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其他

总站组织召开2024年新污染物环境监测试点工作会议

正文共:570字预计阅读时长:1分钟2024年5月29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在北京组织召开2024年新污染物环境监测试点工作会议。生态环境部监测司、固体司相关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固管中心、南京所、华南所、海洋中心、分测中心、标样所、各流域中心、全国31个省(区、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监测站的分管领导或技术负责人参会。部分省(区、市)生态环境厅(局)及流域局代表也参加了会议。会上,总站首先介绍了2023年试点工作总体情况,并对2024年工作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和广西等5个省(区)进行了2023年监测试点工作经验分享。总站、固管中心、南京所、华南所、分测中心、标样所分别介绍了新污染物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通过技术交流,参会单位了解了2024年全国试点工作要求、典型省(区)新污染物监测试点情况、新污染物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等。此外,各参会代表还就新污染物监测试点工作存在的难点和疑点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监测司、固体司及总站相关同志进行了答疑。
2024年5月30日
其他

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重庆市动员会在重庆召开

正文共:2269字预计阅读时长:2分钟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根据二十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第2次会议精神,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近日进驻重庆市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5月8日,督察进驻动员会在重庆召开,督察组组长陈润儿、副组长郭芳分别就做好督察工作作了讲话,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进行了进驻动员。陈润儿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深刻阐述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明确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丰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关系国家发展全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4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专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赴沿江省(市)考察调研,明确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要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体制创新和重大改革举措,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硬招实招和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督察每个关键环节、每个关键时刻,掌舵定向、引领前行,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充分肯定督察取得的成效,强调要坚持严的基调,狠抓督察发现问题整改,继续发挥督察利剑作用。李强总理、丁薛祥副总理也多次对督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统筹开展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陈润儿强调,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要将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落实情况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服务大局,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和严的基调,坚持精准科学依法,统筹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既关注长江经济带流域性整体性共性问题,也注重结合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自然资源禀赋、生态安全定位,找准重庆市突出问题。重点关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情况;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重大决策部署和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绿色低碳发展情况,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情况;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展情况;大气污染防治中的突出问题;违法违规侵占自然保护地、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开发建设、破坏岸线,以及耕地生态破坏和长江十年禁渔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尤其是建筑垃圾处理处置情况;重要湖泊保护治理和重要支流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督察和生态环境警示片发现问题整改情况;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情况等。袁家军表示,重庆市委、市政府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认识督察的政治性、严肃性,以实际行动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全面抓好落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服务保障,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高质量开展创造良好条件。要扎实有力推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建立边督边改、信息公开、立行立改、闭环落实机制,不折不扣、举一反三抓好问题整改。袁家军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强化“上游意识”,扛起“上游责任”,展现“上游担当”,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市域范例,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重庆力量。会上,郭芳就做好督察配合,边督边改,信息公开,精准科学依法督察等工作提出了要求,并就督察组全体成员严格执行纪律要求,接受被督察地方和社会监督作了表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全体成员、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人员,重庆市有关领导同志等参加会议。各区县(自治县)以及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党政领导同志通过视频会议列席会议。根据工作安排,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进驻时间为1个月。进驻期间(2024年5月8日—6月8日)设立专门值班电话:023-63325565,专门邮政信箱:重庆市A00251号邮政信箱。督察组受理举报电话时间为每天8:00—20:00。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和督察组职责,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主要受理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来信来电信访举报,其他不属于受理范围的信访举报问题,将按规定交由被督察地方处理。供稿
2024年5月9日
其他

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江西省动员会在南昌召开

正文共:838字预计阅读时长:1分钟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根据二十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第2次会议精神,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近日进驻江西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5月8日,督察进驻动员会在南昌召开,督察组组长刘伟、副组长任京东分别就做好督察工作作了讲话,江西省委书记尹弘进行了进驻动员。刘伟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深刻阐述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明确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丰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关系国家发展全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4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专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赴沿江省(市)考察调研,明确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要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体制创新和重大改革举措,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硬招实招和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督察每个关键环节、每个关键时刻,掌舵定向、引领前行,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充分肯定督察取得的成效,强调要坚持严的基调,狠抓督察发现问题整改,继续发挥督察利剑作用。李强总理、丁薛祥副总理也多次对督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统筹开展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刘伟强调,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要将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落实情况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服务大局,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和严的基调,坚持精准科学依法,统筹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既关注长江经济带流域性整体性共性问题,也注重结合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自然资源禀赋、生态安全定位,找准江西省突出问题。重点关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情况;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重大决策部署和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绿色低碳发展情况,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情况;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展情况;大气污染防治中的突出问题;违法违规侵占自然保护地、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开发建设、破坏岸线,以及耕地生态破坏和长江十年禁渔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尤其是建筑垃圾处理处置情况;重要湖泊保护治理和重要支流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督察和生态环境警示片发现问题整改情况;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情况等。尹弘表示,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体制创新和重大改革举措。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从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重大意义,把接受督察作为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体检”。要全力支持配合,客观全面反映情况,坚决服从工作安排,精心做好保障,确保督察工作顺利进行、取得实效。要坚持立行立改,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指出的问题,照单全收、主动认领,按时按质高效整改,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推动整改工作落实落细。要以此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扎实推进长江大保护攻坚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提升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会上,任京东就做好督察配合,边督边改,信息公开,精准科学依法督察等工作提出了要求,并就督察组全体成员严格执行纪律要求,接受被督察地方和社会监督作了表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全体成员、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人员,江西省有关领导同志等参加会议。各市党政领导同志通过视频会议列席会议。根据工作安排,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进驻时间为1个月。进驻期间(2024年5月8日—6月8日)设立专门值班电话:0791-88918612,专门邮政信箱:江西省南昌市A340号信箱。督察组受理举报电话时间为每天8:00—20:00。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和督察组职责,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主要受理江西省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来信来电信访举报,其他不属于受理范围的信访举报问题,将按规定交由被督察地方处理。
2024年5月9日
其他

建设美丽中国 贡献青春力量

正文共:2209字预计阅读时长:2分钟五四运动105周年之际,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积极宣传,发扬五四精神。华发偏因循,青春正革新。各地方监测中心积极响应,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一、建设一支思想正、能力强、有担当、作风硬的青年人才队伍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围绕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美丽重庆建设大会精神,通过微宣讲、知识竞赛、青年论坛等多种方式组织青年同志全覆盖学习,推动大会精神入脑入心、走深走实、见行见效。组织中心青年代表在“五四”青年节拍摄《生态环境监测青年的答案》《这盛世
2024年5月4日
其他

喜报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状

正文共:667字预计阅读时长:1分钟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广大职工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2024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255个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授予1088名职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授予1034个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授予80个集体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状,150名个人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热烈祝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状双奖!这份沉甸甸的荣誉离不开每名监测人的辛勤努力与默默付出,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致敬全国监测系统的劳动者们,点赞奋斗的你们!一直以来,在生态环境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坚决扛起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的政治责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殷殷嘱托,秉承工匠精神,坚持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锚定构建国际一流研究型监测机构目标,奋战在污染防治攻坚一线。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建成并高效运行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要素最全的环境监测网络,预报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生产近2亿条监测数据,质控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绿水青山贡献了监测力量。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蓝图已经绘就,建设现代化监测体系的号角已经吹响,监测总站将继续弘扬劳模精神,加快发展监测新质生产力,为支撑服务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热
2024年5月1日
其他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24年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培训班(第一期)顺利举办

