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

其他

国家能源局发布1-2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3月2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2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9.7亿千瓦,同比增长14.7%。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5亿千瓦,同比增长56.9%;风电装机容量约4.5亿千瓦,同比增长21.3%。1-2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563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6小时。其中,风电373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27小时;太阳能发电168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14小时;火电763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44小时;核电1216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7小时;水电369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5小时。1-2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761亿元,同比增长8.3%。电网工程完成投资327亿元,同比增长2.3%。
3月25日 下午 3:13
经济

关于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能发规划〔2024〕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局,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各派出机构,中核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集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电、国家电投、中国三峡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国投、华润集团、中煤集团、中广核: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扎实做好2024年能源工作,持续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我局研究制定了《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抓紧开展工作,并将落实情况于2024年12月底前函告我局(发展规划司)。
3月22日 上午 10:23
其他

人民日报:如何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2023年,我国能源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新增风电光伏装机突破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可再生能源装机占全球份额达40%左右,贡献了新增量的约50%;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如何理解新型能源体系?今年将重点推进哪些方面工作?“从内涵看,新型能源体系至少包含五方面突出特征。”国家能源局相关司局负责人介绍,一是新的能源结构,非化石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成为主体能源;二是新的系统形态,新型电力系统、氢能“制储输用”体系、化石能源低碳零碳化利用等加快涌现;三是新的产业体系,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形成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四是弹性韧性的供应链,有力保障极端天气等各类条件下的用能安全;五是新的治理体系,各种要素资源实现灵活高效配置。国家能源局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今年能源工作将围绕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重点推进四方面任务。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加快转型。供给侧,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预计新增风电光伏装机2亿千瓦左右,核电新投产4台、装机约500万千瓦。需求侧,推进终端用能清洁化低碳化。例如,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稳妥有序推进北方地区新增清洁取暖项目等。提升能源供应链弹性韧性和安全水平。夯实煤炭煤电兜底保障作用,科学合理优化煤电布局。加大油气增储上产,推动原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天然气产量进一步提高。推动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持续优化完善电网主网架,推动跨省份输电通道核准建设,加快推进油气管网设施重点工程建设。强化迎峰度夏、度冬能源电力供需预测预警,做好供能保障。推进能源产业体系现代化。完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技攻关。推进新型储能试点示范,研究制定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拓展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场景。增强能源高质量发展动能和活力。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持续提升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和比例。推动绿证绿电、碳市场、自愿减排市场等有效衔接。推动微电网、综合能源站等能源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积极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深入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变革。(丁怡婷)(转自《人民日报》)
2月3日 上午 9:16
其他

2023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标志性成果

一、全国油气产量当量创历史新高2023年,国内油气产量当量超过3.9亿吨,连续7年保持千万吨级快速增长势头,年均增幅达1170万吨油当量,形成新的产量增长高峰期。原油产量达2.08亿吨,同比增产300万吨以上,较2018年大幅增产近1900万吨,国内原油2亿吨长期稳产的基本盘进一步夯实。海洋原油大幅上产成为关键增量,产量突破6200万吨,连续四年占全国石油增产量的60%以上。页岩油勘探开发稳步推进,新疆吉木萨尔、大庆古龙、胜利济阳3个国家级示范区及庆城页岩油田加快建设,苏北溱潼凹陷多井型试验取得商业突破,页岩油产量突破400万吨再创新高。陆上深层-超深层勘探开发持续获得重大发现,高效建成多个深层大油田,2023年产量1180万吨,我国已成为全球陆上6000米以深超深层油气领域引领者。天然气产量达2300亿立方米,连续7年保持百亿立方米增产势头。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三大盆地是增产主阵地,2018年以来增产量占全国天然气总增产量的70%。非常规天然气产量突破96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总产量的43%,成为天然气增储上产重要增长极。其中,致密气夯实鄂尔多斯、四川两大资源阵地,产量稳步增长,全年产量超600亿立方米;页岩气新区新领域获重要发现,中深层生产基地不断巩固,深层持续突破,全年产量250亿立方米;煤层气稳步推进中浅层滚动勘探开发,深层实现重大突破,全年生产煤层气超110亿立方米。二、塔里木盆地深地工程成功打造增储上产大场面塔里木盆地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持续发力,塔北西部寒武系取得系列重大油气发现,富满、顺北、博孜-大北等主力油气田快速上产,油气增储上产向地球深部进军步伐不断加快。塔北西部寒武系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两口风险探井托探1、雄探1井分别在5700、6700米井段获得高产,取得库车南斜坡寒武系陆相油气勘探重要突破,迎来塔北西部上寒武统白云岩海相油气首次发现,落实亿吨级规模油气藏,证实了库车南斜坡多目的层系巨大的勘探潜力,开辟了塔里木盆地新的十亿吨级战略接替领域。托探1井
1月9日 上午 10:23
其他

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示范工程在我国山东荣成正式商运投产

12月6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标志性成果、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示范工程圆满完成168小时连续运行考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中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是我国科技重大专项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于2012年12月正式开工,由中国华能、清华大学、中核集团共同建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2021年12月首次实现并网发电,本次是在稳定电功率水平上正式投产转入商业运行。高温气冷堆是国际公认的第四代先进核电技术,最突出的优势是具有固有安全性,在发电、热电冷联产及高温供热等领域商业化应用前景广阔。示范工程集聚了设计研发、工程建设、设备制造、生产运营等产业链上下游500余家单位,先后攻克了多项世界级关键技术,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3.4%,首台套设备2200多台(套),创新型设备600多台(套)。示范工程的投产,对促进我国核电安全发展、提升我国核电科技创新能力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
2023年12月6日
其他

国家能源局2023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张星: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家能源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将发布2023年三季度能源形势、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还将解读《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介绍“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先生、能源节约与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徐继林先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先生、国际合作司司长魏晓威女士。我是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张星。各位司长发布内容之后,统一安排回答记者提问。现在,请董万成副司长介绍2023年三季度能源形势。
2023年10月30日
其他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局2023年9月21日(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3年10月26日
其他

国家能源局发布1-9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10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9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9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7.9亿千瓦,同比增长12.3%。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5.2亿千瓦,同比增长45.3%;风电装机容量约4.0亿千瓦,同比增长15.1%。1-9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2716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83小时。其中,水电2367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362小时;太阳能发电1017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45小时;核电5724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148小时;风电1665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49小时;火电3344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49小时。1-9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5538亿元,同比增长41.1%。其中,太阳能发电2229亿元,同比增长67.8%;核电589亿元,同比增长46.0%;风电1383亿元,同比增长33.4%。电网工程完成投资3287亿元,同比增长4.2%。
2023年10月23日
其他

关于印发《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的通知

局2023年9月7日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附件详情
2023年9月18日
其他

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船体建造完工

中国海油8月17日宣布,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海洋石油122”完成船体建造,标志着我国深水超大型海洋油气装备研发制造技术能力实现新突破。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是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的“海上油气加工厂”,具有抗风浪能力强、适应水深范围广、储卸油能力大以及可转移、重复使用等优点,已成为全球海洋油气开发的主流生产装置。由于生产工艺复杂,设备设施集成程度高,建造难度大,被视为海洋工程领域“皇冠上的明珠”。“海洋石油122”采用新型的圆筒结构设计,相对传统的船型结构,具有钢材用量少、整体稳定性好、抵御恶劣海况能力强等特点,可降低工程投资,有效提高经济适用性。“海洋石油122”由船体和甲板上的功能模块组成,最大直径约90米,主甲板面积相当于13个标准篮球场,空船总重37000吨,最大排水量达10万吨,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坞。船体是FPSO实现安全稳定服役以及储油、航行等功能的关键部位。为适应恶劣海况,“海洋石油122”船体采用了双层底设计,由123个分段组成,包括41个独立舱室,总重达27000吨。由于船体均为异形分段,各分段重心、安装等相互制约,船体合龙后主尺寸公差需要控制到25毫米以内,对空间规划、设备管线布置、精度控制等提出严峻挑战。据中国海油“海洋石油122”项目总承包负责人舒伟介绍,项目团队攻克了台风海况浮式生产装备系统设计、高精度建造等一系列难题,成功掌握8项关键施工技术,创新采用三维模拟搭载等数字化手段,实现船体合龙一次就位成功率100%,尺寸公差不超过6毫米。下一步,“海洋石油122”建造进入总装集成阶段,明年建成后将与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共同服役于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开创干式井口开发南海陆坡油田的工程新模式,为我国深水油气田经济高效开发提供全新选择。(操秀英)(转自《科技日报》)
2023年8月18日
其他

