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勘察设计杂志

其他

勘察设计资质申请全部“不同意”!住房城乡建设部公示新一批建设工程企业资质专家审查意见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专家审查意见,公示时间为2024年4月22日至2024年4月29日。工程勘察资质方面,6项申请的专家审查意见均为“不同意”。工程设计资质方面,5项申请的专家审查意见均为“不同意”。建筑业企业资质方面,9项申请的专家审查意见均为“不同意”。工程监理企业资质方面,11项申请的专家审查意见为“同意”,38项为“不同意”。原文如下关于建设工程企业资质专家审查意见的公示建办受理函〔2024〕7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管)委、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城乡建设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局),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按照《行政许可法》及有关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我部对近期申请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的申报材料组织了专家审查,现将专家审查意见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https://www.mohurd.gov.cn)予以公示,以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企业申报材料中的人员、代表工程业绩等详细情况,可通过点击“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建设工程企业资质行政审批专栏→资质申报基本信息公示”进行查询。
4月22日 下午 2:36
其他

勘察设计企业如何提升市场经营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4年3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勘察设计企业提升市场经营能力的“四五六”科思顿企业咨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
4月16日 上午 9:30
其他

河南交规院:探索智能建造科技成果产业化之路

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4年2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探索智能建造科技成果产业化之路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设研院”)的前身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始建于1964年,公司聚焦于交通、城建、能源、建筑、环境、水利等六大领域,为建设工程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以及其他延伸服务。目前,设研院业务主要分为全生命周期工程技术服务、智库服务与数字化产品、智能制造及研发成果转化三个方面。公司大楼中鼎智建科创园航拍图近年来,设研院稳抓时代机遇,积极打造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产业转化创新基地,集中综合技术,持续深入推广转化。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开展钢结构桥梁智能制造的设计类上市公司,设研院以中鼎智建原阳、濮阳智能化钢结构制造基地为依托,发挥设计引领作用,推动河南省钢结构产业高质量发展。安罗高速(原阳–郑州段)项目钢箱梁产品架设现场为实现公路与市政桥梁主要构件的智能化制造、工厂化生产,设研院投资3.75亿元在河南省原阳县“中国制造2025”工业示范园区内建设中鼎智建科创园,加快设研院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及相关成果的应用转化,实现设研院在产业创新方面的升级;制定“124领航”战略计划,以钢结构智能制造为龙头,以设计和施工为两翼,以桥梁钢结构、建筑钢结构细分领域、工程装备制造和高端构件制造为四大引擎发力方向,助力设研院从工程建设前端的专业规划、设计向工程建设智能化建造延伸,完善设研院在工程领域全生命周期一体化服务产业链布局。该科创园于2022年5月正式投产,约4.5万平方米的钢结构制造厂房内,7个智能化车间正在按照订单组织生产,可满足钢板预处理和槽型梁、钢箱梁、波形钢腹板等产品的生产需求,设计钢结构产品年产能达5.5万吨。制造车间装备精良、工艺精湛,追求智能化与数字化创新发展,拥有全自动板材预处理线设备、精细数控等离子切割机、U肋/板肋单元组装、打磨、点焊一体机、多电极自动船位焊接机等自动化设备,主导研发的双波同压技术为国内首次运用,实现了波形钢腹板的自动化模压一次成型,波形钢腹板智能焊接工作站、智能机器人剪力钉焊接工作站、龙门数控钻床等高精尖设备,均为行业内首次运用。同时作为高效能环保型企业,设研院将可持续发展深植工艺,引入地源热泵技术,每年可节约标准煤62.2吨,减排二氧化碳165吨,减少二氧化硫、粉尘及氮氧化合物排放4.2吨,让低碳理念贯穿始终。中鼎智建智能化产线设备经过近两年的运营,产品品类、生产产能、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受到河南省厅、各级政府以及同行业的高度关注和认可,产品已服务河南省“13445”工程以及省内外数十个项目。东坝头黄河桥项目开创了黄河桥主桥业务发展的里程碑,瑞梅铁路项目使公司正式跻身铁路业务建设领域,为公司多元化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基地以产促研,获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2023年,成功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河南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河南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为桥梁设计与智能建造一体化融合发展积累了经验。同时,设研院基于科创园产业研发了多源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工业废渣绿色生态土壤固化材料等固废材料道路工程循环利用技术,在多个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推广应用。编辑:谭梦琪审核:樱子原创精品推荐“大庇天下001号”实验工程2024年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展望城市中心老旧街区改造的问题与对策
4月11日 下午 3:00
其他

高质量设计概算提升工程总承包项目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4年3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高质量设计概算提升工程总承包项目价值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我国建设领域大力推行。但在项目实践中,工程总承包模式推行遇到很多问题,较为突出的是概算纠纷和结算纠纷问题。《政府投资条例》明确投资概算是控制政府投资项目总投资的依据,施工图预算超概情况一旦发生,通常采用调整设计的方式削减投资,在这个过程中参建各方的人力、物力资源被无形消耗,出现工期延误、项目交付标准下降等情况,可能导致参建各方对工程总承包模式丧失信心。与此同时,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有效的设计概算不仅可以帮助建设方控制项目投资、选择设计方案、评估投资效益,同时也能帮助总承包方评估项目成本,为设计深化、采购和施工方案的选择提供经济指导,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概算编制难点以及解决思路,通过提高设计概算质量和有效实施概算控制来提升工程总承包项目价值。工程总承包项目概算编制存在的难点编制主体能力对概算成果的影响在传统的发承包模式中,设计概算主要被用作控制项目投资、编制固定资产投资,并作为主管部门评估建设单位投资效益的工具。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概算有了更广泛的应用范围。根据中国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计价规范》,工程总承包招标可以在方案报规划主管部门批准或者在初步设计经过投资主管部门批复后开展。在方案设计完成后发包的工程总承包项目,以投资估算作为投资控制目标;在初步设计完成后发包的工程总承包项目中,以设计概算作为投资控制目标。招标控制价在投资估算或经核定的设计概算的基础上形成,而无需另行编制。因此,概算核定与合同价格的确定紧密相关。表1
4月10日 下午 1:05
其他

2024年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展望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4年1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2024年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展望科思顿企业咨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
3月12日 下午 12:56
其他

城市中心老旧街区改造的问题与对策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3年12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中西部地区城市更新实践与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城市中心老旧街区改造的问题与对策西部建筑抗震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田朝阳
2月27日 下午 2:50
其他

设计主导的全过程工程咨询SWOT分析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3年12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设计主导的全过程工程咨询SWOT分析沈阳市给排水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月26日 下午 2:20
其他

人产城融合绿色低碳园区BIM应用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4年1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人产城融合绿色低碳园区BIM应用广东天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胡咏嘉
1月19日 下午 3:00
其他

设计牵头EPC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3年12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设计牵头EPC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和全咨业务管理部主任
1月11日 下午 2:51
其他

老旧工业厂区的改造更新实践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3年12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传承文化遗产创新产业发展——以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改造更新的环境营造为例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景观规划师
1月10日 下午 6:30
其他

2024年勘察设计行业市场前瞻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3年12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2024年勘察设计行业市场前瞻科思顿企业咨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
2023年12月28日
其他

设计牵头EPC项目全过程风险形式分析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3年11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设计牵头EPC项目全过程风险形式分析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和全咨业务管理部主任
2023年12月8日
其他

建筑师负责制下的老旧小区改造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3年10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建筑师负责制下的老旧小区改造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薛峰
2023年11月24日
其他

济南市政设计集团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实践与思考

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3年9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提升综合咨询价值——济南市政设计集团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实践与思考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23年11月9日
其他

新时期,行业企业如何建设立体经营体系?

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3年10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建设立体经营体系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科思顿企业咨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
2023年10月31日
其他

国际生命周期工程项目顾问产生背景和发展趋势探讨

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3年9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国际生命周期工程项目顾问(全过程工程咨询)产生背景和发展趋势探讨同济大学
2023年10月7日
其他

投资下行,勘察设计企业发展路径何在?

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3年9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投资下行勘察设计企业的应对之策科思顿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
2023年9月27日
其他

北京建院:以高质量建筑设计支持首都建筑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3年8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以高质量建筑设计支持首都建筑高质量发展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
2023年9月8日
其他

EPC项目业主招标阶段的技术及法律保障

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3年8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EPC项目业主招标阶段的技术及法律保障——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发包人要求》中技术要求的难点与挑战分析于保安
2023年9月4日
其他

EPC工程设计管理,如何向全过程工程咨询拓展?

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3年8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EPC工程设计管理向全过程工程咨询拓展探析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2023年8月28日
其他

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路径何在?

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研究——以烟草行业为例中国烟草总公司合肥设计院
2023年8月15日
其他

市政设计院数字化业务的创新与实践

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3年6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市政设计院数字化业务的创新与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彰显了我国在数字化环境下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住建部在《“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也特别强调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水务、市政交通等市政工程是居民日常生活与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市政中南院”)作为勘察设计行业的“国家队”,理应在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领头羊作用。本文从加强数字创新顶层设计、聚焦重点领域开展数字技术研究、积极开拓数字化业务等几个方面,分享中国市政中南院通过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BIM应用及数字化业务产品研发,打造数字孪生的智慧水务、智慧交通系统,为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创新实践,以期为勘察设计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中国市政中南院简介中国市政中南院创建于1954年,是原建设部五大市政设计院之一,2000年中央所属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后,纳入中信集团。中国市政中南院具有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甲级、工程勘察综合甲级、城乡规划甲级、工程监理综合甲级等资质,是我国第一批通过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版认证AAA级的9家设计院之一。分级认证活动开展6年以来,中国市政中南院通过EPC转型和数字化转型,以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0%、净利润年均增长16%的速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2年,生产经营更是逆势大幅增长,新签合同额较上年增长230%。中国市政中南院的数字化创新实践加强创新顶层设计,全面布局数字化创新数字化业务产品能否取得新的突破,离不开一支熟悉数字化产业运行规律的专业人才团队。勘察设计企业试图打造的数字化产品具有数字化产品和专业技术产品的双重属性。与互联网企业相比,勘察设计企业的数字化“基因”不够强大,普遍存在数字化创新基础薄弱、数字化专业人才团队不足等弊病。2020年,中国市政中南院整合了原有的BIM中心、智慧水务研究中心、智慧交通研究中心、智慧能源研究中心和软件研发中心等机构,成立了智慧城市研究院。目前,数字化研发团队核心人员已达60余人,全院数字化人员超过300人。对于新入职员工,中国市政中南院统一安排为期2周的BIM设计培训,每年要求生产院派出10%以上生产人员参加BIM培训。按照规划,“十四五”末期,智慧城市研究院核心研发人员将超过100人,生产部门80%以上人员能够熟练开展数字化设计工作。科技创新是数字化产品的根基。中国市政中南院积极参与工信部国产BIM软件项目,攻克了多项“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基于在BIM技术上的长期研发,中国市政中南院还承担了住建部2021年科研项目“市政工程BIM设计和施工应用技术”;其开发的中信智慧水务云平台获批中信集团科研项目重大专项,同时获评工信部2019–2020年物联网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示范项目,2021年还在所有示范项目中获评优秀示范项目。2023年,中国市政中南院发起成立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专业委员会,推动“双智城市”科技创新及建设发展。数字化标准规范是研发数字化产品、开展数字化业务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中国市政中南院积极参与行业标准规范的编制工作。2022年,受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委托,中国市政中南院作为唯一牵头主编,会同全国32家大学、设计院、科技公司及水务头部企业,联合编制《城镇智慧水务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023年3月,包括6位院士、2位勘察设计大师在内的12位专家对《指南》送审稿进行了评审,评审结论为:“填补了我国城镇智慧水务建设与应用的空白,处于国际同行前列。”与此同时,中国市政中南院还主编了《智慧水厂评价标准》《水务行业生产运维基础数据标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分区及压力管理技术规程》、住建部《智慧汽车基础设施和机制建设课题》等22项数字化标准规范。建设数字城市新型基础设施,BIM应用是基础。近年来,中国市政中南院强力推动BIM技术的推广应用,广泛营造数字化转型的氛围,累计获得80余项BIM大赛奖项。其中,武汉江夏污水厂BIM应用入围2020年全球AEC卓越BIM大赛,获小型基础设施最佳实践奖第一名;深圳固戍水质净化厂(二期)全过程BIM应用,获得2022年菲迪克全球工程项目提名奖。聚焦重点领域方向,开展数字技术研究中国市政中南院认为,市政设计院数字化业务的战略选择应该回归到企业最擅长的行业和专业,并且要以核心的专业技术为基础,把专业技术与IT技术深度融合,否则数字化业务将很难突破,也很难取得成效。考虑到公司最核心、最有竞争力的专业是水务环保及市政交通,中国市政中南院优先选择技术积淀最为深厚的水务环保及市政交通领域,开发出智慧水务、智慧交通数字化产品。武汉金口水厂智慧管控平台在数字化业务产品方面,智慧水务数字化产品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该产品基于中国市政中南院在水务领域近70年的设计、施工及运维管理的经验,分析出了当前智慧水务存在的四大痛点、难点问题:一是顶层设计缺失,标准体系不完善;二是数据质量较差,数据利用不充分;三是展示层面较多,应用场景比较少;四是智慧水务泛化,平台建设不系统。市场上建设的智慧水务系统往往只是一个展示、宣传,不能真正为水务企业节省能耗、降低成本。针对智慧水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中国市政中南院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大力开展智慧水务关键技术研发,在数字化管理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智慧化决策技术研发及应用上取得了突破。例如,在数字化管理上,研发了数据监测管理、巡检管理、安防管理、报警管理、设备管理、化验管理、能耗管理、物料管理、成本管理等模块,可以为水务企业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及管理水平;在智能控制方面,研发了智能加药絮凝、智能排泥、智能消毒、智能水平衡、智能曝气、智能污泥回流及排放、智能加药除磷、智能污泥调理等模块,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务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充分挖掘数据价值,为水务企业大大节省电耗、药耗。经湖北省技术交易中心、湖省水协鉴定,中国市政中南院研发的智慧水务关键技术被认定为:“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江夏污水厂BIM智慧管理平台在智慧交通乃至智慧城市方面,中国市政中南院依托传统市政工程技术优势,开展面向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自主研发了新能源智能网联云控平台、智慧化工园区管控平台以及智慧城市诱导杆、感知基站等智能化硬件产品,构建软硬件综合服务能力。基于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型基础设施的技术融合优势,拓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慧交通、智能网联汽车协同业务,着力解决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治理、产业协同发展不足等问题。襄阳市智能四联汽车示范区智能监控平台凝练科技创新成果,勇于数字业务实践数字化业务产品的研发目的是加速数字化产品市场化,市场与产品研发必须同步推动,有产品却没有市场,产品研发就不会持续进步;如果市场开拓做得好,但没有产品支撑,也不能持续发展。中国市政中南院致力于构建产品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关系,通过产品研发和技术领先打开市场,通过市场开拓倒逼产品研发,走出一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中信智慧水务平台在武汉市江夏污水厂、武汉市江夏区“清水入江”一体化项目、胶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武汉市金口水厂等一批典型工程项目上得到深入应用,大大提高了水务企业管理效率及管理水平,为水务企业节能降耗。据统计,已经上线运行近四年的武汉江夏污水处理厂,节约运行成本10%–15%。通过增强水务企业的数字化管理能力,提升其数据资源化、控制智能化和决策智慧化水平,做到绿色、低碳、安全、稳定运行,为城市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智慧交通方面,中国市政中南院聚焦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及车路协同建设,业务涵盖智慧综合杆、车路协同(智慧道路)、智慧出行、智慧桥隧、智慧交管五大领域。目前,智慧交通已经在“双智城市”领域取得显著突破,先后承接了住建部和工信部关于“双智城市”建设的示范工程,参与全国首个数字交通与智能汽车示范区(宁波)以及全国第五个(湖北省第一个)国家级先导区(襄阳)、武汉新城智能网联示范区、黄石新能源智能网联项目、荆州智慧化工园区建设等一批有影响力的项目。几年的实践证明,中国市政中南院选择在数字化业务方面寻求突破,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2022年,中国市政中南院智慧水务、智慧交通、智慧环卫、智慧燃气、智慧园区等数字化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承担数字化业务项目35项,提前三年完成“十四五”数字化规划产值目标。中国市政中南院以数字化业务为牵引,真正实现为主营业务赋能。同年,中国市政中南院通过在智慧水务、智慧交通业务方面的创新优势,助力各设计院承接了超过3000万元勘察设计费项目12个,其中最高一个设计费项目达1.7亿元,以及多个10亿元以上大型EPC项目。明确数字业务发展路径,助推行业转型升级国家发展改革委最近发布的《关于印发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及说明的通知》提出:对有条件的项目,可将数字化正式列入可研要求,“以数字化交付为目的,实现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数字化应用”。中国市政中南院通过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BIM应用及数字化产品的研发,尝试基于数字孪生平台实现空间资产与现实场景的一一映射,支撑城镇水务、市政交通建设与运营场景需求。设计建造阶段,需要充分考虑运营需要、运营阶段需要,积累资产更新、改建、新建数据等。数字孪生技术包含数据+模型+软件,我国在数据采集、模型积累、软件开发等方面存在诸多短板,成为制约数字孪生发展的瓶颈。当前,要坚持需求牵引和价值导向,以需求迫切、基础较好、潜力巨大的应用场景为突破口,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率先实现突破,树立一批数字化业务典型模式和样板。无论是管理数字化、业务数字化,还是数字化业务,在数字经济时代下,虽然勘察设计企业的转型发展道路曲折坎坷,但方向是坚定的:需要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一号工程”,由企业最高决策者亲自推动;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整合全局资源;需要以企业的远景目标、企业文化、组织体系等为基础,并结合内外部环境变化不断修正;需要营造鼓励全员创新的容错纠错文化氛围,强化数字化思维;需要行业内企业的共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多部门、多学科、多产业的协同创新,以此来带动科技、大数据、装备制造升级发展,助推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编辑:谭梦琪审核:樱子点击图片链接订阅杂志原创精品推荐新时代好房子标准内涵及指标体系探讨新时期,勘察设计企业如何做好人才招聘?房建市政设计企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2023年7月19日
其他

