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
其他
82岁浙大教授捐赠195套校服,给孩子们送去冬日温暖
近日,浙江省诸暨市安华镇红桥完小的195名学生收到了一份暖暖的爱心这份爱心是浙江大学退休教授何亚平捐赠的秋冬款校服出资3万元给孩子们捐赠校服何亚平是安华镇宣何村人,出生于1941年。何亚平教授曾任浙江大学哲学与社会学系主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为浙江大学哲学专业的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何老师曾长期从事科技哲学和科技社会学的研究,在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科学技术伦理、科学技术与社会变革等领域均有建树,成果丰硕。2023年7月,何亚平参加科研颁奖活动何亚平虽在杭州定居,但仍心系家乡。今年一次回乡,何亚平来到红桥完小,听校长说起孩子们没有秋冬校服的事情,于是提出出资捐赠。195名学生,每人一套秋冬款校服,共计3万元。校服送达后,学校举行了校服发放仪式,不少孩子当场就换上了新校服,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幸福和温暖。红桥完小校长王黎亮说:“孩子们都很感谢这位素未谋面的教授爷爷。”分享童年记忆写信鼓励学子“这次捐赠校服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今后可以为红桥学校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12月12日,远在海南的何亚平教授给学校写来一封信。信中,他提起了一段他爷爷变卖耕牛供父亲上学的往事。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何亚平的父亲何问樵考上了牌头同文高小,但因家境贫寒,交不起学费。何亚平的爷爷便将家里唯一值钱的耕牛,牵到安华镇市场上变卖。途经宣何村红桥头时,老牛眼泪汪汪,驻足不前。因与老牛朝夕相处,不忍分离,爷爷和父亲抱着老牛痛哭起来。但最终为了读书,只能将牛卖掉……这段故事,给何亚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他也对红桥头这个地方有了特殊的情感。今年10月回乡,何亚平得知红桥完小在红桥头易地新建,走访学校后,就有了这次校服捐赠。何亚平教授还表示,要每年为学校做一点“拾遗补缺”的事情。退休之后,何亚平教授依然心系学校和学院,时刻关注着科学技术哲学的最新发展,充满热忱地推动竺可桢研究,继续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发光发热。2022年5月,正值浙江大学125周年校庆之际,他捐资设立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哲学学院问樵美福科技文化发展基金。
其他
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龚晓南教育基金成立仪式举行
情暖初冬,爱暖人心。11月28日上午,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龚晓南教育基金成立仪式在紫金港校区建筑工程学院安中大楼多功能厅举行,该基金旨在弘扬龚晓南院士报效祖国、严谨治学、潜心育人的精神,汇聚中国顶尖、世界一流的岩土工程学科人才,奖励在该学科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助力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杰出人才,引领行业在新时代的绿色创新发展。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先海致辞并宣布基金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工程学院龚晓南教授携夫人卢兰玉女士出席并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筑工程学院陈云敏教授,原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原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乃大教授,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原浙江大学副校长、原中国计量大学党委书记张土乔教授,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徐虹,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董丹申,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董事长厉华笑,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臧延伟,浙江开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浩军、总经理吴慧明,兆弟集团董事长周兆弟、杭州大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飞、东杭控股集团董事长胡宝泉等出席仪式。浙江大学发展联络办公室主任、校友总会秘书长、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峥嵘主持仪式。成立仪式开始,与会人员一同观看了龚晓南院士介绍视频,了解了他“大半辈子都在与泥土打交道”,为我国岩土工程的发展建设矢志奋斗的感人事迹。黄先海在致辞中表示,龚晓南院士是令人尊敬的著名的岩土工程专家,是浙江省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博士,也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岩土工程专业博士,为我国工程建设、土木工程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此次龚院士捐资发起成立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龚晓南教育基金,必将进一步推动岩土工程等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希望大家倍加珍惜龚晓南院士的精神激励和慷慨捐赠,也感谢各位捐赠者的积极响应,努力将这种精神财富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不竭动力,坚持“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战略导向,以崇高的使命引领师生心怀“国之大者”,奋力“走在前列”。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对龚晓南教育基金的成立发来贺信。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周建教授宣读贺信。贺信对龚晓南院士在80寿诞之际,发起设立基金表示祝贺。贺信表示,龚晓南院士一贯倡导基本理论、试验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治学方法,为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立志报效祖国、善于开拓、不辍耕耘、诲人不倦,严谨治学,是年轻一辈的楷模。相信该基金的成立,一定会为卓越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继续作出积极贡献。学会委托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向龚院士敬献了花束。基金自龚晓南院士发起倡议以来,短短月余,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踊跃捐赠。现场,黄先海为龚晓南院士颁发捐赠证书和铭牌,并为浙江开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兆弟集团、杭州大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东通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泰和房地产公司等捐赠方代表颁发证书和铭牌。浙江大学发展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丁海忠为捐赠者代表颁发证书。龚晓南院士弟子、浙江开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慧明,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浙江省勘测设计大师董丹申作为捐赠代表先后发言。吴慧明表达了对恩师和师母的感恩之情,并表示正是在恩师的鼓励支持下,使她完成了从高校教师到工程一线的转变,希望该基金能鼓励更多年轻人干事创业,推动行业发展。董丹申表示,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将坚持“共同的浙大、共同的事业”的特殊身份,希望在龚院士的支持引领下,培养更多卓越人才,对学科发展、学校建设、行业进步建言献策。在热烈的掌声中,龚晓南院士发表了诚挚的讲话,他对社会各界支持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龚晓南教育基金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基金成立的初衷和筹备过程。他表示,“这辈子都在跟泥巴打交道”,并深情回顾了自己从金华市婺城区山下龚村农家孩子成为一名土木工程专家的经历,正是在曾国熙教授等老一辈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开拓了视野,得到了快速成长。感恩于浙大的大力培养,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推动社会各界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共同做大做强基金,并通过基金管理委员会保障基金的正常开展和有序进行,为学校和我国岩土工程等相关领域发展、为国家科技进步作出积极贡献。