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发布

其他

两位农民绘制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导图!

近日,一份《吉林省丘陵半山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推广与实施技术要点导图》在农民朋友的微信朋友圈走红,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幅图出自两位农民之手。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副秘书长李社潮评价,该导图直观易看、机艺结合、要点明确。他告诉记者,在全国保护性耕作特别是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总结研究中,借助思维导图来传播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个不错的创新。这张导图由农民提出和绘制出来,更值得向他们学习,为他俩点赞!据了解,此图的绘制者吉林省东丰县新巨强农机合作社的理事长赵新凯和东丰县广服家庭农场农场主高广勇,是丘陵半山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带头实践者,更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积极传播者。在推广新技术的过程中,赵新凯遇到过很多困难,但赵新凯从未退缩、动摇过。他每天琢磨土、研究虫、钻研新型农机具、学习相关新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的时间,赵新凯终于把丘陵半山区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做出了样,使当地的白浆土得到改善,也使秸秆有了最佳的利用途径。高广勇是一名退伍军人。在一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上,赵新凯与高广勇相识,赵新凯讲述了他从事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既保护黑土地,又给农民带来增产增收的事。高广勇被深深打动,二人一拍即合,决定联手在家乡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几年来,家乡几块极为怕旱的地块,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抗旱能力更强了,出苗情况更好了,玉米亩产由实施前的500公斤左右,提升到750公斤左右。他们的新技术不仅在东丰县受到了关注,还在辉南等地得到了认可和推广。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如何把保护性耕作做得更好,让农民接受?在东丰县农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乡镇政府的支持指导下,赵高二人钻研越来越深,渐渐成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田间专家。2021年黑土地保护利用第七届梨树论坛上,赵新凯代表东北一百多家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推广基地讲话,介绍推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经验做法,受到了好评。据赵高二人介绍,绘制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推广与实施技术要点导图,仅仅是他们的开始,他们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方面有不少打算,比如申报专利、编写机具使用要领等。据了解,近年来,我省涌现出一大批积极推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先进农民典型,比如吉林省梨树县杨庆魁、张文镝、王耀武,双辽市張学武,榆树市刘臣、姚雪莹,长春市九台区潘丙国、张凤财,农安县徐国臣、王尚乾、常亚宾、李忠余、倪勇,德惠市张文兴,他们一马当先,引领带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形成万马奔腾的局面。编辑:单哲
2021年11月29日
其他

头条|白浆土农田采用梨树模式增产显著

在东北地区逢山必有岗,有岗必有白浆土,白浆土为黑土区内存在明显障碍因子低产田,逢涝年头还可收获一些粮食,旱年头基本连种子化肥钱儿都收不回来,但是这种地又无法放弃,因为它们通常夹杂在大面积的地群之间,如鸡肋般存在。近几年吉林省东丰县沙河镇新巨强农机合作社,通过推广应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玉米秸秆覆盖梨树模式,不仅起到了减轻土壤遭受风水蚀的保护耕地的作用;同时他们还观察和深深体会到一个可喜的变化,连续几年采用的秸秆覆盖还田,昔日山区半山区的坡耕地白浆土、极为怕旱的地块,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土质颜色、成份都有了不小的变化,抗旱能力强了、出苗好了、株数增加了,玉米亩产由实施前在500公斤上下徘徊,经采用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后产量逐年提升,尤其是今年达到750公斤以上,比实施前增产40%、比上年增产15.99%,由此可见,保护性耕作的梨树模式对坡岗地白浆等土的改良效果正在实实在在凸显出来。
2021年11月25日
其他

给土地盖上“被子”,农田高产多打粮食!

11月19日,农安县前岗乡农缘合作社理事长李忠余告诉记者,今年,他们采用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种植玉米近150公顷,每公顷土地产量高达12000多公斤,喜获大丰收。“运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户,免耕播种后,出苗普遍在九成以上,为我们今年玉米稳产丰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李忠余从春季条耕作业、苗期深松施肥到秋季收割等方面介绍保护性耕作技术为农户带来的“福利”。在秸秆不焚烧全量秸秆覆盖下,李忠余带领农户照样种好田、护黑土,同时也获得玉米高产量,实现了多赢。“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先进技术,但是要实施操作好,必须要注意精准、细心、规范、配套。”李忠余说。据了解,周边和村屯不少种植大户、农户,亲自找上门来,向农缘合作社学习保护性耕作技术,有的让合作社明年给他们开展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服务。“这技术这么好,我们得跟紧发展脚步,实现多打粮才是正事儿!”前来请教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村民王刚笑着说。编辑:单哲
2021年11月23日
其他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学院任图生教授当选美国土壤学会会士

看新农人说新农业◆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声明:刊发仅为传播知识,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434—5228544。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2021年11月15日
其他

颠覆传统 玩转科技…… 看新农人说新农业

11月3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与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科学嘉年华”成功举办。在“TED演讲:新农人说新农业”现场,来自不同年龄段的老中青农业科技达人代表,用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了自己怎样玩转新科技,颠覆传统生产方式、创新农业应用场景的有趣故事。“70后”农业科技达人代表、云南智多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飚“新农人”程飚:数字农业需要这三个基础“70后”农业科技达人代表、云南智多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飚表示:“新农业的核心是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关注生态平衡。数字农业有三个基础:第一要有数据,第二要有分析数据的人,第三还要有分析数据的方法和工具。我们应该将以劳动力为中心的传统种植资源配置模式,改变成以提升作物种植效率为中心的资源配置模式。”“70后”农业从业者代表、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草莓育苗达人”沈海燕沈海燕:高端农业“不沉重”,女性也顶“半边天”“70后”农业从业者代表、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草莓育苗达人”沈海燕是一位从印刷厂“半路出家”,在草莓棚里艰苦创业的女性。经过一年多的摸爬滚打,她掌握了一套绿色种植技术,产品在中外草莓擂台赛上“摘金夺银”。“以女性的身份冲锋在农业第一线时,往往容易被有偏见的人认为难以承担粗重的农活,其实高端技术农业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体力,相反,在新农业的发展路上,女性可以发挥更大作用。”“60后”农业科技专家代表、吉林省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王贵满:“梨树模式”打响“黑土保卫战”“60后”农业科技专家代表、吉林省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述说了利用“梨树模式”打响“黑土保卫战”的经过。王贵满说,梨树模式就是把秸秆留在土地上,相当于给土地盖了一层“被子”,保护这层宝贵的黑土,使它不被风刮走、不被水冲走、土壤生物不受伤害,让黑土层越来越厚,有机质越来越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梨树模式是对传统耕作方式的变革。通过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技术,实现保护性耕作,关键是少动土。”王贵满进一步解释:过去农民种一季玉米,地要反复整、压4次,会破坏黑土层结构。现在用上秸秆覆盖、条带休耕、机械化种植,清理秸秆、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一次作业即可完成,极大保护了黑土层。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博士后郑建锋郑建锋:全智能化植物工厂为未来大型都市提供“菜篮子”未来,更多的人会生活在大城市,大城市如何才能实现能源、水、食物供给的平衡和平等呢?我们怎样才能更好保证食品健康安全?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博士后郑建锋给出了解决答案——全智能化植物工厂。“人工光型植物工厂实现了对各环境要素的完全可控,利用人工光源和多层立体栽培系统可以实现蔬菜作物周年稳定生产,这是一种真正的农业4.0技术。那么,怎样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实时调整环境因子,以达到最适宜植物生长的状态?AI技术有望成为这一问题的有力解决手段。”郑建锋说。利用植物工厂这一设施园艺最新技术,可以向北京、上海等大型都市的菜篮子工程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人们的吃菜问题不愁了。编辑:单哲
2021年11月9日
其他

黑土地上的“贴心人”王贵满

黑土地,是他一生耕耘的地方。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是奉献农技推广工作的“大老推”,他长年扎根基层,在黑土地保护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推动者,联合探索出的“梨树模式”,成为全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新亮点。他是科普工作的传播者,使先进技术得到集成推广应用到田……
2021年11月3日
其他

巩固黑土地粮仓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年以来,粮食增产的主要贡献来源于粮食播种面积的增加、低产作物比重下降和高产作物比重上升的结构调整[9]。粮食播种面积和作物结构主导了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形势。以黑龙江省为例,2016
2021年10月28日
其他

“梨树模式”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10月21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集中展示“十三五”以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其中,由中国农业大学推荐的“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梨树模式’的推广与应用”作为农业农村领域展区的重点展项,以视频和黑土实物展品的形式展示了多年来“梨树模式”在黑土地保护利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外景“梨树模式”是以玉米秸秆覆盖免耕少耕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为核心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有效方式。经过十余年的科研攻关,突破了防治黑土地侵蚀、恢复黑土区地力面临的技术瓶颈问题,实现了高产稳产、节本增效、保持土水、培育黑土地肥力、改善环境的多重效应,并成功地在东北适宜地区大面积推广,形成了完善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研发推广支撑体系。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梨树模式”为保护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提供了现代化科技支撑,也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此次入选“十三五”科技成果展,是对多年来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的高度肯定,也给予了未来黑土地保护利用科技创新发展的鼓舞和动力。科技展上的有关“梨树模式”的视频展示影像“梨树模式”展项介绍:东北四省区的黑土地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最大的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针对高强度集约种植下既要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又要保障粮食稳产丰产这一难题,科研人员在多年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梨树模式”,建立包括秸秆覆盖、免耕少耕、防除病虫草害等的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解决了东北黑土区玉米连作下秸秆焚烧导致的土壤退化以及衍生的环境问题,同时构建了一套高效的黑土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对黑土地的保护与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实现粮食持续稳产高产提供了有力支撑。科技展上展出“梨树模式”呵护下的典型黑土剖面实物编辑:单哲
2021年10月27日
其他

耕地中的大熊猫”要保护好

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高大的秸秆上挂着硕大的玉米棒子,灿烂的阳光下,腰杆挺得直直的。指着地里一层厚厚的、已经发黑腐烂的秸秆,吉林省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说:“我们给黑土地‘盖被子’,黑土地更‘肥’了。”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一年多来,梨树模式在保障粮食增产的基础上,朝着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不断升级。艰苦探索蹚出保护之路东北是世界四大黑土区之一,得天独厚的特质,使其成为滋养粮食生长的绝佳地域,也是牢牢稳住粮食安全的“压舱石”。10月9日,梨树县泉眼沟村保护性耕作地块的玉米根系。新华社记者薛钦峰摄“心疼得要命!”跟黑土地打了几十年交道的王贵满说,前些年,东北粮食产量节节高,但是过度开垦和化肥的大量使用,让黑土地越来越“瘦”、越来越薄。担忧在2000年前后加剧了。罕见的大风把地里的黑土卷走一层又一层。从此以后,如何在稳增产的基础上保住黑土成了他心中头等大事。当时,欧美国家已经探索出以秸秆还田和少免耕播种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方式。一些科研人员因地制宜,在梨树开发试验田,陆续开始保护性耕作的探索。其中一位就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2008年李保国来到梨树县考察后,次年与同事们在泉眼沟村建立了试验田。2011年,他又成为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站长,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的专家们共同研究适宜当地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从土壤测试,到计量不同秸秆还田量,再到研究不同播种方式……每年,李保国几乎每个月都会来梨树,还在这里设置研究生实习基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起初工作也有不少困难。把秸秆留在地里,改变了千百年传承下来的耕作方式。当地农民坚决反对:“啥?不行!种了几十年地,没见过这样的。”王贵满出手了。他先找到当地种粮大户杨青奎,拍着胸脯给他画了个“大饼”:“你按我说的做,我保你一垧地多收2000斤。”杨青奎一咬牙同意了。“还真信对了!”时隔十年,杨青奎告诉记者,通过给黑土地“盖被子”,试验地块1公顷土地比过去节本增效2000多元,年增产2000多斤;秸秆全覆盖免耕5年后,表层土壤有机质增加20%左右,每年每公顷可减少土壤风蚀量800多吨……这是十多年来,李保国等众多科研院所的农业专家经过不懈努力,探索出的保护性耕作体系——梨树模式。“黑土地保护联盟”为黑土粮仓保驾护航最艰难的时候,是总书记的讲话给了他们前进的指引。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2021年10月18日
其他

王贵满:情牵黑土地 心系大粮仓

保障粮食安全◆来源:吉林新闻联播◆声明:刊发仅为传播知识,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434—5228544。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2021年10月14日
其他

李保国:保护黑土地 保障粮食安全

李保国说,耕地保护是藏粮于地的根本保证,黑土地保护是耕地保护中的重中之重!大家知道,粮食安全取决于耕地和种子,在我国,现在耕地质量不容乐观:东北的黑土地存在着严重的退化,华北平原的耕地存在着干旱化的趋势,水资源不足,南方的耕地存在重金属污染状况,西北的绿洲耕地荒漠化严重。在新的时代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必须从耕地保护做起。
2021年10月12日
其他

中国·四平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平举行

9月26日,中国·四平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四平举行。市委书记郭灵计出席大会并致辞。
2021年9月30日
其他

土壤专家李保国:我为什么要“保护黑土地”?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2008年的一次考察,使黑土地成为李保国后来十多年打交道最多的土壤。2009年,李保国在梨树实验站推广新型农业。2015年,李保国和同事们在梨树站举行了第一次黑土地论坛。如今,这一论坛已经是黑土地保护领域,最重要的学术集会之一。戳视频,了解李保国如何走上黑土地保护之路。编辑:单哲
2021年9月27日
其他