正文共:1020字预计阅读时长:1分钟按照2024年生态环境监测培训安排,4月9至11日,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主办,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承办的2024年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培训班(第一期)在重庆大学顺利举办,来自全国各省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及首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的代表近120人参加培训。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生态处一级主任科员何劲、总站生态监测室主任罗海江、重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院长杨成云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开班仪式何劲在动员讲话中指出,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工作是生态环境部“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业务体系的重大进步,是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部生态保护监管职责,也是推动生态质量、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三大业务同步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已经发布了《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办法(试行)》《全国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工作方案(2023-2025年)》,建立了遥感与地面相结合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遴选了首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成立了生态质量监测与评价高层次专家组,为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何劲强调,2024年是全国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工作落实落地的关键一年,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共同努力完成工作目标,同时要求学员珍惜此次培训学习的机会,认真参加理论和实训学习,严格遵守培训纪律,加强沟通与交流。精彩集锦(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专家授课本次培训分为理论授课、现场实操、交流讨论三个环节,来自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北京师范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的专家分别对2024年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工作安排与技术要求,区域生态质量评价相关指标的监测方法、质控要点,综合站监测与服务实践经验,国家公园天空地一体化智慧监测案例等内容进行授课。现场实操选在首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重庆缙云山站的监测样地开展,实地操作了RTK、植被冠层分析仪等设备,同时也参观了缙云山站。精彩集锦(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实操授课现场在交流座谈环节,各省站及综合监测站代表分享经验、交流心得。通过本次培训,使得全国各省生态监测技术人员在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工作思路目标、监测与质控技术、评价与结果应用等方面都有明显收获和提高,为高质量完成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工作目标提供支撑。学员现场交流供稿
2024年4月16日
其他

大型环保专题纪录片《行进中的美丽中国》明日于CCTV-1播出

正文共:370字预计阅读时长:1分钟为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绿水青山、践行绿色发展方面的新思想、新作为、新格局、新探索,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凝心聚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策划了《行进中的美丽中国》专题纪录片。《行进中的美丽中国》专题纪录片将于4月15日至19日每日18点档于CCTV-1播出,敬请期待!该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联合摄制,共分为“绿色之路”“生态之美”“攻坚之战”“治理之道”“全球之约”五集,聚焦绿色低碳发展、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修复保护、制度体系建设、引领全球生态文明等方面,反映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全国上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动人故事。来源
2024年4月15日
其他

彰显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她力量”——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质管室(中国环境报)

正文共:2293字预计阅读时长:3分钟在环境监测领域,女性能够扮演怎样的角色?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监测总站)生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管理室(以下简称质管室)里的这支队伍给出了答案。质管室承担着国家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量值溯源体系建设、国家环境监测网质量监督、国家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和系统内技术人员持证上岗等工作。现有职工12人,其中四分之三为女性职工。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一线,她们用行动为我国生态监测数据质量保驾护航,彰显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她力量”。她们开创领域内多项最高计量标准监测数据是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而保障监测数据真实、科学、准确,则有赖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这一重任就落在质管室身上。为保障不同空间、时间、机构、方法下监测数据量值等效可比,我国亟须一套监测量值溯源技术体系。这也是提升监测数据质量的一项基础工作。为此,质管室成立了全国首个生态环境监测计量中心,以统一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的“度量衡”。全国首个,就意味着在国内并无参考,计量标准如何确立成为横亘在质管室主任吕怡兵眼前的一道难题。当时,我国自动监测计量工作基础薄弱、资源匮乏、人员短缺,但吕怡兵克服种种困难,很快推动这项工作取得了进展。“尽管很难,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做。”
2023年11月24日
其他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赴湖南长沙调研

正文共:1357字预计阅读时长:2分钟10月20日,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在赴湖南省长沙市出席“2023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期间,调研长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日一早,孙金龙一行来到赵洲港泵站,实地察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问题整改及入河排污口整治情况。2021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指出,沿湘江建设的赵洲港泵站等排渍泵站存在混排生活污水问题,环境风险突出。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研究制定针对排水问题的整改方案及相应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全面治理赵洲港泵站纳污范围雨污混流问题。在听取赵洲港汇水区建设项目情况汇报后,孙金龙指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改革举措,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全力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坚定不移贯彻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做到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切实提高污染治理成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岳麓山下,湘江之滨,曾经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后湖如今水清岸绿,正成为长沙新的“网红打卡地”。近年来,当地坚持系统治理,实现了从“一湖臭水”到“一汪碧水”的精彩蝶变。孙金龙来到后湖观景平台,沿着亲水栈道边走边看,询问了解后湖文化产业园建设运营情况,现场调研后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得知目前后湖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消除了水体黑臭现象,孙金龙对整改工作表示肯定。他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坚持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切实加强水质常态监管,持续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有效保障湖泊生态系统长久稳定,实现河湖“长治久清”。随后,孙金龙前往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以下简称长沙超算中心),调研超级计算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长沙超算中心是由科技部批准建立的全国第三家、中西部第一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为湖南省水环境联网及预警预报综合管理运行平台等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算力保障和技术支撑。孙金龙实地参观了天河一号机房和天河新一代机房,察看不同机组运行状态,了解机组运算性能及能耗情况。在听取超级计算应用发展情况汇报后,他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技术合作,持续强化科技赋能,充分发挥长沙超算中心算力优势,大力推动在湖泊总磷污染治理、生活垃圾全量化消纳与无害化处置等领域的超级计算与人工智能融合应用,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稳定的高性能算力支持,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贡献“超算力量”。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陪同调研。生态环境部核安全总工程师、办公厅主任田为勇陪同调研。生态环境部机关有关司局、派出机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相关调研。湖南省生态环境厅、湘江新区党工委、湖南大学主要负责同志,长沙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调研。文字
2023年10月23日
其他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物理室党支部赴广东深圳开展主题教育党日活动及噪声监测工作调研

正文共:807字预计阅读时长:1分钟为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落实《关于加强噪声监测工作的意见》(环办监测〔2023〕2号)相关工作要求,近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物理室党支部与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与预报二室党支部、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三党支部在深圳市联合开展主题教育党日活动及噪声监测工作调研。全体党员干部首先瞻仰了位于深圳莲花山公园山顶的邓小平同志铜像,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为党和人民建立的不朽功勋,追思和学习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接下来大家参观了“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展馆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和实物,生动展示了广东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成就。参观交流中,大家深受教育和鼓舞,切身领悟了为什么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的首要任务,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的蓬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对增强“四个自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座谈交流中,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介绍了广东省声环境监测工作情况,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介绍了深圳市功能区声环境自动监测点位自核及监测能力建设情况,总站物理室介绍了“十四五”噪声监测工作总体安排。与会人员就声环境监测中的点位设置、数据审核统计、分析评价等技术问题和需求进行了充分讨论,就如何在监测工作中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围绕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对监测技术的需求、助力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噪声问题来谋划未来噪声监测工作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党日活动和座谈交流结束后,总站会同天津市、广东省相关专家一起查看了深圳市育才二中等3个声环境功能区自动监测站点运行情况,开展了夜间功能区声环境监测比对测试,研究监测质量控制技术指标范围,为制定声环境功能区自动监测相关技术要求做好技术准备。供稿
2023年7月17日
其他

生态环境部发布7月下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正文共:1862字预计阅读时长:2分钟2023年7月15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东北、华南、西南、西北、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7月下半月(16—31日)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
2023年7月17日
其他