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5%

8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8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0%;第二产业用电量53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第三产业用电量17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6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1~7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519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7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3%;第二产业用电量340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第三产业用电量93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78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
2023年8月14日
其他

上半年我国煤炭供应能力稳步提升 全社会存煤维持高位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煤炭产能继续释放,煤炭供应能力稳步提升,目前全社会存煤维持高位。6月末,全国煤炭企业存煤6900万吨,同比增长11.4%,全国火电厂存煤约2.0亿吨,同比增加约2800万吨,存煤可用约30天,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国主要港口存煤7502万吨,同比增长17.8%。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
2023年8月2日
其他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发布《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发布《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的通知发改产业〔2023〕7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生态环境厅(局)、市场监管局(厅、委)、能源局:为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推进工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的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要求,按照《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发改产业〔2021〕1464号),经商有关方面,现发布《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拓展重点领域范围结合工业重点领域产品能耗、规模体量、技术现状和改造潜力等,进一步拓展能效约束领域。在此前明确炼油、煤制焦炭、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烧碱、纯碱、电石、乙烯、对二甲苯、黄磷、合成氨、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炼铁、炼钢、铁合金冶炼、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电解铝等25个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的基础上,增加乙二醇,尿素,钛白粉,聚氯乙烯,精对苯二甲酸,子午线轮胎,工业硅,卫生纸原纸、纸巾原纸,棉、化纤及混纺机织物,针织物、纱线,粘胶短纤维等11个领域,进一步扩大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范围。
2023年7月4日
其他

战高温保供电 应对今夏用电高峰

6月以来,全国多地高温天气持续,带动用电负荷激增,特别是京津冀、山东、河南等11个地区近期正经历连续性高温,全网用电高峰期提前到来。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发电企业等部门正全力以赴做好电力保供,风能、太阳能、水电、火电、核电等各类机组“马力全开”,确保用能用电需求。目前,全网电力供需整体平衡。全网电力供需整体平衡迎峰度夏期间,国家电网漳州供电公司采用中压发电车同期并网方式开展综合检修,实现用户停电“零感知”。(高俊斌
2023年7月3日
其他

央企能源保供备战“迎峰度夏”

用电负荷频创新高央企能源保供备战“迎峰度夏”用电负荷频创新高,迎峰度夏的“大考”近在眼前。一批支撑性电源和输电线路等重点工程加快投产、省间电力互济力度进一步加大、电力企业存煤整体充足……近期,国资委等有关部门密集部署,中央企业能源保供火力全开。业内人士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预计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预计今夏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1至5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53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其中,5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72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6月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整体向好和气温的逐步升高,全社会用电需求进一步增长。“目前,南方电网今年最高负荷达2.22亿千瓦,接近历史最高,广西、海南用电负荷分别多次创新历史新高。”南方电网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记者了解到,国家电网经营区域用电负荷也持续走高,近期最大用电负荷已达8.6亿千瓦,同比增加7.77%,全网电力整体平衡。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主任王益烜表示,正常气候情况下,预计2023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13.7亿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左右。若出现长时段大范围极端气候,则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1亿千瓦左右。今年迎峰度夏期间,预计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南方、华东、华中等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面对用电负荷持续增长的趋势,有关部门密集部署备战“迎峰度夏”。6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2023年能源迎峰度夏工作。会议强调,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迎峰度夏能源电力保供工作,对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民生用能至关重要。各地区、各有关企业要围绕能源生产、供应和使用各环节,扎实做好能源保供和能源转型发展各项工作,确保迎峰度夏能源电力平稳有序供应。国资委日前召开专题会,督促指导中央企业带头做好迎峰度夏能源电力保供工作,要求煤炭、石油石化企业着力提高电煤和天然气供应能力,发电企业应发尽发、多发满发,电网企业坚守电网安全生命线和民生用电底线,全力保障迎峰度夏能源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火力全开保供电夏日炎炎,中国华电四川公司的生产一线同样火热。随着6月5日珙县61号机组成功并网,中国华电四川公司7台火电280万千瓦机组开机运行,火电最高日发电量达到0.87亿千瓦时,火力全开保供电。截至6月8日,中国华电6月份累计发电量138.5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7.12%。其中,煤机94.94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7.37%。随着用电高峰即将到来,各地抢抓时点,发电企业开足马力,电网企业强化调度,确保电力供应。三峡集团长江干流梯级电站顶峰出力。5月24日,今年梯级电站调峰运行144天,平均日调峰量990万千瓦,最大日调峰量1603万千瓦,梯级电站平均功率2369万千瓦,最大功率3940万千瓦。南方电网充分发挥电网大平台作用,最大限度挖掘各省区发电潜力,进一步加大省间互济力度,持续优化西电东送安排。截至6月12日,广西送海南交易共组织10次,成交电量1.3亿千瓦时。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系统备用电力紧张局面,南方区域备用市场首次正式启用。“这次广东、广西用电高峰期,通过我们设计的市场竞价机制,使得云南、贵州的水、火电机组提供了近400万千瓦的备用电力支援广东广西电力供应。”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经理李智勇表示。一批支撑性电源和输电线路等重点工程陆续投产,也为迎峰度夏期间的电力电量平衡提供了坚强支撑。三峡集团将提高装机规模和保供能力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全力推动湖北省宜城电厂2台100万千瓦新建火电机组建设,确保实现首台机组在6月底前、第二台机组在11月底前具备带连续大负荷能力的目标。“推动各类电源稳发增供,加快金塘直流、江苏凤城-梅里等迎峰度夏重点电网工程建设,确保如期投运,全面提升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国家电网有关负责人如是介绍下一步的安排。记者注意到,新能源发电已逐步成为我国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集团提出抓好新能源电源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完成1000万千瓦新增装机投产发电。国家电投全力推进“综合智慧零碳电厂”开发建设,实现对各类分布式能源、储能和负荷的整合调控。2023年以来,通过用户侧产业开发,实现新能源开工181.5万千瓦,储能开工352MW/1831MWh,建成换电站29座。其中,开工41个零碳电厂,建成投产48个项目,形成装机规模62.2万千瓦,聚合可调负荷10.3万千瓦,顶峰能力21.9万千瓦,调峰能力30.1万千瓦,零碳电厂保供初见成效。电力企业存煤整体充足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煤炭的平稳有序供应至关重要。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大柳塔煤矿,伴随着采煤机的轰鸣声,一块块黑金源源不断地通过皮带运输出去。今年以来,这里一直保持着常态化保供的状态。据介绍,国家能源集团自产煤量自2021年10月份以来连续20个月保持5000万吨峰值水平,其中3月份更是创下5300万吨单月历史最高纪录。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全国煤炭产量完成19亿吨,同比增长4.1%。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煤炭生产将继续保持4%左右的增长。上游煤炭“供得上”,下游发电“早储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在中长期合同的支撑和进口煤的强力补充下,今年电力企业纷纷提前加大电煤采购力度,为迎峰度夏增强保供能力。以华能南方分公司为例,当前电煤库存提升至100万吨左右,可用天数超过20天,6月电煤资源已基本落实,同时积极锁定后续进口煤长协资源,保障电煤供应稳定有序。天然气长协资源已锁定7.5亿立方米,其中迎峰度夏期间(7至9月)合同气量为2.3亿立方米,能够满足迎峰度夏发电供热需求。国家电投提前摸查2023年电煤需求,制定采购方案,截至5月30日,年度签订长协合同量1.85亿吨,同比增加0.24亿吨,长协覆盖率达到102%。当前电煤库存1439万吨,同比增加73万吨;30天平均耗煤量可用天数为32天,同比增加1.6天。国家能源集团提前启动电厂存煤热值提升工作,5月份核心区资源调出热值环比提升59大卡,进口煤采购热值环比提升284大卡。截至6月初,集团火电厂总库存超过3359万吨,可用天数超28天。“当前,电力企业存煤整体充足,对迎峰度夏电力供应形成较强的支撑和保障。”中电联规划发展部主任张琳说,根据中电联电力行业燃料统计,截至6月4日,统计口径内发电集团燃煤电厂煤炭库存合计1.13亿吨,同比增长2135万吨,为近四年以来最高值,甚至已超过近两年迎峰度冬期间库存水平;电厂电煤库存可用天数25.6天。王益烜建议,继续保持煤炭稳定供应,并加强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进一步发挥好中长期合同压舱石作用;加大对电煤市场价格的监管;研究制定煤矿保供与弹性生产办法,优先组织满足条件的先进产能煤矿按一定系数调增产能,形成煤矿应急生产能力。(王璐)(转自《经济参考报》)
2023年6月20日
其他

