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都原创

其他

刘杏红║把挂念酿进豆腐里

我自从到深圳定居后,因为工作关系很久没回老家,酿豆腐只偶尔在我的记忆中掠过,因为这边的豆腐根本不可能像家里的豆腐那么好酿,最重要的是深圳长大的孩子们不喜吃那口。
2022年8月5日
其他

一位退休老人,练习毛笔书法才6年,作品竟然入选央视主题台历?

广东梅州一位70周岁的退休老人,练习毛笔书法才6年,他的书法作品竟然入选CCTV
2022年6月20日
其他

建梅艺术博物馆红色文物展暨王金汉书法作品展今日开展【客都热点】

2021年6月30日上午,在全党上下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时刻,梅州市建梅艺术博物馆红色文物展暨王金汉书法作品展在虹桥巷建梅艺术博物馆开展,梅州市政协原主席何万真,梅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俊夫,梅州市社科联、市书法家协会、梅县区书法家协会等相关负责人,梅州市收藏家协会党支部书记王宏志,中国书法促进会会员王金汉,梅州市建梅艺术博物馆馆长王建生等及书画艺术界嘉宾参加了活动。展览活动现场梅州市收藏家协会党支部书记王宏志讲话梅州市老年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老干部书画诗词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促进会会员王金汉讲话梅州市建梅艺术博物馆馆长王建生讲话梅州市收藏家协会党支部书记王宏志为党员何海定同志颁发“在党五十年勋章”老党员何海定分享对党忠诚的心路历程,让大家接受了一堂生动的党性教育。此次展览,建梅艺术博物馆通过实物、图文的方式,向群众展示了行军灯、草鞋、红缨枪等红色文物,展现了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胜利的历史进程,让群众感受到当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活动还展出了38幅王金汉书法作品,作品以行草为主,内容主要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吸引书法爱好者驻足观看。展览于6月30日开展至7月30日,广大市民可免费观展。此次书法作者王金汉为梅州市梅县区人,梅县区书法家协会会员,梅州市老年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老干部书画诗词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促进会会员。2019年获得画圣吴道子艺木馆庆祝建国七十周年全国书画作品邀请展金奖,获得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第十届“羲之杯”书法三等奖和2019年全国诗书家创作年会书法一等奖;入选由中国徐悲鸿画院与《中华国粹》杂志社共同编辑的《全球华人龙字榜书大典》一书,2019年由丘仕坤先生题写书名出了一本《王金汉书法集》,受到广大书艺同仁和藏友的点赞好评。王金汉老师作品图文摄影:客都原创相关阅读陈兴城老师作品欣赏【客都原创】长在乡间也倾城——记画坛新秀钟巧艺记梅州市女书法家协会会长李海舒【推荐】客家艺术的守望者——访著名国画家古栢老师【客都原创】笔尖清新芳华绽放,勤耕良善描绘美丽——记画坛新秀廖梓邦寄深情于方寸,托幽怀于刀锋——记客都篆刻艺人廖亩人【推荐】书画双馨绘春秋,百练成钢谱华章——记梅州书画院院长林成钢重读《张文祥摄影与生活》序,摄影即生活摄出精彩【推荐】《陈兴城书画作品选集》前言,敬佩一个老艺术家的艺术情怀客都原创,让客家与您更近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微信号:sjkjwh《客都原创》微信公众号主编:花样年华。所有文章、图片经作者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因您而来的公众号,正能量!传播客都经典,弘扬客家文化。欢迎公众号代运营,邮箱2234919855@qq.com。您关注了吗?
2021年6月30日
其他

且慢,把生活过得有趣些【客都推介】

且慢,把生活过得有趣些文/半佛闲人诗酒花茶乃人生雅事。花,是人人都喜欢的!养花的事我常做、满心欢喜做。虽没养什么名贵花木,但只因用心和自制环保酵素和有机生态肥,家中的绿植倒也养得不错,偶有花朵挂枝,为生活居所增添了几份生机、生气。家中育有两盆墨兰,养了快三年。每次的花谢之后,枯枝、老根除尽,翻盆分苗,重新培上腐殖营养土,新枝又再发。如期所至,墨兰开在立春最早的时节。含苞待放的时候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小鸟藏在枝桠间。花虽不起眼,却雅致馨香满室,沁人心脾的那种淡淡香气是最让我心仪的。兰花科中,最让我喜欢的还是石斛兰。曾养过几盆,开了淡黄色的碎碎的小花,清新淡雅,细嗅之,有点儿像蜡梅的香,清香淡远。只可惜,没有经验,又疏于打理,再加之南方潮湿温热的气候适应不了它吧,养了快两年,萎去了,心里难过了许多时日……养花,我是认真的!说到养花和品花的高人,多见于古代。一日读书,读到《古人的雅致生活》系列丛书,里面有一本明朝张谦德所著的《瓶花谱》,刘靖宇绘了插画。才真的明白,什么叫爱花。从品瓶,到品花,讲到折枝、插贮、滋养、护瓶,可谓极尽雅趣。瓶的选择,因乎时也,春、冬用铜,秋、夏用瓷。瓶的大小,因乎地也,堂厦宜大,书室宜小。瓶的造型、材质,都极为讲究,崇尚清雅,以铜瓶、瓷瓶为重,以金银瓶器为轻。多选用瓶口细小、底部厚重的花瓶,安稳不说,还可以延长花命。各种款式的瓷瓶:古壶、陶盆、胆瓶、尊觚、小口梅瓶乃佳品,小蓍草瓶、纸槌瓶、圆素瓶、鹅颈壁瓶,也是不错的花瓶。花的品类,《花经》中依其品格的美好与否,以九品九命的方式予以排序。兰、牡丹、梅、蜡梅、菊、水仙、滇茶(山茶花)、瑞香、菖阳(菖蒲)为一品九命的九种花。也就是古人认为品格最美好的花。折取花枝也是极为讲究的,要在晨曦熹微的时候,选折尚带有露水的、半开的花朵的花枝入瓶供养。折下的花枝,必须尽快插入小口的瓶里,并塞住瓶口,不让花枝的元气外泄。插花用的水,最好使用天然的水,甚至有些花草要用蜂蜜来养,还有的花,适合用煮沸的热水(凉白开)。梅花一折下来,宜用火烧烤折断的部位,再用泥土封裹折断处。牡丹折下来,应用灯火烧炙,使枝茎柔软。栀子花,应将折断处锤碎并抹上盐巴。荷花要用发丝缠住根部,再用泥巴封住茎口。养护花草还有诸多禁忌:用井水、不勤换水、不净手致花沾染油腻、被猫鼠伤害、被烟尘熏燎、在密闭空间里不得雨露。这林林总总,足见爱花者用心之细,用情至真,极尽雅趣者方可为。这样看来,和古人相比,我们对花花草草实在是怠慢了。人,要活得有趣,才是真性情!如何活得有趣?就要有些爱好,古人说,“人无癖不可与之交,以其无深情也。”一个人没有特别的爱好,也就“无深情”,没有真性情,怎么会有趣,谁又愿意与之交往呢?有人说,人上了一定的年纪,也积攒了一定的财富,舍不得吃穿,又舍不得旅行,必定是吝啬和无趣之人。此话虽不是绝对,但我苟同其观点。无趣的人,往往“三观”太正,功利心太强,对生活用力过"猛",凡事都要问一个“有用吗,有好处吗,能赚到钱吗”?因此,无趣的人多数浅薄狭隘。明代人郑瑄《昨非庵日纂》:以养花之情自养,则风情日闲;以调鹤之性自调,则真性自美。当我们做一件事情能与利益无关,那样就纯粹了许多。有些美好的事物,被俗世的名利遮掩住了本质,从而变得从事而不从心。我们刚开始学养花,开始是笨拙的(学所有都是)。任何事情的开端,都会有些生疏,真是到了熟能生巧的地步,积累了经验便会顺利起来。更多的时候,是笨拙治愈了我们的急躁。花草也是我们的老师。这是多年养花给我的开示!是的,笨拙能治愈我们的急躁。现代人匆忙,生活过于急躁,许多人常常处于焦虑之中。试着放下一些名利心,给自己一段轻缓的空间,把自己浸润在某一种自己喜欢的事物中,我们的心灵会轻松地自由自在呼吸。过于急功近利的人生,总是显得那么匆忙。我们从出生到老去,也就是一程山水的光阴,很短很短,何不在这段光阴里,多欣赏其中的美景,而不是每日急着匆匆忙忙的脚步赶路。活得有趣,取悦自己!寻找自己喜欢的事物,把它们植入生活。让自己有一些慢下来的光阴,不为任何,只为了取悦自己。内心的愉悦,才能生出生命的欢愉。富养心灵,穷养身体。一颗被美好事物时时滋养的内心,看万事万物皆觉有趣。而一颗麻木的心灵,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更多的是枯燥与干涩。不是吗?留一段时光安静下来,或养花,或沏茶,或阅读,更或静坐发呆……以此来休养生息,从而让后来的日子变得精力而充沛。记得小时候,夜深了,总会看见母亲在煤油灯下缝制着老物件。纳鞋底,绣鞋垫,为我们家人缝制衣服等等。不急不忙的样子,印在我年少的心底,成了一张永不褪色的图片和影像。我想,母亲手中的针线,一定是她在岁月中为自己寻找的美好事物吧。再后来许多年里,我忙于奔跑与成长,直至到了母亲那时的年岁,才明白安静的力量,才能支撑起光阴的繁忙。静,也是一种生产力。无论工作多么地忙碌,我都会留一段属于自己的时光。在里面缝制着属于自己的纯粹,用花草,用茶汤,用文字。当我爱上这样的安静,此刻,我的内心是最柔软的。柔软的内心,会接纳生命中所有的发生(不管好与坏),然后满心去爱。为生活的付出变成了快乐,盈满了爱的内心,对这个世界就有了和颜悦色。圣贤孔子说过孝道的最高境界是“色难”,也就是能够对父母在日常和颜悦色,是最难的一件事。延伸至生命,亦是如此!能够对待生活和颜悦色,不恼不怒不焦虑,生命就有了品质。日日活在焦脆不安中,怎么会有好的、健康的生命体征?"懂得取悦自己的人,才会在生活中寻觅悠闲……生命最高的境界是,静与淡。"
2021年3月23日
其他

