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

其他

4年3发“嫦娥”,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预计2035年前建成

“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4月24日下午,在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航天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披露了我国深空探测重点任务和国际月球科研站有关情况。“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祝融号”火星车开展巡视探测,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中国航天实现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后续深空探测会是长期的、持续的。吴伟仁透露,我国计划在2025年前后发射天问二号,对地球4000万公里的一颗小行星进行伴飞探测和取样返回。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目前纵观世界各个国家的进展,我们国家有望成为第一个火星采样返回的国家。”吴伟仁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开始筹划建设世界首个火星样品实验室,同时深化论证天问四号探测任务,实现木星及其卫星环绕探测,随后抵达天王星。“小行星撞击地球概率极小,但危害极大。”吴伟仁表示,历史上小行星曾经多次撞击地球,造成了恐龙灭绝等危害人类生存的重大灾害。我国已经开展了小行星防御计划,预计在2027年前后对一颗数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使其改变运行轨道,并在轨开展撞击效果评估,实现“撞得准,推得动,测得出,说得清”。吴伟仁介绍,在本世纪中叶,我国将计划发射新型动力航天器,飞抵80-100AU太阳系边际,对极远、极暗、极寒的未知区域开展科学探测,有望在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上树立新的丰碑。近年来,我国空间技术能力实现重大跨越,建成深空探测重大基础设施,并与世界多个国家建立起合作,这些都为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依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边建边用”的原则,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将计划按照两个阶段分步实施,计划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极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齐备、要素基本配套的综合科学设施,开展常态化科学实验活动和一定规模的资源开发利用;2045年前建成拓展型,以月球轨道站为枢纽,建成功能完善、相当规模、稳定运行的设备设施,开展月基综合性科学研究和深度资源开发利用,为载人登陆火星开展相关技术验证和科学实验研究。吴伟仁表示,作为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建设阶段的重要任务,嫦娥六号将于近期实施发射,执行月背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七号将于2026年前后发射,开展月球南极环境与资源勘察;嫦娥八号将于2028年前后发射,开展月球资源原位利用试验。国际月球科研站由月面段、月轨段和地面段构成,由能源动力系统、指挥信息系统和月面运输系统等基础设施组成,具备能源供应、中枢控制、通信导航、地月往返、月面科研等功能,可长期持续开展科学探测、资源开发、技术验证等多学科多目标大规模科学和技术活动。据悉,国际月球科研站是中国发起,联合多国共同研制建设,在月球表面与月球轨道长期自主运行、短期有人参与,可扩展、可维护的综合科学实验设施。未来,我国将打造“五五五工程”,欢迎五十个国家、五百家国际科研机构和五千名海外科研人员加入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携手一道共同建设和实施国际月球科研站这一大科学工程,共同管理科研站设施,共享科研成果。来源:中国航天报期刊简介《中国航天》(CN11-2801/V,ISSN1002-7742)创刊于1987年,月刊,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是航天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权威综合性科技期刊。期刊曾获全国优秀期刊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航天科技期刊一等奖4次,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等奖项。约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空间技术与系统(包括航天运输系统、空间基础设施、载人航天、月球及行星探测、发射场与测控系统、空间环境治理等);空间应用(包括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等卫星应用业务及空间应用产业等);空间科学(包括空间天文、月球与行星科学、空间环境下的科学实验等);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发展分析(包括国外航天技术动态、主要航天国家发展战略及规划研究等);航天国际交流合作研究(包括外空全球治理,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等领域国际合作等)。联系方式电话:010-89061771/89061765邮箱:qk_zght@spacechina.com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院1号楼
4月25日 上午 9:48
其他

俄罗斯安加拉-A5火箭东方发射场首飞情况分析

年投入使用。配备的机动维护塔是俄罗斯其他航天发射场,如拜科努尔和普列谢茨克所没有的独特结构。该结构重1600t,高52m,可以在最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进行全部发射准备工作,还能确保工人安全。该发射系统有
4月11日 下午 11:59
其他

大功率霍尔电推进技术发展与思考

20kW的HET-1000霍尔推力器2020年下半年,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研制的50~100kW
1月19日 上午 11:02
其他

“火神”火箭首飞任务分析

“火神-半人马座”火箭构型示意图“火神-半人马座”火箭的构型编号采用4个字符,含义如表2所示。例如,VC2S代表捆绑2个固体助推器,采用标准有效载荷整流罩的“火神-半人马座”火箭。表2
1月9日 下午 4:35
其他

