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烟字篓

其他

王安石的改革为什么会失败?国家治理体系全面落后了

宋朝是在澶渊之盟达成后,经过比较长时间的承平时期,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到西夏战争爆发之后,宋军接连溃败,丧师失地,一直到启用韩琦、范仲淹先后担任陕西边防统帅,才基本上稳住阵脚。但西夏战争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全面的,不止是军事上的失败。这些问题简单来说,也就是当时人所说的冗官、冗兵、冗费的问题。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财政供养的官员、军队很多,但真正在干活的官员却不多,能打仗的军队也不多,日常消耗性的开支比较大,造成国家财政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但同时,现在大家也都知道,宋朝的经济是比较繁荣的,人口规模达到了一亿。这主要是因为五代时期对长江以南广大地区进行了更为深入和全面的开发,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都达到了新高度。国家经济很繁荣,但国家财政却一直很紧张,所以当时很多人都看到了问题所在,认为需要改革。第一次改革就是宋仁宗任用韩琦和范仲淹、富弼等人进行的改革,史称庆历新政,但因为触及既得利益调整,遇到比较强烈的反对,改革持续了一年多一点,很快就停下来了。到英宗时期,英宗已经想要进行改革了,但还没来得及实施,就去世了。继位的神宗虽然年轻,但是锐意进取,希望能够通过深入、全面的改革,提升国家的财政、军事水平,尤其是希望能够恢复幽云十六州故土。所以,他才任用了王安石进行改革。王安石改革包括财政、军队和行政体制改革。总体来说,财政改革是取得了比较大成效的,正是通过王安石的改革,让宋朝的国家财政吸纳能力大幅度提升,国家掌握的资源更多,也就能做更多的事情了。行政体制改革主要是表现为官制改革。因为宋朝处在一个国家行政管理体系的转型期,加上建国初期因循唐末五代以来的官制,没有彻底重新涉及官制,所以官制非常繁杂,每个官员都有本官、差遣、寄禄官,还有馆阁、宫观等,每个人的官衔等级和职务都非常复杂。行政体系也非常复杂,州要分为上中下三等,下等州的地位比较低,只比县稍微高一点,而上等州也就是比较重要的州,知府往往是可以直接进入执政团队的。所以,王安石希望能够改变这种局面,于是设计颁布了元丰官制。但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官僚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都没能进行下去,只是改了一些官名,而没有触及宋朝官僚体系的深层问题所在。为什么宋朝的官僚体系会如此繁冗呢?根本性的原因在于,整个官僚体的架构和人员配置设计都是落后于实际情况的,没有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已经是完全不同的局面。我国的官僚体系经历过几次重要的转折性变化。在秦汉之前主要是适应当时的分封制,相对来说,每个国家的人口规模都不是太大,人口最多也就六七百万,不会超过一千万。这个规模放到今天,甚至还不如一个一线城市的规模大,需要管理的地域也没有那么大,需要进行管理的事情也没有那么多,所以官僚体系相对比较简单。秦汉时期,全国逐步从原来的分封制向大一统过度,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官僚体系都开始变得更为复杂一些了。这个体系大体上延续到了隋唐,虽然历代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整,但基本上还都在这个框架范围内,没有彻底重组。这个时期,全国的人口规模基本上在五千万上下浮动,高峰值应当在六千万左右,战乱时期下降,最低的时候应当在三四千万之间。到了宋朝时期,尤其是经过较长的和平和发展之后,宋朝的人口规模急剧膨胀,虽然当时的人口统计数据只有五千多万,但实际上现在普遍估计不止这个数字,可能在一亿人左右。即便除去辽国和西夏领地的人口,宋朝面临的问题仍然是要用一个从秦汉时期设计出来,延续了一千二百多年的基本官僚体系框架,来管理八千万以上的人口,自然会捉襟见肘。但为了应付实际需要,只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叠床架屋,而没有进行彻底的架构重组。也就是说,宋朝从国家治理的层面说,最根本性的矛盾其实是落后的国家治理体系与已经急剧膨胀了的人口和国家规模之间的矛盾。所谓的冗官、冗兵、冗费实际上都是这个根本矛盾的折射和反映。应当说,王安石虽然还不能说已经清醒得认识到了这种根本性的变化和所带来的矛盾,但却仍然在懵懂之中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大体找对了解决问题的方向。然而,在具体操作中,他本人也只能依赖这个叠床架屋、又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的官僚体系来进行改革,所以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彻底解决是在经历了元朝的大规模破坏之后,整个原来的国家治理体系基本上被打乱、打散了,明朝统一全国后,不得不重新设计国家治理体系,进行彻底的变革,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秦汉的行政管理框架。明朝设计的这个体系到中后期实际上也面临比较严重的挑战,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明初确立的轻徭薄赋的国家治理思路,实际上已经和人口又一次大规模增长不相匹配了,导致了国家财政吸取能力不足,从而在应对突发危机的时候无法充分有效调动资源,最后走向灭亡。清朝建立后,虽然进行了局部的调整,但大体上也沿用了明朝设计的这个基本框架,也维系了较长时间的统治,一直到遇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问题,才最终暴露出其落后的问题,最终走向崩溃。而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从中央到地方,政令畅通,国家法令可以管理到每一个基层单位,每一个人,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事情了。推荐阅读:辽沈战役关键时刻,蒋介石又开始送助攻对中国人来说,维护国家统一不需要理由开国战争结束了,每个活下来的人都成了地主,朱元璋开始头疼南京保卫战的错误决策:置之死地而后死看懂亮剑:赵政委背后的三八式干部,1980年代迎来黄金期
2020年10月9日
其他

如果想全盘否定汉武帝晚年错误,轮台诏就不存在

卫太子之死,是汉武帝晚年的一个重要事件。不仅是因为在这个事件中,太子本人受到影响而死,而且,与太子相关的一大批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几年后,汉武帝似乎有所醒悟,又开始反向清算,将原来罗织罪名、陷害太子的一干人等以各种方式处死或者处以其它刑罚,同样牵连到了一大批人,造成相当大的朝廷政局动荡。对这件事,一般的解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也是影响最长的,也就是《史记》和《汉书》中的相关记载,大体上的意思是说,巫蛊之祸本身就是其他人陷害太子,而汉武帝这时候年老昏悖,被一群奸佞小人所蒙蔽,才导致了最后的结果。也就是说,汉武帝虽然英明神武,但巫蛊之祸本身是他的万年错误所致,是不应该发生的。这个解释一直到1980年前后,都没有遇到太多的挑战。但在这个基础上,也逐步发展出了一个衍生出来的解释,这种解释认为,太子受儒家教育影响,强调以民为本,比较仁厚,反对汉武帝晚年仍然坚持四处征伐、穷兵黩武的政策。所以,汉武帝和太子之间的分歧不是一般性的分歧,而是路线分歧,汉武帝本身对太子就是不满意的。到1980年前后,北京大学历史系著名学者田余庆先生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也就是后来影响巨大、流传甚广的《论轮台诏》。田先生以轮台诏为中心,重新讨论了汉武帝晚年的历史评价问题,以及与太子之间的分歧。这篇论文的解读也基本上重新定调了对汉武帝晚年的历史评价,以及对卫太子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成为之后三四十年的主流。田先生的大体意思是,汉武帝早年开边兴利是没有问题的,但晚年穷兵黩武,遭到很多人反对,太子逐渐成了反对汉武帝的政策的中心人物。但汉武帝本身在晚年也有所悔悟,所以才会下轮台诏罪己,这就表明,汉武帝已经准备逐步改变自己的政策了,而且已经开始逐步进行调整,只是天不假年,还没完成调整他就去世了。之后霍光秉政的时期,汉朝的内外政策都有所调整,主要是休养生息,恢复之前汉武帝时期被过度消耗的国力,这其实就是延续了汉武帝最后几年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修改了之前的叙述,矛盾不再是汉武帝和卫太子之间的路线分歧,汉武帝晚年实际上和卫太子之间并没有分歧,汉武帝自己也在接近卫太子的主张,强调休养生息,不再继续盲目发动对外战争。与卫太子之间有矛盾、存在路线分歧的是另一部分朝臣,他们不希望卫太子继位,而不是汉武帝本人。这样就强调了汉武帝与卫太子到霍光秉政、汉宣帝时期的政策的连续性,而不用完全否定汉武帝本人。田先生的这个解释之后就一直是对卫太子事件的解释的主流,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挑战。一直到前几年,北京大学另一位历史学教授辛德勇才对田先生的这个解释发起了挑战。辛德勇的论文相当长,先是发表在学术期刊上,之后又在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题为《制造汉武帝》,也是这几年历史学界比较受关注的著作。辛德勇的论文很长,涉及的相关问题也很多,甚至对儒家都重新做出了评价,但窥其本源,大体上是以解构为主,其核心观点则是,所谓轮台诏,在史记和汉书这些权威史籍中实际上都不存在,是在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的时候才出现的。而司马光引用的轮台诏这个材料的出处,实际上是一本几乎可以说是小黄书的书里来的,压根不可信。既然轮台诏本身就不存在,那么自然而然的,建立在轮台诏基础上的结论也就塌了。地基都塌下去了,房子还怎么能站得住脚呢?这就从根本上挑战了从司马光到田余庆对汉武帝晚年下诏罪己,有所悔悟的叙述。所以,辛德勇认为,轮台诏本身不存在,只是为了制造出汉武帝晚年有所悔悟的形象才伪造出来的,让人们误以为汉武帝晚年确实对自己的错误有所悔悟,其实汉武帝始终相信自己,根本就没有悔悟一说。为什么要制造出一个一度穷兵黩武、年老昏悖的汉武帝,到了晚年却又突然悔悟的形象来呢?这是后来者的需要,因为后面的人如果全盘否定了汉武帝,那么汉武帝之后的皇帝的权力来源就不合法了。所以,后来的皇帝需要一个虽然犯了错误、但主流还是自己发现并改正错误的汉武帝,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统治权力的来源的合法性。司马光之所以要采用一条出自野史的不可靠的史料,本身也是如此,因为资治通鉴本身就是进献给当时的皇帝宋神宗的,而司马光本人是保守派,反对王安石变法,所以他制造出一个能够发现并改正错误的汉武帝的形象,本身就是希望宋神宗也能意识到新法带来的弊端,承认并改正自己的错误,重新回到保守派的“正确路线”上来。这也就是说,卫太子事件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评价汉武帝,是全盘否定,还是部分否定?如果是全盘否定汉武帝穷兵黩武的政策,搞得民怨沸腾、财政紧张,那么就不需要用轮台诏来为汉武帝晚年的形象涂脂抹粉了;反之,如果不能全盘否定汉武帝,那么就要找出类似轮台诏这种证据,来保护汉武帝的形象。但问题又在于,如果说司马光是根据自己当时的政治需要,采信了一个不可信的史料,田余庆先生又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进行了发挥和解释,从而让历史真相被后人遮蔽了,那么辛德勇是不是在恢复和还原历史真相呢?当然也不是。因为他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汉武帝的晚年错误就是应该全盘否定的,不需要有什么保留。这意味着什么,稍微了解一点历史的人,恐怕都不难猜出来。推荐阅读:辽沈战役关键时刻,蒋介石又开始送助攻对中国人来说,维护国家统一不需要理由开国战争结束了,每个活下来的人都成了地主,朱元璋开始头疼南京保卫战的错误决策:置之死地而后死看懂亮剑:赵政委背后的三八式干部,1980年代迎来黄金期
2020年10月9日
其他

为什么有些同学从你的朋友圈消失了,不来参加同学会?

如果你是80后,从农村或者乡镇、县城的普通家庭出来,考大学,毕业后在北上广或者省会城市,有一份还算勉强能过得下去的工作,日子也算勉强小康。逢年过节,你回到老家,参加同学聚会。你发现,有几个当初学习很差的同学,也没考上大学,人家出去打工,做生意,现在在老家也是有钱有房有车有老婆有孩子,钱比你多,车比你好,日子比你幸福。你可能会心里觉得很不舒服,心想,早知道是这样,当初就不该上大学耽误时间,就该早点出去打工、做生意,我难道能比他们还笨,现在比他们混得还差吗?就我这智商,肯定不能。但是,请你再仔细想想,来参加同学聚会的都是些什么人?肯定不是全部,甚至都不是大部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有些人没来,有些人根本联系不上了,消失了。来参加聚会的都是混得还不错的,起码在你老家得算是小康吧。兴许一开始还有一些不知趣的混的不好的人也来,但来过几次之后,发现早已经跟你们不是一个层次,就不再来了。而那些已经消失了,联系不上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只是他们根你和来参加聚会的同学不在一个世界里生活了。大多数就是已经跌落到社会下层的,他们已经从你的朋友圈里消失了。你们已经是这个社会的中产以上阶层,而那些消失了的同学,他们可能在农村种地,在工地搬砖,在城市里送快递,在小区门口当保安,在餐馆里扫地。你在焦虑如何给孩子一个学区房,他们在焦虑的,可能是这个月的工资什么时候才能发,可能是孩子在北京上不了学,只能送回老家去当留守儿童了。这是什么?你没猜错,这就是阶层分化。看起来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你再想想,你那些如今混得很好的同学,那些混得还算过得去的同学,那些已经从你的朋友圈消失了的同学,基本上是一个金字塔的分布形态,越往上的越少。而且,根家庭出身高度正相关,家庭条件越好的,现在混得越好,家庭条件越差的,现在可能社会阶层更低。那么,你再想想,如果你没考上大学,以你的家庭条件,你现在会是混得很好的,还是过得去,还是已经在工地上搬砖,在工厂流水线上当螺丝钉?是的,你学习好,你比其他同学聪明,但是这只是你今天过上更好的日子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因为,更为决定性的因素是你的家庭是什么样的家庭,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父母。如果你考上大学的时候,全班只有百分之十的人上了大学,你还考上了,那么大概率的情况就是你的父母是老师、公务员或国家公职人员。而那些做生意挣了大钱的同学,大概率的情况是他们的父母本来就是做生意已经赚了钱的,或者是拥有资源的干部家庭。所以,不要觉得你如果不上大学,你就一定会比其他同学混的更好。你混得好不好,不广取决于你,更重要的取决于你的父母能给你什么样的起点。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不排除有例外情况,有些阶层分化筛子的漏网之鱼。而且,八零后中,这种例外情况更多一些,九零后的比例更低,零零后将会更低。实际情况是,如果你是九零后,你考上大学还能在北上广过上小康生活的话,那么你很可能就出身于乡镇、县城的公职人员家庭,而不太可能出身于农村。因为农村的那些你的同龄人,他们的起点比你还低很多,他们是输在起跑线上的人,他们现在已经在工厂里干活,在送快递,在当保姆,在当保安,在餐馆里端盘子,在工地上搬砖。所以,你要庆幸,你的父母虽然不是大富大贵的人,但它们好歹帮你争取到了一个还能考大学的机会。而更多的你的同龄人们,他们在初中毕业的时候就被淘汰掉了,说好听点,就被分流去干社会分工更低的活儿去了。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现实。如果你在北上广有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已经开始还房贷了,请你珍惜你的生活,而不是去羡慕老家那些混得更好的人。最后,请你千万别忘了感谢高考,还给你留下了这个机会,让你从乡镇、县城来到了北上广,站住了脚,赶上了阶层分化和固化的末班车。推荐阅读:对中国人来说,维护国家统一不需要理由开国战争结束了,每个活下来的人都成了地主,朱元璋开始头疼看懂亮剑之二:旅长是大将,李云龙才是少将,咋不和旅长干一架?看懂亮剑:赵政委背后的三八式干部,1980年代迎来黄金期南京保卫战的错误决策:置之死地而后死
2020年10月8日
其他

辽沈战役关键时刻,蒋介石又开始送助攻

辽沈战役之前,东北战场的形势已经比较明朗,虽然统帅部还在撤守问题上举棋不定,但国军败局已定,而其中一个比较大的争议就在于,对于被包围在长春地区的两个军约十万人左右的国军,究竟应该怎么办?委员长提出让沈阳守军出动,去接应长春部队,沈阳则认为,长春部队必须突围出来,否则就不去接应。长春此时的守军是两个军,一个是滇军六十军,另一个是嫡系的中央军新七军,孙立人起家的新编三十八师此时就被编在新七军的序列中。但这两个难兄难弟的关系并不和睦,反而十分紧张,相互之间很不信任。新七军觉得六十军随时都有有可能起义,六十军觉得新七军总是看不起自己,在物资供应上总是借故刁难。六十军是滇军,在东北战场损兵折将,总是被用在急难险重的任务方面,而有好处的时候,却轮不到他们。最让六十军感到恼火的是,在他们风尘仆仆从吉林市撤回到长春的时候,粮食都已经被新七军占有己有了,六十军的粮食供应无法保证,新七军在供应问题上,总是推三阻四,刁难六十军。1948年初,委员长就提出,东北部队应该放弃东北,退入关内。在和廖耀湘谈话的时候,说到了这个问题,廖耀湘大感震惊。但在之后陈诚被迫辞职之后,委员长却找了卫立煌去接盘,而卫立煌到任之后坚持重点防御,将部队退缩到锦州、沈阳和长春三个重点城市,并且认为只要美国能继续接济装备,就有能力守住,摆出了决不放弃东北的架势。委员长看东北局面有失控的危险,只好又用自己的老办法,掺沙子。范汉杰到了东北,就开始和卫立煌斗。沈阳是国军在东北的中心,卫立煌认为所有的物资必须集中到沈阳,再由剿总统一分配。理论上说,卫立煌这么想也没错,这时候东北的部队都是中央军,他无法完全控制,只能希望通过控制物资分配来控制部队。但范汉杰认为物资都是经过锦州再到沈阳,再从沈阳调运回到锦州,耗时费力,没有必要。双方闹得不可开交,范汉杰一度提出辞职,最后只好在锦州又成立一个补给区。委员长认为东北反正守不住了,应该放弃东北,直接撤入关内。从后来的发展看,委员长这个想法其实是对的,如果此时能够顺利将东北部队撤回关内,加强华北和山东地区防御,解放战争就有可能没那么顺利了。但委员长这个想法不仅卫立煌反对,廖耀湘也坚决反对。在这个问题上,廖耀湘站到卫立煌一边去了,委员长又十分光火。统帅部和剿总、锦州指挥所吵架还没吵出来结果,到1948年9月,情况开始变了,因为解放军这边也吵了一阵子,先做出了决定,先打锦州,只派一个纵队带着六个独立师包围长春,其他部队都迅速南下,包围锦州,先攻义县,再攻锦州。解放军都开始行动了,国军这边吵架还是没有结果,只能被动应战。委员长既然认为放弃东北已经是必须的,为什么却犹豫不决呢?问题就出在长春的问题上,委员长要求沈阳部队接应长春部队突围,而沈阳部队认为这时候解放军包围长春,围而不攻,就是在钓鱼,在等着沈阳国军离开沈阳去救援长春,然后在半路上设伏打援,所以绝不能出沈阳去长春,去就是送死。不能不说,作为黄埔六期的小师弟,廖耀湘对自己黄埔四期的林师兄的想法猜得还是比较准的,因为这时候的东北解放军就是在守株待兔,只用小部分兵力围困长春,大部分兵力则沿铁路线两侧部署,就等着沈阳国军来自投罗网。反正不管沈阳来不来救援,忍饥挨冻的都是长春的十万国军,解放军有狗皮帽子,有猪肉炖粉条,不怕你不来。但廖耀湘坚持不肯上钩,卫立煌也拒绝增援长春,东北解放军数十万大军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终于在9月份下定决心,不守株待兔了,要去打锦州。这时候锦州危急,连连求援,委员长也不断催促廖耀湘赶紧救援锦州,廖耀湘仍然认为解放军这是惯用的围点打援,觉得目的是在钓鱼,等着他去增援,然后在路上设伏围歼,死活不肯去,坚持要先到营口,准备好后路再说。廖耀湘磨磨蹭蹭,就是不肯积极增援锦州,等到1948年10月2日,终于同意接受委员长的命令,不情不愿的增援锦州。可是2日同意出兵,到8日部队才集中起来,十日才出动,占了阜新,前进到新立屯一带,就不肯继续前进了,又开始磨洋工,出工不出力。一直到锦州已经被解放军攻占,他还在这一带磨蹭,听到锦州的消息,就又想去营口了。本来解放军在围攻锦州的时候,在黑山一带对廖耀湘兵团只是阻击,并没有真围歼的打算,要等到占领锦州之后再考虑打廖耀湘,结果廖耀湘和委员长又开始吵架,继续在新立屯一带磨蹭,等到二十日才说服委员长同意他先退到营口一带,但这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在黑山大虎山一带,就被解放军拦住过不去了,最终在这里被乱拳打死,十多万东北国军精锐灰飞烟灭。在这个过程中,第一次廖耀湘担心增援长春是解放军围点打援,主要目的是消灭自己的第九兵团,因为这是东北国军唯一的重兵集团,也是唯一的能够出城野战的部队了,这时候的判断是准确的。而且,这时候长春国军对整个东北国军来说,已经形同鸡肋,成了鱼饵,坚持拒绝救援还是正确的,如果廖耀湘冒险增援,只怕东北就要提前全境解放了。但在解放军已经开始围攻锦州的时候,廖耀湘还是认为解放军的目标是自己,不肯救援锦州,这就是战略短视了。锦州对整个东北的重要性来说,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这时候的国军已经采用了联勤体系,所有部队的物资供应都依赖于当时中国并不发达的铁路体系,只要远离铁路线,或者是铁路线被解放军切断,国军就不能动弹了。而锦州正是东北和华北的铁路连接点,保住锦州,东北国军还有退路,锦州失守,数十万大军要从营口撤退,更是难上加难。当然,在锦州已经失守的情况下,华北候镜如兵团迟迟无法突破塔山防线,委员长还是坚持让廖耀湘兵团继续西进,要和候镜如兵团合力收复锦州,这就是完全对东北解放军的实力不够了解导致的战略误判了,导致廖耀湘兵团在新立屯一带盘桓了五天,既不西进,也不南撤,也不回沈阳,几乎就是神助攻了。推荐阅读:对中国人来说,维护国家统一不需要理由开国战争结束了,每个活下来的人都成了地主,朱元璋开始头疼看懂亮剑之二:旅长是大将,李云龙才是少将,咋不和旅长干一架?看懂亮剑:赵政委背后的三八式干部,1980年代迎来黄金期南京保卫战的错误决策:置之死地而后死
2020年10月8日
其他