张长兴‖​祠堂文化与乡村文化建设

文/张长兴(2017年夏)作者简介:张长兴,1943年生,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全日制中文系本科。梅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兴宁张氏文化研究室主任,原兴宁市政协委员,
2021年3月23日
其他

心里有花开,人生春常在

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日子,在岁月的年轮中渐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跃动的、抑或沉思的灵魂,在繁华与喧嚣中,被刻上深深浅浅、或浓或淡的印痕。当我们心中有花开,处处是明媚,条条是坦途,即便当下疫情乌云密布,也觉春之妩媚,风和日丽,莺歌燕舞。▲"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陈兴城/摄//////////////////《竹枝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021年3月22日
其他

叶剑英元帅为何缺席开国大典?

本文源自CCTV-4国家记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1949年10月1日,隆重的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021年3月21日
其他

半佛闲人‖惊蛰,觉醒

惊蛰,觉醒文/半佛闲人
2021年3月19日
其他

《你好,李焕英》让我们泪流满面

《你好,李焕英》让我们泪流满面文/半佛闲人你好,李焕英的观后感!剧透人生警告️:"即使人生就是不停地放下,但最令人痛心的还是没能来得及好好告别。"2021年,贺岁片接踵而来。这个春节,电影《你好,李焕英》火了,贾玲火了,张小斐火了,观众笑着笑着哭了。每一位被感动哭了的儿女,都会重新思考我们的母亲最需要什么,对儿女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早之前片名为《你好,李焕英》的电影,最能引发我的观影欲,原因很多:首先是喜剧演员贾玲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其次,浏览剧透,发现剧中有很多老戏骨加盟;第三,这是贾玲纪念母亲的一部伟大作品。可是,从初一开始购票屡屡受挫,真是一票难求,不是买不上就是仅剩最后一排。大年初九中午早早下手,查阅有票,火速奔向电影院,终于买到心仪的座次,守候,期待,开播,观看……《你好,李焕英》是贾玲穷尽力气穿越时空对妈妈诉说的一声道别,这声道别足够郑重,以至于近半小时的小品也无法承载,两小时的电影才将将够“把她的心掏出来”。这是走进影院前,我的想法。大灯亮起后,我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这部电影的意义从来都不在于弥补一次完美的告别。电影全程没有出现再见的台词。后半段的一个镜头,英子坐在丈夫的自行车后座向晓玲挥手示意再见,重生后的她仍然坚定地选择了“旧路”,但知晓真相后的晓玲直到最后一刻都没有向妈妈说再见,全部眼泪都在祈求,正如分离前最后的画面,女儿跪伏在地,紧搂住妈妈悲泣,“别走,妈,别离开我。”
2021年3月18日
其他