土壤专家李保国 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李保国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64年出生于山西临汾,1980年考入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1990年博士毕业留校,从事土壤治理工作。2008年以来,李保国和团队成员投身于东北黑土地治理之中,创建黑土地治理的“梨树模式”,这是一种保护性耕作的模式,通过秸秆全量覆盖、少翻耕甚至不翻耕的方式,在利用土壤的同时,让土壤最大可能地休养生息,保护土壤的可持续性。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学习和实施保护性耕作,保护土壤,保护粮食安全。李保国喜欢野外工作,更喜欢和脚下的土地打交道。传承头顶的星空,脚下的大地,是最值得敬畏和景仰的东西。我们的专业,恰恰就是研究脚下的土壤。我希望我自己,我的学生,还有所有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对土地保持好奇。这也是我在教学中所坚持的,让我的学生不要只思考课题、项目、成绩,而是每到一个地方,都想想,脚下所站立的土地,在千万年的演变中,是怎样形成的?人类的活动又给它带来怎样的变化?这些思考会带领我们,去探索自然更深层次的奥秘,在专业领域中,获得宽广的天地。李保国说,耕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也是未来民族复兴、乡村振兴的基本资源。2021年7月,吉林梨树县的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第七届黑土地论坛正在召开,作为黑土地论坛的发起人之一,李保国每年中的许多时间,都在这里耕耘、工作。梨树实验站的外面,“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巨大标语,矗立在农田之中,脚下一人多高的玉米连成大片,李保国的试验田就在这里。在这里,李保国和他的同事、学生们,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探索形成了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梨树模式”。上大学时,才开始思考脚下的大地1980年,恢复高考的第三年,李保国考入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离开了他生活16年的小山村,从山西临汾,坐火车来到北京,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上大学之前,基本上没有离开过老家的黄土高原。当时并没有想过,脚下的土壤有什么不同。”李保国说。进入大学,学习和土壤有关的专业后,李保国对那片黄土地有了新的想法和问题: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高原上的千万沟壑,又是怎样被冲刷而成的?同样是打窑洞,有的坚固不坏,有的很快就坍塌,究竟是为什么?李保国表示,那个时候,他发现自己更喜欢野外工作,更喜欢和脚下的土地打交道。大学毕业后,他报考了土壤学的研究生,跟随导师一起,从事黄淮海盐碱地改良的学习和研究。黄淮海平原即是华北平原,曾经的这里,旱涝盐碱灾害严重,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无数农业学者在这里研究,探索黄淮海中低产田的改良方法。那时候,黄淮海治理已初见成效,正是最好的学习时机。李保国博士毕业后,就留在那里从事盐碱地监测,通过卫星遥感、计算机等先进的技术,监测土地利用方式、环境等变化对农田的影响,监测土壤的变化和改良过程。从大自然到实验室,又回到大自然李保国的实验室中,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土壤,这些土壤来自天南地北,有西北盐碱地的土壤,也有东北的黑土地。这里只是李保国工作的场所之一,更多时候,他的工作在野外,在农田中。“我们的工作,源于自然,最终又要应用到自然中。”李保国说。比起实验室,李保国更喜欢野外工作,也喜欢观察大自然。在李保国的相册中,有许多他趴在野外土地上观察、拍照、取样的照片,这几乎是他每一次出差必有的程序。李保国可以说出从北京到新疆任何地方的土壤特点,这和他多年在西北的工作有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黄淮海的工作告一段落,李保国开始参与西北荒漠化防治的工作,走遍甘肃、新疆、内蒙古、青海的许多地方。“民以食为天,土壤又是粮食生产的根基。”李保国说,不管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的黄淮海中低产田治理,还是后来的西北土壤防治,抑或是东北的黑土地保护,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粮食安全。即便今天,也是如此。“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只有143万平方公里的耕地,占14%多。而这仅有的耕地,还存在种种待解的问题,不管是退化还是沙化,都在影响着14亿人的粮食安全。”李保国说。认识黑土地的时候,它已经在退化“其实我第一次看到东北黑土地是1990年,那时候才知道,东北平原西部的风沙非常大,不仅影响生态环境,也影响着黑土地。随着大风从西往东,所输运的沙土沉积下来把黑土地逐渐掩埋掉,让耕地渐渐退化。”李保国说。2008年,李保国到吉林梨树县,考察当地的农业实验站。此后两年中,与该站进行合作,中国农业大学也在那里建立了实验站,李保国是最初的建站者之一。“最初建站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监测点,监测当地农业气候、土壤情况等方面的变化,推广信息农业。”李保国说。在当地,土地规模化、农业机械化程度都不算高,信息农业推广艰难。李保国发现,黑土地退化的问题比想象的更严重,保护黑土地或许比信息农业技术推广更迫切。黑土地的退化到底有多严重?在梨树站,有一个黑土地剖面观察点,黑土层的厚度只剩下30厘米左右。根据推测,在人类开垦耕作之前,黑土层有60-70厘米。“不光是黑土层变薄,还有土壤中的有机质减少的问题。”李保国说,过去的东北,人们传说,在地里插根筷子都能发芽,“这是夸张的说法,也说明黑土地曾经非常肥沃。我们开始研究的时候,已经变得非常贫瘠,如果不施化肥,可能就没有收成。”“耕地中的大熊猫”全球只有四大片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这种千万年有机质累积的肥沃土壤,在全球只有四大片,都在同一纬度上,包括中国的东北平原、美国的密西西比平原、乌克兰的乌克兰平原、南美的潘帕斯平原,总面积只有不到500万平方公里。中国的黑土面积排名第三,共有103万平方公里,典型黑土只有17万平方公里。”李保国说。李保国介绍,在自然条件下,草原、草甸上的植被枯萎、腐化,逐渐变成松软而富含有机质的黑土。当开垦成为耕地,收获作物的时候,秸秆也被收走;翻地的时候,土壤就直接裸露在地表上,年年被风水侵蚀,使得土壤快速流失。同时,种植农作物会消耗黑土地中的养分,再加上收走秸秆,没有有机物质归化,黑土地就逐渐退化。根据监测,每年黑土层要减少几毫米,甚至一厘米。“黑土地的保护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中国人的粮食安全。”李保国说。2009年,梨树实验站在当地开始建设试验田,寻找保护黑土地的方法。2015年,李保国和他的同事们,在梨树站举行第一次黑土地论坛,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共同探讨黑土地保护的方法。这一论坛,在后来的七年中成为惯例,每年举行一次,如今已经是黑土地保护领域,最重要的学术集会之一。“梨树模式”逐渐被社会和学界认可保护黑土地,就要弄明白黑土地退化的原因。秸秆是第一个问题,“自然条件下,草原上的草,枯荣都在那里,生在黑土地上,枯萎在黑土地上,最后又返回黑土地中。从国际上治理黑土地的经验看,秸秆只要离田,就会严重打断自然的循环,进而就可能导致黑土地的退化。”李保国说。翻耕是第二个问题,这会导致土壤被风水侵蚀。尤其是东北,每年春耕前,是风最大的时候,大风把裸露在外的土壤带走,黑土层逐年变薄,退化也就更快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也在问题之中。在梨树,李保国和他的同事们,在十多年中,引进探索出一套保护性耕作的方法。这套方法包括秸秆全量覆盖、免耕少耕等。2016年,有媒体将这一模式称为“梨树模式”,并在随后的时间里,逐渐被社会和学界认可。“保护性耕作,核心就两条,把秸秆全部或尽量留在地表,少动土。这套方法,其实就是向大自然学习,尽可能地让耕地的状态接近自然。”李保国表示。李保国解释,秸秆全量覆盖,就是把所有的秸秆都留在地里,就像野地里的草一样,在原地枯萎,变成有机质回归土壤。少动土则是改变深翻的模式,在自然界中,没有人去翻地。人类耕作不可能完全不动土,但要尽量少动,让它接近自然。转变观念是保护性耕作推广的难题秸秆覆盖、少耕免耕并非全新的模式。事实上,这种保护性耕作,在国际上已经较为成熟,在我国是否适用,至今仍有争议。有学者坚持利用大于保护的观点,这和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粮食安全压力较大有关。再如秸秆全量覆盖,也会带来多种问题,如秸秆腐化较慢,影响下一季耕作、产量等。对此,李保国也有自己的想法,“保护性耕作基于自然,模仿自然,但并非完全恢复自然。保护性耕作不是不耕作,而是寻找一种可持续耕作的方式。”李保国认为,经过多年的试验之后,保护性耕作的模式已经逐渐成熟,在平常年份,基本能保持和传统耕作相近的产量,在旱年,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土地上,产量反而会超过用传统方式耕作的土地。“观念的不同,恰恰是今天黑土地保护,乃至保护性耕作推广的最大难题之一。”李保国觉得,技术的问题并不复杂,真正复杂的是如何让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保护耕地是一个实践性的工作,光有技术远远不够。在实践中,确实还有很多难题,比如观念转变的问题,再如小块地如何规模化经营的问题,还有农业金融、保险等问题,都影响着科技方案的落地。保护黑土地,保护耕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需要各个层面全方位地推动。”匠人心声记者:你在取得成就的过程中,是如何呈现匠心精神的?李保国:在专业领域中,我认为一定要追求科学真理。就如黑土地保护,先要弄明白,从草原生态转变为农作生态,是黑土地退化的根本原因。不管是治理还是保护,都必须遵循科学原理。从个人角度看,必须精益求精,对专业有敬畏、敬仰,保护土壤时,也必须对大自然有敬畏。记者:在你的生活和工作中,哪些东西是你一直坚守的?李保国:科学是不断进步的,必须坚持学习,不断了解专业领域中的新知识。同时,也要了解田间的情况,我们每年都有很大部分时间在田间或基层,因为我们的工作要体现在那里,不了解生产一线的问题,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实践我们的专业知识,都无从谈起。记者:什么时候是你认为最艰难的?能够坚持下去的原因是什么?李保国:几十年中,我们做过黄淮海土壤治理、西北土壤治理,东北黑土地保护等。一路走来,或许曾经有过科研经费、项目等诸多难题,但并不意味着特别艰难。我们这个专业,只要内心足够强大,心中有所追求,还是可以做很多事业的,因为土壤就在脚下,整个大地就是我们的研究对象。记者:你希望未来还取得怎样的成就,对于未来有怎样的期待?李保国:耕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也是未来民族复兴、乡村振兴的基本资源。在未来,我希望保护耕地的观念和行动不断进步,也希望这个专业领域中的年轻人,能够理解国家发展的需求。扎实自身的专业基础,真正为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编辑:单哲
2021年9月23日
其他

国家黑土地保护联盟考察新疆保护性耕作示范点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等重要指示精神,助力在国内"一带一路"区域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9月2日至7日,国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组织委派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等单位专家,同联盟成员单位北京德邦大为科技股份公司工程师等六人组成考察组,共同对新疆特别是区域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点的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并围绕试验示范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配套推广应用和免耕播种机使用等方面,与有关部门交换了看法建议,初步形成了交流合作共识和意向。考察组六天时间,不顾旅途较远、防疫检查严格等不便,起早贪黑,日奔波数千公里,先后深入到三个相距数千公里的昌吉州呼图壁县、喀什巴楚县和塔城地区塔城市的玉米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点,调查交流技术应用情况,走进田间查看玉米长势,与作业机手了解免耕播种机使用效果,走访了免耕播种机经销商,并对机具有关操作调整难点,由德邦大为产品工程师,现场对农机手和售后服务人员进行了指导培训。在考察学习中,分别同新疆自治区农机技术推广总站、塔城地区农业农村局和农机技术推广站、昌吉州农机技术推广总站和区农机部门派驻喀什地区巴楚县色力布亚镇阿克墩结米村工作队与当地农机合作社、农业技术公司及农民等,围绕推广应用小麦、玉米保护性耕作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座谈沟通。同时,考察组介绍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暨"梨树模式"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情况及效果,通报了国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与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助力国内沿路省区开展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的工作初步设想,并向三个试验示范点赠送了《东北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技术指导手册》等书籍和资料。通过听取自治区农机推广等部门对新疆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工作情况的交流通报,实地考察试验示范点的进展情况,考察组了解感受到,在前些年在全疆40多个县(市)示范推广过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础;从2013年起自治区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根据适合本区粮食作物的现状,深入积极组织开展起在滴灌条件下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对比试验,基本形成了滴灌条件下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目前己在博乐市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自治区又组织在伊犁、博州、塔城、昌吉、喀什和巴州布局六个点的滴灌条件下保护性耕作对比试验,进一步积极探索滴灌条件下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全疆今后大面积推广保护性耕作正在积累、丰富技术支撑基础。考察组在三个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点的实地调查看到,各示范点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种植模式各具特点,呼图壁县示范点为玉米青贮与收获籽粒玉米结合;喀什巴楚县示范点为小麦玉米复种;塔城市为收获籽粒玉米,全部为滴灌补水方式,田块规模都在200亩以上,并且设置了常种种植方式和不同行距、株距的对照田,行距有60cm均匀行和50~70cm宽窄行,株距有15、17、21cm不等。普遍采取了秸秆覆盖还田,代替地膜覆盖的无污染、绿色的保水、提温新方式。各点都是使用德邦大为高性能4一8行配套铺设滴灌带装置的免耕播种机播种,免耕播种同时铺设滴灌带,实现了水肥一体灌溉施肥,整个生长期浇水灌溉6~7次。从玉米长势和玉米穗果成熟度看,除株距过密的,果穗相对较小外,预期基本上可以达到覆膜玉米的效果,农民用户普遍接受和比较满意。有关部门正在安排秋季测产工作。从新疆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的工作实践看,考察组认为,这项技术的试验示范之所以能取得基本成功,超出预期效果,这与区农机管理和推广部门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统筹安排实施,技术指导到位,积极开展宣传和交流工作分不开的;同时也是市、县农机推广部门认识程度高,工作深入扎实,有针对性设置不同技术模式对照田,紧密跟踪指导,抓好主要环节
2021年9月14日
其他