对中国人来说,维护国家统一不需要理由

对很多接受过八十年代崇拜西方的所谓新启蒙运动洗礼的人来说,都会有个执念,认为大一统国家是中国没有发展出自由民主和现代资本主义的重要原因,以为小国林立更有利于人类进步,更有利于推动一个国家走向现代资本主义,所以会由衷地赞成欧洲那种小国林立的分裂局面。确实,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如果只是从生产力水平进步的角度来看,分裂割据局面下的先进发达地区的优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会由量的积累引发质的变化,最终产生新的技术和新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这也是资本主义首先在西欧地尼德兰地区,英国和法国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资本主义制度率先在这些地区出现之后,也确实催生出了许多规模虽然小,但是发现水平却比较高的国家,其中一些甚至还一度获得性国际性乃至全球性的霸权。比如最早崛起的是荷兰,之后是葡萄牙,然后是西班牙,再是英国,然后是法国,荷兰和葡萄牙都是小国,但是却能利用自己作为沿海地区的经济和贸易优势,一度取得海上霸权,都是这个原因。为什么小国更容易发展起来呢?其实小国并不是成为先进发达国家的充分条件,甚至连必要条件都算不上。当时的欧洲存在大量的小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小国都成为了地区发达国家,也没有抖成为海上霸权国家,只有荷兰和葡萄牙成功了。而这两个国家之所以率先强大起来,并不是因为他们小,而是因为他们处在沿海地区,是贸易发达国家。而当时工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贸易是比较重要的。英国和法国能够取得世界霸权,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刚好是再沿海地区,英国还是岛国,但是他们又最早经过前期得积累,成为了最早的工业化国家,这时候他们的工业产能再加上他们濒海的地理优势,就让他们成功的成为那个时代的世界霸主。经济上的变化,进而推动了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也就让小国称霸的时代成为了历史。
2020年10月7日
其他

开国战争结束了,每个活下来的人都成了地主,朱元璋开始头疼

民间传说中认为,徐达生病,不能吃鹅,朱元璋却故意给他送了鹅,徐达知道后就吃掉死了。但这只是民间传言,没有什么可信度,而且不符合科学常识。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什么病,在得了之后不能吃烧鹅,即便是有,这也是违背科学常识的。不过所谓历代开国皇帝都会大肆屠戮功臣的说法,在这里可以说一说。比如汉初,汉高祖先后杀掉了韩信彭越和英布,东汉初年又有汉光武帝刘秀逼死姚期和邓禹的说法。宋朝初期有杯酒释兵权,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则对开国功臣大肆屠杀,尤其是蓝玉案和胡惟庸案,几乎将明朝的开国功臣一网打尽。这种说法本身其实是似是而非的,并不准确。真正对功臣下手的朝代,实际上只有汉朝和明朝,但这是完全不同的情况。如果稍微仔细的看一下相关的历史记载就会发现,刘邦并不是在诛杀开国功臣,而是在逐步的消灭异姓王,韩信彭越和英布除了是开国功臣之外,他们在汉朝初期更加重要的身份是异姓王,本身就是历史遗留问题,是全国走向大一统的阻力,刘邦消灭他们是为了推进全国的大一统。在之后,刘邦就和功臣约定了非刘氏不得王,非功臣不得侯。明朝初期,在朱元璋时期,通过蓝玉案和胡惟庸案诛杀了大量的开国功臣。对于这件事,其实之前已经有了许多解释。其中比较出名的有两个,一个是认为在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临时决定由太孙朱允文继承皇位,怕他镇不住这些桀骜不驯的开国功臣,所以提前替朱允文收拾的这些树大根深的功臣,为朱允炆继位准备条件。另一个比较有名的说法则是认为,这些开国功臣本来就是一群粗人,没有太多的文化修养,在成为开国功臣之后,在地方上就非常跋扈,欺压百姓,强占老百姓的土地田宅,甚至于欺男霸女。他们本身也走向了自己的对立面,朱元璋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才不得不对这些人痛下杀手,将他们处死,以免他们继续祸害老百姓。这两种说法都是比较有道理的,但还可以再做一点补充。
2020年10月5日
其他

城市里剩女为什么越来越多?农村的光棍也在也越来越多

城市里剩女越来越多只是事情的一面,另一面是农村的光棍越来越多。这是同一件事的两面。为什么呢?虽然现在按照统计数据,确实人口结构中男性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男性,一般的估计是至少男性比女性多三千万人。也就是说,有三千万人最终可能娶不上老婆,只能孤独终老,打一辈子光棍。但现实并不是这样,即便是男性和女性人口数量差不多,也仍然会有很多女性最后选择独身,很多男性选择孤独终老。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先从私有制条件下的婚姻的本质说起。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先从古代说起。在古代,贫富分化比较严重的时候,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是财产分配的情况。因为在古代农业社会条件下,土地占有数量就是财产多少的直接衡量标志。同时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富人三妻四妾,穷人结婚很难,很多地方甚至会出现兄弟几个只有一个媳妇儿的现象。因为家里穷,只能娶一个媳妇儿,那么就要多生几个孩子,最后要给每个叔叔伯伯都养老送终,这种情况在古代是很常见的。因为在封建社会,女性社会地位比较低,没有财产权,所有只能依附于男性。为什么要三从?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女性没有财产权,结婚前靠父亲,结婚后靠丈夫,丈夫死了靠儿子,才能有饭吃有衣穿。这是一个法权秩序体系。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古代,每个女性在结婚之后都要拼了命的生孩子,尤其是生儿子。因为只有自己有儿子,儿子才能继承财产,自己的下半生才能有保障,如果没有儿子,就只能依附于其他人,就没有保障。普通老百姓家庭如此,王侯将相家族也一样。比如唐朝一度实行一个办法,老皇帝死后,新皇帝继位,位阶比较低的嫔妃,有儿子的跟着儿子生活,没有儿子的就要被送到寺庙出家。武则天在太宗死后,就一度被送到感业寺出家,就是因为她当时位阶比较低,也没有孩子。所以,嫌贫爱富是正常状态,谈恋爱谈感情,谈婚姻都要看家庭,看财产多少,绝大多数女性在嫁人的时候,都希望直接过上好日子,不愿意嫁个穷老公,自己跟着吃苦受罪,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这一点古代和现代都是一样的,没有太大区别。而到了今天这个状态,大家都知道,阶级固化已经是一个既成事实,穷人的上升通道越来越窄,底层要想一飞冲天,概率越来越小了。在这种背景下,婚姻就又成了改变命运的一个重要机会,其重要性几乎相当于一个人二次投胎。而且,随着私有制的恢复,今天在农村实际上也在逐步恢复一些所谓的传统文化,女儿嫁人之后基本上也就等于父母完成任务,父母一方的财产最后基本上都要留给儿子,基本上都默认女儿没有财产继承权。所以,结婚对农村女性的重要性就越来越大了,婚姻的成败,会直接决定自己未来的生活。也就是说,现在其实在向传统的男权社会后退,虽然部分女性的社会和家庭地位在提高,但整个社会体系来说,对女性是越来越不利的,越是社会中下阶层,这种趋势越明显。女性也只能挖空心思把自己的所有资源都挖掘出来,在结婚的时候直接一步登天,免得日后难过。漂亮在任何时代都是稀缺资源。在今天的城市里,长相稍微好看一点的姑娘就会有很大的优势,无论自身条件如何,都希望能在婚姻的市场上得到更好的价格,也就是嫁个更有钱的人,如果找不到,宁可继续等待。相比之下,农村或者社会中下层的姑娘的选择余地更小一些,条件要求也更低一些,只要能嫁到城市里,就会满足。也就是说,在今天阶级固化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相对而言,女性在城市里直接实现阶层上升的机会要比男性更多,而男性在高房价的压力之下,在城市安身立命的成本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即便是在农村,很多女方家庭也要求男方在城市里有房,并且有车,没有这个能力的男性的选择就比较少了。在城市里,一些自认为自己条件不错的女性,一方面是待价而沽,虽然在表面上可以说自己没什么要求,只要对自己好就可以了,但基本上都默认的一个前提是,对方的经济条件、收入水平不能比自己低,起码要和自己差不多。而当她们进入三十岁之后,符合她们要求的男性就会选择更年轻的小姑娘,那些仍然不肯自降身价的,就剩下了。所以,我们现在一方面是看到城市里的小姑娘越来越漂亮了,各种网络平台上都有大量的各种美女,但这些美女和普通小伙子并没有什么关系,他们只能舔屏,这些姑娘当中不少人为了让自己更漂亮,都是投入了不菲的成本的,而这个投入自然希望得到更高的回报,也就是嫁个更有钱的人。同时,城市里自认为条件还不错、收入水平也可以却三十多岁仍然单身的剩女也在变得越来越多。因为社会观念的变化,女性在变化,男性也在变化。从男性的角度看,三十岁之后的女性就已经开始贬值了,但三十多岁的女性并不这样认为,恰恰认为自己风华正茂,收入水平也已经比较高了,不愿意自降身价,不肯凑合。在农村则是家里越穷,男方越是没有什么能力,选择余地越小,最后会有一部分人被迫打一辈子光棍,稍微好一点的可能就只能找一个有某种生理缺陷的,甚至是二婚的。这种穷上加穷的组合,最终可能就会导致整个家庭完全失去希望,如果维持目前的计划生育政策不变,一两代人之后,这些家庭可能就会被自然淘汰。城市里的情况至少目前还会好一点,即便是已经处于城市底层,因为还有农村女性供他们选择。只要在城市里有个房子,无论新老、大小,哪怕现在只能吃低保,也还是有些进城打工的农村女性最终会愿意和他过日子。当然,这也是穷上加穷的组合,一两代人之后同样有可能被自然淘汰。这是一个很残酷的事情,但现实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而且短期内可能无法扭转这个趋势。如果说五六十年代这种穷上加穷的家庭组合还可能寒门出贵子,一举翻身,那么今天这个概率已经很小了,甚至已经到了连实现最基本的生物性的生命延续都已经很难了。虽然不排除出现个案,但从整个群体的命运来说,是很难改变的。推荐阅读:婚姻为什么越来越不稳定了?看看曹操的朋友圈,你就知道东汉阶级固化到了什么程度亮剑的毛病确实很多,应该批评,但要先看看他当时的对手都是什么金融资本抛弃了美国人,又用房地产榨干了他们最后一滴血亲戚为什么疏远了?当你需要借钱,首先想到亲戚还是朋友?
2020年9月28日
其他

亮剑的毛病确实很多,应该批评,但要先看看他当时的对手都是什么

亮剑存在的问题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严重弱化了政工干部的形象,也低估了政治工作对人民军队的意义。实际上,如果没有政治工作,人民军队的军事指挥员都是李云龙这种水平,都只能和敌人拼武器装备,那就没有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了,也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不会有新中国。所以这个批评本身没有问题。尤其糟糕的是,差不多就是从亮剑开始就出现了这个风气,政工干部的形象不仅被弱化,甚至在一些电视剧里被黑化,变成了反面角色,成了约束孙悟空的唐僧,就知道婆婆妈妈、萝莉啰嗦,其它一无所长。而且还泯灭了国共双方的意识形态和阶级立场差异,把革命简单化。这个片子里的国军形象,尤其是楚云飞的形象非常高大上,是很纯粹的军人形象,而且看上去很洋气,也很有现代意识,有家国情怀。后来电视剧里的国军,也基本上都成了这个形象。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两间是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的去政治化叙事的先驱。但如果说到亮剑这个电视剧,如果要评论,最好先和小说区分开来评论。小说本身就是一个军队大院子弟的伤痕文学,重点不在战争年代,而在建国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所遭受的打击。这个小说本身其实当时在社会上反应很一般,并没有太多的反响。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亮剑这个小说刚一开始出现的时候,有点类似在亮剑之前火起来的《激情燃烧的岁月》,重点不在革命,不在抗日,而在伤痕。但真正火起来的是电视剧,是电视剧成就了这个小说,而不是小说成就了电视剧。而电视剧的主题和表达出来的东西,并不是小说原作者想要表达的,原作者想要表达的,只在末尾提了一下。电视剧创作者的立意和境界远远高于小说原作者,是电视剧对小说进行了改编和加工之后,才让亮剑完全变成了一个不同于小说亮剑的文本。而在电视剧中,确实看上去有很多后来说的各种抗日神剧的情况,但其实并不是。电视剧里的比较重要的战斗,都是能够找到历史原型的,可以当成一部浓缩版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重要战役来看。比如李家坡之战其实就是加工过的关家脑战斗,赵家峪被日军偷袭之后阻击部队的原型就是刘老庄连82勇士,都可以作如是观。网友调侃的所谓平安格勒战役,实际上反应的就是1944年下半年之后八路军在华北战场围困日军的反映,而且确实也已经开始收复城镇、县城。此外,我们在批评亮剑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个时代背景。在1980年代开始,大陆就拍摄并且播放了许多国军正面战场的影视剧,在社会上影响是比较大的,比如台儿庄大捷等等,到了1990年代,仍然在继续。由此造成的一个自然而然的宣传效果就是,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重庆当年对八路军、新四军的那个指责,只抢地盘,游而不击,在抗击日军的都是国军,国军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千万不要小看这种社会上的舆论,这个影响非常大,现在许多人变成果粉,就是在那个时候播下的种子后面在发芽和生长。以至于互联网普及之后,网上的主流舆论一度认为,解放战争中国军之所以失败,解放军之所以胜利,是因为国军在抗战中为国牺牲,伤亡太大,而八路军和新四军埋头发展,后来摘了桃子。由此甚至带出来了各种阴谋论,比如所谓的八路军和日军相互默契配合,日军只打国军,不打八路军等等谣言,都是在这个社会舆论背景下出现的。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如果你还用以前那种高大全的正面宣传来对抗这种叙事,其实是很无力的,都会被普通观众视为意识形态宣传而直接过滤掉。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年其实也拍了很多正面宣传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但影响却并不大的原因。比如长征,延安颂,以及后来的井冈山,红色摇篮等等,我认为质量非常高,而且浓缩了许多最新的党史、军史研究成果,但在社会上并没有多少影响力,反而是亮剑的影响更大。这时候,突然出来了一个亮剑,一大堆糙老爷们儿,都是土八路,土得都掉渣了,但他们在抗日,这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反击之前那种叙事,至少证明八路军也在抗日,而且打得比国军要好很多。虽然他们土,装备差,连手榴弹都要团长自己去后勤部求爷爷告奶奶、耍无赖,就差躺在地上打滚撒泼,才能要来。但他们气势上不输给任何人,面对敌人的时候不怂。这就可以反击之前说的那种只有国军才是真抗日的叙事。顺带说一句,在亮剑火起来之前,刚好是日流、韩流在中国开始风靡的时候,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不像女人那种风格就开始流行起来了,加上湖南卫视为代表的那种弱智的偶像剧,都开始流行起来了,有一个李云龙这么充满男性气概的荧幕形象,还是很好的反击了这种不正之风的。李幼斌后来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他演的时候就知道这个剧能火,因为这个人物形象跟之前的宣传中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是颠覆性的,但他也没想到会火成后面那样,重播率会那么高,因为这个人物浑身上下到处都是毛病,满嘴的脏话。也就是说,亮剑这个片子好就好在他不那么正,他本身是有点歪,人物形象基本上都是特别糙的,但在那个特殊的社会舆论背景下,就是这种优缺点的东西才看上去更加真实,更容易让观众接受。其实差不多同一个时期,还有一个后来许多军迷评价更高的电视剧,历史的天空,张丰毅主演的,人物形象也很饱满,但并没有太多影响。为什么呢?其实就是因为他太正了,人物虽然也有缺点,但并不那么突出,性格不够鲜明,更多的还是正面宣传。如果亮剑也照那个模式拍,可能也就没有多少影响了。也就是说,亮剑不是没有问题,也不是不能批评,但必须要说的是,批评一个拍出来已经快要二十年的电视剧,其实并不困难,指出它的缺点、毛病也并不困难,但要解释他为什么会火起来,能够持续的重播,并且一直有影响,这需要考虑到它出现的时候的社会舆论环境。如果不理解这些,就直接批评,那就是简单表态了,就没有意义了。推荐阅读:金融资本抛弃了美国人,又用房地产榨干了他们最后一滴血秦始皇修长城建皇陵,也能创造内需拉动经济,为什么却被批评?越来越多的人自称地主富农后代,贫下中农后代去哪儿了?国民党正在内斗,九一八事变的消息来了英国殖民地都变成发达国家了?先看看原住民还剩下多少
2020年9月26日
其他

婚姻为什么越来越不稳定了?

现代社会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离婚率比较高,而且越来越高。第一,社会流动性提高了,每个人面对的诱惑比以前大很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不如以前稳定了,夫妻关系也一样。第二,女性可以外出工作了,有自己的收入,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家庭和地位提高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任打任骂,任劳任怨,逆来顺受,不做丝毫反抗。第三,作为一个社会最基础的结构是家庭,但是现在总体上,每个人对家庭的依赖都在减弱,家庭不再是生活的重心所在。对家庭的依赖性越低,家庭对人的约束自然也就越来越低了。第四,社会上的性观念比以前开放的太多了,各种广告里都是在打色情擦边球,刺激人的性冲动,很多人也不再把性视为禁忌,也不再认为对配偶保持性忠诚是必须的,容易出轨。第五,现代婚姻自由制度下,婚姻不再是两个家庭之间的事,而是两个人之间的事,父母公婆介入子女婚姻生活,越来越多的被视为无理取闹。所以,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反对和公婆一起生活,一旦出现要带孩子之类被迫的情况,只能和公婆一起生活,也很容易出现矛盾。第六,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家庭结构比较小,而家庭的生活条件正在逐步变好,所以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年轻人从小都是被家人宠着惯着的,没有忍让的习惯,稍微受点委屈就不能忍了。第七,随着社会流动性的扩大,婚姻的选择范围也扩大了很多,经常出现异地恋,两人在结婚前实际上没有多少共同的生活经验,婚后才会发现双方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农村也一样,很多人在外面打工的时候,找个外地对象就带回家结婚了,婚后才发现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观念差距很大,但为时晚矣。第八,从目前的法律制度来说,过分强调个人权利本位,重视保护个人权利,而对共同体的权利保护不够。家庭面临的也是同样的问题,现在的婚姻法越来越像一个离婚指南,也就是这个意思。从婚前到后婚到离婚,财产如何组合,离婚时如何分配,规定得越来越细致。第九,现代社会比较强调个人的个性张扬和权利的伸张,不鼓励为集体、家庭、社会和国家或任何其它共同体牺牲个人利益和权利,所以每个人都希望从婚姻和家庭生活中获得,而不愿意付出和牺牲。但家庭生活本身就包含着某些矛盾,要求每个人都作出一定程度的牺牲。这个矛盾就很难调和。第十,现在的年轻人在婚后,还是各自原来家庭家长眼里的宝宝,一旦孩子出现家庭矛盾,都不是去调和夫妻双方,而是片面责怪对方不好,也很容易刺激对方,同时强化自己孩子没做错的心理。十一,现在中国还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变动比较大,比较剧烈,很多人对婚姻的观念还没有稳定下来。通俗来说,就是阶层固化还没有完成,所以还有王子公主这种梦想,嫁入豪门一举改变命运,门当户对的观念还没有基本确立下来。随着阶层固化逐步完成,门当户对的观念确立下来,跨越阶层的婚恋就会比较少了。推荐阅读:金融资本抛弃了美国人,又用房地产榨干了他们最后一滴血秦始皇修长城建皇陵,也能创造内需拉动经济,为什么却被批评?越来越多的人自称地主富农后代,贫下中农后代去哪儿了?国民党正在内斗,九一八事变的消息来了英国殖民地都变成发达国家了?先看看原住民还剩下多少
2020年9月23日
其他

亲戚为什么疏远了?当你需要借钱,首先想到亲戚还是朋友?