我的花缘(上)【客都原创】

——谨于此文,纪念逝去的爷爷奶奶我的花缘(上)文/半佛闲人中年的我忽然变成"花痴",真有点不可思议,有些事情还是有多少遗传的作用,我爷爷生前就特别爱伺花弄草。在七十年代的中后期,也是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物质非常匮乏,生活异常的艰辛和清贫,能够解决温饱问题的家庭就已经非常不错的了。爷爷出生在1923年的农历癸亥年(猪年),奶奶也同属一年。在我们村是个大户人家,也是我们村的生产队队长。他一生养育了十个子女,走过了战争年代,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冲击,经历了知青上山下乡的过程。生活维艰,含辛茹苦把他们一个个拉扯成人,成家立业,还尽已之力给儿女最好的爱和教育,培养了两个都是当时的"老志"高中生和大学生(我父亲和五叔)。爷爷生性乐观,热心助人,爱花、爱生活。喜赠花与人结善缘,广结良朋。他在庭前的院子里用篱笆和墙建起了围栏,精心营造了一块几百平米的百花园。一半栽种他从全市、县,各地搜来的奇花异草(其实也没有什么奇花异草,都是些日常常见的花卉),另一半分了给奶奶,拿来做菜园子,以解决全家口粮的蔬菜之需。走进院子里,种满了鲜花和瓜果蔬菜,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清香。可时间一长,爷爷的花卉品种越种越多,土地变得不够用了。怎么办?向两旁扩展,只好把那块菜地慢慢的"霸占"了。刚开始只是一点点,后来就把范围扩张得越来越大。此时,奶奶就开始抱怨纷纷道:"你再以这种疯狂的速度野蛮生长,我的菜园子可全没了。你养花、看花就饱了,你可以不吃菜,但我的十多个儿女可不行,得吃菜、吃饭。"语毕。只见爷爷不紧不慢的答道:"菜,够吃就好了,不是还有那点土地嘛。人,总得有个爱好!很难想像,一个没有爱好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当你眼中只有金钱与利益,你就少了看这个世界的维度。多养两盆花看看多好啊,生活,除了物质的,也要精神的。"说完,二人沉默不语。小时候的我,喜欢整天围着爷爷的屁股转。很是爱吃他分给我们这些小孩子的花生糖,花生糖是我的至爱。更爱有事没事就在花园里追逐打闹、撒欢。爷爷是一位很辛勤的园丁。每天的早中晚,农事工作之余,都会见到他在花园里除杂草、赶害虫、修枝剪叶,翻土劳作忙碌的身影。汗涔涔的夏天,常见他额头冒着豆大的汗珠,分不清是雨还是汗。一日花红万户惊,繁花爬满了篱笆。他把花园打理得四季如春,每一季都有相应的花开,春意盎然。培育花木的过程和含苞待放的鲜花都会给爷爷制造不少快乐。这微不足道的惊喜,阻挡不住他的欢愉,是啊,他的知足常乐与脸颊的一抹欢喜,覆盖住他一天的辛劳,也让他的生活,变得忙碌而丰盈。对于微小的回报,他总报以感恩和宽容!即便有好几次,我不小心把爷爷的花盆从架子上打翻了下来,他不但没有责备我,首先想到的是我有没有被花盆伤着,心疼有加。有一年春节,在花园里玩耍的我,把爷爷钟爱的兰花打碎了。惊慌又失措……想开溜?跑是跑不了的,众目睽睽之下,那么多双眼睛在看着我,那一刻,我低着头,向爷爷道歉,等待爷爷的惩罚。爷爷微笑着说:"你知道我为什么种兰花吗?""因为兰花特别的美丽。"我腼腆着脸答道。"兰花,高洁优雅,清新芬芳。我希望爱花的人,看到兰花的时候心情也会愉快。我当初并不是为生气而种兰花的,所以,兰花的得失,不会影响我的心情!"爷爷缓缓地说道。忽然,明白了爷爷的话:"养花,不是拿来生气的。"人生的道理千万种,但能做到开心、开怀已是大智慧。此刻,我释放了所有的不悦。心,如花美丽!在爷爷的耳濡目染下,那个时候的我已俨然是半个"小花匠"了,知道很多花卉的名字,还懂得蛮多养花、护花的小知识呢!如花谚口决:干兰湿菊。梅喜温,竹怕水。玫瑰喜阳、怕涝。山茶花忌烈日且积水和重肥。晒不死的茉莉,阴不死的兰花。家无南窗,莫养海棠,等等。从此,我的爱花之路,也就一发不可收拾。如今,爷爷早已作古多年。他饱含人生哲理的话语和睿智,始终贯穿着我的一生。一个用生命爱花的行者!爷爷没有留给我们子孙无尽的财富,但他留给了我们无尽的花朵。2011年的吉冬,父辈兄弟们为爷爷奶奶修建了纪念碑。为了拾起和传承爷爷的爱好与梦想,我在半山的天然松树林下,特地在他俩的墓地前开辟了数百平米的"半圆"花园,正好对应上方墓碑半圆,形成一个合圆的"风水格局"。我暂且定名为"华花园"。在一层层阶梯式的山坡上,种满了爷爷生前喜欢的花花草草,当然,还有他至爱的英雄花(木棉)。一是保护水土流失;二是每年清明之际,我们家人踏山拜祭的时候,都会有一份如花的心情。空灵清新春意浓,万物复苏满目青。莺歌燕舞蝶儿飞,百花争艳且斗奇。在山中,林中花,花中林。整片林子树木葱翠,芬芳馥郁。于此时节,清明、谷雨前后,草长莺飞,春和景明。此时,鲜花也开得正艳:红的、白的、黄的,粉红的……蜜蜂和蝴蝶也时不时飞来奏热闹,一派蜂飞蝶舞的景象,鸟语花香四时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沙一净土,一树一菩提清明是一个纪念的日子!我们总是在清明时节,自觉不自觉地想起很多人……清明究竟有什么样的独特意味呢?就是这样的血脉之情,就是这样的眷恋,我们可以去祭奠,可以去缅怀。我们在风清景明的日子里,采一束鲜花和点一片心香,诚挚的为爷爷奶奶敬上……爷爷、奶奶,我们儿孙都来看你了,你俩看见了吗?那是赤诚至孝的心!爷爷、奶奶,漫山遍野的鲜花,你都闻到花香了吗?那是对你最好的纪念和哀思!……纪念(喜欢)一个人,就用他喜欢的方式去给他想要的。忽然觉得人生百年,不过如此,日升日落,人来人往。沧海桑田,寥寥之间。花落,花又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始终不过是大自然的!"许多人认为,死亡就是离别。但我认为,若心中不忘,就不算死亡。据说人的一生会经历三次死亡:第一次是呼吸停止,这是生物意义上的死亡;第二次是下葬,社会意义上的死亡;第三次是被所有人忘记,这才是真正的死亡。“离别不是死亡,忘记才是。”今日清明,为逝去的亲人,点亮一盏思念的灯。只要心中不忘,死亡就只是换个住处。世间没有永恒,“爱与思念就是永恒!”我们没有忘记……一切,都是为了纪念。……(未完待续)作者:陈远飞,网名半佛闲人,兴宁石马人(于2019年农历9月9日重阳节,焚香沐手写于"半闲斋"中)作者简介:70后,环保达人,素食爱好者,一枚灵魂有趣又有爱的暖心大叔。历经世事,阅尽千帆,看过太多悲欢,饱尝人情冷暖,但内心依然温暖。喜清净,好旅行,爱花如癖,向往诗意和远方田野,也醉心于茶道和文字。他的文字,直击心灵……读着读着,总会触及你心底的最柔软处。素心、素行的他,内心充满源源不断的爱与正能量!深信文字是一剂良药,可以治愈所有的苦与痛、悲与欢。此生,最喜欢做的是:忘情于山水,流连于书斋。
2021年3月15日
其他

我的花缘(下)【客都原创】

——谨于此文,纪念逝去的爷爷奶奶我的花缘(下)文/半佛闲人(接上)其实,我真正"疯狂"爱花也是在这十多年前的事。究其原因很简单,在没有变成"花痴"之前的我,过得应当是忙碌而充实的,或算是快乐居多的年轻岁月。不得不承认,爱上花以后的我,是真正的中年心态了,甚至有点老年心态。花,成为我从青年步入中年的一个分水岭,当然,这是指心理上的。想想看吧,现代人浮躁,哪个年少、青年,会对花花草草上心呢?他们忙着打量这个纷繁世界都来不及,要学着与他人建立各种关系,还有那么多的学问等着去做,忙这忙那……恋爱、结婚、生子。脚步匆忙,眼神飘忽,目光才不会被一朵花牵绊呢。曾有好长的一段时间,我的人生跌落到了低谷,变得很沮丧,似乎靠内力无法排解。于是,就借助外力,在楼顶的天台上养了很多很多的花花草草,企图照亮灰暗的心境。惊奇地发现,那些花花草草、鲜花,居然改变了我每一天的心情,元气满满,甚至整个时期。清晨,只要看见花园里的鲜花美美的怒放着,忧伤也就隐遁不见。出来社会打拼,年轻的我也和太多数人一样,比较俗气,"杯酒常妨饭,瓶花亦费钱",总觉得花钱订鲜花、养花,不如花钱买菜花,吃进肚子里还有营养,鲜花有何用?没想到它带给我的治愈效果如此之大,令人诧异。突然想起师父的话:"世间有用之物是来服务皮囊的,无用之物才是安顿灵魂的。"在我的花园里,栽植的也只是常见的花卉品种,如:兰花、水仙、菊花、佛肚竹、山茶花、大红花、秋海棠、长寿花、牵牛花等。花盆一字排开,或整齐摆放,错落有致。遇到太阳猛烈,一天数次浇水,常常还会蹲下身来,对每一片叶子一一予以爱抚,用心调护……满心欢喜,说说爱语,浇浇水、施肥、松土。植物学家说:人这种生物和植物相似,也是在安安静静的状态下长得好,看婴儿就知道了。婴儿是绝对安宁状态,所以,长起来一天一个样子。后来,有了自我意识了,安静不下来了,越长越热闹,不那么相互感应、那么可爱了。是啊,育花如育人。真的,我们错过了许多美好时光。错过了我们经常打交道的事物。就像我们错过了我们种植的花草,我们从来就没有仔细地看它们一眼。一旦发现,就不想继续这么漫不经心地过去,太可惜了。夏日,烈日炎炎。在阳台晒了一整天的太阳,太多数花都会因为缺水而像瘪了气的气球,蔫了下去。其实,这也正是它对自我的一种保护。浇水过后,我细心地观察它慢慢恢复起来的样子,甚是惊叹神奇……谁知它悄悄的竞从枯萎中挣扎起来。是什么力量驱使它这么做的呢?我很好奇。是信念吧,活着的信念!谁都有着信念的。一盆花亦不例外。人看植物,植物生长在安安静静之中。肉眼能看出的变化是最大的变化,看不到的不等于没有,细胞的分裂、生长、修复的过程看不到,但好像夜晚更活跃哦。皎洁的月光下,夜风娑婆,我特喜欢夜晚赏花、听花。也只有入夜庭院的花园是我最喜欢的,安静之中别有一番清净。诚如佛家所说的禅境:心静,才能听见花开的声音;心静,才能听见万物的声音。侧耳去倾听花草树木!你聆听的不仅仅是一种物体,更是一种生灵。是啊,我喜欢和花花草草打交道。因为它没有善恶、思想,也没有脾性,更没有是非。每当花开之际,不管有没有人欣赏,它都会静静地伫立在某一个角落,自由地绽放……花儿啊,花儿,你尽情绽放;花儿啊,花儿,你尽情凋谢!花开不语,花落无言。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独自一人在花园中散步,闲庭信步在园中,走在心灵的那条心路,寂静与思绪相接,仿佛眼前的花朵,开在自己的季节。养花,与其说养的是花,不如说养的是心!善花者,品性怡然!老舍说:"只要花开,我就高兴。"花,其实,对于人的生存来说不是必须之物,但一个空间只要有花的点缀,总是会生动、鲜活许多。所以人们也喜欢通过养花或插枝花,供养自己,温暖自在心房。犹记得老师说过:生活,需要物的支撑,需要术与道的契合,更需要审美的意趣和诗意的境界。人类从种植植物到食用食物和种子,又从种植花花草草到鉴赏花卉,精神层面的欲求境界上升到认知境界。当不再把花卉当作一种植物之时(当成众生,生灵),精神又进入到求善的境界。
2021年3月15日
其他