国外空间核动力技术发展现状及启示

王园丁1,2(1.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2.上海空间发动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摘
1月4日 下午 1:46
其他

电推进空间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Rocketdyne公司研制的基于12.5kW磁屏蔽霍尔推力器(HERMeS,见图5)的先进电推进系统和4台Busek公司研制的6kW霍尔推力器。图5
1月2日 下午 1:52
其他

超重-星舰第二次综合飞行试验情况分析

B7助推级“脊骨”(左)与B9助推级“脊骨”(右)对比图图10
2023年11月20日
其他

面向航班化的可重复运载器可靠性维护技术与寿命分析

控制系统故障的严酷度等级判定表5
2023年10月12日
被用户删除
科学研究

垂直返回运载火箭制导技术研究与展望

垂直返回过程执行机构配置图4
2023年10月10日
其他

运载火箭回收模式及发展展望

着陆关机时刻相对高度偏差散布(左:推重比1.1,右:推重比1.5)图9
2023年10月8日
其他

再入飞行器关键技术发展与展望

变构型气动布局飞行器图12
2023年9月11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综述

黄伟(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是航天技术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包括可重复使用的飞船、卫星、空间探测器、运载火箭、空天飞行器等。与一次性使用航天器相比,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突出优势主要在于通过多次使用降低单次任务成本,通过维护保障从而缩短研制周期并提高任务的灵活性等。自1981年美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首飞以来,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一直在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国际上航天军事化、商业化的拓展,以及载人深空探测的再次兴起,对低成本自由进入空间的能力提出了巨大需求,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成为国内外航天技术的热点。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研制的“猎鹰”运载火箭已经常态化可重复使用,可重复使用的“龙”飞船已成功飞行。美国波音公司的CST-100可重复使用飞船已研制成功,并开展了飞行试验验证。我国也正在发展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并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和演示验证;新一代载人运输飞船将实现可重复使用,目前已成功完成试验船的飞行试验验证;可重复使用卫星已经完成研制,并具备飞行条件。此外,可重复使用的空天飞行器一直是国际航天领域的制高点,美国X-37B试验飞行器实现了在轨780天的验证,“追梦者”等多种空天飞行器开展了演示验证,我国也研制了新型空天飞行器并成功进行了演示验证。所有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均需要实现安全可靠的着陆。不同航天器采用的回收着陆技术途径有所不同,例如,弹道式或弹道升力式返回的卫星、飞船,一般采用“降落伞+缓冲气囊”的方式回收着陆;垂直上升垂直返回的运载火箭可采用“动力减速+软着陆支架”的方式实现回收;水平起降的空天飞行器则需采用“起落架+阻力伞”的方式实现安全着陆。一、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回收着陆系统的主要技术途径对国内外各类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现状、系统方案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可采用的回收着陆系统方案主要有5类,包括伞系减速+气囊缓冲、可控翼伞定点无损着陆、充气附着式减速着陆、动力减速+软着陆支架缓冲、起落架+阻力伞。此外,还有采用旋翼进行减速等其他方案,但研究及应用很少,本文不作叙述。(一)伞系减速+气囊缓冲伞系减速与气囊结合的回收着陆系统技术较为成熟,目前,国内外新一代载人飞船的回收着陆系统大多采用的是该方案。SpaceX公司研制的“龙”飞船只降落在海域,则采用降落伞系统进行减速并落海,不采用气囊缓冲的方式。利用降落伞系统对可重复使用卫星、飞船、运载器等航天器进行气动减速和姿态稳定时,气囊在航天器落地前充气展开,可减缓着陆冲击力并对落地/落水后的航天器进行防护,达到航天器无损回收着陆的效果。航天器的返回质量、总体构型等不同,回收着陆系统采用的降落伞、缓冲气囊方案也各异。例如,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输飞船、美国“猎户座”多用途乘员飞行器(MPCV)、美国波音CST-100飞船的着陆质量达到7~8t,均采用了群伞及排气式组合气囊的方案。某新型可重复使用返回式卫星的着陆质量在1.5t左右,采用的是单伞及整体式吸气式气囊的方案。图1所示为部分采用降落伞减速及气囊缓冲的航天器着陆过程。图1
2023年9月8日
其他