亲戚越来越淡漠,相互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是这些年的一个突出问题。对70后之后的人来说,同学、朋友等等关系,远远要比亲戚关系重要得多。虽然现在仍然有许多传统习惯中,亲戚关系仍然在发挥一些礼仪性的作用,但日常性的联系已经大幅减少了,关系自然也就越来越淡了。亲戚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是在农业社会条件下,交通不便,人们的流动性不太高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如果稍微注意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大多数通过婚姻建立起来的亲戚关系,大多数都发生在二十公里左右的范围之内,这就是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人们正常的通勤方式所能够达到的交通范围。但即便是在农业社会的时代,邻居也比亲戚关系更加重要,因为亲戚并不是每天都要相互来往,而邻居则是几乎每天都要来往的。这也就是俗语所说的,“远亲戚不如近邻居”。与此相应的另一个现象则是,因为传统上多数是女方嫁入男方所在的村子生活,所以男方的宗族关系往往也非常重要,很多时候比亲戚关系更加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人们的日常性通勤半径也在不断扩大,建立社会关系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1980年代之后,随着社会控制的放松,人口流动性大幅提高,外出打工、求学、工作等等原因,让人们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从而导致新型的、建立在非血缘关系上的社会关系更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是相互信任,而信任则是建立在日常性的交往上的。在传统的农业社会,是用血缘关系来保证相互之间的信任,而在人口流动性增加之后的社会里,更多的信任是建立在日常性的交往基础上的,比如对对方人品、道德的了解基础上。如果没有日常性的交往,即便是有血缘关系,也很难相互信任。在传统的农业社会条件下,亲戚之间最重要的往来,除了逢年过节之间的礼节性交往,更重要的意义实际上是相互帮助,尤其是在金钱方面。但即便是有血缘关系的背书,这种相互之间的信任实际上也非常脆弱,因为金钱上的往来而导致亲戚之间断绝来往,是非常常见的情况。如果你有一个亲戚借钱不还,那么你当然也不会再和他来往了。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人口流动性增加,亲戚之间的经常性交往就比较困难了。比如你在珠三角工作,一般也就是逢年过节回去一两次,你在西北老家的亲戚,除了你回老家的时候礼节性来往、看望之外,基本上就很难再有太多经常性的交往了,相互之间也很难了解对方的生活状态,自然也就谈不上相互信任了。如果这时候你要问亲戚借钱,对方当然会觉得比较为难。如果有一个本来血缘关系并不算太近的亲戚,在同一个地方学习、工作,日常性的交往比较多了,那么也会建立起相互之间的信任。但这种关系中,血缘关系只是提供了一个相互交往的起点,后面是否能够持续的交往,也是要靠交往过程中是否能够建立起相互信任。即便是很亲近的亲戚,如果交往之后相互不认可,那么就不会有太多来往了。在1970年代之后出生的人,对这种社会关系的变化的体会更深一些。这就是因为,这一代人刚好赶上了人口流动性大幅提高的时期,加上义务教育强制普及,普遍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结识了大量的同学,其中一些关系比较好的在工作之后也会长期来往,相互之间的帮助也比较多。所以,上一辈人就会认为,年轻人只认同学。随着工业化的持续进行,农村作为一个社区的逐渐瓦解,亲戚关系也在逐步瓦解。这是大势所趋。但因为打工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所以多数外出打工的人,仍然要尽量维护自己在老家的亲戚关系,在一些重要的时候可以相互帮忙。而那些通过上大学离开老家的人,在父母去世之后,和老家的关系也就慢慢的疏远了,这也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人际交往圈子从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宗族到杂姓村里不同姓之间的熟人、再到工业化时代城市社区的陌生人交往,这种社会关系的变化实际上一直都在发生,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有所反映。比如在政治上,周朝之所以实行分封制,就是希望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用血缘关系来维持全国的统一,但在几代人之后这个体系就开始瓦解了。到秦汉大一统,开始强调君臣、上下,就是陌生人之间的关系。人都是很实际、很功利的。如果亲戚关系有用,比如能借到钱,那么就说明亲戚关系很重要,他就会主动去维护。如果发现朋友比亲戚更容易借到钱,那么就会把朋友看得更重。而在今天的中国,依赖亲戚关系还是依赖朋友关系借钱,还是依靠自己的交际圈借钱,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他所处的社会阶层。依然依赖亲戚关系的,则是处在相对较低的层次。推荐阅读:金融资本抛弃了美国人,又用房地产榨干了他们最后一滴血秦始皇修长城建皇陵,也能创造内需拉动经济,为什么却被批评?越来越多的人自称地主富农后代,贫下中农后代去哪儿了?国民党正在内斗,九一八事变的消息来了英国殖民地都变成发达国家了?先看看原住民还剩下多少
2020年9月23日
其他

金融资本抛弃了美国人,又用房地产榨干了他们最后一滴血

作为一个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浪潮中,美国却一直在不断的去工业化,工业资本不断外流,取而代之的则是IT、金融、尖端科技等等少数行业。到现在,美国的GDP虽然仍然高居全球第一,但经济结构中,工业制造业的贡献已经很低,服务业的贡献高达60%以上。但这并意味着美国现在就没有工业了,其实也还是有一部分的,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尖端科技、生物医药、军工等等行业,美国也仍然保持着相当大的优势。比如中国现在是全世界手机的主要产地,但除了华为有了自己的芯片之外,其它手机厂商基本上都是用高通的芯片,而高通就是美国的企业。这也是美国打压华为为什么能成功的原因。除此之外,美国还有许多行业也仍然处在技术领先地位,尤其是尖端科技行业。比如美国的航空制造业,也就是波音飞机,是和空客并列的全球两大航空制造商之一,虽然中国也在研发大飞机,但并不是完全自主的技术,其中相当一部分技术是由美国提供的,比如发动机就是和霍尼韦尔合作的,而这是比较核心的技术。美国的军工行业更是全球领先,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军火出口国之一,许多国家的先进武器都依赖于美国的出口,尤其是先进的舰艇、战机、导弹等等,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包括欧洲国家以及日本、韩国等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也要依赖于美国的武器出口。美国也经常把禁止出口武器当作打压军事对手的重要工具来使用。实际上,这也不是美国一家的情况,而是发达国家和地区都会遇到的问题。原因也很简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本国国内的社会福利体系完善,各种要素价格也会越来越高,加上金融业的过度繁荣导致的对制造业的挤压,导致工业制造业尤其是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的产业,只能向外转移,才能获得更高的利润。虽然美国的工业已经大部分外流,转移到其它生产要素价格更低的国家,比如中国、东南亚、南亚等地去了,但美国却仍然可以利用其资本和技术的优势,获得高额的利润。打个比方说,就等于美国利用其技术和资本优势,在让全世界给他打工,为他挣更高的利润。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分工中,美国也处于绝对核心地位。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美国虽然看上去仍然能够从全世界赚钱,尤其是做技术研发和高端制造的产业以及华尔街的金融资本,都可以拿到超额的利润,但这些产业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并不多,美国社会中下层的就业机会一直在持续的减少,原本在工业制造业就业的人,现在绝大多数都只能被迫去服务业找活路,年轻人找工作也很困难。另一方面,随着受益于接受产业转移,中国这样的经济体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步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资本,虽然现在仍然和美国有不小的差距,在许多领域仍然被美国卡着脖子,但相比几十年前来说,差距已经大幅度缩小了。在部分领域,甚至有赶超美国的势头,比如5G技术,所以美国才对中国采取了强硬措施。金融在美国过度繁荣导致的另一个结果是,在2000年之后,美国通过信息技术搭建模型,不断的进行各种金融创新,出现了大量的金融衍生品,将大量的产业金融化,几乎所有的行业最后都变成了给金融业打工,利润的绝大部分都被金融业拿走了。而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金融衍生品的不断放大,制造了虚假繁荣的金融泡沫,最终在2007年爆发了次贷危机,引发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1990年代美国刚开始推动全球化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有一部分受到直接影响的人一直在持续不断的反对全球化。比如作为全球化的旗帜的达沃斯会议,每年都会有大批欧美反对全球化的人士在会议举行期间,专门到达沃斯去组织抗议活动。但绝大多数人对此懵然无知,仍然在沉浸在金融泡沫的虚假繁荣里,直到泡沫破灭,危机到来了,出现了大面积的失业,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精英阶层,尤其是华尔街的金融资本集团,一方面通过产业资本外流抛弃了美国的社会中下层,另一方面又通过金融工具将房地产严重金融化,对美国社会中下层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掠夺,将他们仅存的一点积蓄都剥夺干净了。大面积的失业和越来越沉重的负债,最终让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对全球化。作为亡羊补牢的补救办法的就是,先在美国出现了占领华尔街运动,之后在2016年选举了高举着反对全球化、坚持美国优先、美国第一的旗帜的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之后则大力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以增加就业机会为自己最自豪的执政成绩。但美国开始强行推动中美脱钩之后,美国自身也在付出沉重的代价。最大的危险则是,如果中国在之后攻克了这些卡脖子的技术难关,掌握了核心技术,那么美国就要承受更大的损失,而且将会是永久性的。推荐阅读:别着急,很快就没人抱怨阶级固化了越来越多的人自称地主富农后代,贫下中农后代去哪儿了?到处都报告遭遇共军主力?杜聿明懵圈了底层为什么更反美?信息化提高了洗脑效率英国殖民地都变成发达国家了?先看看原住民还剩下多少
2020年9月22日
其他

到处都报告遭遇共军主力?杜聿明懵圈了

1948年11月,杜聿明到达徐州,如坐针毡的刘峙终于等来了救星。这时候黄百韬兵团已经被包围,同时各个方向上的国军都报告称,自己遇到了共军主力,请求增援。杜聿明刚到徐州,这么快就接收到这么多各方面的求援信息,一时之间感觉思想上非常混乱,有些搞不清楚解放军的意图究竟是什么。但这时候杜聿明有一个模糊的想法,他认为,根据解放军以往的作战习惯,每次战役都是有主要目的的,不可能所有方向上都是解放军的主力,一定是有主次之别的。黄百韬兵团已经被包围了,这是唯一确定的,那么孙元良兵团、李弥兵团和邱清泉兵团所说的遭到共军主力的攻击,究竟哪个方向才是真正的共军主力,他也判断不出来。战争是很复杂的事情,对敌情、我情的分析判断都十分关键。只有认真分析和研究敌我双方的态势和情况,才能做出符合实际的部署。杜聿明他汇总各方面的情况,尤其是邱清泉到达徐州之后和他谈的情况,他认为二野且战且走,并不恋战,说明二野部队的主要攻击目标不是邱清泉兵团,而是意在南下阻击黄维兵团。于是杜聿明提出一个非常大胆的计划,既然解放军已经包围了黄百韬兵团,而二野正在南下的路上,如果他不把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拿去增援黄百韬兵团,而是跟踪追击二野部队,与黄维兵团合击二野,就有可能起到围魏救赵的作用。这也就是电影《淮海战役》中邱清泉在会议上说刘总司令胆小如鼠,如按杜副总司令的计划,早已改变战局的理由。二野当时只有十二万人左右,与黄维兵团相当,武器装备还不如黄维兵团,阻击黄维兵团已经非常困难,如果杜聿明真的坚持这个方案,以邱清泉兵团南下追击二野,与黄维兵团合击二野,加上正在南边蚌埠一带向北进攻的李延年、刘汝明部队,二野就会被三面包围,处境会十分危险,那么华野当时也是必须要分兵去增援的。但这个方案的关键在于,对二野的行动方向和主要意图必须要判断清楚。杜聿明只是根据当时的战场态势猜测二野会南下阻击黄维兵团,但并没有其它可靠的信息和情报来支持他的判断。如果他坚持这个方案,让邱清泉兵团南下追击二野,而不去黄百韬兵团,最后没有能够围住二野,又导致黄百韬兵团整个覆灭,他也负不起责任。所以,杜聿明虽然根据基本逻辑推导出了一个可能的局面,并且也提出了可行的方案,但最终还是放弃了,他自己也不敢坚持,而是提出了包括这个方案在内的三个方案,让刘峙做决定,最后刘峙选择了最为稳妥的方案,安排孙元良兵团守徐州,而让李弥兵团和邱清泉兵团沿陇海铁路线两侧,并肩向东攻击,去增援黄百韬兵团。最后的结果众所周知,黄百韬兵团并没有解救出来,在坚守十六天之后,打出了整个淮海战役期间与解放军最高的战损比,但邱清泉兵团与李弥却始终稳扎稳打,没能突破解放军的阻击线,一直到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邱清泉兵团才与李弥兵团撤退到徐州外围,与解放军继续保持接触,最终决定整个放弃徐州南逃。这也是国军的痼疾,始终无法解决。所有部队都会谎报军情,只要遇到敌人攻击,就会声称自己遇到敌人大部队攻击,请求支援。比如孙元良兵团一开始被安排守宿县,因为张克侠、何基沣突然战场起义,刘峙不得不紧急抽调孙元良兵团北上守徐州,在离开宿县的时候,只是遇到了解放军地方部队一千多人的攻击,孙元良也谎报军情,声称自己遭到了解放军主力的攻击。推荐阅读:1929年大萧条之后,希特勒上台,今天离世界大战还有多远?底层为什么更反美?信息化提高了洗脑效率英国殖民地都变成发达国家了?先看看原住民还剩下多少恒河水也不神奇了!印度疫情最快十月底就能赶超美国谁把外卖骑手困在了系统里?内卷的不只是外卖小哥,而是整个中国
2020年9月18日
其他

国民党正在内斗,九一八事变的消息来了

中原大战结束后,委员长觉得,这时候全国大局已定,军政和训政时代都已经结束了,该在全国举行大选,进入宪政阶段了。委员长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在北伐开始和结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虽然是实质上的党国一把手,但始终名不正言不顺。这时候主持党务的还是胡汉民,这时候的国民政府还是军政和训政时期的结构,法理上只是党指定的政府机构,委员长还只是委员长,党务和国民政府都还不是他说了算,而是另有其人。所以,委员长认为应该制定宪法,进行大选,他要名正言顺的当中华民国总统了。按照孙先生之前的设想,军政是由党来领导军队,以武力消灭军阀,统一全国,然后就进入训政时期。训政时期仍然是党领导一切,但同时为下一阶段的宪政做准备,也就是逐步开始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这也是在北伐之前,华北一带的不少著名教授们都反对广东的国民政府的原因,因为他们认为这不民主,也不自由,也不符合中华民国宪法。到了中原大战结束,当时能够威胁到委员长地位的几个主要军事势力,包括阎锡山、冯玉祥、张汉卿和桂系,要么被打败了,要么已经臣服于委员长,委员长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名义上的全国统一。所以他认为军政和训政时期该结束了,接下来当然应该制定宪法,举行大选,他名正言顺的当上全国人民的最高领导人,而不能只是军队领袖了。但胡汉民仍然反对。胡汉民认为,虽然全国已经表面上完成了统一,但各地军阀仍然存在,所以军政时期的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现在应该继续训政,而不能急于搞宪法和大选。这当然只是表面上的理由,胡汉民没有说出来的理由其实是,如果这时候真的举行大选,委员长就会以军事领袖的身份成为合法的全国政治领袖,从而让党失去制约和领导军队的权力,党和军队的关系就颠倒过来了。胡汉民这个担心当然是有道理的。在北伐开始之前和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委员长在党内其实资历还是比较浅的,但实际上地位一直在上升。从北伐结束之后,委员长不断击败其他军阀,就已经让党制约他的能力越来越小。如果现在反过来,那么就意味着委员长以军事实力来胁迫党,党就更加没有什么地位了,就变成摆设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因为孙长期以广东为根据地,他身边的元老们也大多以广东人为主,乃至党的全国大会上,出现了以广东话为官方语言的情况,其它地方来的代表只能从汪精卫的翻译里来了解那些出身广东的代表们在说什么。所以,在胡汉民为代表的党内元老们看来,这次如果还制约不了委员长,广东人在党内的地位就完了,这是最后的斗争。胡汉民的意见就代表党内元老的意见,委员长这时候虽然名义上已经是全国最高军事领袖,但在党内元老面前,仍然是小字辈。胡汉民坚持反对,委员长也没办法,只好不断派人去劝,让胡汉民不要如此固执。但胡汉民还是固执己见,油盐不进。终于,委员长决心摊牌,一怒之下故技重施,直接派兵包围胡汉民住所,将胡汉民软禁起来了。委员长非要霸王硬上弓,胡汉民身后的党内元老也决心最后一搏,拼个鱼死网破。于是元老派派人秘密赴日,通过老关系,找到了时任日本外相犬养毅,商定双方里应外合,广东部队先发动反蒋,然后日军在东北搞点动静,逼着东北军回援,减轻华北地区冯玉祥西北军余部和阎锡山的压力,这样就可以在全国造成局面,逼蒋下台。当然,这个说法只是一个不太靠谱的消息来源说的,并没有实锤证据。但无论如何,就在胡汉民被软禁之后,广东再次宣布脱离国民政府而独立,东北也确实发生了九一八事变,但意外的是,东北军没有回援东北,仍然继续在华北弹压冯阎,并未真正形成南北呼应的局面,反而是日军占领东北之后,抗日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蒋张亚历山大,最后也不得不宣布辞职下野。只是只过了几个月,委员长就复出了,而张则远游欧洲,一直到1933年才返回国内。但经过这一闹,委员长行宪的计划也就此搁浅了,再未提及,直到抗战结束之后才又重提。推荐阅读:1929年大萧条之后,希特勒上台,今天离世界大战还有多远?底层为什么更反美?信息化提高了洗脑效率英国殖民地都变成发达国家了?先看看原住民还剩下多少谁把外卖骑手困在了系统里?内卷的不只是外卖小哥,而是整个中国1983年和1994年两次严打:失业率一上升,犯罪率就上升特朗普猛踩倒车档,美国就能回到全球化之前?
2020年9月18日
其他

1929年大萧条之后,希特勒上台,今天离世界大战还有多远?