总书记关心的黑土地上, 吉林人这样耕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注东北三省、始终牵挂黑土地。他多次赴东北三省考察,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指明方向。长白山峰,晴空万里无云,天池覆满冰雪。四平市梨树县,农民们开着大型机械,耕种在冒着油光的黑土地上。人间四月,芳菲斗艳。而这里,却同时上演着冬春两季。如果你喜欢冰雪,长白山一年有七个月白雪皑皑;如果你喜欢丰收,这里连续8年收获700亿斤以上粮食;如果你喜欢风光,这里的景致不逊世界任何地方;如果你喜欢快乐,东北二人转在这里发源,能说能唱能跳的网红像春笋一样拔节生长。这里是——吉林省,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三次考察的地方。这个东北省份,过去给人们留下的印象略有些安静。在诸多观察中国发展的文章中,也少见其唱主角。今天,新时代的“吉林时间”已款款而至。今年“五一”,吉林银联网络交易额近百亿;此前的清明期间,银联数据显示,吉林位于全国消费增速前三名;今年前两个月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34.9%、居全国第3位;一季度地方级财政收入,吉林增长31.8%,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6.1%、居全国第3位;2020年,长春GDP增速位列东北第一。近距离看这个东北最中间的省,会发现其发展已渐成新格局。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关心、亲自指挥之下,他考察的吉林各个领域,加速酝酿的三个万亿级、若干千亿级产业和一批百亿级企业,正从蓝图演变成现实。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和松花江系列抽水蓄能电站、吉化公司120万吨乙烯和吉林油田天然气风光发电、“大水网”工程、万里绿水长廊、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长春国际影都等一批单个投资约1000亿元的重磅级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一辆车,要在吉林留下一万亿“一汽”工厂,是长春城里几代人的记忆和寄托。上世纪修建的老厂区、苏联专家楼还在,远远望去“红旗”两个大字猎猎生风。然而走进大门,里面早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流水线上,少见人影。给新车精确地装上四个轮胎,两个不知疲倦的机器手只需要2分30秒。四种型号的汽车正在同时组装。组装一辆车的大部分工序,已经可以借助机器人完成。无人驾驶的备料车精准地将零件运往厂房各处,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的系统,确保一切秩序井然,忙而不乱。借助于这样先进的技术,红旗工厂一年产能可以达到10万辆。跟过去的老红旗形象不同,红旗工厂里展示的汽车,已经有纯电动SUV、豪华商务轿车、超级跑车、无人驾驶小巴士等最新款式整车产品。看外观,与国际大牌不相上下。看性能,皆跻身一流。这个老国产车已经焕然一新,成为品质的代表。一辆车,要在吉林留下一万亿,光有这些还不够。一汽集团研发总院的实验室里,70多位大学以上学历的高材生,在模拟演示器前日夜推演。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曾关切询问过几位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是从哪里毕业的、收入怎么样、对现在的岗位是否满意。这些汽车相关专业的年轻人,90后、95后比比皆是,他们正在研究无人驾驶等先进技术。L3级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实现。吉林在造了数十年的汽车上,找到了新产业发展的路径。吉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分析,随着如今的汽车正在发生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巨大变革,它不只是一个代步工具,还正在成为集学习平台、工作载体、生活空间、娱乐中心于一体的高科技移动智能空间。在此基础上,围绕汽车的零部件产业也在发生变革,IT产业、数字产业正在兴起。而吉林要做的,是在抓汽车基础上抓配套,发展新兴产业,比如汽车显示屏、数据等等。冰天雪地,要为吉林挣来一万亿粉雪,雪中极品,全世界冰雪爱好者的挚爱。吉林,与美国的落基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一样,处在世界粉雪的黄金带上,而且静风。即便已近五月,此刻的长白山,仍被冰雪覆盖。吉林市的四季越野滑雪场里,备战冬奥会的国家队正在紧张训练。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奥会,吉林提出了“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的理念。吉林天然条件好,一直是中国冰雪运动人才之乡,国家队里,处处可见吉林人的影子。将来,通往长白山的高铁开通后,从北京只需要四个小时就能抵达这人间奇境。在疾驰的列车中穿越神秘的森林、奇特的山岳,抵达雪山之巅。如果遇上好天气,坐飞机经过长白山上空,天池将一览无余。这20亿立方米的水,是松花江之源。而整个长白山,则是东北三条大江——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的发源地,滋养着整个东北大地。在吉林旅行,不只有长白山。在松原市前郭尔罗斯县,查干湖解冻了,候鸟正飞回。进入农历三月,查干湖畔的人们,开始往湖里放鱼苗。小鱼雀跃着跳入湖中,它们至少要在这里生长十几年。这些年,查干湖的水越来越好。不止有冬日“冰湖腾鱼”之盛景,更有春日里的蓝天、白云、芦苇、天鹅、湖鸟。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查干湖考察时强调,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这条路要扎实走下去。这句话,对吉林人触动很大。如何让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成为大家深入思考的问题。保护,意味着像查干湖这样的地方,要生态优先,守住绿水青山。而发展生态旅游,则必然要有一定程度的开发。在查干湖,人们的做法是,一面保护好查干湖,一面加快推进查干湖生态小镇项目建设,全面启动5A级景区创建。一个美丽的地方,会因为美丽而得到回报。指尖舌尖,要为吉林“种”出一万亿黑土地,地球最珍贵的土壤资源,东北最著名的自然身份。头一次来东北的外地人,会震惊于大地泛着油光的黑。这是土地肥沃的标志。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吉林四平梨树县,语重心长地说:“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梨树模式值得总结和推广。”世界三大黑土区——乌克兰的乌克兰平原、美国的密西西比平原、中国的东北平原中,只有东北平原需要一边耕作一边保护,利用强度更大,保护要求更高。黑土是在温带湿润或半湿润气候草甸植被下形成的,过去,黑土地覆盖着一层厚实的黑色腐殖质。但这些年来,东北黑土地普遍流失,每年土层会降低三毫米左右,而且颜色越来越黄、越来越硬、越来越“瘦”。如何保护黑土地?在梨树,已经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梨树模式。秋收之后,玉米秸秆就地覆盖,时间久了为土地盖上一层厚“被子”,不但保持水分,培养了腐殖质,连蚯蚓都多了。再加上中国自主研发的免耕播种机,尽量减少对黑土地的伤害,一次性完成全过程,如今的梨树,黑土地重焕生机。在吉林西北部,则是一片盐碱地。这些年,当地对盐碱地进行淡水稀释,再施以有机肥,借助于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大大改良了盐碱地。如今,在这片土地上,开始长出了弱碱性的水稻。前年,吉林省产粮776亿斤。去年,在三场台风影响下,产粮也达到了760亿斤。未来,随着吉林省与中科院合作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率先启动建设东北平原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吉林产粮肯定会更多,将逐步迈上800亿斤、900亿斤甚至1000亿斤的台阶。吉林是大国粮仓,全国产粮总量前十大县吉林占六个,前三名的县都在吉林省。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吉林持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这片黑土粮仓,不满足于此。吉林人真正要做的,是既成为中国的粮仓,也成为中国的中央厨房。不但有农产品,还要有农产品和食品深加工,要把粮食变成食物,进厨房、上餐桌、装口袋。从一粒粒粮食,到入口的美味。吉林这个大国粮仓谋划的未来,是从指尖到舌尖的。继续“闯关东”,吉林要用行动寻找出路谈到东北,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难以回避。“投资不过山海关”。这话,说的其实是营商环境。这几年,吉林直面这个问题,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中做出了诸多努力。今年正月初七,上班第一天,吉林便召开了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大会。4月19日,又召开全省服务企业大会,启动“服务企业周”活动,省直部门配套出台相关政策,全力打造惠企、暖企、稳企、护企、安企良好环境,会议全程网络在线直播,80多万企业家通过直播平台在线参会。吉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的讲话,不护短不粉饰,开门见山,直戳痛处。“当前,全国各地营商环境竞争非常激烈,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营商环境,像守护健康一样建设营商环境”,“实践证明,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谁拥有法治化营商环境,谁就能给企业吃下‘定心丸’,谁就拥有竞争优势”,“凡是政府出台的政策、推出的举措、公开的事项,必须不搞变通、不打折扣、不缩水分依法依规全部兑现”,“凡是上届政府签订的协议、上任领导应该履行的责任,只要合法合规,后任领导就要接续过来,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良好的营商环境,最终要体现到有没有招到客商、有没有落下项目”,“一经发现或者企业各方面举报一票否决、严肃处理,今年要抓一批反面典型”……在吉林,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一把手工程”。吉林成立了省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其他省委常委、副省长全部参加,各市(州)、县(市、区)也参照省里做法,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并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一个人侧重主抓营商环境,一个人侧重主抓招商引资和经济建设。制度保障也已出炉。此前,吉林颁布实施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去年出台配套实施细则,成为全国第5个出台相关法规的省份。效果如何?当下来看,效果正在显现。去年底,国家发改委评定的地级城市信用指数吉林省综合评分居全国第3位,入百率居全国第1位;企业开办时间整体压缩到了1个工作日以内,最快只需20分钟;工程建设审批管理平台运行效率居全国第1位;不动产登记工作效率排名全国第2位;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获全国综合评比第2位;中国人民银行系统显示,吉林省外净流入资金额4110.4亿元,居全国第3位。今年一季度,吉林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35.1%。引人注目的有,一汽奥迪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长春,首个工厂直接投资350亿元、配套产业投资200亿元,达产后将形成约200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一汽与美国丝尔科公司、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合作投资100亿元的红旗高端跑车项目落户长春,让“红旗”品牌红遍大江南北、走向世界。这些,无需提前鼓掌,值得拭目以待。很多人知道,东北人大部分是“闯关东”过去的。吉林人传承的是“闯关东”的精神基因。在计划经济时期,吉林抓住了国家重点布局东北的历史机遇,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如今在新时代重新出发之际,吉林所需要的,也正是这股劲头。吉林人都还记得,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就说过一句话——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在总书记关心的黑土地上,吉林人正用行动寻找出路。编辑:单哲
2021年9月8日
其他

听李保国院长首都科学讲堂《保护黑土地——耕地中的“大熊猫”》有感

推荐阅读●中央4台用3分钟再次推介四平黑土地...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2021年8月30日
其他

讲座|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暨"梨树模式"在杜蒙县的创新应用

姜洪才,黑龙江省杜蒙县鸿财农业技术服务公司总经理。姜洪才总经理,经过商,做过企业管理,近几年怀着热爱、钻研农业的情怀,率先黑龙江省杜蒙县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本区域引进"梨树模式",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建立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承担建设县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基地田任务,钻研种植技术细节,改制保护性耕作机具,重视突破植保难题,他比较全面掌握和规范运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并热情承担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培训工作,被确定为杜蒙县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基地。前不久他光荣地当选杜蒙县十大乡村人才。各位老师,各位理事长,大家晚上好。今天很荣幸由联盟安排我在这里跟大家共同分享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杜蒙县目前应用情况。那我就开门见山,大家也都比较熟悉,我首先给大家发个视频。这个视频,就能够充分说明我们用多年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和不用秸秆还田的差距,我们这两块地在今年6月12号儿都得了白化病,我们这个土壤呢,体质就比较强,他那体质比较弱,就没有过来,这就是差距。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给大家汇报一下,一、梨树模式在我们杜蒙县应用;二、关于对黑土地不同声音;三、我做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首先我想说,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秸秆全量还田的梨树模式是一个农业高端的科学、一个发展的趋势,我们要相信科学,不能沉浸在过去的种植模式当中。杜蒙县,那从过去的200亩发展到今天的4000多亩,秸秆全量还田4090梨树模式,得到了联盟的认可,更得到了我们杜蒙县的重视。我们杜蒙县雪松局长和我们董主任一行九人在去年8月10号儿到梨树高家、百亩良田等地参观学习,很受鼓舞和启发。通过大量的调研,我们雪松局长啊,这一年当中对我们黑土地保用梨树模式非常的认同,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今年在我这儿成立了一个黑土地保护性工作培训基地,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设备,表示感谢。梨树模式,今年在杜蒙的发展到4000多亩,这4000多亩分布在四个乡镇、一个厂(就是我们靠山奶牛场)这四个地点,距离我150公里,今年做的都非常成功。怎么能做的非常成功?就是在我们这个三月的下旬,我们召开了一个小会,根据他们土地的地力情况,拿出每个乡镇的种植模式的方案,又通过王影秘书给我们发了几本儿书,让他们真正了解什么是梨树模式,你想做这个秸秆全量还田要把这书先看明白,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把地种好;第二个办法,就是种地过程中要发视频,看看有没有像我播种不均匀等问题的出现,附近的到现场去观看,找出问题当时解决,把黑土地保护耕作做的扎实。这个就是我们杜蒙县从200亩保护性耕作发展到今天4000多亩的原因。第二,关于对黑土地不同的声音,在快手、抖音以及我的周边都有很多杂音。这个杂音我个人认为是很正常的,因为周边的农民他不认同科学,不懂科学。他还是沉浸在过去的传统种植模式当中,很难接受新鲜的事物,我今天在快手里找我那篇评论,一直没有找到。我在快手里头看见一个小伙儿骂:政府要求秸秆还田,老百姓这地怎么种啊有什么好处?我们得虫病怎么办?我给他了一个评论,我说我种了五年秸秆儿还田,我们地有机质从过去的1.5到现在2.67,这都有科学数据的。地力肥了我们产量才能上来,我们是风沙干旱区,我们应该相信科学,说完我又留了我手机号儿,我说我也可以给你们出费用到我这儿来看。他也没有给我回复啊。但是在这个视频当中,有上千个农民给点赞,而且我们反驳的人很少,那就充分说明我们农民对科学的意识还很淡薄。还有一个就是,我在我附近种这个模式,也出现了这种不同声音。在19年,我们这块儿出现严重干旱,我们一般地玉米都达到五六百斤儿,我种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玉米平均产量达到了1000斤左右。因为到春节时候都吃杀猪菜儿,有老百姓杀猪,我们坐在一起,我地邻说我的模式不行,有人问,说你打多少斤呐?他说打多少斤别说,你那玩意儿不行。旁边有人问,说你打多少斤呢不行啊,他不说。然后有人问我说,洪才你打多少斤呢?我说我这块地打了1300斤呢,我给人家就是付了1300斤的那个产量。第二年春天我条耕的时候儿他去了,老哥呀,你把我地弄那个保护性耕作吧。我说你不说不行吗?那不是喝酒了吗?你把我的弄了,回家我让弟妹给你杀小鸡,咱俩喝点儿酒,就是他明知你这个行,他嘴还说不行,这就典型农民代表啊。还一个是今年,今年我在屯中央种了一块儿地。老百姓前期的呼声也不高,都认为这个不科学,种植不行,特别是在这个6月20号左右,好像是28号儿,我打的是化控。这个化控打完以后,玉米13天就长了15公分,附近老百姓说的更多了,这玉米完了,这地废了,根本不长,别人儿一天都长五六公分,他这个地根本就不长,看不出来长啊,13天才长15公分能看出长嘛。当时地主就找我,我说你放心,你现在看你的根系已经比他们多了,你的气生根跟已经比他们粗了、多了,你的秸秆的粗度比他们粗了,咱们用尺量啊,相信。半个月以后,玉米开始恢复它的生理生长,过了十二天左右玉米长起来了,我说我请大家吃烤串儿,地主问上哪儿吃啊?我说上你的地头儿,我把这个不同声音的人都叫在一起,他们都说这玉米长得太好了,前期以为不行呢,后期非常好,那么我们就要反思维去想,他们之所以说不行,因为他们没看出产量,没看出最后的结果,所以说他的呼声和我们的呼声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有耐心地、要有办法地去跟他们沟通去跟他们去解释是吧,我们要相信科学。这个是我讲的第二个。第三个,就是我在六年当中做这个黑土地保护性工作,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当时张志发老师把4090秸秆还田引进来,我们就一个归行机,没有别的,秸秆归行呢,还出现秸秆一垄大一垄小,我们秸秆儿秋天归行春天就把秸秆儿都刮的满地,第二年还得重新做,我们在不成熟、秸秆从不会归行到会归行,然后我们又把这个秸秆儿上面儿又上了一层土。从不会做到会做它是需要一个过程。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在当时作业的时候,我们的免耕机作者走着就跑了,就和那个另外一个垄并在一起了,因为我们也不会正确使用免耕机,并在一起出现垄挨垄的现象,还有的出现一垄高一垄地的情况。那么这种情况怎么去解决呢?首先我们要找出原因,我们跑偏的原因,我们一垄高一垄低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我们就在土壤当中的65公分垄变成40公分垄,我们首先找出原垄的阴阳面儿的原因。我当时手机照片效果也没这么好,那个在那个手机里头就有两个垄帮儿的温度有阴阳面儿照片。他两边温度是不一致的,出现了一垄高一垄低,一个原因是当时没有条耕机,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我们免耕机它是两个单体,可能个别的单机器当中会出现我们两个单体都调到两个牙的时候,他不一定是平,两个垄不一定下籽儿是一样深的,那么我们在上地之前要给他调到一样深,可能一边是三个牙,一面是两个牙,提前要调好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就是因为不会使用机具造成的,我加入了黑土地联盟听到苗全老师讲的课,我们才真正学会使用免耕机,肥在种下8到12公分,怎么调调到八到12公分、我们机器怎么稳、我们六个盘怎么能平行在土壤当中。都是跟苗老师一步步去学的,种子在土壤当中怎么能均匀分布。在我们县400多人的免耕群里,就有的免耕机手说:我给别人种地一天种多少,我的速度是每小时13公里。我就问他,我说你13公里,你把地不给种的扬了翻天吗?他说不可能啊,我种的非常好说。我说如果你把你机器拿过来,我给你调,如果你肥在种下八公分左右,你后面儿镇压强度都够的话,你754以下的车拉,如果你能跑到13公里,我送你台机器和机头。因为是不可能的,我调了多台机器,凡是把我们的肥能下到土壤当中,在这个种子下方八公分左右,那么我们后面儿镇压要平行的话,车头是很难很难跑到12公里的。我说这些,从过去不会做到现在会做,这个过程当中真是很艰难,那么我们种地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每年粮食的递增,为了粮食的高产,我们梨树模式秸秆全量还田,让我们养地,我们产量才能一年比一年多。我要求我下面的合作社儿绝对不能广种薄收,我们要精种多收。地可以多,但是必须精,必须达到这个标准。我认为,只有这样,我们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才能往前推广,才能,越做人越多,我们不能说我们发展一个基地,他不能去规范地去种植,因为就是说用我们梨树模式就能增产。我认为这个想法就是错误的,首先得灵活的把我们各位专家的数据运用到土壤当中,这些专家和教授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把数据给我们。我们在土壤中再不会去应用,再把它用偏了,那就是我们的水平和能力问题,特别是我们黑龙江。我们省黑土地保护首席专家马守义院长,这老人家对土地非常有情怀,今年4月22号带领他的团队到我这儿来看墒情,查看我这个风沙干旱区的墒情,在条耕时候马院长说了,江总啊,这个地不适合条耕,4月22号已经干了两指头,这样你在播种时候如果不下雨就麻烦,确实实按照马院长这个事儿来了,我们今年前期到6月2号才下雨,我们4月29号在我这儿做了全县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现场会的时候,播种时候已经达到八公分干土。我说这些就是说,我们要因地而宜,能做条耕的一定条耕;能做调旋,一定要调旋;能做秸秆归行的,一定秸秆归行,能做深松的一定深松,不能做深松的,一定要加大犁底层。我在群里头可能一直没有听说怎么能加大犁底层呢,我买了840亩地,我地营养层就是十公分,我下地下膜下滴灌管儿都下不去,沙子往下堆,在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加大犁底层,要保住水。还有一个,就是我和联盟有不同的观点,因为李老师说了,你把你的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也要说出来,我中耕给肥的观点,有所不同,因为我做了几年实验,还有我也更应该感谢我们群里头这个农垦局的谢丽华老师,他也给我提了很多宝贵意见,那么我们在中耕深松的时候,通过我多年的实践有个什么问题呢?就是我们在中耕深松后草长出来。很让我头疼,那么后期通过专家的指导,各位老师的指点,掌握了什么时间深松,我们叶片能把草挡住,我们怎么能打下犁底层,
2021年8月23日
其他