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罗尧治代表学院致答谢辞,他表示,龚晓南教育基金是学院继曾国熙讲座基金、董石麟·周定中空间结构科技教育基金、夏志斌专项教育基金、璞玉专项教育基金之后又一重要的“大先生”名师基金,反映了建工人尊师重教的美好品德,也反映了建工大先生们心系家国的高尚情操。龚晓南院士捐资设立教育基金,并用自己的声望和影响力感召更多捐赠者响应,将对学院、学校以及我国工程建设和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刘峥嵘在主持中表示,龚晓南院士是我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位岩土学博士,从他60年代到三线参加工作以来,见证、经历、并亲身推动了中国建筑工程领域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他长期扎根工程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了建筑工程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他关心关爱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了大量栋梁之才;他创新管理工作,在担任土木系系主任期间,为解决办学空间紧张问题,发起个人募款建设了土木科技馆;他为人谦逊低调,是师生为人为事为学的榜样。希望基金的成立能够进一步激励广大师生传承老一辈潜心教书育人、科研服务国家社会的优良品德和科学家精神,为“双一流”建设和现代化强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捐赠方代表、土木建筑相关行业领导、学校有关部(处)领导、龚晓南院士亲友和建筑工程学院领导、师生代表等参加仪式。素材来源于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朱姝整理)图
其他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浙大研究生支教团薪火相传雷锋精神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2023年3月5日既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也是“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60周年纪念日。而山区支教正是秉承了公益志愿服务意识,在行动上对雷锋精神的生动践行。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自1999年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国家西部计划的号召,发扬“求是创新”校训,至今共选派24批320人到云南景东、四川昭觉、贵州台江、贵州湄潭、广西大化开展支教帮扶工作。一届又一届的浙大学子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热情饱满的心态,积极投身山区支教,将知识和爱心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求是学子的使命担当。昭觉分团:薪火相传,爱心温暖彝乡昭觉地处川西高原大凉山腹地,县城四面环山,素来有“不到昭觉就不算到凉山”的说法。由于地理交通的不便,加上气候恶劣、土地贫瘠等种种原因,这里人民收入微薄,教育条件落后。基于此,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从2000年开始对昭觉县进行定点支援,至今已有二十三年的历史,133名浙江大学志愿者扎根昭觉、助力当地教育发展。支教团还开展了“文化课+兴趣课”的双重教学,为学校师生开展“趣味物理”、“硬笔书法”等素质教育培训课,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院开展“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讲座”、浙大指尖手工艺社开展“干花粘贴画”活动,授以科学知识,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支教团在万达爱心学校教唱《美丽中国》及手势舞“暖冬计划”御寒物资募捐活动、“求是筑巢”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筹备了“千人圆梦”结对资助活动、“爱在彝乡”奖教学金计划……2021-2022年,千人圆梦活动惠及昭觉20所学校的1078位受资助学生,发放爱心款近九十万元。今年2月,昭觉分团向万达爱心学校九年级全体学生捐赠御寒围巾221条,为宝洁希望小学4-6年级的1400余名学生发放1496双御寒手套。支教团成员们怀揣着“不让一个孩子因困难而失学”的信念,鼓励每一个孩子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勇敢前进,托起了一个个稚嫩的梦想。支教团发放暖冬物资剪影支教团在万达爱心学校发放“鲜衣怒马奖学金”景东分团:爱在滇西,守护群山中的梦想“小海,你冷不冷?”支教团成员忍不住问道。迈入秋季的景东清晨只有10度出头,高一学生小海却只穿一件单薄的夏季短袖。小海从小在儿童福利院长大,进入职中之后,父亲每周给小海20元生活费,也勉强够他在食堂吃上一日三餐。但是生活的苦难并没有压倒他,小海报名成为了食堂的一名兼职工,每天一下课就去食堂和叔叔阿姨们一起给同学们打菜、盛饭,从而换取免费饭菜、填饱肚子。在滇西,还有许许多多身处困境,但仍然心怀理想的孩子,生活的苦难成为磨砺他们心智的利剑,锻炼出坚毅美好的品格。2013年以来,浙大共派出十届59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奔赴景东,在景东职业高级中学开展支教帮扶工作,足迹覆盖景东县全部13个乡镇87所学校。为助力这些孩子们更顺利地奔赴未来,浙江大学支教团景东分团于2014年启动的“爱在滇西”公益助学系列活动,捐赠资金用于资助了景东品学兼优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鼓励更多孩子走出大山、接受教育、实现理想。除善款外此外,支教团也开设了“陪你过冬天”冬衣捐赠、“浙景情深”杭州游学、“美美讲堂·1+100公益课堂”等多类项目。支教团成员在资助活动现场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照亮苍穹。正是有了这样一批热心青年的守望相助,孩子们的故事和心声得以为外界所知。也正是有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点滴帮助,大山中孩子们的求学梦得以延续。收到资助的孩子湄潭分团:潜心教学,延续浙湄情谊贵州湄潭,见证了浙江大学的西迁历史,浙江大学曾在湄潭办学七年,湄潭可谓是浙大人的第二故乡。2022年3月,第23届浙大研究生支教团来到湄潭,反哺西迁故里,赓续自2007年起燃烧的薪火。支教团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五名成员在各支教学校开展教学工作,涵盖高中语文、物理,初中英语、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累计完成800余课时教学任务。支教团定期相聚探讨教学问题,分享经验,交流学生上课、作业情况,努力做到“当天问题当天解决”,所带班级教学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授课之余,支教团成员始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于心,积极与学生谈心交流。,累计为学生辅导50余次,与100余名学生深入交谈,解决同学们的成长烦恼。支教团成员在课堂上家境贫寒、净水资源缺乏等种种艰苦条件未能击退孩子们努力求学的脚步,群山延绵更是遮不住他们抬头眺望远方的视线。支教团的老师们鼓励湄潭的孩子们坚定理想信念,先走到县城,再进一步走出大山。一双七岁女孩的手台江分团:授人以渔,搭好公益桥梁被称为天下苗族第一县的台江位于贵州山区,交通不便,发展相对落后。在这里,台江支教分团的成员们积极参与校园学风建设,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2022年11月-12月,支教团在台江民中开展了第三届“最美笔记大赛”,活动征集到来自高一和高二年级九大学科的386份笔记,激发了校园内的学习热潮;又联合浙大文学院举行语文素养提升讲座,帮助苗疆学子拓宽审美视野,传递文学之声。“最美笔记大赛”活动深入班级此外,台江分团还举办“春天来了”系列讲座,深入台江基层,普及医疗知识;组织“爱在苗疆”和“倾听大山的声音”系列活动,帮助贫困学生跟爱心企业建立联系。在刚刚过去的冬季,支教团携手浙大爱心社发起“心暖苗疆”冬季旧衣回收募捐活动,共收到来自母校师生和其他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捐助的冬季旧衣379.0公斤。第五期“爱在苗疆”活动图大化分团:深入乡情,点滴润物有声广西大化是近两年新增设的支教地,在缺少前人经验的情况下,大化分团的成员们积极适应陌生环境、气候差异以及不同的饮食习惯,深入当地、融入社群,用脚步丈量起一个鲜活的大化县城。2022年8月,支教团成员分别赴大化原贫困村那良村、乃良村、安兰村开展驻村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协助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们处理日常事务,完成乡村振兴相关方案和报告撰写;跟随村干部入户走访调查,讲解帮扶政策并核对政策实施情况;做好收集信息,完善脱贫户、监测户资料等工作。支教团成员在驻村实践“求是”系列讲堂、“情暖达吽”公益助学活动、一对一资助、“爱心筹”活动……一项项用心用情的助学公益活动开展,助力学生拓宽眼界,坚定理想信念,为更多品学兼优、志向高远,但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圆读书梦。接下来,大化分团还计划邀请更多的浙大学生与孩子们结对交流,做孩子们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支教团成员与孩子们“一年的时间很短,一年的时间也可以很长。支教老师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便是我们所有生活的概括。”在雷锋精神的指引下,浙大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们矢志不渝地扎根着、不遗余力地付出着。他们在发展相对落后、教育条件亟需改善的地区守护着孩子们“出去看世界”的小小心愿,以坚守和奉献换取更便捷的办学条件和孩子们更光明的未来。素材来源自公众号东风吹开索玛花、益心无量、浙大人在湄江、风雨桥边的求是人、红水河畔浙大人文
