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水生所

其他

底栖动物生态纳入长江考核指标 | 科普时间

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水利部4部委联合印发实施《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明确提出2022—2024年在长江流域17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水生态考核试点。《评分细则》按河流、湖泊、水库进行分类评价。其中,河流有10个指标,湖泊有11个指标,底栖动物物种数被纳入河流和湖泊的考核指标之中。底栖动物,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无脊椎动物群,主要包括环节动物(寡毛类、多毛类、蛭类)、软体动物(螺类、蚌类)、节肢动物(水生昆虫、甲壳类)、扁形动物(涡虫)等。底栖动物一直不被人们“看见”。但它们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是长江生态系统的生物指示器,广泛用于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水底世界的“无声英雄”,是水生态环境监测的“水下哨兵”。目前,欧美等国均构建了以水生生物为核心的水生态监测评估体系,把水生态评估结果作为推动水生态系统改善的重要依据。水生态专家、武汉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徐栋博士介绍,此前,国内外对于小流域水生态监测拥有成熟经验。但长江全长6300多公里,这个巨型流域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演变规律极为复杂,各地水体面临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千差万别。因此,这个基于巨型流域尺度的水生态监测考核是一个前瞻性的工作,还有待不断探索完善。目前,长江流域共记录底栖动物1000余种,其中中游共记录500余种。它们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生态习性千差万别。那么,长江武汉段的底栖动物,有哪些精彩之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崔永德,向我们讲述了蜉蝣“朝生暮死”、涡虫“返老还童”、鳑鲏与河蚌是“天生一对”等底栖动物的生态故事。蜉蝣“朝生暮死”,演绎“凄美虫生”三巨头EPT物种幼虫蜉蝣石蝇石蛾长江中的水生昆虫类别很多,包括:蜉蝣目、襀翅目、毛翅目、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蜻蜓目等类群。形象地说,它们主要是蜉蝣、蚊、蜻蜓的幼虫。相较于陆生昆虫,人们对水生昆虫了解较少。但它们中也不乏一些文人雅士诗词称颂的“明星物种”。比如“EPT”,形象地说,它们主要是蜉蝣、石蝇、石蛾的幼虫。古人很早就观察蜉蝣这种小生物。“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蜉蝣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道尽了蜉蝣短暂凄美的虫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于一粟”,豪迈中又透着苍茫。蜉蝣是一类古老的昆虫,被认为是活化石之一。其成虫的寿命极短,多数只有数小时或1—2天的存活时间,所以有“朝生暮死”之说。由于对环境的敏感度高,蜉蝣数量可作为衡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标尺。蜉蝣与石蝇、石蛾作为三类水生昆虫,对水质污染极敏感且共栖于同一生境,因而特别适合作为水生态监测与评价的对象。研究人员取其各自目的拉丁名首字母,共同组成了一个
2023年9月7日
其他

草海“无”草,调查数据怎么说 | 科普时间

草海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贵州省西北部威宁县城西南侧,有“高原明珠”之称,是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也是保护完整的、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以黑颈鹤为代表的珍稀鸟类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水草丰富而得名。然而近年来,草海沉水植被发生大面积衰退引发了广泛关注。那么,事实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2023年7月20日
其他

粉红色的豚豚你见过吗? | 科普时间

面向国内外水生生物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征稿:www.keaipublishing.com/watbs(编辑部wbs@ihb.ac.cn)欢迎投稿!既然在看了,就点一下
2023年5月25日
其他