王贵满:探索推广黑土地保护“梨树模式”

王贵满是吉林省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副站长,也是“梨树模式”的发起人和参与者之一。他说:“我很欣慰,我们团队找到了黑土地保护的路径图,这就是‘梨树模式’!”立下志向,要让黑土地像以前那样油光光王贵满今年61岁,1979年考入吉林省延边农学院农学系,1983年毕业回到家乡梨树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近40年的工作中,他有15年是围绕黑土地保护进行的。在多年工作中,王贵满和他的团队创新探索出了“梨树模式”。测产显示,用“梨树模式”种地比不用“梨树模式”粮食增产8%到10%。按照8%计算,梨树县每公顷土地至少能增产2000斤。王贵满说:“我们现在离成功不远了,成功就是让更多的黑土地还像以前那样油光光啊!”何为“梨树模式”?王贵满介绍,就是以玉米秸秆覆盖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为核心,配套农机农艺相结合的高产高效技术措施,形成以秸秆覆盖、条带休耕、免耕为主体的技术模式,建立土壤培育与高效利用于一体的玉米秸秆覆盖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从而促进相同类型区土壤环境保护与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梨树模式”有4种,即玉米秸秆覆盖免耕种植模式、玉米秸秆覆盖条带旋耕种植模式、玉米秸秆覆盖原垄种植模式、玉米秸秆高留茬垄侧栽培种植模式。几经试验,“梨树模式”得到农民认可推广“梨树模式”的过程是艰难的。有一年,在梨树县林海镇揣洼子村,一些村民同意试试。可开春动真章的时候,看到满地横七竖八躺在那儿的秸秆,多数人又不干了,说这是“种埋汰地”,纷纷撂挑子。只有一个出了名的懒汉因为“图省事”同意了。转眼到了出苗期,大伙儿到地里一看,采用秸秆还田的地块,苗齐、苗壮、成线,愣是把传统种植方式给比了下去。到了秋收测产时,免耕播种比传统种植产量高了三成。等着看笑话的人不言语了,一些农民开始接受这种模式。2018年春季,梨树县遭遇53年来最强春旱,好多地块只见干土不见苗。可旱情竟然没有影响到八里庙村种粮大户卢伟。“咱这地不怕,不信你瞅瞅。”卢伟蹲下身子,在秸秆下面,手一扒一抠再一攥,一抔掺杂细碎秸秆的黑土被握成了团儿,“这土里有湿气,不然咋能攥成团儿?再往深里抠,还能挖着蚯蚓呢。这是秸秆覆盖还田的功劳啊!”王贵满告诉记者:“以前种地用农家肥,秸秆经过家畜消化,转换成粪便回到地里,种地又养地。可大量用化肥后,秸秆烧掉了,农家肥几乎不用了,黑土的营养就一点点流失,太可惜了!”怎样才能阻止黑土地退化?王贵满经过十几年的研究、试验,最后认准了秸秆覆盖还田,认为“这是养地护地经济有效的方式”。王贵满先后联络来自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几十位专家汇聚梨树县。2007年,他们在高家村一块225亩的“破皮黄”地块进行秸秆全覆盖试验。短短几年试验,效果逐渐显现。如今这块地,踩上去脚感松软,当年的“破皮黄”成了实打实的高产田。事实证明,秸秆全覆盖还田能保墒、护土、抗倒伏,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黑土层形成。经过农业专家连续10年监测,2007年那块试验田的土壤含水量提高了20%至40%,耕层0至20厘米有机质含量增加12.9%,蚯蚓数量是常规垄作的6倍。以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技术为核心的免耕栽培技术得到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不遗余力,全心研发免耕播种机王贵满告诉记者:“推广‘梨树模式’,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加入。”2008年,王贵满联合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张旭东、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关义新、时任梨树县农机推广站站长苗全,快马加鞭研制“梨树模式”所需的免耕播种机。干事儿得有钱,没钱咋整?张旭东说:“有一天,王贵满突然拿来10万元,问他咋来的,他也不说。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是他以个人名义借来的。我们一看,老王是铁了心啊,我们的劲儿也跟着上来了。”他们还外出学习,回来后一遍遍试验。在不断试验中,免耕播种机最终被研制出来。王贵满说:“有了性能先进的自产免耕播种机,什么秸秆覆盖、条带休耕、机械化种植都能解决,一次作业即可完成清理秸秆、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还解放了大批农村劳动力。”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梨树县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建设的主旨就是在实施“梨树模式”的基础上,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实施主体,以300公顷土地相对集中连片为一个实施单元,确定具体实施模式,打破农户间土地界限,并基于此合理配置农机具,将农资采购、农机作业、人员配置和资金使用效率发挥到最大化。编辑:单哲
2021年8月19日
其他

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座谈会召开

近日,为贯彻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现场会精神,推进落实《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在吉林长春市召开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座谈会。来自东北4省(区)黑土地保护机构的负责人、黑土地保护方面专家、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县代表等人员就落实好《实施方案》、做好今年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人员参观考察了吉林黑土地保护示范区实施情况,了解当地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和实施成效与经验。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有关领导到会指导。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2015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安排专项资金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积极探索黑土地保护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技术模式,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目前,已先后在东北4省(区)的41个县(市、区、旗、农场)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示范,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展了整乡(镇)示范,示范面积达1050万亩。为保障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任务的完成,2015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组织专家,以解决黑土地突出问题为导向,依托已有科研成果,针对不同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种植制度,提出治理措施。在此基础上,改革种植制度,将工程、农艺、生物等多项措施集成组装,在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县和项目县包片专家指导下,边实际应用,边调整改进。经过6年的示范、总结,形成了将东北黑土地按水田、旱地进行一级分区,再按光热、降水、地形等对旱地进行二级分区的10个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技术模式,将为“十四五”期间实施好国家黑土地保护利用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座谈会上,代表发现,吉林省借鉴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发布的10大技术模式,进一步强化综合施策,按照“控、增、保、养、调”的技术路线,探索形成除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还包括秸秆深翻还田、水肥一体化技术等适宜本省的10大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使黑土地在利用中得到有效保护。目前,吉林省依靠10大黑土地保护模式,以秸秆还田为主要抓手,综合应用深耕深松、有机培肥、养分调控、粮豆轮作以及坡耕地治理等技术措施,构建起东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质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的保护路径,为东北黑土地保护工作树立了样板。编辑:单哲
2021年8月18日
其他

我国明确未来五年黑土地保护实施方案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完成1亿亩黑土地保护利用任务,黑土耕地质量明显提升,旱地耕作层达到30厘米以上、水田耕作层达到20至25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10%以上——这是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科技部、中科院、国家林草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的黑土地保护明确目标。《方案》强调,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要坚持保护优先、用养结合,促进黑土地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实施差异化治理;坚持政策协同、实行综合治理;坚持示范引领、加强技术支撑;坚持政府引导、带动社会参与,形成黑土地保护利用长效机制。《方案》明确了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内容和分区实施重点。在内容上,着重实施土壤侵蚀治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肥沃耕作层培育、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等措施,解决黑土耕地出现的“变薄、变瘦、变硬”问题。在区域上,松嫩平原北部的中厚黑土区以保育培肥为主;松嫩平原南部、三江平原、辽河平原的浅薄黑土区以培育增肥为主;大兴安岭东南麓、长白山—辽东丘陵的水土流失区以固土保肥为主;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西部的障碍土壤区以改良培肥为主。七部门表示,将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统筹,加强东北四省(区)已有项目统筹、行业内相关资金整合和行业间相关资金统筹的衔接配合;强化多方协同,共同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机制;强化规模化示范带动,推进黑土地保护与发展高效农业、品牌农业的有机结合,提高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效益,鼓励农民积极主动落实相关措施。编辑:单哲
2021年8月12日
其他

学习推广"梨树模式”,争当先锋交新答卷一一黑土地联盟基地向总书记报告(二)

从辽河平原到松辽平原,从黑土地大粮仓到盐碱地,一年来,国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布局在东北四省区的一百多个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暨“梨树模式"试验示范基地,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梨树县视察提出的三个“一定要”的重要指示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指引的方向,坚持当好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的带头人,继续奋力担当起引领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好黑土地的先锋,更加努力地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应用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暨"梨树模式"为主业,在使玉米出苗更好、秸秆覆盖量更大、农机作业生产更规范、技术应用质量更高、技术集成采用更配套、全程机械化程度更高、玉米产量更增,农民收益更好等方面,在技术配套措施和组织推广保障方式、机制等方面,不断进行深入多方面探索实践和总结推广,一直走在东北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的前列,拿出了"联盟方案"、"基地做法",展现出奋进的新脚步、努力的新成果、带来的新变化。在这里他们要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一年来在推广应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暨“梨树模式",所做出的优异答卷。报告总书记,我是吉林省乾溢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徐国臣。一年来,习总书记关于保护好黑土地、把合作社办得更红火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始终牢记在心,指引推动我们在推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学习推广"梨树模式",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中快马加鞭,做出新发展规划,采取新行动实践。借鉴"梨树模式”中科院保护性耕作技术研发基地,2021年春季联社继续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生态研究所,进一步开展20公顷规模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让这个基地成为农民身边的学习样板田,辐射带动更好农民合作社、农户规范、科学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配套建设的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大楼也投入使用。参加到了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中。今年联合社成员合作社已发展到258家,托管流转入股土地面积达到5万公顷,占农安县玉米耕种面积的1/7,服务农户达3.5万余户,大部分玉米种植是采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特别是,为规范推广“梨树模式”,减人节本增效,2021年引进保护性耕作条耕技术,积极探索示范条耕技术十大型化十智能化十配套化的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作业服务体制,组织了9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通过采用'六行条耕整地机+六行免耕播种机+智能自动辅助驾驶+施肥罐车+六行玉米籽粒直收’等机械设备的增型换代,减少了机手人员,明显提升了作业效率和质量。同时,合作社联合社被认定为2021年吉林省农民合作社“百强示范社”,理事长徐国臣被确定为2021年全国十佳农民资助项目人之一。报告总书记,我是吉林省梨树县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文谪。宏旺合作社作为2020年率先开始进行黑土地现代农业生产单产建设,打造"梨树模式"升级版的合作让,今年集中土地近400公顷,比去年增加近百公顷,全部采用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种植方式。在去年的基础上,在玉米秸秆完全覆盖下,使用200马力自动导航拖拉机,配套牵引三行大型条耕机进行秸秆集行整现在后,六行高性能免耕播种机进行宽窄行播种,秋季还要用六行收获收获。在这里,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呈现出松具作业耕地连片规模化、秸秆集行覆盖条耕化、免耕播种大机化、作业导航智能化的全新景象。传统机械化种植方式,一公顷要花2200元左右,现在采用秸秆覆盖免耕播种,能省800元,还能增产玉米1000多斤,加上750元的保护性耕作补贴,相当于增收2500多元。同时,今年又新购置的植保无人机,除合作社自用外,还对外开展了植保作业服务;田间安装的气象监测系统,可投入使用,在手机上就可观察得到田块土壤墒情、降雨、地温、风力等数据,用上了农业硬核"黑科技"。通过金融部门专门设立的"黑金贷”,合作社获得了吉林省首笔“黑金贷”贷款,贷款总额62万元。越来越感到,社会共同支持助力黑土地保护的氛围越来越好,使农民保护利用好黑土地信心更足。报告总书记,我是辽宁省铁岭县鑫昇地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李生。作为辽宁省多年来坚持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的先行合作社,为更好地响应总书记的号召,认真学习和借鉴"梨树模式",李生理事长积极参加黑土地联盟组织的技术培训活动,几次到吉林省、黑龙江省考察学习保护性耕作技术,在辽宁省最先引进了条耕机,开展了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条耕技术示范,并且把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服务兵扩展到本县丘陵半山区,同时还开展了农作物兼作保护性耕作耕作试验,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了使更多人了解、接受保护性耕作技术,社里还自己录制保护性耕作技术小录像、小视频,在快手等媒体上进行宣传。建立保护性耕作微信群、请专家到合作社开展技术培训讲座,积极配合铁岭县、铁岭市有关部门组织保护性耕作技术机具现场演示会,大力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普及宣传。合作社和李生先后被评为门国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工作活动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尽管由于垄距、留住秸秆等问题,使学习“梨树模式",推广应用玉米保护性耕作的道路不平坦,阻力不少,但是要坚定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前进方向,坚持下去努力加油干,继续争取走在辽宁省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前列。报告总书记,我是吉林省农安县亚宾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常亚宾。今年亚宾合作社实施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学习"梨树模式",又收到了更好的效果,从出苗到目前玉米长势,显示出突出的优势。不少村邻农民,看着玉米常规种植方式和亚宾合作社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苗情、长势的巨大反差,他们纷纷称赞说:“今年咱们旋耕起垄种的,不但苗高矮不一,参差不齐,有的还掉苗,而且还得坐水种,甚至浇了好几遍地,还有重新毁种约吗,费工费力又费钱,而人家老常合作社用免耕种的,播后没浇一次水,依然拿全苗,后期又抗旱,不比不知道,还是老常他们免耕种好。"亚宾合作社所在的三岗镇多为盐碱地、涝洼地。2021年春耕阶段气候变化大,前期耕地墒情土,土壤含水量高;在农民采用常规种植方式旋耕起垄后,遭遇了几场大风,再加上连续一个多月无有效降雨,垄上播种耕层吹干了,垄上垄下还夹干土,不但要坐水种,就是坐水种的,有的还要浇几次水,出苗普遍不好,有的还进行了毁种。而亚宾农机合作社推广采用秸秆全量覆盖保护性耕作种植方式,播前一直没有动土耕作,如同耕地上覆盖了一层被子,盖住了水分、保住了墒情,达到了播种后玉米发芽生长的要求。十七台免耕播种机一起下地,把435公顷采用
2021年8月9日
其他