多省份用电负荷创新高!多部门采取措施保障电力稳定供应

近期我国多地持续高温天气,多省份用电负荷创下新高。根据当前情况,多个部门采取有力举措,做好能源安全保供,迎峰度夏。今年以来全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价格有所回落,电煤供应平稳有序。目前全国已投产支撑性电源1700万千瓦以上,各类电源开工、投产情况符合预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从目前情况看,全国发电装机持续稳定增长,统调电厂存煤达到1.87亿吨的历史新高,做好今年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有坚实的基础。华东电网是我国规模最大、电压等级最高的区域电网。2023年夏季,华东电网最高用电负荷预计39725万千瓦,电网保安全、保供应形势较为严峻。为此,国家能源局近日在华东区域举办了跨省区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演练,演练中模拟新能源风机脱网、局部电网全停等多个故障情形,通过采取针对性举措,提升了电力系统保安全、保供应能力。与此同时,为提升电力系统支撑能力,国家电网今年建设迎峰度夏重点电网工程239项,6月底前将全部完工。南方电网已完成13条直流工程的年度“体检”,保障西电东送主通道的安全畅通。(来源:央视财经)
2023年6月19日
其他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

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2023年6月15日
其他

关于调整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成人员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调整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成人员的通知国能综通安全〔2023〕69号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对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成人员进行调整。现将调整后的名单通知如下。召集人:余
2023年6月15日
其他

国家能源局12398能源监管热线投诉举报办理情况通报

国家能源局12398能源监管热线投诉举报办理情况通报(2023年第5期)2023年5月,国家能源局12398能源监管热线(以下简称12398热线)共接收投诉举报786件,办结投诉举报638件(含往期结转)。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当月接收情况2023年5月,12398热线共接收投诉举报786件,环比增长22.62%、同比下降19.63%。其中:投诉690件,环比增长29.70%、同比下降22.47%;举报96件,环比下降11.93%、同比增长9.09%。图一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关于印发《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能发新能规〔2023〕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局,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各派出机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关发电企业,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为统筹推进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工作,促进风电行业高质量发展,我们研究制定了《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现印送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国家能源局在2022年度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成效考核评价中获“好”等次

在2022年度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成效考核评价中,国家能源局获得“好”等次,连续第四年获评考核最高等次。2022年,国家能源局党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定点帮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从甘肃省通渭、清水县实际出发,加强组织领导,增派挂职干部,围绕“五大振兴”开展帮扶工作,为两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产业振兴方面,帮助两县发展新能源,累计建成新能源发电装机142万千瓦,成为当地重要支柱产业。大力开展消费帮扶,帮助两县“陇上孟河”“初祖农耕”“丝路白驼”等电商扩大销售规模,形成品牌效应。帮助两县培育发展20余个特色种植、养殖项目,取得良好效益,助力村集体和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在人才振兴方面,向两县派出挂职干部达到8名,协调专家授课,参加培训的基层干部群众8700余人次,全局党员干部向609名低收入家庭学生捐资,引进助学资金58.5万元。开展“核苗计划”和就业帮扶工程,助力脱贫家庭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在文化振兴方面,在通渭县孟河村挂职的第一书记帮助村里建设村史馆和文化广场,并协调捐赠图书、影音资料,组织开展广场舞、趣味运动会、播放电影等群团活动。组织全局干部和两县干部群众参加“捐步助学”活动。在生态振兴方面,派两县驻村第一书记组织当地党员干部植树1100余株,组织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集中整治行动和户厕改造回头看调查,协调建设生物质供暖试点,推广清洁取暖方式,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在组织振兴方面,全局19个单位与两县10个村支部结对共建,去年赴两县调研65人次,筹集帮扶资金326.9万元。协调帮助1名结对村患病儿童免除30万元手术费用,并筹集善款10万元用于后续治疗。驻村第一书记探索推行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提高村民的村务参与度。2023年,国家能源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突出位置,广泛动员全局系统和社会力量,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创新工作机制、拓展帮扶渠道,持续帮助两县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3年6月12日
其他

国家能源局举办2023年电力安全监管培训班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进一步提升电力安全监管能力,6月7~9日,国家能源局在辽宁沈阳组织开展了2023年电力安全监管培训。本次培训重点宣贯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详细解读了《电力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电力二次系统安全管理若干规定》《电力行业网络安全管理办法》《防止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事故三十项重点要求》等相关文件,系统讲解了电力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和电力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常用法规依据,深入分析了近年的电力安全生产事故事件,使学员们对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电力安全生产相关文件的出台背景、工作思路和落实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推动加快构建上下联动、相互支撑、无缝对接的电力安全监管齐抓共管体系。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大坝安全监察中心、电力可靠性管理和工程质量监督中心、各派出机构,全国有关省(区、市)电力管理部门有关负责人和安全监管人员等共70余人参加培训。
2023年6月9日
其他

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

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强调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蔡奇陪同考察并出席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在建设美丽中国上取得更大成就。5日至6日,习近平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王莉霞陪同下,深入巴彦淖尔市的自然保护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林场、水利部门等调研。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是我国北方多个生态功能交汇区,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5日下午,习近平来到这里,了解当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等情况,察看乌梁素海自然风貌和周边生态环境。习近平强调,治理好乌梁素海流域,对于保障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乌梁素海治理和保护的方向是明确的,要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随后,习近平来到位于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察看土壤、种子样品等展示,对当地开展盐碱沙荒地改良改造和综合利用,推动科学灌溉,推广现代农业表示肯定。习近平走进田间,仔细察看小麦、辣椒长势,向现场农技人员询问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他指出,示范园区要在推广现代农业方面真正发挥作用,不断探索,找到适宜这里的品种、技术和耕种方式,成本要降下去、效益要提上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河套地区条件得天独厚,虽然不缺水,但也要节约水资源,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不能搞大水漫灌。总体上看,内蒙古的草原已经过牧了,要注意休养生息。6日上午,习近平来到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了解“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情况。自1978年起,该林场大力治理耕地盐碱化造成的土地沙化问题,累计造林3.9万亩。在林场,习近平听取内蒙古“三北”工程建设和林场治沙造林情况介绍,并实地察看正在治理的沙地。习近平强调,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这是一个滚石上山的过程,稍有放松就会出现反复。像“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样的重大生态工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干成。三北地区生态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林场的工作很辛苦,也很有成效,要继续做好。科研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实践中形成的真知变成论文,当党和人民需要的真博士、真专家。习近平随后来到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考察。河套灌区是我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现已形成完整的7级灌排体系。习近平结合沙盘、屏幕,听取当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河套灌区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水资源绿色高效利用等情况介绍。习近平强调,河套灌区灌溉工程是千年基业,花了很大功夫,也很值得。要继续完善提升,提高科学分水调度水平。同时要量入为出,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尽可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6日下午,习近平在巴彦淖尔市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梁言顺先后发言。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相关省区负责同志提交了书面发言。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党中央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务,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经过40多年不懈努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步入良性循环,荒漠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荒漠化和土地沙化实现“双缩减”,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抑制,防沙治沙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健全,绿色惠民成效显著,铸就了“三北精神”,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防沙治沙特别是“三北”等工程建设的决策是非常正确、极富远见的,我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习近平指出,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而且荒漠化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等高度耦合。荒漠化、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导致的生态灾害,制约着三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构成挑战。当前,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但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变。这两年,受气候变化异常影响,我国北方沙尘天气次数有所增加。现实表明,我国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我们要充分认识防沙治沙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提高站位,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习近平强调,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是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以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为根本目标,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施策,加强统筹协调,突出重点治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统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着力培育健康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要强化区域联防联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行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统筹谋划,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生态防护网络。要优化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严格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控,留足必要的生态空间,保护好来之不易的草原、森林。习近平强调,要突出治理重点,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要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以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贺兰山等为重点,全面实施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加快沙化土地治理,保护修复河套平原河湖湿地和天然草原,增强防沙治沙和水源涵养能力。要全力打好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科学部署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要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全面抓好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贺兰山、六盘山等区域天然林草植被的封育封禁保护,加强退化林和退化草原修复,确保沙源不扩散。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科学治沙,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坚持以水定绿、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大力发展节水林草。要科学选择植被恢复模式,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坚持乔灌草相结合,营造防风固沙林网、林带及防风固沙沙漠锁边林草带等。要因地制宜、科学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习近平强调,要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积极参与全球荒漠化环境治理,重点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荒漠化防治,引领各国开展政策对话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沙尘灾害天气。习近平最后强调,实施“三北”工程是国家重大战略,要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机制,强化协调配合,统筹指导、协调推进相关重点工作。要健全“三北”工程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撑体系,建立稳定持续的投入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保持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锲而不舍推进“三北”等重点工程建设,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陪同考察并出席座谈会。李干杰等陪同考察并出席座谈会,何立峰陪同考察,马兴瑞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有关省区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来源:新华社)
2023年6月8日
其他