希特勒上台的背景是1929年席卷全球的大萧条。这次席卷全球的大萧条,对所有主要的资本主义工业国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德国虽然从一战之后就背上了沉重的赔款包袱,但德国依然凭借自己强大的工业潜力,在1920年代迅速从废墟中崛起。到1929年大萧条爆发的时候,虽然德国也哀鸿遍野,但相对来说,德国受到的冲击,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中其实是相对比较小的。大萧条是怎么爆发的呢?实际上也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威力加强版,而所谓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解释,并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也就是说生产能力超过了当时的市场需求,不是其他人不需要生产出来的这些工业品,而是他们没有钱去购买。所以在根本上,这是一个分配问题。而在当时的德国,犹太人处于非常核心的地位。几乎所有的金融和经济大亨都是犹太人,他们掌握着德国绝大部分社会财富。尤其是金融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快速发展,更加加快了社会财富,向这部分少数人手中的聚集,那就等于加速了整个社会的两极分化。所以在当时德国的反犹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再分配的要求。用我们熟悉的话说,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在希特勒上台之前的魏玛共和国,其实是一个很弱势的政权,受制于当时西方各主要国家。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还是经济上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比如说按照德国签订的停战协议,主要工业区阿尔萨斯和洛林,鲁尔区等都割让给了法国。而且德国的军队被严格的限制,在国防需要的范围之内,也就是10万人的常备国防军,不允许扩军。作为一个后发工业化的资本主义国家,军事工业在德国的工业结构中处于非常核心的地位。一个只有10万人常备国防军的军队就限制了德国的军事工业的发展。那么反过来说,这就意味着,只要德国开始扩军,增加国防开支,加大对军事工业产品的采购,德国的工业体系的需求就会大幅度的增加。而希特勒在上台之前所鼓吹的所谓生存空间理论,恰恰就是要求德国进行对外扩张。也就是说,在希特勒上台之前,他承诺在上台之后将会对内打压犹太人势力,进行社会财富再分配,对外则主张进行军事扩张,来扩大德国的势力范围。他的这种简单粗暴的政治主张很快就得到了,当时正处在困境之中的德国社会中下层老百姓的强烈拥护。他们一方面希望通过国家暴力手段来进行再分配,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则对在一战之后对德国进行制裁的列强怀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这种主张是不是我们在今天看起来有点眼熟呢?没错,这种主张今天正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西方各主要国家大张旗鼓的蔓延。特朗普就是一个典型的这种人。只不过他的主张还没有发展到打倒华尔街,把华尔街的钱都分给全国老百姓的地步,而是不断的许诺,将会从国外把更多的就业岗位拉回到美国国内来,增加国内的就业机会,提高社会中下层的收入。对外则是强力打压竞争对手,甚至连自己以往的盟友也不放过。通过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进行政治煽动,获取政治支持,进而在竞选中获得政治权力,在运用这种权力来实现自己之前的各种承诺。早在100年之前,卡尔施密特就曾经指出过,魏玛共和国的民主自由政治,面对这种民粹主义政治其实是无力抵抗的。所以希特勒就像特朗普在4年前的美国那样,顺利的在竞选中击败了所有的对手,得到了政治权力,静儿把整个欧洲都推到了二战的战火。马克思恩格斯都曾经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会导致帝国主义的扩张,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又会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列宁又在此基础上,对刚刚兴起的金融资本主义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同样是如此,面对一场危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大危机,最终的解决其实都是要通过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才能解决。今天的世界,其实同样存在这种危险。推荐阅读:英国殖民地都变成发达国家了?先看看原住民还剩下多少日本首相变动,国内媒体为什么不关注了?谁把外卖骑手困在了系统里?内卷的不只是外卖小哥,而是整个中国《芳华》是萧穗子郝淑文的青春,刘峰何小萍的青春只是一场白日梦就算掌管四海八荒,玉皇大帝也要讲政治规矩
2020年9月17日
其他

恒河水也不神奇了!印度疫情最快十月底就能赶超美国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的疫情自从爆发以来,一直处在流行高峰期。其它国家还有过流行曲线相对平缓的时期,而印度基本上没有,一直在不断的加速。到现在,印度每天的新增确诊人数都要超过美国,正在“奋起直追”。按照媒体的估计,以目前的速度,十月底印度就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疫情第一大国。印度确实在很多方面都追随美国,和美国搅和在一起。无论是政治上、经济上,关系都比较密切,而且都号称最大的民主国家。在经济上,美国国内也一直有人主张,扶持印度来替代中国,推动中美逐步脱钩,比如鼓励一些美国企业把工厂从中国搬到印度去。在中印边境争端问题上,也不乏有人认为,印度是受到了美国的鼓励才会如此大胆。在应对疫情的问题上,其实印度和美国还不太一样。至少在疫情爆发的初期,印度看上去态度是比美国要更加积极的,在治愈三名最早的感染者之后,印度甚至一度宣称,印度已经战胜了此次疫情。没想到,一个多月之后,病毒杀了个回马枪,在印度再次爆发,虽然莫迪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来应对,但都未能遏制病毒传播,之后就愈演愈烈。但印度疫情爆发并且逐步走向失控,到如今实际上已经完全失控,却并不能说是受到美国的拖累或者影响。印度疫情之所以失控,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在于印度自身,一方面是印度自身比较落后,政府的动员和组织能力也有限,封城不够彻底,未能在短期内迅速发现并将已经被感染的患者找出来并加以隔离,从而让他们继续感染其他人。另一方面则是印度比较落后的基础设施,尤其是医疗卫生发展水平,对印度应对疫情来说,是最大的制约。疫情直接冲击的就是各国的医疗资源,医疗资源水平直接决定应对的能力。虽然印度号称有全民免费医疗,但印度毕竟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医疗资源并不充足,所以在一开始甚至连尽可能多的发现患者都做不到,检测能力都比较低下,更不用说对已经感染的患者进行救治了。不过,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印度的治愈人数反而增加得比美国更快。这当然不是因为印度的医疗水平高、医疗资源丰富,更不是因为恒河水有什么神奇功效,而是因为新冠病毒肺炎本身就是自限性疾病,80%的感染者都可以自愈。现在印度的治愈率比较高,反而说明印度实际的疫情可能比现在已经确诊的数据严重得多,感染人数更多。但美国因为绝大多数州采取的策略都是只检测重症,拒绝为轻症患者提供检测,而是要求他们居家隔离,等待自愈。所以,美国的实际感染人数超过现有的确诊人数也是毫无疑问的事情。特朗普的前任医学顾问福奇曾经公开说过,估计美国的实际感染人数要达到现有确诊人数的五到十倍,实际死亡人数也远远高于统计出来的人数。印度应对疫情的另一个有利之处在于,印度的大多数地区相对而言气温是比较高的,而按照目前已知的对病毒的研究,可以确认病毒是比较怕高温的,至少是可以使病毒的毒性下降。这也就意味着,病毒在印度的传播,导致的死亡率可能并不如其它温带地区的国家。当然,这也意味着,印度可能有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但印度未必能够发现。其实,现在看,除了中国采取了比较积极有效的措施,而且确实控制住了疫情传播的趋势并基本上战胜了病毒之外,其它各国最后采取的应对方式都和美国差不多,效果也都差不多,也都没有从根本上遏制病毒传播,而且最后都在经济压力之下,被迫早早的放弃了继续控制病毒,重启了经济运行,自然会让病毒传播更加肆无忌惮了。推荐阅读:谁把外卖骑手困在了系统里?内卷的不只是外卖小哥,而是整个中国1983年和1994年两次严打:失业率一上升,犯罪率就上升《芳华》是萧穗子郝淑文的青春,刘峰何小萍的青春只是一场白日梦特朗普猛踩倒车档,美国就能回到全球化之前?无论何时何地,毛泽东都从未忘记过,他是农民的儿子
2020年9月16日
其他

英国殖民地都变成发达国家了?先看看原住民还剩下多少

所谓英国殖民地都变成了发达国家的说法不是今天才有,早在1980年代,国内就曾经出现过类似的说法,并且有人曾经喊出过让英国殖民中国三百年的口号,认为只要让英国殖民三百年,中国就会变成和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一样的发达国家,而且会变成和他们一样的民主自由的国家。其实这完全是不顾历史与现实的胡说。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确实曾经殖民地遍布全球。而且,在大英帝国日落西山之后,各国纷纷独立,现在其中的一些殖民地国家都已经变成了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我国香港地区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并且也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但除此之外,在英国的前殖民地国家和地区,还能找出发达国家吗?找不到了。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就是现在经常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五眼联盟国家。虽然现在这些国家都已经脱离英国独立,但在国际上,仍然经常保持一致行动,所以才被人称为五眼联盟。而在其中扮演主导角色的,现在也已经不是曾经的大英帝国了,而是现在的蓝星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其它几个都是跟班小弟,也包括英国。除此之外,在英国的前殖民地国家中,就找不出发达国家了。次一等的,算是印度、南非等等,也曾经是美国的发达国家,也曾经有过经济发展比较快的时期,印度和南非并且一度被称为金砖五国成员,也被视为和中国、俄罗斯一样的新兴经济体。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印度和南非的成色已经下降了,尤其是南非,正在衰退过程中。为什么五眼联盟国家都成了发达国家,而其它国家却没有成为发达国家呢?其实只要看一下这几个主要的国家就可以了。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在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都是比较落后的,本身文明发展程度比较低,所以在英国殖民之后,采取各种措施,基本上将原住民消灭殆尽了,现在的这几个国家都被视为白人国家,原住民最多就是在几个保护区里被当成动物园一样围观。而像印度、南非等等原住民人口规模比较大的国家,在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虽然发展水平也不高,但毕竟人口多,而且也具备一定程度的文明,不那么容易被英国殖民者完全消灭,虽然英国也建立起了殖民统治,也付出了不少心血去努力经营,但最终还是没有让这些地区和国家变成五眼联盟一样的发达国家,印度就是最大的典型。这就是真相,英国殖民地变成发达国家的前提,基本上都是人种消灭,如果原住民无法被全部消灭,变成和英国一样的央格鲁撒克逊民族,那么这个地区就不可能变成发达国家。当然,这方面香港是一个例外,但香港之所以能够例外,主要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香港在全球经济和贸易体系中的特殊地位,新加坡的情况与此类似。不仅如此,英国在从各个殖民地逐步撤离的时候,还留下了大量的问题,有些是历史遗留问题,有些则是英国故意制造民族和宗教矛盾,埋钉子,为自己日后进行外部干预提前做准备。印度和巴基斯坦就是为典型的例子,因为英国划界留下的问题曾经发生过多次战争,到现在双方仍然不时爆发冲突,中印边界纠纷也同样是英国留下的。还有些国家,也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但现在的情况极其糟糕,却几乎已经被人忘记了。比如海地和索马里,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海地在英国殖民帝国体系中也曾经非常重要,并且一度被一些英国人认为重要性超过美国,但在海地独立之后,就经历了各种灾难和民族冲突,虽然地理上离美国很近,但美国也没给它多少帮助,现在仍然非常落后、贫困。南亚的缅甸也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和印度一起获得独立,但缅甸在之后也一直处在四分五裂和战乱之中,虽然英国和美国一直在进行外部干预,但他们干预的主要目标并不是为了让缅甸发展得更好,而是要避免缅甸倒向中国,和中国关系过于密切。索马里也是一样,美国在1990年代曾经空袭过索马里,导致索马里至今仍然处在分裂和战乱之中,恐怖组织遍地。总体而言,虽然殖民主义确实也曾经给一些地区和国家带来过工业化和现代化,强行把他们拉入了现代世界体系,但和殖民主义带给全世界的伤害而言,这点好处几乎微不足道。尤其是大量的前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原住民在被殖民期间几乎被人种灭绝,还有大量的贩卖人口的罪恶生意,都是在殖民主义时代出现的。一些前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独立之后也长期陷入依附型经济而无法自拔。推荐阅读:谁把外卖骑手困在了系统里?内卷的不只是外卖小哥,而是整个中国1983年和1994年两次严打:失业率一上升,犯罪率就上升《芳华》是萧穗子郝淑文的青春,刘峰何小萍的青春只是一场白日梦特朗普猛踩倒车档,美国就能回到全球化之前?就算掌管四海八荒,玉皇大帝也要讲政治规矩
2020年9月16日
其他

谁把外卖骑手困在了系统里?内卷的不只是外卖小哥,而是整个中国

你以为外卖员愿意那样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不管刮风下雨,四十几度高温还是零下十几度寒流去送快递吗?如果他有钱,他可以选择,在家里和老婆孩子热炕头,打打麻将刷刷抖音不好吗,他为什么要每天这么拼?无非都是为了一个字,钱。老人要看病,孩子要读书,还要不被老婆骂,他只能硬着头皮去干,为了不被罚钱,为了多送一单,不管红灯绿灯都勇往直前。这是拿命挣钱。为什么他们不去办公室里坐着呢?按照今年美团自己发布的数据,现在美团的外卖骑手中,有5万人是硕士学历,17万人有本科学历。你以为他们不愿意去写字楼上班吗,他们愿意被保安赶来赶去,愿意被客户冷眼相对,还要动不动被平台罚钱?他们当然也不愿意,但是因为今年这个环境下面,他们实在是没有其他活儿可以干了,只能如此。今年二月份疫情结束之后,到三月份,经济仍然处在停摆状态,大量企业不开工,不敢开工,包括许多餐馆、商场,都无法开工,原来在这些行业工作的人,只能被动跳槽,另找出路。而当时能找的工作,实际上就是两个,要么送快递、送外卖,要么就是开滴滴。但在当时人还不太敢轻易出来,人流量比较小的情况下,真正还能有点收入的,其实就只有送外卖这条路了。所以,去年我点同样一个外卖,时间点也差不多,一般是四十五分钟左右送到。而现在只用了半个小时,我就已经能吃上了。为什么?你路过餐馆的时候稍微注意观察一下,每个餐馆门口都有好几个外卖员在百无聊赖的刷手机,等着抢单,抢到一单简直跟中奖一样开心,马上就送了,根本不用等。而在去年,一般一个外卖员要同时顺路送好几单,一个一个来。而且,中国这些年经济发展虽然快,但因为人口基数大,所以就业压力实际上一直都很大,这就给企业惯了许多坏毛病。比如工厂在招工的时候,基本上只要35岁以下的年轻人,最好是二十岁出头的小姑娘小伙子,手脚麻利,还没有家庭羁绊,精力又充沛,让加班就加班,让通宵就通宵,只要给钱,什么都好说。这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原本需要两个人能干完的工作,通过加班加点,一个人也能完成,那么老板就不愿意养两个人了,宁愿只要一个人,然后根据自己订单和业务的需要来决定是否加班,生产比较忙的时候多加班,多出点钱,但省了基本工资。等到淡季,也不用处心积虑的想办法去裁减没有必要继续保留的人员,这多省事儿?用今年流行的一个词儿来说,这就是内卷。原本需要两个人干的活儿,一个人为了讨好老板,自己加班干了,老板就会认为,一个人原来是可以干两个活儿的,那么后面再招人就都是按照这个要求来,都要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儿。送外卖也是一样,原本是四十分钟才能送到,只要有一个人能在半小时送到,那么系统就会把规定时间设置为半小时。超过35岁之后,在工厂找不到活儿干了,或者这时候已经成家立业,上有老下有小,工厂收入低,那就只有找别的出路,要么去干更加辛苦、更加劳累的活儿,要么就是干风险更大的活儿。送外卖、送快递基本上就是这种性质。现在虽然也有年轻人在送外卖,但总的来说,大多数都是已经在工厂流水线干不了的人。也不光是工厂,还有私营企业,实际上也一样。在一二线城市,三十五岁以上的人,如果没有特殊技能,或者是有特殊资源,也无力自主创业,还要继续找工作,都是非常困难的。那么这些人也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开滴滴,要么送外卖。这就是为什么会有5万多硕士、17万本科生也在送外卖了。不是他们觉得送外卖更自由,而是被写字楼的工作淘汰了。这段时间出来了一个调查报道,说美团骑手的处境很糟糕,引起很多人的同情,饿了吗马上在系统上加了个选项,问点餐的用户是不是愿意多等五分钟。这是什么意思呢?你们不是同情外卖员吗,那好,你们多给他们点时间,但却丝毫不提自己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应该从什么方面去为外卖员提供更好的保障。这些平台公司的老板的社会责任感呢,去哪儿了?其实说到底,中国这些年来的网络经济,尤其是依托快递的这些行业,基本上都是在占一个便宜,那就是电瓶车在中国的交通规则中的暧昧状态。因为电瓶车既不是机动车,也不是非机动车,没有明确定义,所以监管上很弱,能不能像现在这样用来大量的送货,也没有明确规定。如果国家强行规定,必须要用机动车送货,只怕是外卖平台这种企业都得完蛋。所以,媒体上老是说企业招不到人,其实根本不是事实,事实是他们招不到符合他们的要求的那种既肯无条件加班、又不提要求还在35岁以下的人。现在企业给的薪资待遇和福利保障都不足以支撑一个成年人养家糊口的基本需要,而且还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门槛,自己本身就在缩小自己的选择范围,符合要求的人当然越来越少了。推荐阅读:《芳华》是萧穗子郝淑文的青春,刘峰何小萍的青春只是一场白日梦特朗普猛踩倒车档,美国就能回到全球化之前?保安团是保安团,民团是民团,《八佰》的编剧搞清楚了吗?就算掌管四海八荒,玉皇大帝也要讲政治规矩刘邦和项羽都分封诸侯,是在开历史倒车?
2020年9月15日
其他

就算掌管四海八荒,玉皇大帝也要讲政治规矩

天庭宪政研究发微:以孙悟空造反为中心
2020年9月12日
其他

特朗普猛踩倒车档,美国就能回到全球化之前?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自从特朗普上台以来,明确提出了美国第一、美国优先等等口号,把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增加就业岗位作为自己的主要执政目标,这就意味着之前美国通过制造业转移来获取更高利润的时期结束了,现在美国在四处发动贸易战,简单来说就是要制造贸易壁垒,要逆全球化,把美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失去的东西,通过逆全球化再拿回来。特朗普的口号喊得震天响,这四年里确实也折腾了不少事情,但现在回头来看,成效甚微。虽然听上去美国每个月的就业岗位都在增加,但今年同时受到疫情影响,美国的失业率也一直在不断的创新高。尤其是制造业的就业岗位,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增加多少,现在的数据是美国这几年不断调整统计口径的结果而已,都是障眼法。为什么说美国做不到呢?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苹果手机,苹果公司负责设计,芯片可以交给高通来生产,但除了芯片之外,其它的所有相关的配件都是在美国之外生产的,主要就是在由富士康代工,而富士康的主要电子工厂基本上都在中国大陆,甚至台湾让郭台铭回台湾投资,他都非常谨慎,就是因为中国大陆有台湾和其他地方不具备的优势。这些优势是什么呢?以前的说法基本上都是中国的主要生产要素比较便宜,尤其是土地和劳动力,总的来说是比较低廉的。但现在其实也不那么便宜了,还有更多地方的劳动力更便宜,比如东南亚的越南以及印度,三星等等也曾经把一部分工厂搬过去,但实践证明行不通,因为这些国家不具备相关的产业链,其它配件仍然主要在中国生产。
2020年9月12日
其他

刘邦和项羽都分封诸侯,是在开历史倒车?