《国际空间站乘员行为准则》研究

李明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设完成,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2024年,“国际空间站”(ISS)退役之后,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唯一在轨运行的低轨空间站。我国航天机构与联合国外空司、欧空局(ESA)等航天组织及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等多国航天机构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将面向国际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在中国空间站上开展实验研究。因而,航天员在空间站内的行为准则亟需明确。但在空间站乘员行为准则相关研究方面,当前的制度规定多集中于以国际法为背景的关于ISS的法律研究,在具体空间站乘员行为准则方面的研究尚处空白。本文对《国际空间站乘员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文件要求及法律要点进行研究分析,结合中国空间站的具体实际,给出了针对中国空间站的有关建议,希望为“中国空间站乘员行为准则”的确立提供参考与建议。一、制定背景及法律支撑(一)制定背景在ISS之前,世界上仅有美国和苏联/俄罗斯拥有多名航天员同时在轨运行管理经验。苏联/俄罗斯的经验主要来自其主导的“礼炮”系列和“和平”空间站,美国的经验主要来自航天飞机。其他国家人员参与美国航天飞机任务需要签署《行为标准协议》,该协议的主要目的是使参与任务的其他国家人员服从指挥官的权力、命令和指引,从而防止被保护数据的泄露,并禁止他们利用航天员身份或信息谋取私利。根据1998年1月29日签署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SA)关于民用国际空间站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第11.2条的规定,在空间站组装与验证期间,受过完整培训的NASA和RSA乘组成员将参与NASA和RSA提供的组成部分及指派的其他组成部分的在轨组装与系统验证工作。为了支撑这些活动,NASA和RSA将成立并联合主持一个双边乘员运行专门小组(BCOP),该小组将协调在组装阶段(在其他合作伙伴飞行之前)影响NASA和RSA所有涉及乘员的事务,包括制定《NASA-RSA暂行行为准则》。在《准则》通过之前,俄美依据《NASA-RSA暂行行为准则》对乘员进行管理,该暂行行为准则也成为制定《准则》的直接基础。2000年9月15日,ISS多边协调委员会(MCB)在美国华盛顿特区批准了《准则》,《准则》是一套最小行为标准,适用于参与ISS任务的所有成员,是历史上唯一一份多边性质的空间站乘员行为准则。(二)法律支撑1.多边政府间协议的要求1998年1月29日,加拿大、欧空局成员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共15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民用国际空间站的政府间协议》(IGA),这是ISS合作的宪章性法律文件。IGA为《准则》的制定提供了依据,规定了提出和批准的方式,并确定了其使用范围。IGA第11条“乘员”包括2个子条,提出了行为准则的有关要求。(1)每个合作伙伴有权提供合格的人员在平等的基础上担任空间站乘组成员。关于合作伙伴乘组成员飞行任务的选择和决定应按照谅解备忘录和实施安排的程序进行。(2)《准则》将根据谅解备忘录及各伙伴内部程序由所有合作伙伴共同提出和批准。合作伙伴须在派出ISS乘员之前批准该行为准则。每个合作伙伴在行使其派出乘员的权利时,应确保其乘员遵守《准则》。2.双边谅解备忘录的要求1998年,NASA分别与RSA、加拿大航天局(CSA)、ESA和日本政府签署了双边谅解备忘录(MOU),MOU的第11条对空间站乘员的分配、管理机制、资金等进行了规定,并明确了制定乘员行为准则的要求。这4份MOU中第11条最后一个子条的内容基本是一样的。以NASA与RSA的MOU为例,原文规定是:合作伙伴们将制定空间站行为准则,并提交MCB批准。除11.2条另有规定外,每个合作伙伴在派出空间站乘员之前必须已经批准空间站行为准则。除其他事项外,空间站行为准则将建立一套清晰的在轨指挥链条;在地面与在轨管理之间建立清晰的关系;建立一套管理层次结构;建立在空间的工作与活动标准,并酌情建立在地面的工作与活动的标准;针对组成部分和设备确立责任;建立纪律规章;建立物理与信息安全保障指南;以及赋予指挥官适当的权力与责任,使其代表所有合作伙伴,强制执行空间站安全程序、物理与信息安全保障程序及乘员营救程序。双边谅解备忘录再次要求制定《准则》,明确由MCB批准该文件,并给出了《准则》应规定的事项范围,在IGA的基础上为《准则》制定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二、法律要点分析(一)对ISS乘员适用的法律法规及要求1.行为准则应符合的法律体系在欧洲,ESA局长通过指令的形式将《准则》告知欧洲航天员组(EAC)每个成员国,邀请各成员国以书面的形式同意《准则》的条款。此流程与ESA员工规章及ESA理事会在1998年3月关于成立EAC的决议是一致的。在美国,2000年10月1日其通过了《准则》并置于NASA现行法律(18
2023年8月16日
其他

