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著名企业家的三次厄运:遭湖北省监委反复调查,其顾问不堪重负跳楼身亡

记忆是一种责任

Rhysida声称攻击了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公司

深圳警察踩压脚踝恶性事件:执法者的素质影响法治建设的水平

阿里云被黑了!?官网惊现“降本增笑”页面...

自由微信安卓APP发布,立即下载! | 提交文章网址

魏春亮说

争取活到110岁,每月领3500元

文/魏春亮我的微信,防失联清朝入关后,为笼络人心,曾经举办过数次千叟宴。所谓千叟宴,就是由以皇帝的名义,邀请叟(耆老)参与御宴的大型尊老、敬老活动。千叟宴始于康熙年间,康熙两次分三批,宴请了65岁以上的老人超7000名。每次宴请,康熙帝都命皇子和宗室子孙,执酒壶给老人们斟酒,并请80岁以上的老人至其御座前饮酒。
11月23日 下午 3:58
被微信屏蔽

那个佳木斯妈妈,放弃多少才能为孩子讨个公道?

文/魏春亮我的微信,防失联在我们这片土地,想要维护点自己的利益,你必须无牵无挂。首先,就不能有孩子,有了孩子,你的骨头就不硬气,就很容易被人拿捏。其次,也不能有父母,他们会打电话给你父母,在老人惊慌失措的眼神中,你所有的勇气都会丧失。再次,你也不能谈恋爱和结婚。你可以不顾自己,但对方还要工作,还有父母,甚至对方本人就是你的阻力。最后,你甚至不能有工作,领导会找你谈话,逼你就范,没有哪份工作会包容你的不安分。当父母逝去,还未恋爱和结婚,更没有孩子,又没有工作,孑然一身,无牵无挂,恭喜你,你终于可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不顾身了。否则,你就会面临佳木斯那位遇难学生妈妈那样的压力。当一位遇难学生的母亲想要为儿子讨一个说法,她发现她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失去孩子的悲伤。“我所有的东西都规划好了,学子宴什么样,婚礼什么样……现在TM什么都没了,我给我儿子办葬礼,葬礼!”“拿我们家两个公职人员工作压我,现在我可以跟他爸爸离婚,我跟他舅舅断绝关系了……压我呢,不好使了,这个事必须一刚到底,工作不要了,我工作不要了。”这是她的控诉,也是她的决绝。更是她的代价。这位妈妈正在不断失去,失去孩子,还可能即将失去丈夫和兄弟,以及自己的工作。更悲伤的是,她如果想要为已失去的讨个说法,就得继续失去本就拥有的。这是最新版本的悲伤和荒诞,它由不成比例的手段和结果组成。也就是说,即使她已鼓足失去一切的勇气,也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真相:在“最新的系统性舆情处置模式”面前,不断的失去,却不一定能成功兑换到想要的正义。更可能的是,在这世上还要继续活人,肉体凡胎,悲伤和勇气都不彻底,往往半途而废。妥协是必然的选择,或者说没得选择。不然能怎么办?面对危危高墙,一意孤行的鸡蛋,唯一的结局就是破碎。而且,这种破碎是没有意义的,流下的蛋液,也不过给高墙糊了一层包浆,让它更牢固。失去就只是失去,当你失去了孩子,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工作,孑然一身,无牵无挂,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和世界的联系。即使得到了想要的正义,那巨大的失去,也早已掏空了活着的意义。什么时候,对基本正义的追求,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但这已经是我们不断面对的现实,是反复上演、早已看惯的熟悉剧情,是人间游戏的出厂设置。所以,我们是旁观者,也是演员,更是NPC,发生在佳木斯这位妈妈身上的,也可能随时降临到我们头上。这是她的压力,也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压力。—The
11月10日 下午 2:37