勘察设计企业,如何发挥绩效考核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3年7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发挥绩效考核作用助力企业行稳致远科思顿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
2023年7月18日
其他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全过程工程咨询现状分析

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3年6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全过程工程咨询现状分析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曾大林
2023年7月14日
其他

房建市政设计企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3年6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房建市政设计企业转型发展的思考陈祖雄对于房建市政设计企业而言,出色的方案设计、符合设计标准和不违背强条、提供合格的施工图并能及时服务于项目施工,是衡量是不是一流设计企业的重要标准之一。从当前热议的ChatGPT以及有设计院提出和应用的“设计滴滴打车”,到国家大力推行实施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建筑师负责制和工程总承包,可以看出:未来的设计,必须要做到本质安全、杜绝违背强条、设计与施工充分融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ChatGPT和“设计滴滴打车”会比设计人做得更好,这是传统设计必须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数字化时代,房建市政设计企业该如何应对挑战?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和各省市近几年密集出台的推行和实施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建筑师负责制的政策文件及相关措施,为房建市政设计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及接轨世界的实施路径。本文,笔者梳理了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和建筑师负责制相关政策,对三种工程建设组织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就房建市政设计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相关思考,与同行交流。国家的政策导向工程总承包从1984年开始,国家提出了工程承包资质和工程总承包的要求,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和政策,2000年后对工程总承包的要求逐渐清晰。2003年2月13日,原建设部印发《关于培育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该《意见》就工程总承包规定了如下几种主要方式:一是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总承包。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交钥匙总承包是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业务和责任的延伸,最终是向业主提交一个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的工程项目。二是设计–施工总承包(DB)。设计–施工总承包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三是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规模、类型和业主要求,工程总承包还可采用设计–采购总承包(EP)、采购–施工总承包(PC)等方式。2016年5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建市〔2016〕93号),提出深化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推广工程总承包,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2017年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提出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2019年12月2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建市规〔2019〕12号),自2020年3月1日施行。该管理办法明确“设计或施工单位承担工程总承包项目需具备设计和施工‘双资质’”。2020年11月2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出台《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GF–2020–0216),自2021年1月1日起执行。随后,全国各省市也纷纷出台相应“管理办法”,推进工程总承包。2022年12月26日,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发布《建设项目工程工程总承包计价规范》(T/CCEAS001–2022),2023年3月1日起实施。该《规范》对目前国内工程总承包中相关计价活动进行了明确规定,对长期困扰总承包计价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作出了回应。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2017年5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市〔2017〕101号),决定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四川8省(市)以及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等40家企业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2017年9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7〕46号),决定取消40项国务院部门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和1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其中,“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被取消。2017年11月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工程咨询行业管理办法》(第9号),明确工程咨询服务范围包括“全过程工程咨询”。2018年,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建设工程咨询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征求意见稿)。2019年3月1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规〔2019〕515号)。2020年8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发布《关于征求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建司局函市〔2020〕199号)。至今,示范合同文本正式版尚未发布,从获得的相关信息来看,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全过程工程咨询市场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仍需要通过各省市的项目实践和进一步深化加以完善。建筑师负责制对于建筑师负责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尚未对此单独发文,但在一些政策文件中均有提到建筑师负责制的有关内容。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加强建筑设计管理”中提到: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民族自信的建筑师队伍,进一步明确建筑师的权利和责任,提高建筑师的地位。2017年2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在“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中提到:在民用建筑项目中,充分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鼓励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2019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19〕92号),在“改革工程建设组织模式”中提到:在民用建筑工程中推进建筑师负责制,依据双方合同约定,赋予建筑师代表建设单位签发指令和认可工程的权利,明确建筑师应承担的责任。2021年10月31日,《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21〕24号)在“持续提升投资和建设便利度”中提到:探索在民用建筑工程领域推进和完善建筑师负责制,充分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鼓励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与国际工程建设模式接轨。2022年6月6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22〕13号),在“加强城市规划建设领域合作”中提到:允许港澳企业在南沙独资或控股的开发建设项目采用港澳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推进建筑师负责制和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试点。2020年6月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同意北京市开展建筑师负责制试点的复函》(建办市函〔2020〕294号)提到:拓宽建筑师服务范围,完善与建筑师负责制相配套的建设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培养一批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民族自信的建筑师队伍。通过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建筑师及其团队的技术优势和主导作用,提升工程建设品质和价值,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建筑师负责制自2016年在上海自贸区拉开帷幕后,广西南宁(2017年)、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2017年)、雄安新区(2018年)、深圳(2019年)、北京(2020年)等城市也先后启动试点工作。2021年10月31日,国务院将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和杭州6个城市作为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并要求探索开展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工作。此外,一些省市已出台实施方案、应用指南、工作方案和指导意见等文件和示范合同,并开始示范项目试点,但目前开展的项目并不多。三种模式的区别202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继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两个规划分别在专门章节对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和建筑师负责制提出了要求,详见表1。表1
2023年6月27日
其他

新时期,勘察设计企业如何做好人才招聘?

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3年6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新时期勘察设计企业人才招聘的创新路径科思顿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
2023年6月20日
其他

新时代好房子标准内涵及指标体系探讨

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3年5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新时代好房子标准内涵及指标体系探讨为了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的发展,今年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指出,“当前人民群众对住房和城乡建设的要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部署了关于“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和“提升住房品质”的重点工作要求,以新时代好房子作为目标指引,构建适应新阶段的新发展格局。什么是好房子及其基本标准、内涵及指标体系,引发行业内广泛关注和讨论。由于住房发展问题在认知和范畴层面的不同,在理解和认识上尚存在着较大分歧。笔者就我国城镇住宅建设可持续性发展课题、居住满意度需求和住房痛难点问题,归纳分析迈向居住品质时代的国际好房子标准内涵及其可持续住宅建设模式;从新时代好房子标准的视角,对其内涵及框架指标体系进行阐述,并对推动住房高质量可持续建设与新时代好房子标准与创新发展提出建议。01我国城镇住宅建设的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课题当前,我国住房建设领域正处于大量建设与存量更新并举的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居住条件显著改善,住房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对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住房建设不仅存在整体居住环境质量与建筑全寿命周期性能不高、建设质量通病未根治等亟待解决的现状问题,还存在着建设能源资源消耗较高、环境影响较大、绿色低碳发展不平衡的可持续性问题。新时期,我国住房建设亟须在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同时,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宜居水平发展之间的矛盾,全面推进住宅建设向绿色、低碳、宜居的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型升级,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变得更加高品质、更可持续。住宅传统建设模式与亟待解决的可持续发展课题面对当前气候变暖的全球危机,我国做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比重超半数,其中,建筑材料占比28.3%、运行阶段占比21.9%、施工阶段占比1%。作为我国碳排放三大重点领域之一的建筑业,长期以来住房建设所产生的高能耗、高污染、高废物、低利用率持续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基于建筑全寿命周期设计、建造、使用、维护、改造、拆除的研究表明,其对环境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建筑生产建造过程中;另一方面表现在建筑投入使用后改造和维护中,将持续消耗资源能源、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因此,我国住房亟待全面转变生产建造方式,从而真正实现低碳节能、降低对环境负荷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建设。住宅建筑短寿命和耐久性的可持续建设问题我国住宅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现实中住宅平均寿命只有30〜40年,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建筑寿命水平。住宅呈短寿化,与思想认识、利益驱动等社会经济原因有关,也与结构安全质量、建筑老化、居住生活等原因有必然联系。大拆大建的背后是每年高达万亿元的经济损失。大量既有住房设备管线老化、装修耐久性不足,即便新建项目在使用周期内也会面临内部拆改,大幅降低建筑使用寿命,同样也会严重影响结构安全。特别是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如何解决其短寿命与耐久性问题,将是实现我国建筑领域从资源消耗型向资产持续型转变的重大课题。住宅长期品质不佳和更新运维的可持续质量问题长期以来,我国住房整体建设质量、居住品质与性能得不到有效保障,居室隔音差、厨卫串味和漏水等问题持续困扰百姓的居住生活,甚至影响健康。住宅建设应重点解决建筑全寿命的矛盾,尤其应重视维护使用中高能耗和运维难度大的问题。住宅建设要结合未来生活方式,从长远考虑,建设对社会和每个居住者而言可以作为优良资产和具有长久价值的建筑产品,满足人民对建筑品质更高需求。大力提高建筑产品的长久质量,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产品供给高质量延伸到建筑全寿命期,提高建筑综合性能。02以人民为中心的居住满意度需求和住房痛难点问题全国住区质量与建筑品质满意度调查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科”)作为中央企业,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就积极投身我国住房建设与居住建筑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工程实践和科研攻关。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住房建设由“高数量”向“高质量”转型,实现“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中国建科在多次参与住建部、学协会相关住房调研基础上,于2020年开展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时间跨度最长、涵盖居住类型最多的居住满意度调研,深入挖掘了当下住房痛点、难点问题。中国建科与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牵头,联合50余家行业产学研权威机构,集结数百人研究团队开展了《全国绿色宜居住区质量与建筑品质满意度调查》,研究数据涵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3万余份调研问卷,以及8个重点城市的近500户入户走访记录。本次研究从百姓的视角挖掘居住建筑的质量和品质问题,从住区质量、住房品质两个维度,构建了15个一级指标和75个二级指标,并对居住者基本情况、家庭结构以及住房类型、面积、年代等进行了细分。同时,基于《影响住宅高品质的典型痛难点分析与技术解决方案研究报告》,通过对中国消费者协会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进行分析,梳理涉及“量大质低”的住房投诉60余条。聚焦居住满意度需求,分析了住房相关痛点、难点问题。聚焦住宅建筑全寿命周期住区质量与建筑品质的主要问题工程质量通病问题。根据调研反馈,目前住房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安全方面,既有住房面临很大的主体结构安全和建筑防火安全隐患,同时设备系统安全、卫生防疫安全等问题也逐渐凸显。质量方面,裂缝、渗漏、霉菌滋生普遍存在。长期耐久方面,围护结构材料易脱落、结构构件与内装部品耐久性低,影响住房外观和内在。上述质量问题并非出现在单一环节,而是受建筑全寿命周期中各阶段制约。功能空间单一与适应性问题。单一的供给形式或空间形态无法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居住需求,导致住房一旦入住就很难随家庭成长周期中不同需求的变化做出适应性调整。居住性能较差问题。根据调研反馈,住房隔音和保温隔热效果不好、空气和水质较差、甲醛超标等问题属于居住满意度较低的项,这些问题在保障性住房、公寓等类型的居住建筑中尤为突出。维护维修落后问题。根据调研反馈,入住之后房屋需要修补的问题层出不穷,一部分问题关联住房质量,一部分问题是由于不具有可维护更新性造成。例如,管线一旦埋入主体,检修维修极为不便。加之,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物业管理缺失或不当的问题,老旧住房的更新改造面临巨大困难。住区生活环境与配套设施匮乏问题。居住者对于好房子的判断标准有很大一部分因素与居住生活环境相关,包括对住房所在区位地段和住区环境的考虑。住房一旦远离了教育、医疗、商业、交通等配套设施,就很难符合百姓理想居住的好房子标准。这与城市、区域规划设计有关,也受政策和百姓根深蒂固的观念影响。住区内停车难、配套服务设施不齐全、无障碍适老化程度低,也是人民群众对现状住房改善的迫切需求。03居住品质时代的国际好房子标准及可持续住宅建设模式随着国外发达国家迈向住宅品质建设发展时代,为了有效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大量生产、消耗和废弃问题,缓解气候变暖、资源能源枯竭等地球环境危机,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构建可持续社会的顶层设计途径、住房建设政策与对策的同时,制定以提升可持续居住品质为目标的好房子标准。自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上针对建设废弃物的相应对策以及削减民生部门的碳排放量等问题,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以新一代可持续住宅建设为战略方向,全面发展了提高住宅质量和寿命、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并有利于改造再生的新技术产业。居住品质时代的国际好房子标准与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基本要求;较高层次的建设目标则是城市与环境的更高要求。其住宅建设理念与内涵通常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减碳”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二是“宜居”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即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全面减少环境负荷影响的同时,保障宜居品质。长期优良住宅标准与政策制度基于品质长久化发展方向的国际好房子标准,日本的长期优良住宅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从可持续社会发展出发,为了实现环境负荷降低、建设价值长久的高质量住宅,日本政府于2007年提出了“200年住宅”的构想。为普及20。年住宅,2009年施行《促进长期优良住宅普及的法律》,全面推行长期优良住宅(Long–life
2023年5月31日
其他