所有的皇帝都想直接郡国制,最好能直接精准控制到每个人,自己当中央处理器,每个人都完全按照自己的指令行动,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只有做不做得到的问题,没有想不想的问题。如果没有这么做,一定不是他不想,而是因为他做不到。从表面上看,汉朝初期又搞了分封制,相比秦始皇的大一统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那么这是因为刘邦不想像秦始皇那样,直接搞郡县制,全国官员都由自己来任命吗?当然不是,他也想当一个秦始皇那样一言九鼎的皇帝,问题是他做不到。郡县制其实也不是秦始皇才开始搞的,而是在春秋晚期就开始出现了,而且最早出现的也不是在秦国,这是一个渐进演变的过程。到秦统一六国的时候,除了楚国之外,其它五国都已经完全郡县制的改革了,内部不再是之前那种国中之国林立的状态了。秦始皇的统一意味着,打破了各国之间的界限,把全国统一起来了,其它各国的郡县都变成秦国的郡县了,这也就是所谓的大一统。但事实证明,秦国这种大一统其实是很脆弱的。因为权力过于集中,而当时的治理技术和治理方式还没有发展到能够进行全国范围内的中央集权的地步,所以,当中央出现混乱的时候,整个庞大的机器就崩溃了。打个比方说,就是一个电脑的CPU崩溃了,这个电脑当然也就死机了,只能重启。陈胜吴广一声炮响,把秦朝统治机器崩溃的消息传遍了全国,六国贵族纷纷从地下钻传来,大喊自己还活着,现在要复国。于是,很短时间内,各地都纷纷杀死秦朝委派的官吏,六国复活了,回到了秦统一之前的战国格局,地盘也大体上还是维持之前的状态,接着就是章邯率骊山囚徒出函谷关,击败起义军,围困赵国,这时候最强大的诸侯是楚国,于是楚国发兵救援赵国,领兵的诸将是宋义,副将是刘邦和项羽。项羽击败章邯之后,楚怀王命令项羽和刘邦分兵入关,灭秦。项羽在正面强攻章邯军团,刘邦则投机取巧,在魏地、韩地转悠了半天,看不到什么机会,于是转而南下,先攻占南阳,然后从南阳进入关中,秦王子婴出城投降,秦国灭亡。差不多这时候,项羽也迫使章邯率二十万人投降,也进入了关中,随后在霸上大会诸侯。项羽大会诸侯的同时,也对诸侯封地重新进行了调整。看上去,这也是一个倒退。明明秦始皇都统一了,你项羽为什么又要倒退回分封制呢?时势使然。项羽也是想当秦始皇,不想当周天子。但这时候他的实力还达不到,所以他先搞了一手众建诸侯而分其力,逻辑其实和后来汉武帝的推恩令一样,分化诸侯,让每个诸侯没有能力单独挑战项羽的能力。调整之后,封地最大的就是项羽自己。这当然引起了六国的不满,所以马上开始反对项羽,随后项羽就开始主动出击,首当其冲的就是与项羽的地盘直接相邻的齐国。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和楚国发生过多次战争,一直都不服气,现在又是挑头反对项羽,项羽率兵讨伐,双方相持不下。就在这个时候,汉王刘邦从汉中率兵反攻关中,一举成功,并且轻兵偷袭彭城,楚汉之争开始了。在反对项羽的战争中,很快各国诸侯就开始选边站队,有的站项羽,有的站刘邦,但总的来说,刘邦还是通过为义帝发丧等措施得到了道义优势,成了反项羽联盟的带头大哥。楚汉之争打了四年,为了孤立并打倒项羽,刘邦不断的妥协,最后是只要其它诸侯不帮助项羽就行,就可以继续维持现状,还在自己的地盘上当王。在消灭项羽之后,刘邦也跟着项羽有样学样,调整各国封地,众建诸侯而分其力,那些已经被灭国的地方,也分成多个诸侯国,由他自己的儿子、侄儿去镇守。同时,刘邦也开始逐步有计划、有节奏的消灭那些异姓王,也就是在反项羽战争过程中留下来的历史遗留问题,诛杀韩信、彭越和英布,就发生在这个过程中。到刘邦称帝的时候,汉朝朝廷中央能够直接控制的地盘,大体上只有秦国故地,也就是函谷关以西的地方,出了函谷关往东走,到处都是诸侯王。当然,这些诸侯王中,也有些是比较亲中央的,尤其是韩魏赵故地这一带,大体上比较亲中央,而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诸侯王的独立性就比较大一些,比如吴、楚、齐这些地方,虽然是刘邦自己的侄儿或者儿子,但独立性也比较大。也是因此,才出现了到文帝和景帝时期,齐地、楚地和吴地的诸侯纷纷联合起来,挑战中央权威的情况,最终则是在汉景帝时期爆发了七国之乱。通过讨伐七国之乱的叛军,朝廷的势力继续向东渗透,在一些诸侯国的中间划出一些郡县,由朝廷直辖,也就是掺沙子、打钉子,隔断各个诸侯,让他们无法联合起来挑战中央。推荐阅读:大头儿子与光头强,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就算是被熬成心灵鸡汤,毛泽东也是政治如果李弥兵团等一下,黄百韬兵团是否能免于覆灭?《我的团长我的团》比《八佰》好在哪里?讲清楚了抗战的意义侯亮平钟小艾去了北京,祁同伟了乡镇,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2020年9月11日
其他

为什么在敌人眼里,战场上的共军总是在用人海战术?

从1927年南昌起义开始,一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共军面临的基本斗争态势始终如一,就是敌人无论在装备还是人数上,始终都处于优势地位,而共军始终处于装备低劣、缺乏重火力支援、而且人数不占优的情况下作战。更重要的是,对共军来说,一直到建国之前,除了后勤粮秣可以从根据地获取一部分之外,弹药的主要来源始终主要来源于缴获。这种条件下,共军的选择其实是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尽可能打歼灭战。只有成建制的有效歼灭敌人,才能获得敌人的辎重、弹药等后勤物资来补充自己。因此,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共军就基本上确立了这个战术指导原则,即伤敌十指,不断断敌一指。哪怕是在战略态势上处于被包围状态,也必须寻找战机,成建制的围歼敌人一部,来获取补充。这一点,相对来说,中央苏区红军执行得更明确,也更好,而四方面军的战史中,击溃战的比例要更高一些。这种战术指导思想导致的结果就是,共军的作战水平不仅取决于自己,很多时候也取决于敌人。敌人的水平越高,共军成长、提高和发展得也越快。井冈山时期,共军的主要敌人是地方杂牌军,发展壮大比较慢。之后发展到主要和地方军阀作战,发展速度开始加快。中央军来了之后,共军发展壮大速度更快了。这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敌人的水平越高,意味着后勤补给物资越充分,越多,红军获得的缴获也就越多,发展起来也就越快。这个战术指导思想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共军对战场主动权的重视是空前的,始终要保证自己能够在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只要能够把敌人调动起来,共军就有机会取胜。所以,共军特别重视运动战,也就是这个原因。只有敌人动起来,就会出现步调不一致,有的敌人突前,有的敌人落后,共军就可以抓住其中一部予以歼灭。所以,共军哪怕是进行战略防御,也要进行战术上的主动出击,来打破敌人的战略计划。所以,共军最怕的敌人是两种,一种是无论红军如何调动,就是坚决不上钩,宁可推进速度慢一点,也绝不突出冒进,比如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国民党中央军虽然战略上处于进攻态势,但在战场上始终以防御态势,层层构筑堡垒,逐步推进,就是不肯走出堡垒线和共军野战。第二种就是马家军那种,机动性比较强,而且主要是不携带后勤物资的,有机会就来打一下,没有机会就跑得远远的。所以,在共军战史上,第五次反围剿和西路军是两次教训沉重的失败经验。那么,在这种战术指导思想之下,又始终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共军就逐步形成一个的作战套路,也就是所谓的人海战术。稍微看看共军战史就可以理解,敌人口中共军所谓的人海战术,往往是被歼灭部队的漏网之鱼的回忆叙述,而从友邻部队的角度看,完全不是人海战术。共军一般的做法是,在运动战过程中,一旦发现有一部敌人从敌人整体战线中突出或落后,就形成了战机,共军就会通过迂回、穿插,把这部分敌人包围起来,进行歼灭。但在这种情况下,共军在战略上仍然是处于被包围、压制的状态,而这些突出或落后的敌人部队往往距离敌人整体战线或友邻部队并不是太远,正常情况下都是友邻部队一两天之内就可以赶来救援的。这样,留给共军歼灭的时间就不多,必须集中三倍于、五倍于甚至十倍于敌人的兵力,迅速、干净的歼灭敌人,不给敌人留下增援的机会。与此同时,共军还必须安排一部分部队来阻击敌人的增援部队。而这种部队承担的战斗任务一般就非常之重了,一旦他们的防线被突破,之前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反而陷入被优势敌人包围的境地。在这个意义上,从被歼灭的敌人的角度看,共军确实是人海战术,以绝对优势兵力来形成压倒性的优势,以尽可能短的时间干净彻底的消灭被包围的敌人。但同时,共军担任阻援任务的部队面临的则是敌人的人海战术,只不过,绝大多数情况下,共军的阻援部队都不会被敌人消灭,防线很难被突破,而被包围的敌人则很少能够突围而去。这种战略战术在国内战争中,共军演练得非常成熟,可谓无往不利。所以,那些动不动说共军人海战术的人,应该先反思一下,为什么会落入共军的人海之中去。但在抗战时面对日本人的时候,在朝鲜战场上面对美国人的时候,却不灵了。为什么?这就是共军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前绝大多数情况下的的第二个特点,武器装备始终比敌人差。热兵器战争时代,火力是战场胜负的重要因素。但共军从建军开始,一直到朝鲜战争结束,始终面临的情况却是重火力不足。稍微翻翻共军的战史和回忆就知道,无论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重火力不足始终是影响共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中央红军时期,上战场的人中,三成没有枪,只能扛着梭镖、大刀上战场。要有武器,得自己到战场上去缴获,从敌人手里夺。就七成的人有枪,但还不是所有有枪的人都有足够的子弹,一般而言,战场上的红军有枪的人里,平均每个人每战只能带五发子弹上战场。抗战初期,因为有国民政府配发的枪弹,配发给一个团的枪弹,一个师的人匀着用,也还凑合。到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之后,基本上也不给配发枪弹了,只能从日本人手里夺取武器枪弹。而日本人的一个特点是,在失去战斗力的时候,会损毁枪械武器,不留给你。热兵器时代的战争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在敌人接近之前就可以大规模杀伤敌人,使敌人失去战斗力。最重要的重火力不用说,自然是火炮。但这玩意儿对共军来说,从红军时期一直到朝鲜战争结束,相对于当面的敌人,始终不足。尤其是面对日本人和美国人的时候,这种武器装备的差距,大大制约了共军的战绩。在朝鲜战场上,共军多次成建制的包围了美军,但美军依靠其重火力和绝对的空中优势,仍然能够破围而出。由此留下了共军在朝鲜战场上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成建制的消灭过美军,哪怕是用一个军包围一个团,也仍然无法完全彻底歼灭。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办法其实也简单。既然你的优势在于热兵器比我好,那我不和你比热兵器,我和你拼刺刀,强行把你拉回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状态,你的优势就没了。你远程重火力比我强太多,那我不和你远距离砸火炮,尽量靠近了打,你的火炮优势就无从发挥了。你的火力构成比我复杂,但你需要在白天才能发挥出来,那我就和你再夜里打。这样,就形成了共军作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比一般的敌人更擅长夜战、近战和白刃战。这也就是为什么共军将领指挥战斗,常常会要求战士不要动,尽可能让敌人靠近了再打的原因。共军的火力不足,还有一个重要的补充方式,就是尽可能的利用手榴弹作战。相比于枪械、子弹这些对工业生产水平要求比较高的武器,手榴弹是比较容易生产的,对生产条件要求比较低。虽然和日军、美军的手雷比,共军的手榴弹很原始,但毕竟是唯一一个可以自己大批量生产的武器。所以,共军上战场的时候,虽然枪械子弹经常不足,但手榴弹一般来说还比较多。从这里,也发展出了共军练兵的时候,对投弹的距离有比较高的要求。实际上,无论是内外战争,共军作战的基本套路都是在敌人进行火力覆盖的时候尽可能隐蔽不动,所以才出现了邱少云这种身上已经着火仍然忍着剧痛匍匐不动,不暴露自己和战友的英雄战士。当敌人开始冲锋的时候,尽可能让敌人靠近,进入步枪瞄准射程之后才开始用步枪密集射击。一般而言,遇到这种情况,敌人冲锋的阵型就开始散乱,再靠近一些,进入共军的手榴弹投弹射程,就用手榴弹杀伤敌人。手榴弹都扔完了,才跳出战壕,和敌人拼刺刀。所以,对敌人来说,共军无论是步枪射击还是扔手榴弹,还是跳出战壕和敌人拼刺刀,都是以非常突然的方式进行的,给敌人造成的心理冲击很大,很容易让人觉得,共军人数特别多。参加过国内革命站的就不说了,参加过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的回忆里,对此都有非常清晰的交代。最后打个比方,踢足球的时候,双方都是11个人,除了守门员,都是十个人,但经常会有些球队会感觉,不管什么时候,对方都能对自己这一方的持球队员形成优势,两三人围抢一个人,而且刚突破一个,下一个又来了。大家都知道,这叫防守的战术体系。输了不能赖别人人多,而应该反思自己的战术安排为什么会掉进别人陷阱里去。推荐阅读:大头儿子与光头强,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印度在边境搞摩擦,是为了转移国内政治压力?梁山最大的路线斗争,就是谁来接班就算是被熬成心灵鸡汤,毛泽东也是政治如果李弥兵团等一下,黄百韬兵团是否能免于覆灭?
2020年9月11日
其他

印度在边境搞摩擦,是为了转移国内政治压力?

对印度这样的国家来说,军队和政府的关系一向是比较微妙的。大体上来说,军队会在政府授权和授意的一个区间之内,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对手的对比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但也不可能完全按照政府的指令行事。印度自6月份以来,在边境地区搞了几次比较大的动静。国内的许多人第一时间的解释就是,因为印度疫情爆发,而且完全走向失控,所以需要在边境问题上搞一点动静,来转移国内的舆论注意力,以减轻自身在国内的政治压力。应该说,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但这需要解释的一个问题是,印度有许多邻国,存在边界纠纷的也有很多,比如巴基斯坦,尼泊尔,都和印度有边界纠纷,为什么印度没有和他们搞摩擦,而选择了明显实力远远超过印度的中国呢?另一个问题是,印度军方高层和边境基层之间的关系,是不是高层的指示到了基层,就能完全不打折扣的执行呢?高层动动嘴,就让下面基层的士兵去送死,为高层的利益火中取栗,这可能吗?难道基层士兵不怕死吗?上次不是就已经死了一些了吗?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如果说印度基层士兵要像二战前驻华日军那样,军队单方面行动,绕开政府的指令,迫使政府跟着自己的行动来一起行动,这个可能性比较低。印军士兵还不至于傻到这个程度,印度基层军官的帝国意识也没有到这个水平。从事发之后印度政府和军队的表现来看,可以确定的另一点是,无论是印度军队还是印度政府,都没有做好真的发动一场战争的准备,也不想现在就真的发生战争。虽然他们都不敢承担在边界问题上让步的责任,但他们更怕的是,如果真的发生战争,而印度吃了大败仗,他们的结果会更难堪。印度在边界问题上冒险,试探中国的底线,是不是和美国的支持、授意有关系呢?这个可能性同样比较小。美国和印度这几年确实关系不错,但印度不是日本、韩国那种附庸,在外交方面的自主权是比较大的,他会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来决定行动。从印度这两波行动中采取的措施和行动来看,他们的主要意图仍然不是真的挑衅,发动战争,虽然这次的行动比上次六月的有所升级,而且开了枪,又用车辆冲撞我方前出交涉人员,但其实比上次要克制得多,毕竟没有出现人员死亡的情况。虽然在六月那次冲突之后,印度政府赋予军方在必要条件下开枪的权利,但印度军方不会不知道开枪意味着什么。这次虽然是印方开了第一枪,但毕竟还是鸣枪示警,没有对人开枪,如果真的对人开了枪,现在那边的印军可能就已经在准备葬礼了。总的来看,虽然双方目前在这个地区都有增兵的行动,但双方都没有真的发动战争的意图,也都是防御性的。而且,在冲突发生之后,双方很快就进行了各层级的磋商和会谈来控制局势,以免走向失控。这也说明,双方都还比较克制。从印度现在的国内情况来看,那边那些无人区的高原峡谷,并不是印度的核心利益所在,其实有也可以,没有也不会影响印度什么。现在的问题只是,作为一个民粹主义政府,莫迪政府在边境问题上不敢让步,否则他在国内无法交代,就只能下台了。推荐阅读:就算是被熬成心灵鸡汤,毛泽东也是政治如果李弥兵团等一下,黄百韬兵团是否能免于覆灭?莫迪其实也不想在边境问题上作死,但他没有退路从刘老根儿马大帅到乡村爱情故事,赵本山一直在跟随时代的步伐从大选看美国两党的去政治化:两党都找不到群众了,特朗普却能印度加入以后,上合组织国际影响力下降了?这事儿真不能赖印度
2020年9月10日
其他

大头儿子与光头强,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不光日本动漫里家家都住别墅,《蜡笔小新》家里住别墅,英国动画片《小猪佩奇》这几年在国内也很火,我们也给小孩看了,佩奇一家也同样住别墅,而且是一家独占一个山头的那种别墅,看上去都是妥妥的中产阶级。现在国产动画片里主人公也开始住别墅了。《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里,主人公大头儿子一家就住别墅小区,不光他们家住别墅,周围邻居也都住别墅,围裙妈妈也不上班,是全职主妇。这说明小头爸爸的收入是相当高的,一个人上班,全家不仅温饱不愁,而且能够保持中产以上生活水平。但如果要说含金量,《蜡笔小新》里小新一家所住的别墅并不算高。其实在国外小城市里是非常常见的普通民居,并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别墅。只是因为他们的城市化程度比较高,所以看上去也像是别墅。如果打个比方,其实有点类似现在城乡结合部的那种新农村居民点,也就是集中居住的房子,本身市场价值不会太高。而且,日本大量小城镇的这种房子,建筑质量很一般,许多房子实际上就是木结构,还不是水泥钢筋结构,所以每次日本遭遇飓风之类的灾难,都会出现大片濒海民居被冲毁的情况。即便如此,《蜡笔小新》里有一集,小新自己曾经说过,这个房子还有贷款。从他自己的日常生活来看,实际上小新一家并不算很富裕,其实挺普通的。不仅日本如此,韩国实际上也是一样的。如果看韩剧就会发现,除了首尔等少数大城市之外,大多数小城市其实也都是这种小房子为主,像我们现在国内城市这样高楼大厦林立的情况是比较少的,大多数人也都是住在这种小房子里,并不是住在高楼大厦的公寓房里。美国的情况其实也一样,除了少数几个大城市,大多数人都是住这种独栋的房子。佩奇一家也住山顶别墅,不过英国和日本一样,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以他们在大城市和小城市的生活水平差距不会太大,所以看不出来是在什么样的地方生活。但从剧中的情况来看,佩奇的爷爷会种菜,曾经是水手,离佩奇家里也不远,说明他们家并不在大城市,而是在小城市,所以那种房子的价值也不会太高。《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里的别墅可就不同了,价值是比较高的。从他们的生活质量来看,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在一线城市,而一线城市在现在的中国,其实也就是北上广深,一套带小院子的独栋别墅,价值都在一两千万以上了,市场价值是比较高的。而且,从剧中的生活场景来看,他们家还在不偏远的地方,各方面的配套设施很齐全。可以对比的是《熊出没》里的光头强。他爸爸是老工人,他长大成人以后成了一个伐木工人,长期生活在森林里,离群索居,与一群动物整天混在一起。距离最近的小镇,也需要开车走半天,老板动不动就打电话来骂他砍树不力,要扣工资。这也很有意思,一个工人父亲,一个无产阶级儿子,也很符合现在的现实。如果从大头儿子一家的角度来看,光头强当然就是社会底层了。当然,在近两年的熊出没里,光头强的人设有所变化,也开始中产起来了,尤其是每年出一个的大电影里,光头强要经常战天斗地,能力很大,责任也变了,从之前偷偷砍伐森林,变成了保护森林,也保护森林里的动物,戾气也没那么重了,就比较适合现在的小朋友看了。那么顺理成章的结果可能就是,大头儿子长大以后上北大清华或者其它的985,而光头强在经过各种折腾之后也成家立业,但他还是在森林里和动物混在一起,那么他的儿子也可能就像他一样,未来也就是在森林里和动物们厮混了。如果他儿子离开森林,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许碰到的老板刚好就是已经长大了的大头儿子。推荐阅读:就算是被熬成心灵鸡汤,毛泽东也是政治如果李弥兵团等一下,黄百韬兵团是否能免于覆灭?莫迪其实也不想在边境问题上作死,但他没有退路印度为什么频繁挑起边境冲突?这是常规操作,边界问题从不退让日本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日本表示,这个问题让美国人来回答
2020年9月10日
其他

就算是被熬成心灵鸡汤,毛泽东也是政治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毛主席诞辰多少有点不同。最起码的,朋友圈里纪念毛主席的人多了,无论是转发毛主席诗词,还是图片,或者是纪念文章的,明显多了很多。但是,只要稍微留心看一下就知道,今天朋友圈里的毛主席,基本上以两种风格出现。一种是心灵鸡汤,一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心灵鸡汤自不用说,前面纪念长征胜利的时候,长征和革命就被改造成了心灵鸡汤,只不过是政治心灵鸡汤,人民革命在生死存亡关头的奋斗被解读成了一个党、一支军队战胜困难走向胜利的故事。今天的毛泽东,也同样在这个套路中。另一种则是把毛泽东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叙事中,看上去像是政治化的,但其实却又是去政治化的。因为这种叙事本身是符合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形态需要的,但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却被剔除了。当然,也有不少人被各种微信公众号里毛泽东的“人民万岁”、“为人民服务”、“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感动着。这看上去似乎比前面的两种要更政治化一些,其实也差不多。因为这里的人民、革命都是空洞的,并没有落在土地上。那么,落在土地上的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什么?当然是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千条万条,归结起来就一条,造反有理。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如果只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果只是为了让中国走出挨打挨骂的百年困境,毛泽东与蒋介石又有什么区别?毛泽东与蒋介石之所以不同,之所以毛泽东成功,而蒋介石失败,原因正在于毛泽东讲阶级斗争,而蒋介石不讲。因为讲阶级斗争,才有土地革命,才让千千万万几千年来沉默着的老百姓站起来,变成了新的政治主体,人民。
2020年9月9日
其他

如果李弥兵团等一下,黄百韬兵团是否能免于覆灭?

