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文艺

其他

舞台艺术好戏连台

舞台艺术好戏连台2023年,全国演出市场强势复苏,优质作品接连涌现,舞台艺术好戏连台。广大文艺工作者精耕内容、注重创新,以充沛的创造力讲述生动鲜活的中国故事,不断开拓舞台艺术创作和展示的广阔天地。围绕2023年舞台艺术的亮点与特点,本版进行梳理和盘点,与广大读者分享一年来的收获。
1月2日 下午 5:04
其他

培养新时代文艺人才 | 俞锋:用科技新知拓展艺术教育前景

核心阅读高等艺术院校正在寻求顺应时代趋势、融合现代科技的转型发展之路,探索培养既熟稔创作原理又精通科技手段、善于运用新技术进行艺术创新创造的复合型人才。高等艺术教育应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强艺术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度融合,组建跨学科教师团队,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艺术+科技”复合型艺术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时代呼唤。机遇与挑战并存,高等艺术教育应继续与时俱进,用科技新知拓展艺术教育的广阔前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和加强艺术教育,提高人民群众艺术素养。”科学技术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艺术的进步常常借助于科技的突破与创新。力学规律的掌握和新材料的应用,进一步造就了博大精深的建筑艺术;视觉暂留原理的发现和摄影机的发明,催生了多姿多彩的电影艺术……近年来,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文艺创作,带来愈加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数字科技对艺术的创作、传播、接受乃至生态都产生了影响,也为高等艺术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当下,高等艺术院校正在寻求顺应时代趋势、融合现代科技的转型发展之路。不少院校在传统艺术类专业以外,尝试开设与社会需求紧密相关的新兴交叉专业,如数字艺术、艺术经济、智能交互设计等,探索培养既熟稔创作原理又精通科技手段、善于运用新技术进行艺术创新创造的复合型人才。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高等艺术院校在现代信息技术类课程占比、理工科师资尤其是信息技术优质师资储备、艺术和科技师资交流互通、学生实践机会创造等方面还有不小进步空间。抓住数字技术带来的机遇,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新型艺术人才,高等艺术教育的探索正在路上。坚持培根铸魂注重文以载道思想内涵的表达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目的。数字时代的艺术人才培养要遵循这一理念,让学生懂得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是艺术的灵魂,文艺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以反映时代精神为使命。高等艺术教育要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青年文艺人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要培养学生用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审美去创作属于这个时代、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科技越是发展,艺术人才驾驭技术的能力越是显得重要。从当前的艺术实践来看,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不断延伸,科学、人文与艺术多维度交叉融合,催生了一批文艺作品,有力推动了文艺创新。与此同时,也存在形式感强却缺少文化内涵的现象,创作容易流于科技元素的简单堆叠。针对这类问题,高等艺术教育应重视文学、历史、哲学等文化类课程,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与理解,引导学生创作出有人文底蕴、思想内涵、科技新意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在新型艺术领域实现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当今时代,数字科技使全球互联互通,日益频繁的艺术交流发挥着以艺通心的独特作用。在国际传播语境下,我们的艺术人才培养一方面要放眼世界,让人才具有国际视野,具有提炼中国文化标识、用数字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具有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担当;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走出方寸天地,走向火热现实,去感受新时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和社会变迁,创作出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作品,展示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提升数字素养促进“技”“艺”融合随着科技进步,文艺创作方式发生变化,人们可以在海量数字资源支持下利用数字工具开展设计与制作,丰富了创意源泉,提高了创作效能。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高等艺术教育应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改变学科专业独立发展的思维定式,打破过于细化的专业壁垒,加强艺术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度融合,组建跨学科教师团队,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应当从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视角出发,设计课程体系、编写课程教材,更新高等艺术教育的教案、教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与技术思维,开阔创作思路,提升艺术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要培养学生应用人工智能、动态视觉设计、三维全息投影等数字化手段进行艺术实践的能力;也要帮助学生提升数字素养,辩证认识新技术,正确驾驭新工具,开辟艺术新境界,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艺术人才培养实践中,新的探索正在进行。比如综合利用校内教育教学资源,打造“微专业”和模块化课程体系,学生可自主选修“数据智能与服务设计”“可持续与生态设计”“数字文化创新”等课程模块,实现自我提升。高等艺术院校还可以借助高校、科研院所力量实施学科交叉培养。如南京艺术学院与相关单位联合,共建“艺术与科学创研中心”“听觉感知与视听融合实验室”等科技赋能艺术的新型人才培养平台,以工作坊等形式邀请师生共同研讨、创作,产学研相结合,将艺术与科学碰撞出的思维成果转化为新颖独特的文化产品。拓展产业视野对接社会需求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建筑业、旅游业等领域融合发展以及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的思路。在产业融合发展背景下,艺术设计与内容创作、营销传播、管理运营等环节联系紧密,从业者既要有艺术专业能力,也要有产业运营视野。为此,高校艺术类院系可与行业协会、优秀企业进行常态化合作,聘请行业专家担任校外导师,还可以主动跨院、跨校组建项目团队,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合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借助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新技术,高等艺术教育帮助学生接触文化产业前沿的手段越来越丰富,从而使艺术人才树立开阔的产业思维,具备适应文化新业态的多种职业能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艺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在艺术能力培育上,兼顾基础理论、动手实践、创新创造、数字素养;在艺术思维培育上,融合价值立场、文化底蕴、科技意识和产业视野。我们要积极探索以现代技术赋能艺术教育的创新路径,用数字技术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强化艺术平台建设,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方式,培养更多能够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的新时代艺术人才。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在人才。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培养“艺术+科技”复合型艺术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时代呼唤。机遇与挑战并存,高等艺术教育应继续与时俱进,用科技新知拓展艺术教育的广阔前景。(作者为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本文刊发于《人民日报》2023年4月18日20版。
2023年4月18日
其他

