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真真是老了,赶不上互联网的趟儿了。前一秒,《甄嬛传》的段子,传得满天飞。世界上有四种嘴:亲嘴、贫嘴、张嘴,还有“翠果,打烂她的嘴”。世界上有四种子:儿子、孙子、男子还有“宝娟、宝娟,我的嗓子”。后一秒,林黛玉“发疯文学”火了。用“黛玉体”怼天怼地怼老板,用“林黛玉体”跟男友说话,男友一脸懵。用“黛玉体”跟爸妈说话,换来这孩子怕不是得了大病的表情。@哎老虎呦_>>>>林怼怼上线,一个怼仨“黛玉体”这股风,不是骤然而降的。在擅长花式剪辑、鬼畜、二创的B站,林黛玉的花名“林怼怼”,早已声名远播。你看她弱不禁风,你看她一个怼三。87版《红楼梦》第四集“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宝玉正软言求宝钗要“冷香丸”吃,黛玉摇摇地进来,笑道:“哎呦,我来得不巧了!”明明吃醋了,还有一番“道貌岸然”的解释。“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今儿她来,明儿我再来,这样间错开来着,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姐姐如何不明白这道理。“阴阳怪气是假,求哄是真。哄好了,给你一个浅笑歪头杀。饭桌上,瞧见宝玉乖乖听宝钗的话,不吃冷酒,吃热酒。黛玉嗑着瓜子,抿嘴笑,恰巧雪雁送手炉来,指桑骂槐,编排宝玉:“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哪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哪里知道小姐的意图,只说紫娟姐姐使我送来的。黛玉接了话,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噎得宝玉下不去嘴,我到底是吃,还是不吃。牙尖嘴利,直戳要害,几句话把个倚老卖来的李嬷嬷,臊走了。只留下一句“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宝钗不知道拧她几回腮,掐她几回脸了。“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林黛玉的牙尖嘴利,可不是胡搅蛮缠、装疯卖傻,是实实在在的雅谑。第二十回,宝钗过生日,贾母让她点戏,宝钗点了一出《醉打山门》。宝玉听完宝钗对戏文的点评,喜得拍膝画圈,称赞不已:“宝姐姐真是无书不读,无书不晓。”林黛玉道:“你安静些看戏吧,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说得湘云哈哈大笑。《山门》是正在唱的戏,《妆疯》也是一出戏,黛玉属于活学活用了。没点聪明、没点才学,还说不出这么雅致的话。因为雅,多了趣味,少了尖锐。话点到了,也给对方留下脸面。这话转换成现代的口语,大概是“大家都在安静看戏,就你嘴叭叭的,烦不烦”。话说完,说不定会酝酿一场争吵。黛玉所谓的“怼”,是机智娇俏的,精髓不在怼,在委屈。比如,“我给你那个荷包你也给他们了,明儿你再想要我的东西可不能了!”说完委屈巴巴地跑出房间。林黛玉角色本身的光辉,加上陈晓旭出神入化地演绎,林黛玉成了很多年轻人的造梗源泉和二创对象。视频网站上,观众最津津乐道的就是颦儿的一张好嘴。无论是鬼畜剪辑,还是“拉郎cp”,都逃不出怼人逻辑。看得提神醒脑,还有实用价值——林黛玉教你如何不用脏话,一招致胜地怼人。观众暗自叹服,我要有这口才,还能叫人欺负了去?>>>>毁经典?不至于不知谁创了“林黛玉发疯文学”这个话题,谁先贴了林黛玉发疯语录。网络竞相模仿,将“黛玉体”应用于各类生活场景。等消息不回时:“等你回个消息,难为你费心了,哪里就等死我了呢?也不知是和哪位妹妹欢愉去了呢!”“我大抵是熬不过这一天了,单单等着你的消息就心烦。”数落男友时:“横竖你有其他妹妹,比我会聊天,比我会撒娇,你又和我说这些做什么。”“倒是我的不是了,我这心窝子,比那数九寒天的冰渣子还冷。”“你从哪来?亏得在那绊住,不然早飞来了。”暗讽职场时:“横竖就拿那么一点工资,还要24小时使唤人了。”“你瞧,又开始画饼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了。”这些扎心语录,真相是通过“扎”自己,来“扎”别人;以娇嗔代替责怪;以示弱的方式,表达明确的情绪。不好直接说出口的话,假借“发疯”,宣泄出来,解闷儿又解压。不过,有的人沉迷玩梗,有的人痛骂毁经典。他们担心这样的玩梗,过度娱乐化、庸俗化,有毁经典的嫌疑。说毁经典,大可不必。流传几百年,内蕴丰厚的长篇巨著,能是用“黛玉体”造几个句子,可以毁掉的?世上有一种人,自己活在故纸堆里,对于任何的“新解”“新趋势”,都要做出一副捶胸顿足、悲痛万分的样子,大呼:“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这样的人,才是“毁”经典的人。他毁的是,将束之高阁的经典,递入人们日常的梯子。《红楼梦》播出35年了,在年轻网友的新发现下,竟像第一次看过一样。这才是经典独有的,经久不衰的生命力。