2023年3月5日
其他
杭州东方嘉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捐赠支持浙大经济学院教育事业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饮水思源,情系母校。3月3日下午,杭州东方嘉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仪式在紫金港校区经济学院举行。浙江大学副校长、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黄先海,东方嘉富创始合伙人兼总经理陈万翔,浙江大学发展联络办公室主任、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沈黎勇,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方红生、余林徽等出席。活动由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义中主持。黄先海在致辞中对杭州东方嘉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慷慨捐赠表示感谢。他指出,此次捐赠通过支持经济学院境外顶尖学术交流等活动助力学院发展,充分体现了优秀校友心系教育事业的家国情怀与热心公益的社会担当,为我们树立了为人、为学、为业的示范。他希望经济学院不负校友的爱校情怀,以切实行动积极投身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陈万翔在致辞中表示,作为经济学院校友,能够再回母校并服务母校表示非常荣幸。他从团队建设、经营范围等方面简要介绍了杭州东方嘉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并希望通过捐赠,进一步加强经济学院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建设,助力学院一流人才培养。经济学院金融专业硕士生吴子硕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她对陈万翔校友回母校开展讲座和慷慨捐赠表示感谢,表示要努力塑造“向内做深自己、向外做宽自己”的优秀品质,不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做好未来人生规划。杭州东方嘉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相关代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师生代表以及教育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一同参加活动。文
2023年3月5日
其他
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物捐赠交接仪式暨座谈会召开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3月3日,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物捐赠交接仪式暨座谈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召开。乐歌股份人力资源高级总监林烨、研发高级总监林涛、研发总监史建业、战略公关总监虞浩英出席,浙江大学发展联络办公室主任、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沈黎勇会见了乐歌股份一行,发展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满丰参加并主持会议。会上,满丰代表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为乐歌股份颁发捐赠证书。他表示,作为国内跨境电商行业的标杆企业,乐歌股份一直以来极为重视科技创新,并大力襄扶教育事业。此次向浙大捐赠的智能升降桌,必将为学生提供更加健康、舒适、安全、高效的学习成长环境,希望双方继续加强交流互动,推进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合作。乐歌股份捐赠代表们表示,公司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始终秉承饮水思源、造福桑梓的理念,积极为公益事业添砖加瓦。希望所捐物品能够帮助优化学生学习条件,同时也期待以此次捐赠为契机,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与浙大开展更为深入的交流和紧密的合作。会后,乐歌股份一行分别与学校相关学院教授、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展开交流,并就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与学生发展等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图
2023年3月3日
其他
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沈善洪基金颁奖大会暨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12月9日下午,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沈善洪基金颁奖大会暨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召开。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90多岁高龄的老领导薛艳庄以线上形式出席,浙江大学副校长吴健出席并致辞。沈善洪基金理事会顾问、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学校党委学工部、人才办、人文学部、理学部、校友总会、教育基金会等单位负责人,获奖学生和学者共同参加了颁奖大会,会议进行了现场直播,部分嘉宾和3000余名师生及社会各界在线上收看。会议由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沈善洪基金副理事长史晋川主持。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沈善洪基金颁奖大会现场与会人员首先观看了纪念沈善洪教授视频,并共同追忆沈善洪教授求是育英、改革创新的光辉事迹。薛艳庄通过视频方式发表讲话,回忆了学校的发展历史以及和沈善洪校长共事的点点滴滴。她表示,沈校长勤恳治校治学、求是育英育才的躬身笃行令人崇敬,锐意改革创新、纳才爱才重教的崇高品质令人感佩。她勉励青年学者和学生要继承发扬沈校长等老一辈教育学家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和脚踏实地的为学精神,要充分汲取他们在学校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等方面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坚定信念、攻坚克难,为推动学校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贡献力量。薛艳庄以线上视频方式发表讲话吴健在致辞中向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校友们和社会各界表示感谢。她指出,沈善洪教授是深受师生和校友们爱戴的老校长,其为人之道、为学之方已成为鼓舞浙大人追求真理、砥砺前行的一座精神航标。她强调,青年人才是推动学校持续高质量内涵发展的生力军,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她希望获奖青年学者和学生以沈善洪教授为榜样,从他所留下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中汲取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青春新篇章。吴健致辞现场举行了颁奖仪式,“浙江大学沈善洪杰出青年学者奖”面向从事人文、社会科学和理学学科研究的浙江大学青年学者和在海内外其他高校与研究机构工作的浙大校友,覆盖面广泛;“浙江大学沈善洪优秀本科生奖”用于奖励浙江大学文、理类学科本科生。本次共评选出5名“浙江大学沈善洪杰出青年学者奖”获得者,9名“浙江大学沈善洪杰出青年学者提名奖”获得者和10名“浙江大学沈善洪优秀本科生奖”获得者。沈善洪基金理事会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朱利中,理事会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理事会理事长、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庞学铨分别为“沈善洪杰出青年学者奖”获得者王俊、杨翼、林爱福三位教授颁奖。现场还通过线上向湖南大学陈卓教授、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胡扬教授两位校友表示祝贺。朱利中为王俊颁奖王坚为杨翼颁奖庞学铨为林爱福颁奖通过线上向两位获奖校友陈卓、胡扬表示祝贺理事会顾问、浙大城市学院校长罗卫东,理事会顾问、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费君清,理事会常务理事、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沈满洪共同为“沈善洪杰出青年学者提名奖”获得者颁发证书和奖牌。现场还通过视频连线向获奖者表示祝贺。