逐梦 | 巡山路上

图为马头山自然保护区风光。吴志贵摄沿着巡山的线路,我和罗莉群走在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山间小路上。经过东源古树林,再往前行几公里,就可以看到清澈的昌坪河。河畔一棵生长了1200年的南方红豆杉巍然挺立,两棵百年古樟分列红豆杉左右,它们向天空撑开的巨大树冠倒映在昌坪河里。一条条细长的小鱼在水里轻盈地掠过,泛起一阵阵银白的涟漪。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森林覆盖率超过97%,保护区内有大量珍稀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罗莉群说,她的工作职责主要就是保护林区生态安全。一罗莉群,今年40多岁,是马头山自然保护区派出所的民警。她是2018年从县城调来派出所的。那年派出所急需人,因为离县城远,找不到合适的人去,罗莉群考虑儿子已经读大学,就主动请缨,并提出要把年届70岁的老父亲一起带去。父亲身体不好,脾气有时也躁,正好可以换个环境,自己一边工作一边照顾父亲,没有后顾之忧。领导怕她吃不了那个苦,罗莉群硬是磨了半年,领导才同意。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面前这位气质时尚、笑声爽朗的女子,能耐得住寂寞,在这莽莽群山中工作生活5年多时间。作为所里目前唯一一名民警,她带领两名辅警,巡山的脚步踏遍了马头山的山山水水。虽已是仲春,山林换上一身新绿,但去年夏秋以来发生的严重干旱,使得林区的防火形势仍不容松懈。罗莉群要逐门逐户走访,宣传防火知识,检查用火安全,和村民签订森林防火责任状。林区的老百姓居住点很分散,年轻人大多在外地经营资溪面包,留守的都是年纪大的老人家,更需要耐心地讲解。东源村的程大爷不在家,罗莉群拉着我到他家的菜地去找。在一片开阔的山洼洼里,远远就看见程大爷戴着草帽、穿着胶鞋在用锄头挖地。罗莉群走上前,叮嘱程大爷不能野外用火,程大爷笑着说:“不会不会,我签过责任状,有时候也会在村里的喇叭下听广播,听见你在广播里说不能丢烟头火种,不能烧田埂草、树叶、干柴,不能烧山驱赶蜜蜂和野兽。”回想起去年11月,程大爷在菜地堆起一米多高的干草垛,准备烧成草木灰给地施肥。正在巡山的罗莉群和同事发现了草垛燃烧的烟,赶紧上前扑灭。虽然没有造成什么后果,但为了让程大爷记住野外不能用火,她还是对程大爷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村民们听说了此事,都知道了野外不能用火,日后也注意多了。二山里的“宝贝”实在是太多,早些年非法采挖和盗猎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一年冬天巡山,罗莉群发现一对夫妻正在山谷的小溪边采挖一种小植物的块根,她立刻上前制止。这对夫妻挖的,正是我国独有的珍稀植物野生三叶青。它长在地下的块根由几根细细的茎吊着,被称为“植物里的抗生素”。罗莉群给这对夫妻上了半小时课,从那以后,她增加了对三叶青生长所在的山坡灌木丛、山谷、小溪边的巡逻次数。在罗莉群不厌其烦的宣传下,村民们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逐渐增强。几年前的一个夏夜,有村民举报在昌坪发现有人在抓捕石蛙,她和同事立刻赶到现场。两束手电筒的光在漆黑的沟渠里显得分外耀眼——两个外地人正在盗猎。罗莉群从他们背着的竹篓里解救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虎纹蛙20只,依法对两名盗猎者立案查处。随着日常巡护的加强、村民和游客生态保护意识的进一步提高,这两年几乎没再发生类似事件。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大黑熊也从深山密林里出来了。这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在保护站红外线监控设备拍到的画面里,我看到憨憨的大黑熊在蜂农放在山脚下的蜂巢边偷吃蜂蜜。为防止野兽损坏蜂巢,罗莉群指导蜂农在养蜂的地方放置太阳能驱兽器,野兽一靠近,驱兽器就会发出狗叫声或鞭炮声,把野兽吓跑,同时不会伤害它们。图为罗莉群(左二)和同事排查辖区毛竹砍伐情况。胡进盼摄三前不久,罗莉群在巡山时,发现一位农户家里住进了好几个陌生人,经询问,是户主从贵州请来帮忙砍伐竹子的农民工。听说了此事,罗莉群立即交代工人们用火安全,要遵守林区管理的各项规定,临走时还把自己的电话留给了工人们,让他们有事打电话。果然,晚上9点多罗莉群接到了电话,工人们说因为工钱和雇主没有谈拢,明天一早要去山上砍毛竹抵工钱。原来,再过半个月就是长笋期,为了护笋,林区规定长笋的3个月期间不允许砍伐竹子。雇主为了赶时间,又怕到时请不到工人,采伐许可证还没办下来就把工人请来了。工人们来了不能立即开工,耽误一天就损失一天的工钱,他们希望雇主予以补偿。可在补偿款上,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罗莉群先极力稳住工人们,警告说,如果去砍伐竹子就是盗伐、哄抢,后果很严重;同时,罗莉群也对他们表示理解并承诺:“都要养家糊口,确实时间耽搁不起,明天一早我就会去调解。相信我,一定能给你们调解好!”第二天一大早,罗莉群就赶过去,劝解了6个小时,雇主和工人们达成协议,握手言欢。我问罗莉群,为什么那么肯定就能调解好?她说遇到这种情况,最见效的方法是让双方把诉求一条条列出来,给他们逐条分析。人心都是肉长的,大家相互体谅、各退一步,矛盾自然就化解了。从派出所驱车约半小时,在崎岖的山间小路再步行20分钟,就可以到达昌坪村峰上村小组,80多岁的空巢老人周大爷两口子就住这里。峰上村小组人烟稀少,每次罗莉群来,老两口就乐呵得不行。罗莉群常来看望老两口,拉拉家常,谈谈见闻,是他们的知心人。这次聊天,聊出了老人家的烦心事:一年辛辛苦苦养蜜蜂,收了22斤纯正深山百花蜜,这是不错。可是县城太远了,又没有人来收,蜂蜜卖不出去,老两口每天看着那22斤蜂蜜心头就犯堵。罗莉群养过蜜蜂,现场品鉴了一番,确实是好蜂蜜。她立刻拿起手机开始拍摄,把蜂蜜和养蜂人都拍进视频,发朋友圈,卖蜜。朋友圈里爱心满满,你2斤他2斤,一会儿工夫就订购一空。罗莉群请辅警帮着把蜂蜜搬下山,第二天就把卖蜂蜜的1300元钱送到了老两口手里。周大爷没想到,坐在家里也能把蜂蜜卖完,还这么快就收到了现金,高兴得合不拢嘴。四晚上不到6点,山里的天就全黑了,几户人家亮出星星点点的灯光,派出所愈发显得静谧。刚来派出所那会儿,所里前门是进山的马路,后面是一片杂林,到处是垃圾、石堆,还有旱厕和裸露的化粪池。罗莉群一来就立刻带着辅警进行清理。垃圾和杂草清除后,露出一片整齐的竹林,再从河边捡来鹅卵石,在竹林间铺一条小路,直通后面绿波荡漾的河塘。“我们这里是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这么美,派出所也应该美才对。”罗莉群一边说一边拉着我的手,带我去参观附近的夜色。翻看罗莉群的微信朋友圈,最近一条动态是3月8日的视频:她穿着咖色的一字领薄毛衣,扎着高高的马尾辫,在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里欢笑。在派出所工作的几年里,除了去局里开会,她几乎没有离开过保护区。一个爱美爱笑的女子,怎么做到在这深山里与寂寞相伴呢?见我满眼疑惑,罗莉群说:“我不觉得寂寞啊!白天工作,要巡山,要走访乡亲们家,晚上看看书,陪陪老父亲。父亲的身体状态越来越好,平时还能帮我喂鸡、打理所里的内务。我经常夸他,让他有成就感,有我在身边,他也更有安全感。”罗莉群喜欢这里一年四季的每一天。春天满眼新绿,夏天可以在小溪里游泳,秋天捡拾落地的板栗,冬天就盼着一株株的梅花开。五我问罗莉群,在山里工作有什么困难吗?她摇摇头,同事突然插进话来:“怎么没有呢?那年有一天晚上你帮别人送身份证,被摩托车撞到脚踝,没能及时看医生,到现在跑步还疼吧?”“这也是我当时疏忽了,以为没啥事,就没麻烦同事。以前我每天跑步5公里,自从脚伤后,就不敢跑了。但我可以做别的运动啊,这不算啥。要非得说有什么不便,就是我刚来的时候特别怕蛇,尤其是有剧毒的银环蛇,看到都发抖。现在不怕了,巡山时会带根长竹竿,眼睛亮点,远远看见用长竹竿拨开就行。”罗莉群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第二天巡山的路上,我和罗莉群边走边聊。路过葛大妈家,她家房前屋后沿墙壁码着整整齐齐的柴火,这是当地的风俗,罗莉群又少不了去唠叨几句防火的事。葛大妈看见罗莉群,热情地邀我们到家里坐坐。葛大妈家门前有一棵开着大朵大朵白花的树,身姿特别迷人,远看像白玉兰,近看又不是。我不敢辨识。罗莉群说,那是“深山含笑”。“深山含笑”?走近一闻,一股淡淡的幽香飘来。我特意搜索了一下:深山含笑,木兰科含笑属,常绿大乔木,花朵大而美丽,洁白素雅。它挺立的身姿,多像我身旁的罗莉群啊!文章刊发于《人民日报》2023年4月17日第20版
2023年4月17日
其他

艺近人和 | “文化大篷车”行驶在黄土高原上

宁夏“文化大篷车”下基层活动,推动宁夏秦腔剧院创作出一批接地气、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秦腔现代剧作品。尤其是《王贵与李香香》《花儿声声》等组成的“宁夏秦腔三部曲”,成为近年来宁夏文艺创作繁荣的缩影。
2023年1月5日
其他

