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1778年5月31日,叶卡捷琳娜大帝批准了波将金在黑海之滨建造一座名叫赫尔松的港口的计划。这个悦耳的名字源自他对克森尼索的具有新古典主义和东正教色彩的梦想。与土耳其的和约,以及迁移扎波罗热哥萨克,让他有机会建造这座城市。【16】他命令建造码头,从帝国全境征召木匠。7月25日,波将金挑选海军部的军官之一担任赫尔松的首任总督:伊凡·阿布拉莫维奇·汉尼拔。波将金之所以选拔他,也许是因为他富有异国情调的家庭背景,以及他与彼得大帝的联系。他是彼得大帝身边的著名黑人阿布拉姆•汉尼拔的儿子。阿布拉姆原为阿比西尼亚人的王子,后来被变卖为奴。有人在伊斯坦布尔买下他,送给沙皇。彼得大帝用西庇阿的对手的名字给他取名,庇护他,教育他,提携他,并担任他的儿子伊凡的教父。大诗人普希金是阿布拉姆的另一个儿子奥西普的外孙,所以是伊凡的侄外孙。普希金为自己的外曾祖父写了一部未完成的传记《彼得大帝的黑人》。奥西普·汉尼拔不是个好父亲,所以普希金的母亲实际上是在伊凡(波将金任命的第一任赫尔松总督)家中长大的。伊凡·汉尼拔和普希金一样对自己的血统很自豪。1801年伊凡去世后,他的墓志铭写道:“湿热的非洲养育了他,寒风让他的血冷静下来。”赫尔松国家历史博物馆里有伊凡·汉尼拔的肖像,显示了他从父亲那里遗传的黑皮肤和优雅的阿比西尼亚面容,以及从他的俄国母亲那里遗传的直发和健壮身材。(伊凡•汉尼拔戎装像)波将金的第一座城镇有两个功能:一方面是他新建的黑海舰队(此前只能在亚速海之滨的几个小港内龟缩)的基地,另一方面是地中海贸易的中转站。这个港口的选址经历了艰难的决定,因为俄国在1774年只获得了一条通往黑海的狭窄走廊。从赫尔松到黑海,要经过第聂伯河的入海口。第聂伯河是罗斯土地的主要水路之一,通过一条叫做利曼河的狭窄的浅水支流汇入黑海。在利曼河末端的金伯恩海岬,波将金建造了一座小型要塞。但奥斯曼人仍然控制着河对岸的坚固要塞奥恰基夫,它实际上控制着利曼河的河口三角洲。要想同时满足易守难攻和天然良港这两个条件是不现实的。俄国海军的工程师青睐的是一个叫做格洛博卡雅·普利斯坦的深水港,但它无险可守,于是波将金选择了第聂伯河更靠近上游的一个地方,因为那里已经有一座叫做亚历山大堡的要塞。那里的河中央有个小岛,可以保护港口和码头。此处的第聂伯河水流湍急,船只难以接近,而城镇下方的一处沙洲阻挡了通往大海的水道。更糟糕的是,赫尔松位于炽热的草原和沼泽丛生的水道的边缘,并且距离最近的造船木料产地有数千俄里,更不要说获取粮食是多么困难了。困难重重,但波将金克服了所有困难,建成了他的城市。圣彼得堡无人相信这项事业能够成功。叶卡捷琳娜大帝给他的信里说:“若是没有你,赫尔松永远不能建成。”这可不是夸张。建造城市的第一块石头还没有铺设,嫉妒波将金的人们就开始诽谤中伤,最终毁坏了他的名誉。扎瓦多夫斯基气哼哼地说:“赫尔松的建设将来会很有名,因为它的创造者酷爱自己的工程,花了很大力气推动它。”【17】他说得对。这座城市能够拔地而起,靠的是波将金的顽强意志和他对汉尼拔的无情鞭策。到这年8月,汉尼拔已经组建了十二个工程队,从第聂伯河上游的俄属白俄罗斯和波兰运送木材到赫尔松。所有建材都必须从河上运到赫尔松。波将金雇用了超过500名木匠和成千上万的劳工,建造了造船厂,并规划城镇。1779年5月,赫尔松造船厂开始铺设第一艘战舰的龙骨。到1781年,又铺设了两条龙骨。波将金决定动用军队来建造城市。军队的工程从自己的木制兵营开始,起初砌墙用的是泥土和树枝。后来他引进1000名囚犯在采石场劳动。【18】然后他给了商人法列耶夫一个良机,说服他用爆破技术铲平崎岖不平的第聂伯河湍流浅滩,换取在赫尔松未来贸易中的一杯羹。法列耶夫在赫尔松建城事业中投资甚多,从事了这项庞大的爆破工程。波将金为他提供炸药。到1783年,法列耶夫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部分驳船可以直接行驶到赫尔松。波将金赐予他陆军少校的衔级和贵族身份。