学习推广"梨树模式”,争当先锋交新答卷一一黑土地联盟基地向总书记报告(一)

夏日正浓,绿茵满地,万物生长。2020年7月22日,这是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展历史上一个永远值得铭记的重要日子,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在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吉林省,走进了梨树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地块,来到了联盟的基地合作社,对农业工作、黑土地保护做出了重要讲话指示,对秸秆还田覆盖、“梨树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使这么多年来为了保护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而坚持不懈、率先实践的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各个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基地成员,深受鼓舞和鞭策,为坚持不移推广应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时序更替,一年时光,梦想前行。一年来,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梨树县视察提出的三个“一定要”的重要指示讲话精神,国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基地,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殷殷嘱托,不忘护黑土的初心,攻坚克难砥砺实践,在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推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上,拿出了"联盟方案"、"基地做法",交出了优异的答卷,展现出奋进的新脚步、努力的新成果、带来的新变化,继续担当着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排头兵的作用。仲夏里的东北,黑土白山万物新,沃野千里叶成帷。在这里黑土地联盟基地的理事长们难掩喜悦之情,他们要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一年来在推广应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暨梨树模式,所做出的答卷。报告总书记,我是吉林省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伟。我永远难忘去年总书记来到我们合作社视察的情景,"一定要办好合作社”的谆谆教导",一年来一直指引鼓励着我们前行。今年我们在坚持推广"梨树模式"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打造了"梨树模式”升级版的行列,即按照现代农业生产单元进行运行。以300公顷土地相对集中连片为一个实施单元,打破了农户间土地界限,确定了具体实施模式,合理配置和运用大中型保护性耕作机具,利用起了农机自动驾驶导航作业。同时,统一采购农资,农机作业、人员配置和资金使用率得到了提高,率先试行保护性耕作标准化、信息化作业。引入了黑土粮仓贷,解决了资金问题;办理了种植保险,控制了受灾风险问题,资金不再难筹、遇灾不再担心、生产经营更加托底。可以说,目前玉米己丰收在望,今年有望实现合作社和社员收入最冒高的一年。同时,今年我本人还被评为吉林省乡村振兴优秀人才和高级农经师。报告总书记,我是吉林省榆树市晨辉机械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刘臣。去年7月22日总书记在吉林省梨树县视察百万亩玉米绿色高标准田时,强调保护黑土地,玉米秸秆覆盖的重要性。我们感到,这说到了保护黑土地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说到农民的心坎上。一年来,围绕推广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克服困难、科技引领、努力实践,第一次实现秸秆全覆盖面积突破五千亩、第一次实现保护性耕作出苗长势全面超过常规种植、第一次实现采用农户户户称赞叫好,成功地找到了适宜全国产粮第一大县中高产田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即"秸秆全覆盖、精准条免耕",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认可。眼下,东北三省前来我社考察的人,一拨接一拨不断,己有上千人次,我们推广的条耕模式与机具正在向三省快速扩展。同时,我本人前不久还被评为吉林省乡村振兴优秀人才和高级农技师。报告总书记,我是辽宁省昌图县盛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盛铁雍。早在2012年,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张旭东保护性耕作暨梨树模式技术研发团队,就开始在辽宁省昌图县与我们盛泰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合作。围绕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2021年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与我们昌图县人民政府签署了“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框架协议,张旭东、解宏图研发团队,在春季整地前一直到现在,常期驻扎在合作社,田间指导我们开展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应用。我们新买了4行高性能先进的免耕播种机,一季作业近3000亩,不但作业效率高并且播种质量好。针对玉米秸秆覆盖种植的特殊性,为促玉米高产,合作社己经成功地探索出配套的化控技术方案,及时地运用植保无人机进行智能化飞防作业,不仅很好地控制住杂草,也促进了玉米长势和提升产量。近些天我们及时提醒和帮助农户做好虫害的防治作业。报告总书记,我是黑龙江省杜蒙县鸿财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姜洪财。一年来按照总书记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的要求,我们合作社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在县农业农机部门的指导下,把重点放在学习引进和复制“梨树模式"上。我同县政府主管部门的人员,专门来到梨树县考察学习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暨"梨树模式"。结合我县土壤、气候等实际情况,在黑土地联盟专家、科技人员的指导下,今年合作社重点开展了复制"梨树模式"三种杜蒙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示范推广工作。这三种模式是在玉米秸秆全覆盖、行距40一90宽窄行的基础上,分别是:条耕宽窄行模式、品字形宽窄行模式和苗带灌溉宽窄行模式。合作社还被确定为杜蒙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培训基地,我应邀到多个乡镇进行讲解怎样复制应用好"梨树模式"的技术培训。我们越来越对保护黑土地信心更坚定、推广应用干劲更足。报告总书记,我是吉林省东丰县沙河镇良纯村党支部书记、新巨强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赵新凯。总书记在吉林省梨树县视察发出"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的重要指示精神,给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从2020年秋季以来,我们基地示范推广应用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在丘陵半山区坡耕地的应用,进入了快马加鞭的新阶段。到今春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我们已在丘陵半山区三个县五乡八个村示范推广种植面积达到4000亩以上,带动应用示范户达300多户,让"梨树模式"在丘陵半山区扎根开花。我们保护性耕作关键机具装备,免耕播种机、条耕机、深松机己达20多台,形成近万亩保护性耕作作业服务能力。还积极尝试实践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作业技术规范,主动发现解决相关技术难题,大力宣讲传播保护性耕作技术,破解农民的疑虑。我社承担东丰县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高标准示范基地,成功地摸索一条适合半山区丘陵地带的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模式。目前可以说,今年玉米出苗和长势效果非常令农民满意,已经达到了在秸秆全部保留的条件下,对比周边农户常规垄作凸显出优势,从出苗到现在没有丝毫落下风。同时,周边市县方圆50公里来我们合作社参观考察的相关部门、农民等上千人次,让咱们基地起到了很好地带动辐射作用。通过在低山丘陵区坡推广应用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我们欣喜地感受到,给小农户农民玉米生产带来十个相关的改变变化。一方面,不仅起到了保护了黑土地的作用,减轻半山坡耕地严重的水蚀、治理侵蚀沟的问题;另一方面,真正让这一区域农民玉米生产,向习近平总书记所形容农民生产那样,挑上了"金扁担”,使低山丘陵区玉米照样可实现用现代机械手段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向现代化农业迈进。编辑:单哲
2021年8月2日
其他

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 黑土地保护中的“战斗堡垒”!

这里是黑土地保护中的“战斗堡垒”!这里叫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7月20日,“保卫黑土地
2021年7月28日
其他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梨树一周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联盟基地座谈会召开

近年来,国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在东北四省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布局建设和培育起的一百多个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基地,在当地农业农机推广部门的支持指下,己成为保护黑土地的坚定实践者、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的排头兵、"梨树模式"示范推广的带头人,越来越彰显出十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在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实施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认真总结和推广好"梨树模式"中进一步发挥好各个基地的作用,7月22日上午,国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在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组织召开联盟基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梨树一周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座谈会,回顾总结联盟基地学习贯彻情况,研究安排进一步贯彻落实举措。出席参加第七届梨树黑土地论坛,黑土地联盟来自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省二十多个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试验示范基地的代表与部分成员单位和联盟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土地与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李保国教授,联盟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副站长王贵满研究员,联盟常务副秘书长李社潮研究员、副秘书长苗全研究员参加了座谈活动。二十多位黑土地联盟基地代表发言或文字交流,汇报沟通了本基地一年来特别是2021年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取得的积极成效和发展进步,充分表达了牢记总书记嘱托、奋勇前进的坚定信心决心。王贵满秘书长在通报基地一年来工作情况时谈到,在2020年7月22日以来这个极为重要的时间节点,黑土地联盟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推广好“梨树模式"的殷切期望作为最强动力源,始终带领基地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奋进,积极实践,努力创新,切实肩负起“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重大职责使命。保护性耕作暨"梨树模式"在各地示范推广的步伐明显加快,以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建设率先在联盟基地中取得良好的开端,以长春基地为重点的秸秆覆盖、精准条耕模式正在勃兴,丘陵半山区玉米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全程机械化模式取得成功,以智能农机十公司化运作的植保作业服务创新开始起步。下一步,黑土地联盟各个基地,要有新思考、新打算、新举措、新成效。李保国理事长指出,去年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第一站就来到梨树基地深入考察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并提出了重要指示精神,我们作为黑土地保护工作者和实践者,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牢记嘱托、努力实践。一年来保护黑土地认识再提高、举措再加大、投入再增加、多方参与、成效显现,我们联盟各个基地都有深刻的感受,己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然,在实施保护黑土地过程中,也遇到了国家利益与农民利益、保护与利用、秸秆留田与离田、土壤侵蚀与保育、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保护黑土地、补贴资金到位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应当坚信国家推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方针和政策是坚定不移的,各级政策的政策配套措施会越来越更加完善,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定会逐步得到很好地解决。同时,我们要在奋力前行的实践中,以问题为导向,继续发挥好各个基地率先破题、大胆实践、积极创新的作用,再接再厉当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排头兵。会议认为,黑土地联盟基地一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今后黑土地联盟各个基地,要持之以恒贯彻实践总书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当好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的带头人,以应用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暨"梨树模式"为主业,在使玉米出苗更好、秸秆覆盖量更大、农机作业生产更规范、技术应用质量更高、技术集成采用更配套、全程机械化程度更高、玉米产量更增,农民收益更好等方面,在技术配套措施和组织推广保障方式、机制等方面,继续进行深入多方面实践和总结推广,始终走在东北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的前列。编辑:单哲
2021年7月26日
其他

第七届梨树黑土地论坛暨吉林四平黑土地保护日活动在梨树开幕

7月22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国家黑土地现代农业研究院、四平市人民政府、梨树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七届梨树黑土地论坛暨吉林四平黑土地保护日活动在梨树开幕。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田见晖,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主任郧文聚,科学技术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邓小明,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李保国,京东集团副总裁龙宝正等省外嘉宾,四平市委副书记、市长胡斌,四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郑一明,梨树县委书记曾范涛,梨树县委副书记、县长郭志勇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现场本届论坛为期1天,论坛以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主题,深入交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讲话年度汇报,研讨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攻关、“梨树模式”推广举措,组织产业对接,助力乡村振兴。黑土地保护利用基金揭牌开幕式上,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田见晖,四平市委副书记、市长胡斌上台,共同为黑土地保护利用基金揭牌。梨树县政府与吉林黑毛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以统一的资源整合优势推进黑牛全产业链项目进程。京东科技与梨树县人民政府签订《共建数字乡村框架协议》,吉林大学管理学院与梨树县人民政府签订《框架协议》。梨树县委书记曾范涛在致辞中说,去年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第一站就来到梨树县深入考察,并提出了重要指示精神,梨树人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牢记嘱托、努力实践。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通过视频连线致辞,他表示,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黑土地是极度宝贵的耕地资源,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中国农业大学以李保国教授团队为代表的一批师生,十多年来扎根梨树,致力于黑土地保护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创建了梨树模式。特别近一年来,中国农业大学把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广梨树模式作为学校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举全校之力、集中优势力量,力争实现更大突破。一年来,梨树县围绕一定要深入总结“梨树模式”,向更大面积去推广,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共同创建了以300公顷为一个标准方的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启动实施了县、乡、村“三个一”核心示范推广工程,组建了梨树县农科院、黑土地干部学院,实现了域内“梨树模式”适宜推广地块全覆盖。一年来,梨树县围绕一定要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高质量完成了万亩“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梨树示范区”建设任务,形成了集种子、农机、农技为一体的科技研发推广体系。争取到了国家级数字乡村、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为持续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年来,梨树县围绕一定要因地制宜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了“合作社+粮食深加工企业+金融+保险”的运营模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了三产融合示范点,推进“合作社+养牛”发展新模式。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开展了“百名硕博进百家合作社”行动,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让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编辑:单哲
2021年7月23日
其他

“保卫黑土地 筑牢大粮仓”网络主题活动启动仪式直播回顾

让半山区玉米生产挑上了“金扁担”◆来源:新华社◆声明:刊发仅为传播知识,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434—5228544。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2021年7月21日
其他

新巨强合作社推广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 让半山区玉米生产挑上了“金扁担”