勘察设计单位,如何做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设?

编辑:谭梦琪审核:樱子点击图片链接订阅杂志原创精品推荐工程建设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挑战、目标及路径波士顿咨询:五大创新领域驱动工程建设行业转型新时期,勘察设计企业如何提升执行力?
2023年5月9日
其他

工程建设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挑战、目标及路径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3年2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数字化转型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工程建设行业作为中国的经济支柱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至关重要。全球知名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有限公司识别的五大创新领域未来将深刻影响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在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抓住这些创新领域并打造创新业务,将成为工程建设企业的重要机会。那么,国内工程建设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如何呢?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特克”)大中华区技术团队在2021年对业内的标杆设计企业、施工企业及业主进行了调研访谈,了解分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现状与挑战、战略目标以及实现路径等问题,以期能更好地引领行业向前发展。工程建设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在本次调研访谈中,80%的受访企业希望数字化转型能够为企业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其中,创新、自行研发产品及产业链向其上下游延伸是其中三个关键趋势。受访企业中,施工企业与业主在数字化转型的投入预算绝对值较大(平均2.5亿元–4亿元),而设计企业的投入占营收的比例最高(3%),如图1所示。图1
2023年2月23日
其他

波士顿咨询:五大创新领域驱动工程建设行业转型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3年2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工程建设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属于先导拉动型产业,在反反复复的疫情影响下,工程建设行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与波及,如复工成本增加、工期履约难度增加、工程建造成本增加及利润下降等。后疫情时代,是守还是变?工程建设行业该如何进行数字化变革与发展突围?波士顿咨询公司(以下简称“BCG”)作为全球知名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依据多年来的经验和对工程建设行业的调研与观察,提炼出驱动工程建设行业转型的五大创新领域。BCG认为,中国工程建设行业将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完成行业转型。为抓住转型机遇,工程建设企业应在五个创新领域尽快布局,并根据创新领域的不同,制定发展目标和路径,同时建立创新体系作为孵化支撑。工程建设行业目前仍延续传统运作模式,严重依赖繁重的体力劳动、固有的机械技术、老旧的操作规程和传统的商业模式,导致生产力提高受阻,与其他行业的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然而,BCG认为,中国工程建设行业已走到行业拐点,正处于技术创新的前夜。对此,BCG识别有五大创新领域未来将深刻影响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即可持续发展供应链改革、生产效率、创新建材及建造方式以及资产智俞化。抓住这五大驱动行业转型的创新领域并打造创新业务将成为工程建设企业的重要机遇。这五大创新领域的具体内容和前景预期如图1所示。图1
2023年2月21日
其他

新时期,勘察设计企业如何提升执行力?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3年2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强化执行力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科思顿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回望2022,突围2023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2年12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回望2022,突围20232022年以来,我们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环境之中。虽然在过去几年我们预计到会迎来大变局,但却无法预料到大变局是以这样的方式铺陈开来,我们基本上一直处在见证历史的过程中。2022正常的发展轨迹被打破相信大家近段时间已经被全球互联网公司的裁员事件频繁刷屏,行业也不例外,发展分化加剧。房地产业务下滑带来以住宅设计为主的建筑设计企业发展陷入低谷,一些建筑设计企业正在生死线上挣扎。我们也看到了层出不穷的裁员、降薪事件的发生,逃离设计院成为热门话题。很多中小建筑设计企业面临没活干,甚至要求员工强制休假。从数据来看,建筑设计企业二季度的景气指数只有51.9。其中,50.6%的企业表示营业收入减少,54%的建筑设计企业表示毛利率下降。从上市企业2022年三季度财报来看,仅交通设计类企业较上年实现增长,建筑设计企业整体降幅最大,营收同比下降19.65%。疫情新常态化下,流动性受阻。受奥密克戎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地散发,防疫压力剧增,项目停工风险加大,回款慢带来现金流的压力。多地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直接或间接需求减少,地方政府伴随着长期防疫,财政压力加剧,企业面临有活干、没钱收的境况。行业当下面临的困境说明原有的发展逻辑不可持续,原有的发展规律被打破,需要转换发展轨道,自我认知在外界的互动中受阻,被验证的成功经验可能成为绊脚石。变化无常、拥抱变化,就是成长进化的开始。在此过程中,是新的模式、新的业态出现成长的重要时期。企业在坚韧中前行虽然企业在2022年发展中遭遇了各种各样的挑战,但还是感受到很多设计企业发展的韧性,大家对于增长的追求依然很强烈。国有企业在极力开拓增量市场,受“双循环”新格局的影响,国内统一大市场成为广受关注的市场空间。从业务领域来看,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成为重点布局的增量方向。在业务领域,以服务房地产企业为主的建筑设计企业积极探索客户维度深化和扩大服务内涵,应对业务萎缩带来的现金流压力,在内部管理方面通过裁员压缩经营成本,同时积极优化精细化管理,以确保企业能够生存下去。总体而言,在现阶段,企业都在努力采取多种优化策略,以应对发展困境。第一,存量与增量并存下的快速创新策略。企业正在聚焦,把能做的服务在原有基础上推向极致。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明确提出下属企业都要打造专属化的标签,各家企业要有主责主业,每家企业要有自身的“标签和人设”,形成市场可记忆、有竞争力的产品。例如,下属中国城建院立足环卫、生态环境的产品打造。第二,持续洞察市场痛点,找到为客户服务场景,不断提供新产品。例如,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区域整体开发的设计总控模式创新实践,落实城市设计和规划目标,从规划到建设实施全过程,整合专业的设计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启迪设计收购嘉力达之后,就开启了“设计+双碳”双主业驱动的发展模式。2021年,由于分布式光伏产品推广顺利,净利润大幅增长178.3%。再如,林同桂国际提出的“融基建”业务,上海电力院在新能源领域找到电力发展的机遇点等。第三,关注产业链的价值协同。打造共生的生态圈组织,从产品策划为出发点,关注相关资源的整合协同。过去,我们关注设计企业之间的合作,未来行业和产业的壁垒将会打破,生态资源更加丰富,但是核心是围绕基于为客户的场景服务。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与重庆亿钺碳金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河南省碳排放权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华蓝集团投资设立新公司,经营范围含碳封存技术研发;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与成都新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组建广州振宁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拓展新材料领域,打造“减振降噪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综合提供商”。第四,修炼内功,追求精益运营。随着竞争加剧、业务利润率下行,科技赋能、管理创新、提质增效成为普遍的选择。模块化、基础化模块工作逐步被人工智能替代,如何更好地管理设计人员、使用设计人员、提升人员技能等思考,被企业纳入管理优化的重要命题。很多企业积极推进知识管理平台建设、数字化设计等工作,希望突破人均产能。过去几年,工程总承包业务是行业企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但规模上去了、利润下来了成为普遍困境,行业也正在加速推进项目精益化管理。当下,面对变化,企业处于相对较为被动的状态,当前仅是各种各样的探索和尝试。没有找到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也没有找到真正的转型之路,真正的规律、规则依然没有形成。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智能化将会重新定义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服务机制。设计过去作为工程建设链条单模块、单环节,未来可以借助数字化的力量,实现生产模式变革、服务模式创新、商业模式颠覆。由此可见,数字化不单单是技术问题,而是企业的战略问题。有的企业提出不转型是等死,转型是找死,一方面说明了当前设计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迷茫和阵痛期;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未来基于数字化方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性。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就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协调互动,生产力变革和生产关系变革相辅相成,价值体系优化创新和重构,不断创造新价值、打造新动能的过程。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要素并不是按照投入规模来衡量,而是需要立足企业的业务和管理需要,去探索生产要素整合、经营管理整合、供应生态链整合、生产协同整合等。“数字+技术”是企业“十四五”发展的起点,也是行业属性重新定义的起点,—切才刚刚开始。2023行业发展迈入裂变时代2023年,行业发展将从全面增长迈入裂变时代,“K”型发展态势已经出现,行业发展版图发生分裂,将会给设计产业形态带来改变。科技型工程设计企业将会出现,主导前端的规划、设计等智库型设计机构涌现,数据要素将具备商业化的可能。未来,决定我们是谁的不是行业边界,而是服务价值。行业价值链将会发生变迁,督促我们思考如何完成价值创造活动。作为技术服务业的价值内涵,过去我们价值基于单体项目去实现,周期短、价值载体体现不足,未来应立足于专业服务机构,探索为客户解决问题的价值创造活动,这将会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放眼全球,我们看到他们关心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立足国内,这也是设计院立足和发展的本源。未来,要立足于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找到长期趋势的小变量,找到场景服务的切口。未来,设计企业的服务场景切口可以关注:城乡融合发展,基于城市功能升级的服务需求增长,城市更新、产业转移;关注城市设计,城市文化的塑造;美丽乡村建设,以产业、文化为载体,服务于乡村整体改造和产业运营;绿色低碳、减碳路径设计;服务于业主的能源转型升级,在能源的生产、分销和存储方面找到服务方向和相应技术落地、产品推出;网络型基础设施服务,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下,对于立体、综合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增强交通、能源、水利交互融合下的新服务、新产品。多方力量导致企业出现更大的分化。过去,企业的发展相对呈现静止的状态,流动缓慢,受资质和人才影响较大。未来,在资本、科技、产业、政策多方力量作用下,企业发展呈现动态变化,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盈利模式、服务模式,企业走向也会随着力量作用不同更加多元化。设计企业与人才形成新的发展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个人意识的觉醒、人的诉求在发生变化,而商业环境的改变、技术的进步、企业对于人的要求也在变化。在这个变化的中间,企业与人才之间管理的失衡不断加剧,企业与人才关系发生改变,从简单的雇佣关系到市场化关系、合伙人关系、平台关系等多样形式。突围2023,如何做?未来,设计价值将被重新定义。设计的终点将不再是工程项目,设计作为专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不仅仅是解决工程问题,其内核是通过设计营造新的场景,解决社会问题、生产问题、生活问题。重新思考设计的价值,基于价值发挥角度去考虑设计未来服务业态,基于此去重新定义和架构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所谓的顶层设计不仅仅是企业的战略,而且是我们作出战略选择的出发点和圆心到底是什么。相对应的设计企业价值活动要从局部走向系统,未来为客户创造价值点要避免从单个问题出发,而是要基于客户痛点的场景出发,立足于全生命周期服务,提供伙伴服务。发展轨迹要从规模性走向成长性,未来衡量企业的生命力,不是基于规模考虑,而是要从成长性出发。重构与升级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有了战略规划,不代表有了战略能力。外部环境变化周期加速,不确定性增加,企业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又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加快对于战略执行中的资源和能力评估,快速迭代相应行动策略。组织能力升级。从封闭到开放。企业需要具备外部链接的功能,既能自建组织平台,又能融入外部平台;从系统性到灵活性。过去组织形式呈现是大规模对外,造成了行动的迟缓和决策机制的缓慢僵化,未来组织要发挥小团队的集成作战能力,加速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从传统到智慧。要与数字化相结合,未来的组织一定要具备数字化运营意识和能力。企业内部多层次组织模式成为趋势,组织模式在企业内部不再单一的存在,而是根据产品和业务单元可以灵活设置和调整。人才升级。数字化、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对设计人员能力要求带来诸多变化,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都面临着技能重塑的挑战。如今,许多企业都面临着人才短缺和技能错配的痛点,企业亟须具备复合能力的人才,他们不仅需要灵活管理、激励和动员团队,还需要充分利用新型数字化工具,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潜能。资源管理能力升级。当下,生态资源对接离不开科技、产业、资本,合作一定程度上是衡量内部资源分层的能力。过去大家都在瞄准最后的项目合作,未来在内部资源能力上要有精准的判断和分层管理能力;过去的合作是业务性的,未来要真正上升到资源型和能力型。模式独特性、资源稀缺性、能量耦合性将是决定企业资源整合能力的关键要素。大变局之下不是你能做什么,而是需要你做些什么。悲观主义者抱怨刮风,乐观主义者期待风向改变,现实主义者调节风帆。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过去基于确定性的生产、生活方式不会再来。我们要转变思维逻辑,去适应当下经济形势,摆脱过去依赖基于扩张、增长的经营和管理逻辑,告别原有的传统模式、传统分工、传统的业务逻辑,真正发挥专业服务内涵。打破既定,以持续创变重塑进化。全力奔跑,用时时刻刻创造适应。编辑:张颖审核:樱子原创精品推荐勘察单位劳务外包,应注意哪些问题?勘察设计企业提升区域经营能力,路径何在?从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看行业这十年
2022年12月30日
其他