【19】波将金的批评者说波将金的工程建树很少,而且粗制滥造。历史上很多人对此信以为真。好在有不少受过良好教育的西方人在“壮游”期间到访圣彼得堡,去拜见波将金,而他总是建议他们去赫尔松看看。最早去那里的西方人之一是年轻的英国工程师塞缪尔·边沁(他是效益主义[1]哲学家杰里米·边沁的兄弟),他后来在波将金身边工作了五年。1780年,他看到赫尔松已经有180座房屋并建成1艘64门炮的风帆战列舰和5艘巡航舰,不禁惊叹道:“波将金为赫尔松选址只是两年前的事情……那时这里连一座小木屋都没有。”他注意到,建设所用的木料都是从波兰的一座城镇(也就是后来非常有名的切尔诺贝利)通过水路运来的。【20】另一个到访赫尔松的勇敢的英国人是塞缪尔·边沁的朋友雷金纳德·波尔·卡鲁。他是牛津大学的校友和康沃尔的地主,将近三十岁。他见证了赫尔松建设的下一阶段。他和后来参与“大博弈”的那些年轻人一样具有冒险精神。波将金庇护波尔·卡鲁,带他参观自己在圣彼得堡周边的庄园和工厂,然后送他南下。波尔·卡鲁的笔记至今未发表,读起来给人的感觉是他要么在准备写一本书,要么他是业余的间谍。他抵达赫尔松的时候,那里已经有300座房屋。除了九个团的士兵,“到此时为止该城的居民主要是波兰犹太人和希腊人……士兵、水手、农民都参与到……建设当中,”但他注意到要塞工程进展得过快,“因为施工者害怕得罪高层”。【21】这些是他的真情实感,但他也巧妙地告诉波将金:“我在这里看到的东西超出了我的想象。”【22】波将金决心把贸易吸引到自己的辖区。1781年,波尔•卡鲁与汉尼拔将军和赫尔松的两位巨商(波将金的商人法列耶夫和法国人安托万)讨论了潜在的商贸问题。法列耶夫创办了“黑海公司”,专门与奥斯曼人做生意。他的巡航舰“玻里斯提尼斯”号也很快下水。他还拥有波将金治下三个行省的多家白兰地酒厂,并为部队提供肉食。波尔•卡鲁估计法列耶夫此时的年收入高达50万卢布。波尔•卡鲁列举了在赫尔松能够买卖的商品种类(蜂蜡、旗帜、绳索、木材)【23】,他自己也受到贸易机遇的诱惑。他在给波将金的信中说:“给您写信的我,是赫尔松的一位资产阶级人士。”【24】马赛的安托万(后来成为圣约瑟夫男爵)是赫尔松的航运大亨。他曾去圣彼得堡拜访波将金,并提议在赫尔松设立一个贸易和自由港。波将金大喜过望,【25】请叶卡捷琳娜大帝“废除国内关税并重新考虑对外的关税”。【26】波将金虽然喜欢英国,但他明白法国主宰着以马赛为基地的地中海贸易,这将会产生政治影响。1786年,安托万告诉波将金,在前一年,他名下有11艘法国商船从马赛来到了赫尔松。【27】即便如此,赫尔松的建设仍然步履艰难。波将金有时间的时候就事无巨细地监督各项工程。1783年8月3日,他给在赫尔松的工程师贾克斯上校写信:“我再次确认,医院的建设必须完成……”10月14日,他写道:“我惊讶地发现,尽管你向我保证医院已经竣工,但实际上根本没有开工……”然后补充道:“有时我确认了自己的命令之后却发现有人又把它撤销了,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换句话说,如果赫尔松的建设过程中真的有欺诈行为,那么波将金也是受害者。但他分身乏术,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周后,他命令贾克斯建造两座澡堂用于防治瘟疫:“一座给绝对健康的人使用,另一座给身体虚弱的人用……”“不要忘记建造啤酒厂。”但汉尼拔和贾克斯无力完成这么多的艰巨任务。这让波将金倍感挫折。次年2月,波将金将贾克斯免职,以在英国受教育的有才华的工程师尼古拉·科尔萨科夫上校取而代之。波将金确认了233740卢布的年度预算,但希望所有工程“在短时间内”完成,同时坚持要求建筑应当“耐久”和“内部美观”。【28】波将金本人审核了每一项计划、每一座建筑的正立面设计(从学校到大主教宅邸到他自己的宅邸)。城市开始成形。【29】赫尔松博物馆里的一幅油画展现了波将金设计的城市中央广场,那里有一座美丽的圣叶卡捷琳娜教堂。后来,在1790年,波将金仍然在美化这座城市。