中俄跨界水体水质监测与保护工作组第十七次会议及技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正文共:689字预计阅读时长:1分钟2023年7月12-13日,中俄跨界水体水质监测与保护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第十七次会议及技术研讨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双方分别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和莫斯科设立主会场,中方团长、生态环境部监测司刘舒生一级巡视员和俄方团长、俄罗斯联邦水资源署水利管理局局长萨沃斯季茨基分别率团出席会议。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会议现场图双方相互通报了工作组2022年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和水质监测结果,一致认为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既定工作,2022年中俄跨界水体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双方审议通过了《2023年中俄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实施方案》,一致表示将共同努力,在2023年开展疫情后首次中俄双方联合监测。双方听取了2023年中俄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方法和实验技术研讨会情况汇报,高度评价研讨会提出的技术建议和取得的工作成效。研讨会上,中俄双方专家围绕单独监测获取的监测结果深入交流,开展中俄水质评价方法对比研究。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023年7月14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生态环境部通报6月和1—6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12023年6月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前20位和后20位城市名单注:*6月出现严重人为干扰,对当月六项污染物浓度进行了最大值替代处理,下同。附表
2023年7月13日
其他

榜样力量 | 两优一先风采展示(一)

正文共:2513字预计阅读时长:3分钟编者按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之际,生态环境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隆重表彰了一批杰出的党员和先进集体,包括“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近日,我们将对我站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分批展播,展示榜样风采,感受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人格魅力!部优秀党务工作者把好数据质量关,守住廉洁底线大气运管中心
2023年7月12日
其他

帮扶指导出实效 助力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2023年自行监测帮扶指导现场工作顺利开局

正文共:708字预计阅读时长:1分钟7月4日-7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组织19名专家,完成35家排污单位帮扶指导。帮扶组根据地方管理需求,围绕“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重点工作,充分发挥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机制优势,坚持“有错必究、有案必查、有罪必罚”的工作方针,强化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打击力度。为强化帮扶实效,帮扶工作召开专家工作预备会,统一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严明工作纪律。帮扶组工作从方案编制、自行监测开展、信息公开等方面开展了全面核查,并向第三方机构延伸,共发现7例典型案例线索移交属地执法部门,标志着2023年自行监测帮扶指导现场工作顺利开局。现场帮扶指导发现,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自动监测不正常运行或不规范运维问题突出,包括设备安装、运维不规范、不到位导致测定数据不具代表性或失真;人为修改工作曲线参数、测定条件、计算参数,干扰污染物测定;手工比对、校准不合格,自动监测设备测定准确度低,设备性能无法保证;设备未按标准规范运维。二是手工监测弄虚作假或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现象较为普遍,包括未开展监测出具虚假报告;监测点位、样品数量、采样频次不满足规范要求;使用已作废的分析方法。三是部分排污单位监测点位缺失、指标不全、排污许可证载明的监测内容与自行监测技术指南不一致。通过联合帮扶,提升基层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监管能力,解决基层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监督检查堵点、痛点问题,深化对第三方机构弄虚作假检查,推动执法快速响应,形成严厉打击弄虚作假的高压态势,对排污单位和第三方机构形成强有力的震慑作用和警示效应,有力推动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数据归真。供稿
2023年7月12日
其他

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 • 解读⑦ | 坚持天地协同,全面开展水生境监测评价,推动长江水生态保护修复

正文共:2287字预计阅读时长:3分钟“十四五”期间,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逐步由污染治理为主向“三水”统筹、系统治理转变,“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成为新时期的治水目标。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长江保护法》,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水利部4部委联合印发实施《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以下简称《评分细则》)。《评分细则》提出了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核心、以“水生境保护”“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障”等为支撑的考核指标体系。水生境指标被“寄予厚望”,成为引导地方开展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重要推手。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高对水生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水生境保护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观。水生境指河流和湖泊中生物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生境条件与水生生物生长繁殖息息相关,同水环境质量、水资源条件紧密关联,共同影响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分细则》遵循生态优先、系统保护的原则,突出水生态系统健康,统筹推进水生境、水环境和水资源系统保护,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系统观念。水生境保护指标设置体现了“问题导向”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2022年我国水环境质量创历史新高,地表水优良比例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同时,不少河流湖泊还存在水源涵养区、河湖水域及其缓冲带等重要生态空间开发过度等水生境受损、水生态系统失衡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提升的短板。《评分细则》针对长江流域突出问题,筛选出自然岸线率、水体连通性和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质量、水生生物栖息地人类活动影响指数等4项水生境保护指标,引导地方针对性开展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水生境保护体现了“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水生境质量代表了老百姓对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最直观感受。上下畅通的潺潺流水、绿树成荫的自然岸线、静谧清幽的栖息地、郁郁葱葱的森林草地,可以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栖息环境,更能为老百姓提供优美景色,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是对“人水和谐”的最直接体现。二、加强科技支撑,全面开展水生境调查全面开展基础调查,构建水生境基础数据库。水生境是水生生物的栖境和载体,既是水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又是改善水生生物生活环境、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要素。要把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工作做实做细,引导地方科学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前提就是全面掌握长江水生态环境状况。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全面开展水生境基础信息调查,摸清水生境现状,系统分析水生境本底状况和短板,构建水生境基础数据库、一张图。发挥遥感技术优势,更加高效准确掌握水生境状况。生境要素具备原位性和区域性特征,要真实、全面掌握地方水生境状况及其变化情况,需要开展全覆盖调查。传统基于抽样的地面监测手段很难满足考核需求,而具备大区域、全覆盖能力的遥感技术可以实现水生境全线、全域监测,已经在岸线、水华、水生植被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使其成为生境调查方面的不二选择。当前,遥感技术已跨入高空间、高时间、高光谱的新阶段,全国大部分区域实现了2米分辨率遥感影像月度覆盖,多颗高光谱、全谱段卫星陆续投入使用,为大区域水生境监测提供了保障。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实现水生境动态监测和精准管控。“遥感为主、天地一体”已经成为国家层面开展水生境监测的主要手段。要推动水生态考核工作做实做细,落地推广,还需要提前谋划,在监管能力提升上下功夫。各地要加快构建完善水生境监测网络,强化卫星遥感监测基础能力和人员队伍建设。充分依托现有能力,逐步建立“天基卫星、空基遥感、航空无人机、移动巡护监测车和地面观测设备”等五基协同遥感监测网络,形成“高精度、全方位、短周期”的水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体系,实现对水生境变化的快速监测和精准管控。三、深入理解细则,科学指引水生境修复统筹兼顾,科学评估水生境现状。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需要充分考虑水生境要素特点,兼顾长江源头以及上、中、下游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与差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原则,科学构建水生境评估技术体系,合理确定评估期望值。通过开展评估工作,摸清水生境现状和存在短板,为科学制定水生态修复目标提供支撑。立足实情,合理制定水生境修复目标。水生境修复的目的是水生态恢复,是对整个生态系统的恢复。首先要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系统分析,摸清水生态受损的真正原因和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确定合理的恢复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恢复计划和措施。多措并举,科学开展水生境修复工作。充分考虑水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以水资源短缺、水生态脆弱的区域为重点,通过建设水系连通工程,打通水生生物生命通道,增强水体连通性。以渠道化岸线和不合理利用区域为重点,加强河湖岸线生态修复和生态缓冲带建设力度,恢复、提升河岸带生态系统功能和物种多样性。加快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人类活动退出和生态修复进度。以提升流域水源涵养能力为目标,开展水源涵养区林地封育,科学实施保护修复工程。《评分细则》针对水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区域特征,凝练提出四大类十四项考核指标,提出了水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和变幅评价方法,为实现水生态环境的精准监测、科学治理指明了方向。相信今后,通过《评分细则》的实施,逐步推动水岸共治,切实提升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目标。(作者系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
2023年7月7日
其他