为“沈善洪杰出青年学者提名奖”颁奖通过线上向两位获奖校友表示祝贺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校友总会副会长、创新创业研究院副理事长张美凤,理事会副理事长、校发展联络办公室主任、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沈黎勇,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校图书馆馆长楼含松共同为“浙江大学沈善洪优秀本科生奖”获得者颁发证书和奖牌。为“沈善洪优秀本科生奖”颁奖林爱福、胡扬作为青年学者获奖代表发言。林爱福表示自己从浙大毕业又回归浙大任教,一路走来感谢母校和师长的培养,未来将继续传承沈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并将其转化为“走在前列”的奋斗动力。胡扬表示能获得这一奖项深感荣幸,是母校的教诲为其学术成长和科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沈骞作为获奖学生代表发言,她表示这个奖项既是对自己的肯定,也是一份责任与担当,更是督促学子们不断潜心研学、探求真知、锐意进取的动力。从左至右:林爱福老师、胡扬校友、沈骞同学理事会副理事长、通策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明,理事会副理事长、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王海光,理事会副理事长、浙江金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王楼三位校友作为捐赠方代表先后发言。吕建明表示,沈先生思想开明、从善如流、爱才重教,希望通过资助该基金,助力青年人才培养,引导青年将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同时进一步提升基金的行业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王海光表示,对沈校长的最好纪念,就是践行他倡导的教育思想,将他矢志不渝追求理想的精神不断转化为现实,希望通过奉献绵薄之力助力基金发展,为浙江大学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努力。吴王楼表示,在大学期间深受沈校长惠泽,他始终感恩在心,希望通过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能将沈先生爱才重教的思想和身体力行的作为在浙大赓续传承,绵延不息。从左至右:吕建明、王海光、吴王楼三位校友先后发言罗卫东作为顾问代表发言,他表示,沈善洪校长潜心治校、严谨治学、眼界高远,影响和培育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基金担当着弘扬沈善洪校长爱才重教、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希望大家能群策群力,将其打造成一个意义特殊、影响深远,具有鲜明学术气质和卓越文化品位的标杆性基金。罗卫东作为顾问代表发言庞学铨在总结发言中对获奖的青年学者和学生表示祝贺,对给予基金支持关心的相关部门和广大师生校友表示感谢。他希望能通过该奖项助力优秀青年学生的培养和优秀青年学者的引育,成为学者和学生向往的标杆;希望能进一步弘扬沈善洪校长爱才重教、坦荡无私的高尚品格;希望能通过本次评选总结经验做法,提炼学科特色,为进一步提升基金品质提供借鉴。庞学铨作总结发言王坚在颁奖大会上作《数字时代的科技创新》专题报告。他回顾了自己在校期间学习和工作经历,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他表示,今天的“数字化”对于社会的意义就相当于一百年前的“电气化”,对于当今社会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影响深远。他指出,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着百年未遇的大变革,需要一次“从0到1”的创新,也需要“1到100”的创新,这就要求我们长期摸索、明确定位、持续奋进,也是赋予各位获奖青年学者和学生在数字化时代的光荣使命。王坚作《数字时代的科技创新》专题报告史晋川主持颁奖大会颁奖大会结束后,召开了沈善洪基金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会议由沈善洪基金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楼含松主持。张美凤作2022年财务报告,她表示,基金设立10年来,基金规模逐步扩大,在助力专著出版、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未来基金能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影响。沈黎勇表示,基金秘书处将做好日常管理执行和谋划,全力做好保障工作;将努力扩大基金规模,充分发挥基金作用;将努力讲好项目执行和捐赠的感人故事,加强品牌项目宣传。楼含松主持,张美凤作财务报告,沈黎勇发言各位顾问和理事审议了基金2023年工作计划,并围绕基金筹款目标、奖励模式、重点聚焦、特色优势、品牌宣传等方面开展了热烈讨论,希望能进一步继承先生遗志,讲好基金故事。顾问、理事发言庞学铨代表理事会作工作报告并总结讲话,他表示,自第二届理事会成立以来,大家凝聚师生校友力量,广募善款积极理财,基金总值达到更高规模。他希望能进一步总结经验,突出特色,为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和理学学科青年杰出人才的引育、助力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贡献力量。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现场,庞学铨作工作报告据了解,沈善洪基金在广大师生和校友的慷慨支持下于2012年设立,基金的设立不仅寄托了广大师生校友对沈善洪教授及母校的深厚感情,更弘扬和传承了沈善洪教授崇尚人文精神、爱才重教、坦荡无私的高尚品格。部分素材来源于沈善洪基金秘书处、张猛文
2022年12月10日
其他
灵均投资在浙大设立“灵均教育发展基金”,助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践行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宁波灵均投资管理合伙企业(以下简称“灵均投资”)携手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浙江大学灵均教育发展基金”,用于支持浙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助力我国量化行业人才培养,用实际行动筑牢行业可持续发展之基。培养造就能担重任的量化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时代大背景下,金融投资正在逐步由人主导转向科技引领,人与技术在投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结合成为未来投资的关键。在此背景下,量化投资日益得到国内大量基金公司的重视,特别是在监管逐步趋严、市场有效性逐步提升的过程中,量化投资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成长空间。为助力量化投资市场更稳定健康发展,向量化投资平台输送专业人才、充实国内量化投资人才库,灵均投资在浙江大学设立“灵均领航奖学金”“灵均基础科研基金”和“灵均成长助学金”。其中,“灵均领航奖学金”重点激励成绩优异、全面发展的学生,推动卓越人才培养迈向新高度;“灵均基础科研基金”资助学生课题,聚焦支持关注量化研究的学生,帮助他们在世界一流学术平台蓄势创新,未来赋能中国量化行业;“灵均成长助学金”旨在帮扶学习勤奋、经济困难的学生,让同学追逐梦想的火花持续燃烧。自成立以来,灵均投资一直秉承“诚信、专业、危机感、持续奋斗”的极致工匠精神,致力于用科学方式打造量化投资行业标杆,这与浙江大学“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共同价值观相得益彰。双方期待通过设立教育发展基金,以经济型资助构筑生活保障、成长型资助拓宽认知边界、发展型资助强化素质培养,切实帮助有需要的学生享受到更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帮扶+育才”让慈善更具温度与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灵均投资成立八载,始终高度重视公益慈善工作,秉持“不忘初心、务本而生、回报社会”的理念,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聚焦“教育科研、医疗卫生、扶贫救灾、投教科普”四大公益慈善领域,持续支持公益机构、学校、医院等社会组织。在教育科研领域,灵均投资始终坚持“教育为本、人才为基”的方针,构建起素质拓展、精神激励和物质资助“三位一体”的长效帮扶育人机制,通过捐赠帮扶、交流座谈、成长记录、跟踪服务等方式,不断提升学生自立意识和责任意识,长期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做有温度的慈善公益事业。灵均投资一方面持续加大对基础教育阶段贫困适龄学生及家庭的捐赠和帮扶,促进落后地区儿童教育的底线公平;另一方面在国内多所高校设立“灵均教育发展基金”,通过奖助学金、帮扶基金、科研基金、赛事基金等多种方式,在量化行业人才培养、青年优才激励、量化研究赋能、困难学子帮扶及农民工子女教育等方面贡献力量。未来,灵均投资仍将持续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聚焦社会关切,与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共同打造更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现代公益慈善项目,真正为服务社会和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助益,打造更有保障、更有温度、更加专业、更有效力的公益慈善,让慈善公益更有社会温度更具专业力量。图文素材来源于灵均投资、倪倩、曾岳艳排
其他
浙大校友刘启芳:公益路上,一群人能走得更远!
