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教育

其他

高校出海,图什么?

文化交流,乃是双向互动,既有引进来,当然也有走出去。中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引进来”的高等教育,已在本土深耕二十余年,同时为我国高校探索“走出去”,即建设海外分校积累着基础。如今,不断有中国高校走出国门,体验异域漂泊的甜与苦。走出去相较引进来,走出去更显筚路蓝缕。从海外第一所研究生院,到海外第一所大学、第一所职业大学,从在海外与当地合作,到在海外独立建设,中国高校的海外历程,以一个个“首个”“第一”为突破。
2024年4月11日
其他

读大学,一分钱一分货?

要说中国最稳定的物价,可能要数公立大学了,稳定到要涨价的时候大家不适应。不管你我适不适应,公办高等教育涨价潮来了,今年以来,上海、吉林、四川等多省宣布上调学费,预计后面加入涨价队伍的省份会逐渐增多,只要有地方开了头,涨价的队伍就会越拉越长。公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校的基本盘,涨学费这么一件严肃的事情,如果真的势不可挡,那显然是到了讨论其合理性的时候了。
2023年9月14日
其他

考公之难,难于上青天

1977年,高考在中断11年后终于恢复,全国约570万来自农村、工厂、部队的年轻人,如过江之鲫般一路风尘奔赴考场,最终27.3万人圆了大学梦。那一年是高考竞争最激烈的一年,录取比例高达29:1。时至今日,高考依然是中国第一大考,每年考生超过千万,但整体录取率已超过九成。近日,2022年公务员省考招录笔试举行,20余省份约445万人争夺12万余岗位,竞争比约为36:1,而2022年国考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更是高约68:1。如今考公之难,早已超越高考最难的1977年,但在这个最难就业季,为了一份稳定与安全感,依然有千军万马义无反顾地冲上了考公的独木桥。最难的就业季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约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1076万人这一数量,甚至已接近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00万人以上。当然,实际会远高于这一数据,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54万人。一边是高校毕业生规模暴涨,一边却是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尤其是16-24岁青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6月份,16-24岁青年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8.4%、19.3%,明显高于5.9%、5.5%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延迟就业——考研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457万人,比去年增加80万,同比增长21.22%,创历史新高。然而僧多粥少,2022年研究生拟招生人数不过110.7万人,纵使实际录取有所增加,也有300余万人陪考。而且,躲进象牙塔也终究只是暂缓之计,另一些人因而选择了难度更高却能直接解决就业问题的考公。麦可思研究院《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待就业(包括正在找工作、拟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开招录考试、签约中、其他暂不就业)的本科生2021届比例为5.7%,他们中除了正在找工作之外,剩余半数都在准备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考试,相比2017届翻了一倍(2017届为0.7%,2021届为1.4%)。好消息是,公务员面向应届生连续三年扩招,2022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与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共计划招录11.6万名应届生,比去年增加0.9万名;与此同时,面向应届生招录的人数占比也在提高,以国考为例,2019年度为39.17%而2022年度为67.3%。政策性扩招也在持续。据相关媒体报道,江西、甘肃、河南等多地出台相关稳就业政策,明确大力开发政策性岗位,扩大公职、事业单位等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招录规模,多地扩招正在推动公职培训行业的回暖。但坏消息是,报名人数也水涨船高,而且不只是应届毕业生,那些遭受社会毒打的、被裁员、被优化、被毕业的年轻人,在深切地感受到切肤之痛后,也在追求铁饭碗。就业寒冬之下,考公的竞争已经空前白热化。两万人中选一考公分为国考和省考,前者选拔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后者选拔地方公务员。据国家公务员网站统计,2022年国考共有212.3万人通过用人单位资格审查,远超去年同期,而此次国考共招录3.12万人,人数之比约为68.04:1,创近三年新高。整体而言,省考的难度低于国考,此次20余省份举行的省考笔试招录比约为36:1,远低于今年国考,但如果个别地区来看,很多省份省考的竞争程度比国考有过之而无不及。以今年省考为例,中公教育提供给图解教育工作室的独家数据显示,虽然大部分地区招录人数都有所增加,但部分省份如云南的招录比却高达98:1。今年省考很多地方将比往年提前公布成绩,其中,福建将笔试成绩提前到7月25日左右公布;天津也将原定的8月1日提前到7月25日;河北则通知考生可于7月22日之前在河北省公务员考试专题网站查询笔试成绩、笔试最低控制分数线以及本人是否进入面试(体能测评)。这是一个流程上的利好,不过成绩一公布,恐怕就要几家欢喜几家愁了,尤其是那些报考了竞争激烈岗位的。恐怖的是,竞争最激烈的岗位远超人们想象,其竞争比达到惊人的20813:1。据媒体报道,创下这个纪录的,是西藏阿里地区邮政管理局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图解教育工作室在中公教育网站上爬取的2021年国考岗位情况则显示,竞争比超过1千的有47个岗位,其中8个岗位超过2千、2个超过3千。内卷更加大了考公难度。环境急剧变化,体制内的岗位焕发出巨大的吸引力,以至于相对而言就业较为容易的名校高才生们,也开始纷纷挺进体制内,甚至即使是一些街道办的岗位,也能引发清华北大硕士毕业生的哄抢。图解教育工作室曾在“清北毕业生,殊途同归”一文中,分析了2017-2021年清华、北大、南大、上海交大毕业生“进体制”占比,无论哪一年,每所学校的占比均超过五成,其中2021年清华更是首次超过七成,而北大公布了数据的3年每一年都超过了七成。海归同样如此。益普索《2020海外留学趋势报告》显示,在调查样本中,有将近一半的留学生回国后进入体制内工作,21%进入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公考参培率上升与此同时,考公考试愈发精细化、专业化。据媒体报道,部分省市笔试已出现专业化的招录考试,面试也更加偏向政府实务。这进一步加大了考公的难度。单打独斗已无法成功上岸,参加考公培训班成为越来越多考生的选择。中公教育财报数据显示,在其公务员序列中,2019年参加培训人次达65.59人次,2020年更上升到99.17万,已近百万人次。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报告指出,随着考试难度提高与竞争加剧,公考培训参培率上升,国考笔试参培率从2018年的31%提高到2020年的34%,面试参培率比笔试高,稳定在50%的水平;省考笔试参培率稳定在30%的水平,面试同样稳定在50%的水平。公考培训市场规模也在稳定上升。观研天下数据中心预测,2027年将达到193.1亿元,是2017年的2倍有余。这远远大于考研培训市场,多鲸教育研究院《2022中国职业教育行业报告》的数据显示,2020年考研培训市场规模为63.75亿元,仅略高于公考培训市场规模的一半。公考培训企业数量同样持续上升,从2016年的479家上涨到2020年的921家。虽然数量不少,但与其他培训市场鱼龙混杂不同,公考培训实际上是集中程度最高的赛道。据第三方咨询机构Frost&Sullivan统计,2019年公务员考试培训行业,中公教育市占率最高,一家独大达到约33%。此外,中公教育财报数据还显示,2020年中公教育公务员序列营业收入高达62.8956亿元,如果以观研天下数据中心2020年公考培训市场规模为123.21亿元来算,则中公教育占比高达51.05%,已超一半。结语我们曾经有多么不甘平淡,如今就有多么渴望安稳。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每个人都会做出最优选择,即使那条路走来或许异常艰难,但毕竟,没有安稳哪来自由。参考资料:三联生活周刊《考公,为什么越来越卷?》谷雨数据《大厂月入3万,不如回家考公?》网易数读《曾经看不上考公务员的人,如今都真香了》财经杂志《28年间,国考报名人数为何增长482倍?》
2022年7月19日
其他

