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继10月22日院士专家及青年学者们的精彩分享与深入交流后,10月23日上午,由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和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共同主办,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承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2021年年会暨第十九届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论坛”继续在杭精彩开展。今日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副主任刘作仪;以及吴晓波、李一军、张维、华中生四位知名教授分别作了主题分享。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高自友教授为2021年年会的承办单位——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颁发了纪念奖牌,并宣布了2022年年会举办地和2022年常务理事会承办单位。本次大会最后在与会人员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闭幕!昨日我们总结回顾了大会首日院士专家们的精彩分享(点击蓝色字即可查看),今日我们将继续推出大会第二日专家学者们的前沿分享。一起来看现场回顾!报告一王坚:城市大脑与科技创新机制的几点体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报告中指出,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而电气化重新发明了二十世纪的城市,但当时的人们并未意识到电气化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他认为,如今城市的数字化就是一百年前的电气化,并由此提出了城市大脑之问:对于城市而言,究竟需要多少资源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为回答这一问题,王坚院士详细介绍了城市数字化对于城市资源效率的提升作用,并提出了城市大脑的“中枢架构”这一组织方式,以实现城市对不同资源之间的协同。结合杭州东站在数字化改革后城市资源效率提升的事例,他表示,云计算的真正作用是通过城市中枢系统将各分散系统进行互通,使得数据变成城市发展的资源。他强调,数字化的基石包括互联网、数据和计算,其中,云计算是数字化的开始和基础,就如电是电气化的基础一样。最后,王坚院士总结,城市数字化主要体现在提升城市资源效率上,而中国最有可能出现全球第一个完成城市数字化的城市。报告二刘作仪:科学基金改革对管理科学资助工作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副主任刘作仪在报告中主要从改革背景、改革目标、改革任务与举措三方面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下简称“基金委”)的改革情况。他说,科学技术发展对基金委工作提出了一些高要求:从研究范式来看,科学研究本身的趋势推动着研究范式变革,基金委越来越重视大数据驱动,鼓励学者利用数据、模型、计算、仿真等开展科学研究;从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了科研管理模式和经费分配方式的改变;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已没有太大界限,且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试验发展呈现非线性互动关系,基金委鼓励各个科学部争取每年经费增量。同时,新时代也对基金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人们对基金委寄予越来越高的期望,而中美关系变化使得如今基金委与美方在信息、材料、生命科学领域几乎零合作。在此背景下,基金委开展改革,目前基本完成了三大任务,包括明确资助导向、完善评审机制、优化学科布局。为促进改革,基金委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如加强从严治党、学术生态、人力资源三方面建设;完善找问题、抓重点、增投入等6个机制;加强重点项目竞争、建设良好科研氛围;强化原创与人才2个重点,取消一些执行周期长但效果不理想的人才项目,新设科技管理人才专项并采用研讨式评审。最后,刘作仪副主任介绍了管理科学资助工作的重点,并对基金项目申请提出新要求,对自然科学研究发展提出新期许。报告三吴晓波:技术与创新管理的范式转变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吴晓波在报告中回顾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许庆瑞院士明确“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这一重要论断,介绍了国际上围绕技术创新管理召开的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强调技术与创新管理是一个重要领域。他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科学技术的推进与应用,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正在发生变化,核心的问题就是技术与创新的管理,其范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由此,他进一步指出,技术创新的底层问题是价值创造范式的转变,具体包括“科学-技术-需求”与价值创造的关系,组织中人和机器的关系,以及价值链到价值网络的转变。价值创造范式的转变是指从“价值链”全面转向“价值网络”,前者强调异质性,后者强调包容性。他认为,在中国的技术与创新管理研究上,核心是超越追赶,如何突破范式的天花板。为此,他进行了从“二次创新”到“超越追赶,全面创新”的理论探索,尤其强调了“超越追赶”过程中非连续和非线性的重要作用,如何认识这种作用是技术与创新管理的核心内容。基于此,他建立了中国创新管理的理论体系:C理论。C不仅表示中国崛起,更表示复杂系统演化过程中的范式转变,混沌和互补等特征。此外,吴晓波教授指出了可持续创新和包容性创新的新趋势,可持续创新契合“碳中和”大背景下的管理,包容性创新则利于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他还提出了“七位一体”的新型国家创新体系,通过引入用户和金融两大创新主体,集合“政产学研金介用”各方资源和优势,攻关专精特新的卡脖子技术。最后,他提出了两点期待:期待在中国能够诞生新的技术与管理创新的研究范式;期待中国能够突破穿越的周期,抓住重大战略性的机会窗口,实现经济的继续增长。报告四李一军:科学基金面青地项目绩效评估分析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李一军的报告主要分为基金项目绩效评估的定位、方式和作用三部分。他指出,基金项目使用国家财政经费,要对国家和纳税人负责,总体上要求出成果、出人才;基金项目鼓励科学家自由探索,保护创新热情,宽容创新挫折。