。这名公益人有着不凡的荣誉: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国好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22年11月20日
其他
这块由校友捐赠的颜真卿名碑,带我们走进一段历史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唐颜真卿楷书西亭记残碑,是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重要藏品。这件来自唐大历十二年(777年)的珍贵文物,由浙大1980级机械系校友林霄、陈钦夫妇及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于2019年捐赠。根据复原推测,全碑原高270多厘米,四面环刻楷书,碑阳、碑阴的额部分刻篆书“修梁吴兴太守柳文畅西亭记”12字。这块碑文是颜真卿在湖州担任刺史之时写下的,也是目前所见唯一一件颜真卿宦游湖州时期的存世碑刻,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意义。江南只此一件残碑价值不可估量湖州,是颜真卿贬谪生涯的最后一段,也是驻留时间最长的一站。湖州时期的颜真卿由“立朝正色”的耿介纯臣转身变成了“风流啸咏”的文章太守,他的书风也到达了一个完全成熟的阶段。而这件残碑是目前所见唯一一件颜真卿宦游湖州时期的存世碑刻,是学书者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对于颜真卿晚年书法风格的深入研究和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颜真卿存世碑刻原石数量几乎寥寥,也愈发弥足珍贵。而林霄先生捐赠给艺博馆的这块西亭记颜碑,在已知的十余件颜真卿唐代原碑中新增一件,让中国书法史研究界都十分兴奋,对于世人来说无疑是莫大的惊喜与眼福。提起第一次见到这块残碑时的情景,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薛龙春教授记忆犹新:“当初学校接受了这块碑的捐赠,我是研究书法史的,自然是很激动。见颜真卿碑如见真迹。碑和帖不一样,法帖是对墨迹的传摹,看到拓本,人们不会关心那些木板、石板,而碑石与拓本是原物与镜像的关系,人们看到拓片,仍会追寻碑刻原石。”
2022年11月17日
其他
第五期“爱在苗疆”公益助学活动正式启动!
苦难并不值得歌颂,因为使人在困顿中坚持的不是苦难的磨砺,而是碧朗天空下人世间的爱与温暖。今年的“爱在苗疆”我们依然希望能有更多的爱,汇集到苗疆减少孩子们走出大山的羁绊守护他们珍贵的梦想和纯真的笑脸
2022年11月15日
其他
谢谢你,“顾炎武”校友!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三年来,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陆续收到了六笔特殊的捐赠善款,捐赠人是一位化名为“顾炎武”的校友,所捐善款专项用于支持环境与资源学院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子。近日,“顾炎武”校友考虑到疫情特殊时期,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可能会更加困难,他特意追加捐赠金额,并表示如还有其他学生确实需要帮助,他也非常愿意再捐一点。这位“顾炎武”是浙江大学2000级环境与资源学院的校友。一代大儒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鼓舞了世世代代的有识之士热血报国,时至今日也依然激励着这位年轻的校友。“凡是在我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我一定会尽力去贡献自己的能量!”,这次,他用“顾炎武”作为化名进行捐赠,就是在践行一直以来所信奉的信念。疫情风雨中,为学弟学妹撑把伞
2022年11月14日
其他
超暖!浙大博士黄平洋捐出奖学金,只为家乡抗疫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近日,一段视频温暖了许多人,视频中的主人公是浙大微纳电子学院的21级博士生黄平洋同学。面对家乡突发疫情,当时身处山东德州老家的黄平洋立刻加入了防疫志愿者行列,在回校后他又捐出自己的博士新生奖学金支持村里抗疫。他说,自己虽然从小在城市长大,但对家乡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能为家乡抗疫提供一点支持,他感到非常开心。心怀感恩之心虽然求学在外远隔千里,但作为村里的一份子,黄平洋却一直默默关注着家乡的动态。“每每看到在寒冷村口站岗的叔叔伯伯们的照片,我就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随后,黄平洋立刻找到父母商量,表示希望捐出自己的奖学金助力家乡抗疫,父亲表示非常支持他的这一做法,于是主动联系二屯村村支书进行了捐赠,为村庄补充了方便面、矿泉水、口罩等物资。村里的便民服务微信群一直是村民交流沟通的平台,清晨一向沉寂的群里这天热闹了起来,原来是村支书将黄平洋捐赠的事情和大家进行了分享,大家纷纷表示“这是村庄的骄傲”“是新时代青年学习的榜样”。铭记导师教诲来到浙大后,在学院开学典礼上,他作为新生代表进行了题目为《温和的力量》的发言。他表示,浙大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精神打动了他,科创中心和微纳电子学院一流的实验平台吸引了他,导师程志渊教授的新型存储器设计恰好与他“想做出一些看得见、摸得着,能为人们日常生活所应用的东西的目标相契合”。而在平时,导师也经常教导他要有360度的视野和1度的专注,不能仅局限于眼前的事物,要努力回馈社会。这样的教育理念也让黄平洋形成了感恩之心,在家乡疫情危急之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努力成为如竺可桢老校长所期待的‘公忠坚毅、能担大任、主持风会、转移国运’之人才。”他如是说道。肩负责任担当“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他说,来到浙大值得骄傲一生,但这份骄傲的来源,绝不只是在浙大求学的经历,而是未来学习生活中收获的知识、能力和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精神。在博士一年级期间,他主动竞选并担任学院研博会主席团成员,为学院、老师和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谈及未来科研规划时,他表示,未来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继续去国外交流学习,在集成电路领域学习相关先进技术,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难题提供助力。黄平洋谢谢你对家乡的这份善意愿你能为集成电路事业贡献“芯”力量逐梦“芯”启航!部分图文素材由黄平洋本人提供,部分视频素材来源于“智慧庆云”视频号文
2022年11月13日
其他
这封2000公里外的校友来信,接力传承 “地学之爱”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初冬的浙大校园,暖阳和煦、微风轻柔,而在2000公里外的内蒙古通辽市,已经有寒风来袭,人们纷纷穿上了厚厚的棉服。就在不久前,浙江大学负责校友工作的老师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这封信来自遥远的祖国北疆内蒙古通辽市,落款正是地球科学学院90级校友侯毓。侯毓目前是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通辽分站的总工程师、环境监测高级工程师,自2017年起,侯毓持续向地科学院捐赠,助力地科教育基金发展,迄今已整整五年。在侯毓校友的这封信中,不仅表达了浙大和地科学院在他成长过程中的深刻影响和特殊意义,更饱含着对学院的浓浓思恋和真挚祝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校友的这封信件,细细品味字里行间对母校的款款真情。内蒙古通辽市风景一份捐赠心意
2022年11月10日
其他
首届“青山论坛”在温州举行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只有通过国际化经营,在世界范围内调配生产资源,才能不断地壮大实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1月7日,由浙江大学、温州市政府、青山控股集团主办的首届“青山论坛”在温州举行,海内外政界人士、院士专家和企业家线上线下相聚瓯江之畔的青山学苑,聚焦“中国企业全球化与高质量发展”主题,以主旨报告、案例分享、圆桌论坛等形式,为提升中国企业“走出去”能力出谋划策。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振丰,青山实业董事局主席项光达出席论坛并致辞。印度尼西亚海洋统筹部部长卢胡特·班查伊丹,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安格斯·迪顿,中欧商学院前任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奖”获得者佩德罗·雷诺,美国管理学会前主席、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创会会长徐淑英以视频形式为论坛致辞。温州市领导葛益平、陈作荣,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等参加活动。当天,青山学苑也宣告启用。吴朝晖指出,创新是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塑造全球竞争格局的重要力量。