知识管理,如何促进勘察设计企业高质量发展?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2年12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知识管理促进勘察设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李晓菲
2022年12月23日
其他

从二十大报告,看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前景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2年12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从二十大报告看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前景科思顿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
2022年12月21日
其他

从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看行业这十年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2年10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从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看行业这十年科思顿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
2022年11月14日
其他

勘察设计企业提升区域经营能力,路径何在?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2年10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勘察设计企业提升区域经营能力路径何在?科思顿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
2022年11月11日
其他

勘察单位劳务外包,应注意哪些问题?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2年10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勘察单位劳务外包合规性研究劳务外包合规管理是勘察单位开展项目的重要一环,忽视劳务外包环节的合规性问题,不仅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用工、生产规范化管理,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行政处罚以及各种民事法律责任等法律后果,造成企业重大经济损失,影响企业声誉。为解决目前多数勘察单位在施工生产活动中面临的“临时用工及劳务外包”困境,采取合法、合规的劳务外包模式,建立具体、有序的用工管理体系,在企业的实务操作和合规治理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劳务外包模式的概述以及不同劳务外包模式的合规性问题研究层面入手,分析勘察单位在实行劳务外包过程中遇到的实务问题以及应当注意的法律风险,同时,总结当前行业内普遍存在的不同劳务外包模式特点和其合法有效的条件,与大家共同探究新形势下勘察单位劳务外包可行性方案和相关法律意见。劳务外包模式概述以某国有工程勘察分院为例,该院自有钻机20余台,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临聘人员”近百人,其中大部分人员在该院长期从事外业工作,并签订了《劳动合同》或《劳务分包合同》。2020年,该院发放“临聘人员”工资及支付费用约800万元,超出该院整体薪酬比例10%。该院在主板上市过程中,中介机构发现上述“临聘人员”存在不合规情形,要求进行整改。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此类国有企业在项目工程中采取不同劳务外包模式将可能面临哪些现实性问题和法律风险?在当前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合法合规进行勘察劳务外包的前提下,解决企业用工成本问题,并找到新形势下劳务外包模式的破解之道?以上问题即为本文所应。改革后的工程勘察资质体系劳务外包模式种类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典型代表,勘察单位在实践中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劳务外包模式,其中目前行业内普遍存在以下三种形式。一是采取劳务分包方式。由具有专业甲级或综合资质的勘察单位承接,或由(钻探)劳务公司承接。但此种方式存在两大问题:前者分包价格普遍大幅度高于总包单位的市场价,分包成本巨大;后者劳务公司不具备勘察及探测的劳务资质,仅具备钻探业务能力,即营业执照中包含该业务范围,根据《工程勘察资质标准》规定,这类劳务公司因不具备行业资质,将导致分包行为无效。二是与“临聘人员”建立劳务关系或进行劳务派遣。此类用工形式更为灵活,在一定程度上便于企业直接管理员工,同时有效节省用工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在行业内应用较为普遍,但由于劳务派遣中的法律关系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容易造成极大的政策风险,引发合规风险。三是以承包方式签订《承揽合同》进行外包作业。不同劳务外包模式的对比分析交付标的层面:从交付标的看,劳务关系中交付标的为提供劳务行为,即工人的体力劳动;承揽合同关系中交付标的为工作成果,就勘察活动而言,可能是机械操作、材料加工等;劳务分包合同关系中交付标的则为具体工程项目。支付报酬(对价)条件层面:从支付对价看,劳务关系中给付的是劳务报酬,一般按照计件或计时进行计算,不以形成的劳动成果作为支付依据;承揽合同关系与分包合同关系中给付标的均为工作成果,一般按照工作成果阶段性进行付费,且在未形成阶段性工程成果的情况下,支付义务方有权拒付对价,依法或依约享有抗辩权。风险承担主体层面:从风险承担来看,劳务关系中质量安全风险在没有特殊约定的情况下由雇主承担;承揽合同关系与分包合同关系中质量安全风险承揽人或分包单位依法仍要承担相应责任。管理模式层面:劳务关系中雇主对劳务人员有管理的权利;承揽合同关系与分包合同关系中,定作人、发包人对承揽人、分包单位一般只有监督的权利。劳务分包合同与承揽合同的区分:劳务分包合同关系属于特殊的承揽合同关系,主要以合同标的成果、是否需要资质等予以区分。不同劳务外包模式的合规性问题研究劳务分包模式的合规性简析劳务分包的概念首先,需要明确何谓“劳务分包”。《建筑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目前暂未就勘察领域的劳务分包给出明确定义,而根据《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可知,劳务作业分包是指施工总承包企业或者专业承包企业将其承包工程中的劳务作业发包给劳务分包企业完成的活动。劳务分包合法有效的条件及法律依据其一,分包程序上应当符合法律规定。按照《招标投标法》规定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应当进行招标,如若劳务作业必须进行招标而未招标或者中标无效的,最终将导致劳务分包合同无效。其二,分包对象应当具备承揽劳务工程的资质且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根据《建筑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针对勘察单位业务经营范围包含钻探劳务的劳务公司仍应当要求其已取得相应资质证书,否则属于《施工发包与承包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第(二)项规定的违法分包情形。值得注意的是,为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20年颁布了《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其中原工程勘察资质分为工程勘察综合资质、工程勘察专业资质、工程勘察劳务资质,现分为工程勘察综合资质、工程勘察专业资质,将工程勘察劳务资质并入到工程勘察专业资质勘探测试一类中。因此,勘察单位在确定劳务分包对象时,应当根据改革方案实施的情况,要求劳务分包单位具有工程勘察劳务资质或勘探测试专业资质,否则劳务分包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合同。其三,分包的内容应当仅为劳务作业。根据2001年原建设部颁布的《建筑业劳务分包企业资质标准》可知,劳务作业范围包括木工、砌工、抹灰、油漆等13种作业类别。劳务分包合同的主要内容指向的是劳务作业,技术含量低,与工程成果无关。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存在诸多虽名为劳务分包合同,但实为工程项目分包合同的情形,从而影响劳务分包合同的法律效力。除上述条件外,法律上还明令禁止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的情形。其中,“非法转包”是指承包单位承包建设工程后,不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给他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给其他单位承包的行为。我国《民法典》《建筑法》以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均明确禁止非法转包行为。此外,依据《建筑法》第二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若勘察单位作为分包单位承揽勘察业务,依法禁止将勘察业务再进行分包。因此在实践中,勘察单位在进行劳务分包前,应当依据劳务分包内容,先行自查分包项目是否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劳务分包,从而避免违法分包、非法转包的情形。违法分包的法律后果行政法律责任。若勘察单位在开展劳务分包工作过程中,出现违反上述条件以及法定禁止的情形,将会面临责令改正、停业整顿,没收违法所得并缴纳罚款,降低资质等形式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甚至会被吊销资质证书。民事法律责任。勘察单位与分包单位所签订的劳务分包合同,将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被认定为无效合同,还应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例如,依据《民法典》第七百九十三条规定,工程项目经验收合格的,勘察单位仍需要参照合同关于工程价款的约定折价补偿承包人;《民法典》第七百九十一条规定,就分包单位完成的勘察成果,勘察单位与分包单位需要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三条规定,分包单位不具有相应资质,造成第三人或分包单位自身损害的,勘察单位需要承担选任过错,并承担相应责任。劳务派遣模式的合规性简析劳务派遣的概念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把劳动者派向其他用工单位,再由其用工单位向派遣单位支付服务费用的一种用工形式。劳务派遣合法有效的条件及法律依据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具备合法资质。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七条规定,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取得劳动行政部门的行政许可。勘察单位在选择劳务服务供应商时,应当审查供应商是否已经取得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甄选合格的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方式仅适用于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是一种补充形式。其中,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菅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勘察单位在确定采取劳务派遣用工方式时,应当注意适用条件,避免因工作内容不符合劳务派遣法定要求而导致合同无效。劳务派遣用工数量存在法定限制。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用工单位应当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勘察单位在用工过程中,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履行相关义务,包括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被派遣劳动者存在执业资格要求。依据《建筑法》第十四条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并在执业资格证书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勘察单位应当要求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具有相应执业资格条件的工人进行施工,避免产生相关法律风险。程序上应当相关法律规定。在实践中,勘察单位应当避免名为劳务派遣实为勘察分包的情形,应当严格按照招投标法的相关规定开展招投标流程。若确属劳务需求且通过劳务派遣方式采购的,也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法及相关国有资产的管理规定的流程实施。违反劳务派遣相关规定的法律后果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本法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对劳务派遣单位,吊销其劳务派遣业务经营许可证。用工单位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如勘察单位违反上述劳务派遣相关规定,极有可能对企业的上市以及股票发行埋下法律隐患。新形势下勘察单位劳务外包的可行性方案根据笔者个人判断,在当前建筑行业深化改革背景下,勘察劳务资质被整合取消,劳务分包可由具备勘探测试专业资质的勘察企业承揽原劳务工作内容。但需注意的是,勘察单位在采取劳务分包模式时,应当严格遵守前文所述的条件和情形,对劳务分包的流程和内容予以审查,从而避免后续产生纠纷和法律责任。对于零星少量不定期的劳务工作,可通过与员工个人签订《劳务合同》方式予以实现。此外,一些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作为补充形式开展。结语结合本文的论述研究,笔者深觉工程勘察领域的劳务外包问题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和现实性的课题。目前,我国在劳务外包制度上还缺乏比较系统完善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和政策引导,同时行业企业在劳务外包实务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因控制成本或避免程序繁琐等需求而忽视相关的合法性、合规性问题。笔者希望通过本人之拙见,为此类企业提供有关劳务外包可行性方案的建议,解决其在勘察施工等生产活动中面临的诸如临时用工及劳务外包的困境,以期进一步实现用工、施工的规范化管理。编辑:张颖审核:樱子原创精品推荐全过程工程咨询的价值全过程工程咨询背景下,勘察设计企业的“不变”与“应变”设计院“前中后台”组织模式构建,路径何在?
2022年11月8日
其他