在吉林省低山丘陵区坡耕地上,适宜和能够推广应用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吗?东丰县沙河镇新巨强农机合作社的几年实践,特别是2021年通过这项技术更细化的应用,凸显带来的连锁新变化,很好地回答并充分证明,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完全适宜在低山丘陵区坡耕农田上应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项技术的采用,一方面,起到了保护了黑土地的作用,另一方面,真正让这一区域农民玉米生产挑上了"金扁担”,使低山丘陵区玉米照样可实现用现代机械化手段耕种,向现代化农业迈进。新巨强农机合作社位于东丰县东北部沙河镇一个叫良纯的小山村。在七月初小暑这天,我这是第四次到该社考察学习半山区保护性耕作。雨后的山村,路边鲜花开放,空气中散发着植物的方香,一派绿意盎然与和谐的景象。同刚刚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还兼任合作社理事长、并有一个被大家赋予的名头那就是“保护性耕作痴迷推广应用者"的赵新凯,一道踏着泥泞的泥土,走进田间查看玉米长势、测算玉米株数、拨看覆盖秸秆腐烂情况、查看田间侵蚀沟、与到地里打药的农民唠嗑、观看保护性耕作宣传墙、走进合作社机具库房、同合作社成员交流。晚上,躺在合作社的大炕上,我俩又深入细谈,一直到很晚。细细梳理在良纯村听到、看到的保护性耕作情况,每次前去都有收获,这次给了我更多更为深刻的感受。在赵新凯的领头下,在县里农机、农业推广等部门指导支持下,作为省、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示范点,他们这里半山区玉米保护性耕作特别是秸秆覆盖做得更加有模有样;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分析总结出,通过推广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一技应用产生、带来了多重效果的作用,不是夸张、不是夸大,而是实践证明,在这里是保护性耕作,让玉米生产挑起了"金扁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这个‘金扁担’,我就理解为农业现代化。"。第一.推广宽窄行平作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垄作变平作,补齐了半截子机械化,使半山区玉米生产也适宜、也能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成为挑起半山区玉米全程机械化的“金扁担"。山坡地、再加上垄作,整地、播种小机可上坡进地作业;而后期垄形后,喷药机、玉米机都不能正常作业,轮胎碾压垄台上,机具难操作,易翻车,常规种植在苗后期基本还是人工背着喷雾器进行植保、施肥和收割。这里全程机械化是一个难点、是农业现代化的突出短板。而推广应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垄作改变为宽窄平作后,各个生产环节的中小机具都能上山地作业了,耕、种、管、收照样可以实现全程机械化了。第二,搞成了玉米秸秆全覆盖还田种植模式,让丘陵半山区玉米生产也挑起了生态环保种植的"金扁担"。新巨强合作社在成为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基地成员后,积极引进学习"梨树模式”,同时在项目支持下,连续三年多开展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应用示范;2021年在几个村几十个坡耕地块,又进一步增加了秸秆全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面积,总面积达三千多亩,是秸秆全覆盖最多的一年。秸秆一垄没烧、一根没离田,全量覆盖还田,玉米出苗、长势一点也不差,还显优势。山区秸秆直接在田间焚烧,风险大;山地秸秆把包离田,打捆机作业难,同时没有其它销路用途。所以,实践证明在这里秸秆覆盖留田,最合理、最有效、最可行,使玉米生产实现了生态环保。第三是小农户、小地块也能、也用上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成为让小农户也能实现采用现代农业种植方式、用上先进技术的“金扁担"。这里户均耕地二公顷多,地块分散,分布在七陵八坡,既使连片地块,也是为坡耕地。就是这样的小农户经营、小地块,合作社通过耐心宣讲、布点打样、示范引导、单机两行作业,带动影响全村免耕播种机由最初的一台,发展到现在保有量达14台,全村山坡小地块也都用上了免耕播种技术,面积达4000多亩,被称为东丰县免耕播种第一村,有90%多的农户是用免耕机播种,还有
2021年7月14日
其他

黑土地上的“袁隆平”——记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副站长、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贵满

秸秆还田的梨树模式,喜获丰收。(左一为王贵满)为推广梨树模式,在高家村中科院试验田,王贵满(中)主持召开了应用技术现场会。时间的里程碑2020年盛夏的松辽平原,阳光普照,生机盎然。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视察调研。当时正值玉米抽雄吐丝,顶端的花穗,在阳光下闪着金黄,十来架无人机正在进行喷洒作业。梨树县地处世界黑土带之一的松辽平原腹地,是全国粮食生产5强县之一。从2007年起,这里诞生了以玉米秸秆覆盖、全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为核心的“梨树模式”,形成粮食增产和黑土保护的叠加效应。这次习近平总书记来,有关方面决定,由中国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汇报“梨树模式”诞生的背景、内容和效果。县里的陪同人员主要有两名,一名是县政府主要领导,他汇报全县的农业情况;另一名是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简称梨树县农技站,下同)站长王贵满。当李保国汇报到“梨树模式”在吉林省已经推广1800万亩时,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这个工作很重要!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梨树模式值得总结和推广。”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关切地问李保国:“一年你在试验地能呆多长时间?”李保国回答:“我每年大约有十分之一的时间在农村试验田。”总书记赞许地说:“农业现代化关键要靠科技现代化,专家学者要把论文真正写在大地上,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顶着烈日,习近平总书记步入玉米地深处,走到黑土断面观测点近距离察看黑土保护情况。总书记走到地边时,亲切地招呼王贵满和他身边的几个人:“都过来吧,我跟你们合个影。”于是,大家聚拢在总书记周围,摄影师举起照相机,用镜头留存了这一珍贵的瞬间。总书记的关怀和教诲,使王贵满和在场的农业专家如沐春风,如含甘饴。王贵满感到保护性耕作事业,将掀开新的一页,自己和同事们将担负起更重的历史使命。黑土之殇1960年11月12日,王贵满出生在梨树县四棵树乡傅家街村。祖上是闯关东的农民,到了他父亲这一代仍然是农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民,都是土地拜物教的信徒。黑土地是滋养他们生命的摇篮,也是他们精神成长的文化家园。儿时的王贵满感到土地是万能的、神奇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风水宝地。关东大地沃野千里,黑土地肥啊,插根烧火棍都能长出绿叶来。富有腐殖质的黑土层,最厚的地方有60厘米。据科学家的研究考证,黑土形成1毫米,需要400年的时间。60厘米,就是几十万年的积淀啊!黑土地有着厚重的物理和历史。那时的王贵满不会想到,他从延边农学院毕业后将和黑土地打一辈子交道。梨树县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的黑土区,全球这样的黑土区仅存三片:分别位于乌克兰聂伯河畔、美国墨西西比河流域和我国东北平原。黑土地之所以“黑”,就在于它覆盖着一层黑色的腐殖质,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最适宜耕作。但是,我们的黑土区被开垦之后,黑土地逐渐退化,近30年以来,退化进程在加速。2021年4月下旬的一个星期天,我和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李佰伦、吉林省鑫都文化传媒公司导演林播、作家王洪志前去梨树县农技站采访。王贵满站长把我们领进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的黑土地博物馆,给我们看了两张图:第一张图是没有退化的黑土地剖面图,可以清晰地看到黑土层有30—40厘米厚,作物扎进土壤的根系有1米多;而退化的黑土地剖面图,显示黑土层不足10厘米,作物根系深度只有20—30厘米,成“摊煎饼状”。王贵满痛心疾首地说,几十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重型机械反复深度耕作、环境污染等原因,使东北黑土地有机质含量平均下降1/3,部分地区下降1/2,黑土厚度已由60-70厘米减少到20-30厘米,而且每年还在以0.3厘米的速度消失。如不加紧治理,再过50年,黑土地将流失殆尽,耕地将失去生产能力,世界闻名的黄金玉米带将不复存在,中国人的饭碗就不会端在自己手里。在多年的观察、试验和搜集资料中,王贵满和他的团队总结出黑土地退化的九种类型: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盐碱化、营养失衡、板结、固封、污染、酸化、侵蚀、有机碳锐减。黑土之殇,警钟敲响!餐桌上的战略选择孔子说:“君子无逸。”2007年的国庆节,王贵满、张旭东、关义新、苗全等人是在梨树县境内的试验田里度过的。这四位农业专家,惺惺相惜,俱为风流人物。王贵满暂且不论,张旭东在德国从事科学研究,放弃了国外优渥的生活环境和先进的科研条件,回国后到中科院沈阳生态应用研究所当了一名研究员。关义新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院,后来跳出体制,到东北自主择业创业,成为农民合作社的投资人。苗全曾是县农机推广站的站长,当过全国农机系统先进工作者,经过磨难后成为试验田所在合作社的负责人。中午,这四个人到县农技站对面的小馆子吃饭,权当工作餐。大家说,为了实现祖国的农业现代化,保证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和老百姓的饭碗,我们一生就做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这件事,十年二十年,就是倾注一生,也无怨无悔。如何加快实施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技术的进度和力度,是餐桌上大家共同的话题。后来,这项技术成为“梨树模式”的主要内容。张旭东是较早把这项新技术介绍到国内的农业科学家之一。就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应用研究所、长春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县农技站及相关农机生产企业,在总结国外免耕栽培技术基础上,结合吉林实际,创建了玉米秸秆覆盖全程机械化免耕栽培技术,这项技术成为“梨树模式”的主要内容。张旭东是较早把这项新技术介绍到国内的农业科学家之一。秸秆还田不是王贵满他们的独创,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早已有之,王贵满他们的独创性在于结合中国特别是东北的土质特点,发明了宽窄行的栽培模式。这项技术的内容和价值,简单而通俗地说,就是秋后把秸秆和茬子留在地里,这等于给土地盖上了一件被子,保温保墒,防治雨蚀风蚀。春天播种不用耕地起垄,增强了秧苗抗御倒伏和病虫害的能力。秸秆和茬子腐烂后变成腐殖质再还给黑土地。其中秸秆覆盖还田、轮作是养地护地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但是有一个瓶颈或难题制约着这项新技术的实施,那就是必须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如果没有免耕播种机,秸秆覆盖免耕播种就是零。中国科学院的试验田播种时曾用美国生产的免耕播种机,作业效果前所未有,令人羡慕。当时国内没有这种机械,购进一台需要人民币50万元左右;国家要立项,至少得300万元。当时没有钱。这两条路走不通。2008年春天,这四个人在梨树县大田研究玉米栽培技术,关义新提出大胆设想:我们自己搞,得到了其他三个人的响应。开始设想时,他们知道播种、施肥、镇压这三个环节是播种机发挥作用的关键。没有先例,苗全提供信息说:“美国、加拿大的免耕机起步早,技术先进。”张旭东、王贵满等人赴加拿大考察。没有启动资金,王贵满自己筹措了10万元。当时一心为了搞出免耕播种机,王贵满根本没有考虑,如果失败了这笔钱由谁来偿还。在没有图纸、没有车床、没有工程师的情况下,经过半年的昼夜奋战,他们终于造出了第一台国产免耕播种机。随即,吉林省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上线生产,性能日趋完善,受到市场的追捧。到目前为止,累计销售免耕播种机3万多台。“建立革命根据地”2007年腊尾春头,王贵满几经奔走考察,把梨树镇高家村225亩连片地块作为试验田。试验田要有基础设施,王贵满争取到县财政的支持,拨款1000多万元在试验田里打井盖房。以前这里的地块亩产600多公斤,实施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第一年,亩产接近700公斤,以后每年的产量,都超过800公斤。中国科学院“东北黑土培肥增碳课题组”来做试验,亩产超过1000公斤。耕作区域的窄小零碎,也限制了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王贵满支持、帮助农户成立农业合作社,通过土地租赁、土地托管和带地入社等方式,推进土地规模化和技术标准化建设,为实施保护性耕作奠定坚实的基础。2011年,梨树县康平街道八里庙村的农民卢伟组建了农民合作社。他从合作社拿出160多亩土地,在全村率先采用了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技术。2015年梨树县遭遇了罕见的大旱,二伏、三伏滴雨未下。因为他们的地里有秸秆覆盖,把上一年的水分和当年头伏的降水全部储存下来。在别的农户减产的情况下,卢伟这160亩地粮食一点都没少打。从高家村225亩试验基地起,到2021年初,梨树县逐步发展出600个百亩示范户、60个千亩核心区、20个万亩示范片,示范田共计32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土地200万亩,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的70%。有风暴布才成为帆要大面积推广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技术,谈何容易?王贵满反复宣传这项新技术的好处和耕种方法,终于在2007年底,王贵满来到林海镇揣家洼村,村支书崔忠臣对王贵满说:“这个办法挺好,我说服村民试一试。”他走家串户,苦口婆心地说服村民。作为条件,王贵满答应给这个村免费播种20垧地。村民乐得手舞足蹈,都同意试试。王贵满打心眼儿里高兴,破冰之旅开始了。可春耕动真章时,看到满地横七竖八躺着秸秆,多数人不干了,说这是“种埋汰地”,给庄稼人丢脸。倒是有一个人因为“图省事”,同意他们家采用秸秆覆盖免耕播种。转眼到了出苗期,村民们跑到他家地里一看,一溜烟似的苗齐、苗壮、成线,愣是把传统耕作方法出的苗给比下去了。秋收测产,这家地块比其他地块增产近30%。王贵满知道,自己要实现保护性耕种的最终目标,要过很多坎。1996年春夏之交,当时梨树乡花炮厂停产,有20多垧地要往外包。有几个人争着承包,王贵满以每垧地较高的价格3000元包下来,作为固定的试验示范基地。站里职工们的意见分歧比较大,有人认为这块地不是一二类地,价格也贵。后来实践证明,王贵满的决策是正确的。搞农技推广试验,必须有自己稳定的试验基地。经过十几的建设、养护和使用,农技站的这块地,已经成为土质很好的规范的试验田了。“梨树模式”的产生是基于跨学科、跨部门的一体化技术推广平台,这样王贵满有时就工作“越位”,干了分外的事。例如,搞免耕播种机是农技站的事,组建合作社是农经站的事。久而久之,闲话就出来了,王贵满不得不面对非议的打压。自己团队内部的人说,这不是咱们的活,咱们咋干呢?外部的人说,这不是你们的活,你们咋干呢?十几年的风雨历程,王贵满基本是在舆论的“围剿”中走过来的。这些年经历的困苦磨难,使王贵满仿佛从战场归来,品尝了无数身心交瘁的痛苦。有一次,保护黑土地志愿者邹志强采访王贵满。中午俩人在职工食堂吃饭,期间王贵满回首往事谈到伤心处,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邹志强受到感染,泫然泪下,两个人感叹唏嘘。创新“交响乐”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改变”,是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试验推广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技术的过程中,王贵满从观念到耕作,从技术到体制
2021年7月12日
其他

7月22日!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确定!

近日,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9号)公布,《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的决定》已由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21年5月27日通过。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作出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的重要指示精神,让“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成为推动全省黑土地保护工作的重要载体,决定对《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作如下修改:将《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第一章第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每年7月22日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编辑:单哲
2021年7月9日
其他

对话王贵满:“梨树模式”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在梨树这块土地上,有世界公认的最肥沃的土壤——黑土。这里的农民祖祖辈辈耕种着黑土地。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副站长王贵满在这里耕耘了很多年,为的也是这片黑土地。
2021年7月5日
其他

致敬!这位保护性耕作专家喜获中共中央表彰,实至名归!