他最喜爱的建筑师伊凡·斯塔罗夫到南方之后,波将金命令他“重建赫尔松大教堂的圆顶,”把它做得和波将金在圣彼得堡的宫殿一模一样,“并给钟楼确定位置”。【30】斯塔罗夫完成了任务。今天我们看到的圆顶和钟楼就是波将金要求的模样。波将金的宫殿就在大教堂附近。波将金给官员们的备忘录足以驳斥绝大部分西方人对波将金的负面评价。【31】我们清楚地看到,波将金明白自己的部下面临的种种困难。他肯定是个专横跋扈的人,纠结于最细枝末节的东西,但也出人意料地处事灵活,愿意给过度劳累的部下第二次机会。波将金非常清楚,赫尔松的地理位置让它在疫病面前显得特别脆弱。从他的字里行间看,赫尔松一定不是健康宜人的地方。波尔•卡鲁记载道,从喀琅施塔得和圣彼得堡来的造船匠“全死了”。来自伊斯坦布尔的船只和来自帝国各地的士兵抵达赫尔松地区之后,疫病的威胁变得非常严重。到1786年,法国商人安托万的好几个兄弟和许多雇员已经在赫尔松病故。赫尔松“就像一座庞大的医院:到处只能看见死人和奄奄一息的病人”。波将金试图控制本地的卫生状况,遏制流行热病。【32】他特别关注医院和啤酒厂(用于生产干净的饮用水),督促居民多吃蔬菜,【33】并亲自任命医生【34】到他的医院。[2]这个被叶卡捷琳娜大帝称为“赫尔松的年轻巨人”【35】的男人,以他的澎湃热情推动着城市建设的事业。只有他那种具有感染力的能量,能够战胜俄国官僚的懒惰。从他的新城镇返回都城之后,波将金向詹姆斯·哈里斯“热情洋溢地讲起赫尔松的气候、土壤和条件”。【36】但他每次视察赫尔松,都发现自己的下属犯下了更多错误。这就是为什么他越来越多地待在赫尔松,也是为什么叶卡捷琳娜大帝承认他的这些旅行是值得的,尽管她非常想念他。【37】常有人说波将金掩盖了自己在赫尔松犯下的错误。真相恰恰相反。他向叶卡捷琳娜大帝承认了一连串错误:他罢免了汉尼拔,原因是他主持的要塞工程很差;他觉得海军部乌烟瘴气,没有配合他的工作;工程花费太大;木料不够;现有的木料质量不行。“哦,小妈妈,海军部真是一团糟,这里的人多么不诚实!”天气太热;房屋仍然处在一片荒野之中。“居然没人想到植树。我已经命令植树了。”【38】他要求派遣更多专家:“请根据我附上的清单派遣人员。这里的铁匠不够。我已经派人去图拉找了。”赫尔松城继续发展壮大。基里尔·拉祖莫夫斯基于1782年访问时,惊讶地看到许多石质房屋、要塞、战舰、“宽敞的郊区”、兵营和希腊商船:“想想这一切,你就能理解我的惊讶,因为不久前这里除了一座养蜂小屋之外还什么都没有。”【39】南美革命者弗朗西斯科•德•米兰达曾短暂地得到波将金的庇护。他在1786年12月参观了赫尔松。他说此时的赫尔松有4万居民,其中3万是军人,1万是平民。那里有1200座“石质的质量极佳的房屋”。【40】波将金去世后,英国旅行者玛丽亚·古斯里和俄国作家苏马罗科夫描述了这座拥有一座圣叶卡捷琳娜教堂、十四座教堂、犹太会堂、22000名东正教徒居民和2200名犹太居民的【41】“美观的城镇”。【42】波将金在赫尔松吸取到不少教训。他吹嘘自己用军人承担劳役为国家省了钱,但他对财政预算的概念是沙皇风格的。工程必须尽快完成,但如果质量不好,比如汉尼拔的要塞,他就坚持拆掉重来。他这样拥有近似皇帝身份的人可以把国库视为自己的财产,所以对他来讲结果压倒一切,成本无关紧要。不过,对批评波将金的人的最好驳斥就是今天的造船工业城市赫尔松。[3]波将金请人为赫尔松美观的新古典风格教堂制作了两幅大型圣像,一幅是圣乔治,一幅是圣叶卡捷琳娜。圣像中的圣乔治手执长枪,穿着古罗马军服、胸甲和红斗篷;圣叶卡捷琳娜则穿着金色长袍和白鼬皮毛镶边的红斗篷。圣乔治举目向上望,圣叶卡捷琳娜则目光直指观看者。我们不禁遐想连篇:如果这里的圣叶卡捷琳娜是叶卡捷琳娜大帝的肖像,那么圣乔治【43】无疑就是波将金。[1]效益主义(Utilitarianism)是伦理学的一种理论。旧译功利主义,但由于功利一词在中文中有贬意,因此近年来中文哲学界倾向以效益主义取代功利主义的说法。效益主义提倡追求“最大幸福”(Maxim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