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昨天这个问题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听了一个博士生的学术报告,报告是关于一个地方的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革新,然后讲当地政府是如何包装和宣传他们的做法,比如邀请领导视察、学者写文章啥的。作者列举了8条包装和宣传的具体做法,应该对事件比较了解。接下来,评论员Tom说这种写法背后没有理论啊;8条做法太多了,overwhelming啊。我也最后评论说目前看上去像个案例啊,应该用理论包装一下研究,组织各种facts啊。[其实我内心是矛盾的,因为我清楚用理论来包装的话会抽象掉一部分有趣的事实;虽然理论的包装会让这篇文章更容易发表被人接受,但是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和解决可能并没有多大帮助。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实践者看到各种复杂性和细节,而研究者则希望追求普适性的规律]问题出现的第二次在于晚上我当班主任所在班级的班聚。聚会上有很多直博生问我怎么做研究,说目前还是相当茫然,不少人还表现出焦虑的情绪。因为我是教方法课的,虽然我脑子里知道怎么做研究,什么是好的研究,但是我通常都是按研究设计的几个步骤拆开、按照章节顺序讲给学生。我并没有有效地整理我的这些认识,勾画出一个研究的全貌,所以今天也算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从某个角度来说,我正在构建一个什么是(好)研究的理论。这个理论完全基于我目前对研究的理解,不同人也许有不同人的看法。正如我上一段结尾表示的那样,即使我有一个好的理论了,我也不一定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我需要补充的是,理论其实就是关于一个主题/问题的各种解释;就像现在我想解释什么是好的研究,所以是关于研究的理论。类似的还有关于政策过程的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税收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啥的;当然主题宏观与否决定了理论有宏观理论、中观、微观理论之别]首先我要说的是,研究的起点是一个问题。就像现在一样,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回答标题里的一个或两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出现了多次,尚没有明确答案,且不少人有这个困扰,所以我觉得这是个值得我研究和花时间解释的问题。当然,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很多,要挑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但是问题感兴趣是一个维度,问题的重要性和一般性是另一个维度。问题有大有小,他们在一般性的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挑一个很小、很具体的问题可能感兴趣的读者就会变得很窄,没有那么多人感兴趣。如果我们看各个学科的顶级期刊,甚至整个社会科学的顶级期刊(例如《中国社会科学》,你懂的),要在这些上面发文就要求你的研究问题要非常一般化,要超越领域的局限性。我心中一般性问题的鼻祖是罗纳德.科斯。他提出的两个问题分别是企业为什么存在,以及社会成本的问题。博士生应致力于研究一般性的问题。但,这并不是说从一个小问题出发就不能上升到一般性问题。就像前面的例子,从包装和宣传的具体做法入手,可以通过跟相关的理论核心概念挂钩,比如(Tom说的)政治学中的象征主义和符号主义,比如声誉管理等,进一步提升这篇文章的理论水平,即一般化程度。理论是已经一般化的东西了,各种各样的理论被人创造出来,漂浮在那,研究者要做的就是匹配你关注的实际问题和相关的理论,修正、完善并提出新的理论。要相信你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肯定是个高维的复杂事物,比如有五十个维度,你可以取出其中的某些部分、一两个维度跟不同的理论进行结合,其中可以是一般性的理论。能这样做的前提是你知道这些一般性的理论(例如为了写这篇博文,我也大致搜索了关于“怎么做研究”别人提出的一些理论)。理论应该像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一样,装在我们的工具箱里。换句话说,现有理论只是我们的工具。如果你脑子里有可以被回答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就是怎么做研究、去回答它了。我的一个简单回答就是“J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