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 • 解读③ | 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 营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良好生态环境

正文共:1910字预计阅读时长:2分钟“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是老百姓记忆中河湖的美好景象,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长江保护法有关规定,探索建立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推动水生态保护修复,再现百姓“记忆中的河湖”,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制定了《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以下简称《评分细则》)。《评分细则》聚焦生态保护短板,构建了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核心,以水生境保护、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保障为支撑的考核指标体系。为表征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状态,选取鱼类、重点保护水生生物、水华、大型底栖动物、浮游动物、水生植被等水生生物指标开展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一、充分认识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核心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当前,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长江干流连续三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但水生态系统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还十分突出,部分河湖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蓝藻水华居高不下,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水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具体体现就是由污染防治为主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流域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在水生态方面,就需要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力争在“有鱼有草”上实现突破。以水生生物为主体的水生生态系统是维系自然界物质循环、净化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水生生物不仅是充满生机“一汪活水”的体现,还能够综合反映水生境、水环境、水资源及水生态状况。水生态考核评分细则聚焦水生生物这一关键,“执本、秉纲”,建立起了一套以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引导地方关注水生态状况,指导地方注重水生态保护修复,树立起生态优先的治理理念,促进形成“三水统筹”系统治理格局,高标准建设美丽河湖。二、深刻理解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的科学内涵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倡导直观亲民。水生生物不仅对水生态环境状况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同时也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的直观感受。从冷冰冰的理化分析数据到活脱脱的生物数量变化,能够让指标体系更加亲民。为将“鱼翔浅底”的景象落实到具体可操作层面,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聚焦长江流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兼顾长江源头及上、中、下游特点,从国内外已有应用基础的指标中,筛选出有成熟监测方法,受百姓喜爱和期待的,如长江“微笑天使”江豚等“直观亲民”的水生生物指标。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立足科学实际,选取的水生生物指标充分考虑水生态系统食物网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等生态功能。根据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过程,选择水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中不同生态功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作为考核指标。其中,生产者包括水生植被和引起水华发生的藻类,消费者包括浮游动物、大型底栖动物、鱼类和重点保护水生生物。同时,指标筛选过程中,衔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十年禁渔等重大工作部署,确保各项工作协同推进,画出推动水生态系统保护的最大同心圆。三、准确把握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应用导向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有利于调动地方党委政府积极性,针对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突出问题,构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恢复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推动长江经济带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以太湖为例,针对鱼类多样性下降、水华频发、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低、水生植被退化较严重等问题,充分发挥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挥棒”作用,通过准确识别和科学量化太湖水生态问题及其变化趋势,引导地方开展系统治理,注重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恢复,加强土著鱼类保护、生境保护修复、水污染防治等工作,不断提升太湖水生态质量,唱响新时代“太湖美”。在长江流域开展水生态考核试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为突破生态保护短板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对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部门要强化协同发力,加强信息共享,因地制宜制定水生态修复治理对策,提高水生态修复成效,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营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良好生态环境,回应老百姓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作者系生态环境部太湖流域东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分党组书记、局长
2023年7月3日
其他

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 • 解读② | 突出问题导向 强化流域统筹科学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评价

正文共:1957字预计阅读时长:2分钟建立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为突破生态保护短板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对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7月3日
其他

总站动态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召开庆祝建党102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

正文共:1627字预计阅读时长:2分钟6月30日下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召开庆祝建党102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表彰一年来在监测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党支部。总站党委书记、站长张大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王锷一主持会议,班子成员及全站180余名党员干部职工参加了会议。会议宣读了生态环境部、总站“两优一先”表彰决定,站领导班子向被表彰的6个先进党支部、46名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颁发奖状证书。4名受表彰代表作先进事迹发言,分别以“心廉方能数真,行廉方能数准”“发扬先锋岗,争当先锋队”“以奋发有为的风貌开拓污染源监测新局面”“默默奉献做实工会服务”等为题,分享了经验做法,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展现了总站干部职工坚守岗位、奋力拼搏、追求卓越、无私奉献的动人画卷,生动诠释了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监测先锋形象。左右滑动查看更多颁发获奖证书会议组织全站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孙金龙书记在生态环境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所作的专题党课精神。会议要求,认真落实孙金龙书记提出的“对标凝心铸魂、筑牢根本,对标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对标实干担当、促进发展,对标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对标廉洁奉公、树立新风”五个方面的要求,坚定不移走好“两个维护”第一方阵,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四名代表发言张大伟向受表彰的优秀个人和先进党支部表示祝贺。他号召全站党员干部职工以先进为榜样,学习他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求真务实、勇于担当的优良作风,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不断建新功、立新业。张大伟强调,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
2023年6月30日
其他

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 • 解读① | 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在长江流域探索建立水生态考核机制,推动构建“三水统筹”治理新格局