松源书法家王金汉【客都推介】

王金汉,1952年出生,梅县区松源镇黄坑村人。是梅州市老年书画家协会会员,广东省老干部书画诗词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促进会会员。首先,感谢王老师给“掌上松源”题字。王金汉,是梅州书法界的名人,很多活动都会邀请他参加,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松源的书法家王金汉。王老师赠送给“梅州日报”的“福”、“寿”两幅书法作品王老师和梅州市松源商会王梅基会长合照王老师送给宋湘故里白渡镇政府的书法作品林风眠故居大门旁边挂有一幅大型书法作品林风眠的自嘲诗,长5米、高1.5米,也是出于王老师之手!近年来,他获奖颇多,2019年被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授予"全国诗书画家精英人物"荣誉证书。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全球华人龙字榜书大展中评为优秀奖,入选由中国徐悲鸿画院与《中华国粹》杂志社共同编辑的《全球华人龙字榜书大典》一书。2019年全国诗书画家创作年会荣获一等奖2019年第十届“羲之杯”当代诗书画家邀请赛三等奖2020年第三届“琅琊杯”全国诗书画家精英赛荣获一等奖2020年第三届“新时代”全国诗书画印联赛荣获银奖2020年全国诗书画家创作年会二等奖2019年由丘仕坤先生题写书名出了一本《王金汉书法集》,受到广大书艺同仁和藏友的点赞好评。王老师得到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解放军书法创作院艺委会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书法评论家丘仕坤先生的指导。位于梅江区碧桂园的海云阁,是王老师创办的工作室。王老师在工作室分享写字心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3月1日,王老师书写了一幅毛泽东主席的长征诗,长8米、高1.5米。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古老的艺术形式。从古至今,书法一直受到国内外人们的喜爱,成千上万的书法爱好者为之着迷和疯狂。书法家王金汉是我们松源在这一领域的骄傲!精彩阅读:王金汉‖26幅书法作品欣赏【客都推荐】内容来源:掌上松源(作者:刘老师)由王老师推荐春节特辑:在客家农村过年,有一种记忆叫“旱鱼塘”客家人为什么要蒸甜粄,你有吃过吗?客家人春节传统风俗,满满都是回忆必须珍藏客家人的圩日,童年记忆里不可或缺的风景20种地道客家菜,趁过年好好品尝一下客家人说的“年三夜四”,原来是这个意思!入年架讲好话!客家人的过年习俗来了年末,请将你的家打扫干净!年关临近,想起客家年糕”、发粄、还有故乡的味道客都原创,让客家与您更近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微信号:sjkjwh《客都原创》微信公众号主编:嘉华因您而来的公众号,正能量!传播客都经典,弘扬客家文化。欢迎公众号代运营,邮箱2234919855@qq.com。您关注了吗?
2021年3月5日
其他

客家人为什么要蒸甜粄,你有吃过吗?

每到小年我们都会蒸一藏甜粄,象征来年日子甜蜜。蒸的过程还挺复杂的,光蒸就要从早上到晚上,足十几小时。中间还要不断地搅拌,锅要不时加水、加柴。它的美味可为世界客家特色,是其它美食无可匹敌的,在客家地区过年基本上都可看到,年年过年几乎家家都还在做。粄~~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喜欢吃大米的客家人,创造了好多让人欲罢不能的诱人米食,我们客家人统称为“粄”。这些美味诱人的粄,从种到收到成品,全都出自双手相当粗糙的客家女人。粄是纯良淑德的客家妇女送给客家人最珍贵的礼物,也是最能代表地道客家的独特风味。——甜粄——
2021年2月8日
其他

在客家农村过年,有一种记忆叫“旱鱼塘”

百节年为首,过年一直是汉族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而崇尚传统的客家,围龙屋里的春节更有着一番浓郁的亲情。客家人过春节,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十二月二十四日入年界至除夕为准备阶段;正月初一至初五为过年阶段;年初六至元宵节为余兴阶段。每每在快要过年前,客家人都有旱塘捉鱼的习俗。一家旱塘,众邻帮忙,捕鱼捉虾,你争我抢...一派丰收喜庆景象,真是令人怀念啊!!每逢旱鱼塘,通常都会轰动全村人,因为年底了,大家都需要买十几斤鱼回去吃。每年春节,鱼都是我们餐桌上不可少的一道菜,寓意着年年有余(鱼)!当然,在我们客家地区,鱼的种类和吃法实在太多了!客家鱼生红烧鱼清蒸鱼鱼头汤香酥小鱼如今农村常住人口越来越少,旱塘的盛况也一去不复返了,记忆中的场景挥之不去,旱鱼塘承载着曾经的欢乐,你是不是还想再来一次?来源:客家人、客家网(版权属于原作者)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为“入年架”,着手准备过年的食物和用品。做各种粄(甜粄、发粄、中子粄、菜头粄),打面,包饺。忙的不亦乐乎!接着一连几天,家家户户忙着宰杀鸡鸭鹅等过年必用品。客家话叫作:三牲,是用来拜祭祖宗的。到年二十八、二十九,家家贴春联,贴门神。从除夕开始到年初一晚上各家点灯照明到天亮,俗称“点灯”。年三十晚为统一祭祖时间,家家户户挑着竹装的三牲、斋果、酒、菜等,到祖祠祭祖。除夕开始老嫩大小穿着新衣服,村子里锣鼓喧天,鞭炮放得特别多。晚上一家老小团坐一桌吃“年饭”,饭后还要给小孩子发“扎年钱”。初一,是新年的一年开始,天还未亮,到处燃放开门炮,人人说好话,互相道贺。一早,狮队敲锣打鼓,串村过户,到每家“拜新年”。狮队先到厅堂伏拜(俗称参神),再到各家厨房伏拜,拜时户主放炮竹,狮头朝向喜炮舞动,户主给红包表示谢意。年初一直至初十,均有舞狮表演。表演时,2人饰演猴子,1人饰沙僧,1人顶狮头,1人牵狮尾,伴演狮子,猴子活泼,跳来跳去,翻筋斗,飞桌面,穿桌角。猴子和沙僧合作,表演弄狮各种动作。然后,由狮队武术人员表演拳、棍、刀、钩镰、耙头等项武术,表演便告终结。舞狮是群众喜爱的传统节目。春节期间,白天人们很活跃,男女老幼总爱热闹。有的逛街、有的串门拜年,有的拍照留念;有的舞狮、打锣鼓、弹琴吹唱;有的玩扑克、打麻将,等等。晚上四处锣鼓喧天,爆竹连天,烟花腾空,五颜六色,歌声笑声,欣心悦耳,家家热闹,人人欢乐。年初二,是转娘家。探亲访友的一天。家家热情待客,处处谈笑风生,说不尽新年快乐。转娘家的妇女,有的舍不得离开娘家,因此有:“初一就话初一头,初二又话年下头,初三又话穷鬼日,初四嬲一日,初五‘唱也圩’,初六唔好归,七不去,八不归,初九初十看打狮,十一十二又有龙灯会,索性月半才来归”的儿歌。初五日,俗称“出年架”或“唱也圩”。因这天原是圩日,人们来往街上,一见熟人就互相拱手拜年恭喜。初七那天称“人日”,家家吃“七样菜”:芹、葱、蒜、春菜、芫荽、甜菜、韭菜等,取其勤劳、聪明、会划算、有春光、团圆、甜蜜、长久之意。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俗称“正月半”。过正月半那天像过年一样,以三牲敬神祭祖,人来客往,吃丰盛的菜饭。春节特辑:客家人春节传统风俗,满满都是回忆必须珍藏客家人的圩日,童年记忆里不可或缺的风景20种地道客家菜,趁过年好好品尝一下客家人说的“年三夜四”,原来是这个意思!入年架讲好话!客家人的过年习俗来了年末,请将你的家打扫干净!年关临近,想起客家年糕”、发粄、还有故乡的味道相关阅读梁晓荣‖法宏三叔公的奇闻趣事【新时代文明实践】爱心帮扶2贫困(学子)家庭梁德新‖游大埔茶阳古镇风光赖俊权‖明山四季日月长
2021年2月8日
其他