美国商业航天公司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研制进展

黄浩然(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早在20世纪60年代,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的概念就已提出,但在当时并没有得到航天大国的重视,苏联和美国的研究重点分别放在液氧煤油发动机和液氧液氢发动机上,在液氧甲烷发动机方面仅进行了一些技术研究。近年来,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动力的需求提出后,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因具有无毒环保、高比冲、易于重复使用等综合优势,能够较好地满足低成本火箭发射需求,因而受到各商业航天公司的青睐,在其推动下,液氧甲烷发动机技术突飞猛进,一批成熟度各异的有代表性的型号脱颖而出。在各国从事液氧甲烷发动机开发的商业航天公司中,美国部分公司由于研发起步较早,技术基础扎实,资本和政策环境友好,项目管理水平高而走在前列,特别值得关注。本文重点介绍近十年来美国商业航天公司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研制进展情况。一、”猛禽“系列发动机(一)参数和技术特点“猛禽”(Raptor)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正在研发的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系列,计划作为该公司“星舰”和“超重”助推器的主动力,它是世界首款实用化的全流量分级燃烧火箭发动机。该系列有“猛禽”1(Raptor-1)、“猛禽”2(Raptor-2)和“猛禽”真空版(Raptor
2023年7月13日
其他

美国充气减速飞行器近地轨道飞行试验分析

再入返回段飞行(4)着陆回收段。该阶段主要指从LOFTID飞行器飞行125min后溅落海面到被打捞安全回收。地面搜索小组接到GPS信号完成LOFTID及数据记录仪定位,完成打捞,如图11所示。图11
2023年6月21日
其他

上面级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展概述

RL-10B-2发动机和RL-60发动机的主要参数图2
2023年6月16日
其他

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进展

单组元发动机结构图如图3所示,该发动机推力调节范围为275~2835N,推力变比为10:1,其推力调节主要通过作动机构移动针栓改变Montek节流阀流通面积,进而改变推进剂的流量来实现。图3
2023年6月15日
其他

我国液氧甲烷发动机技术发展概述

国内部分1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的主要参数图4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我国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发展概述

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等研究工作。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中国航天》2023年第4期整刊速览

专题报道《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2023年5月15日
其他

《中国航天》2023年第3期整刊速览—— 航天科技集团商业航天专刊

共赴太空经济美好未来“力箭”一号技术与创新“齐鲁”卫星赋能遥感应用创新发展商业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研制、应用与服务的探索卫星遥感商业化路径的探索与实践星地融合、终端直连“卫星
2023年4月13日
其他

《中国航天》2023年第2期整刊速览

专题报道2022年深空探测进展与展望2022年国外载人航天发展回顾2022年国外重复使用运载器发展综述2022年国外高超声速武器发展回顾2022年国外防空反导发展回顾2022:中国航天发射跃上新高度2022年世界航天发射活动回顾航天系统与技术新型钝头体返回舱空投试验总体技术研究航天政策与管理国有商业航天企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空天瞭望《中国航天》2022年第1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2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3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4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5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6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7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8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9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10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11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12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3年第1期整刊速览期刊简介《中国航天》(CN11-2801/V,ISSN1002-7742)创刊于1987年,月刊,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十二院)主办,是航天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权威综合性科技期刊。期刊曾获全国优秀期刊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航天科技期刊一等奖4次,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等奖项。约稿范围航天运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载人航天关键技术攻关、探月与深空探测任务及关键技术研究、技术试验卫星及关键技术试验验证、空间应用服务体系建设、空间科学前沿领域重大突破、空间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及灾害预警等。联系方式电话:010-68372041邮箱:zght68372338@163.com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4号院210室
2023年3月15日
其他

