来源之下的应对、反弹和适应能力,记者在这方面可能特别出色。新闻业的创伤暴露比一般人高,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相对较低。尽管如此,心理创伤一旦发生,对记者来说是明显有害的。2021年全球深度报道大会应对职业倦怠和压力”研讨会分享:
2021年12月3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第12届全球深度报道大会奖学金开放申请啦!!

你是一名媒体人,供职的机构可以是纸媒、网媒、电视媒体、广播或多媒体制作公司等,也可以是自由撰稿人/自由制作人;
2021年7月7日
其他

专访日本记者清水洁:我是如何调查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的?

事件发生之后,清水洁是如何找到突破角度,又是怎样取得受害人遗属信任的?做了几十年记者的他,又是如何看待当今日本新闻业和记者的工作?最近,《时尚先生》的撰稿人殷晴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清水洁。
2021年6月30日
其他

如何使用“网站时光机”进行在线调查?

“网站时光机”是深受调查记者们喜爱的一个在线调查工具,它可以保存不同时间段的网页内容,即使后来原始网页被删除或是被改动,你仍然可以查阅曾经的网页快照。在这篇文章中,“网站时光机”的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它的使用技巧,包括如何批量抓取、比较网页不同版本的差异、查阅网页处境信息和使用
2021年5月26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调查虚假信息来源,我们为你准备了12种工具和方法

的脸书社团。该社团散播假信息来攻击5G技术──一个在疫情中变得很受关注的假信息议题。仅在英国,就有70多座电话基地台遭到破坏或烧毁,因为人们认为这项技术破坏了人类的免疫系统,因而加剧新冠肺炎的传播。
2020年8月25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数据新闻精选:新冠疫情是如何在美国走向失控的?

在疫情扩散导致各州关闭非必要业务之前,美国许多公司就已深陷财务困境。从今年3月开始,至少有171间公司将他们的破产原因归咎于新冠疫情,但他们破产真的是因为疫情吗?Bloomberg
2020年8月12日
其他

识别虚假信息,事实核查专家 Craig Silverman 会用到哪些工具?

TweetDeck(https://tweetdeck.twitter.com/),因为你可以使用特定的过滤器来查看特定的标签或位置,这是一个很好的监测信息的工具。如果你所在的地区有相当多的
2020年7月29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Distill:网页变化监测利器

如果你是专门报道某个行业领域的记者,相信你一定会有许多和这个行业相关的关键词需要时时去监测,时不时就去看看有没有与这个关键词有关的新闻,好让自己对相关行业的动态时刻保持更新。
2020年7月17日
其他

法国调查媒体 Mediapart 如何报道性侵案件?

进行对谈。来源:Mediapart法国如今在围绕性同意的问题上公众还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当2011年,法国政客、时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的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DominiqueStrauss
2020年4月13日
其他

#GIJC19 侧记:如何用有性别意识的方式,去报道性侵/性骚扰案件?

在全球深度报道大会上,我看见一种严肃的、基于专业调查的性侵/性骚扰报道的力量是可以很大的,而在世界各地都有我们的同行、尤其是女性同行,正在为此努力。2019年9月26日至29日,第11届全球深度报道大会在德国汉堡召开。图:Raphael
2020年1月22日
其他

如何报道性骚扰/性侵案件?

运动中新闻人的角色,伊藤诗织认为,只要还有人用权势进行对弱势一方的欺压,进行性暴力,报道就是有必要的,「我们要一直持续报道下去。」全球深度报道网cn.gijn.org工具
2019年10月21日
其他

参会笔记:去首尔提升数据新闻技能

Sheets里直接插入网页上的图表,例如importhtml(‘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mographics_of_India’,’table’,4)。
2018年10月25日
其他

联手调查记者 日本外科医生曝光医疗行业隐蔽收入

Lancet等重大学术期刊发表了两篇论文。他说,在自己曾发表的文章里,大家可以看到他痛斥某些知名胸部外科医生,他们借临床研究之名,从制药公司方获得了不少非公开收入。
2018年10月24日
其他

首尔调查记者大会归来,我们收获了哪些数据神器?

如果这些开放数据源都无法满足需求,可能需要求助于商业公司。著名的如DigitalGlobe、Planet等。尽管多数服务需要付费,但他们有时也会放出部分受关注的卫星图像,或者给予一定的试用期。
2018年10月22日
其他

#MeToo需要报道者,更需要行动者

问答中,来自巴基斯坦的记者哽咽着讲述,“你三年后还记得那酒店房间,而我24年了,还记得被强奸那时的味道。是的,我24年前被强奸了,我无法出来指控,我的父母不理解,我的朋友不支持,我的环境不允许。”
2018年10月17日
其他

以漫画与笑声对抗腐败:马来西亚漫画家祖纳发表亚洲大会演讲

Coronel与祖纳进行了对谈。Coronel提到,调查记者面对的问题之一是,他们所写的调查报道篇幅长,主题复杂,有时候很难使读者产生共鸣。因此,她请祖纳分享他与公众互动的秘诀。
2018年10月10日
其他

澎湃、新一线、数可视:中国数据新闻运营的三种模式

本周在首尔召开的第三届亚洲深度报道大会上,三位资深中国数据从业者与数百名来自全球各地的调查记者们,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技巧。三位主讲嘉宾所服务的平台,恰巧也代表了中国数据新闻的三种运营模式。
2018年10月8日
其他

这不再只是一个故事:当记者“放弃”客观视角

Clarke是另一名主讲嘉宾,他分享了自己与信源以及报道主题产生紧密关系的故事。在过去五年里,Clarke一直在调查澳大利亚国内一件尚未破解的谋杀案,该案的受害人是一名叫Mark的原住民男孩。
2018年10月6日
其他

第三届“报道亚洲”大会开幕 新闻危机时代更需跨地区合作

“缺乏团队、跨境协作或交流,今日的调查性报道会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这样的会议很重要。”Grabitz鼓励在场记者把握机会,“(在大会上)攫取灵感、结交同道、开拓未来的报道合作”。
2018年10月5日
其他

调查血汗工厂,记者可借助哪些资源?

