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11月4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上海图书馆(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复旦大学图书馆(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主办的“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启动会在复旦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全国公共图书馆、省级古籍保护中心和各地高校图书馆的60余位领导、专家及活动支持企业代表出席了启动会。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金海燕,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李云,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萧烨璎,四川省图书馆馆长王龙,南京大学博物馆馆长、图书馆副馆长史梅,成都联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吕亚峰分别致辞。复旦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馆长侯力强主持。金海燕副书记在致辞中对参会嘉宾表达感谢和欢迎,他指出,“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对于普及古籍保护知识、传承文化、带动后学意义重大,复旦大学十分重视古籍挖掘、整理、修复与研究工作,将借此机会与全国各省级古籍保护中心、各大高校一起推进古籍保护事业的长足发展。萧烨璎副局长介绍了上海古籍保护中心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指导下开展的各项工作,上海古籍保护中心坚持保藏与利用并重,坚持学术与普及一体推进,不断借助高校以及各地专家学者力量,推广古籍文化,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与上海的城市发展相融合,发挥其当代价值。王龙馆长代表公共图书馆发言,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以三年行动计划带动全省古籍保护工作向纵深推进,同时积极联动四川大学等省内高校建立实习基地,夯实古籍工作人才培养基础,不断拓展青年人才的培养渠道。表示接下来四川省将以此次“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为起点,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与高校形成优势互补,推动古籍保护人才深度培养。史梅副馆长代表高校图书馆发言。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高校图书馆古籍管理工作者,史馆长从2007年就参与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从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到古籍存藏环境改造,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到古籍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古籍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并认为此次“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的启动,必将为创新古籍人才队伍培养机制,壮大古籍人才队伍建设开辟新路径,提供新方法。吕亚峰董事长在致辞中表示,古籍保护事业发展的大好形势,给了科技赋能中华古籍保护创新型企业更多的发展机遇,能够有机会为社会出点力,为古籍保护事业办点实事,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将会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持续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李云副秘书长代表全国高校古委会秘书处致辞,介绍古委会未来五年的重要任务:一、要建立健全高校古籍保护工作的长效机制,二、夯实高校古籍保护的业务基础,三、把古籍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其他业务统筹进行。古委会将会尊重高校古籍业务人员的业务意愿,把业务推进需求纳入到规划中,并给予资金支持,使古籍保护工作不再是业务人员的额外负担。张志清常务副馆长在致辞中提到,自2007年以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不断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培训基地、传习所和高等院校科班教育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响应国家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中心在2022年开始筹备“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希望以复旦大学作为起点,开创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新局面。上海图书馆陈超馆长宣布“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启动会结束,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杨玉良,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先后作讲座,由陈超馆长担任主持人。杨玉良院士以《漫谈中国传统纸:历史、科学与技术》为题,分享了中国传统纸质文物保护相关的科学与技术问题。杨院士指出,要想做好古籍保护工作,必须将其深层的科学问题搞清楚,明白传统造纸每一步工艺的科学原理以及与艺术史、文化史的关系。张志清副馆长以《古籍保护再认识》为题,结合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介绍了近年来古籍保护工作的新成果,阐述了对古籍保护学、古籍数智化、古籍活化推广的新认识。讲座结束后,湖南省图书馆贺美华馆长、清华大学图书馆蒋耘中书记、吉林省图书馆吴爱云书记等参会嘉宾围绕“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和两位专家的讲座进行了座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红蕾主持座谈会。“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是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布署、落实《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关于“创新古籍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壮大古籍人才队伍要求的全国性活动。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导,各省级古籍保护中心和高校结合本地区专家资源,开展嵌入式古籍保护课程和专题讲座。此项活动将使青年学子有更多机会学习古籍保护相关课程,进而激发他们对古籍保护事业的兴趣热情,使其接续成为古籍保护事业后备力量。文:武士勋、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