我可太爱上海的万圣节了

文/魏春亮我的微信,防失联好久没看到这么单纯的快乐了。上海的淮海路、巨鹿路,这两天已经成为了百变大咖秀的T台。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万圣节快来了。更重要的是,这是疫情后的第一个万圣节。狂欢的人们穿上各种奇装异服,走向街头,听说昨晚的巨鹿路人太多,暂时封了不能进去。理所当然,看到此情此景,有人痛心疾首。“对中国的节日淡漠如烟,对外国的节日趋之若鹜”“新一代年轻人的意识形态毁了”“真搞不懂,这些洋节过的和真的一样,妖魔鬼怪都是,西方文化的渗透真是无处不在,多发扬发扬传统文化吧。”只是,他们似乎忘了,不让中国人过自己节日的,从来也不是这些年轻人。他们似乎也不会想一想,除夕那一天不放假算不算毁了年轻人的意识形态。他们也根本分不清,需要发扬的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个啥。要我说,新一代年轻人的意识形态非但没有毁掉,他们非但没有被渗透,还对西方的节日进行了创造性地本土化改造,让本来陈旧的节日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属于中国人的活力。上海的年轻人,根本不屑于万圣节小孩子那套trick
10月30日 下午 3:25

应届生月薪过万?简直危言耸听!

文/魏春亮我的微信,防失联今天,#2023年应届生平均招聘月薪10342元#的话题,冲上热搜。说是某平台发布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与展望2023》报告显示,2023届学生岗位平均招聘月薪是10342元。而3年前的2021届,这个数据为9292元。3年上涨1050元。这个数据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工资不但没受三年疫情影响,反而在疫情之后不降反升,欣欣然充满了希望。然而,热搜微博评论区的画风却是另外一个样。有人说,北京某211硕,毕业4k不到,到底是谁在平均我?有人说,这是怎么算的?23应届还在家呢。有人说,是谁分走了我的8343元?而在@中新经纬
10月12日 下午 4:30

《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的问题,可能不止第34条

当大家都在激辩第34条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有问题的不止这一条。最起码,第100条,采集生物信息,就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而随着继续深入挖掘,网友又发现,有问题的也不止第34条和第100条,可以说这个《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到处都是坑,每一个坑都指向“加大公权力机关自由裁量权”。我把网上的各种信息综合一下,放在下面,大家看看有没有问题。1、草案第19条:这是以前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这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的规定:以前是“且”,现在变成“或”了,也就是说,若是这一条通过,以后减轻或免于处罚,甚至不需要当事人的谅解了。2、草案第59条第4款: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赵宏说了三点:一、既然是“从重情节”就意味着,“阻碍警察执行职务”应和其他的妨害公务行为一样要有积极的阻挠行为,且造成了公务无法顺利执行的结果才能入罚。