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桃财经

其他

不要怕

【正文看这里】
2022年12月16日
其他

十大功勋

总结其成绩,十大功勋,彪炳史册:R.I.P.,谢谢你感谢阅读,这是私人书斋“毛有话说”的备用小号,主号沉默时或许启用,消失的文章或许能找到,当然希望永远是备胎。知识改变命运,投资实现自由。
2022年12月6日
其他

很可惜,没人在35岁前跟我讲这些“小道理”

最近很多人和我说,快到年底了,感觉特别无力,很多事情不管怎么做,最后的结果,都很难达到自己的预期。我听完通常都笑笑。对方却有点惊讶,问我笑什么。我笑一方面是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这个问题很普遍。另一方面是觉得,对于一个道理,每个人的理解差异极大。他没搞懂一件事:很多人一辈子勤奋,一辈子贫穷。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体会过如何“走捷径”,所以只能沿着自己一直以来认为正确的路线走。正好最近有个在创业的朋友,和我讲了他的经历。他之前就是典型的“一辈子勤奋,一辈子贫穷”的那类人。但如今,他已经完全不一样了。1他早些年在阿里做电商,说句实在话,属于在公司里最能抗事儿的那拨人。部门内的各种难题到了他那儿,都能想办法解决。周围人都说他是“活好不粘人”。所以自然公司的各种奖励都不会少,薪水一年都快有一百万了,日子其实过得挺滋润的。但他吧,觉得一直给人打工,不是他这辈子想要的,就想着要不要出来创业。结果有一次和别人聊的时候发现,宝妈们买东西,确实很费劲,便宜的东西担心质量,好的东西折扣又少。当时心里就暗爽,宝妈们的这些问题,他都能解决。要不就做一个专门给宝妈的电商平台。凭自己的能力和这些年在阿里积累的资源,这种事情不是手到擒来的么。辞职、租办公室、招人,开始选品、做app,期待着产品上线,在宝妈圈子里流传开来,每个宝妈手机里都有他的app。一切都看起来进行得很顺利,结果现实给了他沉重的一击。当老板,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不做公司,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公司账户,什么叫做代理记账,什么叫做年审...光营业执照就够让他头大的,虽然是找人代办的,但是这事就超出了他想象的麻烦。虽然招了人,但很多时候他都在给员工“擦屁股”,因为这么多年做电商的经验告诉他,每个细节都很重要。然后他才发现,打工的时候遇上困难,可以找领导说:你换个人吧,我做不了。或者干脆撂摊子。可现在根本不能这样说,更不能这样做。只能自己一个人扛。而且创业后,每天都有大量的事情要他拿主意,那么多人都盯着他。这个决定要是做对了,大家觉得那是他本来就该做的,可要是做错了呢?怎么办?没人能帮他扛。如果说这些困难,挺一挺就过去了。后来遇到的,真是逼到了绝路。2从公司成立到现在。重心一直放在开发app上,虽然也有一些宝妈已经在用了,但数量远远不及预期,每个月的收入根本覆盖不了支出。他这才发现,没了阿里的资源,想让这个产品在宝妈圈子里火起来,比登天还难。他尝试了很多办法,都没什么大的改观,公司还是在亏钱,账上剩余的钱不多了,也就意味着,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而他开公司的这些钱,全是他这些年打工攒下来的血汗钱。他能感觉到有哪里不对,但就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那段时间把他自己急的,都快憋出内伤了。眼看公司就要倒闭的时候,他的头发开始大把大把掉。医生说是因为压力太大导致的。但他还得表现得若无其事,因为不能慌了阵脚,结果压力更大了。他爸妈打来电话,特别高兴地说,哥哥前两天给他们买了新房子,姐最近每周末都来看他们。他强撑着和他爸妈说,等他创业成功了,接他们来北京。结果他爸妈说,行,手里的钱还够吗,他们那儿还有些积蓄。他一下子就崩不住了,赶紧挂了电话,他告诉我那是他长大以后第一次哭。原来创业最难的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而是做到一大半的时候,发现事情既不像开始时那么理想,又没有糟糕到需要果断结束的地步。3后来,在一次偶然的社交局上,他认识了一位前辈。这位前辈创业很多次,前几次都是失败的,而现在已经靠着创业财务自由了。他就和这位前辈说了他这段时间的所有经历。结果这前辈听完后,一点儿也不意外,接着问了他一个问题,让他终生难忘。前辈说:“你为什么不学呢?”他愣了一下,立马反驳他:“我学了啊,我怎么没学?36氪、虎嗅、笔记侠这些公众号的文章,我几乎每篇都不落,我怎么没学了?”前辈却很平静,接着问:“那你学完以后,用了么?”“用,用了啊,就是我发现我每次看完文章都特明白,立马就照着做,但不知道为什么,做几天之后就又回去了,根本用不起来。我有时候都怀疑,他们根本没有讲真话。”前辈笑了笑,接着说:“其实啊,他们说的都对,只是他们没讲什么时候用,适合什么样的业务用。”“比如张一鸣讲招人要找基本素质好的人,你是不是觉得瞎扯淡?不是不对,而是他的方法要配合字节好的培养体系,而你现在还没有,就没办法直接照搬了。”“你想想,是不是这么个道理?”听完之后他恍然大悟,原来别人都没有错,是他的方法错了。前辈接着说:“不论你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公司要赚钱,还是增长,这些问题其实都是有路可寻的。”“你的业务能赚什么钱,怎么赚钱,这些东西我们这一辈的创业人,就像做科学实验一样,摸黑往前走,烧了好多钱才得到。如果你能提前学到,完全没必要自己烧钱啊。”那一刻,他醍醐灌顶,从来没有觉得头脑这么清醒过。那天晚上,他们聊了5个多小时,临走的时候,前辈微信发了我一个东西,他说,虽然这个东西不是他讲的,但这个东西远超他创业20年来的全部精髓。最后还叮嘱他,“那些讲大道理的人都是光正伟岸的,讲具体怎么做的人,才是真正愿意帮你的。”他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开始学习这些东西。没学多久,他就豁然开朗,之前那种感觉不对劲,但是说不出来问题在哪的憋屈感全消失了。一个个问题清晰的摆在了面前,他知道了错在哪里
2022年12月6日
其他