清北毕业生,殊途同归

清华北大,北大清华。象牙塔里,清北是一对永远都在争吵谁是第一的冤家。步入社会,清华才真正悟了,开始亦步亦趋看齐北大。殊途同归,体制之内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甫一公布,“清华毕业生七成进体制”就冲上热搜。回溯五年数据,这的确是清华毕业生平均“进体制”占比首次超过七成。即使分开看本、硕、博的“进体制”占比,也几乎都是2019年起开始攀升,2021年达到新高。相比之下,一街之隔的北大早已甩开清华好几条街。2021年,北大就业报告未公布就业单位性质数据;2020年,北大未公布就业报告;但2017-2019年的数据足见端倪:每一年,北大毕业生平均“进体制”占比都超过七成;本科2019年接近七成,硕、博每一年都超过七成,博士更有两年在九成上下。不是北大走得远,而是清华悟得晚。但无论起步早晚,殊途同归,都是体制之内。党政优先,科研靠边当然,体制之内并不代表进入党政机关工作,科研院所等也算。羊城晚报一篇评论就指出,“中国最顶尖高校的毕业生,投身科学研究或是‘国之重器’的领域,不恰恰是最符合人们的期待吗?不恰恰体现着他们愿意为科学、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家国情怀’吗?”然而,期待归期待,“家国情怀”再高尚,也难敌铁饭碗“真香”。在这一点上,即使是元宵该吃汤圆还是饺子都要争论一番的南北方,也达成了高度的一致——党政优先,科研靠边:清华北大、南大交大,无论哪所高校,无论哪一年,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的整体比例,都高于进入科研单位的,北大南大甚至是几倍之多。但整体上,南方学子对于体制内的向往,没有清北那么“热泪盈眶”。不过,无论是南京大学还是上海交通大学,无论哪一年,“进体制”占比均超过五成。而在选择进入企业单位(国企、民企、外企等)的毕业生中,选择国企的比例,南方也低于北方。其中,上海交通大学最低,2021年才突破三成,而南京大学一直在三成多,清华大学一直在四成多,又是北大远远走在了最前方,比例一直在五成以上。在这一点上,清华大概肯定会再次向北大看齐。结语前几年总有人嘲笑东北人安于现状,热衷进体制清闲度日,及至近两年内卷无比凶猛,他们才知道当年的大哥不是老了,而是悟了。清北大学生一窝蜂进体制,他们也是悟了。
2022年2月10日
其他