开卷知新 | 郭光灿:量子计算—— 强大算力 广阔前景

核心阅读量子世界的特性,如叠加性、量子纠缠等,是量子计算机优越性能的物理根源。量子计算不仅具有加速运算的功能,而且可以将某些在电子计算机上难解的问题变换为可解的问题。当前量子计算机正处在“专用机”阶段。尽管如此,将量子专用机与电子超级计算机相结合,采用量子—经典混合算法,依然可以大大提升运算速度,起到量子赋能的效果。这也正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量子计算机走向实用的主流做法。量子计算正逐步应用到网络信息安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化学生物制药、金融工程、智能制造等领域,将在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近年来,随着量子信息学的发展,“量子”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甚至被披上神秘的面纱。只有客观认识量子世界,才能科学地将对量子世界的认知应用到人类生活中。客观地说,量子信息技术时代尚未到来。决定其到来时间的关键要素之一,是量子计算。只有当通用量子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时,我们才能说人类社会已经进入量子信息技术时代。✦✦量子计算的算力指数级超越电子计算✦目前,我们将物理世界分为两类:凡是遵从经典物理学的物理客体所构成的物理世界,称为经典世界;遵从量子力学的物理客体所构成的物理世界,称为量子世界。这两个物理世界有着截然不同的特性,前者每个时刻的状态和物理量都是确定的,后者则都是不确定的。今天人们常用的电子计算机遵从经典物理定律运行,而量子计算机则是源于量子力学的量子器件,其工作原理遵从量子力学。具体来说,在经典物理中,物理量在某一个时刻具有确定值,因此信息单元要么是0要么是1,称为比特。这是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单元。电子芯片中的晶体管,通电流状态代表1,不通代表0。而量子物理具有一个特征,就是不确定性,即某一个时刻物理客体的物理量不具有确定值。因此,和经典物理的信息单元不同,量子信息单元不是0或1,而是表征0的状态和表征1的状态的叠加,称为量子比特。每一个量子比特表征两个经典数据。量子比特的物理载体也不是晶体管,而是同时具有两种状态的物理客体,如电子的自旋、光子的偏振、两能级的原子等。量子比特就是两种状态的叠加态。量子比特的状态不同,就表示它所表征的信息不相同。设想电子芯片有n个比特,由于每个比特具有确定值,因此它存储一个经典数据;而含有n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由于每个量子比特表征两个经典数据,因此n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就存储了2ⁿ个经典数据。可见,正是量子的不确定性使得其存储数据的能力是电子芯片的2ⁿ倍。计算机操作实际上是对芯片所存储数据的改变,电子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的操作大大不同。前者每操作一次,只能改变一个数据,运算过程是一个一个数据的改变,称为串行运算。后者每操作一次,可能将量子芯片中存储的2ⁿ个经典数据同时变换成2ⁿ个新数据。这就是量子计算机具有并行运算能力的物理基础。量子计算机处理某个函数的速度取决于量子算法。应用量子纠缠可以开发出有效的量子算法,将量子计算机并行运算能力体现在实际的信息处理过程中,使量子计算机的算法以指数级增长超越电子计算机。量子世界的特性,如叠加性、量子纠缠等,是量子计算机优越性能的物理根源。量子计算不仅具有加速运算的功能,而且可以将某些在电子计算机上难解的问题(如大数因子分解)变换为可解的问题。可以说,量子计算机的算力之于电子计算机,好比电子计算机的算力之于旧时的算盘。✦✦量子计算技术正逐步走向行业应用✦我们知道从算盘时代发展到当今的电子计算机时代,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旦从电子计算机过渡到量子计算机时代,人类社会又将再次经历巨大变化。当前,量子计算正逐步应用到网络信息安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化学生物制药、金融工程、智能制造等领域,将在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认识到量子计算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当前许多国家都在开展量子计算研究。2016年,全球首个量子计算在线平台公布。这一平台搭载5个量子比特的量子处理器,可供全世界用户使用,有大约30万人通过“云方式”体验量子计算。2019年,全球首套商用量子计算机(20个量子比特)推出,目前已有30多台商用产品供使用。同年,使用53个量子比特的量子处理器出现:在伪随机量子采样任务中,量子计算机用了大约200秒的时间完成运行,而当时最强的超级计算机需1万年才能完成相应任务。我国清华大学与浙江大学成功合作研制出121个量子比特的超导量子计算机。2022年则出现了当下最强的量子计算机,拥有433个量子比特。如今,量子计算机研制和应用已经成为各国战略竞争焦点之一,量子计算技术正走出实验室,走向行业应用。据统计,全球有100多家量子计算公司,量子计算发展呈现一派蓬勃景象。在我国,近年来一些量子计算机构相继成立,取得的发明专利数不断攀升,24量子比特、64量子比特等商用量子计算机陆续问世,国产量子操作系统以及量子操控装置研制成功,推动着量子计算机在我国的工程化应用。量子计算机是宏观的量子器件,环境不可避免地会破坏量子特性,导致量子计算机丧失并行运算能力,这种“消相干”是量子计算机研制和应用的主要障碍。科学家提出“容错纠错编码原理”,理论上解决了这个难题,但由于人类尚未掌握精确的量子操控能力,因此实际技术难以做到。目前所使用的量子计算机,实际上是含有噪声的中等规模专用机。人类最终目标是成功研制通用量子计算机,为此量子比特应达到百万级,而且需要采用“容错纠错”技术。这大约还要1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实现。当前量子计算机正处在“专用机”阶段。尽管如此,将量子专用机与电子超级计算机相结合,采用量子—经典混合算法,依然可以大大提升运算速度,起到量子赋能的效果。这也正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量子计算机走向实用的主流做法。期待我国在不断使用中提升量子专用机的性能,形成“研制—使用”的良好发展生态。这需要我们准确分析量子计算软硬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前景,科学合理制定整体发展战略,明确近期、中长期目标,分阶段投入并考核,以推动量子计算机更好更快发展,助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推荐读物:《量子计算与编程入门》:郭国平、陈昭昀、郭光灿著;科学出版社出版。《颠覆——迎接第二次量子革命》:郭光灿著;科学出版社出版。《量子计算:一种应用方法》:杰克·希德里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微信图片为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悟源”。郭光灿供图
2022年12月6日
其他

逐梦·十年奋进路 | 为了“羲和号”奔向太空……

为了“羲和号”奔向太空……面前是一片光与火的海洋。烈焰洪流一般奔涌着、喷发着,无声澎湃在恒星的表面。太阳是如此巨大,33万个地球相加,才能达到一个太阳的质量。事实上,太阳占去太阳系总质量的99.87%。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经受它的吸引,无时无刻不被它光热的潮水抚摸。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能源,乃至大气的流动,无不直接或间接得益于太阳的馈赠。它恒定不变地澎湃在1.5亿公里之外,燃烧着、喷发着,似乎亘古如斯,永无枯竭。在南京大学的校园里,有一群人,一直在关注着太阳。在积蓄了半个多世纪的力量之后,他们把中国“观日之眼”送入太空。在中国科学院方成院士的眼中,太阳的光芒里充满了未知。为什么有如此巨量日冕物质抛射?为什么太阳有活跃周期?为什么太阳南北极磁场会调转?方成今年84岁,仍思维敏捷、精神饱满,奔忙在工作一线。他亲历了中国对太阳研究的从无到有,从搭建观测塔到升级天文台。他领衔把中国第一颗太阳观测卫星“羲和号”送入太空。在方成院士和他的团队看来,“羲和号”是中国探日从地面跨入太空最坚实的一级台阶。攻关“那我们发一颗卫星到太空去看。”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80后教授李川,仍记得第一次听方成院士讲卫星设想的情景。那时,大家都觉得难以置信。从来都是在地面研究太阳,用国外研究团队公开的数据找方向,最大胆的想法也不过是升级望远镜,追赶别人的观测条件。“先别说一个如此庞大的卫星观测项目需要多少钱,就说一次火箭发射要多少成本?”大家不敢想。方成从来是个敢想敢干的人。1955年,方成来到南京大学读书,当他参观紫金山天文台时,了解到我国的天文观测设备,只能用“一穷二白”来形容。最大的设备,也不过是一架1924年购于德国的60厘米直径的天文望远镜。那时,师生们最大的心愿,是建一座自己的太阳塔望远镜。谁也没想到,项目自1958年上马,历经22年,终于在以方成为首的团队手中完成。这期间,项目因种种原因多次中断,但方成他们又一次次推动项目重新上马。资料没有,自己研究;缺少经费,工地搭茅棚;好不容易买来几方木料,租不起车,师生用板车拉……1979年秋天,一座小巧别致的穹顶塔台矗立在南京孝陵卫的荒山上,中国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太阳观测塔。观测到清晰的太阳成像,收集到清晰的太阳光谱,中国对太阳的观测研究大踏步走上了轨道。方成自小就在向天空仰望。抗战时期,父母离开上海避乱,方成出生在昆明。他记忆里,每当警报响起,敌军飞机从天边飞来轰炸城区。那时,他的志向是做飞机设计师。后来,阴差阳错学了天文,他向天仰望的目光却从此投射得更远。他深知,加强对太阳的观测研究,中国迟早要迈出这一步。早年他大学毕业后去北京深造,当时赵九章等学界前辈正推动中国的卫星上天。他们认识到“日地关系”的重要和科研欠缺,建议方成专注于这方面的研究。如今,中国的太空事业,已经从资源卫星、气象卫星,走向载人航天。一个航天大国,对太阳进行监测和预报,是多么紧迫又势在必行!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氢、氦核聚变。局部忽然增亮的爆发称为耀斑。一个中等强度的耀斑,就相当于百亿颗原子弹爆炸的能量释放。更巨大的爆发称为日冕物质抛射,以十亿吨计的物质喷射向行星际空间。一旦遭遇,高能粒子、电磁暴等将袭向地球,小则影响信鸽方向和导航,大则危及航天员安全、破坏电子器件、损毁卫星、造成停电。对太阳的重视,总与航天步伐一致。至今,世界各国已先后发射了70多颗太阳探测卫星。其中,“帕克”太阳探测器正在试图更近地触摸太阳,距离太阳最近时仅约9个太阳半径。方成在多年的国际合作中看到差距,也在差距中对未来的路有了清晰认识。2004年,他提出与国外合作,共同研制太阳观测卫星,但因外方资金不足而搁置。再一次,国内一箭五星计划又因故放弃。但方成没有气馁。一次次尝试,他带出更有探天积淀的队伍。在中国向天外进发的脚步中,探日的时机正在临近。出征沉沉夜色中,随着长征二号火箭点火,光焰如激流喷射而出,箭身稳稳升起旋即冲天而去,很快成了苍穹上一颗亮点。2021年10月14日,“羲和号”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飞而起,奔向太空。当时,方成和团队都守在发射现场。从“羲和号”2019年6月立项,到跟随火箭一飞冲天,仅仅过去了两年时间。中国的探日进度,加速从地面跨入太空。“羲和号”卫星除了太阳成像,更主要的功能是利用中性氢原子谱线进行全日面光谱扫描。此前,全世界尚未在太空中探测过这条Hα光谱。而通过这条谱线,可以巧妙反推出太阳的温度、密度等,进而能研究太阳大气,了解爆发机理,对太阳爆发活动做出预报。同时,卫星还将承担技术试验的“特别使命”。由于要扫描整个日面组成一张完整太阳像,必须让卫星具备超高对准精度与超高稳定性。而卫星在飞行中如何不产生振动?恰好,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铸就了一件“利器”。如果把卫星平台舱比作无人机,那么装有镜头的平台就是载荷舱,中国首创以磁悬浮的方式让平台舱和载荷舱分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稳定和精度。“羲和号”技术要求苛刻,正好成为这项技术的“试车员”。立项后的节奏快得让人喘不过气。南京大学、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和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等单位的团队为“羲和号”忙碌起来。这是一场复杂的协同,有的要攻克光学器件,有的要完成卫星开发,有的要对未来数据定标建模……“很多人在幕后没日没夜苦战,一颗卫星逐渐成型。”李川说。先是样机,测试调整,然后是真机运到南京,连接上各种设备,对准太阳做最后的检验。后面还要完成整装、搭载上箭,仅留出数天检测窗口。没想到,调试准备好了,南京却阴雨绵绵,让人心急如焚。团队一直焦虑看着天,乌云沉沉不散。直到最后一天,只听有人喊:“天开了!”久违的阳光射出,“羲和号”最后一次在地球大气层中注视太阳。检测完毕,万事俱备,只待升空。研制团队连夜带着设备转场,时间扣得很紧。这就是地面观测太阳的限制。风雨阴晴,都会影响观测,每天一半时间地球的一面都是背对太阳。而“羲和号”在距地表517公里的天外,绕行地球南北极,可以全天候朝向太阳巡看,每46秒完成一张全日面扫描,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记录太阳数据。在地面,地球大气吸收了大部分电磁波,甚至太阳活动本身也在影响着大气变化。当人们看到星星眨眼,那正是因为大气的波动。剥去这些迷雾,人类将有更多发现。比如,通过“羲和号”,人们第一次看到了太阳中硅元素的一条光谱谱线,而在大气中,这条线被完全遮蔽了。当“羲和号”传回首批数据,方成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但太阳成像始终不够完美。所幸硬件设计如今运用了多种传感器,可以远距调控,几经试验找到了最佳位置,获得了理想的太阳Hα光谱和成像。运行一年来,“羲和号”已经渐入佳境。今年8月30日,国家航天局发布“羲和号”探日近一年成绩单。它不仅传回海量观测数据,记录了近百个太阳爆发活动,更接连创下5个国际首次,验证了“磁悬浮”双超技术、空间测速全新解决方案等的创新优势。“羲和号”卫星示意图。(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供图)筑路当“羲和号”随火箭刺破苍穹,南京大学、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等研发团队都在现场。他们难得凑这么齐,当即开会讨论起未来的“羲和二号”。两年艰辛长跑,终点成了另一个起点。下一个目标已经倒逼他们争分夺秒。在方成的构想里,“羲和号”是跨入太空的一小步,是“开胃菜”,是“试验田”,中国探日的大幕正徐徐拉开。“在未来,我们需要建立立体观日体系,包括在黄道面观测、进而建立绕太阳极区观测体系,并最终抵近太阳……”实现愿景,步子得从脚下走起。每7到14年,平均11年,会有一轮太阳黑子的集中爆发。自有记录以来的第二十五个太阳活动活跃周期已经开始,这对我国跟上前沿探日步伐,将是一个难得的观测窗口期。他们为“羲和二号”选了一个绝佳观测位置。日地之间多个引力平衡点称作拉格朗日点,其中L5点与太阳和地球的连线呈等边三角形。如果长期稳定停留在那里,将跳出人类几乎只能正面观测太阳的视角,观测太阳的“侧脸”。由于太阳自转,在L5甚至能提前4到5天观测到即将波及地球的太阳活动,也将可以旁观日地互动全过程。目前,还没有人类的飞行器长期驻留在那里。太阳像一个巨大的谜,让探索者无法停步,无法移开视线,那团未知如此令人着迷。他们惊讶于太阳的丰富,“目前地球的所有元素,太阳上全都有”。但对太阳活动认知的有限,让他们感到心急。在这群“追日人”的努力下,中国即将构建起太阳立体探测体系,那将是一项造福全人类的事业。在“羲和号”升空一年后,中科院先导项目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发射升空,世界最大的直径2.5米的轴对称太阳望远镜等也即将建成。而中国的太阳数据,已向全球开放。太阳是人类目前唯一可以如此接近去探测、去研究的恒星。人类有一天去往更浩瀚的深空探测的时候,来自太阳的经验无比重要。“而我们对太阳的了解,还处在非常浅表的阶段。”方成说,“我们这代人是向着太阳筑路,大的贡献在后面,等着后来的人去完成!”
2022年12月5日
其他