因此,基金项目的绩效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在同行评议下,通过研究报告对研究成果和研究工作的严谨性进行综合评价。在基金项目绩效评估的方式上,李一军教授详细介绍了基金项目的生命过程、同行评议过程、结题报告应包含的内容,以及绩效评估的具体流程和指标。对于基金项目绩效评估的意义和作用,李一军教授强调,绩效评估能够促使项目主持人开展负责任的研究,提高研究工作质量;能够督促依托单位加强对基金项目的管理工作;能够使管理科学部发现新的学科生长点与创新点,遴选优先领域;使管理科学部能够了解学科发展的均衡性,为制定战略规划提供依据。最后,他总结,绩效评估对每项结题项目的研究水平与工作质量等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评价,有利于激励务实创新,同时警示敷衍的项目负责人。李一军教授鼓励在场学者同仁继续努力,产出更多高质量的原创性成果。报告五张维:金融风险管理中的金融系统工程思想“金融交易本质上是一种关于风险的交易。”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张维首先结合金融市场配置特点指出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随后,他围绕金融系统工程思想与金融风险管理展开了具体介绍。除了资产分散化、风险规避和转移、体系性风险等应对风险的一般性金融工程思想外,张维教授还分享了金融工程思想在应对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性风险、利率风险等方面的体现,并具体分析了推动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工程思想,同时针对融资者高风险状态与投资者低风险偏好之间的不匹配根源,提出风险减少、承担、分担三种思路:其一,通过减少中小企业面临的实质风险和认知风险两方面来减少整体风险;其二,通过增加高风险投资者供给以承担风险,建立不同风险级别的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市场化设计发挥“政府天使”的作用;其三,在中小企业自身和多个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之间分担高风险。他还介绍了自己如何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来规划、设计和应用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一方面,他构建了包括金融机构或金融交易者内部自身风险管理体系、金融行业自律性风险管理体系和政府风险监管体系在内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多层结构,并强调了政府风险监管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金融机构认识、确定及扩展风险承担极限。另一方面,他设计了包括“组织、规则、技术、信息”四维系统在内的子系统,将金融风险的三层结构与四维系统结合起来共同构建完整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他认为,应以金融系统工程思想为基础,并链接协调多层次管理系统及其内部的组织、规则、技术和相关信息子系统,才能更好地推动金融风险管理发展。报告六华中生:数智服务与绿色发展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华中生在报告中首先基于服务和现代服务业提出了“数智服务”这一概念,即服务数字化和智能化,强调新的“时空观”和多元价值,以满足用户整体需求为中心;数智服务是现代服务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随后,华中生教授介绍了数智服务的四个新特点:从粗放到精准服务;从专业到个性化集成服务;从静态到动态持续性服务;从时空受限到跨时空服务。结合研究成果和案例,他还提出了实现数智服务的三个路径:制造服务化、服务过程智能化和发展免接触服务。其中,制造服务化是基于硬件和终端产品的服务智能化;服务过程智能化是决策的智能化,具体包括用户行为和需求的理解,服务运作决策,需求满足方案的设计和设备/系统故障的识别与维护;免接触服务区别于传统服务,具有非现场性、实时反应性和个性化等鲜明特征,是服务业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最后,华中生教授分析了数智服务与绿色发展的关系,强调了数智服务通过其三个主要的实现路径对绿色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探讨了“促进作用”关系成立的条件。在免接触服务可能促进绿色发展的条件中,华中生教授表示,当前“数”的投入多,“智”的投入少,要提高数据的流动性,让其充分发挥其资源的作用。华中生教授认为,不同的数智服务实现路径是未来需要研究和关注的方向。专家们的精彩分享后,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秘书长关峻教授的主持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高自友教授为2021年年会的承办单位——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颁发了纪念奖牌,并宣布了2022年年会举办地和2022年常务理事会承办单位——东北大学(拟定)。在现场与会人员们的热烈掌声中,为期两日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2021年年会暨第十九届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论坛圆满闭幕!本次大会上,来自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院士专家、青年学者以及业界精英结合自身及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与前沿实践探索,围绕“‘碳中和’背景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这一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分享以及思维碰撞,引发了各自对接下来的研究与实践的新思考,也在促进各方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同时,帮助更多青年学者们把握学术前沿,树立正确的科研理念,为推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不断献力。作为本次大会的承办方,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以“创造管理科学发展的新理论、新方法,为人类贡献管理思想与智慧,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社会责任的高级管理人才和领导者”为使命,期待本次大会专家们的探讨与提出的解决方案能助力国家“碳中和”战略,并赋能广大学者与业界人士,进一步推动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实践的蓬勃发展。素材提供:吉胜、余淼、尤瑞芳审核:刘晶、查多欢迎关注浙江大学数据分析和管理国际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