6月28日,中共中央公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名单。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党中央决定,授予吴良镛等384名同志、追授李献忠等16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据了解,本次受中央表彰的400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共有27位来自涉农科研院所、涉农高校、涉农企业和农技推广一线的农业科研工作者、技术推广工作者。其中,农机行业熟悉的吉林省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副站长王贵满名列其中。王贵满,男,汉族,1960年11月出生,吉林省梨树县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延边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他一直在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扎根基层38年,为黑土地保护事业奉献了全部青春。养好黑土地,留住金饭碗。从2007年开始,吉林省梨树县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在全国早先一步行动,决心要守住这片“耕地中的大熊猫”。他率领技术骨干人员与科研单位、农机生产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提出了“保护培育黑土地,高产高效可持续”的奋斗目标,从探索“米麦间作”到“玉米宽窄行栽培”,从“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到“三个方式转变”,每一个奋斗历程都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梨树模式”的推广离不开免耕播种机,在当时,我国还没有自产的免耕播种机,王贵满同志以个人名义借来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与农技专家们共同搞研发,克服资金、技术等重重困难,不断地试错纠错,终于在2008年成功研制出免耕播种机。2015年9月,王贵满同志带领团队创建了“梨树黑土地论坛”,在全国推进黑土地保护和利用方面率先破题。为了推广黑土地保护模式,他推动建立了“333”农技推广网络体系,即在全县建设30个示范园区、建立300个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培植300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围绕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王贵满同志和专家团队开展现代农业模式研究,攻克一个个难关,摸索出一套适合东北地区的玉米全覆盖全程机械化免耕播种模式。2018年由他组织编写的《玉米秸秆条带覆盖免耕生产技术规程》被确定为吉林省地方标准。同时,他还整合资源,汇聚力量,把从事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科研、生产、经销与推广单位联合起来,创建了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在东北地区建立了101个示范基地,搭建网络信息互动平台。提出了“2511工程”,建立了国家、县、乡、村试验示范基地网络,为黑土地保护模式的大面积推广夯实了基础。在平凡中孕育伟大,在坚守中铸就辉煌。王贵满同志对党忠诚,对事业负责,扎根基层,甘于奉献,面对困难不退缩,不断创新求突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保护黑土地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他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实至名归。编辑:单哲
2021年7月2日
其他

用“梨树模式”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黑土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的土壤。“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什么是梨树模式?梨树模式给黑土地带来了哪些改变?近日,记者来到吉林省四平市进行采访,在田间地头探寻答案。编辑:单哲
2021年6月30日
其他

用养结合,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我国东北大地春耕即将拉开帷幕之际,3月29日正是仲春时节,随着保护黑土地的集结号吹响,在长春,在沈阳,在哈尔滨,从最北的松嫩平原到南边的辽河平原,从东边的三江平原到西边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包括黑吉辽内蒙古在内的109万平方公里的我国辽阔的黑土大地,万物复甦,春潮涌动。黑土地保护之顶层设计——用养结合,实施国家保护工程,保护好利用好耕地中的大熊猫在全球仅有的四大黑土区中,我国东北黑土区虽然开垦最晚,但承载的使命最重。东北四省区耕地面积5.4亿亩,典型黑土地耕地面积2.78亿亩,户籍人口1.16亿。自1954年开始10万复退建设兵团大举进入亘古荒原挥锨开垦67年以来,这片黑黝黝的土地早已成为新中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输出基地,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东四盟所生产的玉米、水稻和大豆分别占全国产量的41%、19%和56%,全国排名前10个产粮县均在黑土区,年粮食产量占全国1/4、商品粮占全国1/4、粮食调出量占全国的1/3,因此东北黑土区被誉为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我国第二次耕地普查表明:尽管全国各地耕地有机质都在上升,但东北黑土地的耕作层有机质含量却下降了1/3,部分地区下降一半,理化性状与生态功能退化,严重影响东北黑土地可持续发展。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黑土地的保护和利用,近5年习近平总书记对黑土地保护利用作出多次重要指示。2016年5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就曾深情叮嘱,要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共同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2018年9月25日,在东北三省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坚持用养结合,综合施策,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再次指出,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2020年12月16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时隔12天,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为保护好利用好这片“耕地中的大熊猫”,全国上下都在积极行动。从2005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多项措施,2015-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6年关注东北黑土地保护问题。2017年7月,原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进一步明确到2030年,典型黑土区耕地约2.78亿亩,其中内蒙古0.25亿亩,辽宁0.28亿亩,吉林0.69亿亩,黑龙江1.56亿亩,总目标:加快建成一批集中连片、土壤肥沃、生态良好、设施配套、产能稳定的商品粮基地。考核目标:耕地质量提高1个等级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2克/千克以上。为落实中央决策,2015年中央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资金,在东北四省区19个县市区启动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2018年农业农村部启动了第二批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涵盖东北四省区31个县市区。2020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印发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将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推向新台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刚刚结束,2020年12月30日,中科院就召开了贯彻落实总书记保护黑土地讲话精神座谈会,并就如何发挥中科院多学科、建制化、体系化优势,有效保护好利用好我国东北黑土地揭榜解题,决定聚焦关键问题开展科技会战,组织院内外科研和农技人员开展协同攻关和成果应用示范,为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在接下来的5年内,科技会战将重点通过黑土地退化过程与机理研究,从科学原理上解决“为什么”的问题;通过保护利用技术创新和种质创新资源研究,从技术体系上解决“怎么做”的问题;通过构建感知与监测体系,从轮作区域上解决“在哪做”的问题;通过智能农机研发与推广,从实施载体上解决“谁来做”的问题。“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把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保护之梨树模式——实行保护性耕作,探索玉米少免耕模式,实现种肥一体全程机械化学习并从事作物栽培育种以及植物营养学近20年的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研究员关义新,怎么也没有想到这辈子会去开发农业机械。他告诉记者,2007年还在铁岭先锋公司工作,机缘巧合与中科院沈阳生态所长期研究黑土地保护的张旭东研究员相识,才有了筹划组建玉米保护性耕作的研究与试验基地的想法。在东北黑土退化中,习惯性的翻耕导致土地裸露,进而引起风灾、水蚀是黑土变薄变瘦的主因,我国长期的玉米连作生产、秸秆离田以及过量化肥等生产方式导致的用养失衡,地力过度透支也是土壤变瘦的重要原因。关义新坦言,其实如果仅仅是解决黑土地保护,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休耕,但鉴于人口众多的国情根本不可行。怎么能够既保生态又保产量?对照世界各国对于黑土保护的成功经验,以秸秆覆盖少免耕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方法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因此我们将研究目标方向确定为研究示范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并研发配套免耕播种机,使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示范推广,变成生产力。2007年对于张旭东、关义新、王贵满来说,绝对是难以忘怀的年份,这一年关义新加入了张旭东团队工作,也就在这一年国庆节,三人聚在一起,畅谈“有生之年让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全国推广”。为实现这个梦想,三人分工明确,分头行动:王贵满负责基地选址、建设、推广等事宜,张旭东负责保护性耕作玉米种植技术和配套方案研究,关义新除了对保护性耕作农艺的研究,前期还重点负责免耕机械的研发。三项工作齐头并进,很快占地15公顷的梨树县高家村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开始运营,我国玉米保护性少免耕全程机械化发展之路由此起步。2010年由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牵头发起,吉林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省土壤肥料工作总站4个单位组成的中科院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基地,在吉林梨树县梨树镇高家村正式挂牌。这一年中国农业大学李保国团队加盟一起研究示范,在梨树县泉眼沟村建立保护性耕作技术研发基地。针对东北南部薄层黑土区黑土退化、春季风蚀较重、播种期土壤墒情较差等生产功能下降以及黑土资源安全问题,张旭东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土壤微生物碳泵”,2007年开始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主攻耕作制度改革与保护性耕作研发集成,从理论上研究不同秸秆覆盖量及覆盖模式对土壤有机质截获和积累、养分循环以及水热调控等过程。以长期定位实验方案,与东北地理所关义新、吉林省农机推广站王贵满一起研究推出了均匀行、宽窄行、带状休闲3种土壤生态功能,调控玉米种植模式,和直立高茬、均匀覆盖、间隔覆盖3种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技术体系和模式,为东北黑土地干旱地区保护玉米种植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让关义新这个“门外汉”去研发农机,看似天方夜谭,但实际上与专业者相比,关义新有其独特优势:精通玉米生产农艺、洞悉我国玉米产业以及生产者的痛点,了解世界各国不同地域的保护性耕作策略以及不同的农业机械化应用现状。关义新表示,要我们自己研发而非“拿来主义”,除了国外机械价位高,更重要的是我国玉米生产的行距远远小于国际通行的行距,这个瓶颈不解决,开展保护性免耕玉米种植那就是奢谈。很快,关义新找到合适的人一起组织研发适合我国地域特性的高性能免耕播种机:“以生产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研发,到地里跟农民交流,就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跟技术人员交流,边研究、边改进,只要农民说还不够理想,就随时改进。”就这样8个月后,2008年4月我国第一台玉米免耕播种机诞生,解决了秸秆归行难、播种难,使玉米播种施肥一次性精量完成作业。2009年专家鉴定评价:“国内性能领先,基本达到了国外同期先进水平,填补了东北地区高性能免耕播种机的空白。”样机出来后,在吉林省农委、农机局的支持下,快速产业化,并根据田间生产的技术要求不断改进完善,连续多年居东北播种机销售榜首,累计销售5万多台,为东北地区开展保护性耕作作出贡献。2008年关义新同步创建成立了东北第一个合作社——康达农机合作社。杨青魁兄弟在15公顷的基地领头示范秸秆覆盖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杨青魁告诉记者,头一年用免耕机播种,来了好多看热闹的老把式。看着头年收获后的玉米秆竟然还七零八落留在地里,有的留1/3,有的覆盖一半,还有的是留高茬,与往年播种前早已翻耕齐整的耕地比,大家都戏称这是“二流子种地,成不了气候”。没想到当年还遇到了低温天气,播种比周边晚了1周,大家都在等着看笑话哩,根据经验晚一周播种,至少影响5%收成,但出苗时,大伙儿惊了:出的苗居然比正常播种高齐壮。老把式们都知道,这样的出苗率,秋天收成至少增加8%-10%。果不其然,2008年秋天收获时节,杨青魁兄弟笑了,就这人称“破皮黄”的地,15垧玉米,实验了三种少免耕方式,平均增收10%-12%,由于是秸秆全量还田,化肥用量减少20%,种子用量减少60%,种田成本大大降低。第二年杨青魁接手康达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眼见为实的60多户农民120垧地加入合作社托管种植,兄弟二人轻轻松松管理了100多垧地。如今13年过去了,曾经的15垧“破皮黄”平均产量徘徊在6000至7500公斤/公顷间,经过十多年养分积累,平均1.1万至1.2万公斤/公顷,最高年景达到1.6万多公斤/公顷,全县最高。杨青魁说,算下来每公顷可节省肥料、人工等成本1650元,玉米产量每公顷增加1000公斤以上,可增加收入1400元左右,两项合计每公顷玉米节本增效可达3050元左右。针对秸秆处理难、免耕后的低温问题、低洼地以及大风引起的秸秆分布不均匀而导致的大小苗等问题,2018年关义新提出秸秆覆盖条耕技术、秸秆覆盖垄作少耕技术,并同步研制了配套机具条耕机,适应东北湿润、半湿润地区、低温冷凉、土壤黏重区域示范推广。因其适应性强,简单易行,在推广中备受欢迎。2020年与沈阳生态所张旭东团队一起在东北31个县市级示范推广。梨树县以合作社为抓手,引领免耕机械作业,迅速提升了组织化、推进规模化,全县涌现出的3000多个合作社和1000多家庭农场引领着小农户走向现代化,这是“梨树模式”技术创新引发的生产方式转变、创新。而600个百亩示范户、60个千亩核心区和20个万亩示范片,累计32万亩示范田,示范带动梨树全县实施保护性耕作土地200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70%。梨树县委副书记闫鹤在基地现场告诉记者,梨树探索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模式要感谢《农民日报》2016年3月2日总结了在梨树县开展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并称之为“梨树模式”,后来被总书记认可为“梨树模式”。闫鹤坦言,搞保护性耕作,其实是有风险的,但梨树县坚持下来了,这考验的是我们党委政府的定力、政治担当。梨树县一年财政4亿元,人工开支都不一定够,但是每年拿出2000万元来鼓励保护性耕作,不包括国家给的政策性补贴,就县里这块这14年支出了将近10亿元。实践证明,“梨树模式”在黑土地保护性利用上的生态经济成效显著:连续免耕覆盖5年后测定,秸秆覆盖免耕地块保水能力相当于增加40至50毫米降水,土壤有机质增加20%左右,减少化肥施用量20%左右,实施保护性耕作平均减少土壤流失80%左右,干旱年份产量比对照组高出5%至10%,加上机械化减少人工,每公顷可以节约成本1000元至1400元。2018年全国首个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地方标准《玉米秸秆条带覆盖免耕生产技术规程》发布,今年吉林“梨树模式”要在去年2000亩的基础上,在长春、农安、松原、长岭、四平、双辽等8个县市开展整县推进,实施面积均在100万亩以上。“梨树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应用和研发同步,构建了基于跨学科、跨部门的一体化技术推广平台,所产生的技术裂变带来了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为保护黑土地干旱地区提供了一种方案。编辑:单哲
2021年6月23日
其他