专业选错,钱途艰难

近日,麦可思公司发布《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201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5440元,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影响,与2015届相比,五年来本科生起薪涨幅为23.6%。近年来哪些专业前途钱途双丰收?哪些专业又亮起了红灯?与房价“齐步走”,“碾压”CPI图解教育工作室(微信号:tujiejiaoyu)将近年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与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对比后发现,近五年,本科毕业生每年平均约1.7个月工资可以买1平米商品房,上下波动幅度不大。本科毕业生收入竟能跟上房价的步伐,绝非易事。对比CPI,更是呈现“碾压”之势。但平均永远只能是数据上的“平均”,现实生活如何,冷暖自知,尤其是那些选错专业的毕业生们。今天吃的苦受的累,都是当年填报专业时脑子里进的水。学什么专业都别学“教育”“学”2019届、2018届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低的十大本科专业,几乎是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十大专业仅一个不同,2019届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2018届是秘书学,其余九个无一不是“XX学”“XX教育”。短期钱途已是如此槽糕,长期前途同样不被看好。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地理科学、物理学、汉语言文学、音乐学,这8个“教育”“学”专业连续两年在“毕业三年后月收入最低的十大本科专业”名单上霸榜。穷文富理,理工科“钱”途更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六大专业,蝉联“毕业生规模较大本科专业中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十大专业”。而2018届、2019届加起来“入选”的十四大专业,几乎为理工科垄断。穷文富理,文越来越穷,理越来越富。毕业半年后,收入最低的学前教育专业(4201元),仅为收入最高的软件工程(7123元)的59%;毕业三年后,学前教育依旧收入最低,软件工程依旧最高,但差距,进一步拉大,占比缩减至49%,已不足一半。这个夏天,1071万高考生将填报高考志愿,许下未来的梦想。哪些专业是目前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需求增长型的绿牌专业,哪些又是与之相反的红牌专业?《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建议是:2020年本科就业绿牌专业包括:信息安全、软件工程、信息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其中,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艺术连续三届绿牌。2020年本科就业红牌专业包括:绘画、音乐表演、法学、应用心理学、化学。其中,绘画、音乐表演、法学、化学连续三届红牌。
2020年7月21日
其他

