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师范大学)基地揭牌仪式暨 “文化自信自强与中华美学精神”学术论坛在京举办
在鎏金遍野、硕果飘香的美好时节,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际,10月28日,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师范大学)基地揭牌仪式暨“文化自信自强与中华美学精神”学术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此次论坛以“文化自信自强与中华美学精神”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中国文联《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实施方案》部署安排,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评论建设,发挥文艺评论在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和审美启迪方面的作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马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马丛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师范大学)基地主任肖向荣,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杨晓雪等出席基地揭牌仪式。活动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指导,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师范大学)基地共同主办。揭牌仪式上,马骏致辞。杨晓雪宣读《关于共建第二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的决定》。杨晓雪和肖向荣共同签署《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第二批)共建协议书》。夏潮为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师范大学)基地主任肖向荣颁发聘书。夏潮、马骏、徐粤春、马丛峰、黄会林和肖向荣共同为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师范大学)基地揭牌。徐粤春发表讲话,肖向荣致谢并发言。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师范大学)基地副主任杨乘虎主持。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傅谨,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许锐、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等专家学者与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发展规划处、科研院、智库办等相关部门、教师与学生代表等出席了揭牌仪式及相关论坛活动。马骏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的现代师范教育高等学府,学校长期高度重视艺术学科建设,艺术与传媒学院是中国高校第一个全艺术学科汇聚、艺术与传媒结合的学院。学校是首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之一,基地发挥优势、求真务实,推出了一批扎根中国大地的高质量文艺评论作品。再次获批成为基地建设单位,既是社会各界特别是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对北师大前期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学校继续加强基地建设、推动基地创新发展的信任。他希望基地建设要重视聚才育人,打造一支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评论骨干人才队伍,产出原创性、高质量的文艺评论作品和理论成果,为新时代文艺评论事业作出贡献。“文化自信自强与中华美学精神”学术论坛的举办,是基地新一轮建设的首场活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党的二十大给我们指明的新时代文化发展方向。这场学术论坛是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师范大学)基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见诸行动的具体表现。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文化自信自强与中华美学精神”这一重大命题畅所欲言,开诚布公,发表真知灼见,对于基地建设“开好头、起好步”的意义重大、作用深远。徐粤春表示,基地揭牌之时同步举办“文化自信自强与中华美学精神”学术论坛,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文艺评论的方向和任务。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文化建设部分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把自信自强写入主题,成为贯穿报告的主基调,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性,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自信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部署提升到战略重心的高度。文化自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表征,承载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依托,生成并涵育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则构筑了文化自信的物质基础和现实来源。文艺评论工作者要在这场文化自信的时代跃迁中,努力成为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以丰厚的学养、深邃的眼光、犀利的判析,引领文艺创作,助力文化建设,绘就自信自强的文化底色,构筑自主自立的理论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价值引导、文化凝聚和精神推动。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途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离不开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和光大。文艺评论应牢牢把握中华美学精神的文化根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自信,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掘中华美学精神的实践内涵,推动中华美学精神时代化大众化,成为新时代文艺作品鲜明的审美标识和艺术追求。徐粤春就抓好基地建设提出四点建议:一是精准定位,明确目标;二是把握特色,突出优势;三是共享多赢,融合出新;四是携手同行,共建华章。肖向荣表示,中国文艺评论
2022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