客家人的圩日,童年记忆里不可或缺的风景

在客家地区,圩的所在地,基本上是乡镇的经济与行政中心。在客家人的口语中,一般把乡镇称为圩,把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称为“圩日”。各乡镇的圩日有不同的日子,根据赣南客家人的约定俗成,一般五天为一轮,依农历而定,分为逢“一六”圩、“二七”圩、“三八”圩、“四九”圩和“五十”圩;也有的是三日一圩,是“一四七”圩、“二五八”圩、“三六九”圩,逢“单”或“双”圩。两个相邻的圩镇,它们的圩日总是相邻一天而不会重复,这样就能让买卖双方都有较多的交易机会。旧时有些小商贩来往于附近圩镇做生意,几乎每天都赴圩。各圩场圩期都是三日一圩。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一时期是五日一圩即逢五逢十圩日。赴圩最多人的时间是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前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五至二十九日天天都是圩日。因为当地有些人几乎每圩都赴圩,在松口人们称他们为“六圩伯”。唐朝柳宗元在《柳河东集·童区寄传》就说,“之虚所卖之”(虚通“墟”)。圩,更古老的,如《易·系辞》所述: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圩日,在古代、近代,乃至如今,在客家人的生活中都扮演者重要的作用。每到圩日,圩上可谓是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热闹异常。圩上叫卖声,讨价声,嘘寒问暖声此起彼伏。特别是除夕前一圩,被称为年圩,人更是挤得满满的。一般把人流量大、交易量多、散圩晚的圩叫“老虎圩”,如梅县的松口、松源圩场。松口是古代岭南四大古镇之一,旧时有“松口不认州”之说,赴圩的有二万多人。松源是闽粤赣三省七县交汇地,旧时交通不发达,远近步行赴圩的人有一万多人。圩日这天,大街小巷熙熙攘攘人头挤拥。旧时松源圩的特色是饭店多,最多时大小饭店达百家,中午远地来赴圩的人都在饭店吃饭,因此饭店顾客暴满生意很好。圩日的前一天叫“圩上日”。有些从远地来做生意的商人会在这天先住在圩上的客店里,待明天早上时把货物摆到圩场上或能够占一个好的摊档,希望把自己的货物早点卖完。旧时松口圩附近的乡下有很多家庭旅店专供这些远地来的的商人住。离松口圩4公里的仙口村旧时有十多家家庭旅店,这些家庭旅店是专供这些小商贩住宿,他们前天下午先到达旅店过夜,明天早上再去赴圩。这类人赴圩的方式,松口人叫“头日驾晨”(即前一天到达目的地)。圩日的第二天叫“圩下日”,这天是最没有生意做的日子。一般圩镇里商贩都在这个时候进城采购或补货,为下圩的好生意做准备。圩日这天。农户把自己生产的粮食、日用品挑到乡镇所在地去进行交易;小商小贩更闻风而动,把城里的商品运到乡下的圩场上叫卖。需要购物的农民带上钱往圩里赶,这叫“赴圩”。在圩场上双方买卖讨价还价地完成了交易。圩日最热闹的要数另一类的小商贩,如卖老鼠药、卖蛇药、算命、卖跌打药(有“撮把戏”兼卖跌打药)。相对于城市看似高大上的商超,乡村集市上的的商品便宜且新鲜所以绝大多数人们来这赶集也是主要原因,因为这里买卖的大多数商品都是附近村民自产自销的,生活农具是自家做的,各种水果是自己种的,大多小吃也都是非常传统的从小时候就吃到过的。还有很多年代久远的行业也都能在这集市上看到找到,配钥匙、衣裤缝补、手工打造首饰、补锅等等……这些撮把戏、算命、乞食的行业,客家人通常也把这些人叫做“走江湖的人”。他们自有其生活圈子和谋生手段。旧时撮把戏很盛行,几乎圩圩都有,甚至一个圩场有几个档,解放初期还有,而今极罕见。现在乞食的人还有,他们大都是外省贫困地区的穷人,据说有些村庄的人以乞食为业,农忙耕种,农闲集体出门乞食。旧时,客家地区的男女婚嫁由父母作主,普遍采用“相亲”形式来选择对象,圩日是相亲最佳的日子,在媒人的牵引下双方父母带上自己的孩子在圩上的小饭店会面,此俗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生活在乡村的人简单淳朴,他们大多根本不知道手机支付以及其他互联网,她们赶集买东西都是大量携带现金,不过他们也在适应新时代网络支付等便捷方式,而且他们也都是持家有道的能手,买任何商品都要事先讲价,如果卖家不讲价就不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客家地区的“圩日文化”有变化。旧时因交通不发达,农户挑担步行把自己生产的粮食、日用品去赴圩。现在是骑自行车、摩托车,有的人自己还有拖拉机或农用卡车载着自己的产品去赴圩。因为交通发达赴圩的人大部分回家吃午饭,中午在圩上饭店吃饭的人不多。圩场上商品交易时间缩短。而今城乡普及烧煤和液化气,现在各地的木柴市场已淘汰消失。上世纪80年代梅县农村兴起耕山种果热,而今梅县成为沙田柚之乡,圩场上“果苗市场”应运而生。客家地区的“圩日文化”有着其深厚的地方特色,它是客家人文的组成部分。圩日文化,作为客家人的一个独特的“集市民俗文化”,有这深厚的底蕴和地方韵味。客家人的圩日,也可谓是远在他乡的客家人的乡愁。(来源:客家人)相关阅读梁晓荣‖法宏三叔公的奇闻趣事【新时代文明实践】爱心帮扶2贫困(学子)家庭梁德新‖游大埔茶阳古镇风光赖俊权‖明山四季日月长
2021年2月7日
其他

20种地道客家菜,趁过年好好品尝一下

接着捞起浸泡的各种青叶,挤揉成团,倒入碓臼中捣烂后,将筛好的米粉也倒进碓臼中,同时加进适量过滤后的糖水再捣,充分捣匀成青色粄团,取出粄团置于案板上使劲反复搓韧,做成圆扁形或手指条形青粄蒸煮皆宜。
2021年2月7日
其他

客家人春节传统风俗,满满都是回忆必须珍藏

客家春节习俗了解的差不多了恭祝大家:家和业兴,新春愉快!相关阅读梁晓荣‖法宏三叔公的奇闻趣事【新时代文明实践】爱心帮扶2贫困(学子)家庭梁德新‖游大埔茶阳古镇风光赖俊权‖明山四季日月长
2021年2月7日
其他

入年架讲好话!客家人的过年习俗来了

有句客家俗语说:“入哩年界禁忌多”,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称为“入年架”,到正月十五的元宵后,才算“出年架”。这些客家人的过年习俗,你知道多少?年三十(1)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要吃一顿团圆美满的“年夜饭”,饭桌上一定要有鸡、有鱼、有肉丸,象征丰盛、团圆,还要喝上一碗热腾腾的娘酒。在吃鸡的时候要注意了,鸡腿一般是给老人和小孩吃,喻尊老敬幼。(2)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守岁的习俗,家家灯火明亮,大家团聚在一起辞旧岁迎新春,共享天伦之乐。(3)讲究的老人会交代子孙,从年三十到年初三,每个房间都要留一盏小灯,意为“点年光”,全屋亮堂堂。年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人们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这一天的忌讳更多了,认真学习哦:(1)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客家人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2)忌用不吉利的字眼,如病、死、苦、贫、灾、乱、荒、杀等,若小孩子说了忌言时,大人要马上纠正说“童言无忌”。(3)米缸不能空着,以免一年之中有断炊之兆。(4)不洒水、不扫地、不倒垃圾,这叫做“聚财”。(5)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6)不能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如果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7)尽量不要打碎器物,否则会破财或一年欠平安。如果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家人要马上用“快快发财”、“碎碎
2021年2月5日
其他

客家人说的“年三夜四”,原来是这个意思!