讲座|如何正确使用现代植保机械

刘德先,吉林省公主岭市华玺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德先于2012年创立了公主岭市华玺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他带领技术团队研发的植保机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悬挂式植保机,己达近十款产品,多款产品取得国家3C认证证书,以及专利证书,通过农机推广产品鉴定证书,并进入国家农机补贴目录,面向全国市场。2019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什么是现代植保机械?现代植保机械是指用于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和杂草等危害的机械。通常是指化学方法防治植物病虫害和各种喷施农药的机械,或用化学或物理方法除草和用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在社会经济高效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在农业现代领域也取得了不俗的发展。为了满足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的需求,这些设备的智能化趋势越来越显著,现在不少拖拉机上也安装了自驾仪,免耕播种机上安装了排能排种智能监控系统。植保机械安装变量智能喷雾系统和防风喷嘴儿。植保机械安装变量智能喷雾系统,农机手在喷药时不能准确地掌握每亩地的用量,在作业时都加大了药量。给药量的同时,是又浪费农药,又污染环境,有的时候,药量大了出现了药害。有的时候用量小了,达不到病虫草害的防治效果。让喷药控制系统能让用户在控制器上输入每亩地的喷洒量,然后根据拖拉机行驶速度自动控制药量。群中这个视频就是变量喷雾系统地控制屏,就是可以在屏幕上设定每亩地喷药量,每段喷杆的喷头数。喷药量以后,系统根据拖拉机的行驶速度自动控制喷药量,比如每亩施药设定在60公斤,行驶速度8公里和12公里,通过智能变量系统,喷药量是不变的,就是你走的快的时候它就多喷,你走得慢的时候它就少喷,它可以自动控制。群中看到的这个智能喷雾系统是国产的,现在国产的产品也非常好,这个产品是力成的,今年上市是第三年,基本上挺稳定的,现在要向进口这种智能智能喷雾系统都得是3万到7万之间,现在国产的现在是9千多,也非常好。咱们在掌握不好行驶速度的时候,它可以根据咱们行驶地快慢自动去调节下药量,而且你要停下来以后它是不喷的,只要是车不走了,它就不喷药了。面积内喷药非常均匀。以前没有这种系统的时候,都让他们去用油门控制,但是用油门控制的情况下,必须得定好位,比如说照上次同样的药量比上次要油门稍大一点儿,咱们没感觉出来的话,你的药量为什么喷一罐药,同样是500公斤为啥就喷的少呢?有的时候喷的多呢,就是没有这种变量系统,没有精准施药,油门大小掌握不好。选择喷嘴的时候,在春天喷苗前苗后除草剂的时候,我建议大家使用的是防风喷嘴,根据药液量和水量去选择喷嘴的型号。上述图片根据咱们用药量去选择喷嘴的型号儿,它有计算方式。建议大家在喷苗前苗后除草剂的时候,选择防风喷嘴儿,我给大家发个视频,分享一个视频,这是我在公路上测试的。这个防风喷嘴儿也是国产的,最近这两年咱们国内的防风喷嘴儿质量也非常不错,价钱也低,像进口的防风喷嘴儿都得二十几三十几一个,咱们国产的十多块钱儿也非常耐磨,也非常好。这风也得五六级以上,这风相当大了,它的漂移基本上就没有多大漂移。合作社的地都非常多,都是几百公顷,实际上,就在农药节省方面使用防风喷嘴儿使用定量喷雾系统,能减少喷药量节省生产成本,我记得我和有的社长唠嗑的时候谈到苗前苗后除草问题,苗前苗后的我都喷好几遍,我说你为啥都喷好几遍呢?不知道什么原因,都因为说是农药,说是他除草剂买的不好,实际上我跟他说,我说你们说的应该是正确的,我说你们就是喷药利用率低,都被风刮跑了,现在咱们这个群里头有几个社长从去年开始用防风喷嘴儿。使用效果非常好,你要是一遍能防止住草害的话,你算算这一公顷得省多少钱?是不是得省三四百元那是纯利润。下面我再和大家分享一下清洗喷药系统,我为啥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清洗喷药系统,什么叫清洗喷药系统,就是在一个作业周期完成后,必须要清洗喷药系统。农药都含有酸碱性,不清洗喷药系统,因系统内残留的农药时间长了会侵蚀系统内的橡胶密封圈,就是所有橡胶垫使喷雾系统减少使用寿命。我拆了一台隔膜泵,现在咱们喷药机用的基本上全是隔膜泵,因为隔膜泵的压力稳定,维修方便,而且故障率也非常低。喷药系统不清洗的情况会出现什么问题呢?就是减少系统地使用寿命,还会经常出现系统故障。我从一二年就开始生产植保机械,用户也非常多,经常能接到一些电话,就是在什么时候呢,就是在使用喷药机之前,经常有电话咨询,就是我那个去年使得挺好的呢,今年我这就喷不了药了,没有压力,我首先我就会问他。你按照我们说明书写的清洗没,清洗就喷完药,作业完毕后你清没清洗这整个喷雾系统,基本上打电话说去年使时挺好,今年为什么就不好使了呢?系统压力就没有压力了呢?都是这喷雾系统没清洗,他要没清洗的情况下,进出水阀胶圈会被农药腐蚀,在里头侵蚀胶圈都把进出水阀都粘住了,胶圈已经老化了。清洗喷药系统,实际上是非常非常简单的,就是把药箱加满水。像喷药作业一样把车开到那个田地里头,把剩余的残渣药液喷到田地里头,我为啥说要把车开到田地里去清洗呢?和咱们的作业一样,因为避免污染环境,咱们不能把药液喷到自家院子里或者是随便找一个空地,那是对环境污染也非常大,因为咱们一般都是用除草剂的时候也非常多。现在隔膜泵和头几年的不一样了,它进出水阀是一个总体的一个盖儿。这个进出水阀要是有脏东西卡住,或者是把它垫住以后,系统上压力就过低。橡胶圈要是不清洗,不把残留的药液给清洗出去,第二年要用的时候它的胶圈就会粘住,老化变形,封不住水,系统压力低了,产生内部泄露。和大家分享一下喷药机的液泵故障排除吧。隔膜泵的故障排除,首先检查隔膜泵,检查隔膜泵的进出水阀和隔膜泵油壶,看里面油的颜色。它要是正常,黑,黄颜色都可以,要是油杯里出现乳白色,就是证明它隔膜破裂了,就得更换隔膜。检查完隔膜和进出水阀没有故障的情况下,就检查上水管和过滤器。上水管儿有没有破裂损坏的地方?有的时候儿,用户打电话让他检查进水管,供水管它是往里面吸,供水是吸水,泵往里头吸水,出水管是往出压,出水管儿要是破裂了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出水管破裂,他有压力,它就往出喷水或者往出渗水。供水管破裂的情况下,它是不漏水的,因为它往里吸,吸进去空气,你要看着进水管有气泡儿就得检查,进水管的管头儿或者哪个部位有没有磨坏的,因为它是不漏水的,因为它要是大量漏水你就知道了,那就不用检查了,比如说咱们管要是断了或者磨个比较大的眼儿啦,或者裂的缝比较大了,它就自然而然的,水流出来了,你就能看到了,小的破裂或者头松动的时候你是不注意的,检查的时候都不漏,我这肯定不漏水,我说你要是有气泡儿,你要是供水管有气泡儿就是供水管儿漏气破裂或者松动。再一个就是过滤器,就是管路过滤器里头的过滤网,检查过滤网,它要是压力不足的,供水不足的有可能是网被堵住了,但是网堵住呢,卸开过滤网以后是一目了然的,一看就能知道,还有一种原因是不好检查了,就是过滤器。它是有一回弯儿,在过滤器体那个固定体上,就是固定到车上。有一固定体,在固定体内侧是个弯,那个弯儿里头愿意堵塞东西,有时候咱们往里头加药的时候不注意,把药瓶盖儿里的密封垫儿有的是塑料的,有的是纸片儿,还有的是铝箔的,不注意倒到了药箱里边儿,它在液泵工作的时候,它吸水的时候,非常容易把那个纸片儿吸到过滤器里头,堵到弯里面,这个原因是最不好找的。大家分享一个就是过滤器堵了,怎么来判断它是不是过滤器里头异物卡住东西?就是你小油门的时候喷雾,你越加大油门儿,泵压力越大越不喷雾,这种原因就是过滤器堵了,因为你要小油门的时候它吸力小,它水还能流动,大油门的时候它吸力大了,卡在里头的异物就卡在了咱们那个管路上,它吸住了,它压力就没了,因为它堵住了,你要是压力小的时候,水还能流动,压力一大的话它就吸住了,这种情况下就得把过滤器整体拆卸。其整体清理过滤器内部的回弯管道,要是用水泵反冲就能把那个里头卡住的东西冲出来。再一个就是出水振动剧烈,出水管抖动,压力还上不来,进水阀工作不正常了,进出水阀损坏,或者有异物卡住,因为有时候能封住,它在颤抖的时候就是有时候能封住,有时封不住,它来回喘气儿,就是一会儿压力高一会压力低,出水管儿它就震动。再就是咱们有分水器,喷雾系统有一个多路分水器,多路分水器要是卡住或者有脏东西的话,它的压力就不稳定了,压力忽高忽低,咱们就检查分水器,调压阀中有异物卡住了。调压阀卸下来以后,用清水清洗,检查有没有异物卡住?喷药机在清洗完,咱们冬天储存的时候,放在库房里也好,或者是一般咱们都有库房,必须把系统里面的水排出,喷雾系统管路、过滤器、液泵儿必须得把水排净。因为咱们东北冬天非常冷,要是管路里的水不排净的话,管路就都就会冻裂,像过滤器,尤其是咱们的隔膜泵。我一般建议冬天时候把它拆下来,放在一个不上冻的屋里是最好的,因为有的时候儿你要放不干净水的话,它会把隔膜泵泵体冻裂,隔膜泵泵体要是裂了,这个泵也就报废了。编辑:单哲
2021年6月15日
其他

“梨树模式”的“一田一站”为黑土地助力加“油”

沿着大广高速,将会途经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的吉林松辽平原,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曾点赞“梨树模式”。“梨树模式”的成功主要来自于“一田一站”。“一田”指的是位于梨树县高家村的200亩试验田,而“一站”则是指梨树县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实验站里究竟有哪些奥秘?它又是如何为黑土地助力加“油”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在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专家们正在查看近几天的试验数据。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化验室主任
2021年5月27日
其他

深入田间 探索“梨树模式”的答案!

吉林省梨树县地处我国著名的“黑土带”松辽平原腹地,是全国粮食生产五强县之一,这里有著名的“梨树模式”。到底什么是“梨树模式”?“梨树模式”给黑土地带来了什么?农业科技又对农业的发展有什么新变化?记者深入田间探寻答案。225亩的梨树模式研发基地225亩的梨树模式研发基地秸秆还田,着力解决黑土地退化满是粉碎秸秆的田地里长出新苗田地中设置小型气象监测站规模化机械耕作规模化机械耕作各式先进的耕作机械助力黑土地保护利用无人驾驶机械耕作编辑:单哲
2021年5月26日
其他

为了大地丰收 “梨树模式”背后的实验站 为黑土地助力加“油”

春耕时节,“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被以不同的方式付诸于实践,保护黑土地的路子越走越宽广,“梨树模式”就是其中之一。“梨树模式”的成功离不开它背后的“一站”。这“一站”就是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接下来就带您去实验站里,看看它是如何为黑土地助力加“油”的。
2021年5月25日
其他

黑土地上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先锋一一记吉林省农安县铁友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倪勇

在全国玉米种植和产粮大县的吉林省农安县,有一位刚刚四十岁的中年新型职业农民,他二十年来扎根黑土地,创办农机合作社,一直坚守经营农机创业发展,不仅在机械化生产作业服务上,打拼出一片事业天地,成为农安县具有较强实力、深受农民欢迎的优秀农机户;并且率先采用和带动实现整村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被誉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推广的榜样,他就是铁友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试验示范基地负责人、共产党员倪勇。立足扎根农机创业发展人生职业规划对农村青年来说,是一件大事。二十年前,刚刚二十岁、已当了两年拖拉机手的倪勇,也面临着是进城开推土机,赚更多钱,还是继续留在农村当农机手的抉择。眼看着种田的父辈们年岁越来越大,而耕种依然是靠牛马农具唱主角,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进城择业的机会,树立了为家乡黑土地早日实现全程机械化不懈耕耘的初心,立志要走农机创业之路、把机械化生产服务事业做强做大。倪勇从经营第一台拖拉机开始起步。为了解决创业碰到的第一个资金难题,把家里为他积攒的结婚钱,拿出来用于购买农业机械。为了掌握更多的农机技术,县、乡举办各种农业和农机技术培训活动,他都积极尽可能参加,被组织者称为"老学员”。他还拜老机手为师,不懂农机经营和使用问题,虚心请教学习。冬去春来,倪勇度过了无数个起早贪黑的农机作业服务历程,克服了创业中一个个困难,抓住了国家惠民惠机的政策机遇,农机作业服务能力越来越强,经济收益也逐渐增多。如今,他是机强具全,拥有农业机械达32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7台、玉米收获机4台、各种关键配套机具近20台(套)。在2019年抓住承建吉林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机装备项目的机遇,建起了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农机具库房和维修间、办公培训室达1050平方米的宽敞、够规模、标准化的农机服务设施。倪勇的农机作业生产,也由过去仅是耕整地作业,现已拓展增加到玉米从耕种,到植保、收获、秸秆处理全程机械化配套作业服务。服务对象农户,由最初20多户,扩展到现在的300多户,并且与不少农户建立了连续性的机械化生产合作关系,不仅是提供农机作业生产服务,还承担种、肥、药一条龙配套托管服务,仅2020年农机作业面积就达582公顷,其中流转92公顷、全程托管的达176公顷,作业量达上万标亩。推广保护性耕作当排头近两年倪勇所在的农安县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一直是位居东北前列,这与一批农机经营者坚持不懈带头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分不开的,农机户倪勇就是这个群体的一个突出代表。
2021年5月24日
其他

“梨树模式”团队 保护黑土地的教科书

吉林有荣光,奋斗不停歇。“五一”期间,我省进入了大田播种期,作为我省的明星耕作方式:“梨树模式”深受广大农户青睐,这背后,是一支几十年如一日扎根黑土地的科研团队。今年“五一”假期,这支团队的专家们没有休息,继续活跃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开展保护性耕作,做好春播工作。进入大田播种期以来,对梨树县农机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来说,时间就显得格外宝贵,这个“五一”小长假的每一天,他都要来到地里察看土壤墒情。作为“梨树模式”的发起人,王贵满告诉记者,从2007年开始他们就致力于推广黑土地保护技术,他也深知这是个历史性的大课题,单靠县农技推广站的人远远不够,必须广结良缘。加入“梨树模式”研发团队后,关义新发挥着核心作用,适用于梨树模式耕作的第一台免耕播种机就是由他主创完成的。这些年来,关义新对于种地的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一年中仅在梨树的田间地头就有200多天,真正做到了留下一门技术,带出一支队伍。在大家年复一年的努力下,如今在梨树县,越来越多的耕地踩上去脚感松软,当年的“破皮黄”也逐渐变成了实打实的高产田。扎根黑土地,用知识打开丰收的大门,如今,“梨树模式”团队已经发展到近百人,他们通过专业培训班以及田间现场会等方式,培训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型农民,使“梨树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所认可。今年,全省保护性耕作面积已推广到2800万亩,比去年增加1000万亩,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编辑:单哲
2021年5月15日
其他

讲座|保护性耕作苗期深松技术

薛恩达,长春市恩达农业装备公司总经理,高级农技师,吉林省农安县政协委员。长期从事农业耕整地机械的开发制造,其深松机尤其是在全国率先研发出秸秆全覆盖下的苗期深松施肥机,并获得国家多项专利,在东北四省区得到推广应用。曾承担主持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基金项目,获长春市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奖两项目。
2021年5月11日
其他

头条|博士硕士献青春 服务地方促发展

推荐阅读●讲座|免耕玉米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参考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2021年4月27日
其他

讲座|免耕玉米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参考

李义,自1995年开始从事植物病、虫、草害的防治和服务,至今从业24年。先在“吉林省农科院农牧服务站”工作,得到农科院专家、老师的教导,现任公主岭吉地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近年来,随着保护性耕作效果的逐渐显现,土壤条件愈发有利于作物生长,同时也有利于杂草和害虫的生长,对田间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玉米病害防治方法近几年,随着严格选种和科学使用种衣剂,玉米的几种主要病害已得到有效遏制,如黑穗病、茎腐病、苗枯病、大斑病、小斑病、叶斑病、圆斑病、穗腐病等。但是目前茎腐病和穗腐病仍时有发生。穗腐病主要是赖氨酸含量高的品种易感,对于黄熟期前螟虫危害较重或穗尖外露的品种,如遇连续降雨则易发病。上述两种病害,在生产上可用如下措施预防:在底肥中增施锌肥,使用底苗锌+梧宁霉素拌种,在玉米授粉前或灌浆期使用苯甲丙环唑、梧宁霉素、腐霉利、磷钾钙镁锌等元素一起喷施。有一个成功的案例:实施上述措施,2020年有9000亩玉米茎腐病由30
2021年4月26日
其他

讲座|免耕播种机检修与正确使用

对上一年有排种这方面出现的漏播问题要在检测台上校验,德邦大为公司在各地区的重点经销商处都设置了检测台。2、
2021年4月12日
其他

头条|央视清明特别节目——《多情的土地》

推荐阅读●头条|给黑土地加加油◆来源:央视网◆声明:刊发仅为传播知识,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434—5228544。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2021年4月7日
其他

头条|给黑土地加加油

个人简介李保国,男,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编辑:单哲
2021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