温州是浙大服务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构建全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城市,青山集团是浙大推动生产技术重组创新和引领未来产业“新商学”的重要合作伙伴。他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创新引领发展,进一步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和品牌影响力,以教育、人才、科技一体化推进,加快打造新型“政产学研用”模式,以“数字+”构筑学科新高峰,在关键突破中开拓企业新领域;以“创新+”探索发展新高度,在范式转型中增强企业新动能;以“产业+”筑牢能级新高台,在产研融合中开辟企业新赛道;以“全球+”打造合作新高地,在联动世界中扩大企业新优势。张振丰在致辞中说,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近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温州“续写创新史”的殷殷嘱托,主动对接融入“一带一路”,深化内外温州人互动融合发展,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走出去”和“引进来”,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奋力当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开路先锋。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在首届“青山论坛”碰撞智慧火花、贡献更多真知灼见,为温州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抢抓机遇、加快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希望各位企业家朋友更加关心支持温州发展,将更多好项目好资源布局温州,携手共赢发展。活动现场,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林毅夫,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研究员,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青山商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吴晓波围绕新结构经济学与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把握全球产业链发展趋势和主动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超越追赶的全球化战略等作主旨发言,探讨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战略变革、产业趋势、模式创新、风险防控等议题;项光达从发展战略、人才培育等角度,分享了青山集团推进全球化进程的经验与感想。励建书、吴锋、叶志镇、高翔等两院院士及黄先海、张俊森、魏江等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同台对话交流。论坛由浙江大学青山商学高等研究院、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承办。据悉,论坛将每年举办一次。内容来源: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文字记者:陆兴华|图片记者:刘涵|本文编辑:盛豪|责任编辑:杨金
2022年11月9日
其他
首届“浙江大学沈善洪杰出青年学者奖”评审会举行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11月8日上午,首届“浙江大学沈善洪杰出青年学者奖”评审会在紫金港校区校友活动中心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朱利中,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家彪,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姚先国,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院教授史晋川,浙大城市学院校长、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罗卫东,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肖瑞峰,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兆信,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鸿武,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哲学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大春,浙江大学理学部副主任、求是特聘教授黄飞鹤,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教授张智君等知名专家担任评委。沈善洪基金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美凤,沈善洪基金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楼含松,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沈善洪基金副理事长沈黎勇以及人才工作办公室、教育基金会等相关负责人出席评审会。评审会由评审委员会主任、沈善洪基金理事长庞学铨教授主持。评审会现场,庞学铨教授介绍了本次评审会的主要议程并主持讨论通过了评审规则。根据《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沈善洪基金章程》和《浙江大学沈善洪杰出青年学者奖评选办法》的规定,该奖项采取“同行专家推荐——评审”制。该评审在保证过硬政治品格的前提下,坚持严格的学术标准,要求获奖人在其学科领域处于拔尖水平,学术成果具有重要影响,获得重要学术奖项,具有良好的学术声誉。人文学部杨大春教授、社会科学学部潘士远教授、理学部黄飞鹤教授分别代表所在学部对14位候选人的主要学术成就和贡献进行了详细介绍。经评审委员会评议和无记名投票,共评选出5名“浙江大学沈善洪杰出青年学者奖”获得者和9名“浙江大学沈善洪杰出青年学者提名奖”获得者(评审最终结果以公示结束后官方发布为准)。据悉,“浙江大学沈善洪杰出青年学者奖”和“浙江大学沈善洪杰出青年学者提名奖”由沈善洪基金出资设立,旨在纪念沈善洪先生,支持浙江大学一流人才的培养与建设,鼓励青年学者潜心研究、勇于创新,攀登学术高峰。该奖项主要面向从事人文、社会科学和理学学科研究、年龄在45周岁(含)以下的浙江大学青年学者和在海内外其他高校与研究机构工作的浙大校友。
2022年11月8日
其他
庆祝浙江大学董氏文史哲研究奖励基金成立三十周年会议举行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1月4日上午,庆祝浙江大学董氏文史哲研究奖励基金成立三十周年会议在紫金港校区成均苑举行。香港董氏集团董事长董建成先生发表视频讲话,董氏集团行政人事总经理、香港董氏慈善基金会代表李耀珍女士以视频连线形式出席会议,浙江大学副校长、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黄先海,校友总会副会长、发展联络顾问张美凤,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亚洲文明研究院执行院长、董氏基金评审委员会主任、人文学部原主任黄华新,校友总会秘书长、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沈黎勇,人文学部原副主任、历史学院教授沈坚,人文学部副主任、哲学学院教授杨大春,文学院院长、文学院教授冯国栋等领导嘉宾出席会议。会议由校友总会常务副秘书长、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黄任群主持。会议现场现场,与会人员共同观看董氏文史哲研究奖励基金三十周年视频,回顾基金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深刻感受董氏文史哲研究奖励基金设立的深远意义以及三十年来对推动学校人文学科的繁荣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董建成先生在视频讲话中首先代表董氏家族和香港董氏慈善基金会对浙江大学建校125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学校历任领导和各位老师对董氏基金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当时胞兄董建华先生了解到学校文史哲研究的种种困难后,他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基础研究的远见卓识,决定设立该基金。他指出,浙大在人文学科建设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近年来坚持“古今会通、东西互动、中外相知、文理交融”的文科发展路径,着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这与董家所宣导的全人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他希望浙大文史哲学科发展越来越好,让更多的师生体验人文至善,进一步打造新时代思想文化高地。董建成先生发表视频讲话黄先海副校长发表讲话。他表示,董氏文史哲研究奖励基金成立三十年来,深切地感受到董建华、董建成两位先生浓厚真挚的家国情怀、兴教助研的大爱精神。