当年自力更生,就能芯片跃进?

【编者按】我确实讨厌司马南之流,相比之下,胡锡进显得更有点人味儿。很简单,老胡洗地有底线,其他正能量大V挑动仇恨、胡编乱造,为了流量没有任何底线。在揭露了司马南之流“正能量”矩阵的丑态后,《司马南背后的操盘手》,很多人问我怎么看联想和柳传志,这个问题我早在大号写过啊!所谓“倪柳之争”,业内人都知道纯属事后诸葛亮,倪光南因为自己的梦想导致国资巨亏而负荆请罪,柳传志让中科院的投资增值了几百倍,一成一败,早有定论,无论嘴炮上多么不服,事实就是事实。当年计划经济举国体制真能炼出芯片吗?恐怕历史不是那么一厢情愿……联想的事其实真没啥可说的,但凡懂一点法律和经济学,也不至于醉成那样。郭德纲曾经有段话说的高明:“比如我和火箭专家争论,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认为得烧柴,最好是烧煤,煤还得精选煤,水洗煤不行。如果那科学家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输了……”无论是联想改制,还是倪柳之争,曾经多次举报、审计、调查,早有组织结论。陈芝麻烂谷子,再翻出来,冷饭热炒,添油加醋,选择数据都是断章取义,可以看出,“气功打假”出身的司马老师连起码的财务知识、投资常识都不具备,有啥可辩论的呢?一辩论,那不就正应了郭德纲的段子嘛!所以,柳传志、中科院和联想公司都选择保持沉默,躺平,不理,国家也只能听之任之,只剩下另一方摇旗呐喊,嘴炮震天,但又能如何?熟悉我的都知道,我对联想这家公司和产品,没有任何好感。我做过联想的消费者,买过联想的电脑,用户体验巨差,再支持国货也得承认这不是一家令人尊敬的公司。记得三年前的圣诞节,我把笔记本换成了华为,不是出于情怀,人家确实产品做得好哇!我也不是联想的投资者,从没买过他家股票,这家公司属于一眼排除的那种类型。联想有招黑体质,槽点很多,但乌合之众的绝大多数攻击是捕风捉影的无稽之谈,暴露的问题靠谱的其实就一条,管理层薪酬太高,吃相太难看。这是联想的老问题,虽算不上违法违纪,但德行有亏,导致股民用脚投票,公司估值一直被压得很低,不受市场欢迎,在港股属于边缘化的冷门股。天价薪酬问题折射出来公司治理机制失灵,管理层无节操,不是为公司和股东创造价值,而是为自己利益最大化。早在2017年我就批评过,杨柳之辈早该辞职了。但是,我必须要说,目前对联想的批评走偏了,有失公允,尤其当年的倪柳之争,现在是一边倒,好像只要当初听老倪的,从“贸工技”变成“技工贸”,联想就能脱胎换骨,鱼化成龙,变成苹果、三星、华为一样的高科技龙头,甚至掌握芯片和操作系统的自主权,不再像今天一样“卡脖子”。真尼玛是异想天开,很多键盘侠根本没做过实业,没有任何投资和经营的经验,张嘴就来,嘴炮无敌,这种想法是纯粹的事后诸葛亮!后视镜,吹牛逼,没有任何价值。如果倪柳之争是倪光南胜出,赶走柳传志,听从倪光南,抛开“wintel联盟”,自立门户,自主创新,那么,大概率是联想早就灰飞烟灭,无声无息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信看事实,倪光南院士从联想离职之后,回到中科院重归科学家身份,但再没有做出任何重大的科技创新,也没有任何大科技公司把他当做人才引进,听从他的指点而走向辉煌。倪光南为了自己的梦想,亲身实践过自己提出的“技工贸”路线。1999年,他与一家叫“方舟科技”的公司合作,继续搞芯片项目。这回是倪光南当家做主,他主导的方舟项目并不缺钱,大领导也很重视,主管副总理都去现场考察听取汇报,国家战略鼎力支持,进入863重大专项,计委、科技部、信息产业部都投入巨资,北京市政府还专门指定方舟电脑采购做办公设备。资本、技术、人才、市场,都不缺,摩拳擦掌可以大干一场啦!理想很丰满:用我国自己研发的芯片,配上Linux操作系统,打造国产的Wintel联盟。现实很骨感:科学家下海经商做企业,一塌糊涂,一地鸡毛。产品是搞出来了,最先反应的是需求端,政府部门采购之后,工作人员叫苦两天,用户体验太差,无数BUG,动辄死机重启丢文档,与主流的Wintel联盟的软硬件产品没法比。生产端也有问题,自主创新说说容易,落实到市场层面,孤军作战,供应链如何完善,成本如何管控,良品率如何保证,技术如何迭代……在实验室里搞出一个产品不难,难的是如何在市场上与竞品竞争,如何获得性价比、用户体验的优势。否则,光靠国家输血,资金烧光了,公司也就该黄了。最后,因为中国要加入WTO,落实国民待遇原则,外商投诉,政府采购必须公平公正公开,不能有利益输送。北京市政府以这个理由终止了对方舟电脑的订单,Game
2022年11月19日
其他