全国首个13MW级陆上风电机组全功率试验平台投用

6月7日,全国首个13MW级陆上风电机组全功率试验平台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完成首次测试,成功并网,标志着我国陆上风电机组研发验证正式步入10.X(10-11MW)时代。运达股份13MW级陆上风电机组全功率试验平台投入使用。运达股份供图全功率试验台是风电行业各大主机厂家产品研发迭代和整机质量验证的载体,在机组产品研发和质量验证闭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投用的13MW级陆上风电机组全功率试验平台是迄今为止我国陆表测试功率最大的风电机组全功率试验平台,投运后可为电压等级为10.5kV、1140V交流电的13MW及以下,690V交流电的6MW及以下的双馈机组、半直驱机组提供全功率整机试验。该平台由我国风电企业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大型风电机组全尺寸整机试验系统建设和地面测试领域实现了多项前沿技术突破,其中包括钢混动力基础无焊点整体浇筑技术、扭矩闭环运行控制与多源数据采集分析技术和大容量功率硬件在环实时电网模拟技术等。业内人士认为,13MW级陆上风电机组全功率试验平台可准确模拟、测试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的相关参数,为风电机组研发设计及性能评价提供可控的试验环境,将为我国陆上风电大容量机组进一步开发奠定坚实基础。(朱珠芸茜
2023年6月8日
其他

换装“中国心”!国内首台150兆瓦级大型冲击式转轮成功投运

6月7日,国内首台单机容量最大功率150兆瓦级大型冲击式转轮在四川田湾河流域梯级水电站正式投入运行。当日上午10时7分33秒,这台换装“中国心”的水电机组成功并网发出“第一度电”,标志着我国已经实现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电机组从设计、制造到运行的全面自主化,开启了我国水力发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现场技术负责人测量转轮与主轴法兰面距离。受访者供图转轮是水电机组最核心的部件,被誉为水电机组的“心脏”。冲击式水轮机是通过高速射流冲击水斗带动转轮发电,转轮内类似“导水机构”的部件被几个“喷嘴”代替。从喷嘴喷出的水流流速可达100米/秒,换算下来约为360公里/小时,和高铁行驶的速度相差无几。此次投用的国产首台150兆瓦级大型冲击式转轮重约20吨,最大直径约4米,由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自主研制,于今年5月16日成功下线,经过多日的安装调试,于今日在位于四川省石棉县的川投田湾河流域梯级水电站得到实际运用并成功发电。2021年开始,为实现我国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电机组关键核心技术“从无到有”的突破,川投集团与东方电气集团开启央地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的科技攻关新模式:川投田湾河公司共享多年运行数据、重要参数并提供试运行条件,东方电机发挥水力开发、造型设计、软件开发、模型装置研制等技术优势紧密合作攻关。“本次水电机组的成功投用标志着该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实质性应用成效,也将在今后为国内同类型机组的运行和维护积累宝贵经验,意义重大。”川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说。该负责人表示,当前,川投集团正在积极打造千万千瓦级能源产业。未来将依托相关重点项目,进一步强化央地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模式,优势互补打造更多高水平科技创新联合体,为更多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提供应用场景,推动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陈科
2023年6月8日
其他

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迎来窗口期

“氢能未来可能成为10万亿元的产业。”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近日在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上说,我国氢能能源技术发展已实现局部突破,呈现阶段性进步特征。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已迎来窗口期。一批产业集群涌现北方,山东。全国首座高速加氢站、首座港口加氢站先后建成,25座加氢站日供氢能力超过20吨,燃料电池车辆总推广数已超过1000辆……“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进展迅速,该示范工程的整体目标,将建设1条氢能高速、2个氢能港口、3个科普基地、4个氢能园区、5个氢能小区等。位于南方珠三角腹地的佛山市南海区,已聚集氢能企业和机构超150家,涵盖氢能全产业链,形成超600亿元投资规模的产业集群。“示范应用项目推动着产业体系的构建。”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陈文淼说,通过类似“氢进万家”这样的示范工程,逐步扩大氢能的应用领域,扩大使用场景,增加氢的使用量,最终可降低成本。面对氢能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我国通过五大示范城市群以及“氢进万家”等一批示范项目,持续推动氢能在交通、建筑、储能等领域的综合应用,带动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也推动了区域优化布局。据业内专家介绍,我国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相关产业链已经建立;面向重卡的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成为氢能产品的高技术亮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链和产业链,燃料电池整车产品的竞争力也显著增强,商用车的氢耗、续时里程、能启动等主要性能指标持续优化。截至4月底,我国氢能燃料电池累计推广量接近1.4万辆,其中商用车超过1.3万辆,商用车的推广规模全球领先,而且实现了港口、矿山、环卫、城建、公交、城际物流等重型作业及远程大宗商品运输全场景的覆盖。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国建成加氢站超过350座,位居全球第一。“我国氢能产业正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说,石油化工、煤化工、氢冶炼和氢储能领域建设不断加速。一批氢能产业集群正在涌现,应用领域方兴未艾,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不断完善。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国辉展示了一张关于“西氢东送”全国氢能骨干网络的未来规划图。“至2050年,基本上所有的氢都会通过管道来进行输送,我们构建了联通多地‘一横一纵三支’的北方氢能大管网,全长五六千公里;该规划还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川渝地区。”储运仍是薄弱环节宁夏,某天然气掺氢降碳工程中试项目基地。研究人员正忙碌着,分析掺氢天然气管道的分层现象,对掺混的不同比例进行测试。距其近千里之外的河南,从济源到洛阳之间,有一条25公里长的纯氢输送管道,是国内目前已建管径最大、压力最高、输量最高的氢气管道,已经运行了8年。“纯氢或掺氢管道输送是打通制氢和用氢的最后一公里。”李国辉说,我国氢能资源的分布非常不均衡,氢能资源主要分布在炼化企业,风光发电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的西北、东北、中西部等地区。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期氢能储运主要服务区域内就近短途运输,未来中长距离储运需求较大。欧阳明高说,储运仍然是氢能全技术链的薄弱环节,虽然有各种技术创新,但真正能够落地的颠覆性技术还没有出现。“目前,我国已建成的有一定规模的纯氢管道达3条,不到100公里,几乎都是以炼油化工用氢为目的。针对天然气掺氢长距离混输实践,仅有几家掺氢平台试验。”李国辉说。“到2050年,如果我们的氢能储运规模达到7000万吨,其中大概一半以上是需要管道来输送的,也就是3500万吨,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天然气管道的规模,可能需要的管道里程在15万公里到20万公里之间。”李国辉预测。“亟待加快氢气储运装备开发能力建设。”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研究员李翔说,我国核心氢气储运装备能力建设欠缺,氢气储运装备材料、设计制造、安全状态监测与评价等方面均存在不少挑战。在公众关注的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方面,陈文淼说,目前燃料电池和氢能的使用成本仍然较高,相关动力装置仍存在“买得贵、用得贵”的实际情况。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认为,与全球领先水平相比,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整体上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关键的核心零部件及材料器件方面,如碳纸、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纤维材料、加氢设备、相关管阀件等对外依存度较高。大规模可节省能源制氢技术、高可靠性特别是70兆帕加氢技术等关键技术水平仍然有待提高。需跨界协同破短板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发布了氢能相关战略,欧、美、日、韩等主要经济体都把绿氢作为长期发展的战略,并制定相应政策。2022年,我国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国将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到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迎来窗口期,这也是世界氢能产业的窗口期。”专家认为,在碳中和的愿景之下,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一个共识,绿氢已成为氢能产业发展的重点。李国辉说,氢能产业布局已经遍布全国,30个省份将氢能写入了“十四五”发展规划。但市场层面、技术层面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与完善的地方。“要加强薄弱环节技术攻关,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张进华说,培育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复杂系统工程,其技术创新难度高、能源供应体系重塑挑战大,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多方的高度协同、共同推进。“未来需要发展更加先进的制氢技术。”国际氢能协会主席谢菲尔德说,目前绿氢还面临一系列挑战,如绿氢的制备技术门槛比较高,成本也比较高,未来对于绿氢制备的流程和设备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同时其投资回报也需要进行优化。“跨界融合,突破关键技术的制约。”陈文淼说,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有共建单位16家,包括产、学、研、用等相关多家单位,通过深度协作和融合,充分发挥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优势,共同推动燃料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协同创新,共促发展。”徐念沙说,发展氢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未来应加强各国之间在氢能领域的深度合作,进一步破解氢能产业技术和装备的短板弱项,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刘宏宇)(转自《经济参考报》)
2023年6月5日
其他

