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21年5月15日上午,“清华校友终身学习支持计划·中国哲学学习班”开班仪式在清华大学第二教学楼401教室举行。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友总会副会长史宗恺,终身教育处处长邓丽曼,人文学院副院长韩立新,1981级校友、北极光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邓锋,校友总会副秘书长、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杨柳,人文学院副教授、哲学班班主任高海波和带班辅导员高路等出席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人文学院副院长蔡文鹏主持。蔡文鹏主持开班仪式“中国哲学学习班”作为“清华校友终身学习支持计划·学习班”首期课程,由清华校友总会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联合推出,经人文学院院务会议和学位分委员会研究讨论,基于人文学院中国哲学方向的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要求和实践经验精心设计,旨在为广大校友提供持续性、系统性的终身学习机会。学习班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授课。本期哲学班共72名校友报名,学员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26岁;清华本科学历25人、硕士研究生43人、博士研究生3人、博士后1人;在京学员42人,京外学员30人。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不同地方的校友一起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韩立新致辞韩立新副院长首先致辞,他代表人文学院对哲学班同学表示热烈欢迎。韩老师本人研究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哲学,他认为哲学有两个特征:一是哲学并非以表象,而是以其背后的本质和真理为直接研究对象;二是哲学不像其他学科,没有具体的方法可循。韩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人文学院的基本情况,以及哲学班的课程和师资配备情况。他表示,本期哲学班课程将按照人文学院哲学系中国哲学方向的研究生课程来设置,授课老师均在一线教授中国哲学课程。他鼓励大家努力学习,期待大家能够圆满完成哲学班的课程学习,并能够有所收获。张峥嵘发言1990级精仪系校友张峥嵘与2014级电机系硕士校友武晗分别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张峥嵘表示工作多年之后,愈发体会到知识对于人生与工作的重要意义,因而决定利用业余时间重回校园。“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在分享自己参与哲学班学习的缘由时,张峥嵘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考察时的讲话,并表达了自己学习的志向和目标:“我们一定会向人文学院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学长虚心求教,认真钻研,丰富自己的知识架构,深刻地理解冯友兰老学长提出的人生的理想、人格、境界与意义。”武晗发言作为哲学班的年轻学员代表,武晗在发言中回忆了自己在校学习和参加工作的经历,并介绍了自己参与哲学班的初衷:“在学校时,我们常常最关注的都是可以量化的科学知识,但比较少地关注内心、思想和认识层面的东西。在知识中探索、前进,可能是我一生的追逐。”同时,武晗强调,自己是一名党员,整个入党的培养过程都是在清华校内完成的,因此进行终身学习,也是他对自己提出的更高要求。邓锋致辞接着,“清华校友终身学习支持计划”发起人和支持者邓锋校友致辞。邓锋向大家分享了该计划的缘起,并表示“世界变化太快,当年在学校所学远远不够。除了工作所需,人如果要回答一些终极问题,就必须要有人文背景,包括历史、哲学、艺术等,哲学是道而不是术,所以我当时觉得哲学作为第一个学科开班比较好。其次,踏上社会以后会发现,工作越久就越知道自己想学什么、该学什么,目的非常明确时,就不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清华校友不仅有理想有情怀,同时还有执行力,并且会不断努力向前。从学校角度而言,清华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不仅仅是认真培养在校生,也要帮助毕业生继续实现人生价值。”邓锋提到,过去的培养方法中一个班都是同一专业,同一年龄。而本次哲学班这样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同学在一起共同探讨问题,是他认为项目最具特色的地方。史宗恺总结讲话最后,史宗恺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表示,此次开班有三个重要转变:首先,这是清华教育使命和教育理念上的重大转变。清华一些教育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停留在学校阶段,更可能需要校友用一生的时间去实现。学校有责任为离开清华的校友继续提供系统性的学习机会。此次面向校友群体的开班,是清华乃至中国高校的第一次。其次,对于全体校友而言也是重要的思想转变。校友们在本次哲学班中,不但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能树立起终身进行系统性学习的意识。“希望哲学班的同学们不再是为了拿学位学习,而是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与需要去钻研。这种学习是个人为了切实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为了对生活有重新认识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