鞍钢新中国第一代建设者后代杨兵:电影《钢铁意志》,向新中国钢铁工业开拓者致敬

正值国庆佳节,观看热映电影《钢铁意志》,回顾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创业与发展,作为新中国初期鞍钢恢复开工建设开拓者的后代,我不禁感慨万千。影片真实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对钢铁的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团结专家、带领鞍钢职工,以钢铁般的意志排除万难,生产出新中国第一炉铁水的艰辛历程。《钢铁意志》生动诠释了“钢铁意志”的丰富内涵,成功塑造了新中国钢铁工业开拓者的群像。影片根据父辈开拓者“五百罗汉”的事迹改编。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党中央即下达了恢复鞍山钢铁生产的指示。为了加强鞍钢的修复和建设,先后分批从各条战线陆续调来支援鞍钢的县级以上干部五百多人。“五百罗汉”是对这些干部形象化的称谓,他们是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拓荒者。这些干部虽然只有少数人有大学学历,但他们共同的优势是均有十几年或二十几年的党龄,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钢铁强国的信念十分坚定,年富力强,南征北战,经验丰富,善于学习,具有独挡一面的能力。他们放下行装便投入工作,深入一线,边干边学,带领广大职工,团结工程技术人员,生产支援前线的军用产品,发动职工献交器材,抢修厂房设备,开工恢复生产,仅用了约半年时间就炼出了新中国第一炉铁和第一炉钢。影片中的赵铁池、程时勋就是“五百罗汉”的代表,孟泰、王崇伦是全国劳动模范。第一炉铁水如同中国共产党人、工人阶级“钢铁意志”的象征。影片的人物对话提到了“工字钢和无缝钢管”,这是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有关资料表明,党中央重视钢铁工业,列为国民经济工作的重点,提出“全国支援鞍钢”“为鞍钢就是为全国”的口号。如影片所表现的,“钢铁意志”重视和追求“第一”。鞍钢作为“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诞生了众多的“新中国第一”。第一根无缝钢管就是其中之一。家中曾收藏一截无缝钢管,碗口般粗细,锈迹斑驳,扎系红丝带。新中国成立初期,时任无缝钢管厂厂长的父亲与工人们日夜奋战,成功生产出我国第一根无缝钢管。喜庆之中,工人们截下一段作为礼物送到了北京。其中一段小的,家父留为传家宝。前些年,我回鞍钢参观,忍痛割爱,把它送还给了鞍钢博物馆。影片还特意标出近年来我国的钢产量。70多年过去了,我国钢产量从1949年的15.8吨,发展到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10.3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比例从1949年的不足千分之一,到2021年的半壁江山。我国从钢铁弱国变成了世界钢铁强国,变成了世界钢铁生产第一大国。我国钢铁工业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造福人民中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每当想起这些,鞍钢人的骄傲与自豪就溢满心田。影片结尾,西去列车的窗口,赵铁池与孙雪飞手挽手深情地望着远方。这一幕,令人潸然泪下。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开拓者转战新的战场,他们将美好的年华,毕生的精力,无怨无悔地留在遥远边城。钢铁战士的意志、情怀、胸襟,令后辈永久地敬仰和感念,不由地从心中喊出“向新中国钢铁工业开拓者致敬”。鞍钢不仅出钢材,还出人才。据有关文献记载,鞍钢为全国各地输送代培约23万钢铁英才,被誉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可以说,只要有钢铁企业,就有鞍钢输送的人才。电影《钢铁意志》告诉我们,“钢铁意志”就是钢铁兴国、钢铁报国、钢铁强国的坚定信念,是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延续,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铮铮铁骨和高风亮节,至今展示出锐意创新的时代风貌和英雄气概。作为新中国钢铁工业开拓者的后人,我永远为鞍钢骄傲和自豪。“钢铁意志”若炽烈的火炬,永远激励一代代新人阔步向前。
2022年10月3日
其他