按照国军统帅部拟定的徐蚌会战的作战计划,淮海地区被整体性放弃,要求黄百韬第七兵团、李弥十三兵团、邱清泉第二兵团、孙元良十六兵团撤退到徐州一带,依托徐州外围的永备国防工事,与华野进行战略决战,以求击败华野一部甚至全部。因为从当时的局面来看,这四个兵团加上李延年、冯治安、刘汝明三个绥靖区,国军在这个地区的兵力是处于优势地位的,有这个把握。这个计划刚开始执行,就被解放军打破了。因为华野粟裕这时候也在算,准备在淮海地区消灭黄百韬第七兵团,收复两淮,解放海州,也就是粟裕原来所说的小淮海战役。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国军刚开始按计划撤退,就出现了混乱,导致黄百韬兵团为了等待海州的44军,加上黄百韬对渡河准备不足,未能按照原计划准时撤退,被包围在了碾庄,最终被全部消灭,麾下五个军也全军覆没。当时黄百韬兵团的驻地还在新安镇,李弥兵团的驻地在碾庄一带。因为海州的44军突然改变计划,徐州剿总要求黄百韬兵团带着44军一起撤退,于是黄百韬只能等一下。这样,在新安镇与徐州之间的李弥兵团就很重要了,如果李弥兵团先撤了,黄百韬兵团和徐州之间的交通就容易被解放军切断,就被孤立起来了,加上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已经南撤,黄百韬兵团就容易被围。所以,在撤退的时候,黄百韬曾经特意跑到李弥兵团去找李弥,希望李弥兵团不要这么着急往徐州撤退,能等一等,掩护一下第七兵团与徐州之间的联系。但李弥这时候只想赶紧往徐州跑,根本不想等待。所以,李弥跟黄百韬说,这是剿总的命令,我也没有办法呀!黄百韬见李弥不愿意等待,只好回去了。最后果然导致黄百韬兵团被孤立在淮海地区,刚撤退到碾庄,就被全部包围了,徐州与碾庄之间也果然被解放军切断了。那么,如果李弥兵团不撤,仍然保持原战线,海州的李延年部也不撤退,就在淮海地区坚守,在解放军包围并且攻击黄百韬兵团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因为这时候国军的战线看上去就比较完整,从海州到徐州这一线都有国军部队,不太容易被切割。如果解放军按照原定的小淮海计划,围攻黄百韬兵团,李延年和李弥从外围增援,邱清泉兵团和孙元良兵团再从徐州往新安镇地区增援,是不是就有机会免于淮海战役的全面溃败呢?其实也很难。黄百韬兵团原本下辖四个军,除了他嫡系的25军,还有粤军63军和64军,以及王耀武带出来的100军,44军是在撤退时临时给他的,原计划是要在撤退到徐州之后,划归二兵团邱清泉指挥。而李弥兵团名义上有三个军,也就是8军、9军和39军,但39军被范汉杰带到东北去了,此时实际上只有8军和9军两个军,总兵力只有六七万人。如果李弥兵团和黄百韬兵团在一起,那么就是大约十七八万人。李延年在海州原本是两个军,44军被临时命令改为从陆路撤退,他带着从海路撤退的还有一个军,刘汝明绥靖区名义上也是两个军,但实际上只有三万多人。也就是说,如果李延年和刘汝明兵团不撤退,那么在淮海地区和黄百韬留下来并肩作战的又可以增加六七万人,这样就可以增加到二十三到二十五万人的样子,这就是比较大的部队了,即便是被华野包围,也可以抵抗一阵子,等待救援。如果是这个局面,那么华野必须集中全部兵力来围攻,包括苏北兵团、豫皖苏地方部队等等,都必须全部投入进去。如果是这样,华野能够投入进去的部队就要全部投入进去,后方反正这时候也没有敌人了,也不用保留,此时的华野能够动员参战的全部兵力大约在45万人左右,与这个地区国军的比例接近二比一,虽然吃力,但还是有希望啃下来的。问题在于,如果黄百韬、李弥、李延年、刘汝明都不撤,就在淮海地区坚守待援,那么国军还能抽调出来增援的部队还有多少?实际上就还是只有那些部队,从华中地区抽调黄维兵团,加上邱清泉第二兵团、孙元良十六兵团,冯治安绥靖区留守徐州,那么能抽调出来用于增援新安镇到海州一带的部队,实际上就还是邱清泉第二兵团和孙元良十六兵团,黄维兵团仍然有可能被阻击在蒙城一带。如果出现这种局面,那么就是国军统帅部预订的徐蚌会战换了一个地方进行。因为在这种小范围内,国军部队不是在运动战中被包围的话,就地集中坚守,其实战斗力还是可以的。考虑到华野包围杜聿明集团之后有天气原因导致的长围久困造成的粮食供应不足带来的士气下降,那么以华野当时的兵力,即便是能把45万人全部集中起来,去围攻淮海地区的25万左右的国军,确实是很不容易的,如果久攻不下,确实有可能最后被迫放弃。因为整个淮海战役的过程,其实都是解放军在运动中包围了国军,然后才能加以歼灭的。比如第七兵团是开始撤退之后,63军落单,从而第一个被消灭。然后是黄百韬兵团落单,又被消灭。之后杜聿明集团也是从徐州撤离之后,在半路上被包围的。如果就是在徐州死守,可能也不会那么快。所以说,如果黄百韬兵团不动,李弥兵团不动,李延年和刘汝明都不动,结果就难说了。推荐阅读:从刘老根儿马大帅到乡村爱情故事,赵本山一直在跟随时代的步伐印度为什么频繁挑起边境冲突?这是常规操作,边界问题从不退让从大选看美国两党的去政治化:两党都找不到群众了,特朗普却能成为祁同伟或者李达康,寒门子弟当官无法改变的宿命组织上决定了,还是特朗普继续代表共和党参选,支持率大幅回升
2020年9月9日
其他

印度为什么频繁挑起边境冲突?这是常规操作,边界问题从不退让

印度确实和周边几乎所有国家都有边界纠纷,而且还都发生过边境冲突。从中国的角度看,似乎是因为印度愚昧无知,不可理喻。其实也并不是这样,印度这种状态,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是多重因素造成的。从历史的原因来说,因为印度曾经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也就是印度历史上的英印时期。在这个时期,因为英国已经是现代化的工业国家,而其它周边国家都还比较落后,英国在周边地区大肆扩张,把周边的小国都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在英印时期,英国在扩张过程中,就不断的以边界纠纷为理由,不断侵略周边国家,其中也包括清朝时期的中国。到1947年,英国从印度撤退,印度独立。按理说,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印度也在1950年代一度国际声望很高,被视为第三世界国家不结盟运动领袖国家。但印度却产生了一个错觉,觉得英印时期的所有领土他都应该继承下来,英国在周边地区和国家的殖民特权,他也应该都一起继承下来。而且印度把这视为理所当然的,丝毫不肯退让。这也导致印度在边境纠纷问题上一直态度比较强硬,不肯退让。比如在和我国的边境冲突中,我方和曾经和印度多次进行过谈判,在协议达成之后,按照约定我方都会要求印方和我方一样,从接触线后撤,脱离接触,这样就可以恢复和平。但印度却并不这样理解,印度的理解是,你后退才是应该的,印度绝不能后退,印度如果后退,就是丧权辱国,会刺激老百姓的民族主义情绪。另一方面,英国在撤退之前,也按照英国一贯的做法,会在撤退的时候留下很多钉子,作为自己日后介入的空间。这其中最主要的钉子就是在边界划分上故意制造一些纠纷,或者留下一些空白地带,让印度和邻国去争。印巴冲突就是这样起来的,中印边境纠纷也是这样造成的。而且,英国确实也在撤离的时候,把几乎整个外交部班子都留给了印度,英国在周边国家和地区设置的一些机构,也是原封不动的只换了一块招牌,就变成了印度的外交机构。比如当时英国在拉萨的代办处,就是这么直接交给了印度,只换了个招牌,就继续留下来活动,原来英国驻拉萨办事处负责人黎吉生仍然继续留任,只不过名以上变成印度外交官员。1956年,印度以举办佛教活动为名,将达赖和班禅邀请赴印度,但在活动期间,印度却千方百计勾引达赖和班禅,企图将他们留在印度,在班禅的坚决斗争下,班禅和达赖才又返回西藏。在西藏叛乱发生之后,印度又无端干涉我国内政,容留达赖分裂集团,在边境问题上也三番五次的挑衅我国,最终导致1962年我军奋起反击,印军损失惨重。印度民族心理膨胀除了有把自己当作英印时期的继承人的心理错觉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印度在独立之后,多次和周边国家发生边境冲突,不断干涉别国内政,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占了便宜的。比如历次印巴战争,印度就都没怎么吃亏,还干涉过马尔代夫内政,在尼泊尔的介入也非常深。锡金干脆被印度吞并了,变成了印度的一个邦。印度唯一一次失手的经历就是在和我国的边境冲突中,1962年发生了战争,我军以一千多人的伤亡,造成英军7000多人的军队被消灭,一名准将旅长被俘。也是因此,虽然从中国的角度看,印度老是在和中国搞边境摩擦,但其实从印度的角度看,和中国的摩擦已经是最少的了,印度已经够克制的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是,原本双方之间有许多高原地区是人迹罕至的,双方虽然存在主权争议,但因为双方的实力都无法去实际控制,所以双方都没有试图在这些地区建立实际控制。而这些年来,随着双方的经济实力都在提高,那么就会在这些地方建立实际控制了,也就会发生冲突。所以,从我们的角度看,印度现在似乎变得太嚣张了,到处挑起边境纠纷。其实从印度的角度看,并不是这样,这只是常规操作,他们一直都是这样,对周边国家从来没有客气过。比如尼泊尔,从来都是要让着印度的,现在尼泊尔突然强硬,印度就不愿意接受。和中国,印度也是一直在制造摩擦。但从印度的角度看,印度对中国已经很客气了,摩擦也算比较少的。推荐阅读:《团长》:当每个炮灰都变成龙文章,中国就有希望了印军大量人员落水和负伤,为什么没有人来搜救?人不能在同一个坑里掉进去两次,印度都掉进去多少次了?历代都以曹魏为正统,为什么南宋却要尊刘?司马懿夺权为什么能成功?将门传不过三代
2020年9月8日
其他

日本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日本表示,这个问题让美国人来回答

日本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这事儿首先要问问美国答不答应。美国不答应,日本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现在的日本,早已经不是二战之前的日本了,只是美国卵翼之下的一个附庸国,国土上还驻扎着美国军队,日本想干什么,首先都要看看美国的脸色。美国想让日本做的事,日本就是再为难,也得硬着头皮去做,美国不想让日本做的事,就是日本再想,也只能是想想而已,如果日本硬上,马上会被美国打回原形。日本在二战后一度经济恢复和发展比较快,甚至已经到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日本国内一度也出现了日本要买下美国的舆论,结果是美国和日本摊牌,硬逼着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之后日本就找准了自己的位置,认清了现实,知道自己在美国眼里不过是一条狗,所以以后就老老实实的当自己的走狗,也不提超过美国的事儿了。在八九十年代,日本曾经一度和中国走得很近,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为中国提供了不少援助,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都提供了不少的支持,也在中国投资设立了不少企业,日本产品一度是中国最受欢迎的产品,尤其是日本的电子产品、动漫等等,在90年代后期到新世纪初期,日本的电视剧也一度风靡中国。也是在那段时间,日本曾经有意的和中国交好,搭上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顺风车,既在中国多赚点钱,也顺便扩张日本在中国的影响力,为自己在美国面前争取更高的地位。但中日两国在历史上问题上、钓鱼岛归属问题上始终存在很大的分歧,所以每当中日两国关系开始变热的时候,这些问题就会爆发出来,打断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使中日关系突然降温。比如在小泉纯一郎下台之后,一度出任日本首相的鸠山由纪夫政治上稍微偏左,倾向于亲华,希望能够借助于中国的力量,让日本摆脱完全被美国控制的现状,结果是没过多久鸠山就下台了,之后上台的日本首相也就看清了行情,再不提和中国搞好关系,摆脱美国控制的话头儿了。安倍上台之后,就老老实实抱紧美国的大腿,不提别的想法。在今年疫情爆发之后,日本一度表现得非常积极,安倍甚至号召自民党议员集体捐款,帮助中国渡过难关。但在中国控制住疫情之后,日本也开始爆发,但日本最终却并没有像韩国文在寅政府那样,选择采取比较积极的应对策略,而是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转,到后来美国都开始检测了,日本也始终坚持不检测就没有的态度,到现在,日本疫情到底情况如何,也是一个谜。其实早在小泉纯一郎担任首相的时期,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意图就已经开始衰退。尤其是随着中国的强势崛起,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经过一番较量之后,日本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死心塌地的跟随美国。到安倍晋三担任首相之后,也很少有人再提起日本要当政治大国的事情了,因为对日本来说,这是一个越来越既不可望也不可及的事情。而且,中国GDP总量在2010年毫无悬念的超过了日本,到2018年,已经两倍于日本,等于仅仅用了八年时间,就再造了一个日本。这对日本来说,更是意味着中日关系格局的全面变化,以日本主导来整合东亚的可能性已经完全不存在了,接下来的中日关系如何,就完全取决于中美关系了。这也是日本在过去这十年的总体态势。现在的日本已经基本上进入了完全被托管的状态,日本国内也很少有人认真、深入的思考日本的未来,思考中日关系的未来,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些他们即便是思考也没有什么意义,反正都是日本自己不能做主的事情,不如交给美国去思考好了。安倍执政时间已经创纪录,但他也并没有为日本提供什么关于未来的规划,也只是随波逐流而已,其他人目前就更加不可能了。推荐阅读:印度加入以后,上合组织国际影响力下降了?这事儿真不能赖印度组织上决定了,还是特朗普继续代表共和党参选,支持率大幅回升《我的团长我的团》比《八佰》好在哪里?讲清楚了抗战的意义侯亮平钟小艾去了北京,祁同伟了乡镇,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没有吹响的集结号,被抛弃的四行仓库八百壮士
2020年9月7日
其他

印度加入以后,上合组织国际影响力下降了?这事儿真不能赖印度

客观的说,虽然过去这些年,印度和中国经常发生边界纠纷,但两国的关系实际上一直还是比较稳定的,而且也一直在发展。在许多中国发起的国际合作组织和机构中,都会看到印度的身影。中国不仅同意印度加入了上合组织,而且在之前的亚投行、金砖国家会议、金砖银行、一带一路基金等其它国际合作组织中,都拉上印度参加。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印度是俄罗斯军火的大买主,所以是俄罗斯把印度拉进来的,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从中国的角度来说,印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印度不仅对中国出口一些资源,而且还是许多中国企业的重要市场,比如小米手机在印度就投入了很大精力去进行经营,其它国内手机生产厂商也都很重视印度市场。也就是说,印度作为除了中国之外,唯一一个人口达到十亿人以上规模的国家,无论他看上去多么不靠谱,他都是一个在国际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国家,也是中国这样的世界工厂国家不能忽视的重要市场。尤其是随着印度近些年来的经济增长,消费水平也在提升,所以印度市场对中国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失去印度市场,中国一些企业也会损失非常惨重。在目前美国正在千方百计孤立中国的大背景之下,印度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的选择,对中国来说,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程度上,这也是中国为什么在6月份发生边境冲突之后始终表现得非常克制的原因。如果现在就像一些网友说的那样,直接对印度进行惩罚性的打击,那就有可能让印度彻底倒向美国那边,这是中国不想看到的结果。就上合组织本身来说,也是特殊背景下的产物,核心实际上就是中国和俄罗斯,原本定位主要是国际安全合作,尤其是反恐等问题上的国际合作,经济方面的内容并不算太多。但在全球化高潮的那几年,尤其是新兴市场越来越受重视的背景下,上合组织也有所扩大,加入了更多国家,这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也并不奇怪,因为这个时期许多国际组织都在扩大。但任何国际组织其实都面临这个问题,加入的国家越多,内部分歧就会越多,也就越容易出现内部矛盾,统一行动的能力就会下降,也就会让这个组织的影响力出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这一点上,美国主导之下的许多国际组织其实都是这样,甚至很多后面加入的国家都会变成以蹭网为目的,而对这个组织本身的贡献比较小。欧盟也同样如此。欧盟经过前些年的大举扩张之后,加上欧元区和欧盟并不完全一致,导致欧洲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国家在经济上依赖几个欧盟提供贷款,但在财政上却各自独立,缺乏约束,最终导致欧债危机爆发,欧洲内部的危机也因此而爆发。此后,又经历了英国脱欧等事件,欧盟内部的团结也在下降。就上合组织来说,在2014年之后的一段时间,中国先后倡议并主导建立了许多国际合作组织,其中比较著名的就包括金砖国家会议、金砖银行、一带一路基金、亚投行等等,都是希望在经济合作方面能够有所作为,上合组织本身在中国参加的国际合作组织和机构中的重要性其实也是在相对下降的。所以说,上合组织国际影响力下降,并不是印度加入之后导致的结果。此外,印度和美国虽然有许多利益一致的地方,但还没有到为美国火中取栗,或者是为美国到其它国际组织中去充当代理人搞破坏的程度,在是否加入一些国际组织问题上,印度基本上还是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战略需要来行动的,并不是美国的傀儡,这和日本、韩国是完全不同的,不能完全把印度视为美国的走狗和傀儡。推荐阅读:《我的团长我的团》比《八佰》好在哪里?讲清楚了抗战的意义侯亮平钟小艾去了北京,祁同伟了乡镇,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姜文的三个电影就说了一件事,枪毙谁没有吹响的集结号,被抛弃的四行仓库八百壮士建军大业不只是南昌暴动,中国革命不只是打江山
2020年9月5日
其他

印度加入以后,上合组织国际影响力下降了?这事儿真不能赖印度

客观的说,虽然过去这些年,印度和中国经常发生边界纠纷,但两国的关系实际上一直还是比较稳定的,而且也一直在发展。在许多中国发起的国际合作组织和机构中,都会看到印度的身影。中国不仅同意印度加入了上合组织,而且在之前的亚投行、金砖国家会议、金砖银行、一带一路基金等其它国际合作组织中,都拉上印度参加。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印度是俄罗斯军火的大买主,所以是俄罗斯把印度拉进来的,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从中国的角度来说,印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印度不仅对中国出口一些资源,而且还是许多中国企业的重要市场,比如小米手机在印度就投入了很大精力去进行经营,其它国内手机生产厂商也都很重视印度市场。也就是说,印度作为除了中国之外,唯一一个人口达到十亿人以上规模的国家,无论他看上去多么不靠谱,他都是一个在国际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国家,也是中国这样的世界工厂国家不能忽视的重要市场。尤其是随着印度近些年来的经济增长,消费水平也在提升,所以印度市场对中国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失去印度市场,中国一些企业也会损失非常惨重。在目前美国正在千方百计孤立中国的大背景之下,印度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的选择,对中国来说,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程度上,这也是中国为什么在6月份发生边境冲突之后始终表现得非常克制的原因。如果现在就像一些网友说的那样,直接对印度进行惩罚性的打击,那就有可能让印度彻底倒向美国那边,这是中国不想看到的结果。就上合组织本身来说,也是特殊背景下的产物,核心实际上就是中国和俄罗斯,原本定位主要是国际安全合作,尤其是反恐等问题上的国际合作,经济方面的内容并不算太多。但在全球化高潮的那几年,尤其是新兴市场越来越受重视的背景下,上合组织也有所扩大,加入了更多国家,这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也并不奇怪,因为这个时期许多国际组织都在扩大。但任何国际组织其实都面临这个问题,加入的国家越多,内部分歧就会越多,也就越容易出现内部矛盾,统一行动的能力就会下降,也就会让这个组织的影响力出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这一点上,美国主导之下的许多国际组织其实都是这样,甚至很多后面加入的国家都会变成以蹭网为目的,而对这个组织本身的贡献比较小。欧盟也同样如此。欧盟经过前些年的大举扩张之后,加上欧元区和欧盟并不完全一致,导致欧洲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国家在经济上依赖几个欧盟提供贷款,但在财政上却各自独立,缺乏约束,最终导致欧债危机爆发,欧洲内部的危机也因此而爆发。此后,又经历了英国脱欧等事件,欧盟内部的团结也在下降。就上合组织来说,在2014年之后的一段时间,中国先后倡议并主导建立了许多国际合作组织,其中比较著名的就包括金砖国家会议、金砖银行、一带一路基金、亚投行等等,都是希望在经济合作方面能够有所作为,上合组织本身在中国参加的国际合作组织和机构中的重要性其实也是在相对下降的。所以说,上合组织国际影响力下降,并不是印度加入之后导致的结果。此外,印度和美国虽然有许多利益一致的地方,但还没有到为美国火中取栗,或者是为美国到其它国际组织中去充当代理人搞破坏的程度,在是否加入一些国际组织问题上,印度基本上还是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战略需要来行动的,并不是美国的傀儡,这和日本、韩国是完全不同的,不能完全把印度视为美国的走狗和傀儡。推荐阅读:《我的团长我的团》比《八佰》好在哪里?讲清楚了抗战的意义侯亮平钟小艾去了北京,祁同伟了乡镇,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姜文的三个电影就说了一件事,枪毙谁没有吹响的集结号,被抛弃的四行仓库八百壮士建军大业不只是南昌暴动,中国革命不只是打江山
2020年9月5日
其他