而修订草案将“侮辱、漫骂”列为阻碍行为,实际上已经潜在地扩张了本条的处罚边界。其可能造成的适用结果是,即使当事人并无积极的妨害行为,也未造成妨害结果,仅因辱骂行为就可能会被行政拘留。这显然与现代法治所强调的“少拘慎罚”观念互相违背。二、将“侮辱、漫骂正在执行职务的警察”单列为一类妨害公务的行为,明显忽视了本法第42条第1款第(二)项已包含“对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的行为的处罚。其结果就是将对警察的侮辱和对他人的侮辱进行了区别处置,这种区别处置中又隐含了因公民身份不同而予以特别保护的意涵,也因此同样与宪法的平等权原则不符。三、无视其行为是否会真正造成妨碍公务执行的现实效果,就将侮辱、漫骂公职人员列入应予处罚甚至是应予拘留的行为,也同样会伤害公民由宪法所保障的、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进行批评、建议、检举和控告的基本权利。因为在具体实践中,如果仅从警察个人感受出发,言辞激烈的批评甚至是无伤大雅的调侃,都有可能被理解为“侮辱和漫骂”。3、草案第67条虽然67条针对的对象之一是娱乐场所经营者,但规定娱乐场所经营者必须上报登记信息,不然会被拘留五日,是否意味着以后娱乐场所都要按照酒店住宿业一样刷脸实名登记?4、草案第100条:公号“Z同学的周更计划”表示:这一条是之前所没有的。此前,系统论述关于公安机关采集生物信息的规定,仅存在于《刑事诉讼法》的“勘验、检查”一节,第132条中。也就是说,采集生物信息是针对“犯罪案件”中的“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的,但此次修订中,将《刑诉法》中的规定,直接应用在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和“被侵害人”上,属于公权力的重大扩张。此外,此次修订不但扩大了适用范围,而且没有对提取生物信息的条件和提取的内容加以规定,在实践过程中,极易造成对公民隐私的侵害和公权力的滥用。我们当然承认,除了犯罪案件,许多违法行为(例如吸毒,酒驾等),不可避免地需要检查、提取和采集生物信息或样本。但此类规定此前已经在例如《反恐怖主义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禁毒法》特别法中有专门规定了,并且详细规定了,什么情况下,可以依法提取哪些信息和样本。因此,草案第100条过于模糊,现行法律已有更明确的规定,应当删除。退一步说,即使出于整合相关法律法规的需要,确有保留第100条的必要,也必须参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83条的表述,甚至应当更加精确地对提取生物信息和样本的目的、依据、和内容加以明确阐述。5、草案第101条第101条如下:对应的是现行法的第87条:在同样的情况下,现行法要求出具的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而现在的草案改为“经公安机关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使用检查证检查”,只有检查住所时才需要县级以上证明文件。这就意味着检查住所以外的场所的权力得到绝对加强,这明显属于权力的扩张。6、草案第106、120条这两条,都赋予单警执法的职权,这无疑弱化了执法过程中的互相监督,网友认为这是将执法效率高高置于公正和公民基本权利保障之上。这是我综合网上信息总结出来的可能的问题,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9月8日 下午 3:43