正文共:3612字预计阅读时长:4分钟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以下简称《评分细则》)。《评分细则》是新时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长江保护法有关规定的重要文件。文件明确2022—2024年在长江流域17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水生态考核试点。试点期间,将根据每年的水生态监测数据,开展评价考核试算,并结合试点经验进行完善,确保考核结果能真正体现各地保护和修复成效,与人民群众客观感受保持一致,为2025年在长江流域正式开展水生态考核奠定坚实基础。一、充分认识建立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的重要意义在长江流域开展水生态考核试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为补齐生态保护短板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对推动沿江省份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探索建立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是加快补齐水生态保护短板、建设美丽中国的迫切需要。过去10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江省份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整治,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进入“十四五”,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8.1%,较2016年上升15.8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水质断面,长江干流连续三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但水生态环境保护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仍旧突出,部分河湖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蓝藻水华频发,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不少地方汛期污染严重,黑臭水体问题依然存在。这些短板不补上去,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将难以全面实现。为此,《评分细则》聚焦长江流域突出短板,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构建了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核心,以水生境保护、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保障为支撑的考核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引导性和可行性。力争通过三年试点的积累与完善,让新制度落地生根,确保试点成果在推动构建“三水统筹”治理新格局中发挥积极作用、奠定良好基础。探索建立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是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推动构建水生态保护工作体系的重要举措。长江保护法是推动长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法律保障。长江保护法第七十八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这为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目前,我国水生态保护工作基础还十分薄弱,尤其在指标体系、技术方法、实现路径等方面亟需积极探索。建立一套科学的水生态考评制度是体现目标导向的有效措施,对于构建水生态保护工作体系具有有力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评分细则》率先在长江流域将具有重要生态功能或社会关注度高的50个水体作为考核对象,并针对性地选择指标开展监测评价考核,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意义,可为其他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经验。试点期间,相关部门将根据每年的水生态监测数据,结合地域、水体等实际情况,通过模拟、测试、评估进一步优化评价考核方法,确保考核结果能够真正体现各地保护和修复成效。探索建立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是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有力抓手。水是生命之源,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尊重自然规律,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从长江的实际出发,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合理设置期望值。《评分细则》释放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就是要利用考核手段,引导地方落实爱水、惜水、护水的要求,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避免过度人工干预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同时,更加强调与人民群众客观感受保持一致,要切实满足人民群众饮水、用水、乐水等诸多需求,让人民群众切身收获幸福感和安全感,从而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准确理解《评分细则》制定的五个原则在《评分细则》执行过程中,要坚持好5个原则,以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坚持生态优先、系统保护的政策导向。以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为基础,建立适用于长江流域各类型水体的水生态考核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权重把水生态系统健康和生物多样性恢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推进水生境、水环境和水资源的系统保护。坚持分类评价、流域统筹的科学方法。长江流域各类型水体众多,需要充分考虑具有重要生态功能或社会关注度高、保护紧迫性强的代表性水体,根据各河流、湖泊、水库的不同特征,设置共同但有区别的指标体系,再进行分类评价,力求客观反映水体水生态综合状况。坚持问题导向、体现差异的指标内涵。聚焦长江流域突出水生态问题,充分体现长江源头以及上、中、下游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与差异,结合地方实际,对每个水体的每个考核指标探索性地设置期望值,通过期望值引导地方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坚持可测可评、简便易行的操作方法。《评分细则》以国内外较为成熟的监测评价标准或方法为基础,建立了一套引导性强且易于推广的评价考核方法,在操作层面上,确保各项指标可监测、可评价、可考核。坚持工作统筹、政策协同的工作机制。有效衔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长江十年禁渔等重点工作,做好部门间政策及标准规范协同,加强部门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水生态考核机制建设。三、重点把握《评分细则》的五个要点《评分细则》统筹水生态现状与变化、现实与可能、共性与个性等关系,因地制宜设置不同类型水体评价指标和权重,综合考虑现状值、期望值、变化幅度等因素进行评价,力求客观反映各地水生态保护成效。其中,需要把握五个要点:——考核指标。在前期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评分细则》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国内外正在应用的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相关的指标中筛选出了14项指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引导性、可行性。例如,为有效解决面源污染问题,设置了汛期污染强度指标;为积极应对重点湖泊水生态系统失衡问题,设置了水华面积比例、水生植被覆盖度、综合营养状态等指标;为努力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目标,设置了生态流量达标率、水体连通性、鱼类物种数、自然岸线率等指标。这些指标不仅可以简洁明了地反映水生态系统状况,同时还可作为水生态系统变化的“晴雨表”,既满足考核需求,又促进保护与发展相协调,为流域水生态系统治理提供导向。——现状值。现状值的确定是评价工作的重要基础,考虑到各项指标年际波动特点,对于年际波动较大的指标,需要进行多次调查,尽可能客观反映其实际状况和特征,故采用三年监测值的滑动平均值或并集作为现状值;对于年际波动较小的指标,则采用当年监测值作为现状值。——期望值。期望值是水生态考核的一个创新尝试,指的是水体相关指标曾经达到或者可能达到的较好状态值。《评分细则》充分考虑长江源头区、上游、中游、下游生态状况与经济发展差异,采用了三种方法:首先是根据现有标准、规范等确定,如水体连通性、生态流量达标率等指标;其次是参照有权威记录的历史较好状态值确定,如鱼类物种数、水生植被覆盖度、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等指标;最后是当上述两个方法都无法确定期望值时,则运用统计学的方法确定,即与水生态状况预期响应呈正相关的指标,期望值为该指标对应分区和水体类型监测结果样本的95%分位数值,反之,呈负相关的指标期望值为监测结果样本的5%分位数值。——权重。权重是评价过程中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评价结果。评价时主要用到了两类权重,一是在评价单个水体水生态现状时用到的指标权重,二是在评价省域水生态现状时用到的水体权重,两类权重均是采用专家评判与数学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目的引导地方有针对性地开展水生态保护修复。其中指标权重是在已明确水生态系统健康等一级指标权重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指标的问题程度和可改善度,确定各二级指标在一级指标层级下的相对重要程度;水体权重则是综合考虑水体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关注度,确定各考核水体在省域内的相对重要程度。——变化幅度。评价考核主要看的是变化幅度,这是地方水生态保护工作成效最直观体现。《评分细则》将水体年际变化幅度遵循反退化原则赋予相应分值,在此基础上计算省域年际变化幅度得分,以此作为省域水生态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正向激励为主,促进提升水生态保护水平。水生态考核是一项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地区的系统性工作,专业性强、复杂程度高,需要精心组织、系统谋划。在试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坚持系统观念,合理地区分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确保评价考核结果公平公正。同时还要“不囿于一隅,不执于一端”,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地方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基础和诉求,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通过试点不断完善,有效引导各地履职尽责,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贡献。(作者系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环境规划院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2023年6月30日
其他

一图读懂《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来源
2023年6月30日
其他

8月15日正式成为全国生态日

正文共:310字预计阅读时长:1分钟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2005年8月15日考察湖州市安吉县,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比较符合确定纪念日、活动日时间的基本原则,能够充分体现首创性、标志性、独特性。设立全国生态日,有利于更好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来源
2023年6月29日
其他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

正文共:2324字预计阅读时长:3分钟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30日下午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举行这次集体学习,目的是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全党在主题教育中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牢思想理论基础。
2023年3月31日
其他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全文)

正文共:3340字预计阅读时长:4分钟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2023年3月15日,北京)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尊敬的各位政党领导人,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很高兴同大家相聚,探讨“现代化道路:政党的责任”这一重要命题。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曲折起伏,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充满艰辛。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竭泽而渔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面对这一系列的现代化之问,政党作为引领和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有责任作出回答。在这里,我愿谈几点看法。——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政党要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努力实现物质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会安定、生态宜人,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既增进当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孙后代权益,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不能搞简单的千篇一律、“复制粘贴”。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立足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什么样的现代化最适合自己,本国人民最有发言权。发展中国家有权利也有能力基于自身国情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尊重和支持各国人民对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共同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我们要树立守正创新意识,保持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性。面对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政党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探索优化方法路径,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为现代化进程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活力。要携手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不断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努力中推进人类社会现代化。——我们要弘扬立己达人精神,增强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人类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任何国家追求现代化,都应该秉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走在前面的国家应该真心帮助其他国家发展。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要坚持共享机遇、共创未来,共同做大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蛋糕”,努力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坚决反对通过打压遏制别国现代化来维护自身发展“特权”。——我们要保持奋发有为姿态,确保现代化领导的坚定性。现代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通过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干出来。作为现代化事业的引领和推动力量,政党的价值理念、领导水平、治理能力、精神风貌、意志品质直接关系国家现代化的前途命运。自胜者强。政党要把自身建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踔厉奋发,勇毅笃行,超越自我,确保始终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应对好时代挑战、回答好时代命题、呼应好人民期盼,为不断推进现代化进程引领方向、凝聚力量。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中国共产党100多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经过数代人不懈努力,我们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我们将坚持正确的方向、正确的理论、正确的道路不动摇,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将始终把自身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助力,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作出新贡献。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发展繁荣。我们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随着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推进,我们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为世界提供更大规模的中国市场和中国需求。我们将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为缩小南北差距、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我们愿同各国政党一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全球发展倡议落地,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我们倡导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合作化解争端,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以团结精神和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世界不需要“新冷战”,打着民主旗号挑动分裂对抗,本身就是对民主精神的践踏,不得人心,贻害无穷。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国际正义力量的壮大,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丰富多样、源远流长的文明传承。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我愿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我们要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我们要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要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加强政党交流合作,携手共行天下大道。我们愿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深化交往,不断扩大理念契合点、利益汇合点,以建立新型政党关系助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以夯实完善全球政党伙伴关系助力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中国共产党愿继续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一道,开展治党治国经验交流,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道上阔步前进。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征程难免遭遇坎坷,但前途终归光明。中国共产党愿同各方一道努力,让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事业汇聚成推动世界繁荣进步的时代洪流,在历史长河中滚滚向前、永续发展!谢谢大家!来源丨新华社、生态环境部
2023年3月16日
其他

