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新的一期剧读会招募开始,本期主题是《觉醒年代》,让我们回到那个热血纷争的年代,去感受鲁迅之前的鲁迅。上一期,我们在红椅剧场前,做了一场氛围超好的剧读会。上一期的主题很特别,选择的是一张桌子就是一部戏的《十二公民》,所有的挣扎、推理、反思都在这张桌子上发生。所以,我们搬来了一张大桌子,放在红椅剧场“梦”装置的下面,大家围桌而坐,随着主持人的带领,去走向《十二公民》的世界。大家分别扮演法官、律师、检察官等角色,去审理一桩社会上饱受争议的“20岁富二代弑父”案:(下滑可翻页)暑期一所政法大学内,未通过英美法课程期末考试的学生迎来补考。他们组成模拟西方法庭,分别担任法官、律师、检察官等角色,审理的正是一桩社会上饱受争议的“20岁富二代弑父”案。12位学生家长组成了陪审团。这些人来自社会不同阶层,有医生、房地产商、保安、教授、保险推销员等。他们在听取学生法庭审理后,将对本案做出最终“判决。这12名陪审员互不相识,但按照规则,他们必须达成一致,才能结束审判。第一轮投票,就有11人认定“富二代”有罪,所有人证物证都指向这一结果的情形下,这位年轻的嫌疑犯离舆论上的死亡只有一步之遥。所有的线索都被逐一讨论,随着审判的进行,疑点出现,每个人背后的故事也浮出水面……这个作品具有很强的冲击性和矛盾性,但是同时,这个作品的特性,也很容易让大家被带入到剧本人物强烈的情绪和挣扎之中。在充满戏剧冲突的剧情带动下,大家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在读剧时,时而还会衍生出自己的演绎,去增强自己的情绪表达。读剧环节结束后,主持人还利用了一个海龟汤游戏,去带领大家开启反思。很幸运的是,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已经完美实现了。在剧本围读结束后,大家都开始重新思考这些问题:“我们是否对一些事情抱有偏见?”“网络上的很多事情,应该让子弹飞一会……”“我们是不是曾经无意中当了键盘侠?”……当大家能够反思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事情,便是有意义的。其实剧读会的这个形式,已经存在了很多年,至今北京上海已经做得很成熟了,但是在南宁却几乎没有人在做。和很多人聊起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都是「什么是剧读会」,其次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不理解」、「有什么好玩的」、「会不会尴尬」。剧读会其实就是一群人用语言和文本的形式,去演绎经典的、优秀的戏剧作品。这和我们平时看电视、看小说,都是不一样的感觉,当你身处其中的时候,会有人和你交互,会有情感充沛的同伴,带着你走进剧情。你朗诵着角色的台词,你会扮演着角色与他人对话,那你就是那个角色,你能完完整整地去体会到那个角色的情感,去代入,去理解,去感受他的情绪和矛盾。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故事,不必隔着屏幕和纸张,而是有了真实的体验感,可以去哭、去笑,甚至去愤怒。很多人想尝试却又不敢尝试,往往会顾虑自己的普通话会不会不标准、会不会读错。其实这是不需要顾虑的问题。在第一期的《觉醒年代》剧读会中,我们的活动现场来了一位二年级的小男孩,他一开始很腼腆,读书的语句尚不流畅,但是在大家的帮助和鼓励下,很快融入了进来,这何尝不是一种鲁迅精神的传承?在上一期《十二公民》剧读会中,一位朋友情绪激动下,讲出了“我15岁有了16岁的儿子”的金句,大家欢乐地把这句话玩成了梗,成了贯穿全场的亮点。当大家融入气氛时,在这样的一个情景中,就不需要顾虑什么了。本期《觉醒年代》剧读会,其实已经是在红椅剧场前举办的第二场了。在第一场中,我们把影视剧《觉醒年代》中的鲁迅和书籍《惜别》中的鲁迅结合起来,去了解鲁迅之前的鲁迅。因《人间失格》而闻名的文学家太宰治,大家更熟悉的是他沮丧无力的文风。而在《惜别》中描述鲁迅时,他的文字虽然也有伤逝,但同时也优美、简洁并富有表现力。1906年初春,鲁迅揣着题有“惜别”二字的藤野先生的照片,离开仙台,回到东京,开始弃医从文生涯。而太宰治君在该书中描述的,就是在仙台医专的那个鲁迅,那个于无人处唱歌的少年,那个羞涩于外乡人口音的少年,那个身着和服、君子般温润的少年,那是鲁迅之前的鲁迅,并非是大众心目中脸谱化的鲁迅。在这部文学大师描写文学大师的作品中,鲁迅在太宰治笔下变得和蔼可亲,显然更符合一个青年爱国者最朴实的心理状态:也彷徨,也犹豫,也无助,但也热血沸腾,义无反顾。在此,笔者不打算引用过多的原文摘抄,而是邀请各位读者来到403禾集·红椅剧场前现场,参加这一场主题为“鲁迅之前的鲁迅”的剧读会,一起让这位“太宰治式鲁迅”变得立体。为了进一步体会文学形象和常识、史料的区别,我们还提取了《觉醒年代》中的鲁迅篇段文本,进行对比朗读。当然,我们的话题不止于鲁迅,或许我们需要自省——自己的身上是否有若干年前鲁迅笔下人物的影子呢?鲁迅想救众人,今日的我们是否需要自救?11月26日(周五)20:00-21:30我们等你发声,等你觉醒。扫码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