每吃10条鲫鱼,就有7条出自他们之手 | 科普时间

他是鱼类遗传育种学家,40年专注研究“一条鱼”,让味美价廉的鲫鱼跃上千家万户的餐桌。他是享誉国际的“鱼院士”,和同行科学家一道鼓与呼,改变社会偏见,促进世界推广中国的“蓝色转型”经验。他是科普达人,在他的倡导和带动下,一批各领域科学家热情参与科普,拉近了自然科学和大众的距离。春节期间,《中国科学报》记者走进了武汉东湖畔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桂建芳院士的办公室。室外虽是寒风瑟瑟,室内却是一派生机勃勃:门口一个硕大的玻璃缸里,一群银鲫正在追逐嬉戏;办公沙发旁另一个略小的鱼缸里,几对光灿灿的金鱼正在撒欢儿。“金色的叫‘金兔’,白色的叫‘玉兔’,色彩非常纯正。”67岁的桂建芳说起鱼就来了兴致。他向记者介绍,不久前,他的团队成员把龙睛性状和白化性状精准转移到当下流行的适合侧视观赏的百褶裙狮子头金鱼中,三者相互结合,研发出了十多个金鱼新品系,让金鱼更具观赏性和市场价值。桂建芳说,他做科普也是从自己最熟悉的研究对象——“鱼”开始。桂建芳(右)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孙慧/摄扭转外国人对中国水产养殖的偏见中国是水产养殖第一大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社会普遍认为水产养殖一定会污染水质、破坏水体,带来各种生态问题。桂建芳认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他介绍,在中国,水产养殖历史悠久,一直是人们获取生存物质的重要形式。考古学家曾在河南一个8000年前的遗址中发现了鱼骨头,经检测,这是养殖的鱼遗存下来的。“这说明在8000多年前,中国就有水产养殖。”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20多年里,我国水产养殖的确出现了一些污染问题。比如利益驱动下,不少地方一味追求高产,大量投肥养殖。那时候的流行说法是“三个屁股养殖”,即依赖向水中投放鸡粪、猪粪、牛粪增肥的养殖。这导致很多地方水质富营养化,带来了比较明显的污染问题。“党的十八大以后,这一情况发生了根本转变。”桂建芳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生态优先”“两山论”等重要生态文明理论,整个国家把生态文明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并由此带动包括水产养殖在内的中国传统产业转型。经过对众多地区的考察和调研,桂建芳团队发现,今天我国的水产养殖与以往已大不相同。一方面,现在走进很多标准渔场,人们看到的已经不是脏乱差的环境,闻到的也不是臭烘烘的味道——很多渔场都按规定拿出大约10%的面积,构建人工湿地,采用植物吸收过滤进行生物净化,达标后再循环利用或予以排放,避免造成污染。工厂化、设施化养殖,与过去截然不同。另一方面,在包括湖北潜江在内的很多地方,农民开展大面积渔稻综合种养。为了保证农田中的水产品安全,稻田不施或少施化肥、不打农药,开展绿色无公害种植、养殖。这种做法在大幅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土壤污染,对生态修复大为有利。过去一些地方官员认为,水产养殖会破坏水体,把水产养殖等同于污染,还有的地方出现对水产养殖业“一刀切”的倾向。对此,桂建芳不厌其烦地对其进行科普——水产养殖不造成污染。科学养殖不仅不会破坏水体,还有净化水质的作用;不仅能保护生态环境,还能给百姓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千岛湖,上世纪90年代也出现了水体污染。经过科学论证,往湖中投入喜食水藻的鲢鱼、喜食浮游动物的鳙鱼,起到了净化水质的效果,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型案例。”桂建芳说。1995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出版了《谁来养活中国》一书。作者在书中认为,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中国在新世纪到来时将面临巨大的粮食缺口,届时中国将无法养活自己,世界也养活不了中国。此书出版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政府、学者、媒体的广泛关注。2008年,他亲临中国时感叹中国的淡水养殖做得好,认为水产养殖作为最有效率的动物蛋白生产方式,为保障中国和世界的食物安全作了重要贡献。十几年时间内,他完成了从“谁来养活中国”
2023年2月6日
其他

水生所首次揭示自闭症相关蛋白ADNP在神经诱导和分化中的关键作用

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如自闭症)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中国自闭症患者中,青少年患者的比例高达20%,并以每年20万患者的速度增加。根据个体遗传背景的不同,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如智力、语言、行为、发育延迟以及颜面部发育缺陷等。但是,由于目前缺乏对相关疾病病因的深入认知,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功能依赖性神经保护蛋白(Activity-dependent
2020年6月12日
其他

有视频有真相,单细胞动物捕食如恶狼

上期文章《江-湖连通与阻隔:两个不同的水生态世界》由文章作者授权同时在《人与生物圈》杂志和我公众号发布。
2017年12月18日
其他

江-湖连通与阻隔:两个不同的水生态世界

对阻隔湖泊开展生态水位修复。目前湖泊水位调控以防洪调蓄和渔业生产为主,较少考虑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的需求,因而在一些湖泊中出现了反季节调控。湖泊生态水位调控应尽量恢复自然的水位波动节律。
2017年12月11日
其他

微藻新技术消除雾霾元凶

最近,水生所的科学家又专门针对生物质发电厂的烟气和电厂灰处理发展出了新版微藻技术(Applied
2017年12月4日
其他

我国需要设置内陆水环境监测专用遥感卫星

卫星遥感在水环境领域,不仅可以监测藻类水华和叶绿素浓度,也被广泛用于水文水资源动态监测、以及水质污染指标、河湖采砂、船舶溢油的监测。
2017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