习近平:众望所归引领中国新征程

正文共:19543字预计阅读时长:20分钟2023年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习近平全票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这是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新华社记者
2023年3月15日
其他

专家解读 | 3月初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出现区域性污染过程

正文共:1660字预计阅读时长:2分钟2023年3月3日下午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区域性污染过程,部分城市出现短时重度污染。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密切关注本次污染过程,组织专家进行分析研判。一污染发展状况3月3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部分城市出现PM2.5超标;4—5日,污染程度逐步加重,多个城市达到中度污染。5日白天,太行山沿线及环渤海多个城市出现短时中至重度污染。其中,北京、保定、唐山、廊坊等城市共出现39个小时的短时重污染(截至5日10时)。目前,污染仍处于发展过程中。2023年3月3-5日全国PM2.5浓度变化(来源:中国环境监总站、河南省生态环境监测和安全中心)
其他

总站动态 | 总站组织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学习成果展示暨创新发展大讨论”活动

正文共:1201字预计阅读时长:2分钟3月3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组织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学习成果展示暨创新发展大讨论”活动,16名业务处室骨干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锻造生态环保铁军先锋队等六个主题进行深入交流。总站领导班子成员,全体干部职工、学习锻炼人员和驻站人员近200人参加会议。党委书记、站长陈善荣作总结讲话,党委委员、副站长刘廷良主持会议。会前,发言同志结合本职工作,围绕交流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充分准备。交流会上,大家从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型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如何做到“胸中有真数、支撑有招数、发展用活数”、数据赋能污染源精准管控等方面提出了创新思路和对策建议。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发言内容引起了站领导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强烈共鸣和深入思考,分管站领导对发言内容进行了点评,陈善荣站长对交流会进行了总结和点评。左右滑动查看陈善荣指出,16位青年代表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分享所学所思、展示学习成果、共谋事业发展,充分展现了生态环保铁军先锋队的良好精神风貌和开拓进取的昂扬斗志,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激发了奋进力量。陈善荣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一要充分认清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部领导对总站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对2023年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对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监测体系建设、切实保障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全面提升监测系统和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型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要系统谋划新时代新征程生态环境监测的新篇章。统一思想认识,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等重要会议学习培训,通过领导班子带头学,各处室各支部跟进学,监测系统同步学,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和生态环境部重要工作部署上来。坚持开门问策,组织开展“创新发展大讨论”系列座谈会、研讨会,通过多层面、多专题的深入交流研讨,提出贯彻部领导讲话和批示精神,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凝心聚力鼓干劲,广泛开展监测理论、实践成果和典型经验宣传报道,精心组织主题宣传,凝聚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奋进力量。高站位谋篇布局,把学习培训和创新发展大讨论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出台一批推动监测事业创新发展的高质量文件,形成一批铸造铁军纪律作风的务实举措。三要扎实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要结合职责分工切实将重要会议精神和部领导批示要求贯彻落实到2023年工作计划和“十四五”监测事业发展中,守牢数据质量和廉洁纪律的底线,经常分析研判各类隐患风险,做到“胸中有真数、支撑有招数、发展用活数”,抓紧抓实各项重点任务,为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坚实支撑。供稿:总站办公室、人事处、党办
其他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参加的“大气污染集合预报与动态调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团队荣获2022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

正文共:363字预计阅读时长:1分钟2月11日,中国科学院在2023年度工作会议上公布了2022年度杰出科技成就奖、青年科学家奖、科技促进发展奖,以及2022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名单。其中有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成员参加的“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污染集合预报与动态调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团队”,荣获2022年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该团队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自发研究员领衔,李健军研究员、正高级工程师刘冰代表的总站预报团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团队成果长期支持生态环境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多次应用在我国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中,为党的二十大、2022年冬奥会、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等10余次国家重大活动提供保障支撑,推动了空气质量业务预报预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于2014年设立,用于表彰在服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益等科技创新活动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团队。
2023年2月22日
其他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与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正文共:431字预计阅读时长:1分钟2月22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与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3年,将以探索一批创新机制、建设一个大比武基地、建立一个成果转化平台、形成一批试点成果、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等为目标,建立健全站厅合作机制,推动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能力与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签约仪式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陈善荣、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天琦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按照先行先试、共建共享、合作创新原则,重点围绕探索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现代化、大力推动生态环境监测新技术研究、联合推进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应用等领域打造特色化合作模式,共同推动江苏成为全国监测能力现代化的示范区、智慧监测技术探索的标杆区、前瞻性环境监测热点问题科研创新与装备研发的引领区,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有力支撑,为全国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潘良宝,以及双方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活动。来源:江苏生态环境
2023年2月22日
其他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祝您元宵节快乐!

元宵佳节喜乐·元宵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祝您元宵节快乐!月圆梦圆人团圆!■
其他

生态环境部发布2023年2月上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正文共:1413字预计阅读时长:2分钟2023年1月31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东北、华南、西南、西北、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2月上半月(1—15日)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2月上半月,全国大部扩散条件一般,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其中,东北、华北中南部、华东北部、成渝地区局地以及陕西大部、新疆天山北坡和南疆可能出现中度及以上污染过程。京津冀及周边区域:2月上半月,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其中,2日,山东西部和河南中北部可能出现中度污染过程;3日,河北西部可能出现中度污染过程;4日,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和河南中北部可能出现中度污染过程;5—6日,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和河南大部可能出现中至重度污染过程;7日,山东西部和河南大部可能出现中度污染过程;11—15日,区域中南部可能出现中度及以上污染过程。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北京市:2月上半月,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其中,5—6日、11—13日,可能出现PM2.5轻度污染过程。长三角区域:2月上半月,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其中,1—6日,区域大部以良为主,中北部局地可能出现轻度污染过程;7—8日,区域南部以优良为主;9—12日,区域北部局地可能出现中度污染过程;13—15日,区域南部以良为主。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苏皖鲁豫交界:2月上半月,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其中,4—6日,局地可能出现中至重度污染过程;9—14日,区域大部以轻度污染为主,局地可能出现中至重度污染过程。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汾渭平原:2月上半月,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其中,1日,局地可能出现短时中度污染过程;3—6日,区域大部以轻至中度污染为主,局地可能出现重度污染过程;9—11日,区域中南部局地可能出现中度污染过程;12日,区域中西部局地可能出现中度污染;13日,局地可能出现中度污染过程。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东北区域:2月上半月,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其中,1日,黑龙江西南部以轻至中度污染为主,局地可能出现重度污染过程;3—6日,吉林中部和东南部、辽宁中西部、黑龙江西南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局地可能出现中度污染过程;7—8日,局地可能出现轻度污染过程;9日,辽宁中西部、吉林中部、黑龙江西南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11—14日,辽宁中西部、吉林中部、黑龙江西南部可能出现轻至中度污染过程。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华南区域:2月上半月,区域南部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北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其中,1—2日,湖南、广西局地可能出现轻度污染过程;1—13日,湖北中东部可能出现轻度污染过程;12—15日,广东珠三角、粤西可能出现轻度污染过程。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西南区域:2月上半月,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其中,1日,成都平原、川南局地可能出现轻至中度污染过程;4—6日,重庆、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局地可能出现轻至中度污染过程;9—13日,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局地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西北区域:2月上半月,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新疆天山北坡和南疆可能出现中度及以上污染过程。其中,1—6日,区域大部以优良为主,局地可能出现轻度污染过程,陕西中南部局地4—6日可能出现中至重度污染过程;9—13日,陕西中南部局地可能出现中度污染过程。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来源
其他