年关将至时,“年三夜四”这个词在客家地区经常可以听到,年三夜四是指年二十三朝至年二十四夜这段时间,这段时间小年开始(年二十三)。“年三夜四”还要劳作,指该做的事没做好还在做(即赶在“年界”前将事情办好,但办事拖拉的人不到最后二、三天也不把事情办妥)。而年二十五这几天,也就是客家人所说的“入年界”。在以前的客家地区,做饭烧水都是用柴木,所以“年三夜四”这几天客家妇女都会带着小孩上山准备好过年这段时间要烧的柴草。而且家家户户要搞一次大扫除,除旧迎新,清扫尘埃,洗抹家具,整洁干净地迎接新年。在农村,大人们还会带着小孩从家中拿出扫把、锄头及铲,门前门后的道路水沟清理干净,铲除两边的杂草。另外年三夜四也是指新年即将来临,提醒人们该置办年货,准备开心过大年,以免到时候过年的时候发现缺这缺那。所以这几天大家基本都是天天赴圩,过年的最后几个圩非常热闹,大街上到处都是有卖年货的和买年货的,大家都是赶在这个时间准备过年的东西,今天回去发现有忘记买的,第二天再去赴圩置办直到东西买齐为止。年三夜四也意味着客家人开始做粄(客家小吃)过年了,客家人做的粄主要有发酵粄、大笼粄、煎圆、米花、米爪、油饼……一般大人做粄要忙上两天。小孩在场,要把好小孩的嘴,以便不讲不吉利的话,蒸出的粄不僵,不夹生,不硬,能保证“笼笼发,只只发,个个满,家家欢”。年二十八、九贴年画,客家人在上午还得贴对联,除了自家家门,还在各围屋的门楼贴对联。倘若家里有人擅长书法,就自己动手写春联,往往能引起街坊四邻的羡慕,没人擅长书法的家庭,多是请人写春联,对联写好后,让人就拿去贴在各个门楼。同样的,在年三夜四,小偷、贼佬也没有空闲的,他们都想在年前大捞一把好回家过年,故客家民间又有“年三夜四,贼佬扯被”的谚语。所以年三夜四的意思是指年关将至,凡事都要小心,千万不要出差错,以免弄的过年都不愉快。这个时候大家都是需要注意自己的财物安全,门户锁好,弄不好家里准备过年的鸡鸭等被贼光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还提醒人们,年到了,要注意人身与财产安全,别出什么意外,一定要齐齐整整,阖家团圆过大年。(来源:客家人)相关阅读梁晓荣‖法宏三叔公的奇闻趣事【新时代文明实践】爱心帮扶2贫困(学子)家庭梁德新‖游大埔茶阳古镇风光赖俊权‖明山四季日月长
2021年2月5日
其他

年末,请将你的家打扫干净!

当你看到这篇文章时,请跟随我们先做一个有趣的测试:环顾一下你的居室,如果你不在家,请回想一下不久前你离开家时房间的样子:地板上有没有积满灰尘;沙发上是否有堆积如山的过期杂志;衣柜里是否凌乱不堪;厨房灶台上是不是油渍斑驳……如果是这样,那么小心了,你的人生可能危机四伏。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来源于席卷全球的生活哲学:扫除力。你的房间就像你自己哈佛商学院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一个现象:幸福感强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环境十分干净整洁;而不幸的人们,通常生活在凌乱肮脏中。由小家及大家,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窗明几净;反之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一定有肮脏的角落。于是摸索出这样一个结论:你所居住的房间正是你自身的折射,你的人生其实就像你的房间。房间凌乱的家庭,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如果我们的家庭环境是杂乱无章、灰尘飞絮的,那么我们经常会因为找不到某件物品在孩子面前急躁发怒,我们因为过多关注于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对他们归类整理能力的培养。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力,他们会在无意中模仿父母的做法,如果你经常把家里收拾的非常干净,那么在这种环境下,他也会很快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反之,如果家里杂乱无章,那么他的生活状态和心情也都是杂乱的,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好。一个人的房间里藏着自己的生命状态,藏着孩子的未来。扫除力真有这么大的魔力?的确,扫除看似一场简单的体力劳作,实则内蕴深沉的人生智慧。通过打扫,我们可以放下高傲,学会谦卑。在忘我的工作中发现自己。在中国,打扫的智慧源远流长。譬如“妇”字的繁体字,便是女人手持一把苕帚;而直到今天,在许多地方,端午节的风俗依然是为小孩子们缝荷包,扎彩线,并且把一把小苕帚,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和有条理的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小小的“扫”字,甚至可以成为打天下的寄托与期冀。打扫的过程,就是处理、选择、扬弃的过程,是你与环境的互动。整洁的环境明显显示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财神爷喜欢住干净明亮的家你去旅游:有2个朋友热情邀请你住她家。一个朋友的家干净、明亮、整洁。一个朋友的家脏、乱、臭、、你选择住谁家?肯定是选干净、明亮、整洁的!而神和你一样的智慧,神也喜欢住在这样干净明亮的家,想财神常常光顾你家,行动起来打扫吧。无论是小家还是企业,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窗明几净;反之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一定有一个肮脏的角落。清理家就是增长智慧每当有烦的事和情绪时,请整理家吧!我们外在的环境是内在的投射,那些脏乱臭代表的是内在的负能量及情绪堆积。一周一小清理、一月一大清理。让环境变清爽、人住里面自然舒适,幸福感自然增加,幸福感增加将带来成功;而那些不幸的人,通常生活在凌乱脏乱的环境中。家里的脏乱也带来思想的混乱。清理家就等同于清理大脑中的垃圾,智慧自然会增长!清理家就是丢掉病菌我们路过垃圾场,习惯掩住鼻子快走。长期呆在脏乱的家,如:垃圾场:“久入兰室不闻其香,久住脏屋不觉其乱”。在垃圾场般的家住久,外在的脏乱容易引发身体的疾病,清理家就等同于清理病病菌,身体自然更健康。清理家就是提升正能量电视剧中鬼屋都是长满蜘蛛网、灰暗,而天堂则是光亮、富丽堂皇,所以灰暗的家吸引不好的能量,能量不好,财运自然不好;而光亮的家吸引好的能量、正的能量,能量好,财运自然好。一个人走路会非常轻松,可是如果让你背上很多的东西,你一定走不动。家里的东西塞的太满,就会导致家里的能量非常笨重,无法正常的运作,更不可能带来美好的感觉。将那些多余的清理掉之后,所带来的是非常轻松轻爽的正能量。清理家就是清理心灵我们的家通常堆放很多闲置的物品、衣服,这些的能量非常负面。犹如古代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真正被皇帝宠幸的只有几个妃子,其它的嫔妃们就在后宫抱怨、算计、怨恨、勾心斗角。而那些闲置的物品、衣服因长期没被主人使用,散发的能量也是怨、恨、负面。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这些丢掉或者送人,让它们拥有新主人。当你不断清理家,你内在堵塞的地方,就会越来越通畅了,顺溜了,轻松了,爱和感恩就流进来了。人生如同一场旅程,有山穷水复的困顿,亦有柳暗花明的惊奇。从常常的一生看来,过程中的负面情绪只是对生命的浪费,中国人说,得意是淡然,失意时坦然,这不是中庸,却是扎扎实实的生活态度。所以,懂得及时清空心灵里的负面情绪,才能享受人生的每一处风景。来源:闲云谷2018-1-12客家人的小时候,是否想起你儿时的欢乐歌仙刘三妹的故事【客家故事】男人莫当两头家,女人莫做两头蛇梅岭诗词联学会观潮棠活动精彩归来叶荣明‖道路与人生【客都推荐】回首千重山,不负少年心【纪念林风眠诞辰120周年】叶剑英元帅3次回梅州!整个梅城万人空巷、热闹无比!林作尧‖客家妇女坐月子吃鸡酒习俗客都原创,让客家与您更近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微信号:sjkjwh《客都原创》微信公众号主编:花样年华。因您而来的公众号,正能量!传播客都经典,弘扬客家文化。欢迎原创投稿,邮箱2234919855@qq.com。您关注了吗?
2021年2月3日
其他