演绎修身为民的人生情怀

《草鞋县令》剧照。前不久,新编川剧《草鞋县令》作为第五届川剧节闭幕戏在重庆大剧院上演。该剧由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得主陈智林携手梅花奖得主肖德美、刘谊等川剧名家联袂主演。与2018年版相比,2022年新版作了调整,立意由清正廉洁拓展为以民为本,剧作形式、音乐舞美等皆是全新呈现。这台戏历经4年的边演边改、反复打磨,终于成为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新编川剧佳作。《草鞋县令》讲述清嘉庆年间,洛水断流颗粒无收,为救什邡百姓,时任什邡县令纪大奎招抚山民、以身护陵(李冰陵),在面对诱惑时,写下“离微不二”以示决心,在脱下官袍换上草鞋后,终于领悟治水之道。该剧既忠于史实,又深挖其精神价值,塑造了纪大奎丰满而复杂的人物形象。《草鞋县令》有两场直击人心的戏。一是自戴枷锁。高景关山民在头领吴中隆带领下准备点火放炮开山引水,而附近百姓手执锄头、扁担极力阻止,双方剑拔弩张。这时,纪大奎为缓解情势,在众人以为要捉拿吴中隆、给他戴枷锁时,给自己戴上了。纪大奎与吴中隆的“折箭盟誓”,化解了这场冲突。二是脱衣脱靴。纪大奎年过花甲,为民之心却一刻也没停息。为了“找到治水策,为民拼一拼”,他深更半夜登上古瀑口,再探李冰陵。山路弯弯拐拐、坡坡坎坎,走得他汗流浃背、腰酸背疼。在他人的劝说下,他脱下官袍官靴,换上六耳麻鞋,深深体会到这草鞋“百日草,难自弃,中通外直有香气。越看越欢喜,且将老脚试新履”。实地调研路上,步步有荆棘,走得脚板出血。他咬牙忍痛,察看山势地形:“这山下河谷蜿蜒,曾经必是河道。李冰陵四面环山,就是一座水库。天干开闸放水,水涨蓄洪分流!”这一发现坚定了他导洛通山修水利、确保什邡无旱患的决心和行动。《草鞋县令》剧照。只要为民解忧,哪怕自戴枷锁也无所畏惧;只要为民做事,哪怕脱衣脱靴也心甘情愿。一“戴”一“脱”两个寓意尤深的情节,在演员们一招一式、丝丝入扣的精彩演绎里,既把川剧小生、旦角、生角、花脸、丑角的美学特色渲染到极致,又传递出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和艺术辩证法。《草鞋县令》以什邡民俗古风为意象,从生命终点来追寻确认人生的价值。纪大奎找到了生命延续的依托:“布衣承俗,民风敦厚;为人修德,一生通透;庙堂仁政,盛世千秋……”经历了这一切,他最终领悟到,为民做实事才是安身立命之本。(作者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2022年8月18日
其他

方江山:浅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创”重要论述的体会

浅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创”重要论述的体会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2022年8月1日
其他

两创纵横谈·新时代文学新气象 | 姚建彬:文学走出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核心阅读进入新时代,文学创作者笔下铺展着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表达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类型文学出海形势看好,丰富了海外读者对中国文学的认知,塑造了全面、立体、生动的当代中国形象。当前中国文学正努力改变输出品种数量少、版权价格低、输出地域有限的局面,走向世界的步伐愈加稳健,空间大大拓展。“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文学是世界性语言,文学所表现的对真善美的追求、对英雄主义精神的赞颂、对社会发展的担当,具有跨文化传播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力量。进入新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在投身时代、书写人民的过程中表现出新特点新气象。与此同时,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也打开局面,蓬勃发展,向世界呈现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分享中国文学成果,展现中国发展新风貌进入新时代,文学名家创作推陈出新,青年创作令人眼前一亮。他们的笔下,铺展着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表达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同各国读者分享中国当代文学成果,有助于向世界展现中国人的生活变迁和心灵世界,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当代文坛的中坚力量,王蒙、铁凝等一批作家的作品持续走向海外。这些作品不仅发扬了中国文学传统,同时在文学手法与样式上多有创新。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优秀的译本既保留文本原有的艺术特质,又确保译文流畅可读、符合外国读者阅读习惯,从而使作品更容易走入读者的精神世界。近年来,不仅老一代汉学家继续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多个语种,还涌现出新一代优秀的文学翻译者,薪火相续。如获得2020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的德国汉学家吴漠汀、英国青年翻译家米欧敏,等等。这些优秀的翻译家已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从文学中往往能够听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脚步声和心跳声。当代中国的蓬勃发展,让世界想要了解中国更多,海外读者在阅读中国的同时,开始阅读中国文学。当前,我们不乏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文学作品,但还需要增强精准的用户意识,了解目标读者的阅读兴趣、精神需求,研究不同国家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文化,更好地建立起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连接。类型文学成为文学出海新名片在严肃文学之外,中国当代类型文学的海外传播也渐趋活跃,辐射面越来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其中,尤以网络小说、科幻小说、谍战小说、武侠小说较为突出。网络小说出海,叫好又叫座。据《2020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统计,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累计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1万余部,网站订阅和阅读类应用用户1亿多人,覆盖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还有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市场规模增速达145%,海外市场规模达11.3亿元人民币;用户规模增速达160.4%,覆盖区域从东南亚、北美,扩展到欧洲、非洲等地。伴随中国网络文学影响不断扩大,一些国家的译者不再从英译本转译,而直接从中文翻译,部分作品几乎与中文连载的速度保持一致。网络文学出海另一现象是模式传播,即中国网络文学的付费阅读机制、作家培养体系有了“国际版”。这种模式吸引了众多海外读者成为网络文学新作者,形成国际化写作现象。科幻文学海外传播风头正健。2015年,刘慈欣《三体》英译本风靡海外,在国际上掀起中国科幻热。据统计,从2019年到2020年,中国当代科幻文学被翻译成20余种语言,作品数量从97篇(部)增至220篇(部);超过30位中国当代科幻作家的作品被译介到海外,参与译介并出版中国科幻文学的机构逾40家。中国当代科幻文学的叙事手法越来越丰富,具有文学吸引力;作品关注人类未来,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能够引发读者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这些都是科幻文学走出去的内在原因。谍战小说走出去的步伐也回音响亮。以麦家作品为例,2014年《解密》英译本在35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海外近200家主流媒体对此进行报道。《解密》西班牙语译本同样广受欢迎,起印3万册,并在西班牙马德里18条公交线上投放40天的宣传广告。中方出版社通过推动头部作品走出去,进一步带动同类型其他作品、其他语种的海外版权输出。如作家秦明、松鹰等人的悬疑题材作品,在海外传播中也有可圈可点的表现。当前类型文学出海形势看好,许多作品不仅仅出现在大学图书馆,还出现在当地主流连锁书店,丰富了海外读者对中国文学的认知,塑造了全面、立体、生动的当代中国形象。同时,类型文学的成功出海,创新了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模式。比如,网络文学平台采取“生态出海”模式:从翻译输出,到联合海外平台共同对网络文学内容进行培育、分发和IP衍生开发,增进了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融合。春风化雨,推动中国文学抵达更多读者从严肃文学到类型文学,近年来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势头正劲。及时总结经验,可对未来中国文学出海提供有益借鉴。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离不开有效机制大力推动。“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出版工程”“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对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一些文化出版机构设立的翻译项目,发挥各自优势,以不同渠道推动文学走出去。如中国出版集团启动的“现代中国文学文库工程”、人民文学出版社实践多年的“中外作家同题互译项目”等初见成效。数字技术助力文学出海,以数字化带动国际化。快速迭代的技术发展创造了新型出版方式和对外交流合作方式,为文学出海提供了更多机遇。如中国出版集团做强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多媒体数字平台,以期实现图博会永不落幕的“云展示”“云贸易”“云交流”;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自主研发中文图书跨境采购平台“芸台购”境外版,并与全球图书馆主流采购平台相对接,加快图书出口步伐,展示出数字技术助力文学出海的广阔前景。文学走出去还需要建立健全专业人才队伍,调动民间参与热情。一方面,注重对版权经理的培养。版权经理与海外出版商、译者、版权代理人之间建立互信,往往在文学出海中起到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发挥灵活、丰富、本土针对性强的民间平台作用。一些由海外的中国文学爱好者成立的网上文学社区,就在为中国文学出海创造条件。中国作家协会和各国文学组织者、爱好者共同发起的“中国文学海外读者俱乐部”,去年同时在12个国家启动。俱乐部在各地开展因地制宜的中国文学主题阅读和交流活动,让多彩的中国文学抵达更多读者。当前中国文学正努力改变输出品种数量少、版权价格低、输出地域有限的局面,走向世界的步伐愈加稳健,可一展身手的空间大大拓展。伴随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中国文学将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也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精神力量。(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2022年7月19日
其他

优秀现实题材剧扬帆“出海”