生态环境部:2022年全国地表水质量持续好转

正文共:2112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生态环境部近日公布了2022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地表水质量持续向好,十大流域优良断面比例都有上升,但海河流域和松花江流域仍然为轻度污染。2022年1—12月,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水室副主任
2023年1月30日
其他

环境新闻速览 | 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同比上升三个百分点(人民日报)

正文共:678字预计阅读时长:1分钟生态环境部日前公布2022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及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90.2%,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4%,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浙闽片河流、长江流域、西南诸河、西北诸河和珠江流域水质为优;黄河、淮河和辽河流域水质良好;海河和松花江流域为轻度污染。2022年,监测的210个重点湖(库)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湖库个数占比73.8%,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4.8%,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204个监测营养状态的湖(库)中,中度富营养的12个,占5.9%;轻度富营养的49个,占24.0%;其余湖(库)为中营养或贫营养状态。其中,太湖和巢湖均为轻度污染、轻度富营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滇池为轻度污染、轻度富营养,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和总磷;洱海和丹江口水库水质均为优、中营养;白洋淀水质良好、中营养。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柳州、张掖和黔东南等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好,白城、五家渠和石河子等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差。吕梁、呼和浩特和大同等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相对较好,白城、石河子和巴彦淖尔等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相对较差。来源
2023年1月30日
其他

生态环境部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和1—12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42022年1—12月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排名后30位城市及所在水体注:表中带*水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或Ⅱ类。附表
2023年1月29日
其他

生态环境部通报2022年12月和1—12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12月,168个重点城市中,张家口、福州和北京市等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从第1名至第20名);咸阳、西安和渭南市等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从倒数第1名至并列倒数第19名),见附表1。
2023年1月28日
其他

坚守岗位,空气监测数据复核不停歇

正文共:440字预计阅读时长:1分钟万家灯火、爆竹声声,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总站大气运管中心的工作人员仍在坚守工作岗位。空气监测数据每小时都会从全国339个城市传输到总站,每天都要对近25万个空气监测数据进行复核。在全年无休的复核工作中,各位同事已练成了“火眼金睛”,能很快的识别出异常数据。然而春节期间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更复杂,部分城市燃放烟花、车流量变化、突发污染等因素都会对监测数据产生较大影响。工作中大家高度集中注意力,逐小时对六项污染物数据进行复核,发现疑似异常的小时值,认真检查监测仪器参数、相关污染物变化、历史数据是否存在类似变化、站点周边污染源;查看运维工单、设备信息,判断设备运行情况;同时还要结合气象参数、站房动力环境等信息进行在综合分析,保障监测数据能够真实反映环境空气质量。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总站用科学的方法、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监测数据,保障大气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全心全意为环境监测事业贡献力量。大气运管中心工作人员春节数据复核值班春节期间数据复核会商
2023年1月23日
其他

专家揭秘:空气质量预报是怎样出炉的?