【专题】中国空间站系统技术研究

专题报道中国空间站运营中的数字化应用航天医学空间实验研究设计与管理空间站机械臂方案设计及验证空间站在轨技术状态管理与应用“天和”核心舱数据管理分系统设计中国报道航天大型企业集团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用思考与实践航天政策与管理航天军工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路径研究美国加强国防工业基础能力建设启示航天产业观察全球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简析及启示建议关于设定航天保险期限的一点思考瞰视界俄乌冲突核威慑认知对抗研究空天瞭望《中国航天》2022年第1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2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3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4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5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6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7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8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9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10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11期整刊速览期刊简介《中国航天》(CN11-2801/V,ISSN1002-7742)创刊于1987年,月刊,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十二院)主办,是航天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权威综合性科技期刊。期刊曾获全国优秀期刊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航天科技期刊一等奖4次,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等奖项。约稿范围航天运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载人航天关键技术攻关、探月与深空探测任务及关键技术研究、技术试验卫星及关键技术试验验证、空间应用服务体系建设、空间科学前沿领域重大突破、空间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及灾害预警等。联系方式电话:010-68372041邮箱:zght68372338@163.com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4号院210室
2023年2月4日
其他

【专题】卫星应用发展趋势分析(系列之二)

专题报道“高分”五号02星概述及应用示例“高分”卫星助力坑塘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浅谈卫星遥感在能源安全领域的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中国新型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航天系统与技术“猎鹰”9火箭的发射成本与价格策略分析商业载人航天器总体设计研究商业卫星星座集群跨域协同应用关键技术及验证航天产业观察航天科技集团智慧交通产业知识产权风险及应对研究航天政策与管理新时代航空航天院校青年航天精神培育路径探析导弹及其他武器系统美军试验鉴定领域发展态势分析美军联合作战概念发展与趋势分析空天瞭望《中国航天》2022年第1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2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3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4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5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6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7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8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9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10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11期整刊速览期刊简介《中国航天》(CN11-2801/V,ISSN1002-7742)创刊于1987年,月刊,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十二院)主办,是航天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权威综合性科技期刊。期刊曾获全国优秀期刊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航天科技期刊一等奖4次,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等奖项。约稿范围航天运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载人航天关键技术攻关、探月与深空探测任务及关键技术研究、技术试验卫星及关键技术试验验证、空间应用服务体系建设、空间科学前沿领域重大突破、空间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及灾害预警等。联系方式电话:010-68372041邮箱:zght68372338@163.com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4号院210室
2023年2月4日
其他

《中国航天》2022年第11期整刊速览

专题报道商业可重复使用火箭关键技术与创新运载火箭垂直回收着陆系统运载火箭非火工冷气推冲分离系统垂直回收火箭相对导航技术现状及应用分析“星舰”发射支持系统特点与分析航天系统与技术美国“航天发射系统”重型火箭成功首飞及其发展分析航天政策与管理提前谋划知识产权布局,深入践行创新发展思路基于航天产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研究航天快速发射体系建设研究瞰视界
2022年12月9日
其他

《中国航天》2022年第10期整刊速览

专题报道美国“门户”地月空间站发展情况研究后国际空间站时代的俄罗斯载人空间站计划解析空间站运营商业化策略及其实践研究“国际空间站”运营管理经验教训研究航天系统与技术美国GPS系统运行控制段的发展与现状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总体技术研究航天政策与管理新时代我国航天军工产业国际化的若干思考——基于我国航天事业历次发展机遇的分析构建一体化国家航天遥感力量体系瞰视界美国登陆火星、重返月球与组建太空军关联分析导弹及其他武器系统美国太空军建设发展动向研究美军联合作战太空指控机制研究空天瞭望《中国航天》2022年第1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2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3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4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5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6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7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8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9期整刊速览期刊简介《中国航天》(CN11-2801/V,ISSN1002-7742)创刊于1987年,月刊,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十二院)主办,是航天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权威综合性科技期刊。期刊曾获全国优秀期刊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航天科技期刊一等奖4次,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等奖项。约稿范围航天运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载人航天关键技术攻关、探月与深空探测任务及关键技术研究、技术试验卫星及关键技术试验验证、空间应用服务体系建设、空间科学前沿领域重大突破、空间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及灾害预警等。联系方式电话:010-68372041邮箱:zght68372338@163.com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4号院210室
2022年11月7日
其他