专业化、综合化!全过程工程咨询的中国中元探索与思考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2年9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坚持专业化综合化发展做强中国中元全过程工程咨询为了积极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19号)精神(以下简称“国务院19号文”),以及2017年住建部《关于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市〔2017〕101号)工作要求,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元”)及全资子公司京兴国际工程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住建部确定的40家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企业,充分利用在设计咨询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采取各项技术、管理措施,积极开拓市场,提升公司全咨服务能力。本文总结中国中元开展全咨服务的心得体会,与同行分享,共同促进行业发展。01对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理解与认识国内全过程工程咨询发展现状面对工程设计咨询企业在产业链条中地位不断弱化的状况,设计咨询行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全行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国务院19号文提出:“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鼓励投资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等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是设计咨询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特别对于行业头部企业来说,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是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完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了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市场发展,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中央部委相继发布了若干指导性文件,各行业协会、地方政府也出台一批指导意见、收费标准和服务标准,一批具有能力的咨询企业也在积极开展全咨业务,一些地方政府建设平台的建设项目、军民融合项目、援外项目也在积极采用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服务范围可包含投资决策、勘察设计、招标采购、工程施工、竣工验收、运行维护六个阶段。目前,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虽然存在较大差异,但核心是“1+N”的模式,“1”为服务主线,主要可分为设计为主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监理为主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造价为主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国务院19号文发布至今已近6年,全过程工程咨询在一些地区和相关行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以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为引领,指导不同区域、行业展开试点工作,充分体现出政府、行业对于建筑师负责制、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支持。与传统咨询相比,全过程工程咨询更具服务理念的先进性、服务内容的多样性、服务链条的完整性,通过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内容,提供项目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咨询服务,从而使工程建设的多个环节都能够纳入工程咨询服务的内容当中。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已成为工程咨询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提升中国咨询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国外全过程工程咨询发展现状美国工程项目建设模式主要分为DBB(Design-Bid-Build,设计-招标-建造)、DB(Design-Build,设计-建造)、CM(Construction-Management,建设-管理)3种模式。在DBB模式下,建筑师担任项目经理,在招标阶段协助业主完成项目招标,在施工阶段定期对施工进行质量观察。在DB模式下,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是一个整体团队,团队的负责人一般由施工单位担任。CM管理模式分为代理型建设管理和风险型建设管理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的核心区别在于项目CM公司与业主签订的合同中是否包含施工承包业务。日本咨询工程师充当设计和监督两个角色。日本建设法规明确规定了政府工程由政府官厅菅缮局直接进行监督,私人业主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委托有资格的建筑师担任工程监督,否则工程不得进行。在日本的标准建筑合同中,建筑师被称为监督人,有关建设法规还明确规定了监督人的主要义务是站在公正立场上监督施工是否按设计图纸进行。工程监督任务通常都由工程设计方担当,从事设计的建筑士事务所成立后自动取得从事监督业务的资格,无须另行批准。新加坡采取设计人和监督人相分离的模式。设计阶段,采用一名独立的特许审核员对项目设计进行审查。施工阶段,委托一名取得注册资质的人员连同由该人员任命的现场人员一起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纵观欧美国际头部企业,他们的咨询服务国际化程度高、技术实力强、项目管理体系完备、信息化水平高、清单式服务模式、收费标准高、业主认可度高,我国与欧美推行全咨服务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异。当前,我国工程咨询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虽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引领项目高质量建设的能力还需提升,市场对于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的认可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业主采取全咨模式缺乏获得感,企业投入成本与收益不成比、缺乏积极性,等等。产生上述问题有多方面因素,我们应该正视这些差距,完善体系,练好内功,使我国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尽快走上高质量的发展道路。02打造中国中元特色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中国中元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概况中国中元成立于1953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工程设计为龙头,集科研、工程咨询、工程承包、项目管理、工程监理、设备成套与制造为一体的工程公司,可提供多元化、全产业链的工程建设服务。中国中元充分利用自身专业化、综合化的优势,积极开拓全咨市场。经过全公司的不懈努力,先后承接了113项全咨项目,其中,包含援外含设计全咨项目23项、援外管理全咨项目14项、境外商贷全咨项目1项、驻外使馆全咨项目7项、国内民用全咨项目6项、军民融合全咨项目62项。经过项目锻炼,中国中元在全咨服务领域积累丰富经验,公司以战略规划为引领、体系构建为基础、多维度强化机制建设为抓手,打造具有中国中元特色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战略规划引领,明确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战略定位《中国中元“十四五”发展规划》将全咨业务定位为战略性引领业务,全咨业务部门发展为中国中元的利润牵引中心和价值创造中心。设计咨询业务以提升设计创新引领能力为主要目标,全面提升设计质量、服务品质和项目完成度;以全咨为契机,发挥中国中元综合能力强的优势,为业主提供“一揽子”整体解决方案。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有利于设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价值链延伸,是展现企业综合技术实力的主要体现,是未来建设工程市场的主流业务模式,将为中国中元全产链建设提供全面支撑。全面构筑适应市场要求的全咨业务体系在经营体系上,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应项目选择标准,立足于公司现有业绩及资源拓展,选择合适的全咨项目,打造中国中元优势品牌,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全面推广;在管理体系上,打造高效的管理体系,制定全咨项目管理标准,采用集中式管理、分散实施的管理模式;在技术体系上,发挥中国中元的综合技术优势,公司技术管理团队负责全咨项目中的技术管控工作,技术实施以具体生产部门为主,形成“公司+实施部门”的两级技术体系。发挥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引领性作用,在医疗、物流能源等优势板块上做大做强,通过全过程工程咨询提升工程技术人员和公司整体技术能力。在境外业务开拓过程中,中国中元充分利用公司援外项目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长期与外方优秀设计企业合作交流的基础,从模式、架构、体系标准上对业务进行梳理,适应国外项目高标准要求,探索海外项目全咨服务特点,提升中国中元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服务能力,引领市场、引领客户。强化公司资源整合,优化业务模式中国中元为了加强对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管控,提升公司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调整公司内部组织架构,搭建全过程工程咨询平台。中国中元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架构采用集中式管理+分散式实施的方式。集中式管理,是将公司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以及相关的全咨从业人员进行集中管理协调,将民用建筑、市政同类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集中统一运营管理,成立“全过程工程咨询中心”。分散式实施模式,即由专业生产部门为主,整合公司相关专业部门和外部资源,在联合体内部明确服务标准、劳动定额、工作范围、人员配置以及考核分配方式,为业主提供咨询服务。全咨中心为院级编制,集中公司资源,形成专业化团队,更好地促进了全咨业务的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服务的内容头绪多、所需服务专业多,中国中元在充分利用公司专业齐全、综合化的优势开展全咨服务,坚持优先选择公司内部队伍、利用外部资源补充的原则,提高服务团队工作效率、降低全咨内部沟通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形成以全咨牵头部门为主,与专业生产部门合作,整合外部资源的项目部模式。强化专业化团队建设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核心就是为业主提供专业化技术、管理的服务,中国中元充分利用中国中元医疗、公建、物流、能源、援外、技术经济等板块的技术优势,针对全过程工程咨询特点,鼓励、引导专业板块生产部门将设计咨询服务范围向前、后延伸,特别关注项目的前期策划、后期运维能力提升,形成专业板块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服务。一直以来,中国中元将加强全过程工程咨询专业人才培养、形成中国中元专业化团队,作为公司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的重要环节,培养了一批懂项目管理、懂工程技术、懂投资管控、懂项目信息技术管理及懂风险管控(法务)的综合性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五懂”服务人员,以适应国家和行业发展要求。强化公司统筹,形成合力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对技术和管理要求较高,中国中元由设计管理部协调公司技术、管理资源,在技术、管理上支持公司重点全咨项目,确保公司重点项目为业主提供高质量服务。在组建服务团队、项目执行过程中,由公司设计管理部牵头协调公司内部设计、技术经济、监理等各种专业的人力资源调动,及时解决项目进展中遇到难题。中国中元利用全公司技术力量,针对不同项目的需求成立由公司专家组成的技术服务小组,及时对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从公司层面加强项目技术组织协调和管理。对公司重点管控的全咨项目,公司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市场经营,将全咨项目合同纳入公司管理体系,对项目进行管控,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管理与协调,保证中国中元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的高质量完成。强化公司管控,做好信息平台建设全过程工程咨询是针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公司需要项目提供相关的资料以及全咨决策方面的咨询意见,从而能够进行全咨项目全程的监督控制。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项目作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不应该只是一个简单的工程技术堆积过程,而是要将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资源、专业技术等信息进行有效、合理地整合和集成,真正发挥全过程工程咨询的优势。中国中元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平台,是中国中元在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建设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管理平台。该平台能够收集汇总公司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业务数据和管理数据,满足公司实际管理需求,符合公司管理要求,具有实时展示项目进展情况、细化项目管理流程、增强项目管控等功能。该平台具有以项目为核心,按照“设计+管理”的全过程工程咨询理念,建有工作标准、项目概括、项目管理、勘察管理、设计管理、施工总承包单位采购和施工监理7个业务模块,以及个人工作箱、日常管理和系统管理3个基础功能模块。在这些模块下,有59个二级模块和近200个管理流程,并与中国中元的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数据联通,实现了对项目管理的纵向到底和横向到边。目前,已有47个项目在该平台进行管理,项目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得到提高,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理念和方法得以落地。强化全咨科研与学术研究中国中元为了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编写了《中国中元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指南》,并主编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规程》,参与北京市《北京市建筑师负责制项目应用指南》,参与相关协会全过程工程咨询收费标准的编制工作,通过高质量的标准、规程、指南的编写工作梳理公司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思路,开拓视野,为今后公司提供高质量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03中国中元典型全咨项目介绍北京某银行总部办公大楼项目某银行总部办公大楼项目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用地面积1003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5万平方米,该项目拟打造成为现代、智慧、绿色的全球金融总部大楼。中国中元于2019年初中标,计划工期7年,2025年底竣工验收。组织架构该项目业主要求高、技术难度大,聘请了将近20个国内外顶尖设计、咨询、施工团队加盟,一方面极大地提升了技术力量;另一方面也对中国中元在技术与管理方面管理好这些团队带来巨大挑战。根据该项目的特点,中国中元设立了全专业项目管理部,其中,项目经理、执行经理、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顾问总工程师各1名,下设技术管理部、成本管理部、工程管理部及综合管理部4个部门。同时,在公司层面设立一支10人的专家顾问团队,给整个项目进行技术支持。该项目在启动之初,就编写了权责体系文件,确定了与业主的管理界面;编写了总控计划,细化了项目管理目标;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大纲》《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等管理体系文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目前,施工总包已进场,项目正式进入施工阶段。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该项目引入了项目管理信息平台。根据工作过程中的特点、难点,定制开发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现场管理等7大板块、110余项二级功能。该平台工作流程透明可见、项目任务清单化管理、档案文件云存储、重点数据图表化呈现,进而保障成果文件的实时读取、各专业条线信息共享。同时,通过信息的不断积累,逐步建立起成本数据库、供应商库,为该项目今后的管理工作及其他项目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援蒙古残疾儿童发展中心项目中国中元60年来累计完成数百项援外工程,包括各种项目类型,分布在6大洲50多个国家。援外业务作为中国中元的特色板块,通过多年的积累,较早地适应了以设计牵头的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管理模式。援蒙古残疾儿童发展中心项目援蒙古残疾儿童发展中心项目位于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巴彦高勒区,为第一座专为残疾儿童康复设计的援外项目,建成后为蒙古国最大、最现代化、功能最齐全的残疾儿童康复治疗场所。设计重点研究康复空间和康复设备的配置,采用先进合理的康复工艺,充分考虑功能空间的行为适应性和人性化细节。该项目涉及296项900多套医疗及康复设备,设备的规格性能、参数的精细度要求较高。在设计图纸基础上,针对医疗和康复设备编制了技术规格书,对设备的技术要求和标准进行深化和细述,用以指导施工和设备材料的采购,从设计源头做到“图材量价”一体化管理,保证了建设标准和质量。为实现设计意图,体现援助效果,对该项目中关系到装饰工程质量档次及外观美观的装修材料、同一品牌下质量档次差异较大的设备材料等,均在品牌、品质、档次和观感等方面进行了参建各方联合封样管理。实施阶段,严格监督设备材料的订货、采购、储运、现场签认各环节,不能提供有效证明的则严禁入场。为确保医疗和康复设备符合蒙方需求和使用习惯,该项目首次采用集设计院、总包、业主、蒙方使用方的联合封样方式。各方参加联合封样确认工作,从源头把控标准和质量,对控制建设标准、质量、投资及对外移交都起到了显著效果。该项目从报价、合同、设计、施工项目管理等全过程采用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实施管理和控制。由于采用“设计+项目管理”模式,促进设计与管理的早期结合,充分发挥了设计和管理双方的优势,保证了项目进度、质量、费用、安全等目标的实现,实现了工程项目参与方的多赢。该项目于2020年评选为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经典项目”。04开展全咨服务面临的问题与建议面临的问题目前,我国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市场认知有待完善。全过程工程咨询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建设单位和工程咨询服务企业对全过程工程咨询相关政策、具体要求不甚了解,对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市场普遍将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理解为各项工作的简单相加;许多项目业主对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为项目能够创造多少价值,存有疑虑。二是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的法律规依据不完善。对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实施和监管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依据,特别是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的法定责任不清晰,招投标没有相应的办法,制约了全过程工程咨询的优势发挥。三是缺乏标准依据。主要表现为缺失权威的服务内容标准、对应的收费标准、服务评价标准,造成业主(委托方)对全咨服务无法客观有效的评判,更多的是以主观感受评价,没有获得感;全咨服务方目标往往比较抽象笼统,责任不够清晰,很多管理工作需要各方合作,服务内容边界不够明确,全咨服务工作量无法判定。四是全咨企业投入产出不匹配。以设计牵头的建筑师负责制、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企业普遍存在投入、产出不匹配,优秀的设计师进行全咨服务与纯进行设计的年产出值差距较大。全过程工程咨询需要政府在指导取费、工作标准、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目前,市场上取费偏低,不仅限制了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吸纳资源的能力,还使得服务企业在投入上大打折扣。这些都不利于咨询市场的健康发展,亟待国家、政府和行业提供支持和帮助。五是全咨企业能力不足。企业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的能力不强,不少企业在机构建设、制度建设、人才培育等方面与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管理能力亟待提高。未来的建议对于做好全过程工程咨询,中国中元有以下5点建议:一是做好顶层制度设计。针对目前全过程工程咨询领域权威的服务内容标准、对应的收费标准、服务评价标准缺失的情况,政府、行业应打破行业条块分割的现状,形成联动机制,由权威部门牵头制定相应的标准,今后参与全咨的各方都有法可依,引导全咨良性发展。二是加强行业建设,形成发展合力。由于权威标准的缺失,全咨项目各方责任不清,内部合作不畅,难以形成合力;专业服务能力不强,没有达到“1+1≥2”的效果。除了尽快完善标准外,行业应该加强全咨服务政策宣贯,对开展全咨服务人员加强培训,对关键岗位人员制定完善培训制度,编制有效的合作协议模板,引导、规范参与服务方行为。可以通过一些有效引导管理措施,发挥各方作用,提升全咨项目整体质量。三是企业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传统的咨询服务一直是分阶段的碎片服务,项目业主配有强大项目管理团队,设计咨询企业按照业主提供的任务书完成自己分内工作,对项目建设缺乏全面了解,只完成建设过程某一阶段咨询服务工作,缺乏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能力;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咨询服务企业必须从管理、组织架构、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提升能力。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针对全过程咨询业务的管理流程,对全咨项目实施有效管理;建立有效服务全咨项目的组织架构,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快速高效满足全咨项目需要;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批能够把控项目全方位、全过程的复合型人才,有效执行全咨项目,改变目前企业服务能力不强的局面。四是加大科技投入,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咨询企业服务能力不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全咨服务往往超越原企业服务的范围和能力,企业在全咨服务中出现技术、管理能力的空白点,建造技术、建设材料发展日新月异,这些都需要企业不断学习研究,提升能力。企业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成立专业化的研发团队,建立一套完善的课题审批验收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创新做优、做大全咨业务。五是完善监管政策,促进全咨服务健康发展。政府相关监管部门也应针对当下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组织社会资源,设立专门课题进行专项研究,不断完善监管政策、制度,促进、引导全咨服务健康发展。编辑:张颖审核:樱子原创精品推荐2022年ENR国际设计商225强分析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看我国施工图审查制度改革设计院“前中后台”组织模式构建,路径何在?
2022年10月9日
其他