出海渠道更加通畅国际市场需求增多优秀现实题材剧扬帆“出海”如果你是一名中国女性,恰好走进非洲的一家菜市场,大概率会被称呼为“豆豆”。如果你是一名中国家长,恰好与来自乌兰巴托的家长相识,大概率会聊起“方圆一家”的教育难题。这就是电视剧独有的艺术魅力。从上世纪《三国演义》走红东南亚,到《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从《北京青年》《老有所依》等作为“国礼”亮相外交舞台,到《山海情》《外交风云》《在一起》《超越》跨越山海引发共鸣,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媒介,电视剧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精品现实题材电视剧“出海”又“出圈”,成为展示中国巨变的生动窗口、促进民心相通的桥梁纽带。趋势新:从剧目“出海”到IP“出海”在2021、2020年度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评审的优秀海外传播作品中,10部入选电视剧,7部为现实题材,它们是《山海情》《大江大河2》《理想之城》《我在他乡挺好的》《在一起》《三十而已》《以家人之名》。多年来,我国的古装剧和历史剧以鲜明的文化辨识度、独特的美学风格,保持较强的国际传播力和竞争力。随着影视工业化水平和内容创制能力的提升,特别是电视剧创作精品意识的大大增强,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状态和人民生活风貌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已成为国际传播新的增长点。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国当代故事在海外拥有良好观众缘。《山海情》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收获海外网友的高度关注和好评。《在一起》被译制为英语等10余种语言,通过海外电视媒体和新媒体平台覆盖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也有不错表现,比如《外交风云》,通过视频网站、中国电视长城平台等,覆盖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26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播放总量突破2000万。追剧的海外观众点赞多、催更多、互动多是一大亮点,《开端》《我在他乡挺好的》等不少电视剧在海外评分网站获得较高分数,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留言催更屡见不鲜。国产电视剧海外传播的版图和模式都实现了升级。在东南亚,中国电视剧依然保持竞争优势,同时,更多反映当下生活的中国故事走出东亚文化圈,进入跨文化国际市场。以前是电视剧“出海”,近年则出现了IP“出海”,国外音乐娱乐公司翻拍《辣妈正传》,《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以家人之名》等剧本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国外改编版已经播出,受到当地年轻观众喜爱。《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海外版关键点:看得懂、读得懂、有共鸣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李怀亮分析,“作品类型更丰富、风格更多元、制作水准更精良、‘出海’渠道更通畅,再加上国际市场对高品质电视剧的需求不断增多”,是现实题材电视剧“出海”又“出圈”的重要原因。讲故事,是情感的沟通、心灵的对话。人们喜欢听真实的故事,饱含真情的故事,用生动、活泼、精彩的方式讲述出来的故事。无论是《山海情》传递的摆脱贫困、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与行动,《超越》所彰显的追求卓越、不断超越的体育精神,还是《理想之城》《我在他乡挺好的》讲述的年轻人持续奋斗、追求梦想的故事,都是全世界能看得懂、读得懂的中国故事。这些作品的传播告诉我们,注重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选题有共鸣、叙事贴近人心,故事才能产生共情、打动人心。内容品质决定电视剧的吸引力、生命力、影响力,精品内容始终是打开国际市场的关键。2021年,抗疫题材电视剧《在一起》从同时入围的强劲对手中胜出,获得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电视剧奖最高荣誉。评委会在颁奖辞中说:“这是一个关于爱、勇气、牺牲和人性的故事,与疫情下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产生共鸣。这部电视剧情节巧妙、精彩演绎、感人至深。”《锦绣南歌》摘得第四十九届国际艾美奖“最佳电视连续剧”大奖,实现中国电视剧全球顶级奖项零的突破,虽然该剧不是现实题材剧,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产剧创作制作水平的提升。它的竞争力正在于品质。外交风云YouTube华策俄语频道精品内容从哪里来?在李怀亮看来,现实题材创作拥有两个不可多得的“中国优势”:一是多达十几亿人口的大市场,二是网络文学所提供的IP资源。网络文学庞大的作者队伍和海量作品,为影视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文本,而广袤的现实生活和时代气象更是创作的丰厚土壤。李怀亮认为,应该先考虑讲什么样的中国好故事,再谈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应树立全球视野,注重用现代价值观和国际化影视语言讲故事。电视剧终归靠艺术魅力打动人,稳扎稳打,才能行稳致远。”“我们必须要有文化自信,要努力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在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赵依芳看来,“文化自信”4个字带来的使命感是实实在在的。《以家人之名》在加拿大、日本、韩国、泰国等播出多渠道:“造船出海”与“借船出海”双线并行“造船出海”与“借船出海”双线并行,让中国故事走得出去,也可以走得更远。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自2019年起实施的大型国际传播活动“视听中国”已在海外建立58个电视中国剧场,推动了《超越》《功勋》等近百部优秀节目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和网络媒体播出。由国新办对外推广局和国家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共同支持的“中国联合展台”助推不少热播国产电视剧在海外亮相,如《在一起》《光荣与梦想》《山海情》等作品分别在2021年春季戛纳电视节、新加坡电视节在线活动上推广。“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中非视听共享”等重点项目提供译配支持,帮助国产剧传播突破语言障碍和文化壁垒。作为市场主体的影视机构也在积极拓展“出海”渠道。华策影视是国内最早“出海”的影视企业之一,连续8年入选“全国文化出口重点企业”、7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经过20多年持续不断的积累,我们已构建起包括180多个国家的电视台、流媒体平台、社交媒体的销售网络,将10万多小时中国影视剧精品内容,行销到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赵依芳介绍。“互联网平台的迅猛发展让国际影视剧市场变得越来越统一,这是新的契机。”柠萌影业创始合伙人、执行副总裁周元说。北京冬奥会刚落幕,柠萌影业出品的电视剧《超越》就传播到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市剧《三十而已》上线20多个海外播出平台,被国外广播公司购买了翻拍权。互联网平台成为国际传播的主力。互联网用户和社交媒体用户的不断增长,也意味着触达新受众、开拓新空间的更多可能。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腾讯视频、华策、世纪优优等积极开办多语种频道。仅华策一家就在全球新媒体平台上建立了50多个频道或专区,提供30多种在地化译制语言。头部视频平台也频频发力,腾讯视频、爱奇艺、芒果TV推出了国际版APP。受到非洲欢迎的四达时代推出了内容订阅服务平台,有报道称,2021年,该平台的中国影视剧总播放量超过1亿次。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远景目标,中国电视剧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做好国际市场的调研,了解海外受众的内容需求、观后反馈,开展对象化、精准化营销和传播,推动更多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作品走向世界,依然任重道远。国际市场是一片需要深度开发的“蓝海”,中国电视剧的扬帆远航,需要每一个渡海人都有乘风破浪的决心。
2022年5月19日
其他

小村的红色文墨

踏进这一旧址院内,正厅屋檐下约一丈五高的大墙上,醒目的大字标语“争取江西首先胜利”首先映入眼帘。舒安脱口而出:“这条标语像先父写的!”随即与陪同人员一同分析这条标语的用笔特点和结构特征。
2022年4月4日
其他

考古解开“晋都新田”之谜

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历史的一门科学,对于文献记载中的历史,具有证实和证伪的功能。从1952年拉开晋国考古的序幕算起,晋国考古的70年,一直在实践着这两种功能。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对晋都新田的确认过程。公元前585年,晋景公废弃旧都绛,迁都新田。在新田的200多年中,尚法求变、和合狄戎、会盟诸侯等一系列影响东周社会进程的大事发生,150多年的晋国霸业多半是在新田完成。晋平公还在此建设了可与楚国章华宫媲美的虒祁宫。然而,对于如此重要的地方,不同时代的记载竟有很多不同。虒祁宫遗址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说,浍河从东往西在“绛县”南流过,此乃当年晋景公迁都的“新田”。而“绛县”,在东汉、三国魏为绛邑县,“永嘉之乱”时遭废弃。直到明《嘉靖曲沃县志》还认为曲沃县城在“绛邑古城北”。清代乾隆年间曲沃县令张坊主编《新修曲沃县志》时,对此产生了怀疑,指出新田在曲沃县城之西的侯马驿。可见,要确立晋都新田的真正位置,仅凭文献是不行的,需考古和考据双管齐下。1952年,考古人在侯马发现了春秋战国时的古遗址,之后几年又发现凤城、牛村、平望3座古城。1960年至1964年,考古队多次发掘侯马的大型铸铜作坊遗址。这里出土了大量陶范,器型较多,纹饰丰富,个别范上有文字。学者们将侯马铸铜作坊遗址的产品称为“晋式铜器”。其出土地点遍布山西,并出现在河南、河北等地的晋国及韩、赵、魏三晋墓葬中。国内外数十家博物馆收藏有成千上万件“晋式铜器”。1961年,这片遗址以“侯马晋国遗址”命名,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侯马铸铜作坊遗址出土的空首布陶范侯马铸铜作坊遗址出土陶范1965年11月,为配合侯马发电厂的基建项目,在东西长70米、南北宽约55米的范围内,考古工作者发掘祭祀坑326个,其中42个坑内出土了书写朱书盟辞的玉石片1500余件,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侯马盟书”。这是继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商周时期铜器铭文、战国至汉代竹简以来,中国早期文字的又一重大发现。绝大多数盟书誓辞的主要内容是防止敌人“复入晋邦之地”,其中有一例写着“晋邦之中”,即晋国都城。其他考古发现也有助于解开“新田”之谜。在侯马,新石器时期、夏商早中期的遗址都发现不少,但商代晚期和西周早中期的遗址却不多,直到西周晚期才在上马村北有了小型村落,村东北也有了小型墓葬。在长达50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荒无人烟。按西周的垦田制度,一块地要经过3年才能开垦成功。第一年开垦伊始要“菑田”,即烧草木灰肥田。第二年去高垫低、平整土地变成“新田”。第三年已经耕种过的旧田叫做“畬田”。随着开垦土地增多,就需要建立新的村落,它选址在一块“新田”上,这便是“新田”这个名称的由来。侯马盟书-宗盟类盟书照片、摹本、释文那么为什么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人们会误将“绛县”当作新田呢?21世纪初,考古队在核实1957年发掘的牛村古城东城墙南端时,发现一座春秋晚期墓葬压在城墙上。经考证,公元前470年左右,牛村、平望两座古城已经废弃。这意味着,那时新田已开始进入衰落甚至废弃阶段了。三家分晋前,晋公已离开由牛村、平望、台神3座古城组成的“品”字形宫城,搬进了凤城古城。这座古城就是《水经注》里的“绛县”或“绛邑”,1956年考古勘查发现,这里也曾被称为“曲沃古城”。古城分外城、内城,均近方形,南部都已被浍河水冲毁。考古报告当时就指出:这是侯马晋国遗址即将衰退时兴起的古城。再看侯马晋国遗址,就可以发现这个遗址主要由东、西两组遗迹组成。西组是晋都新田的主要内容,包括“品”字形宫城、虒祁宫、11处祭祀地点等,先后有景公等8位晋公在这里活动。东组为凤城古城、白店铸铜遗址和柳泉墓地、乔村墓地等,6位晋公曾在这里活动。也就是说,晋都新田时期,晋公搬了一次家,由“品”字形宫城搬到了凤城古城。由于两地相距极近,无所谓迁不迁都,文献失载也不奇怪。这帮助我们搞清楚了自北魏郦道元以来一直错把凤城古城当作“新田”的原因。侯马晋国遗址见证了考古学证实和证伪的功能。这只是考古学的初级阶段,距离“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程要走。
2022年4月2日
其他