年关临近,想起客家年糕”、发粄、还有故乡的味道

随着春节临近,思念故乡的味道。客家春节的“年味小吃”很多,像煎粄、酿粄、炸萝卜粄等油炸小吃,这些粄类平时也是常见的,然而,最具年味的粄类代表还是甜粄。客家人过年,有“不蒸甜粄不过年”之说。甜粄在客家地区以外被称为年糕。年糕“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会比一年高,祈求来年更幸福、甜蜜。按照传统习俗,甜粄在“入年架”之后才开始制作,逢年二十七、八蒸甜粄。制作方法也颇为讲究:用七成糯米渗三成籼米在水裹浸泡一天一夜,浸泡膨胀后用石磨磨成米浆,过滤去除水分后成为糯米面团,接着把黄糖熬成糖浆倒入糯米面团,不断搅匀,用双手揉搓半个小时左右,这样做出的甜粄才有韧性,也更好吃。随后将搓好的生甜粄摊在圆形的竹制品上,底层铺上樵叶,生甜粄铺好后,要在上面用巴掌或锅铲不断柏打,让生甜粮更加坚实,最后抬上大锅内,盖上锅盖,用柴火慢慢蒸上三四个小时。当闻到甜糖的香味时,可用竹快插入甜糖内不再粘快子时即可。由于一般蒸甜粄的蒸笼都有30多厘米高,所以,传统的客家甜粄就如同厚砖一样厚。刚出炉的甜粄清香扑鼻。如果把它切成小块放进油锅里煎成金黄色,那味道就更美了。特别是用柴火一点一点蒸出来的甜粄更是香甜、美味,韧味十足令人赞不绝口。除了年糕,客家还有好多粄,这些美食是把大米加工成粉面后做成的食物。主要以糯米为主,也会用籼米、大禾米,一般把浸软的大米磨成浆,再压干水即为米薤(粄脆),它可加工成各种各样的粄。在许多场合,客家人喜欢做粄、食粄来表达他们的心情以及渲染当时的气氛。粄类食品在客家人心中是吉祥的象征,也是客家美食文化的传承。无论是婚、丧、喜、庆生等客家人都喜欢食粄来表现它独特的意义。结婚生子、做大寿等喜庆的事客家人喜欢吃红粄,红粄是喜庆长寿的象征;生子后为了要庆贺家中有新添的男丁要做添丁红粄,以感谢上天赐男丁之福;新房落成要红粄,期望万载兴隆;做大寿要红粄,祈祷长命百岁;新建的坟,也必须做红粄,祭祀山神祈福。有时候在喜庆的日子客家人也喜欢食红桃粄,以糯米粉加上粄红揉成面团之后包上馅料,印上红桃印,桃粄寓意吉祥。客家人遇办丧事或扫墓时则喜欢用发粄。做法是把酵粉放在粄浆里,使它发酵后再蒸,蒸到粄面隆起而分裂,称之为“笑”,蒸发粄要蒸笑了才好,越“笑”越讨喜,因为暗喻“开运、发福、发财”等大吉大利、去除霉运的意思。
2021年1月29日
其他

华山‖梅花赞【外二首】

梅花赞——八行迷你诗文/华山梅花香自苦寒来,出生在冬季里,生长在冰雪间,成长在寒风中。梅花经寒冬考验,变得更加坚贞,变得更加馨香,变得更加芬芳。春天到了,在明媚春光映照下,含苞欲放的身姿令人羡慕,粉红艳丽的花瓣令人陶醉,冰晶玉洁的梅花,显得更坚贞纯洁,春天百花齐放时,人们在赞美高雅的梅花。迎春曲文/华山红梅怒放迎春归,春风化雪雨相随。杨柳作揖垂两岸,桃花嫣然出门庭。春回大地百花开,群鹦蓝天竞自由。清风拂面添春色,和谐共处谱春秋。春归文/华山梅花落地报春归,大地草木竞争绿。春风细雨润草色,含泥燕子正回归。春回大地桃花笑,门前池水鸭先知。万物复苏红烂漫,百花齐放又一春。
2021年1月22日
其他

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国策:全面复兴传统文化!

来源:今日头条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1年1月22日
其他

老梅城风水故事,王者辅中计点龙睛【历史文化】

王者辅中计点龙睛文/谢崇德清朝乾隆九年(1744年),安徽省天长县人王者辅,以廪生(秀才经过岁科两试一等前列者)身份破格出任嘉应州(今梅州)知州。上任后,倡议筑造程江拦水坝,创建东山书院和南冈书院,将濒危的南汉古物千佛塔从破败的东山修慧寺中移建于东山岌上,又建造东山灵济桥(今状元桥),城北教溪口桥和合溪坝桥,为梅州文教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在任提倡崇宗敬祖,建议各姓在城建立宗祠,李象元翰林作《状元桥题名簿序》历述王者辅政绩。王者辅在正史中是个好官,但在民间传说中,不知何故,他却被描绘成精通堪舆之术,蓄意破坏嘉应风水的坏人。据父老相传,嘉应州城是个金龟浮水形,龟头位置在下南门,龟身在北门金山,龟尾在城外东厢村,四脚分布在城的四角,当洪水来时,它就浮起来,永远不会被淹没。1935年,梁翰昭县长在金山顶建一座红墙绿瓦宫殿型的建筑物梅县图书馆(现为梅县博物馆),其地有个奇怪的现象,图书馆周围地板不断沉陷破裂,馆内地板则完好无损,据说是金龟在地下活动所致,这是后话。金龟白天蛰伏,晚上在程江与梅江汇合处的南门河潭中戏水。王者辅精通堪舆之术,通过详细勘查,被这个金龟浮水风水局吓得目瞪口呆,他认为这个风水局要出真龙天子。生龙口就在东较场后面,王者辅妄图占为己有,他抢先在生龙口处架造了一幢私宅,准备以后再改葬其父母骸骨。嘉应州人对州官的这一举动早有怀疑,先行集资雕刻好关公关平周仓等神像和牌匾,待王者辅新屋落成准备搬入之前,众人赶快将关公等神像搬入上座,钉上关帝庙牌匾,王者辅私宅就成了关帝庙。王者辅无可奈何,因为他毕竟不敢得罪神明。
2021年1月22日
其他

小时候的乳名你还记得么,岸好笑入来看看吧

过去,也就是三四十年前吧,生活在中下层的客家人,几乎人人都会有一个甚至多个乳名。如芋头、番薯头、树头、唐梨头、叫花二、瘌痢三、五疤瘌、高脚六、矮古七等等。乳名与正名、花名、昵称的含义是很不相同的,与小名和外号也有区别。客家人的乳名是很丰富的,绝大多数的乳名都具有越鄙俗越好的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过去客家人的观念中,长辈对小孩子钟爱怜惜之至,是不能当着小孩子的面夸赞的,唯恐不能顺利健康地成长,遂有意标示卑贱,用逆反方式掩饰亲昵热忱的感情。图片因此,男孩子的乳名叫得贱一些,目的是想让他更容易成活、成材,日后更有所作为,而女孩子相对来说本身地位低且贱,生命力强,所以她们的乳名常称为梅梅、兰兰、菊菊、秀秀等,借喻体的某种品质,表达对女孩子长大成为漂亮、美丽、大方的一种期望,所以女孩的乳名会简单一些。而当标示卑贱之义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乳名时,便呈现出许多闻之有趣的现象来。一、以排行命名。按小孩在家中的排行顺序,如细古头、三流、三之干、满满,细佬、三之公、四之嫲、五梅子、九妹子等,尽属这一类。二、添一字命名。在特定的字前加一个通行字命名,客家人尤其喜欢加上助呼叫且响亮的字阿等,如阿亮、阿门头等。三、以动物命名。盖因生存之艰难,连生孩子也只得广种薄收,能否养大,尚在未定之数,不如起个猪狗贱名,粗生粗养,易成活,如野狗、祥务狗、海狗子、牛牯子、细狗、三狗、四狗、猪腚、狗古腚、牛腚根、和尚腚、猪子、狗子、羊古头、马古头、狗古头等。四、以植物命名。取植物的根茎,结实、粗壮,生命力极强,寓能经得起风雨,如枫树根、树头佬、糖梨子、牛骨柴、灿毛、老树头。还有用瓜果蔬菜命名的,如冬瓜、木勺梨、大番薯、番薯头等。五、以建筑物和场所命名。取固定的建筑物和场所,增加其出生的意义,或因小时较多疾病,迷信说法是与其父母不相生,应另认较硬朗的父母。例石桥生(一指其母在石桥旁生下他;二指已认石桥为母)、亭生等。六、以日常用品(盛器)命名。寓物有所用,物有所值,如半锅子(由于旧时穷人家少油水,而锅是少不了油肉吃的)、细缸子、缸钵头、细钵头
2021年1月21日
其他

百年前梅州清凉山珍贵影像,难得一见!