全过程工程咨询背景下,勘察设计企业的“不变”与“应变”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2年9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的推行,旨在改变原有工程建设管理按阶段及服务要素的分块管理模式,在项目全生命周期提供“包含设计和规划在内的涉及组织、管理、经济和技术等各有关方面的工程咨询服务”,实现项目目标利益的最大化,勘察设计企业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优势与挑战并存,本文基于“不变”与“应变”两个维度,对勘察设计企业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的路径进行探讨,同时分享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济设计集团”)的部分实践体会。政策法规建设2017年2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提出:“鼓励投资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等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一度成为行业热点。2017年5月2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市[20171101号),提出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明确首批试点省(市)和40家试点单位名单,提出以2017—2019两年为试点期,鼓励各试点省(市)和企业作为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先行者,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2018年3月15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征求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建设工程咨询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建市监函〔2018〕9号),提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市场,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管理体系。2019年3月15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规〔2019〕515号),对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进行了进一步的定义和规范,明确了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内涵和适用范围,统一了市场认识,对行业普遍关注的“实施主体资质条件、项目负责人资格要求、服务酬金计取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明确,对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推进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此后,住建部相继发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征求意见稿)》。各省(市)也陆续发布相关指导意见、合同示范文本、服务导则与标准等,推动了全过程工程咨询的进—步发展。市场特点从目前已发布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政策文件,特别是一些省(市)地方的指导性文件来看,总体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强调过程要素。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包括投资咨询、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监理、造价、招标代理等。鼓励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二是鼓励试点示范。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选择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探索适用的试点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工程咨询企业先行先试,落地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试点项目,为行业全面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积累经验。三是明确包含设计。相关政策文件均明确全过程工程咨询包含设计,强调设计服务在全过程工程咨询中的重要性,多个省(市)明确提出应充分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根据对江苏省、浙江省、深圳市等重点市场招投标情况的调研、分析和梳理,得出如下结论:目前已开展的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中,包含设计服务的项目占比较少,以勘察设计企业牵头的项目更是少之又少。例如,经不完全统计,江苏省目前已开展的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中,含设计的项目比例仅为约30%,浙江省和深圳市的这一比例则更低,仅为不到5%。由此可见,勘察设计企业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虽然有充分的政策引导与支持,但在实际推广中仍有较大阻力,以设计为核心的全过程工程咨询市场认可度还远远不够。勘察设计企业必须直面这一现状,对于如何更好地发挥“设计”这一关键要素在全过程工程咨询中的统领作用,给出思考和应对之策。机遇与挑战从国办发〔2017〕19号文提出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至今已有5年时间。在此期间,全过程工程咨询经历了概念提出、政策引导、试点推广、项目实施落地等不同阶段,已成为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全过程工程咨询是勘察设计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为勘察设计企业带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业务延伸的机遇《“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指出:“支持勘察设计企业向产业链前后延伸,发展涵盖投资决策、工程建设、运营等环节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加快建立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交付标准、工作流程、合同体系和管理体系,明确工程建设各方责权利关系,完善服务酬金计取方式,为勘察设计企业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创造条件。”对于勘察设计企业而言,这有利于改变以往单一的业务结构,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并且有助于与建筑师负责制接轨,延长服务链,增加附加值。能力建设的挑战全过程工程咨询实施以来,勘察设计企业主导全过程工程咨询虽然具备政策引导的支持,但包含设计或真正以设计为主导的项目比例较少,而且只在部分省(市)试点。目前来看,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仍然以监理企业牵头较多,设计主导的全过程工程咨询在市场认可方面还存在较大阻力。勘察设计企业在全过程项目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策划咨询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能力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成为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一大挑战。勘察设计企业应对之策不变——立足设计主业,发挥设计优势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以来,关于项目管理、设计、造价、监理等各要素方谁来主导的问题,一直是讨论的焦点。工程管理领域的先行者同济大学丁士昭教授认为:“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起着先导作用,它引导其他工程咨询业务的进行,对于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增值起着关键作用。”基于设计工作的特点,设计主导全过程工程咨询具备先天优势,勘察设计企业可以立足设计主导作用,实现建设目标,开拓以设计为核心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准确把握业主需求设计贯穿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设计文件是对业主需求和建设意图的全方位表达,有利于确保业主建设意图的有效落实,改善业主需求碎片化管理的情况。设计工作和成果决定了项目的品质,设计企业参与全过程工程咨询,可加强对业主需求的理解与落实,发挥先导作用,实现项目增值。发挥主导技术优势设计属于智力密集型服务,设计单位对项目的特色与难点最为了解,设计人员普遍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意识。设计文件作为工程项目技术数据的集中表达,是开展项目管理、造价、监理等工作的基础依据。因此,设计可立足自身技术优势,做好整个项目的技术统筹,以技术线串接全过程工程咨询。重视项目品质把控设计可以从品质把控角度,加强与各服务模块的协同。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投资与采购对设计的要求,有助于项目投资管控。设计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核心,设计与施工的密切配合有利于实现工程建设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的使用与维护,有助于实现设计与运维的融合。对项目品质的把控,实际上贯穿于项目始终,也是设计实现全过程工程咨询价值的抓手。应变——优化业务模式,加强能力建设设计企业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虽然具备上述优势,但在自身能力上仍存在较多不足,如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尚未完善、全过程项目管理和统筹协调能力偏弱、人才培养与储备不足等。要想实现对全过程工程咨询的主导,设计企业还需积极“应变”,优化业务模式,加强能力建设,尽快适应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要求。优化组织机构组建全过程工程咨询运营机构或专业机构,配置必要的复合型人才团队,补齐专业漏项或短板,进行全过程工程咨询的运营与管理工作。为便于统筹调配资源力量,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与协作机制均需根据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内涵进行优化。延伸企业服务链勘察设计企业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不应该把工作内容与任务仅仅固化于勘察设计阶段,而应该积极主动探索服务链的前后延伸,为全过程工程咨询与管理服务开辟道路。设计向前延伸,拓展项目前期策划、项目需求分析、方案优化比选等服务能力,同时应关注项目管理、招标采购、造价咨询、施工阶段技术服务等管理与咨询工作能力。推进建筑师负责制在民用建筑工程中,发挥建筑师先导作用,推进建筑师负责制。培育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意识,完善建筑师团队项目管理、策划咨询、投资咨询、招标采购、合约管理、现场督造等专业能力。同济设计集团的实践优化组织架构,提升整体实力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开展需要顶层组织设计,优化机构配置,以促进各方面资源的最有效调配。为配合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拓展,同济设计集团在组织架构设置方面有着特殊考量。同济设计集团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架构优化组织分工同济设计集团项目运营部具备丰富的重点项目运营经验,工程投资咨询院提供造价与咨询能力支撑,项目运营部与工程投资咨询院作为牵头部门,与集团建筑设计生产院部形成联动配合,实现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跨部门多团队运营。发展专项技术同济设计集团于2008年开始培育专项设计与技术团队,包括复杂结构、人防、幕墙、照明、绿色建筑、装配式等专项设计专业,打造技术“百宝箱”。在此过程中,同济设计集团积极支持数字建造,BIM,CIM等专项技术的应用,培育和建立专业化团队,为全过程工程咨询提供特色技术支撑。巩固设计优势,完善服务模块原创能力和科技创新,是同济设计集团始终不变的追求。同济设计集团依托百年学府同济大学的深厚底蕴,致力于为大众呈现匠心作品,不断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巩固高端设计领域的核心地位,这一理念不断在同济设计集团的作品中得到实践。同济设计集团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块例如,在雄安•电建智汇城项目中,同济设计集团紧跟国家“双碳”发展战略,深耕关键技术领域,成为在降碳方面的一次成功尝试。该项目分为东、西两个片区开发建设,其中,东区中轴线北端44-2地块设置了一座零碳排放的办公展示综合体,建筑设计通过生态表皮、流动空间和多维形体3个方面实现低碳排目标,采用高性能维护结构、屋顶光伏系统、智能照明、智能天窗系统、海绵城市、雨水回收系统、新风回收系统、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等,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为多种公共功能进行了未来技术的展示。雄安•电建智汇城项目作为满足新国标要求的近零碳园区、智慧园区,成为服务“双碳”目标的园区典范。原创能力和科技创新成为同济设计集团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乃至其他新兴业务的根基。与此同时,同济设计集团积极延伸服务价值链,一方面横向拓宽传统业务范围,包括城市设计、“双碳”专项项目、智慧交通等;另一方面纵向延伸传统业务产业链,参与前期策划、方案设计、项目咨询等。目前,同济设计集团已形成了项目前期策划咨询、投资决策咨询、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设计总包)、项目管理、工程造价、招标采购、专项设计、专项技术等覆盖项目全过程的服务模块,为探索与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打下一定基础。关注员工发展,聚力人才抓手全过程工程咨询对人才能力的全面性要求较高,需要涵盖技术、管理、经济、组织、法律等多方面的系统知识体系,而当前大多数勘察设计企业中达到上述要求的人才较少,成为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开展的瓶颈。人才培养是同济设计集团业务发展的重要抓手。为应对全过程工程咨询对综合性人才的要求,同济设计集团一方面着重加强设计人才培养,在文化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教育建筑等不同领域培养了一批优秀设计师,作为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技术骨干储备;另一方面,优化整体的人才构成,从重点关注设计类专业转向兼顾工程管理类、经济管理类等复合型、跨专业人才,并在集团培训中心开设管理、咨询相关的培训课程,加强人才培养与储备,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以推动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开展。探索多元模式,加强实践总结目前,国家及多个地方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已经提出在民用建筑工程项目中推行建筑师负责制,发挥建筑师对建筑工程品质管控作用。建筑师负责制是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在民用建筑工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两者的要求和内涵虽不完全一致,但相辅相成。近年来,同济设计集团在全过程工程咨询与建筑师负责制方面分别做了相关探索。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实践以上海音乐学院歌剧院项目为例,该项目坐落于上海音乐学院内,紧邻淮海中路和汾阳路转角。建设内容包括歌剧院(共设计有座席1184个)及其配套设施、排演教室、交流报告厅、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等,总建筑面积31926平方米,是国内首个采用整体隔振技术建造的全浮结构歌剧院。该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包括可行性研究、设计总包、项目管理、投资管理。因项目涉及舞台机械、灯光、音响、声学、幕墙等较多专项设计,同时面临场地和市政条件复杂、管理交叉界面多、工期要求紧等难点,项目的全过程管控以及设计技术协调面临多重挑战,最终依托设计团队与咨询管理团队的深度协同配合,项目得以高品质交付。全过程工程咨询案例——上海音乐学院歌剧院项目建筑师负责制的研究探索同济设计集团积极参与建筑师负责制相关研究与实践,一方面参与住建部课题《建筑师负责制在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中的把控要点及应对能力研究》,对建筑师负责制服务内容研究、把控要点、建筑师能力、相关配套措施建议等主题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在上海前滩中心25-1地块商业项目、上海洋泾项目等开展建筑师负责制的实践探索。前滩中心25-1地块商业项目按照上海市浦东新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要求,参加了浦东新区建设项目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工作。该项目结合国际惯例的EA(执行建筑师)制度以及《浦东新区建设项目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工作指引》,以建筑师为建设单位委托的责任主体,在工程建设中从建筑设计到工程竣工全过程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最终将符合建设单位要求的建筑作品和工程完整地交付建设单位。对行业的思考建议完善法律法规,确保有章可循自国办发〔2017〕19号文明确提出“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以来,国家及地方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纷纷制定全过程工程咨询指导文件、服务导则或标准、示范文本等,为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指导。然而,一方面,上述文件仅为部门规章,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与之配套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各地在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时多依据地方性规定,而不同地方对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内容、实施主体、取费标准等的要求各有不同,特别是关于业内普遍关注的全过程工程咨询资质要求、责任主体等问题,不同地区缺乏统一明确的规定,从而导致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在各地的推行存在较大差异,很难形成集成示范效应。因此,只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全过程工程咨询才能进入统一管理轨道,成为引领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探索模式联动,促进协同发展《“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提出:推进多元服务模式,完善发展方式,其中包括“稳步推进工程总承包模式”“推广全过程工程咨询”“推进建筑师负责制”。在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推动过程中,建议统筹考虑与行业其他发展模式、先进技术等的联动发展,特别是与建筑师负责制、EPC、BIM技术等在制度建设方面如何协同配合,在实施应用过程中如何整合,完善相关项目管理制度,实现协同推进与发展。扩大市场引导,拓宽推广路径全过程工程咨询推行以来,国家及地方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纷纷给予政策支持,作为市场服务主体的设计、咨询、项目管理、监理、造价、招标代理等企业也在积极响应,行业协会和企业通过举办专题论坛、培训等形式宣传推广,大力尝试推动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发展。经过持续推广,虽然各地出现了较多试点和落地项目,但市场总体表现仍然偏于冷淡,采用全过程工程咨询的项目占比仍然较少,部分地区全过程工程咨询落地模式相较政策引导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偏离。究其原因,既有服务单位能力建设的不足,也有市场缺乏足够动力的观望态度。全过程工程咨询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市场认可,建议在现阶段继续扩大对市场的鼓励和引导,如扩大试点项目范围、增加奖励和激励机制、加强行业培训与宣传等,通过一系列举措,拓宽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推广路径。参考文献[1]丁士昭.激励市场需求是全过程工程咨询推进的主要驱动力[J],建筑,2020(14):16-17.[2]贺玲琳,叶召梅,汤朔宁:笃行致远,以数字化技术赋能建筑设计[J],绿色建筑,2022,14(04):5-6.编辑:张颖审核:樱子原创精品推荐2022年ENR国际设计商225强分析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看我国施工图审查制度改革设计院“前中后台”组织模式构建,路径何在?
2022年9月28日
其他

