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桦的百草园

其他

一名高中生的武汉行

武汉发布封城令一周前,一个微信名字叫“生化疯子”的高二男生只身前往武汉,参观武汉病毒所和武汉大学,武汉封城的前一天,他回到了文登。居家自我隔离半个月,安然无恙结束隔离。这个高二男生我认识,他是我看着长大的。但是他这次研学,我不知道。也不理解。为什么是武汉?而且是武汉病毒研究所?而且是一个人?他是怎么做到在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之初,出入机场、酒店、高铁站而独善其身,毫发未伤回来的?又是怎么会有那样强的防控意识和专业知识,主动隔离的?带着对他的好奇,我和他就他的武汉之行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之后,还原了他的武汉之行。1月18日,刚刚结束了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之后,“生化”同学就开启了他的2020寒假研学之旅。这次研学,是他自己给自己量身定制的,没有导游,没有家人,没有同伴。他要去的不是多彩贵州,不是大美青海,不是古都西安,而是没有什么旅游资源的武汉。第一站是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化”同学出发的时候,媒体已经有关于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的报道,当时的说法是不会人传人。“生化”同学没有轻视,而是按照一级防护标准做好了出行准备,他买了十个N95口罩,一件实验室防护服,想到穿防护服出门可能会引发围观,他就只戴了口罩。在武汉的两天里,他全程戴着N95口罩。当时武汉的气氛不紧张,戴口罩的不多,戴N95口罩的“生化”同学,在人群中像个异类。武汉的氛围没有影响他,他一直绷紧神经,不去人多的地方,不与人接触。武汉的亲戚邀请他去吃住,也被他拒绝了。拒绝亲戚,倒不是因为肺炎,而是他不想被照顾,他想自己完成一切事情,不去麻烦别人。为了防止交叉感染,他不坐公交,不坐地铁,不管去哪里,他都是骑共享单车。武汉病毒研究所并不对外开放,他进不去,只能站在门口,踮起脚,伸着头,远远地眺望。武汉病毒所的玻璃墙,映出一个少年对知识的渴望。是的,这是“生化”同学的一次圆梦之旅,更是一次为理想加油之旅。他的理想是要进入这样的实验室,成为里面的病毒学家。远眺了武汉病毒研究所,用崇拜的目光向这座科学殿堂致敬之后,他又前往武汉大学,去感受这所全国排名前十的高等学府的文化气息和人文魅力。1月20日,他乘坐高铁离开武汉,来到上海。20日的上海,是口罩的天下,他想去买一次性口罩,已经买不到了。与此同时,关于肺炎的报道越来越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父母的催促下,他参观了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之后,就提前结束行程,22号下午回到文登。回到文登后,这个高二男生接下来的做法,显示了他非凡的防控意识。1月22号,武汉尚未封城,各地也都没有对武汉回来的人实行隔离。但是“生化”同学回到文登后,立刻去了中心医院感染科。他在微信里给父母留言说:“这次我去医院,多半会直接隔离,十四天无法走出医院。而如果真的感染,可能就是一个月两个月出不了医院,但我知道,我必须去医院,我必须对他人负责,不能因为我想自由,而散播病毒,导致他人被感染。在控制疫情面前,每个人都是最关键的那个点。”这条“危言耸听”的微信让妈妈很生气,认为他小题大做。爸爸则支持他这样做。在医院检查无异常后,他就给父母打电话,说自己不能接触人,连爸爸妈妈也不接触,他自己回家在自己房间隔离。父母不同意,最后决定全家一起居家隔离。就这样,他们一家三个人就主动呆在家里,不再出门。呆在家里的他和同学在班级群讨论疫情,看到湖北仙桃第一人民医院因为医疗物资短缺而在网络求助,他和同学们一起捐助了200瓶(共2万片)消毒泡腾片,给火神山医院捐了73个护目镜。对于居家观察,他没有经验,没有标准,“生化”同学便利用自己掌握的有关知识对自己进行医学观察。开窗通风。每日84消毒。将情况上报班主任。他一边对自己严密防护,同时“监视”父母的一举一动,阻止他们出门,打算一旦父母出门,他就给疾控中心打电话。除夕那天,妈妈对他说,出去溜达溜达吧,去上上坟,姥姥姥爷等很多亲戚十多人都去。他说,不能去。妈妈说,你也不发烧,你也不咳嗽,没事啊。他说:“如果我是无症状感染者呢?”妈妈呵斥道:“闭上嘴吧!瞎说什么!”那时,关于武汉肺炎,“无症状感染者”这个概念,还没有出现。但是父母还是听从了他的建议,没有出门。2月1日,“生化”同学被接到隔离点隔离,父母在家继续隔离。2月5日,隔离结束。从1月18日,到2月5日,高二男生“生化”同学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对疫情的敏感,不忽略每一个细节,对自己进行了很好的保护,同时他对社会负责的意识和做法,避免了更多的人被隔离,这为每个成年人做出了榜样。他让我们再次认识到四个字的重要性:相信科学。“生化”同学为什么有这样超前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控意识,这和他的爱好和理想是分不开的。“生化”同学的体质比较弱,小时候经常去医院,医生、护士、b超、抗生素、感染、消炎等医疗术语成为他的语言启蒙的一部分。也许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也许因为他特别珍惜生命,所以他学习很勤奋,成绩一直优异。升入初中,一个新增的学科促使他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这门学科就是生物。生物课本里,有一部分是讲人体生理的,里面涉及到消化系统、血液循环、抗生素等知识。他在课本里,获知了此前他每次住院打的吊瓶里,那透明的药水里是什么成分,这些成分有什么作用,它是怎么一次次解除自己的疼痛的。从此,他立志从医。他买来显微镜、培养皿等实验器材,买来《病毒学》《传染病学》《医学免疫学》等各种专业书籍,在学习课本之余,开始啃这些深奥的大部头。他要拯救自己。为此,他求知若渴。升入高中后,青春期的发育使他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他的身体状况一直在好转。他成了中心医院的一名导医志愿者,寒假暑假都在医院服务一周。他确定了自己的偶像——周总理、屠呦呦、钟南山。书包里天天背着《周总理》这本书。他确定了自己的高考目标——考国科大生物系或化学系,研究生考中科院病毒研究所。他没有说大话,他的阅读、学习、探索,都在践行自己的理想。怀揣梦想,人生旅途即使单枪匹马,他仍一如既往。他说,曾经,他的方向是制药。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改变了他的方向,这个病毒传染性强,致死率低,对病毒而言,近乎完美。曾经,他去武汉的时候,这座九省通衢的都市车水马龙,人烟辐辏,现在却因一个小小的病毒而陷入危机,这让他痛心和揪心。他要研究病毒学。因为制药是被动的,是在扑火。而掌握了病毒的秘密,就能变被动为主动。曾经,他立志,是为了拯救自己。现在,他立志,是为了拯救人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生化”同学,你一定会站在你所热爱的世界里闪闪发光。------------往期--------出门
2020年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