“黛玉体”模仿运动,真正值得计较的是,它可能会加固对林黛玉的偏见,甚至误解。>>>>发疯文学?谁疯了打开“黛玉体”类似话题,底下全是粉丝的“讨伐”。诉求基本一致:不要把林黛玉说话,叫做“发疯文学”,你可以说“林黛玉体”;不了解林黛玉,不了解《红楼梦》的人才以为林黛玉这么说话在发疯。“发疯文学”,类似营销号喜欢起的“震惊体”,目的在引人注目,才不管符不符合人设。网友在模仿时,主要表达自己“发疯”,带有自嘲的意思,对林黛玉没有恶意。但要把握好度,不要让模仿,变成了取笑。短视频上,有博主跟父母说话,跟男友说话,全程“黛玉体”上身,矫揉造作,无理取闹,让对方摸不着头脑,只当她是神经病,以此造成强烈的反差。粉丝的担心不无道理。对于喜欢林黛玉的人来说,是绝不忍心将“发疯”二字安在她身上的,原本她已经担着“小肚鸡肠、尖酸刻薄、哭哭啼啼”的诋毁几百年了,还能看她在今天被“欺负”?网络流传的黛玉语录,是东施效颦也好,是生搬硬套也罢,都无伤大雅。重要的是,大家在玩梗时,从不问问黛玉为什么要这么说话?她一直都是这样说话的吗?她只是这样说话的吗?答案都是否定的。>>>>被误解的林黛玉的一生其实,林黛玉的怼人,几乎都是为了宝玉这个冤家。她最介意的就是她跟宝玉的“木石前盟”,敌不过宝钗跟宝玉的“金玉良缘”。用一句网络流行语,竹马敌不过天降。她在《葬花吟》里写自己的处境“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没有夸张。在贾府的长辈里,只有贾母对她好,王夫人几乎视她为眼中钉。红楼残缺,我们无法得知黛玉的最终命运,却可以从晴雯的下场窥探一二。脂砚斋有批语“袭为钗副、晴为黛影”,晴雯是黛玉的影子,晴雯眉眼还跟黛玉像。王夫人极度厌恶晴雯狐媚、轻狂的样子,撵走晴雯,造成晴雯的悲惨离世。林黛玉风流袅娜,从不劝宝玉“上进”,且有外甥女宝钗这一最佳儿媳人选,王夫人更容不下黛玉了。贾母一旦走在前面,黛玉的处境将非常艰难。贾府上上下下的丫鬟婆子小厮,哪个不是势利眼子,哪个不会捧高踩低、欺软怕硬,到时谁会同情这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孤女?她的恐惧,她的担忧,她的不安全感,注定了她不可能成为湘云,大大咧咧、没心没肺。她只能成为小心翼翼、敏感多思的林黛玉,她能期待的,只是她的知己宝玉。自从宝玉对她说出那段“你放心”的表白,她再没吃过醋,再没闹过宝玉。原来从前黛玉的"怼人",皆是因为不放心的缘故,属于少男少女情窦初开、互相试探心意的表现。从前对于宝钗的介怀,也因为宝姐姐劝导她看杂书不好,一下击中从小缺爱的她,一句“往日竟是我错了”,当面承认错怪宝钗,反省自己的多心。如果不是心地纯真、大方,断不会如此坦荡、赤诚,掏心窝子。从此,她跟宝钗融洽得宝玉都要纳闷,问上一句:“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后来宝琴来了,老太太对她比二玉还好,宝琴跟宝玉也相配,黛玉丝毫没有嫉妒之意。那些说黛玉小性、刻薄、尖酸、不容人,要么不了解便以讹传讹了,要么,看《红楼》只是看个热闹,不求甚解。只看到林黛玉爱跟宝玉生气,没看到她有多好哄。前脚跟宝玉吵了架,听说宝玉要“悟”了,顾不上许多,后脚就拿话开解他。娇嗔时说要告诉舅舅舅母去,其实一次也没告诉。旁人以为她高冷,不好相处,其实最温和婉转,平易近人。教香菱学诗,有十足的耐心。跟丫鬟紫娟情同姐妹,一个床睡觉,紫娟甚至为了她“情辞试忙玉”,试探宝玉的心意。生性不喜欢热闹,可有她的地方,就热闹。颦儿一张巧嘴,时常跟说单口相声一样,惹得众人大笑,湘云就被她的“《携蝗大嚼图》”,笑得连人带椅歪倒了。最著名的“送宫花”桥段。颦儿说的两句话,“这花是单给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了”,“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别人指责她多心,让人下不来台,却不知道那周瑞家的本身就是圆滑世故、见风使舵的人,在赶走司棋时被宝玉骂“混账”。多庆幸她牙尖嘴利,能说会道,不然得被下人欺负死。看“二木头”迎春就知道了,懦弱、木讷,被欺负只得忍气吞声。以为黛玉只是哭哭啼啼,却不知她这一世就是要用眼泪,来还前世宝玉的灌溉之恩。有人剪出,陈晓版版林黛玉在剧里笑了90多次的视频。弹幕说,原来林妹妹是这样的鲜活灵动,调皮可爱。互联网的玩梗,放大了林黛玉“牙尖嘴利”的特质,让她在年轻人中成为“顶流”,这是经典的魅力和活力所在。虽然黛玉“三分柔弱两分温柔四分讥诮一分气恼”的说话方式不好拿捏,大家解了压开了心就好。同时我又好奇,沉迷于此的伙伴有多少人愿意读读原著,看看原剧,了解一下林黛玉究竟是怎样的人。林黛玉在什么时机下说出这样的话,为什么要这样说,她只是嘴巴厉害吗,她的才情、聪慧、知情识趣、风流婉转、鲜艳灵动,就要被忽略了吗?她的痛苦忧伤,她的直率天真,她对爱情的怀疑试探,就活该被误解成尖酸刻薄、小肚鸡肠吗?最害怕的就是某一天,你问00后、10后、20后的小朋友,你知道林黛玉吗?他们狂点头,知道,知道,就是那个发疯的女人。那可真是作孽啊。看更多精彩影评点击下方名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