全过程工程咨询的价值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2年9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全过程工程咨询的价值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建院”)是住建部推广全过程工程咨询的试点单位之一。在住建部政策的指导下,经过工程项目的实践,对于全过程工程咨询工作,北京建院逐步建立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全过程工程咨询工作的核心在于提升建筑的价值,因此咨询的方式不同于传统的管理方式。全过程工程咨询更注重在强调管理的同时,通过建立以创造价值为核心的咨询工作,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建立具有影响力的文化,通过文化的影响力团结和带动全体项目参与者努力创造价值。建筑工程的三个特点01供应链的特点建设工程的供应链包括投资者项目研究,项目决策、评估、勘察设计,项目实施以及使用阶段的维护等内容。在全生命周期内还包括扩建、改建和拆除,即全部过程的所有活动和所涉及的有关机构。建筑供应链的第一个特点是集中性。供应链中包括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劳务、材料供应、设备供应、仓储、物流、材料加工等诸多企业。建设工程供应链的特点与建筑的特点密切相关,由于建筑属于定制化产品,现场建造,因此不同于大规模生产的工业产品,可以分段制造、批量生产,最后完成总装。因此,所有的供应商提供的服务都要围绕一个产品,集中到一个场地,进行一次性服务。供应链的第二个特点是临时性。每个建筑工程都有一个项目部,负责工程的组织工作,但由于工程竣工验收交付客户以后,这个项目部会随之撤销,因此对于供应链上的供应商而言,供应链只是临时的和不稳定的,即使有些总承包企业设置了采购部门,但米购的产品受到项目特点的影响,也是因项目而异的。供应链的第三个特点是复杂性。因为建筑的体量大、功能复杂、建设周期长、受环境因素影响大,所以供应商种类繁多,对应的建设阶段也不尽相同,供应链构成也比较复杂。集中性、临时性和复杂性是建筑供应链的三个显著特点,同时也说明了建筑全过程工程咨询极为重要。有效的管理,可以很好地控制建筑品质,降低成本。反之,则造成成本提高、资源浪费,特别是会造成大量能源的消耗,难以实现绿色低碳的目标。02建筑成本控制的特点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成本控制十分重要。既体现美学观点又科学合理的建筑方案,对于建筑成本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决策阶段确定建筑的设计方案,确定建筑的功能和建设标准是后期工作的基础。设计、施工每一个环节,能否做到有效控制成本,对建筑的成本控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从实际工程的成本统计可以发现,民用建筑的人工成本几乎占到全部建造成本的三分之一,如果加上设计的人工成本,则人工成本比例更高。如何有效管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避免重复返工,是控制成本的重要方面。实际工作中,建筑成本控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德国《改革联邦建设》一书中谈到: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斯图加特地下火车站、新柏林-勃兰登堡国际机场或最近的科隆歌剧院等大型项目的成本远远超过预算。2000年至2015年期间完成的300个建筑项目,其个体成本在1000万至2.4亿欧元之间,其中接近60%的项目的最终造价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接近65%的项目实现了按期完工,但不满意的是有40%的项目成本超出预算。因此,控制成本不是某一个环节的工作,是贯穿建筑建造全过程的工作。需要建立有效的成本意识,主动控制成本,才能节约投资、降低造价。03保持平衡的特点由于建筑产品是定制化产品,加之建造时间长,因此建筑产品和其他工业产品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建筑产品在总造价受控的前提下,其设计和成本会有一个多次迭代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设计阶段。但是,从实际工程中发现,施工方法、材料供应市场情况、运维阶段的要求等,都会对设计模型产生一定影响。这些影响如果能够在设计阶段充分予以考虑,并落实在设计模型中,就会减少施工阶段的修改和运维阶段的维护投资。反之,则会由于后期的修改,造成成本的增加。从这些分析可以看出,设计阶段应该充分考虑施工和运维的因素和影响。因此,设计过程不是孤立的,要照顾到整个建设过程每个环节的特点。也正是由于设计要考虑整个过程的因素,因此伴随着各个阶段需求的不断提出来,设计过程需要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有些造型和功能要突出,相应造价也要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另外一部分的设计标准就要有所控制,相应造价也要降低,这样才能实现总造价不提升,或者只有很少地提升。因此,我们认识到建筑产品具有品质和造价不断平衡的特点,同时内部各方面设计标准和相应造价之间也存在平衡的问题。这种平衡的概念贯穿在建设工程的全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这一点和其他工业产品不同。工业产品一旦定型即投入生产过程,直到新型号产品出现才进行调整。建筑工程的品质和成本动态调整,这种保持平衡的概念需要成为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指引,这也是全过程工程咨询工作的重要意义。全过程工程咨询的价值分析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分阶段建设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现代工程的三个突出特点,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全过程工程咨询对于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本文从责任分摊到利益共享、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工作内容、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组织构成和控制环节管理四个方面来详细论述全过程工程咨询的价值。01从责任分摊到利益共享传统的建设管理模式是责任分摊(图1)。建设业主方基于各项规定对项目建设过程职能管理“条块分割”的限制,需要面对众多供应商。然而,业主方内部专业人员资源配备不足,难以起到全面控制管理的作用。与此同时,业主方希望更多地发挥咨询方的作用,但由于设计与咨询费取费标准体系的限制,这种作用往往难以发挥。图1
2022年9月26日
其他

2022年ENR国际设计商225强分析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2年9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2022年ENR国际设计商225强分析就在国内工程人和业界专家感慨“2021年是工程建设最艰难的一年”之时,近日发布的2022年ENR国际设计商榜单却显示国际工程设计市场止跌上扬。根据联合国GDP数据计算得出,经历2020年经济衰退后,2021年全球GDP实现13.2%(的增幅,作为全球经济晴雨表的工程建设市场更是水涨船高。2011-2021年期间,国际工程设计收入年均增速0.4%,2021年国际设计商225强国际收入达676.5亿美元,实现0.8%的微幅增长,高于年均增速。2022年ENR国际设计商225强数据显示,历经2020年疫情冲击和2021年曲折发展,国际工程建设行业也依托全球经济的强势复苏而触底反弹,但增速远低于后者。尽管榜单反映出国际工程设计市场整体生态仍依惯性发展,排名结构、区域分布、领域份额等总体盘面未有重大变化,但上榜企业重视“绿色低碳”和“数字技术”,注重提升内部管理和资源配置效率,着力争夺规则、标准、规制话语权等举措,必将在技术加持下给国际工程设计市场带来巨变。中国企业应平衡“活下去”与“走出去”,锚定“绿色”和“数字”两大关键点,加强内部优化和资源整合,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在推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中实现国际合作与竞争力的提升。榜单整体分析2022年ENR国际设计商225强榜单显示,225强企业分属37个国家,同比增加3个国家,即奥地利、葡萄牙和马来西亚。欧洲仍是企业收入来源的首要区域,美国超过亚洲,成为第二大收入来源地,之后是亚洲、中东和加拿大等。其中,交通运输领域对企业收入贡献最大,房屋建筑超过油气工业,成为企业第二大收入来源领域,紧随其后的是油气工业、电力、水利和有害物处理等领域。图1
2022年9月16日
其他

设计院“前中后台”组织模式构建,路径何在?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2年8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2019年底,笔者曾于《设计院构建“大中台小前台”模式势在必行》一文中,在业内首次提出“设计院可以构建‘前中后台’组织模式”的观点。此后,又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陆续发表了题为《“前中后台”模式下,设计院如何做好组织中台建设?》《以中台建设为主线,提升设计院组织韧性》的文章,系统分析和论证了设计院推进“前中后台”组织模式的背景、内容、难点、策略等。两年多来,天强公司相继辅导和参与了多家设计院的“前中后台”组织模式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结合相关项目咨询服务与业内企业实践经验,对设计院推进“前中后台”组织模式的必要性、建设范式以及建设策略等作进一步探析。“前中后台”组织模式的必要性近年来,业内企业普遍面临市场跨周期发展的诸多压力,尤其是2021年到今年遭遇房地产投资、疫情防控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设计行业“内卷化”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设计院延续以往“分散经营、两级管理、多点发展”的策略已经难以为继,继续局限于在一线部门(业务单元)和二线部门(管理部门)的框架内寻求组织优化解决方案已经不太现实。笔者认为,当下的行业发展与市场竞争环境促使设计院思考和推进“前中后台”组织模式进入明显的窗口期。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业务单元的强力诉求。据了解,2022年上半年,很多设计院普遍存在业务部门发展极度不平衡的现象,单纯依靠业务部门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难以实现业务规模的提升,甚至生存都有难度。业务部门更加期待公司总部能够介入并提供市场、技术、知识等共性资源和能力,这就让中台建设有了“自下而上”的基础。二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转型是设计院当下及未来若干年的重要发展主题,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公司统一的平台资源(包括知识数据、人力资源、业务资源、技术资源等),数字技术让中台建设更具可实现性。三是业务转型的驱动。近年来,设计院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数字化创新业务、投建营一体化业务转型以及城市更新集成解决方案、能源集成解决方案等创新服务,都需要多专业、多环节、多要素的集成,进而倒逼企业需要对分散的技术、产品、人才、数据等重要生产要素进行有效整合,这也让中台建设具备了业务基础。“前中后台”组织模式的建设范式下文,以A、B设计院两个典型案例为例,分析设计院构建“前中后台”组织模式的不同范式。A设计院A设计院通过“前中后台”模式搭建立体化经营架构和生产架构。“前台”:成立若干个市场营销事业部,按照产品和区域两个维度来划分,包括医疗、机场、铁路高铁等产品事业部以及西南、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事业部,两类事业部之间彼此协同,承担该产品/区域维度的市场营销职能。将原来的综合设计院调整为专业设计院,打造统一生产平台,专业设计院主要定位于生产执行。
2022年9月8日
其他

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看我国施工图审查制度改革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2年8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看我国施工图审查制度改革施工图审查制度在保障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质量、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坚守勘察设计质量底线不动摇的同时,打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的堵点,已成为施工图审查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结合法律法规的学习,基于对施工图审查事项的认识,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出发,梳理施工图审查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背景下施工图审查制度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改革施工图审查制度的路径进行探讨。01历史维度:施工图审查制度的孕育、确立和发展我国施工图审查制度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职能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其孕育、确立和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第一阶段:孕育阶段(1949年-2000年)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2000年之前我国并没有建立施工图审查制度。施工图审查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均处于孕育之中。1978年颁布的《关于基本建设程序的若干规定》第三条规定:“要严格执行设计审批制度,不能层层下放,更不能自编自批……”1997年颁布的《建筑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单位必须对其勘察、设计的质量负责……”《关于基本建设程序的若干规定》《建筑法》要求严格执行设计审批制度,对勘察、设计单位的责任进行明确。勘察、设计单位在完善自身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上提升技术能力,实施施工图自审校核制,自行保证设计质量。这一阶段是施工图审查制度的孕育阶段。第二阶段:确立阶段(2000年-2004年)2000年,我国在吸取1999年四川綦江彩虹桥坍塌造成40多人死亡重大事故经验教训的同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有关做法,先后分别出台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93号)。两部《条例》均要求“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批准的,不得使用”,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对施工图审查制度作出规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施工图审查制度的确立开始进入法制轨道。同年,《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
2022年9月6日
其他