司马南背后的操盘手:一场外国人主导的金钱游戏

【编者按】司马南也挨铁拳了。伏尔泰说,我不在赞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然而,这句话似乎不适用于司马之流,大多数人心内蹦出俩字:活该!因为这些“正能量”大V是求锤得锤,死得其所,他们从来不尊重别人的言论自由,为别人的不幸叫好,这一次,轮到自己了。反美是工作,赴美是生活,一边骂美帝种种黑暗,一边偷偷在美置业,这是典型的“两面人”。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网上早有人扒出,这些“正能量”大V,做的是爱国生意,吃的是粉红流量,但背后,隐约闪现着外国资本的魅影,他们才是外国资本的走卒和棋子。按照这些大V自己的逻辑,丁香园仅仅接受过一点外资风投,某些科普号仅仅因为雇员里有几个外国人,就都被指摘为“境外势力”,那他们自己又算啥呢?正能量MCN矩阵的背后金主,不但有华尔街,甚至有美国前防长的资本渗透,这是什么性质?中国的舆情导向竟然操纵在外资机构手里,无形中被带节奏,导致外交斗争屡屡被动,谁在煽动,谁在搞事?如果用他们惯常的阴谋论解释,司马南碰瓷联想,有没有外国资本打压中国民企制造业的险恶用心?细思恐极。以下内容转载自小炒说(ID:xiaochao-0117)没有正义,只有流量;没有爱国,只有碍国。司马南,作为一个过气大嘴,本已沉寂多年,但随着以爱国名义煽动对联想集团的攻击,他迅速翻红。在炒作联想问题的期间,司马南的抖音涨粉500万,微博涨粉150万,B站涨粉100万。当很多人认为涨粉是司马南“爱国”行为的副产品时,其实,“爱国”只是名义,涨粉和割韭菜才是一开始就有计划有组织的目的!1
2022年8月24日
其他

踩雷,是人生的第一课

至于投资,那踩雷就多得数不清了,中国股市就是雷区,踩雷是常态,不踩雷是偶然。凡是号称从没踩过雷,从没失过手,一出道就是股神,天赋秉异,无师自通,炒股赚了几十倍的,99%都是骗子。
2020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