非叙事舞剧的创新探索——舞剧《冼星海》观后

非叙事舞剧的创新探索——舞剧《冼星海》观后吕艺生《黄河大合唱》是音乐家冼星海的遗作。他将创作的根牢牢扎进时代的土壤,用短暂的人生谱写了不朽的旋律。他曾说:“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近日,由国家大剧院与宁波市演艺集团联合制作的当代舞剧《冼星海》,塑造了这位人民音乐家的艺术形象。
2022年1月13日
其他

两创纵横谈 | 冯骥才:把责任与激情传递下去

记者:与此同时,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这既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立足未来发展的需要。您怎样看待当下的传统文化热,特别是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创新?
2021年11月23日
其他

我与一座城·红色记忆 | 青山环抱的小城

如今,地处黔南喀斯特腹地的荔波成功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吸引着一批批游客来这里访山问水。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的荔波坚持走绿色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撕掉了曾经贫困的标签。
2021年11月15日
其他

孟繁华:工业题材小说新收获——评长篇小说《长安》

读阿莹的长篇小说《长安》,总会自觉地联想到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工业题材这一脉络。《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发表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引发当时社会的热烈关注,代表着这一题材创作的高光时刻。《乔厂长上任记》中乔光朴心怀大局,勇于担当,在机电厂处于困境时大胆改革,其大刀阔斧、刚正不阿的性格成为时代精神的象征,也使得改革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写进了当代文学史。《长安》:阿莹著;作家出版社出版在这一脉络上,《长安》可以说是工业题材写作的新收获。它从秦岭方向奔涌而来,声势浩大,气概不凡。其题材是更为具体的重工业题材,这一题材的特殊性质以及相关创作经验的稀缺,决定了小说创作的难度。作者从小生活在一个负有盛名的工厂大院里,在这座工厂参加了工作,又参与过企业管理,尽管后来离开了,依旧对工友们一往情深,依旧和他们保持着热络的联系,工业情结已经渗透进他的血液。把工人群体呈现到文学舞台上,是作者一直以来的梦想。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几代工人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精益求精、勇于奉献,为共和国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章。但在文学艺术的舞台上,他们的形象相对较少。《长安》要做的,正是还原他们的血肉,让读者一同去体味他们沐浴过的建设热浪、经历过的前进磨难、获得过的成功喝彩。小说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作为故事的开头,一直写到改革开放大幕启动的1978年,在我国现代工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写就一部壮丽的中国社会主义重工业的“创业史”。作者深得小说创作之道,始终将笔墨集中在人物塑造上。忽大年是贯穿小说始终的人物。他命运的一波三折和国家的时代风云、行业的际遇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是那个不平凡年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分析忽大年英雄性格的形成,除了个人和家庭原因,也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时代的托举。成司令关键时刻对老部下的救助,钱书记的倾心交谈……这些都体现着党的领导和关怀。忽大年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年代,不同时代特征也在他身上留下烙印。作者将这些烙印熔化到事件的肌理里,表现在具体的工作进程中,使作品人物在浓郁的时代背景下,一步步完成人格塑造。忽大年也是一个有个性、有感染力的人物。小说通过丰富的情节和细节,展现他农民出身的军人性格,展现他的直率真诚。许多情节体现世情小说特色,写出了世道人心的变化,也使作品有了人间烟火气和生动的可读性。除了忽大年,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如黄老虎、忽小月、黑妞、连福等,也都写得有个性,有年代感。通过这些人物,读者能感受到一代人的创造与奉献。他们以勤劳和智慧推动着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魅力在这些人物身上得到体现。作为读者,我们除了希望看到独特的文学人物,也希望在作品中了解那个时代更多信息,这是文学的知识性要求。作者在创作之初,翻阅了包括企业厂志在内的许多档案,借阅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日报》和《陕西日报》,近两人多高的合订本,一页一页翻过。在《长安》里,我们能看到深刻的时代烙印,看到作者对时代深入而又体贴的描摹。小说的基本创作手法是现实主义的,尤其是对历史的客观态度,显示了一个作家的勇气和探索精神;同时,作品中有诸多现代小说元素,特别是人物心理的摹写,大大丰富了小说内涵。因此,《长安》的丰富性是多种元素合力构成的结果。它为工业题材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的经验,这是尤其值得关注的。本文刊发于人民日报2021年11月2日第20版。
2021年11月2日
其他

陈凯歌撰文谈《长津湖》:哪怕再多的磨难,我们也要用胜利赢得尊重

在拍摄战斗场面时,扮演志愿军战士的演员们更是不畏艰难地努力入戏,他们顶着爆破炸点,冲破硝烟,在英勇奋战的志愿军精神鼓舞下,出色完成了拍摄任务。
2021年10月5日
其他

《北地》——讲述建设者的奋斗故事

《北地》:老藤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北地》(人民文学出版社)是一部值得关注的现实题材长篇小说。作品在个人与时代、父辈与子辈、历史与现实等多重关系交织中,讲述一代建设者的奋斗故事,建构出一个丰富的文学世界。《北地》的主人公常克勋在北地小城白河工作了整整40年,他工作的变动、生活的起伏和情感的波动有如不同颜色的画笔,描绘出一个北地建设者的生动形象。同时,他的个人经历又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城市发展变迁的轮廓。以常克勋为代表的一代北地建设者们凭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奋斗,终于让北地由荒原大甸、野狼成群、交通不便的北大荒变成了田畴整齐、炊烟袅袅、交通发达、人们生活富足和美的北大仓。作为建设者,常克勋见证了这块土地的沧桑巨变。小说让个人和时代在北地交汇,谱写了一部动人的时代华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常克勋无论更换多少个工作岗位,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始终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虽然屡建功勋,但常克勋也有情感上的痛苦和忧伤,会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正是因为这种真实、立体的书写,一个血肉丰满、真实可感的北地建设者形象呼之欲出。作品采用倒叙方式,一开篇就描写了常克勋卧病床榻的情景。晚年的常克勋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其子常寒松为了完成父亲书写自传的心愿,重返父亲奋战40多年的北地小城,挖掘出一桩桩令父亲牵肠挂肚的往事。常寒松沿着父亲足迹一路走来,在父亲的过往人生中钩沉抉隐,不仅发现了父亲所做的实绩,也走进了父亲丰富的精神世界。回望历史,是对北地建设史的寻踪觅迹,对建设者心灵史的深情回望。晚年的常克勋感到自己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好,还有很多遗憾。这种自省难能可贵,使回望历史有了更强的现实意义,让历史和现实进行对话,让历史经验为实践所用,从而在前行的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常寒松还采访了父亲的故交及其子女,后辈身上仍能够清晰看见父辈的影子。这是作家的艺术匠心所在:拂去历史尘埃,在时空隧道里,常克勋们迎面走来,常寒松们接过父辈的接力棒,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北地》的题材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但必须经过合理的审美转换,才能成就艺术精品。小说凭借独特的立意和精巧的结构,在现实关怀和艺术表达之间做到较好的平衡。30个地名独立成章,既是30幅北地风俗画,也是北地发展变迁的30个里程碑,承载着北地建设者一生的奉献,寄托着他们宏阔高远的理想。常寒松每到一地,都要拍摄照片,这些照片既是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形象记录,也是对父辈及其身处时代的生动解码。作品最后,常寒松返回家,向父亲讲述了探访北地的经过,此时的常克勋已恢复清醒。他对儿子的探访倍感欣慰,对儿子拍摄的北地照片也颇感兴趣,尤其对最后一张突出田野、村庄的《北地炊烟》格外赞赏——小说最后定格的画面恰是常克勋最想看到的生态宜居的美好生活图景,这也是一代建设者一生最大的心愿。本文刊发于人民日报2021年8月24日第20版。
2021年8月24日
其他