《中国航天》2022年第9期整刊速览

专题报道新一代固液捆绑火箭安全控制技术研究分析、控制、确认相融合的运载火箭薄弱环节闭环工作方法研究固体捆绑火箭底部热环境研究现状运载火箭结构动力学建模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运载火箭整流罩脉动压力预示技术研究现状航天政策与管理美国2023财年国防预算解析《美国太空优先事项框架》解读分析美国太空政策演进及趋势分析航天产业观察商业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化应用思路导弹及其他武器系统朝鲜成功发射“火星”17洲际弹道导弹及分析展望美国“星链”低轨星座军事应用前景探析航天科技与创新教育我心中的航天梦——优秀绘画作品展示空天瞭望《中国航天》2022年第1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2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3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4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5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6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7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8期整刊速览期刊简介《中国航天》(CN11-2801/V,ISSN1002-7742)创刊于1987年,月刊,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十二院)主办,是航天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权威综合性科技期刊。期刊曾获全国优秀期刊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航天科技期刊一等奖4次,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等奖项。约稿范围航天运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载人航天关键技术攻关、探月与深空探测任务及关键技术研究、技术试验卫星及关键技术试验验证、空间应用服务体系建设、空间科学前沿领域重大突破、空间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及灾害预警等。联系方式电话:010-68372041邮箱:zght68372338@163.com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4号院210室
2022年10月11日
其他

《中国航天》2022年第8期整刊速览

专题报道我国气象卫星的应用研究概述“北斗”时空在化工园区的应用及效能分析商业遥感卫星及应用发展态势“北斗”国际化应用现状与建议特别报道国内外运载火箭发射服务价格分析及启示航天政策与管理“天通”民用市场运营实践及其启示美国政府发布《太空服务、装配与制造国家战略》国防科技创新国际比较研究及启示新时期提升中国航天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空间探测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地面验证过程探讨合作伙伴逐梦“空天”聚“星”成链——两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链侧记空天瞭望《中国航天》2022年第1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2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3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4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5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6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7期整刊速览期刊简介《中国航天》(CN11-2801/V,ISSN1002-7742)创刊于1987年,月刊,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十二院)主办,是航天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权威综合性科技期刊。期刊曾获全国优秀期刊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航天科技期刊一等奖4次,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等奖项。约稿范围航天运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载人航天关键技术攻关、探月与深空探测任务及关键技术研究、技术试验卫星及关键技术试验验证、空间应用服务体系建设、空间科学前沿领域重大突破、空间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及灾害预警等。联系方式电话:010-68372041邮箱:zght68372338@163.com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4号院210室
2022年9月16日
其他

《中国航天》2022年第7期整刊速览

专题报道新一代大吨位商业固体运载火箭“捷龙”三号的创新和特色商业航天创新应用实践面向商业航天新业态的制造产业智能化发展分析与前景预测可重复使用商业运载火箭的发展与展望搭载有效载荷价格模型研究航天系统与技术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动态简析全球航天领域研究热点及布局分析航天政策与管理美国太空军2021年五大优先事项进展情况分析英国《国防太空战略》综合分析与启示基于航天精神和文化传播的科普文创策略分析法律研究中国航天立法的现状、不足与完善合作伙伴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会换届会议在京举行选举产生第五届理事会空天瞭望《中国航天》2022年第1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2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3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4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5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6期整刊速览期刊简介《中国航天》(CN11-2801/V,ISSN1002-7742)创刊于1987年,月刊,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十二院)主办,是航天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权威综合性科技期刊。期刊曾获全国优秀期刊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航天科技期刊一等奖4次,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等奖项。约稿范围航天运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载人航天关键技术攻关、探月与深空探测任务及关键技术研究、技术试验卫星及关键技术试验验证、空间应用服务体系建设、空间科学前沿领域重大突破、空间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及灾害预警等。联系方式电话:010-68372041邮箱:zght68372338@163.com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4号院210室
2022年8月4日
其他