姜文的三个电影就说了一件事,枪毙谁

完颜英死了,马走日跑了。完颜英死的时候,马走日跟她在一块。黄永胜的儿子回忆说,他和黄永胜谈起九一三,黄永胜说,你跑什么跑嘛!你跑了就说不清。黄永胜说的是林彪。就因为林彪跑了,所以前面的事情就说不清了。不仅如此,林彪手下的四大金刚也都说不清了。你没想搞政变,没想暗杀毛主席,你为什么跑?肯定是心虚嘛。所以,反推出来的结论就是,林彪肯定想搞政变,想暗杀毛主席。这是正常人的正常逻辑。林彪跑了,就等于坐实了他搞政变的阴谋。林彪死了,死无对证,四大金刚就更加说不清了,百口莫辩。马走日跑了,跟林彪一样。结果当然也一样,大家都认为是马走日杀了完颜英。马走日为什么要杀完颜英呢?王天王提供了一个解释,图财害命。马走日捧红了完颜英,完颜英赚了钱,马走日见财起意,就杀了完颜英,拿着完颜英的钱跑了。王天王是个戏子,他用他脑补的这一套逻辑,在舞台上天天演月月演年年演。而且,王天王很懂新媒体。他不是跟观众讲道理,而是跟观众互动。他演马走日杀完颜英的时候,还要问观众,用哪个刀砍才合适。观众要求用最大的刀,他就用最大的刀。而且每次演的时候都要问一下观众,都要根据观众反应调整剧情。王天王就这么演,观众就这么看。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最后,观众都相信,王天王讲的就是真相,所以必须“枪毙马走日”。当观众都相信,马走日就是图财害命杀了完颜英的时候,完颜英到底是怎么死的,到底是不是马走日杀了完颜英,就不重要了。这就是话语权,也是文化领导权。王天王掌握的就是这个文化领导权。真相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王天王告诉观众什么,反正他说什么观众就信什么,观众信什么他就说什么。现在,我们把这种人叫大V。马走日跑了,但他和林彪不同,他没死。亡命两年后,他发现他已经成了众口一词的杀人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舞台上的马走日很猥琐,完颜英是个玩偶。他不能接受。所以他回到上海,找到王天王,威逼利诱,让王天王别演了。王天王不理他,跟死磕律师一样,继续演。马走日冲上去打王天王,被捕了。“枪毙马走日”其实是个很简单的事情,反正都已经抓住了,就在牢里,随时都可以拉出去枪毙五分钟。但没这么便宜。武七少爷不同意,武大帅不同意,武六小姐也不同意,王天王也不同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有自己的目的,要让马走日死的符合自己的目的。达成的妥协方案是,由武大帅出品、武七少爷监制、武六小姐导演、王天王编剧,一起合作一个电影,《枪毙马走日》,让马走日自己演自己。这时候就有了冲突。出品方、监制、导演和编剧想要的马走日,不是马走日自己想要的那个马走日,他们要一个观众喜闻乐见的马走日。马走日以为自己能演,结果到了台上发现,自己演不了。用姜文的话说,就是他发现自己的底线没那么低。所以马走日演不下去,电影拍砸了。武六小姐发现了马走日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就像她不愿意像她妈要求的那样活一样,所以她跟马走日一起跑了。武大帅动用了很多人去追,还有武六小姐她妈,有文化的齐老师。追捕的车上都驾着大喇叭,齐老师喊话,武六小姐也喊话。齐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武六小姐则干脆什么都不管了,只说真相。但齐老师的喇叭多,武六小姐觉得“太烦人了”,用枪打掉了。到最后,无路可逃了,马走日决定送死,他站在高处,向围观的群众说了半天,但他发现怎么也说不清楚,完颜英到底是怎么死的。到死也没说清楚。所以,观众就这么看到了一个现场版的“枪毙马走日”。武六小姐活着,所以,马走日临死的时候还问了一句,武六小姐后来怎么样了?不仅是因为爱情,更是因为马走日还在惦记着真相,武六小姐是告诉观众真相的唯一可能了。故事就是这么个故事,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不难懂吗?很难懂吗?不难懂吗?很难懂吗?不难懂吗?很难懂吗?……马走日在荧幕上坠落,朝着观众问,武六小姐后来怎么样了?更是在问观众,到底是知道了哪个真相,是武六小姐告诉观众的那个真相,还是武大帅、王天王他们告诉观众的那个真相。观众是怎么回答的呢?坐在荧幕前面的观众说,我看不懂。不管懂了还是每懂,都这么说,我看不懂。王思聪少爷倒是看懂了,所以他回答得最干脆,我CNM。制片方跟看到亲人了似的在微博上回复王少爷说,谢谢!都说《让子弹飞》就是把《太阳照常升起》翻译得通俗点,让大家都能看懂。其实,《一步之遥》就是把《让子弹飞》的故事反着讲一遍。也就是说,三个电影,讲的其实都是一个故事。就像《尤利西斯》和《奥德赛》讲了同一个故事,但读者看到的却完全不同。《奥德赛》里的奥德修斯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从胜利走向胜利,向着自己的故乡史诗般地前进;《尤利西斯》里的奥德修斯则失荆州、走麦城,从失败走向失败。《让子弹飞》大家都看过,故事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个“枪毙黄四郎”的故事。那里面的张麻子和他的弟兄们都是好汉,要说杀死黄四郎,其实并不难,但是却费了那么多周折,难在哪儿呢?难在群众。要真正“枪毙黄四郎”,是要在群众心里枪毙,把群众心里的黄四郎枪毙掉,要不然枪毙一个黄四郎,还会有张四郎、王四郎、刘四郎。所以,张麻子前面带着他的兄弟们和黄四郎斗智斗勇,完全无所畏惧,只是杀富济贫,把从黄四郎家抢来的金子分给老百姓。但他发现黄四郎不仅活在他的深宅大院里,更是活在老百姓的心里,所以他们给老百姓金子,老百姓第二天又拿回去还给黄四郎了。于是,张麻子和他的弟兄们明白了,重要的是把老百姓心里的那个黄四郎枪毙了,只要老百姓心里的黄四郎死了,真正的黄四郎到底是不是还活着,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所以,最后是黄四郎的替身被砍头了,但真正的黄四郎没死,但这已经不重要了。所以说,《让子弹飞》就是一个发动群众,“枪毙黄四郎”的故事。也就是说,要真正把老百姓从黄四郎手里拯救出来,不仅是把黄四郎的钱分给老百姓这么简单,而是要让老百姓自己参与到“枪毙黄四郎”的过程里去。这也就是为什么“枪毙黄四郎”其实只需要一颗子弹就够了,但姜文却说“让子弹飞一会儿”的原因。《让子弹飞》结束的时候,张麻子的弟兄们带着周韵,要去上海、去浦东。所以,《一步之遥》的故事在上海,张麻子变成了马走日,他的弟兄们变成了项飞田,周韵变成了舒淇扮演的完颜英。完颜英本以为要和马走日一起上月亮上去找嫦娥的,结果却死在了浦东的芦苇丛里。然后就是武大帅、武七少爷、项飞田、齐老师、王天王们想方设法,要让老百姓相信,就是马走日图财害命,杀死了完颜英,所以要“枪毙马走日”。项飞田警官是他的发小、兄弟,一起唱了红,带着武七少爷嫖妓,差点被武大帅变成猴子,马走日把他救出来了,转过脸项飞田就开始打黑了,抓了很多嫖妓的。马走日逃亡期间,完颜英原来的经纪人钩儿姐找到项飞田,项飞田问马走日和完颜英的关系,她说他们在里面每次都能震掉几把暖壶。其实马走日和完颜英没干什么,但项飞田和钩儿姐认为他们是在床震,所以他们俩实验了一下,果然震掉了暖壶。像“枪毙黄四郎”只需要一颗子弹一样,“枪毙马走日”也只需要一颗子弹,但武大帅他们就不,偏不,就是要让老百姓参与到这个过程里来,和他们一起“枪毙马走日”。老百姓就是观众,观众就是老百姓,他们以为“枪毙马走日”就是实现正义,就是大快人心,所以他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枪毙马走日”这个活电影是怎么拍出来的,武大帅、武七少爷、项飞田、王天王们在幕后是怎么算计的、策划的、编剧的、导演的,完颜英到底是怎么死的、到底是不是马走日杀死的,都不重要,重要的就是“枪毙马走日”,实现正义。武六知道幕后的算计和策划、编剧、导演,但她没有武大帅的“战略”、没有王天王的话语权、没有她弟弟武七少爷的“觉悟”,她想说出真相,但说不出来,她打烂了她妈的车上的喇叭,但她打不烂她爹、她妈、她弟弟和王天王们组成的这个“old
2020年9月4日
其他

侯亮平钟小艾去了北京,祁同伟了乡镇,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一个班的同学,到了毕业的时候,侯亮平和钟小艾去了反贪总局,女朋友陈阳也去了北京,祁同伟因为被他拒绝的女老师的父亲小小的任性了一下,从农村来,又到农村去,去了乡镇司法所。虽然受了打击,祁同伟还是没有屈服,没有去跪梁璐,而是选择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就是要在基层扎根,好好努力工作。在哪里不都是为人民服务吗?到了乡镇司法所,虽然祁同伟是所里唯一的大学生,但因为他不是“中县”本地人,始终无法完全融入当地的关系网,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他终于也从给领导开车升官了,回到所里填表。其间有个领导看上了祁同伟的一表人才,要把初中毕业就走后门塞进电管所的女儿嫁给祁同伟。祁同伟想,省委政法委书记的女儿我都不要,我要你一个乡镇干部的女儿?再过了几年,他和当地镇上小学的一个女老师结婚了。毕业十年后同学聚会,侯亮平两口子已经都是处级干部,在北京审高级干部的案子,远在穷乡僻壤的祁同伟还在加班填表,这个表格可能就是侯亮平夫妇、陈阳他们从北京发来的。十五年后再见面,重新回到京州,祁同伟的乡镇小学教师老婆和钟小艾、陈阳站在一起,乡镇干部祁同伟和北京来的领导侯亮平站在一起,露出了憨厚朴实的笑容。看了一眼各自的孩子,祁同伟十岁的儿子是一个乡镇少年,土里土气,对城市里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侯亮平的儿子露出了鄙夷、不屑、嘲讽的表情。祁同伟看了一眼陈阳,看看自己乡镇干部的打扮,再看看镜子里自己已经中年油腻的身材,回头看了看依然青春靓丽的大都市时尚女性陈阳,默默的念了一句诗,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聚会结束,各自回到住所。祁同伟和老婆带着儿子去了一百块钱一晚的旅馆,侯亮平夫妇又去赶赴当地干部接待的晚宴,回到房间,祁同伟老婆还要唠叨,你一个月三千块钱的工资,跟人家北京来的领导混什么混?侯亮平夫妇晚宴结束,回到酒店,半醉半醒之间,想起了祁同伟,曾经班上的风云人物,风头远胜自己,如今落魄至此,感慨了一句,人的命运啊,不能只看历史的进程,还得看你有什么样的父母。钟副局长想了想,说道,如果祁同伟不是那么傻,当初不要拒绝梁老师,也许他的命运就不是现在这样了。性格决定命运,他这个性格,就决定了他的命运。要是这个结局,就皆大欢喜了,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大家不会反感侯亮平,也不会同情祁同伟。反正大家不都是这样吗?推荐阅读:没有吹响的集结号,被抛弃的四行仓库八百壮士《八佰》过桥之后,列强给他们的屈辱,远大于日军《八佰》:国军可以战神附体,但能否让老百姓不那么愚昧无知?《八佰》的故事如果讲完整,前面所有的铺垫和渲染就都白费了《八佰》为什么烂尾了?结局太悲惨,管虎也不知道该怎么收场
2020年9月4日
其他

建军大业不只是南昌暴动,中国革命不只是打江山

和《战狼2》不一样,《建军大业》本身是真实发生过的重要历史事件,当然是很容易受到各种质疑的。原因很简单,这个题材每一次重拍,都是基于编导人员对历史事件本身的理解来重现的,这本身就是一种重新叙述历史的事情,也就很容易被理解为带有某种政治意图,反映出编导人员的历史观。也就是说,这是要给涉及三观的题材。在这一点上,《建军大业》和《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一样,都是基于现在的政治和社会情况,对严肃历史事件的重现,但其操作方式却是完全商业化的。也因此,这三个片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社会争议。编导人员大量使用明星,用数明星的方式来重新叙述历史,商业意图是不言而喻的。麻烦的就在于,这本身也涉及对真实历史事件当中的人物的形象的重新塑造。而这三个事件所涉及的人物比一般历史事件更麻烦的地方又在于,他们当年是历史的当事人,今天他们的后人仍然活跃在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是又发言权的。那么,片中的叶挺等主要人物是否显得过于轻浮,背离了历史事实呢?这个问题存在着两次对历史的重新理解和塑造。首先是,关于建军这件事本身,官方是有传统的正统叙述的,但这些年来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也就是说,今天我们关于南昌起义这件事的理解,本身就已经是受到官方正统历史叙述的影响乃至塑造的。所以,我们以为的南昌起义的事实,只是官方叙述中的南昌起义,而不一定是历史真相。官方正统的历史叙述中,对建军这件事的叙述当然是非常清晰的,即这个过程是由一系列历史事件共同组成的一个结果。这其中不光包括南昌起义,更包括秋收起义、广州起义、黄麻暴动、三湾改编、八七会议、古田会议。而其最终完成则是在井冈山时期,整个共军的宗旨、组织、战略、战术等等细节方面的事情,都是在井冈山时期形成的。当然,四方面军从黄麻暴动到建立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也是重要组成部分。罗马都不是一天就建成的,何况是一支军队。所以,我们之前看到的关于建军过程的叙述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朱毛会师,尤其是在毛时代。为什么文革期间为了宣传林副帅,朱毛会师的宣传画一度被P成了毛和林副帅会师?原因即在于此,这个问题涉及究竟是谁参与了亲手缔造人民军队的重要历史问题。也就是说,在官方正统叙述中,对这支军队的缔造过程的基本框架是,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广州起义余部和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余部在井冈山会师,才是这支军队的起点。这也是传统上百川归海的叙述方式。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和秋收起义是三条支流,汇合后形成了红军。但传统上的叙述显然是以秋收起义以后毛所率领的秋收起义余部为主线的,因为是他为这支军队订立了一系列新的组织原则、政治原则。正是通过这些原则的改造,才让脱胎于旧军队的这支军队变成了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新军队,与旧军队区别开来了。用一个也许不一定恰当的办法简单总结一下,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的农民军为这支军队提供了组织和政治原则,而朱德率领的脱胎于旧军队的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余部,为这支军队提供了基本的战术素养。正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朱毛会师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成为一个重要的事件。但毛时代结束之后,从1980年代开始,这个历史叙述开始明显的在被修正,而且,每隔十年一次重大纪念之前,都会出现一批主旋律献礼片,通过这些献礼片重新叙述和塑造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而在这个重新塑造的过程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南昌起义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古田会议和井冈山会师的重要性逐步下降,广州起义则越来越被一笔带过。值得顺便提一笔的是,这些年来对国民党的历史的叙述也存在这样一个越来越明显的倾向,重军事而轻政治,以蒋为主线,而不是以国民党为主线。同样的,对TG自己的历史的重新叙述中,这个趋势也是相当明显的,军事越来越重要,而政治越来越淡化。这不仅是对建军过程的叙述是如此,包括这些年来对长征、抗战和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历史的叙述,也都是如此。但问题又在于,共军之所以为共军,不同于旧军队,能够从小到大、以弱胜强,所依赖的自然不可能是武器装备,而是政治。正如中国革命不仅仅是毛领着一大群生来就神勇无敌的共军将领在群雄并起的时代剪灭群雄,打下了这个江山,而是不可避免的包含着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改造一样。那么,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大概就能理解这些年来对自身历史的叙述为什么会越来越轻政治、重军事?正是因为今天的政治合法性中,更强调打江山的一面,而甚少强调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改造的一面,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的一面。这当然是因为今天“坐江山”的需要。正如毛时代强调革命的一面较多是因为整个国家仍然处于革命的过程之中,今天强调“打江山”的赫赫武功,艰难险阻,是因为今天已经是“坐江山”的时代。去掉政治改造,这些故事本身确实很容易变成黑社会火拼、军阀之间火拼。坦白的说,南昌起义还没经历彻底的后来的共军化改造,还是一支旧军队。包括打骂士兵,官兵等级森严,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党员也还不能在部队里公开身份,而是处于保密状态。而当时的主要将领,也就是负责任的高级将领,如贺龙、叶挺、周士第等,当时的形象远不是后来经过正统叙述改造和神话过的形象,身上旧军人的习气非常浓厚。举个简单的例子,从南昌撤退之后,南下途中,贺龙是坐轿子走的,叶挺还随军带了老婆。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建军大业》对他们的形象并不能算太污蔑,他们在当时的真实状态可能比这个还要糟糕。原因很简单,当时的形势就是如此。起义领导人中,在政治信念上比较坚定的如朱德、刘伯承等有军事斗争经验的人当时地位比较低,无权参与决策。代表党参与决策的如周恩来、聂荣臻等人,地位是够高了,有权参与决策,但是缺乏军事斗争经验。所以,在汤坑失败之后,他们都脱队走了,反而是之前籍籍无名的朱德和陈毅挺身而出,率领残部转战四方,最后上了井冈山。但这不意味着编导人员就理解了真实的历史,恰恰相反,他们也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对南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的神话塑造,只不过他们的方式不能为历史当事人的后人所接受而已。反观历史,至少在1980年代,绝大多数高级将领在回忆历史的时候都还是能够深切体会到,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或小知识分子,是历史进程和革命的熔炉给了他们参与历史大事件的机会。但在那之后,在他们子女的回忆中,父辈的文治武功就越来越神文圣武出自天授了,而不是革命把他们从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变成了高级将领。这自然会带来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他们神文圣武出自天授,并不依赖于毛对军队的政治改造,他们也能打下江山,对历史的理解就变成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模式,都是兄弟,只是机缘不同,分道扬镳了,无所谓是非对错,无所谓正义与否。问题是,如果是这样,南昌起义又怎么好意思叫起义?所谓起义,自然是手握革命的大义名分才能叫起义,既然无所谓是非对错,那自然是一次军事暴动或者倒戈。推荐阅读:淞沪会战改变了日军进攻方向?然后呢?文革结束后落实政策归来的父亲,意味着什么?看《追龙》嘲笑香港?先想想东莞和一线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吧曹叡的“二代共和”计划为什么失败,最后只有曹爽辅政?腾冲国殇墓园,你的三观都歪到哪里去了?清朝的大炮来了,游牧帝国的末日到了
2020年9月3日
其他