我国将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

6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会议提出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229.1万辆和222.2万辆,同比均增长42.8%,市场占有率达27%;新能源汽车出口34.8万辆,同比增长170%。会议指出,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动力电池系统、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体系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国内国际资源开发利用,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提升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技术创新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仍需努力,同时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微型电动车研发等方面有待继续发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从今年以来汽车数据总体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表现稳健,产业供给能力、供给质量不断提升,成为稳工业重要力量。业内人士指出,行业普遍预测新能源汽车发展将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将有望迎来新高。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汽车消费信心依然有待提振,汽车消费潜力仍有待释放。对此,会议指出,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优化消费环境,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新举措有望对未来几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推动效果。”崔东树表示,补贴退坡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影响不小,消费者对于价格和征税方面比较敏感,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将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同时也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稳健增长。(高亢)(来源:新华社)
2023年6月5日
其他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六一”国际儿童节快乐

习近平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强调争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儿童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六一”国际儿童节快乐蔡奇丁薛祥陪同考察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31日上午来到北京育英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节日。习近平强调,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陪同考察。北京育英学校1948年创办于河北西柏坡,前身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供给部育英小学校”。75年来,学校在老一辈革命家关心关怀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行学制创新,开展特色办学,引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习近平来到学校,首先走进校史馆,了解学校历史沿革、建设发展和近年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落实“双减”政策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情况。习近平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知识智力、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培养缺一不可。“双减”政策落地有一个过程,要久久为功。要引导家长、学校、社会等各方面提高认识,推动落实好“双减”工作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育英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让每一位育英学校的学生牢记学校的光荣历史,铭记党的关怀,赓续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从小听党话、跟党走,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习近平步行察看校园环境。篮球场上学生们正在打篮球、跳绳,上体育课。习近平指出,提高人的健康素质,青少年是黄金期。这个阶段,长身体是第一位的,身体好了,才能为今后一生的学习工作打好基础。体育锻炼是增强少年儿童体质最有效的手段。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不是要吃得胖胖的,而是要长得壮壮的、练得棒棒的。体育锻炼要从小抓起,体育锻炼多一些,“小胖墩”、“小眼镜”就少一些。学校要把体育老师配齐配好,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都要为少年儿童增强体魄创造条件。随后,习近平来到学生农场。这里是学生开展农业种植活动的实践场所,阳光下、田垄上,一排排绿油油的菜苗生机勃勃。孩子们拿着水桶、铲子、耙子、毛笔,为西红柿、黄瓜等浇水、松土、除草、授粉。习近平强调,很多知识和道理都来自劳动、来自生活。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提高劳动能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知识。现在一些城里的孩子接触农村、接触大自然少,不光“四体不勤”,而且“五谷不分”,对吃的是什么、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都不知道,更体会不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对同学们说,认识大自然,首先要从认识身边的植物开始。同学们栽培的各种植物,虽然书本上都有介绍,但大家亲手种、亲自培育、跟踪观察,收获肯定是不一样的。希望同学们从“学农”中感受到农作的艰辛和农民的不易,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爱粮食、尊重自然的良好习惯,为建设美丽中国作贡献。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从娃娃抓起,通过生动活泼的劳动体验课程,让孩子亲自动手、亲身体验、自我感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早植入孩子的心灵。学校思聪楼二层科学教室不时传出欢声笑语,习近平走进教室,师生们告诉总书记,他们正在运用所学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斜面运动等知识,用积木动手设计搭建过山车模型进行验证。习近平指出,科学实验课,是培养孩子们科学思维、探索未知兴趣和创新意识的有效方式。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当下勇当小科学家,未来争当大科学家,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习近平随后来到五年级教师办公室,看望正在研讨备课的老师们,询问课后服务课程结构设置等情况。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是好的,我国的基础教育在世界上是有优势的,要坚定文化自信,把自己好的东西坚持好,把国外好的东西借鉴好,与时俱进、开放发展,让孩子们有更广阔的眼界、更开阔的思路、更开放的观念,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勇于创造世界奇迹的国之栋梁。习近平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广大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人民教育家为榜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努力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在学校小广场上,师生们热情欢送总书记。习近平祝愿孩子们茁壮成长、健康成才,并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六一”国际儿童节快乐。他说,今天我专程来北京育英学校看望大家,和小朋友们共庆“六一”儿童节。看到同学们天真活泼、朝气蓬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感到非常高兴。党中央始终关心关怀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努力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环境。我相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各族儿童一定会越来越幸福,一定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各方面要切实做好与儿童事业发展有关的各项工作,关心帮助困难家庭的孩子特别是孤儿和残疾儿童,让所有孩子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都能有一个幸福美好的童年。习近平对同学们说,今天的少年儿童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接班人和未来主力军。为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在是我们这一代人在努力奋斗,未来要靠你们去接续奋斗。习近平祝愿广大家长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祝愿广大教师在神圣的岗位上作出新的贡献。尹力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北京市负责同志陪同考察。(来源:新华社)
2023年6月1日
其他

我国海上首个百万吨级二氧化碳封存工程投用

6月1日,在距离深圳西南约200公里的中国海油恩平15-1原油钻采平台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被捕获、分离、加压至气液混合的超临界状态回注至距平台3公里远、在海床800米底下的“穹顶”式地质构造中实现长期稳定封存这是我国海上首个百万吨级二氧化碳封存工程每年封存量达30万吨,总计超15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1400万棵这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处理、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技术和装备体系实现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领域从无到有的重要突破恩平15-1平台是亚洲最大的海上原油钻采平台所在海域平均水深约80米中国海域地壳稳定性好、沉积盆地分布广、地层厚度大、构造地层圈闭多具备封存二氧化碳的良好地质条件封存潜力达2.58万亿吨(来源:新华社)
2023年6月1日
其他