《中国航天》2022年第6期整刊速览

专题报道2021年国外弹道与巡航导弹武器发展综述美国AGM-183A高超声速导弹发展情况研究朝鲜高超声速导弹技术能力综合分析俄罗斯导弹防御系统发展概述国外海基战略导弹发射情况分析航天政策与管理航天企业集团标准专业组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航天强国内涵、特征与评价指标体系航天系统与技术大功率霍尔电推进研究进展与分析俄罗斯可重复使用火箭最新发展新型“旋转发射”方案技术分析与研判航天产业观察“一带一路”典型国家空间技术需求及合作建议瞰视界美国航天系统司令部改革调整情况分析空天瞭望《中国航天》2022年第1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2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3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4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5期整刊速览期刊简介《中国航天》(CN11-2801/V,ISSN1002-7742)创刊于1987年,月刊,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十二院)主办,是航天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权威综合性科技期刊。期刊曾获全国优秀期刊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航天科技期刊一等奖4次,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等奖项。约稿范围航天运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载人航天关键技术攻关、探月与深空探测任务及关键技术研究、技术试验卫星及关键技术试验验证、空间应用服务体系建设、空间科学前沿领域重大突破、空间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及灾害预警等。联系方式电话:010-68372041邮箱:zght68372338@163.com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4号院210室
2022年7月4日
其他

《中国航天》2022年第5期整刊速览

专题报道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人工智能在空间机器人中的应用现状与关键问题智慧火箭技术发展与智能等级分级设想航天政策与管理复杂项目技术管理我国深空探索领域国际合作模式思考瞰视界《美国航空航天局航天技术路线图与优先发展技术》分析——以材料、
2022年6月7日
其他

《中国航天》2022年第4期整刊速览

专题报道从十三届珠海航展看中国无人机发展特点及趋势美国“远射"空射制空作战无人机发展概况无人争锋:近几场局部冲突中无人机作战运用探析航天系统与技术空间站机械臂操控工效学研究概述火星探测器测控与中继通信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回顾星载弹载原子钟的发展概况和展望中国报道中国航天发射任务的统计与分析浴火重生
2022年5月6日
其他

《中国航天》2022年第3期整刊速览

航天系统工程方法在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技术保障任务的应用航天科技在北京冬奥开闭幕式中的应用航天质量管理体系在冬奥工程的运用与实践航天冬奥项目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浅谈航天“两个一切”思想在冬奥开闭幕式中的应用实践基于数字孪生的虚拟调试技术在冬奥中应用研究与实践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演出舞台固定钢结构设计航天系统工程在冬奥舞台项目中的应用与实践超大型运动会通信系统的未来一一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通信系统北京冬奥冰雪五环设计冬奥会开幕式“冰瀑”大型表演装置设计及分析全天候的场外火炬台旋转装置设计与研究北京冬奥会主火炬姿态调整执行机构设计简述大载荷、大跨度、多功能吊具的威亚设计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内主火炬项目概述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外火炬台项目综述基于长征云的超大尺寸LED屏幕的高可靠控制系统设计超大地屏配电系统的谐波治理氢燃料手持火炬燃烧系统研究冬奥舞台大功率变频电机电磁干扰分析与抑制《中国航天》2022年第1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2年第2期整刊速览期刊简介《中国航天》(CN11-2801/V,ISSN1002-7742)创刊于1987年,月刊,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十二院)主办,是航天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权威综合性科技期刊。期刊曾获全国优秀期刊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航天科技期刊一等奖4次,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等奖项。约稿范围航天运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载人航天关键技术攻关、探月与深空探测任务及关键技术研究、技术试验卫星及关键技术试验验证、空间应用服务体系建设、空间科学前沿领域重大突破、空间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及灾害预警等。联系方式电话:010-68372041邮箱:zght68372338@163.com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4号院210室
2022年4月14日
其他

《中国航天》2022年第2期整刊速览

专题报道2021年深空探测进展与展望2021中国航天发射再创历史新纪录2021年世界航天发射活动统计分析中国报道2021中国的航天《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1年)》发布中国“长征”火箭的“登天”之旅——长征”
2022年3月8日
其他