董氏基金在支持学校文史哲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术论坛以及资助奖励师生等方面硕果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表示,今年适逢浙大时隔四年即将召开第五次文科大会,学校正在开启繁荣人文学科的新征程。站在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的新起点,在“双一流”建设的总体战略布局下,浙大定能在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型中,打造“浙大学派”,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浙大风格的一流文史哲学科体系,为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黄先海副校长讲话黄华新教授介绍了董氏文史哲研究奖励基金及文史哲学科发展情况,并代表人文学科广大师生对董氏家族以及香港董氏慈善基金会表示诚挚的感谢。他表示,董氏基金资助我校人文学科学术著作出版,奖励优秀著作,产出了一大批高质量标志性学术成果;资助“浙大东方论坛”高水平学术讲座和青年学术活动,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访学,促进了国际学术交流,开拓了师生学术视野。历届评审始终坚持“公平公正、质量第一”的原则,在各类奖项的评审上严格把关,做好项目总结汇报及成果宣传。黄华新教授介绍董氏基金及文史哲学科发展情况受资助教师代表沈坚教授、杨大春教授、冯国栋教授先后发言。沈坚教授表示,他的作品《近代法国工业化新论》曾获董氏著作奖二等奖,也曾多次获得董氏基金出版资助,正是因为这些资助提升了个人成长。今后他也将一如既往为进一步推动浙江大学文史哲学科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也祝愿未来的受资助青年教师茁壮成长。沈坚教授发表感言杨大春教授表示,他的作品《20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曾获董氏著作奖一等奖,其他作品多次获奖并曾获得董氏基金出版资助、科研项目资助等,这不仅是物质上的扶持和资助,更是精神上的鞭策和鼓励。作为人文学部副主任,他将继续和人文学部师生一道为浙大的文史哲学科建设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杨大春教授发表感言冯国栋教授表示,他在浙大的个人成长与董氏基金的支持和帮助是密不可分的,其作品《研究》曾获董氏著作奖二等奖并曾获得其他多项资助。正是得益于该资助,使得相关著作顺利发表,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学术信心,他希望有更多文史哲领域的优秀学者在基金的支持下,在启迪民众精神、传播人文之光中贡献智慧与力量。冯国栋教授发表感言会后,现场还举行了浙大东方论坛专场讲座,冯国栋教授作了题为《“文”与“人”的几点思考》的专题报告。会议现场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政策研究室、社会科学研究院、人文学部、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艺术与考古学院、发展联络办、教育基金会等相关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2022年11月4日
其他
中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签约仪式举行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2022年11月2日下午,中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签约仪式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安中大楼多功能厅举行。中天爱心慈善基金会理事长边颉,中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新建造研究总院院长助理黄山、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助理应沐阳,浙江大学发展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丁海忠等出席。仪式由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成光林主持。仪式上,丁海忠副主任代表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与捐赠方代表中天爱心慈善基金会边颉理事长签署捐赠协议,并向其颁发捐赠证书及纪念牌。边颉理事长代表中天爱心慈善基金会致辞。她表示,作为国内建筑业领头的民营企业,中天始终坚持“真心、真诚、真实”的原则,将“人人可慈善,人人应慈善”的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她指出,中天集团与浙大渊源颇深,中天集团“诚信、品质、砺新、敬责”的核心理念与浙大“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共同价值观高度契合,在学术研究、技术交流、教育培训、信息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希望通过本次捐赠,继续在资助学生,鼓励学生科研创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尽一点绵薄之力。成光林副书记代表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向中天控股集团慷慨捐赠表示感谢。他指出,中天集团与建工学院情谊深厚、联系紧密。2012年起,中天集团捐资设立“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建筑规划教育基金中天专项基金”,用于支持中天奖助学金及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和实践创新基金。2021年,双方合作共建“浙江大学—中天控股联合研究中心”。他表示,此次中天集团再次慷慨出资,继续支持“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建筑规划教育基金中天专项基金”,这一善举必将对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引领学生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中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天爱心基金会、浙江大学发展联络办公室、教育基金会、建筑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出席活动。文
2022年11月2日
其他
229,325,433……这些温暖的“寝室故事”还在延续
温暖的灯光总会照亮人心也会为同伴指引方向你还记得吗2019年5月浙大外语学院毕业十年的四位校友以寝室名义签订了一份无固定期限的捐赠协议设立“浙大外语学院229助学基金”229助学金的故事刷屏后另有2位校友主动加入229捐赠计划共同帮助有困难的学弟学妹点击图片,重温229寝室的感人故事229的故事温暖了很多人今年125周年校庆前夕有三位同住325寝室的2010级外语学院校友深受触动他们主动联系学院表示也希望以寝室名义进行匿名捐赠连续捐赠25年以此勉励学弟学妹在学习之余要开拓视野关注更大的世界寻找和实现更多的人生价值点击图片,重温325寝室的感人故事今年5月外语学院2005级英语专业的一位校友主动联系学院同样被229、325的温暖故事所感染她表示229寝室的同学是她同级同学也希望能加入爱心捐赠中尽管捐助金额不大但相信细水长流大家对学院的感情都是一样的最终,她以两个孩子的名字各取一个字命名签订了为期30年的“杭越人才培养基金”用于奖励、补助学院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希望他们学有所成,业有所获杭杭和越越而今,这份“寝室的爱”还在不断延续计算机学院1994级的一位校友看到寝室捐赠的校友故事想到时隔多年同寝室的室友们可以一起做一件如此有意义的事于是跟同寝室室友们商议设立“计算机学院1-433助学基金”用于资助2名困难学子从大二到大四连续资助三年……从229到325从325到433不管毕业多久只要心中有爱的种子风一吹就会萌发愿这一束温暖的光不断照亮每位求是学子前行的路!部分素材来源于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捐赠者本人、蔡张帆排
其他
浙大数学“梦之队”获校友集体捐赠!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万物皆数从0到1奇数与偶数有限至无穷人类从未停止探索真理的步伐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是推动整个人类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建设世界一流数学是一代又一代浙大数学人的梦想和夙愿。近日,浙江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发展基金收到一批校友集体捐赠,成为该基金启动以来首笔由校友发起的集体捐赠。他们选择成为坚定的行动者,默默守护着浙大数学人的梦想和骄傲。“浙大数高院的成立,凝聚了几代浙大数学人的心血,我们有责任助力数高院创造更好的未来。”这是捐赠校友们共同的心声。“向着世界一流迸发”1928年,浙大著名数学家陈建功和苏步青创立的“陈苏学派”享誉世界。2017年12月17日,浙江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浙江大学数学学科建设和创新研究由此迈向了更为高远的发展阶段。“向着世界一流迸发”是浙大数学高等研究院的使命与愿景,也是一代代浙大数学人不变的梦想。这次捐赠活动的发起人,浙大高分子化工专业2002届校友刘建斌第一次来到数高院,就被这个“宁静而不受干扰的神秘花园”深深吸引,“曲径通幽处,鸟鸣虫声起,我仿佛走进了世界万物深处。”励建书院士、阮勇斌院士、孙斌勇院士、刘一峰教授等一批顶尖学者组成的浙大数学“梦之队”,用纯粹、谦逊、坚毅、孜孜不倦的态度,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开拓新的征程。从左至右:刘一峰