我国核技术应用市场预计2025年可达万亿规模

在近日举行的2023年核技术应用产业国际大会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了国内首份《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报告(2023)》(下称“报告”),预计我国核技术应用市场2025年可达万亿规模。核技术应用,通常指民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或同位素及辐射技术应用,属于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世界上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核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近年来,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进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技术转化应用空前活跃,逐步形成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态势。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法人单位已超9万家。在役民用研究堆(临界装置)有18座(可生产同位素的5座)。在用各类射线装置约23万台、放射源15.7万枚。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核技术应用专委会主任、国家原子能机构原副主任王毅韧表示,保守估计,我国核技术应用产值,从2015年的3000亿元,到2022年底已接近7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工业应用产值占比超过50%,医用核技术产值占比约20%,发展相对成熟。与此同时,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布局明显提速。根据报告,核技术应用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成渝经济圈等区域实现了规模化重点布局,也从嵌入区域经济集群中获得了溢出效应。目前,四川和陕西两省,山东烟台、四川绵阳和湖南衡阳三市,浙江海盐、四川夹江、甘肃金塔三县均已出台同位素应用相关规划,多个产业园项目陆续开工。但是,我国核技术应用的发展也存在短板。报告指出,产业发展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高端核探测器多依赖进口,核分析技术产业服务方式需要创新,医用同位素对外依存度大,放射性药物创新研发投入亟待加强。“核技术产业发展不仅需要产业政策的支持引导,也离不开业内同行的合作交流、相互促进、优势互补,联合攻关,共同打通产业化过程中种种障碍,避免同行业内的低水平同质竞争,促进核技术应用产业健康快速高质量发展,造福于全社会。”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表示。报告指出,未来核技术应用的发展要以创新为动力,加大研发投入、对接应用场景、完善标准体系,尽快实现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同时,做大核技术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协同壮大新兴产业。(王璐
2023年5月29日
其他

全球陆上最大叶轮直径风机下线

记者从明阳集团获悉,由明阳智能自主研发的MySE10.X-23X陆上风电机组5月26日正式下线,这是明阳大庆基地实现整机和叶片“双投产”的首台风电机组。该机组凭借230余米的超大叶轮直径,一举刷新全球已下线最大叶轮直径陆上风电机组纪录,标志着我国超大型陆上风电机组研发和制造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以及明阳风电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大庆基地正式投产。据介绍,MySE10.X-23X陆上机组叶轮直径超230米,相当于3.6架波音747并列翼展长度,最大扫风面积超过42000平方米。在满发风速下,单台机组转动一圈可发21度电,一年可发3500多万度清洁电力,可满足约12500个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电需求,相当于每年节约1.1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万吨。凭借超长叶轮直径和10.X兆瓦超大单机容量,MySE10.X-23X风电机组可广泛应用于陆上中高风速地区。针对“三北”地区超低温环境特点,以及“沙戈荒”风电大基地的极端环境条件,机组采取抗低温、防风沙等一系列创新设计,可有效应对严寒、高温、风沙等极端环境条件。机组搭载的超长叶片通过材料、工艺、结构、精益制造和智能数字“五位一体”的创新矩阵,结合多目标优化方法,提高生产可靠性和结构安全性,降低叶片重量,保证优异气动效率和发电能力。风机下线所在的明阳大庆风电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是明阳智能助力黑龙江省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在大庆市布局的重点项目,也是明阳智能在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李丽云)(转自《科技日报》)
2023年5月29日
其他

水力发电“靠天吃饭” 如何才能“旱涝保收”?

眼下正值迎峰度夏的准备阶段,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夏季,我国西南地区东部及华中中部将面临降水偏少、气温偏高的局面。在四川,水电占到了当地总发电量的八成。去年夏季,这里就曾因遭遇历史同期最少降雨量等极端情况,出现电力电量“双缺”的局面。“靠天吃饭”的水电如何“旱涝保收”?今夏用电高峰即将到来,这里的准备情况如何?记者前往四川进行了调研。水能丰富的雅砻江流域,是我国第三大水电基地。沿江共有二滩、锦屏、两河口等7个已投产水电站。记者在雅砻江流域调研时发现,这里的水电站都在主动消落水位。二滩电厂副厂长
2023年5月28日
其他

可再生能源建设提速 绿色发展再添动力

今年以来,一批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有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青藏高原,海拔3300米的青海玛尔挡水电站一派繁忙,3600多名建设者克服高原缺氧等困难,日夜奋战,大坝填筑工程已完成超87%;库布其沙漠,总投资超800亿元的全球最大规模“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施工正酣,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送电约400亿千瓦时;东南海域,场址面积约22.9平方公里的福建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开工建设,首次批量化采用16兆瓦及以上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截至2022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超过1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全国煤电装机。今年1至4月,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6251万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4%。当前,各地区各部门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进入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装机规模稳步扩大,产业竞争力不断巩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海拔4600米的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建设现场,升压站全面进入安装调试,建设者们正为年中投产目标做最后准备。这个世界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施工面积超1600万平方米,相当于2200多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国投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杨志伟介绍,项目建成后年平均发电量20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超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万吨。通过接入两河口水电站,能够实现水光互补,平抑光伏电站发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低碳发展,这是潮流趋势,顺之者昌。”可再生能源是天然的绿色能源。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稳步扩大,新增装机1.52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2%,已成为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利用水平稳步提升,发电量达2.7万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今年一季度,全国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99.8%、风电平均利用率96.8%、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98%。能源企业抢抓可再生能源发展机遇,加大力度规划项目建设:今年国家能源集团计划建成投产山东渤中、江苏射阳、浙江象山等海上风电项目,以及宁夏宁东、新疆甘泉堡等一批光伏基地项目;华能集团全年计划新能源开工3000万千瓦以上,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要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建设,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装机规模预计分别为4.3亿千瓦、4.9亿千瓦、4.23亿千瓦左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同时,技术创新攻关力度持续加大,产业竞争力不断巩固。轮毂中心高146米、相当于50层楼高;叶轮直径252米,扫风面积约7个足球场大小;风机转动一圈,发电量可供三口之家使用7天左右。今年,我国自主研制的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得到批量化使用,这让参与研发的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很自豪。“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攻克了超长柔性叶片、大型主轴轴承国产化、超大容量发电机小型化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刷新全球最大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纪录。”武钢说,企业将继续坚持自主技术创新,提高风电机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当前,全球新能源产业重心进一步向中国转移,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光伏企业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81%,创世界纪录;2022年,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减排二氧化碳中,由中国制造的装备贡献度超过40%。开发布局持续优化,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阳光照在南太行山,蓝色的光伏幕墙如同波浪般延伸。河南辉县市裴寨产业园内,厂房建设如火如荼。“厂房装上光伏幕墙后,每年能发电约33万千瓦时,节约用电成本约30万元,剩余的电上网还能带来额外收益,已吸引多家企业签约入驻。”辉县市张村乡党委书记郭冬卫介绍。充分利用山区地形、农户屋顶、工厂厂房等资源,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预计到今年上半年,辉县市户用光伏安装数将突破2万户,工商业光伏电站达到150座。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并举,可再生能源开发布局优化。“大而强”,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截至今年4月,第一批9705万千瓦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项目并网工作积极推进,力争于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并网投产,第二批基地项目陆续开工建设,第三批基地项目清单已印发实施。“小而美”,分布式发展成为风电光伏发展主要方式。在建筑屋顶、院落空地、田间地头,风机呼呼转动、光伏板熠熠生辉。今年一季度,光伏新增并网装机3366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1813万千瓦,占比超53%。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正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黄河上游、河西走廊、黄河几字弯等七大陆上新能源基地;统筹推进川滇黔桂、藏东南两大水风光综合基地开发建设;推动海上风电近海规模化开发和深远海示范化开发。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可再生能源应用场景融合创新。内蒙古乌兰察布,三峡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光伏板下,种植了苜蓿、羊草等耐寒耐旱植物,“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绿色发展模式正在形成。“光伏板可以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提高植被生长率。一期项目于2021年底建成投产,二、三期项目计划今年底建成。”三峡能源建管分公司北部建管副主任张小龙说。在青海,国家电投通过“生态光伏+储能+蓄热”一体化,满足贵南县农牧民群众3万余人的供电、供暖等需求;在新疆,中国石化库车绿氢示范项目进入投产冲刺阶段,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优势年产绿氢可达2万吨……光伏+农业、光伏治沙、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新模式新业态,形成多能互补、因地制宜、多元融合发展新局面。输电通道建设加速,消纳水平有力提升我国风光资源大多分布在“三北”地区,而用电负荷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和南方地区,跨省区输电压力较大;再加上风电、光伏发电存在间歇性波动性,未来大规模高比例接入,将给电力系统平稳运行带来挑战。因此,可再生能源既要大规模开发,也得高水平消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输电通道,助力新能源“发得出”。眼下,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金沙江上游送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施工正忙,建成后每年可向华中地区输送来自川藏高原的清洁电能近400亿千瓦时。“川藏高原的水电和新能源资源富集,蕴藏巨大。未来20年,金沙江、澜沧江等大型水电基地及周边的大规模光伏基地将陆续开发建设,总装机规模将超过1亿千瓦。”国网湖北电力副总经理周新风介绍。作为首个进入川藏高原腹地的特高压直流工程,金上—湖北工程每年可替代燃煤超过17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400万吨,将大幅提高华中地区绿电比例。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现场设备轰鸣,项目建成后我国西南电网的主网架电压等级将从500千伏提升至1000千伏,每年可输送清洁电能超过350亿千瓦时;驻马店—武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稳步推进,将助力西部、北部清洁能源大规模输送,满足华中地区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输电通道建设加速,有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消纳水平。推进储能建设,推动新能源“用得好”。广西南宁,“十四五”时期华南地区首个抽水蓄能电站加紧建设。“目前地下厂房第二层的开挖工作已完成,预计今年底完成厂房开挖支护,开始机电设备安装。”南网储能公司工程建设管理分公司工程部经理刘操说。2022年,我国抽水蓄能建设明显加快。全国新核准抽水蓄能项目48个,装机6890万千瓦,超过“十三五”时期全部核准规模,全年新投产88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今年,国家电网计划再开工建设5座、投运4座抽水蓄能电站;南方电网将继续加快推进南宁、梅州二期、肇庆浪江、惠州中洞等4个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建设。锂离子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等新型储能装机增长持续提速。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比2021年底增长110%以上。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加快抽水蓄能、调峰气电、新型储能等电力系统调峰能力建设,大力提升居民和工商业用电负荷弹性,为风电、光伏等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深入实施能源安全新战略,坚定不移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美丽中国的生动画卷正徐徐铺展。(丁怡婷
2023年5月28日
其他