《中国航天》2022年第1期整刊速览

专题报道组合动力运载器发展与展望吸气式组合动力——人类实现天地往返高效输运的必由之路组合动力运载器气动布局与气动技术探讨组合动力运载器结构与热防护系统概述组合动力运载器控制系统研究启示特别报道钱学森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成就与贡献——从系统思想到系统实践的创新(下)中国报道中国“长征”火箭的“登天”之旅——“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400次发射(上)牧星耕月——“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3周年瞰世界美国拜登政府外空军控行动进展及走向研究疫情背景下世界一流军工企业发展综述及启示建议航天系统与技术航天科技领域关键技术研究空天瞭望“长征”二号D成功发射“天绘”四号卫星《中国航天》2021年第12期整刊速览期刊简介《中国航天》(CN11-2801/V,ISSN1002-7742)创刊于1987年,月刊,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十二院)主办,是航天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权威综合性科技期刊。期刊曾获全国优秀期刊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航天科技期刊一等奖4次,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等奖项。约稿范围航天运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载人航天关键技术攻关、探月与深空探测任务及关键技术研究、技术试验卫星及关键技术试验验证、空间应用服务体系建设、空间科学前沿领域重大突破、空间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及灾害预警等。联系方式电话:13401156342邮箱:zght68372338@163.com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4号院210室
2022年1月29日
其他

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三周年

来源/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2022年1月11日
其他

《中国航天》2021年第12期整刊速览

专题报道巨擘的故事钱学森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成就与贡献一一从系统思想到系统实践的创新(上)钱学森与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运用钱学森系统工程理论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方法论支撑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初探铭记钱学森精神
2022年1月4日
其他

国外高超声速武器防御系统发展分析

DARPA与空军合作,继续发展“战术助推滑翔”项目,开发能以马赫速度7以上飞行的楔形高超声速滑翔体,“战术助推滑翔”还将具备可追溯性、兼容性,以及与海军垂直发射系统的集成性,并计划向空军和海军过渡。
2021年12月2日
其他

《中国航天》2021年第11期整刊速览

专题报道国际空间法体系和外空安全国际规则谈判进程《航天法》立法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反思与建议对外空资源开发相关政策法律问题的思考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的模式及其法律框架《航天法》域外适用的论证和思考卫星频率和轨位资源分配机制的新发展及其完善中国报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十四五”综合发展规划航天传承弘扬航天精神
2021年11月26日
其他

我国高性能液氧液氢发动机技术发展概述

INFORMATION电话:010-89061482邮箱:zght68372338@163.com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院1号楼
2021年11月1日
其他

《中国航天》2021年第10期整刊速览

INFORMATION电话:010-89061482邮箱:zght68372338@163.com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院1号楼
2021年10月28日
其他

《中国航天》2021年第9期整刊速览

专题报道关于载人航天走向商业化的思考太空旅游:太空经济新引擎世界航天拉开亚轨道商业太空飞行大幕中国报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次工作会议隆重召开航天系统与技术美国阿斯特拉太空公司Astra
2021年9月18日
其他

30,而已!

9月7日11时01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高光谱观测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至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圆满完成了今年第30次宇航发射任务,30次全胜。
2021年9月7日
其他

《中国航天》2021年第8期整刊速览

专题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开启新征程自主交会对接控制方案设计及验证“天和”核心舱霍尔电推进子系统设计“神舟”十二号飞船外表面热控涂层研制回顾中国报道中巴航天合作的友谊之星——纪念“巴基斯坦卫星”1R通信卫星发射10周年航天系统与技术火箭残骸处理方式及风险控制航天产业观察“星链”系统星座覆盖及应用分析载人航天航天员在轨人机协同机器人项目发展分析航天政策与管理基于个体意识行为视角浅谈继承航天精神的新思路导弹及其他武器系统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精确打击技术项目分析及启示俄罗斯反制美导弹防御系统武器概述空天瞭望END《中国航天》投稿邮箱:zght68372338@163.com联系电话:010-89061482《中国航天》2021年第1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1年第2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1年第3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1年第4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1年第5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1年第6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1年第7期整刊速览
2021年8月23日
其他

《中国航天》2021年第7期整刊速览

特别报道载人火星探测任务构架及其航天运输系统研究专题报道埃及航天的现状与发展非洲新兴航天国家市场需求分析与思考新西兰航天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中国与拉美国家的航天合作分析与启示航天系统与技术国外气球火箭项目研究现状及分析航天大型铝合金环筒件制造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航天系统工程军事体系工程理论与方法研究瞰视界印度国防科研机构综合发展分析航天政策与管理发挥航天精神话语系统凝心聚力的作用导弹及其他武器系统海军作战天基通信智能支援模式构想美国潜射弹道导弹试射分析及启示空天瞭望END《中国航天》投稿邮箱:zght68372338@163.com联系电话:010-89061482《中国航天》2021年第1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1年第2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1年第3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1年第4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1年第5期整刊速览《中国航天》2021年第6期整刊速览
2021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