这样的正能量,病得不轻

文/魏春亮我的微信,防失联你们那里今天多少度?是不是被热坏了?以前,每年夏天,官媒的记者们总喜欢跑到工地上,报道户外工作人员在烈日下工作的动人场景。最近几年,感谢智能手机和监控的普及,记者们连现场都不用跑,坐在空调房里,就能关心户外工作人员了。所以,这种带有温差的关心,多少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隔阂。“建筑工人高温下工作汗水浸透衣服,从裤子上滴落”,媒体引用网友的话:我们还有什么资格抱怨生活?“高温下工地上心酸一幕,工友们互相泼水降温,甚至有人直接整个人泡在污水里”,媒体引用网友的话: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高温天气下的工地,工人用帽子舀凉水浇在身上降温”,媒体还是引用网友的话:我们还有什么资格抱怨生活?好家伙,合着人家盯着酷暑和太阳汗流浃背地工作,就只是为了让你不抱怨生活。我要是这些户外工作者,谁要是当着我的面说“你看人家这么辛苦还在努力干活,你还有什么资格抱怨生活”,我肯定呼你的脸。我的辛苦,我的不易,我潜在的风险,我实打实的利益,你看不到,不在乎,净拿我开涮,来熬你的心灵鸡汤了。我那辛苦的人生,就是用来成全和衬托你的优越感的吗?你要是看到了我的辛苦,就为我呐喊几句,喊的人多了,也许我就能多休息一会,得到一些防暑物资,甚至拿到高温补贴。但你那高高在上的致敬和鸡汤,对我屁用没有,只会让我感受到自己的卑微。还是有网友说得好:他很辛苦,所以给他高温补贴,高工资,防中暑物资,还有不拖欠工资。而不是来教育我们不要抱怨生活。这段话,值得跟着瞎起哄的糊涂蛋手抄一百遍。要说还是央视厉害,人家不但拍记者去工地实拍,也不整这些“我们还有什么资格抱怨生活”低级话术,人家的水平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人家去的是雄安新区,工人在楼顶40℃的高温下工作,但那“建设中的54个小区,是1.9万人的新家”,所以两万多名工人,要在这里“战高温,抢工期”。这和一般的打工可不一样,意义重大。看到工人辛苦,工地最近规定,11点到下午3点这段最热的时间可以休息,领导还在镜头前说,如果日高温天气达到40度以上的话,我们就停止室外作业;如果达到37度以上,我们就安排每天不超过6小时的施工作业。好像是一种福利。虽然工人被晒得爆皮,橡胶手套都磨烂,但在视频的最后,工人们还是幸福地活在了新闻里:工人有车有房(还打算再买一套),闲暇弹弹吉他,还能请得起家教老师。这才是高水平的报道,工人的权益得到了领导的保障,工人的付出得到了美好的回报,更重要的是,工作的辛苦被“崇高的意义”所消解。一切看上去都那么和谐。但,就是这种和谐,让我觉得这种正能量有病。如果一切都是那么和谐,那么那么多讨薪的农民工,都是来自于哪里?看到并愿意发布底层的不易和辛苦,是一件值得鼓励的好事。可既然关注到了,能不能就真的就“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能不能不要看到他们,就立马回避,然后用他们的汗水去熬岁月静好的鸡汤,用他们的劳动去编织国泰民安的颂歌?给更需要物质保障的基层工作者上价值,说什么“劳动最光荣,人民最伟大”,向他们致敬,是另一种形式的霸凌,反对这种霸凌,需要更强的心智,付出更大的代价。你要是问他们,他们大概率应该是更想多赚点钱,谁愿意伟大谁伟大,谁愿意光荣谁光荣。就像央视视频下的一个留言所说:我就是建筑工人,我不要藿香正气水,不要高温补贴,不要你们测量温度,不要你们知道我们有多辛苦,不要你们记住我,不要你们同情我:不需要你们的矫情,按时给我们发工钱,我们就感恩戴德了。无视他们真正的需要,却将他们的辛苦和困境诗化、鸡汤化,并附加不着边际的价值,这不是在帮助他们,而是在拿他们开涮,根本无助于他们权益的提高。而如果我们的整个社会氛围都是这种逃避型思维,不敢正视真正的问题,那么我们的社会也就不会有真正的进步。但仔细想想,媒体是真的看不到那真正的问题吗?是不能替底层发声吗?我想未必。前面所说的央视视频里有一句解说词:“高楼拔地起,离不开最基层的劳动者”。我又想起最近《人民日报》发文,说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挥光和热,不仅能够留下无悔的青春记忆,而且将在基层磨砺中获得受用终身的精神财富。好巧,两者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基层”。你说,先是号召你到基层“能吃苦、肯奋斗”,然后再向基层劳动者致敬,会不会就是早就规划好的、不可分割的配套设施?—The
7月14日 下午 4:40