电力数据回升彰显中国经济活力 多部门积极应对用电高峰

今年以来,随着消费逐步回暖、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全国多地用电量增速回升,释放经济恢复向好的积极信号。国家能源局表示,今年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较去年会有较大的增长。各地正采取多项举措,全力保障民生和重点用能单位用电。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前4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81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从单个月份来看,1~2月、3月、4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3%、5.9%、8.3%,共有26个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实现了正增长。得益于乡村用电条件改善、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以及消费回暖等因素的影响,第一产业用电量3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第二产业用电量186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第三产业用电量48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42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3%。数据显示,中国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明显上升,说明经济增长动能正在转换。在南方电网经营的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五个省区,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2%。其中,在大湾区内地9市中,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占制造业比重为50.1%。此外,数据显示,4月份住宿和餐饮业用电量同比增速达28.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用电增速均超过25%。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可能超过13.6亿千瓦,较去年有较大的增长。国家能源局督促各类电源迎峰度夏前投产发挥保供作用。要求支撑性电源不少于1700万千瓦。持续优化区域主网架结构,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持续做好电煤供应保障、严格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等工作进行安排。国家电网今年建设迎峰度夏重点电网工程239项,目前已完工60%,6月底前将全部完工。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形势趋稳向好和气温逐步升高,预计今年二季度电力消费增速将明显回升。(来源:央视网)
2023年5月26日
其他

非凡十年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结硕果

第三届“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论坛今天(5月25日)在厦门闭幕。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10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能源合作中取得了一批实打实的成绩。政策沟通持续深化。10年来,我国先后与9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建立政府间能源合作机制。倡导建立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成员国达到33个。搭建了中国—阿盟、中国—非盟、中国—东盟、中国—中东欧、亚太经合组织可持续能源中心等5个区域能源合作平台。10年来,建设了一大批能源基础设施。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C线、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等跨境油气管道相继建成投产,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美洲、亚太五大油气合作区建立形成,与俄罗斯、蒙古等7个国家开展电力互联互通项目。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还积极“走出去”,在
2023年5月26日
其他

关于进一步做好电力行业防汛抗旱工作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进一步做好电力行业防汛抗旱工作的通知国能综通安全〔2023〕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局,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各派出机构,大坝中心,全国电力安委会各企业成员单位,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工作部署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关于贯彻全国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认真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的通知》(国汛办电〔2023〕18号)、《关于切实做好基层干部和防汛抢险人员安全防护工作的通知》(国汛办电〔2023〕23号)有关要求,进一步做好电力行业防汛抗旱工作,确保电力行业安全度汛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部署。各单位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强大力量和实际行动,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要求,不断强化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立足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毫不松懈做好当前和下一阶段电力行业防汛抗旱工作。二、层层压实责任。各电力企业要压实各层级、各部门防汛抗旱责任,理顺责任压力传导机制,明确责任落实到位标准,并加强对所属部门单位责任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各派出机构、各省级电力主管部门要将电力行业防汛抗旱工作纳入监督管理范围,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及时组织开展防汛抗旱“四不两直”检查,严肃处理责任不落实、准备不充分、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三、扎实做好准备。各电力企业要做足防汛抗旱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抓住主汛期到来前的窗口期,进一步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确保问题整改闭环;抓紧修订完善预案方案,针对极端暴雨、超标洪水、突发山洪、城市内涝等灾害险情,细化完善应对措施,强化预案衔接和实战演练,着力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的原则备足备好应急人员队伍和抢险物资装备,确保需要时能够立即投入使用。四、全力抢险救灾。各单位要加强与当地政府及水利、气象、应急、地震、国土资源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密切掌握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情况,加强灾害险情会商,精准研判汛情发展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强化应急协调联动,落实防范措施,提升应对异常气象、洪水、地震和地质灾害等突发事件的能力;遇有险情,快速响应、妥善处置,坚决将人的生命安全摆在第一位,及时疏散撤离可能受影响的人员,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五、加强安全防护。各单位要充分认识防汛抢险救援工作的风险性、特殊性和复杂性,深刻吸取福建省龙岩市4名基层干部进村巡查时因桥梁坍塌落水失联的惨痛教训,高度重视基层一线和防汛抢险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按要求配备救生装备和安全护具,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安全防范意识,提升自我防护能力。要科学制定抢险救援方案,加强抢险过程风险管控,严防发生次生事故,有效保障抢险人员安全。六、统筹防汛抗旱。各单位要统筹防汛和抗旱,坚持两手抓,协同推进各项工作。要加强情景预想,落实有效措施,注意防范旱涝急转可能造成的水位陡涨、山洪、泥石流、城市内涝等灾害风险。水电站在严格执行汛期调度纪律的同时,可根据电站实际情况和蓄水来水情况,及时向调度部门提出合理建议,充分发挥拦洪削峰、兴利发电、农田灌溉及城乡用水保障等作用。
2023年5月26日
其他

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突破8亿千瓦

国家能源局今天(5月25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风电装机3.8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4.4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突破8亿千瓦,达到8.2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的30.9%,其中风电占14.3%,光伏发电占16.6%。今年1—4月,全国风电光伏发电量达到48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8%,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7.2%,较去年同期增长3个百分点。随着我国电源结构加快由以煤为主向多元化、绿色化转变,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突破8亿千瓦,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年5月25日
其他

《<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案例解读》第四、五章发布

为指导各地更好地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国办函〔2022〕39号),及时总结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优秀做法,我们组织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国家电投集团、三峡集团、中广核集团、光伏行业协会、风能协会等单位开展了案例解读编制工作,形成了《案例解读》,拟按章节以连载方式陆续发布,供大家在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参考。3月、4月已分别发布第一、第二、第三章内容,现发布第四、五章内容。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联系方式:010-81929522/81929525(传真)电子邮箱:xinny@nea.gov.cn附件:《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案例解读第四、五章《案例解读》编委会
2023年5月25日
其他