Mendoza及其团队共四名女记者耗时18个月,调查起底东南亚渔业奴役劳工黑幕,发布系列报道《血汗海鲜》,触发司法调查,最终解救了2,000多名被囚渔工,她们也因此获得了当年的普利策奖。
2018年8月23日
其他

性骚扰调查报道成美网络新闻奖提名大热 | 技术流解析作品

同时,调查团队用地图软件定位了所有性侵犯事故发生的地点,制作了一份事件地图。为了核查事实的准确性,为每个案例增添细节,团队把几百份警察局的犯罪记录报告,与位于芝加哥库克县的法院案卷进行技术匹配。
2018年8月18日
其他

谷歌升级搜索引擎 数据集手到擒来 | 数据新闻精选

Introduction)预计于今年12月出版。该书主要介绍运用R语言和ggplot来制作可视化数据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案例,目标是指导读者思考如何呈现想要展示的信息,以及思考信息与受众的关系。
2018年8月11日
其他

50名受害人自述性骚扰行为分析,米兔是否大鸣大放

网络上之前有舆论批评7月份的MeToo运动声势过于浩大,将本该被更细致讨论的疫苗话题给带偏。所以我们在微信和微博平台查阅了7月份几个热点话题的指数趋势。搜索关键词包括:性骚扰、疫苗、周立波、汤兰兰。
2018年8月7日
其他

数据新闻好不好 内行教你看门道 | 数据新闻精选

看过电影《聚焦》的观众们一定对《波士顿环球报》调查记者揭开的天主教神父性骚扰孩童案印象深刻。记者们通过“古早风格”的数据采集——人工搜集各个教区的性骚扰人名单的方式,揪出了这个惊人的大新闻。
2018年8月4日
其他

第一篇关于中国疫苗问题的数据新闻是如何出炉的

为了理清疫苗在中国到底有什么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新闻报道。通过检索慧科新闻数据库(一个搜集了各类媒体报道的新闻数据库)中近十年所有标题含有”疫苗“两字的报刊新闻,我梳理了所有涉及疫苗问题的报道。
2018年7月30日
其他

定义“调查新闻”这门手艺

我们希望通过传播调查技巧和资源,建立全球调查记者网络,让所有的调查记者,在社会需要他们的时候,都手握利器。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完整版“深度报道锦囊”,获取更多调查报道资源。
2018年7月26日
其他

跟着钱走 | OCCRP跨境商业调查报道经验谈

Patrucic是有组织犯罪与腐败报道项目(OCCRP)的编辑,她曾以《组织一场暗杀》获2017年全球深度报道网颁发的全球亮光奖,这篇文章曝光了一条由巴尔干半岛地区向叙利亚运输武器的管道。
2018年7月23日
其他

图解近年北京空气质量 人们最爱搜索的100个问题 | 数据新闻精选

左图将2018年的浓度均值与峰值期2013年做比对,右图是和2017年做比对。可以发现,现在的空气质量与峰值时期相比,已经大有改善。但是从去年来,浓度还是在缓慢上升的。
2018年7月20日
其他

借用“天眼” 探知遥远真相:卫星图像报道资源手册发布

NASA的WorldView网站提供从NASA数据中心获得的近乎实时的可视化图像,包括各种卫星和航拍图,以及其他地图和可视化工具,例如用于火灾的FIRMS。
2018年7月11日
其他

企业资料查册有方 调查记者这样挖掘独家(下)

登录香港土地注册处的网站:https://www2.iris.gov.hk/eservices/welcome.jsp?language=zh_TW,点击“查阅土地登记册”,进入如下界面:
2018年7月5日
其他

视频报道要吸睛 运镜剪辑有套路 | 移动报道

简单地拍摄一系列动作,这种简明的叙事结构,能让你更专注于报道,特别是如何为事件排序——如何利用情绪、信息、空镜、采访和其他元素,来将一个费时30分钟的事件压缩成为一段强有力的两分钟视频。
2018年7月3日
其他

企业资料查册有方 调查记者这样挖掘独家(上)

点击“查阅”,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现有的信息只有“郑若骅”这个名字,以及她的住址。所以在“董事索引”里查找最具关联。点击“查阅董事索引(以董事资料查阅)”,键入英文姓名“Cheng
2018年6月27日
其他

当新闻业讨论人工智能 | 数据新闻精选

Summit)上,人工智能(AI)成为热议焦点。这项技术正在以及将如何改变媒体的内容生产与商业生态,会给媒体、技术研究人员和读者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2018年6月25日
其他

从策划到拍摄 如何用视频讲好调查故事 | 移动报道

Burum是驻澳大利亚的记者、作家以及获奖电视制作人。他拥有逾30年的经验,出品了2,500小时黄金时段的各类节目。作为移动报道的探索者,Ivo运营着移动报道和网络电视咨询公司Burum
2018年6月15日
其他

全球数据新闻热议话题与趋势盘点 美校园枪击案权威统计| 数据新闻精选

Charlotte认为,数据可视化往简单了说,就是以不同图形(点、线、面)来表现数据,但无论图形怎么变,它都得有个颜色。对的配色能让形状的特征更加凸显出来,让读者一眼看上去就能掌握数据的对比和分类。
2018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