熊中元:数字化设计开启行业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2年8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数字化设计开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未来在加速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浪潮中,每个行业都在面对数字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建筑行业也不例外。行业数字化已经启动,作为建筑业数字化初始阶段的设计领域,数字化转型已经迫在眉睫,要求整个企业从组织流程、产品设计到人才储备等随之变革。设计数字化的五大影响伴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来临,产业数字化是必然趋势。产业数字化是指在新一代数字科技支撑和引领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主线,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的过程。具体到建筑设计企业,数字化会在以下五个方面带来影响。一是数字化是一种工具。当年我们用二维CAD“甩掉图板”,乃至今天所进行的协同设计,工具的创新将带来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升,协同设计是设计院的第一项基础性工作。二是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融入设计产品,让已有的资源数字化,通过计算机识别加以应用。从这个角度看,设计院要把内部的资源尽可能地数字化,并以此支撑设计协同。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西北院”)在近70年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220万余张宝贵的纸质版设计资料,目前正在积极对接AI智能识别头部企业,共同探讨研究图档数字化建设工作。预计通过图纸档案扫描后,介入AI智能识别技术,可以快速提取图纸中关键信息并自动录入数据库。三是交付的设计产品是数字化产品,比如BIM数字模型。数字化的第三个层次是重构产品形态——形成数字化产品。现有的二维图纸还不是数字化产品,而三维数字模型才是。BIM模型不仅是将项目的几何信息、属性信息、工艺描述、管理信息等直接附着在内的三维标注技术(MBD),而且其数据载体关联工程项目的策划、设计、采购、施工和运维等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可以实现在各参与方之间进行数据与业务信息的传递以及项目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数据的收集、关联和复用,是一种“数字挛生”的概念。这既是智慧建筑的根本,也是构成智慧城市的基础。四是再造产业链生产模式,即重构生产模式。建筑业传统的生产模式制约着设计产业数字化,其根源在于设计和施工“两张皮”,只有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有了数字化的设计,才有智能建造的可能,才能实现智慧运营,从而构成一体化的建设模式,也才能实现从BIM到CIM的发展。反过来,才能实现从使用和运维角度指导设计和建造,将一个数字模型贯穿到底。五是数字化的应用为城市规划设计者提供了更具前瞻性思考的可能。从建筑设计角度来说,数字化给建筑师提供了一个更具前瞻性的创作空间,让建筑更符合城市建设的规律和城市发展的逻辑。也就是说有了数字化的手段,我们考虑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才会更全面,更有高度、广度和深度。设计企业数字化的痛与希望数字化转型势不可挡,建筑设计企业近十年来一直在进行艰辛的探索。对整个建筑行业来说,建筑设计是龙头,但是建筑设计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在整体上是比较缓慢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沿用了苏联的工程建设模式,造成目前设计、施工、安装、运营的分割,彼此关联度很低。这种模式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是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不太适应的。当前,无论是EPC模式、工程总承包模式,还是全过程工程咨询、建筑师负责制,都是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引用到我们的体制中仍是不太适合的。在此期间也进行了很多变革,实际上其焦点是设计和施工“两张皮”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赋能的方式对“两张皮”问题进行解决,但进程很缓慢,其难点和痛点在于投入与收益的不匹配。数字化转型的收益成果主要留在了施工、安装和运营端,设计企业作为前端要承担“产业链龙头”带来的高投入,却并未享受到数字化转型的价值赋能。当然,这与行业建设体制有关。现在,基于BIM的建筑设计平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它使数字化可以跨界融合,整合整个产业链,让产业链之上的各类信息以数字化形式互通互联,形成一个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组织生态,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达到全产业链赋能的效果。对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未来,我有两个展望。一是通过设计的带动和引领,把整个建筑业的产业链拉通,进而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关注和服务。数字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要素,产业数字化迟早会到来。整个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建筑设计企业是关键。有了数字化的建筑设计,才能有建筑的智能化建造、智慧化运营,直至从智慧建筑到智慧城市。转型成功的建筑设计企业,收获的不仅是高质量、高效率、高完成度、精细化的设计产品,一定还会引领全要素、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整合和互动。二是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对城市高质量规划建设和城市发展逻辑的前瞻性预演和可视化塑造。在城市规划、城市更新和生态修复方面,中建西北院提出要进行“系统思考、整体谋划”这一新思路。系统思考,就是要从“四个站位”的角度进行思考:一要站在以科技创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终极目标是降低城市碳排放,以此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是规划师、建筑师要考虑的第一个站位;二要站在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城市建设和发展这一角度思考,也就是要以人为本,以高度的人文关怀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三要站在传承城市文化、促进人类文明进程的角度来思考。数字化不仅要让城市变得智慧便捷,还要让城市更可爱可亲。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塑造着一个城市与众不同的历史底蕴和精神气质;四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思考,充分考虑投资者的利益,让城市充满活力。从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来说,如果这个城市对投资是有吸引力的,投资在这里能得到回报,一定能促进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的经济活力,最终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有了上述四个角度的站位思考,还要通过全要素、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整体谋划,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这“四个站位”和“四全”的实现,没有数字化的手段是很难做到的。建筑设计的数字化转型、提升和再造,让我们有了一个对城市建设规律和城市发展逻辑的前瞻性再思考,它是可模拟、提前预演的,可以通过虚拟指导现实。“人才+传承”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我国最早设立的六大区综合甲级建筑设计院之一,中建西北院始终坚持传承、创新、弘扬与光大中华建筑文化,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作道路,在人才和历史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形成了核心竞争力。中建西北院成立以来,培养和造就了一批行业领军人才。从20世纪50年代留美的总建筑师董大西、留法的洪青,到改革开放以后成名成家的张锦秋院士,再到现任总建筑师赵元超,以他们为代表的这些人才就是中建西北院的核心竞争力所在。2015年5月8日,经过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的批准,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发现的一颗编号为210-232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张锦秋星”。此次命名是对张锦秋院士所作贡献的高度认可,让张锦秋院士成为建筑界的一面旗帜,也成为中建西北院的闪亮名片。同时,中建西北院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优化完善了人才引进、培养和职业发展体系,形成体制机制。中建西北院提倡年轻设计师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能力,更需要有情怀、格局和远大的理想,需要义无反顾地坚持和坚守,让这份事业成为终生的职业追求。“十四五”已经启航,可以预见,这必定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五年,而数字化必将成为趋势。数字化时代,就是看谁能将数字技术有效转化为高价值创造和高竞争力,让我们积极拥抱数字化,全力奔向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编辑:张颖审核:樱子原创精品推荐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勘察设计企业如何洞见未来?勘察设计企业如何打破创新困境?新时期,如何做好海外总承包项目设计管理?
2022年8月24日
其他

王铁宏: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建筑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无论从产业规模、就业人数、“双碳”战略等,都对国民经济有着重大影响,同时也是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最大场景,必须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实现建筑产业的绿色建造和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当前,我国建筑产业正经历着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和科技跨越同步推进的发展过程。建筑产业总体发展格局是转型升级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这就要求建筑产业不仅要转模式,还要转方式。以EPC推动建筑产业方式转变建筑产业要通过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等方式优化设计、缩短工期、节省投资,确保公共投资项目不超概算、不超工期、避免腐败。将BIM与互联网相结合,打造更高效的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应用场景,让工程项目建设更好、更省、更快。我国的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已然取得了长足进步,概括地说,突出体现在3个“绝配”,即“装配式+BIM”“装配式+EPC”“装配式+超低能耗”上,现在发展形势已经促使我们到了必须高度关注第4个“绝配”,即“装配式+智能建造”的发展上,其规模更大、产业链更长,建筑产业要适时地担负起历史责任。BIM+ERP“双轮”驱动产业数字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调研时指出,要抓住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新机遇。我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为我们建筑产业擘画了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即一是产业数字化;二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当前突出的就是项目级BIM、企业级ERP,我称这两项工作为产业数字化的“必答题”。现在我国的工程建设项目已经几乎达到“无BIM不项目”,但是要深刻认识到BIM应用中存在着四个关键问题。一是自主引擎,即“卡脖子”问题。我们现在使用的BIM核心技术引擎基本上都是国外的。中央领导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在四位院士和有关专家学者呈报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政府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推动同步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刚刚有了一个“备胎”,但是应用量还非常少,我们要鼓励所有重大工程项目都主动采用自主引擎,这是应有的政治站位。据了解,北京怀柔科学城某重大装置项目已率先应用自主引擎,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自主平台,即安全问题。现在你BIM、我BIM、他BIM,但是,我们用的三维图形平台基本上都是国外的,而且都是云服务。数据库在哪里?在国外。目前,国内已经有几家软件企业有了自主平台,要鼓励更多项目应用自主三维图形平台,特别是重大工程项目一定要用自主三维图形平台,最起码数据库应当在国内。三是贯通问题。我们强调要全过程共享,就是设计与施工共同建模,今后运维也可以用。四是价值问题,这是核心要义。我们为何要推广BIM?不是别的,就是因为可以带来价值。例如“中国尊”项目,在施工阶段应用BIM,就发现了多个碰撞问题,提前解决这些碰撞问题相当于给业主和总包方节省了2亿元的成本,缩短了6个月的工期,价值凸显。所以,今后所有重大工程项目用BIM一定要讲价值,要给业主方创造价值,为自己创造价值,还要准备好对接即将到来的“智慧城市”的要求。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指出,推广应用BIM,不但要重视技术,更要重视价值。关于企业级ERP,我们推行ERP几年了,但是建筑企业真正可以打通的寥寥无几。最近上海建工要全线打通集团、番号公司、区域公司和项目,不但打通层级,还要打通管理、财务、税务三个系统,实现数据共享,这将是又一场革命。我们项目管理中的所有痛点和风险点都会通过ERP来解决。同时,ERP也要关注自主引擎问题和自主平台问题,据了解,在ERP自主引擎和自主平台方面,我们国家已悄悄后来居上,值得期待。以“BIM+”助力数字产业化关于数字产业化,突出的就是抓好在BIM基础上的“5个+”问题,我称之为“抢答题”。一是“+CIM”。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率先提出的概念。我们希望所有城市都能就某个区域提出发展智慧城市的规划。如果发展智慧城市,就会倒过来要求我们所有工程项目都要提供BIM大数据,因为BIM大数据要支撑CIM建设。那时,就不是建造方要求业主方和设计方应用BIM,而是业主方倒过来要求建造方与设计方共同应用BIM。二是“+供应链”。就是要发展供应链平台经济,潜力巨大,我国每年26万多亿元建筑业总产值中有一半是可以通过平台集中采购的,其价值在于:一是解决了中小微建筑业企业采购成本过高、享受不到普惠金融的问题;二是解决了广大中小微供应商难以收回供货资金的风险问题。现在已经涌现出公共集采平台的雏形,达到千亿元规模,有几百家特、一级企业上线,免费上线,享受普惠金融,一般可节省3%~5%的成本。今后极有可能会发展形成若干万亿元级平台,那时节省空间将达到5%~8%,潜力空前,已然就是一场革命。三是“+数字孪生”。发展智慧城市将会为建筑产业创造新的更大的空间。每年有27万多项新开工项目,还有500万~700万项已竣工项目,需要实现数字化,要求BIM大数据。怎么孪生?把图纸变成BIM大数据是孪生,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孪生是把实际工程通过北斗技术,结合无人机和精密测量技术实现毫米级的真实数字孪生。四是“+AI智慧建造”。如前所述,潜力巨大,现在刚刚开始。“中国尊”和武汉绿地项目已经在核心筒施工部分,实现自动绑扎钢筋、支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然后再自动爬升,实现了无人建造的概念。当然这还是概念,但是发展潜力很大。我们强调,一定是工厂智能化或智慧化+现场智能化或智慧化,一定是结构+机电+装饰装修全面智能化或智慧化,才是完整的建筑产业智能化和智慧化。五是“+区块链”。国家决定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等城市率先推行区块链应用,对建筑业,区块链应用会带来什么?一是DCEP,实现数字货币的应用;二是所有的数据都是真实可靠且不可更改的。这对我们的诚信体系建设是一个重要基础,将是一场诚信体系的革命,对此也要重点关注,努力推动试点示范。发展绿色建筑推动“双碳”达标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我理解我们是在原有的绿色化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推动。比如,我们国家这几年一直在系统地推动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进而全面推动装配式建筑。在目前“双碳”战略下,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在原有的“碳达峰”之前,还有哪些可能要用的碳没有统计在内。比如,我们国家有广阔的夏热冬冷地区,现在人民群众有了新希望和新要求、新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冬季要采暖,夏季要制冷,梅雨季要除湿。原来这个地区是没有碳排放的,今后可能要增加这部分碳排放。这就要在“碳达峰”之前未雨绸缪,加快解决。用什么办法解决?我们国家的技术发展还是能够应对这一挑战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明确,“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推动高质量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保温、隔热、新风,在原有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基础上再好一点,这三项技术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在新技术加持下,夏热冬冷地区就可以冬季不用采暖,夏季不用制冷,只要一点点新风就可以,梅雨季新风还可以加热、除湿,这样来看,在“双碳”战略下我们可以大有作为。除了这个增量问题,我们还要解决存量问题。今后我们的所有建筑方案都要比较碳排放量,那么要鼓励更多的碳排放量少的方案能够胜出,淘汰碳排放量多的方案。综上所述,贯彻新发展理念,建筑产业要加快绿色化与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在绿色化基础上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建筑业企业要首先充分答好产业数字化这道“必答题”,实现项目级BIM和企业级ERP,还要在此基础上研究好“+CIM”“+供应链”“+数字孪生”“+AI智慧建造”和“+区块链”这几道数字产业化的“抢答题”,在“双碳”战略下,全面把握好建筑产业绿色化与数字化的战略机遇。编辑:张颖审核:樱子原创精品推荐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勘察设计企业如何洞见未来?勘察设计企业如何打破创新困境?新时期,如何做好海外总承包项目设计管理?
2022年8月22日
其他

明确十大行动!九部门印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做好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近日,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统筹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指导全国科技界以及相关行业、领域、地方和企业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实现重点行业和领域低碳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到2030年,进一步研究突破一批碳中和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形成一批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低碳技术解决方案和综合示范工程,建立更加完善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单位
2022年8月18日
其他

新时期,如何做好海外总承包项目设计管理?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2年7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海外总承包项目设计管理实践与提升寰球东南亚地区管理公司
2022年8月9日
其他

勘察设计企业如何打破创新困境?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2年7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打破创新困境
2022年8月4日
其他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勘察设计企业如何洞见未来?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2年7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明晰当下
2022年7月28日
其他

新时期,勘察设计企业如何加强协同?

点击图片订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2年7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加强协同,提升组织效率科思顿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
2022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