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岁岁月圆花常好,年年安康喜相伴。感官是我们感知世界的触角,可以记述轻盈云朵的形状,可以描摹盘错根枝的走势,连接我们与时间、空间、万物。请跟随官微君的脚步,一起用充满生命力的感官体味元宵节的千姿百态吧~元宵节·由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正值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由于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的来源迄今共有纪念“平吕”起源说、“太一神”祭祀起源说、火把节起源说、道教起源说、佛教起源说等多种学说。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则另称灯节。元宵节·习俗眸中皎皎明月、鼻间烟花味道、耳中狮锣鼓声、指尖竹编龙骨、口中甜糯汤圆,元宵节的热闹非凡并非书页上的平面,而总是鲜活热烈。眼鼻耳手口,感官转换,生命迸发,请与官微君一起,放大感官的反馈,放大对幸福的感知,感受元宵节的几大习俗吧~举头望满月,相聚庆团圆眼睛是连接心灵与外界的桥梁,抬眼望天,澄澈的双眸流淌着月光皎洁如银,那是通往元宵团圆隧道的起点,银盘高悬,流光摇晃着睫羽,轻吟团聚的小欢喜。元宵在眼眸里绵长,视觉在月光下欢跳。相传在元宵节这一天,月亮的影子都是圆的,寓意着圆满。在汉文化中,团圆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价值观,人们赏月的行为代表了对家人团聚的期盼和祈福,而元宵节赏月则是体现团圆的最好时刻。鼻尖烟火气,喜乐常相伴嗅觉是感性的思考,迸发着元宵喜乐的情绪。烟火在空中炸开花,夜空被染作明艳彩色,鼻尖轻嗅,空气中留存着烟花燃烧后的气味,那是焰火迸溅的味道,心跳升空的味道,团圆的味道,是元宵的味道,美好心愿在这一瞬永存。元宵节放烟花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幸福。在古代,人们认为放烟花可以驱走凶神邪气,保护家庭平安。在烟花绽放的那一刹那,人们感受到了亲人团聚的喜悦和温暖,同时也祈求家人平安、幸福和健康。耳畔狮锣鼓,欢闹又吉祥耳朵不仅描摹出醒狮舞动乾坤的场面,还能篆刻出元宵吉祥欢闹的感觉。狮舞锣声鼓点火爆热烈,时促时缓,表演者的脚步轻巧而不失磅礴气势,劲风扑面,欢闹随风奔湍,不禁让人欢呼喝彩,声浪阵阵迭高。“声”临元宵,元宵与耳共振。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又称“太平乐”,一般由两人合作完成,分别舞头与尾。舞狮的形象以醒目艳丽的红黄为主色调,阔口大鼻,虎背熊腰,威武雄壮,豪迈粗犷。舞狮子旨在消灾除害,预报吉祥,祈福团圆,寄存人们的希冀。指尖流光转,技艺永续传手慢抚竹节编铸的铮铮龙骨,指尖传来千万年前的龙吟,触觉承载着的厚重岁月。龙灯的制作由选竹、破篾,编扎塑龙骨,糊纸裱龙身,彩绘点龙睛等多工序组成,样样不离粗糙而灵巧的手,这双手有经历,有思想,有灵魂,会说话。龙年龙灯舞,行云布雨,消灾降福,元宵在手中过,传统在手中延续。“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