图解教育 | 被“精分”的郎平,疯狂的在线教育

2020年4月,一场“宫斗”大戏,横跨教育、体育两界,在神州大地上演。4月15日,网易有道精品课宣布已与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签约,课程中将融入郎平及中国女排的元素。2天后,4月17日,作业帮宣布与中国女排达成战略合作,其铺天盖地的宣传中,使用的元素也全是郎平及中国女排。如此大型魔幻精分现场,背后是在线教育在经历了野蛮生长、跑马圈地、烧钱大战后,在暂时偃旗息鼓时,新冠疫情的突然暴发让在线教育用户井喷,促使他们再次开始“近身肉搏”争夺代言人。滥觞也体育,精分也体育2014年1月,tutorabc签约姚明,开创了明星代言在线教育的先河。图解教育工作室(微信ID:tujiejiaoyu)整理的名单显示,在线教育培训机构随后纷纷效仿,签约明星代言。显而易见,这份榜单几乎全为娱乐、体育明星霸占,唯一的例外是华人神探李昌钰。如果再加分析,则体育明星都性格鲜明、经历励志,而娱乐明星要么是明星父母,要么是明星学霸。这其实反映了在线教育机构在不同时间的策略转变。最开始,在线教育机构往往选择有着“英语好、国际范、自身努力”标签的代言人,来匹配自身品牌形象,如姚明、李娜、林书豪,体育明星较多。随着在线教育和少儿英语的崛起,他们开始青睐娱乐明星,尤其是有着好爸爸、好妈妈形象的娱乐明星。这始于刘涛,随后黄磊、海清、孙俪、章子怡等陆续加入。“在K12领域家长是付费群体,而选择明星父母来做代言人,也就能在心理层面达到共情的效果。”此次郎平及中国女排的精分,或许是代言人开始从娱乐往体育的回归。在线教育企业近期纷纷开始主打“名师”策略,这让金牌教练郎平成为了香饽饽。网易有道CEO周枫把中国女排的成绩归功于“名师”郎平,“更重要依赖的是她专业的训练与科学的辅导,而这些特质与有道精品课所提供的高品质的课程和服务不谋而合。”作业帮CEO侯建彬则表示,一个学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遇到一位好老师,作业帮一直致力于打造专业师资团队。新冠让在线教育营销转向在线教育企业转向主打“名师”,很大程度是因为新冠疫情。当全国几亿学生必须在家线上学习语数外时,“名师”成为家长最看重的。可以说,疫情为在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次机遇,也让在线教育提前开展营销大战。这场近身肉搏战,始于疫情初期免费课程的普及。学而思等多家K12领域龙头开启了全天免费直播课。教育部要求“停课不停学”,更是让在线教育迎来用户井喷时刻。QuestMobile报告数据显示:资本迅速盯上。投中研究院报告显示,2020年2月,教育培训机构的融资总规模不降反升,同比增长275%,8家在线教育平台获得了超过亿元的融资,而同期,整个行业的创投交易数量与总额同比骤降了六至七成。企查查数据显示,猿辅导更是在今年3月底获得博裕资本、IDG资本、高瓴资本、腾讯投资的高达10亿美元融资。
2020年5月11日
其他

高考延期,其实可行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定近期举行的四六级、雅思、托福等数十项考试,或取消或推迟。而距离最受关注的考试——高考只有80多天了,能不能如期举行依然是未知数。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开学”被提上日程。虽然在各地陆续出台的政策中,高三往往是第一批开学的年级,但明确开学日期的省份只是少数,大多数高三学子仍然不知何时能够返校。近日,教育部表示,正在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各个省区市,包括考生代表和考生家长的意见,近期会作出决定。高考会不会、如有必要能不能延期举行?图解教育(微信ID:tujiejiaoyu)做了一份可行性分析。数十项考试或取消或推迟
2020年3月16日
其他

研究生扩招,拿就业难没招

经济下行、中小企业遭受重创,加之874万应届毕业生、341万考研生创历史新高,疫情冲击下各类考试、招聘又被推迟,今年必将就业难。研究生扩招,成为眼下缓解就业乃至经济形势的一个突破口。扩招的招,反观近二十年的高等教育发展史,已经反复操作过。只不过,扩招速效救心,长效揪心,要宽这颗心,还得想想别的招。权宜之策略扩招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扩招多少?目前全国范围内还没有明确的扩招细则,不过扩招的宏观数字有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扩招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扩招?此次研究生扩招,是针对疫情缓解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宏观调控。扩招遇到的第三个问题,是扩招后研究生要饱和了吗?毕竟一样的老师,小班教学和大班教学的效果能一样么。
2020年3月11日
其他

疫情冲击,在线教育“狼来了”