田湾核电站7号机组穹顶球带成功吊装

位于江苏连云港的田湾核电站是全球在建加在运总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5月19日,田湾核电站7号机组穹顶球带成功吊装,标志着该机组从土建施工高峰全面转入安装阶段。田湾核电站7号机组穹顶吊装分为球带和球冠两个部分。此次吊装的球带为环带型结构,上口直径36.522米,下口直径44米,高度12.269米,球带内分布着不同规格的安装设备,包括16台穹顶非能动热交换器、44件贯穿件、4台氢气复合器等设备。田湾核电站已建成的6台机组累计安全发电超过3700亿千瓦时。正在建设的7、8号机组单机容量126.5万千瓦,每台机组每年预估发电约100亿度。7、8号机组建成后,田湾核电站装机总量超900万千瓦,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超过70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740万吨,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毛俊)(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年5月19日
其他

国家能源局发布1-4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5月1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4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4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6.5亿千瓦,同比增长9.7%。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8亿千瓦,同比增长12.2%;太阳能发电约4.4亿千瓦,同比增长36.6%。1-4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1145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31小时。其中,水电738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167小时;太阳能发电415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17小时;风电866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87小时;核电2472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25小时;火电1424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7小时。1-4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802亿元,同比增长53.6%。其中,太阳能发电743亿元,同比增长156.3%;核电212亿元,同比增长52.4%。电网工程完成投资984亿元,同比增长10.3%。
2023年5月19日
其他

关于开展电力系统调节性电源建设运营综合监管工作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电力系统调节性电源建设运营综合监管工作的通知国能发监管〔2023〕3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局,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各派出机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各发电企业,各储能企业: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新型能源体系规划建设,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进一步推动电力系统调节性电源及资源更好发挥作用,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23年能源监管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国能发监管〔2023〕5号),国家能源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电力系统调节性电源建设运营综合监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监管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开展抽水蓄能、煤电灵活性改造机组、燃气发电、调节性水电、新型储能等灵活调节性电源及资源建设运营综合监管,全面摸清底数,聚焦规划建设、调度运行、市场交易、价格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监管意见建议,推动相关政策完善落实,切实发挥调节性电源及资源在提升电力系统整体运行效率、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能源高质量发展。二、监管范围和对象(一)监管范围全国范围内符合以下条件的调节性电源及资源,具体如下:1.所有在运、在建抽水蓄能项目。2.“十三五”以来实施灵活性改造、接入电压等级220千伏及以上、单台机组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的煤电项目。3.“十三五”以来投产、接入电压等级110千伏及以上、单台机组容量10万千瓦及以上的燃气发电项目。4.具有库容日调节及以上调节能力、装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的水电项目。5.2020年1月1日以来并网的新型储能项目。(二)监管对象各电网企业、各发电企业、相关储能企业、各电力调度机构和电力交易机构(以下简称电力企业)。三、监管内容及依据(一)关于调节性电源落实国家有关规划政策的情况重点监督调节性电源(包含抽水蓄能、煤电灵活性改造、燃气发电、调节性水电)执行国家规划文件的情况,项目布局、工程建设进度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建设管理是否符合核准文件有关要求、是否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等。主要依据:《电力监管条例》(国务院令第432号)、《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73号)、《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
2023年5月17日
其他

章建华带队赴北京市全面从严治党党性教育基地开展主题教育党日活动

为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2023年5月15日上午,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带领综合司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赴北京市全面从严治党党性教育基地开展主题教育党日活动。在党性教育基地,全体党员干部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资料,切身感受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各个历史时期共产党人坚守誓言、坚持宗旨、坚定信仰的优良传统。通过情景式教学“穿越时空”,与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面对面讨论共产党员的人生、理想和信念,身临其境地感受江姐钢铁一样的革命信仰和意志……章建华同志强调,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共产党员应有形象的生动描绘。今天,“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的生死考验相对少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更多的体现在“平常时候”,全体党员干部要在平常时候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实干为舟,以奋斗作桨,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能源力量。
2023年5月16日
其他

世界最大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试运行

今天(5月14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世界最大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成功实现首船卸料和管线通气,进入试运行阶段,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高香港清洁能源发电比例,对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香港液化天然气项目是近年来香港特别行政区规模最大的海上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一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一座双泊位海上码头和两条海底管道。作为全球首个海上离岸式全钢结构双泊位接收站,可供两艘全球最大的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或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同时停泊作业。液化天然气运至码头后,可以通过海底管道输送至香港两座大型发电厂,为其提供稳定、清洁的发电燃料。海油工程香港液化天然气项目副总经理
2023年5月15日
其他

关于进一步做好抽水蓄能规划建设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进一步做好抽水蓄能规划建设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综通新能〔2023〕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局,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抽水蓄能行业分会:自《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发布实施以来,抽水蓄能规划建设成效显著,进入新发展阶段。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推动抽水蓄能高质量发展,针对当前抽水蓄能规划建设以及行业发展新形势新情况,现就进一步做好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推进抽水蓄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抽水蓄能是电力系统重要的绿色低碳清洁灵活调节电源,合理规划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可为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效支撑,有利于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发展,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意义重大。但同时,与其他常规电源不同,抽水蓄能电站本身并不增加电力供应,其功能作用主要是为电力系统提供调节服务,应根据新能源发展和电力系统运行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建设,以抽水蓄能高质量发展促进、保障能源高质量发展。二、抓紧开展抽水蓄能发展需求论证电力系统调节需求是抽水蓄能规划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依据。针对目前部分地区前期论证不够、工作不深、需求不清、项目申报过热等情况,坚持需求导向,深入开展抽水蓄能发展需求研究论证工作。力争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一)分省分区域开展需求论证。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要会同电网企业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需求论证工作,按程序上报;国家能源局充分利用各方工作成果,组织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和相关机构开展各区域电网以及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等特定电源的需求论证,并形成全国抽水蓄能发展需求论证成果。(二)科学研究分析未来合理需求。要客观系统分析本地区电力系统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科学分析预测不同规划水平年负荷水平、特性和电源结构等,统筹各类调节电源,按相关规程规范和要求,多方案分析论证抽水蓄能的技术需求、经济合理需求,统筹考虑规划水平年新能源合理利用率、电价承受能力等因素,研究提出抽水蓄能的合理需求规模建议。(三)突出重点开展需求论证。要重点聚焦“十四五”、统筹“十五五”开工项目规模开展需求论证,以2030年和2035年为规划水平年,并对2040年进行初步分析和展望。三、有序开展新增项目纳规工作经深入开展需求论证并按程序确认的合理建设规模是各地区开展项目纳规工作的基础。在抽水蓄能发展需求研究论证基础上,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要对本行政区域已纳规项目开展全面评估,统筹已建、在建和已纳规项目,区分抽水蓄能为本省服务、为区域电网服务以及为特定电源服务的不同功能定位,组织开展站址比选、布局优化和项目纳规工作,布局项目要落实到计划核准年度。对于需求确有缺口的省份,按有关要求有序纳规。对于经深入论证、需求没有缺口的省份,暂时不予新增纳规,但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框定总量、提高质量、优中选优、有进有出、动态调整”的原则,提出项目调整建议。国家能源局根据需求论证情况和实际需要,及时对全国或部分区域的中长期规划进行滚动调整,保持适度超前,支撑发展。四、大力提升产业链支撑能力为适应抽水蓄能快速跃升发展需要,组织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及重点企业等加强行业监测评估,对抽水蓄能投资、设计、施工、设备制造、运行、管理等产业链各环节进行监测和能力评估,针对开发建设规模、时序不协同和产业链薄弱环节,研究应对措施,加快各方面能力提升,更好支撑行业加快发展。请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电网企业以及各有关单位,按照上述要求认真做好抽水蓄能发展的各项工作,共同促进抽水蓄能行业平稳有序、高质量发展。
2023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