其他
杰出企业家向浙大捐赠1亿元,支持人文基础学科建设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5月26日,杰出企业家隐名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人民币1亿元,支持浙江大学人文基础学科建设,助力构建卓越人才生态,打造顶尖学科平台,探索优势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人文学科出思想、出大师、出影响,为浙大人文学科的繁荣发展新征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创业维艰,奋斗以成。捐赠企业家与时代同步,励志图强,实业兴邦,成就了非凡的事业。作为浙大的老朋友,他始终期待学校在一流建设中承担更高远的使命。此次慷慨捐赠,充分体现了一名杰出企业家的教育情怀和责任担当,必将为进一步推动浙大人文学科建设,促进文化传承创新,扩大世界一流大学学术影响力作出重要贡献。滴水情深,涌泉厚谊。捐赠方情系教育,大爱无疆,其根植于心的人文精神、求是作风将被广大浙大师生弘扬,也必将进一步激励浙大人心怀“国之大者”,奋力“走在前列”,推动浙江大学踏实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编
2022年5月27日
其他
微光成炬,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哲学学院系列基金捐赠仪式顺利举行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每一份情感是一点爱,每一次支持是一束光,由爱而生,聚光成炬,照亮求是师生求索之路,陪伴浙大哲学不断成长。5月22日,正值浙江大学125周年校庆之际,在浙江大学校友总会哲学学院分会成立大会暨理事会一届一次会议上,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哲学学院“问樵美福科技文化发展基金”等系列基金捐赠仪式隆重举行,以此感谢哲学学院退休教师何亚平教授,哲学系99级詹佳珍、吴梁校友,国科数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EMBA2019级创新创业班设立基金项目,支持学院学科发展、队伍建设和学生成长。仪式上,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庞学铨,浙江大学发展联络办主任、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沈黎勇共同为捐赠方颁发证书和纪念铭牌。庞学铨、沈黎勇共同为捐赠方颁发证书和纪念铭牌
其他
恒逸集团再次捐赠5000万元支持浙大“双一流”建设
12届“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成功举办推动学校民营经济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在浙江民间经济创新发展的浪潮中凝聚浙大智慧、提供浙大方案、贡献浙大力量✦逸其志作育英才✦
其他
致谢 ! 他们与母校签订了一份无期限捐赠协议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229“这个月的800元又到了!”近日,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账户又如期收到了备注为“外语学院229助学基金”的转账,这已经是连续第32笔捐赠到款。2019年5月,外语学院校友分会秘书处老师接到一位校友的来电。这位校友在电话中表示,自己与彼时的舍友们已经毕业十年,虽不能回到学校参加校庆活动,却都想为母校做点贡献。经过协商,这位校友代表本科就学期间同宿舍的四名同学与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签订了一份无固定期限的捐赠协议,正式设立“浙江大学外语学院229助学基金”。从2019年7月开始,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每月都会固定收到这笔800元的转账。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那几个月,也不曾间断、从未延期,至今已经坚持了32个月,累计到款25600元。据了解,该笔善款主要用于资助外语学院家庭困难的本科生。229,这是外语学院几位校友在校学习期间的宿舍号。229助学基金,这是他们在毕业十周年之际,从远方给母校送来的一份礼物。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没有隆重盛大的仪式,有的是四位校友对母校、对母院绵延十多年的情感牵连、爱意深沉。他们与学校签订了这份只有开始,却未言结束的承诺。229宿舍的四位同学表示,“助学金不是很多,我们只是想将心中的那份爱心传递给有需要的学弟学妹,也希望他们能将这份爱继续传递下去!”这份捐赠给予同学们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资助,更是精神上的滋养,情感上的激励。她传递的是爱心、是希望,更是一种信念、一份力量,让更多的浙大学子相信,哪怕前方困难重重,身旁总会有人同在同行,彼此温暖,相互成就!爱心涓滴成海,微光灿若星河。衷心感谢外语学院229宿舍四位隐名捐赠的校友!衷心感谢在浙大建设发展道路上给予关心支持的每一位社会贤达!在浙大即将迎来125周年校庆之际,衷心地向你们道一声:谢谢!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常怀感恩之心,将爱心传承;久立精诚之志,让公益助梦;带着坚定和希望,继续逐梦星辰大海!致谢,从未间断的229!内容来源:浙江大学校友总会编
其他
厚植商学情怀,携手引领未来 ——浙江大学、青山实业扎实推进商学发展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2021年8月7日,青山国际商学院、浙江大学青山商学高等研究院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在紫金港校区召开,聚焦两院建设,破题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院士、青山实业董事局主席项光达等八位领导小组成员参加会议。副校长黄先海主持会议。吴朝晖校长充分肯定了前期两院筹备工作取得的成绩,指出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大背景下,两院建设和发展要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高度,把握大局大势,找准战略定位;要在一流大学和一流企业强强联合、互信合作基础上,围绕战略定位进一步探索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要解放思想,坚持“两院一体”,走高端化、顶尖化、国际化发展路径,创新思路,系统设计治理体系、制度框架和管理机制,实现双赢共赢,持续发展。下阶段,要将高端人才汇聚、青山案例研究及校内协同支持等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务求扎实推进,争取取得突破性进展。项光达主席对浙江大学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面向全球虚心学习国际化管理和市场拓展经验,经过刻苦奋斗和长期攻坚克难,已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闪耀出中国亮点,建立起强大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希望两院以国际一流商学高地为建设目标,不断汇聚志同道合顶尖人才,深入总结中国企业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大量一线案例,通过理论研究和成果升华,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升国际话语权。期待双方以此为全面纵深合作的起点,未来可在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等领域探索更多合作可能。会上,浙江大学青山商学高等研究院兼青山国际商学院执行院长吴晓波教授汇报了2021年上半年度两院筹备工作进展,并提出下阶段工作设想。会议审议并通过《浙江大学青山教育基金章程(试行稿)》、高层次人才引进原则、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和2021年下半年度经费预算。、青山董事局主席助理吴艳军、青山控股集团总裁兼财务总监孙建芬、青山慈善基金会理事长董玲敏、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沈黎勇出席,青山实业和浙江大学青山商学高等研究院、教育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2020年12月1日,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筹建浙江大学青山商学高等研究院,着力打造一流商科学术研究与一流商学人才培养平台。学校将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案例研究等方面支持青山国际商学院的建设。编
2021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