“想不到世界上还有这样好的队伍”——一封发自渡江战役的战士家书(节选)

袁志超在战斗间隙写家书,摄于1949年。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供图解放战争中,一封封红色家书,饱含着革命前辈的忠诚信仰,镌刻着浓浓人间情、铮铮报国志,记录了革命历史长卷中一帧帧充满细节的特写画面。这是渡江大军西集团第二野战军第十八军政治部秘书袁志超在行军途中端午节夜写给八弟的一封家书,原文6000多字、15页信纸。袁志超向家人详细描述了自己渡江前后的所见、所闻、所思,其中包括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生动细节,感情真挚、笔触细腻。2006年,这封珍贵的“渡江来信”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本文节选自袁志超“渡江来信”。——编
2021年6月17日
其他

柳青与他的“三字经”

在文章中,柳青用的是完全彻底的驻村干部和农业劳作者的身份、感情、思路和口气。柳青为了在作品中写好农村、农民,自觉地创造了、选择了这条作家驻村当农民的路子,自觉地坚持14年不改初衷。
2021年6月2日
其他

生动演绎人民作家的心路历程 ——评电影《柳青》

柳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影响和鼓舞了无数作家艺术家,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光辉的典范。
2021年5月26日
其他

来自现场的声音 | 张海君:剧院是城市的文化窗口

近年来,不少观众拖着行李箱,只是为了看一部剧,便赶到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哈尔滨、苏州、杭州……还会因为一部剧喜欢一座剧院,甚至爱上一座城市。如何让剧院更积极地参与城市文化建设?
2021年4月28日
其他

向上的力量!叶嘉莹丘成桐刘慈欣等六位名家谈读书

今天是第二十六个世界读书日。信息时代,“书”的选择更加丰富,“读”的方式更加多元,读书与社会人生的联系也更加紧密。本版约请不同领域的阅读者撰文,分享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悟。让我们一道享受读书生活,从阅读出发,实现知识的增益、素养的提升和精神世界的不断开拓。——编
2021年4月23日
其他

乡村振兴,艺术何为⑦ | 卢健松:乡村公共厕所设计,注重实用美观环保

厕所虽小,却是乡村发展中与民生相关的大事和难事,实施农村改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伴随农村改厕的持续推进,乡村厕所建设实现了从政策、理念、规范到技术方法的全方位演变。与此同时,随着乡村生活水平提高、民宿发展、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示范性乡村厕所案例开始出现。装扮公共空间公共厕所尽管体量不大,却是文化的媒介、文明的窗口。作为公共设施,公共厕所承担着装扮生活空间的任务。山东淄博土峪村的公厕(房木生
2020年11月1日
其他

文明之声 | 充分认识仰韶文化的丰富内涵

充分认识仰韶文化的丰富内涵魏兴涛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掘,首次证实中国存在发达的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的命名,揭开了科学探索中国史前文化的序幕。经过近百年的科学探索,原本单一命名的仰韶文化,已经成为既有联系又有不同的仰韶文化群,在我国史前文化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上图为河南三门峡庙底沟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中期彩陶花瓣纹盆)仰韶文化对我国古代文明的贡献显而易见仰韶文化的重要价值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2020年7月25日
其他

张明瑟:感受战疫中语言的力量

“请全国人民放心,在疫情面前,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誓死不退!”面对镜头,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二科副主任马凌在刚刚抵达武汉时,说出这句铮铮誓言。从那时起,这位参加过多次抢险救治的老兵一直在践行誓言。
2020年3月20日
其他

同贺国庆 共享荣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艺术展览掠影

民族地区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引人注目,民族题材写生创作也是美术工作者长期关注的领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草原四季
2019年10月7日
其他

逐梦70年 | 铁凝:与人民一道前进——新中国文艺的初心和使命

70年来中国文艺的根本成就在于,我们探索、开辟、坚持、发展了一条社会主义文艺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中国伟大的社会变革和壮阔的时代发展同步伐、共生长的道路
2019年9月17日
其他

设计之美 · 新时代 新生活 | 范凌:艺术设计与人工智能的跨界融合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人机协同,意味着要实现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深度结合。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无人驾驶、安防、智慧城市、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已取得瞩目成果。若把人工智能和人的大脑进行类比,这些应用都是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更准的“左脑”范畴。但要实现人机协同,还需延展出具有空间感、形象感、想象力、创造力等人工智能“右脑”,让机器更善意、更有温度。
2019年9月15日
其他

《长安十二时辰》导演曹盾:以现实主义还原大唐的一天

》2019年08月09日20版,原题为《让历史题材作品走近时代生活》
2019年8月9日
其他

设计之美:新时代 新生活 | 许平:工业设计助力制造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国产大型客机C919、“蓝鲸1号”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还是AV500无人直升机,都在吸纳、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基础上,于内外部设计上有了美学提升,使中国制造展现出高效、安全、人性化的一面,体现出我国工业设计在保障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蓝鲸1号”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ARJ21-700国产喷气式客机模型
2019年7月14日
其他

逐梦70年|黄乔生:《鲁迅全集》的编辑与出版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版行业取得重大进展:图书数量快速增长、图书品种极大丰富、图书质量不断提高、图书市场空前繁荣,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尤其是涌现了一批具有重要思想价值、卓越艺术品质与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优秀图书。读书版“逐梦70年”栏目将为读者细细梳理这些优秀图书的策划背景与出版经过,深入挖掘它们的成功经验与文化启示,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图书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推动更多经典图书的创作与问世。
2019年5月28日
其他

史家笔墨 | 徐怡涛:珍视呵护我们的建筑遗产

科学地研究、有效地保护、合理地利用好我国的建筑遗产才能无愧于新时代的期望,无愧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
2019年4月20日
其他

我与新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 樊锦诗:厮守,一眼千年

后来西部大开发,旅游大发展。1999年开始,来敦煌欣赏壁画的人愈发多了,我一半是高兴,另一半又担忧。我把洞窟当意中人,游客数量的剧增有可能让洞窟的容颜不可逆地逝去,壁画渐渐模糊,颜色也慢慢褪去。
2019年4月10日
其他

薪火相传 | 西安碑林里的颜真卿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西安碑林建立,与唐代《石台孝经》《开成石经》一同迁来的还有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争座位帖》等,此后又有其他4方颜真卿碑石连续迁入碑林。我们不妨一一来看。
2019年3月30日
其他

大家读书 | 读书的意义

读书的意义
2019年2月19日
其他

逐梦70年 | 陈履生:江山如画

1977年,关山月与夫人在“江山如此多娇”题字前的合影。
2019年2月17日
其他

逐梦70年 | 历史的真实写照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2019年1月27日
其他

逐梦70年 | 范迪安:大国屹立世界东方 丹青彰显时代气象

创作于1953年的巨幅油画《开国大典》,描绘了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性场景,以真实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表现方式,将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伟大时刻,化为永恒的丹青华章。
2019年1月20日
其他

邵大箴:时代力作绘就新中国美术图景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2019年1月20日
其他

布小林:一首永远动听的草原牧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新时代,乌兰牧骑必然要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
2018年11月21日
其他

金台随感丨还是要讲“老实”

《现代汉语词典》里说:“诚实;规规矩矩”,算是“标准答案”。于我而言,倒更记得幼时老爷子对着识字读本对我中气十足的训诫:老实,就是守规矩。
2018年10月29日
其他

高峰之路 | 尹鸿:植根现实 胸怀世界 面向未来

现阶段,人们正在探讨和实践打造文艺高峰的种种路径。从观念上来说,处理好以下三组关系可以有助于避免陷入创作误区,对筑就文艺高峰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2018年9月11日
其他

高峰之路 ▏在新思想指引下勇攀文艺高峰——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

要使文艺作品成为“高峰”,首先须得在精神、气质和血脉上同这个时代紧密相连、息息相通。任何与时代隔膜、疏离或与时代精神背道而驰的作品,不管技巧上做何努力,都不会产生黄钟大吕般史诗性作品
2018年9月4日
其他

高峰之路 | 在时代沃土中绽放艺术之花——乌兰牧骑艺术实践的启示

习近平同志在信中说:“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这一论述精辟总结乌兰牧骑成功经验,凸显社会主义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重要意义。
2018年8月24日
其他

高峰之路 | 饶曙光:更贴近现实 更贴近人心——当前现实题材电影创作刍议

兼具“底气”和“地气”的现实题材电影依然是一种刚需,也是中国电影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更是“电影大国”和“电影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花大力气不断创作出更具力度、深度和温度的现实题材电影。
2018年8月17日
其他

高峰之路 | 南帆:必须为这个时代写些什么了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巨大转型。要想写出这个时代的厚重之作,强大的艺术家主体是前提条件,历史感、哲学观念、科学素养的融会贯通将有助于艺术家建构思想高地,洞察时代气象,创造文艺精品
2018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