受疫情影响,大中小学开学延期。不过,教育部号召“停课不停学”,让学生在家接受在线学习。第一次、大规模、开学时间不确定,在线教育充满生机。各大企业在此次疫情中承受了巨大压力,旅游、餐饮、影视等行业遭遇重创,不过非人群聚集型行业在线教育,反倒迎来了增长机遇。在线教育发展多年,野蛮生长过,也监管规范过,但只要有机会,一定会冲破圈层。未来在线教育会怎样,不妨从二月、二年、二十年这三个时间维度来观察。二月疫情从今年一月蔓延到二月,无论是确诊人数、波及范围还是传染速率,远超当年的非典。即将开学的大中小学,延期开学不可避免,而且开学时间一推再推。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学校,措施一层层落实。停课不停学,既要防控疫情,也不能耽误学业。毕竟,教育不可逆,错过真的就错过了。从中央、到地方、到企业,启用在线教育成为各地教学的替补方案。在线教育从候补席出列,而且肩挑重任。在线教育是一门复杂的手艺,不仅仅是网上播放视频完成教学的内容,还要提供督学、练习、考试等教学互动,甚者提供个性化教学、智适应教学等教育创新。如今的社会、商业环境,正好给在线教育提供了发展的便利。二年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时间场地相对灵活且更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在线教育,不仅火热而且是持续火热。尤其是近两年,在线教育项目纷纷冒出,融资、上市,几乎覆盖了教育的各大领域。在线教育火爆的同时,监管缺失、规则模糊等问题也使得整个行业乱象丛生。2019年7月15日,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发布解读《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自此在线教育有法可依。火热与混乱并存的在线教育,冲击着现有的教培格局但并未颠覆一切。二十年肺炎疫情让人想起17年前的非典危机。春运之后,北京成了非典重灾区,如同今日的武汉。北京市开始禁止教育培训机构线下授课,大量的学生和家长涌入奥数网。非典过去,张邦鑫正式注册学而思,在K12教培爆发扩张的时代际遇中成长为今天的好未来。如今,好未来、新东方、中公教育是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三巨头,中国民营教培行业则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未来已来,肺炎疫情成为推动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的临门一脚。在线教育机构如饿狼般扑上来,蛋糕丰满,竞争激烈。这一顿搅局之后,是继续割据呢,还是会出现巨无霸一统江湖?时间是最好的观察视角,不同的时间,呈现出在线教育发展的不同侧脸。无论如何发展,在线教育是器,其繁荣有序的发展,也是学生教育质量的一份保证。
2020年2月24日
其他

停课不停学,暑假还得学?

始于去年12月初的新冠肺炎病毒疫情,至今依然形势严峻,拐点尚不明朗。影响之下,各地大中小学均延期开学。教育部因此要求各地“停课不停学”。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却“逼疯”了一群人。网友戏称,“一窝蜂,老师开播,远程网教;一整天,紧盯电脑,听学提交;一时间,人仰马翻,鸡飞狗跳。”各地大中小学均延期开学图解教育工作室(微信ID:tujiejiaoyu)整理后发现,受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影响,上海18日宣布大中小学开展在线教育(中小学在线教育从3月2日起开始),学生不到校。而浙江、江苏、重庆等地宣布各级各类学校2月底前不开学,内蒙古、甘肃、黑龙江等地预计3月初开学,湖北、吉林、天津等地则没有明确具体的开学时间点。北京则在17日“线上”开学。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认真做好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工作,“为广大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随后,部分地方陆续开始网上“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学,逼疯一群人令人想不到的是,“不管是坚持不懈为孩子输送知识的老师,还是在哪儿上课都起不来床的学生,亦或是因为延迟复工待在家的学生家长,”却一个个都被网课逼疯了……而个别在线教育机构和平台,提前上线新学期学习资源,以免费公益之名,行市场推广之实。对此,教育部回应称,校外培训机构不得擅自提前开课形成学生聚集;要规范线上培训行为,对超标超前、应试导向、虚假宣传、制造焦虑等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暑假还得学,周末别想歇延迟开学、停课不停学同时,由于疫情形势尚不明朗,近日,广东、山东、四川、陕西等地教育部门提出,为保证总教学时长不减少,开学以后将补足教学进度,实行周末补课或压缩暑假。消息一出,迅速引发热议,更让不少学生“炸锅”。《经济日报》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投票者认为,应给学生完整暑假。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既然现阶段“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很多学校组织学生上网课,那再缩短暑假和调整双休日,确实有些说不过去。即便理由是上网课只是复习旧知识,质量也无法保证,开学后要“零起点”教学,因此,要缩短暑假,也说不太通。但无论如何,诚如《中国经济周刊》所言,超2亿学生停课不停学,“是难得的自主学习机会,也是反思当前教育的机会”。
2020年2月18日
其他

《自主招生17年》,全剧终

教育部推出“强基计划”,取消自主招生,舆论一时沸腾。1月15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自2020年起在清华北大等36所A类“双一流”大学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同时,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教育部表示,有关调查研究表明,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在学业成绩、科技创新、学术论文、升学深造等方面总体表现突出。但近年来,自主招生也面临一些新挑战和新问题,包括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加以解决。自主招生从2003年开展至今,度过17个年头,受过追捧,有过争议,其生命周期的起起伏伏,正好以“起承转合”四字概括。
2020年1月19日
其他

那些年“拼爹”的高考加分

此后,全国性高考加分对象虽在某些年份有增有减,但整体变化不大。及至2014年,全国性加分项目共11项。2015年起,教育部大刀阔斧取消奥赛等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只保留烈士子女等5类加分项目。
2019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