没有吹响的集结号,被抛弃的四行仓库八百壮士

四行仓库守军撤退进入租界是在10月31日,这时候国军的战线已经向西转移了,因为日军从北向南进攻,淞沪会战实际上已经结束了,所以88师524团一营,也就是谢晋元所率领的这一营,也就是所谓的八百勇士,只要出了租界,就都是日军的占领区。等到11月9日,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就发布了全线撤退的命令,国军就开始撤离淞沪战场。所以,八百勇士被留在了租界里,出不去了。四行仓库守军撤离四行仓库,本身就是租界的要求。因为这时候日本已经向租界施压,表示如果国军再继续坚持战斗,他们就要使用重武器,那么就有可能会波及租界。所以租界才向国民政府施压,要求他们下令四行仓库守军停止战斗,撤出四行仓库。而在当时四行仓库的周围,出了四行仓库,要么是向日军投降,要么就只能进入租界,他们当然只能进入租界。于是租界和国军方面派出的代表,也就是88师副师长冯圣法和上海市长俞鸿钧协商具体的撤离问题。国军这边提出的是要求该营在撤离四行仓库之后,经过租界,然后回归88师本部。但在执行起来之后,日军向租界要求,如果该营携带武器经过租界撤退,日军要求享受同等待遇,也就是携带武器经过租界追击。租界当局一番考量之后,向日军妥协,要求该营进入租界之后缴械。也就是说,在决定撤离四行仓库的时候,相关的问题并没有谈清楚,导致后面该营进入租界之后产生了纠纷,英国人也耍心眼,没有交代清楚。等到该营进入租界之后,英军将其包围,要求缴械。谢晋元等军官表示坚决拒绝,租界当局于是再次向国军施压。交涉之后,国民政府和国军方面再次妥协,由冯圣法、张柏亭等人出面劝说,谢晋元等人才向英军缴械,进入了租界。因为这时候国军已经西撤,除了租界就是日军占领区,而当时国军方面还在等待九国公约开会,进行干预,所以也并未对该营的去向过多留意。到11月8日,确定国际干预调停已经不可能了,9日第三战区发布撤退命令,而且日军已经从金山卫登陆,有包抄国军退路的企图,国军于是只能从沪西经南翔、嘉定、昆山一路向西仓皇撤退,而且是国军传统的撤退方式,也就是溃退,完全失去了组织和建制。按照宋希濂后来的回忆,因为撤退事发仓促,事先没有任何准备,也没有相应的计划,而当时道路并不发达,只有很少的几条公路,几十万大军,有些还携带武器,所以撤退的时候非常混乱,完全没有秩序可言,大部分部队是到苏州之后才收容整顿,重新恢复建制,几个德械师也只收容到了三四千人,宋希濂的36师收容了三千多人,已经算是情况比较好的了。在这种情况之下,孙元良自然就不用说了,发挥了他的长跑特长,带领一小部分卫士和参谋等人员,先跑到苏州和无锡一带,然后收容了两三千人原来的88师官兵,就去了南京进行整顿补充,参加南京保卫战去了。而这时候的孤军营则完全没有人顾及,虽然国民政府和国军统帅部以及孙元良本人都还曾经在报纸上发表过一些声明,甚至将谢晋元从中校提升为上校实授团长,但也没有实际意义。也就是说,88师在撤离上海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心情去管这个营,因为师长自己都带头先跑了,还有谁会去操心这个事儿呢?国军统帅部也同样没有人想到要去操心这个事,也没有去想把这个营留下来之后怎么办,是让他们离开租界,自己突围呢,还是留在租界,等待国际调停干预,停战之后再回归本部?都没有什么交代。反正领导们都先走了,也没人去管这四百多人的死活。加上国军这时候还在利用该营在上海存在的事实,以表示国军在上海并未完全失守,就更加复杂了。直到南京保卫战已经开始了,委员长和国军统帅部的想法依然是争取国际支持和干预,进行调停,所以留在租界里的孤军营对国军来说,也有了特殊的政治意义,从而在报纸、杂志上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在华东战局国军全线崩溃的背景下,上海租界的媒体也非常热衷于采访谢晋元他们,这也是孤军营在这段时间和1938年留下了比较多的资料的原因。推荐阅读:《八佰》过桥之后,列强给他们的屈辱,远大于日军《八佰》:国军可以战神附体,但能否让老百姓不那么愚昧无知?徐铁英马汉山也曾经是曾可达梁经纶,为什么却变成了贪官污吏《八佰》的故事如果讲完整,前面所有的铺垫和渲染就都白费了《八佰》为什么烂尾了?结局太悲惨,管虎也不知道该怎么收场《八佰》中的日军又背着被褥进攻,导演能稍微有点军事常识吗?
2020年9月3日
其他

淞沪会战改变了日军进攻方向?然后呢?

一直都有个说法,认为淞沪会战改变了日军的进攻方向,让日军被迫将由北向南的进攻变成了由东向西。这个说法在蒋二公子的回忆录中率先提出,之后就成了许多果粉把委员长吹成战略奇才的一个重要论据,只要有人说淞沪会战选错了战场,投入那么大兵力去打一场没有什么必要的会战,枉自损耗当时非常宝贵的国防力量,就有人拿这个来说事儿。在七七事变之后,日军确实是从南向北进攻,而且很快就越过太行山,从河北和山西两路南下,整个华北迅速陷入与日军的苦战,虽然国军不断从北方各地增调援兵,但华北战线还是很快就被击溃,二十九军也只能边打边退,山西在日军的猛攻之下,最终也战线崩溃,除了晋西北和晋西南少部分地区之外,其它地区基本上都被日军占领。在此之前,国军统帅部就在1935年制订了一个作战计划,一旦中日开战,将先下手为强,从苏州、无锡一线将87和88两个师调入上海,首先歼灭在上海日本租界的一千人左右的小部队,控制港口,迫使日军以登陆战姿态进攻上海。在平津战场打响之后,这一计划随即被提上日程,同时急调正驻扎在西安的三十六师宋希濂部紧急增援上海。八月十三日之后,国军在上海与日军逐步开始进入战争状态,到17日之后,国军开始大举进攻,到24日之后,国军基本上转入防御状态,日军则不断增调兵力支援上海战场,上海随即成为七七事变之后的主战场之一。国军苦苦支撑三个月之后,淞沪会战以全面溃败告终,国军仓皇西逃,之后的南京保卫战又是惨败收场,华东地区随即沦陷。在华北和华东相继沦陷之后,日军即从华北和华东两个战场南北对进,夹击徐州,企图在江淮战场全歼第五战区所辖国军。虽然第五战区在李宗仁、白崇禧的指挥下,三军用命,在临沂和台儿庄连挫日军,歼敌二万余人,取得抗战开始以来最大规模的局部战场胜利,但整个徐州会战最终仍然以国军的全面失败告终,比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的情况好一点的仅仅在于,第五战区的部队基本上都有组织的突围和转移了,没有出现全军溃败的局面。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是说,在日军从华北开始由北向南进攻之后,虽然国军确实在上海开辟了第二战场,迫使日军两线作战,但问题是日军分为两线作战,国军也同时在两线作战,而且是两个战场都是以国军惨败告终。最终,南北两线的日军在徐州会战之后顺利会师,然后又分兵从南北两个方向进击武汉,武汉会战最终同样以国军惨败收场。从一般的战略战术上讲,迫使对手分兵在两个战场上作战,是为了减轻某一个重点方向的压力,在一个方向上顶住对手,为另一个方向上争取时间,以扭转战局。比如说在徐州会战过程中,李宗仁就先以五十九军增援南线,稳住南部战线,然后再命五十九军驰援北线,在北线形成对敌优势,为临沂和台儿庄两次大捷争取了时间和空间,这算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操作。但委员长开辟淞沪会战并未能成功减轻华北战场上国军的压力,虽然日军从华北战场抽调了一部分部队增援淞沪战场,但国军却并未能够利用淞沪会战争取的时间来挽回在华北战场的颓势,国军仍然是在持续的溃败,也未能在局部战场形成优势,利用这个时期打几次胜仗。在徐州会战之后,日军既可以由南向北进攻,也可以由东向西进攻,在武汉会战之后,更是完全把长江航道让给了日军,成了日军最主要的补给线。也就是说,国军主动发起的淞沪会战其实并没有真正改变日军的战略,也不存在迫使日军把由北向南的进攻改成由东向西的进攻。在徐州会战之后,整个华东地区,也是当时全国财政最为依赖的地区全部沦陷,这之后日军想由北向南就由北向南,想由东向西就由东向西,和委员长的神算毫无关系,完全是看日军自己的战略需要。推荐阅读:淞沪会战选错了战场,也选错了时间,更选错了战略战术《八佰》的故事如果讲完整,前面所有的铺垫和渲染就都白费了国军淞沪会战为什么惨败?指挥体系叠床架屋,效率低下委员长要88师留在敌后游击,孙元良为什么坚决反对?《八佰》背后的淞沪会战,国军为什么一败涂地?
2020年9月2日
其他

文革结束后落实政策归来的父亲,意味着什么?

这不仅是父权的,也是主权拥有者与被支配者之间的相处方式。有主权的人可以自己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优势,来支配没有主权的人。当然,这种支配不仅是生活中的喝五吆六,更有可能是对命运的掌控。
2020年9月2日
其他

《八佰》过桥之后,列强给他们的屈辱,远大于日军

和之前在四行仓库的战斗相比,在最后离开仓库过桥的过程中,四行仓库守军遭到日军机枪扫射,出现了部分人员伤亡,其中就包括实际的战场指挥官杨瑞符营长,确实是比较憋屈的,可能很多观众都会觉得,与其如此,还不如继续在四行仓库坚持战斗,像死守宝山的姚子青营一样,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打死一个够本儿,打死两个赚一个。按照进入租界之后谢晋元在被困在孤军营营地里接受采访时的说法,他们在四行仓库粮食、弹药和饮用水储备充足,足够他们坚持战斗三年之用。他们之所以退出四行仓库,并不是因为他们支持不下去了,而是为了避免累及租界的安全,所以才最终选择奉命放弃战斗,撤离四行仓库,进入租界。也就是说,他们在四行仓库继续战斗没有任何问题。从当时的地理环境来说,四行仓库在苏州河以北,西藏路以西,而苏州河以南和西藏路以东都是租界,所以日军是无法从这个方向进攻的,进攻只能从北边和西边发起。所以四行仓库守军在通过西藏路桥撤退进入租界的时候,日军同样也只能从这两个方向攻击,但因为西边有四行仓库阻挡射界,所以也不能从西边封锁桥面,如果封锁,只能从西藏路北边的高处进行。按照当事人的回忆,尤其是当时的88师参谋处长张柏亭,也就是片中黄晓明扮演的特派员的回忆,撤退是租界当局要求的,因为租界认为四行仓库的战斗已经没有意义,无助于改变整个战局,而且会对租界的安全造成威胁,所以要求守军撤离。具体负责办理交涉相关事宜的是88师副师长以及当时的上海市长俞鸿钧,他们与租界当局以及英军司令斯马特来将军进行了交涉。淞沪会战本身就是在日军发动七七事变之后已经开始全面侵华的背景下,国民政府希望在淞沪战场上打起来,引起国际关注,并争取英美等欧洲列强进行调停,迫使日军停战,恢复到战前的态势。因为在1932年的淞沪抗战就是这样结束的,在淞沪会战之前,国军不能在上海驻扎,而作为侵略者一方的日军却可以,就是那次调停的结果。委员长这次就是打的这个算盘。在淞沪会战投入七十万兵力的情况下,国军最终仍然被日军击败,不得不退过苏州河,准备向西撤退,这时候委员长仍然没有完全放弃对列强的这种幻想,所以他才下令留下一支部队继续在闸北坚守,以利在调停的时候可以证明中国并未完全放弃闸北,以避免日本以中国军队完全撤离闸北而将闸北也变成日本租界。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淞沪会战本身就是表演性的战争,四行仓库战斗就更是如此了。但委员长没想到的是,他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没有等来国际调停和干预,等来的却是租界当局的抗议,要求国军撤离四行仓库。为了达到目的,租界甚至通过妇女组织找到了委员长夫人,给委员长吹枕头风。迫于各种压力,委员长最后不得不同意了租界的这一要求,下令四行仓库守军结束战斗,撤离四行仓库。但委员长认为,撤退的理由是四行仓库战斗已经达到了目的,引起了国际关注。实际上,这时候委员长仍然把结束战争的希望寄托在即将召开的九国公约会议上。之前1932年,中国曾向国际联盟申诉日本侵略中国,国际联盟派李顿调查团调查了一段时间,做出的结论确实也是日本侵略了中国,并要求日本退出东北,恢复九一八事变之前的状态,但日本并未这样做,反而直接宣布退出了国际联盟,国际联盟也无可奈何。这时候委员长又把希望寄托在九国公约会议上。这倒不是说委员长真的天真无邪到了指望英美能够为中国主持公道,而是他认为列强不会坐视日本单方面改变之前九国公约达成的列强在华势力均衡的格局,因为这是当时的国际秩序的一部分,如果列强坐视不管,那么日本坐大之后,必然会伤害到列强在华的商业利益。但委员长这时候又低估了列强维持东亚国际秩序的决心,在日本已经在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背景下,再要日本吐出来,那就比较难了。最终委员长期待的国际干预也没有出现,只有德国一度进行了调停,但因为日本和委员长的要价差距太大,也没有谈拢。而在四行仓库战斗结束的时候,九月公约会议尚未召开,所以委员长仍然抱有一线希望,为了顾及友邦人士,就下令四行仓库守军撤离,经租界回归本部。结果因为沟通问题,导致守军进入租界之后就成了事实上的战俘,在租界被圈禁的日子更加屈辱和憋屈,比电影中过桥的伤亡大多了。总而言之,和在四行仓库的坚决战斗相比,八百勇士真正的遭受的屈辱其实并不是日本人给予他们的,而是在撤离四行仓库之后,进入租界才开始的,而且是当时中国的所谓的友邦给予他们的。这也是中国在当时的国际秩序中的地位的反映。中国人不怕死,尤其是为了抵抗侵略,都愿意捐躯报国,但列强却不允许中国抵抗,要制止中国人抵抗。这才是更大的屈辱。推荐阅读:淞沪会战选错了战场,也选错了时间,更选错了战略战术《八佰》为什么烂尾了?结局太悲惨,管虎也不知道该怎么收场腾冲国殇墓园,你的三观都歪到哪里去了?《八佰》中的日军又背着被褥进攻,导演能稍微有点军事常识吗?《八佰》:无论如何用技术渲染,屈辱还是屈辱《八百》:国军被缴械后进了租界,法律地位是什么?《八佰》护旗的片段很感人,但违背军事常识
2020年9月2日
其他

看《追龙》嘲笑香港?先想想东莞和一线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吧

下午也看了这个片子,有点意思。故事的背景是在九龙城寨,其实也就是六七十年代香港的贫民窟,而贫民窟往往是官方和警方懒得管的地方,也就是黑社会和有活力的社会组织生长和壮大的最佳土壤。片中有好几次大型客机从九龙城寨上方低飞,呼啸而过的场景。每一次飞过,片中的主角雷洛和阿豪都会抬头看看。这当然是一个不难猜测的寓意。飞机代表着上层社会对九龙城寨的俯视,但往往又是炫耀一样的呼啸而过,不会停留,也就是说,上层社会对九龙城寨这样的香港底层社会是无视的。阿豪和雷洛的每一次都抬头仰视,则意味着他们这种出身社会下层的人对命运的不甘心,也对上层社会是深怀艳羡之心的,渴望着能够进入上层社会。与港片黄金年代的《跛豪》、《雷洛传》不同,《追龙》不仅带有王晶对九龙城寨温情脉脉的回望,还有对现如今很容易触动市场的民族主义情绪的撩拨。比如片中刚开始的英国防暴警察队长莱特在打刚到香港、一无所有的阿豪时骂的那句话:“你们这些黄皮猪”。这当然很容易让人想起前不久刚火过的《战狼2》里那个欧洲雇佣军头目在最后的对决中骂吴京的话:“你们黄种人就是低贱的种族。”一定程度上,《追龙》能在上映之后招来不少好评,这是两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不过,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另外一些细节。警察和黑社会互相利用,这是香港黑社会这些年来反复拍过的题材,并不新鲜。看过港片港剧的人都知道,“香港是讲法制的社会”这句台词,多数情况下都是从黑社会头目嘴里说出来的,或者是从犯罪嫌疑人的嘴里说出来。法治就是这么神奇,没有黑社会维护的法治,肯定是无法深入社会基层的。即便《追龙》在警察和黑社会之上,又加上了英国殖民者和港英政府,也还是只是在这个结构之上又加了一层而已,并没有新的突破。有所突破的是鼎爷,一个刚出场三分钟就被打死了的人。雷洛当上探长之后,想换一个黑社会头目,来重组九龙城寨的黑社会,用他的话说,就是干什么都要“有规有矩”。在九龙城寨这种无法无天的地方,黑社会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理方式。他已经搞定了他的英国上司,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对九龙城寨的有效控制。他想到的办法就是先除掉之前的探长颜童扶植的两个黑社会,换两个人来为他掌握九龙城寨的黑社会。除掉其中一个轻而易举,但除掉另一个却颇费周折,原因是这个黑社会头目是九龙城寨的元老鼎爷的外甥,而鼎爷在九龙城寨的地位,几乎相当于落马元老院的元老们,举足轻重。雷洛找到鼎爷,并且送了足够打动他的礼品,其中就包括一箱金条。鼎爷同意,放弃他的外甥,更换九龙城寨的黑社会的头目,也就是她说的社团的办事人。用我们今天的话说,鼎爷就是九龙城寨的乡贤。他不仅能够召集其他元老开会,而且还可以直接在元老会议上宣布,要更换九龙城寨里的社团的办事人,而他外甥作为一个有活力的社会组织的头目,居然只能战战兢兢的跪下求饶。而且,在鼎爷宣布元老议事会议开始之前,鼎爷郑重其事的拜了神,上了三炷香。你看,作为乡贤,果然是很讲规矩的,很尊重传统文化。之后,拜神这个镜头还出现了多次,而且,每次出现都是要做大事。其中一次就是雷洛要阿豪去泰国搞定军方,得到稳定的毒品货源,见面就在一个寺庙。难怪新儒家都在香港发表中国文化宣言,传统文化就是在香港,不服不行。请大家注意这个时候这几个人的身份所代表的势力,雷洛是警察,自然代表官府,鼎爷是九龙城寨元老,自然是乡贤,他的外甥是黑社会头目,还有他们身后端坐着不言不语的神仙。警察,黑社会,乡贤,传统文化,就这么神奇的组合起来了,坐在一起,共商九龙城寨黑社会更换头目的大计。无论警察,还是乡贤,还是黑社会,拜神都是非常虔诚的,行礼如仪,恭恭敬敬。警察需要借助黑社会的协助,来控制九龙城寨这样的底层社会的基本秩序,但警察对黑社会的控制不仅是通过权力,也需要通过乡贤的协助,以及神仙的保佑。因为,在这里,警察约束黑社会的时候,所援引的并不是现代社会伦理,而是传统的封建伦理,兄弟义气。所以,他们都要尊重传统,既要尊重活着的传统,也就是鼎爷这样的九龙城寨元老,也要尊重端坐如仪不言不语的神仙。这本来是一个看上去非常和谐的场景,传统与现代,法治与黑社会,文化与权力,都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但鼎爷外甥突然发动的反抗行动,打破了这个平衡局面。他不仅一下杀死了鼎爷,而且用枪逼着其他元老也纷纷表示,是雷洛打死了鼎爷。本来很和谐的画面,一下就鲜血飞溅,很不和谐了。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警察、社区元老、黑社会和神仙共坐一堂共商大计,需要所有人都讲规矩,当一个人突然打破这个规矩的时候,就不和谐了。毕竟,在现代化的枪和子弹面前,神仙的保佑和诅咒、元老代表的传统文化的道德约束,都是非常虚弱无力的。更何况,这个和谐的局面本来就是雷洛收买鼎爷,来交还黑社会的领导权的事情,真正决定事情走向的就是权力、金钱和暴力。从一开始的和谐局面就是由一大堆不和谐的事情促成的,而他们想要的结果就是瓜分和重组现有的秩序。原本他们以别人为鱼肉,自己为刀俎,结果却是鱼肉反噬了刀俎。所以说,在金钱和暴力面前,传统文化和乡贤其实屁都不算。可能有不少人会嘲笑那时候的香港。毕竟在1980、1990年代,港剧港片给了我们最原始的现代性和国际化都市生活的想像,甚至包括袒胸露乳的女人,黑社会,雪茄,红酒,游艇,高尔夫球,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在港剧港片中第一次看到的。但坦白说,看电影的时候,更容易让人想到的不是今天的香港,而是今天的东莞,广州和深圳的城中村,以及北京和其他一线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在那些地方,难道没有雷洛,没有跛豪这种人物?我们今天又有什么资格嘲笑那时候的香港和九龙城寨呢?推荐阅读:《八佰》:国军可以战神附体,但能否让老百姓不那么愚昧无知?《八佰》的故事如果讲完整,前面所有的铺垫和渲染就都白费了徐铁英马汉山也曾经是曾可达梁经纶,为什么却变成了贪官污吏《八佰》为什么烂尾了?结局太悲惨,管虎也不知道该怎么收场《八佰》中的日军又背着被褥进攻,导演能稍微有点军事常识吗?
2020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