正文共:4231字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春节前夕,我国多地遭遇了不同程度的重污染天气。华北中南部、汾渭平原、两湖地区、天山北坡等地大气扩散条件较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重污染过程。临近春节,春运和烟花爆竹燃放等人为源可能还会导致污染排放量进一步增加,叠加冬季常见的不利扩散条件,部分地区或将再次出现污染过程。这对及时应对和提前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系统治污,不断改善空气质量。对于大气环境管理部门来说,持续的重污染天气为空气质量改善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精准治污和科学治污是应对重污染天气的关键,这就离不开空气质量预报的技术支撑。怎样才能更好发挥预报的“把脉”作用,减少重污染形成,为公众提供好健康指引?对此,本报记者日前走进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通过预报员的视角进行深入探寻。预报工作不是简单的“数学题”,从海量数据中,准确挑出影响关键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是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的关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各级省、市大气环境质量预测预报部门的预报结论,将直接支撑各级大气环境管理部门的决策,用于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对。每一次预报都要尽可能客观准确。”预报中心业务主管汪巍说。预报工作离不开数据分析。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业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上,汇集了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排放和气象预报等相关数据信息。这个系统依托的是一个高性能计算机群,每日零点下载最新气象预报数据后,会通过空气质量预报模型进行自动计算。预报员还需要根据模式预报结果、最新环境监测数据、排放源排放数据以及多家国际主流气象预报机构的预报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开展人工预报订正,在此基础上,与气象部门及地方预报中心进行联合会商,最终形成预报结论,报出预报结果。从海量的数据中,准确挑出影响关键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是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的关键。从布设在全国各级市区县,特别是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等重点地区实时回传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中,预报员既要关注点(污染特别重的地方),还要关注面(区域污染形势)。“通过综合分析污染物浓度、温度、风速、湿度、边界层高度、大气环流形势等多维度数据信息,可以对当前各项污染物的分布特征、污染级别、未来天气形势、污染扩散条件和近期空气质量变化趋势有较为准确的把握。”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质量预测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朱媛媛告诉记者。在完成了空气质量和污染源排放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预报员还要对国际各主流气象预报机构的最新产品进行综合研判,并参考十多个空气质量数值模式和统计模式预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才能形成空气质量预报结果。预报员在关注监测数据对于如此复杂的分析处理,将精密计算和客观结果生成交给电脑是不是更保险?对此,朱媛媛表示,预报工作并不只是简单的“数学题”。作为一项服务社会、百姓的工作,做好预报工作离不开以人为本。例如,平台中承载着海量的数据,有4个数值模型和十多个统计模型。此外,国内外的多家主流气象预报机构预报产品众多,同一机构不同高度层或不同起报时次预报产品预测结果也不完全一致。基于哪种模式进行分析?哪个气象产品提供的预报数据更加准确?这些都不是电脑所能处理的。预报员需要结合自己的经验,对这些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模式预报结果进行客观订正。因为使用不同机构的气象数据、不同模式的预报结果,得出的预报结论可能就不一样。此外,突发的污染排放也需要综合考虑才能作出准确的预报。“以大气污染物排放为例,由于防疫政策的变化,今年1月与去年12月的排放情况肯定会有所不同,但平台不会考虑到人为活动或突发事件导致污染源变化的影响。类似的,如节假日堵车、中元节烧纸、秸秆焚烧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情况,都需要预报员考虑进去并加以分析。”朱媛媛说。预报中心业务主管王威告诉记者,除了对重污染天气形势进行预报,预报员也会基于数值模型情景模拟的方法(即固定排放源和初始条件,通过替换气象驱动数据的形式,得到气象场变化对应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将长时间计算任务拆解为逐日或逐几日评估的形式,形成同期气象报告,以便厘清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针对重污染天气,提出应对措施,服务公众出行、提供健康指引对于全国空气质量预报而言,由于需要预判全国和重点区域未来5天空气质量形势,预报的形成有较为固定的基本流程:东北、京津冀及周边、华东、华南、西北和西南六大区域预报中心进行预报人工订正和区域内部联合会商,区域中心预报员上报预报结果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预报员汇总分析并形成未来5天全国空气质量形势的综合判断,最终形成全国空气质量预报结果,并报送至生态环境部相关部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既要对京津冀及周边空气质量进行预报,同时,每天也要对全国的空气质量进行预报。”预报中心工程师黄永海说。对于重污染天气的预报与应对,地方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的案例。如今年元旦期间,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地区污染突然加重。西北区域预报中心预报员在2022年12月27日预测到,自12月30日可能出现一轮持续时间较长的区域性重污染过程,遂及时将预报结果及重污染过程提示信息报送当地大气办。大气办根据预报结果,发布重污染橙色预警,关中地区各市区30日零时前均启动了重污染橙色预警。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要求生产过程中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各类工地等,自觉根据应急预案调整生产工期;督导燃料种类为柴油的重型载货汽车每日7:00—21:00禁止上路行驶;加强高峰时段的交通疏导,减少车辆怠速时间;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做好超标排放车辆查处工作。针对今年元旦期间多地出现的重污染过程,河南省各地政府也相继启动了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企业依法降低生产强度,减少排放,有力地缓解了污染程度,并建议广大市民做好健康防护,早晚污染较重时段减少户外运动,自觉践行绿色出行生活方式,减少交通拥堵,不集中燃放烟花爆竹。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王晓彦介绍说,每逢春节、国庆等重要节假日或马拉松比赛等重大活动,湖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都会提前发布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专题信息,让更多人可以了解空气质量状况,让百姓能够享受一个“健康假”。去年国庆假期前,湖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了专题预报信息发布,收获了不俗的点击量。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预报中心刘冰副主任说:“空气质量预报不仅是数据分析。信息发布的目的是服务公众出行、提供健康指引,而预报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众的关注度。为了让我们的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公众,今后这方面也会是我们努力的一个重点。”做好预报工作,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是根本。预报中心业务主管汪巍告诉记者,根据当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新形势,空气质量预报工作在技术层面,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大数据同化、污染源清单更新、模式参数调优、多模式集成等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在业务层面,优化完善多尺度联合会商机制、预报员岗位晋级制度和城市预报效果评分制度等,统筹推进中长期趋势性预测、短期精准化预报效果和各级预报员综合分析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全方位的预测预报技术支撑。为让大家过个“好年”,春节期间监测和会商研判不会停春节临近,当前的气象条件怎么样?春节期间的空气质量能不能让大家过个“好年”?据介绍,今年春节,前期全国大部地区扩散条件相对较好,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局地扩散条件不利,有中度至重度污染的风险。中后期,中东部温度明显回暖,扩散条件转差,可能出现区域性污染过程。期间,受烟花爆竹燃放影响,空气质量可能在此基础上上升一至两个污染等级。“近期气象条件变化较快,具体预报结果有待进一步跟踪研判。”
2023年1月21日
其他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召开2022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正文共:1846字预计阅读时长:2分钟1月17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隆重召开2022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党委书记、站长陈善荣传达生态环境部领导对总站2022年度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代表党政领导班子作2022年度工作总结报告,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并向全体干部职工致以新春祝福。纪委书记王锷一主持会议。传达学习生态环境部领导重要批示精神陈善荣指出,部领导对总站2022年度工作总结、党委工作总结等的重要批示精神,充分体现了部党组和部领导班子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极大地提振了总站和监测系统的精气神,对进一步做好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对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监测体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二是对切实保障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提出更高要求,三是对全面提升监测系统和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四是对着力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型监测机构提出更高要求。陈善荣强调,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站干部职工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增强监测工作针对性、系统性和成效性,组织专题研讨交流,认真制定行动措施,切实将部领导批示精神落实到2023年工作计划和“十四五”监测事业发展中,以更高标准支撑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监测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2022年度工作总结陈善荣: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之年,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之年,总站党委和领导班子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在党建和业务相互促进中实现事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突出“三个治污”,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高质量战略支撑;坚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奠定监测基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在构建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中加快重塑监测技术综合优势;坚持克服新冠疫情、异常气候和质量风险等叠加压力,监测数据质量取得新提高;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推动业务能力和科技成果实现双丰收;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坚守两条底线,不断完善权力运行风险防控体系,扎实推进各项监测任务取得新成效,圆满完成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年度目标任务。2023年,总站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围绕“真、准、全、快、新”要求,守正创新、固本强基,全面提升监测系统和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型监测机构,加快形成与治理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化监测体系。着力强化温室气体、水生态和生态质量监测,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应用,建立健全质量控制长效机制,加强基础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最后,总站党委和领导班子向日夜坚守在一线、长期奋战在岗位的干部职工,向默默无闻、积极支持总站职工工作的各位家属,向长期以来关心、帮助监测事业改革创新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祝福和衷心的感谢!2022年先进集体和个人获奖名单特别表彰:大气环境监测室党支部,获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强”党支部荣誉称号年度考核优秀等次先进个人:陈传忠、吕怡兵、唐桂刚、罗海江、王强、李文攀、张守斌、张元席、周锡琨、狄世英、刘丽、林天地、焦聪颖、胡天洋、孙媛、米方卓、徐驰、李曼、张震、王帅、
2023年1月19日
其他

生态环境部通报6月和1—6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正文共:1497字预计阅读时长:2分钟生态环境部今日向媒体通报了2022年6月和1—6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环
2022年7月22日
被用户删除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启动会顺利召开

正文共:958字预计阅读时长:1分钟为落实生态环境部《碳监测试点评估工作方案》相关要求,尽快推动试点城市有序开展碳监测技术工作,2021年10月28日,生态环境部监测司组织召开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启动会视频会议。会议由监测司二级巡视员邢核主持,监测司司长柏仇勇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陈善荣、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樊景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所长胡金南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研究员马翠梅等领导及单位代表参加会议。监测司介绍了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总体安排情况及相关要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介绍了城市大气碳监测评估技术方案,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等也分别介绍了碳遥感监测评估试点及海洋碳汇监测相关工作方案和计划安排。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十三个省级及所属十六个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和青海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上海、太原、济南、重庆、内蒙古、广东等代表参加试点的省市在会议上也报告了各自前期工作基础,当前工作进展及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等内容。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陈善荣、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樊景凤、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领导也先后发言表示,开展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对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各单位将充分发挥技术资源优势,积极与地方合作把碳监测试点工作做好。监测司司长柏仇勇同志做最后总结讲话,要求各单位要深入理解碳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并要从国际、国内,短期、长期,碳源、汇监测等方面总体考虑碳监测试点工作,争取2025年在全国建成综合性的碳监测网络体系。柏仇勇司长指出,现在碳监测工作是一个探索性的新任务,要与国际领先水平接轨,各地要高度重视、明确分工,积极与各地政府部门沟通,整合社会单位、科研院所及企业等各方力量,因地制宜,根据自己情况制定实施方案。柏仇勇司长建议相关省市、部门及行业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交流沟通,并对试点工作数据使用和管理提出了要求。按照会议要求,总站在监测司领导下协调组织成立技术委员会,协同部直属单位,配合试点城市,支持各地科学有效开展碳监测试点工作。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启动会顺利召开
2021年10月29日
被用户删除
被用户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