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师者 | 海归教师党支部书记张群姿:砥志研思,深耕不辍:以内驱力逐梦科研
作为一个国内成长、国外留学深造,最终归国为国研究的学者,张群姿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家是一定要回的,什么时候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什么时候就是回家的最佳时机。科学研究没有国界,但学者有其祖国,因此科研不仅要突破研究的前沿,更要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只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研究才是真正有用的研究。一精诚所至,深耕金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术小白到青年学者的探索张群姿曾经在JFE、JFQA、MS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从本科选择金融专业开始,张群姿的整个学习生涯都是围绕着“金融”展开的。与大多数学生一样,早期的张群姿并未确认明确的研究方向,最终能够走上科研之路,则是源于研二时的一门“金融数据分析”课程。在课程论文的完成过程中,对金融市场研究的强烈好奇心促使她选择了“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波动”这一主题。深入了解后,张群姿意识到宏观经济公告数据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存在很高的研究价值,因此在老师的引导下,她开始尝试用高频数据构建宏观的金融风险指标。与大部分学者相同,这一研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遇到宏观数据发布频率较低等数据获取问题时,张群姿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自己主动联系机构搜集数据,最终成功以高频数据构建了宏观金融风险指标,圆满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论文。在这门课程中,她实现了学术研究上从零到一的突破,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她开始真正体会到了身为科研人的自豪感,也更加坚定了终身科研的信念。在学术研究的最早期,张群姿认为,“兴趣”是重要的引导;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内驱动力”则变得更为重要,科研的热情和方法便是在一次次主动阅读文献和获取数据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在科研这条道路上,立足经典文献和过往研究成果尤为重要,但另一方面,钻研学术也切忌闭门造车,张群姿鼓励学者们“走出去”,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接触到前沿的研究理论,同时也会在想法的碰撞中找到惺惺相惜的合作者。“科研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实干出来的,勇于突破自己认知边界,才能找到新的方向;找到合作者,各取所长,方能不断提升研究的科学价值。”二心怀祖国,放眼世界:国家需求就是研究方向的拳拳之心留学于德国弗赖堡大学、瑞士洛桑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发表多篇论文,博士论文曾获瑞士沃州BCV最佳博士论文奖。留学在外,归国始终是她确定的选择,在考虑回国的时间点时,导师对未来中国发展的肯定,坚定了张群姿学成即归国的想法。博士毕业后,张群姿与山大经院结缘,毅然选择回到祖国大地,了解国家的需求,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探索金融风险测度与预警的解决之路。作为中国学者,她意识到“科研不仅应该在学术上追求尖端,更要立足于国家需要,发现科学问题并且去解决问题,使研究成果真正服务于人民大众的需求,这个过程不仅是学术升华,更是意识升华。”三党建引领,教书育人:党的理论指引方向,用行动践行对师生的承诺在党组织里,张群姿是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作为一个党龄接近20年的“老党员”,她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组织了“海归教师话成长”、“海归教师助成长”等主题系列活动,与同学们分享海外经历,并提供出国、论文撰写等方面的支持;牵头录制“了解中国经济”双语系列微党课;牵头联合20多所高校共同发起“党建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