我们的新闻,正在进入烂尾时代

文/魏春亮我的微信,防失联最近的新闻,是一个比一个热闹:中石油胡总和董小姐,手牵手在成都的太古里街头走一走。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保送研究生张某,构陷大叔偷拍自己。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男生制止校园霸凌遭同学辱骂围堵。每天都有新的瓜,有后续有反转,应接不暇。不知道还有没有人惦记,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那截异物到底是鼠头还是鸭脖;不知道还有没有人好奇,武汉跳楼妈妈想为被撞身亡孩子讨的公道,后来有没有到来;不知道还有没有人关心,贵州两位教师捡鹅卵石溺亡事件,在记者被打后,真相还有没有人去调查。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快三个月了,深圳的北极鲶鱼调查得怎么样了。3月24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出情况通报,说已经开展核查,“将及时通报有关情况。”马上都6月24日了,当初承诺给大众的交代,依然没有到来,让“及时”这两个字成为了笑话。两位老师溺亡事件,很快被警察和辅警打记者事件替代,而警察和辅警打记者事件,在警方成立专案组之后,也没有了任何下文。警方说,“一切信息以官方发布为准”,可他们再没发布什么。记者的打,白挨了。武汉小学生被碾压致死事件,在孩子妈妈从24楼一跃而下之后,再没有了后续。她想要为孩子讨的公道,至今没有讨到。但网友,纷纷义愤填膺骂起了网暴者,而警方也正调查孩子妈妈跳楼是否与网暴存在关联。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那一截异物,搞了十来天,还没能让大众相信到底是鼠头还是鸭脖。一截异物,一个生物老师都能搞定的事,最后却惊动江西省,成立由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组成立三天了,不知道这截异物需要多久才能鉴定出来是什么。不用再举更多的例子了,我相信很多人都已经感受到了,我们的新闻,正在进入烂尾时代。经过多年的锤炼,官方部门早就训练出一套冷处理模式:当一个事件引发舆论热潮后,媒体联系,要么打不通官方电话,要么人家就说“我们已经知道了,正在处理中”。能拖过去就拖过去,拖不过去,就发一个通报,再次表示正在调查,然后“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你要是催,自有网友出来解围:调查不需要时间啊?以为都和营销号似的,不证实,动动手指头就发出去……
6月13日 下午 4:38
被用户删除

欢乐颂2:爱情是怎么被樊胜美玩死的

梦想可以被物化,甚至爱情也可以,但必须也只能适可而止。而樊胜美的梦想和爱情是被极端物化的:王柏川必!须!买一栋在上海的房子。那栋无时无刻不被她挂在嘴边的房子,成了验证她和王柏川之间感情分量的砝码。
2017年6月11日

台湾被诱奸女作家林奕含:已经插入的不会抽出来

制服衣裙踢到床下。她看着衣裳的表情,就好像被蹋下去的是她,他的胡渣磨红、磨肿了她的皮肤。他一面说:「我是狮子,要在自己的领土留下痕迹。」她马上想着一定要写下来,他说话怎么那么俗。不是她爱慕文字,
2017年5月10日

范雨素 | 寒门女子的上升通道在这里

范雨素说,希望孩子们的求生方式可以体面点。如今,大女儿已经达到了她的期盼。在这一点而言,范雨素的出走成功让后代避免了厄运的轮回,即便还没翻过中产的矮墙,起码也是实现了自己跟自己比的逆袭。
2017年5月2日

性教育课本被断章取义成开车,段子手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在一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学生就可以通过漫画了解到男女生殖器官的外部和内部构造;(这部分并不仅仅介绍生殖器官,而是把生殖器官和四肢大脑五脏六腑等其他器官一起讲了,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正常化”生殖器官)
2017年3月8日
被用户删除

农村从来就没有田园般的生活,只有一记一记响亮的耳光

世界上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是中国,中国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地方要数农村。我弟弟家孩子每次伤风感冒,都要打点滴,我常常说他们不是在打点滴就是在打点滴的路上。在农村,农民们断然不知道危害,只追求好得快。
2016年8月29日
被用户删除

年薪10w和年薪100w的人,差在哪里?

12年前,我直升了硕士,在家闲得慌,去一家香港的婴幼儿杂志全职实习,每天早上8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一个月我负责20p左右的内容,实习工资800元。
2016年5月12日
被用户删除

读书少的农村孩子现在都在干什么

很多厂家现在都搬到工业园里,实行封闭式管理,工业园一般都在市郊,商店银行餐馆数量少,商品质量低劣,卫生条件极差,工业园内也有这些基础生活设施,但是价格比之正规商场要高出很多,其他娱乐设施基本没有。
2016年3月7日

短篇集近期热门精选

回复文章标题前面的关键词查看该文章,如回复“社交”查看《放弃那些无用的社交》。
2015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