影像源自美国南加州大学清凉山位于梅州城区的东南方。《乾隆嘉应州志》记载:“清凉山,在黄沙嶂背,颇产土茶,山腰平夷,有小寺。”十九世纪末,一群分别来自美国、德国、瑞士的传教士,在梅县清凉山西南部湖鳅塘一带动工兴建疗养院、避暑别墅,一些名流巨贾接踵而来,一时有粤东“庐山牯岭”之誉。德济医院肺病疗养院址,海拔805米,占地面积252平方米。当时梅县德济医院派人前往调查“测量气候,果比为疗肺恙之地,特赞为与欧洲瑞士国旦夫士名山相媲美。”1915年,梅县德济医院院长宝为善医生和纪振纲牧师发起倡建,马来西亚富商梁璧如的弟弟梁建侯捐出了梁家的产业——湖鳅塘的这片山地,梅籍侨商谢梦池、梁映堂等慷慨出资,鼎力支持兴建疗养院屋舍。
2021年1月20日
其他

九龙海战英雄赖恩爵,三代五将历史罕见

赖恩爵(1795-1848),字简廷,新安县大鹏城(即现在深圳市龙岗大鹏新区大鹏所城赖府人),汉族客家人,祖籍广东紫金县(赖氏祖先于元朝定居梅县松口溪南南阳寨下,后迁紫金义容镇甘棠村),清乾隆年间出生于鹏城一个行伍世家,是赖氏“三代五将”之一。大鹏半岛的赖氏家族是深圳历史上的最旺家族,“三代五将”为中国历史之罕见,有“宋朝杨家将、清代赖家帮”之美誉。宋朝杨家将、清代赖家帮赖恩爵(1795-1848),字简廷,新安县大鹏城(即现在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人,汉族客家人。祖籍永安县(今紫金县)义容甘棠,为永安赖参廷九世孙。先祖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迁宝安大鹏古城乌涌村(今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祖父赖世超武举人,官至二品都尉。父亲赖英扬任浙江淀海总兵,叔父赖信扬任福建厦门水师提督,官至一品。弟赖恩禄,将军官衔,任福建晋江镇镇台。父亲赖英扬一生致力于缉匪抗盗,战绩彪炳,官至浙江定海镇总兵官,死后晋封振威将军;叔父信扬官至福建水师提督,封安鹭将军。恩爵少时随父出任阳江,后在阳江入伍。历任兵士、把总、千总、守备、都司、游击等职。道光十八年(1838年)补海门营参将。道光十九年(1839年)赖恩爵指挥中国水师,在中英九龙海战中击败英军,取得鸦片战争首战——九龙海战的胜利。战后道光皇帝赏戴花翎,封“呼尔察图巴图鲁”(“巴图鲁”为满族语言,勇士之意)名号,并升授副将。此后,赖恩爵参加了中英穿鼻洋海战、官涌海战,屡立战功,于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初七(1841年9月21日),被提升为南澳镇总兵。在平定海盗中累立战功20余次,于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初五(1843年12月25日),升任广东全省水师军务提督,以接替因防守不力的原水师提督吴建勋。道光二十九年(1848年)赖恩爵病逝,享年53岁。赖恩爵一生致力于缉匪抗盗,保卫疆土,其一生中最辉煌的一页是成功地指挥了九龙海战。人物生平字简廷出身在广东省新安县大鹏新区,生于清乾
2021年1月13日
其他

祖屋修缮造福后代,畲江镇500多年大赖屋安龙转火庆典

颍川世德,东晋家声。2021年1月3日上午,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官铺围大赖屋举行安龙转火庆典活动。以新炎叔为首的大赖屋理事会成员、宗亲们,梅县区、梅江区赖氏宗亲会成员,部分赖家热心乡贤参加了仪式,让这座始建于明朝、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中为二竖二横结构,前有门坪和半月形池塘的围龙屋成为赖氏弘扬祖先开创基业,保佑子孙后代福佑延绵的美好家园。新修祠堂,面貌一新,精神焕发!自2015年以来,广东梅州梅县区畬江镇14脉赖氏中的有四间祠堂举行安龙转火庆典,畬江镇赖氏持续不断的为先祖为家族增光添彩,可喜可贺!安龙转火,体现了客家人不忘祖先,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根据客家习俗,无论是新祠落成,还是旧祠重光,都需要重新将龙神和香火引入宗祠供奉,这就是"安龙转火"仪式,通过盛大的仪式,把气场闹起来,使家族红红旺旺,千年不衰。以新炎叔为首的老中青结合的有力的大赖屋理事会秘书遗后家声远,好古传芳世泽长畬江镇大赖屋自从四世清隐公于明朝中早期从松口来此开基以来,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是目前据记载已知的畲江镇14脉赖氏中最早开基的一脉,现已分为官铺村大赖屋、簕影下、双坪村赖屋排三脉,后裔已播及惠州、广州、泰国等地!上祖公牌,念诰词,读祭文,仪式进行中!祠堂若在,家族必兴。祠堂,是中国人寻找根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胎记”。走进祠堂,仿佛能感觉到先辈的一切:他们的家常话、他们的脚步声、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心跳,都散布在这像家一样的祠堂中。祠堂,是族人后裔祭奠、缅怀先贤的地方,是一个家族的纪念馆。弘扬传统,民族有希望,国家才会有力量。祠堂,是我们大家的祠堂。愿每一个回得去的故乡都有一座祠堂。祠堂若在,家族必兴!两区宗亲会代表也早早来到祝贺!梅县畲江大赖屋安龙转火感怀文/赖岳元升龙转火喜气扬,热闹非凡不寻常。祖屋四处人潮涌,虔诚叩拜焚烛香。大猪大羊去祭祀,舞龙舞狮好排场。好运降临大赖屋,财丁兴旺岁岁昌!赖姓图腾.赖姓是神农氏姓,由俞表、贝、刀组成,合为贝氏立俞表观天之地,占卜契刻纪历,为图腾徽铭。赖国的开国始祖叔颖(姬颖),赖姓始祖,叔颖公,为轩辕黄帝廿九世玄孙,文王之第十三子,周武王之弟也。史载,赖氏源于赖国。商朝末期,纣王无道,荒淫残暴,民不聊生。武王兴兵,命弟叔颖率兵,共同伐纣,战于牧野,纣王战败,于朝歌鹿台自*焚身亡,商遂亡。公元前1046年武王立周有天下。功成,叔颖退兵,驻于赖地。念叔颖灭纣有功,敕封子爵,敕赖地为其食邑,又封驻地为赖国,系子爵国。宋。郑樵所
2021年1月5日
其他

弘扬祖德传承家风,畲江镇杉里村林氏宗祠修缮重光庆典活动

2020年12月31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彩旗飘飘、热闹非凡。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杉里村林氏宗祠祖炉昇座暨首期修竣庆典在美丽的杉里村修缮一新的林氏祖祠举行。来自各地的林氏宗亲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并为这次宗祠重光庆典活动弘扬祖德,传承家风,再铸辉煌,增添光彩。上香,拜谢先祖,不忘祖恩,不忘祖德,牢记祖训和家规,为家族事业的辉煌磕族奋进!畲江镇杉里林氏宗祠修缮理事会主要成员艰苦奋斗、任劳任怨林锦春代表理事会讲话梅县区畲江镇杉里村,古称榄潭,乃秀峰公脉下五世惟茂公所生六个儿子:英、俊、雄、雅、豪、杰公,其中英、俊、雅、豪公(六世)四兄弟在明正统九年(1444年)从梅城迁住榄潭(现杉里村)开基,目前约有600年历史,林氏祖祠曾办过学校,解放后村里用作大食堂、做过碾米加工厂等,祖祠的修缮将成为杉里村弘扬传统文化的亮点,对于弘扬宗祠文化、凝聚民心具有重要意义。一个没有历史传承的民族是不会走的久远的。祠堂是族人后裔祭奠缅怀先贤的地方,是一个家属的纪念馆,走进祠堂,仿佛能感知先人的一切。在祠堂,最重要的是让后辈子孙缅怀先贤,寻找我们的根,看到自己的胎记。历史文化是需要传承的,祠堂就是意味着传承。通过祠堂,中国人,都能寻找到我们的根,都能看到自己的“胎记”。每一座祠堂背后,都有一批虔诚、执着、守望的老人。每一条通往祠堂的路上,都有一双双注视的眼睛。祠堂不应该消失,不但不应该消失,而在改革开放,共圆中国梦的今天,祠堂作为历史传统文化的纪念馆,更有它存在的重大意义。祠堂是先祖安灵之所,是用来缅怀祖宗之德,传承家风、执行家规的地方。祠堂代表了一个家族的文化,是家族兴旺的强大助推力。祠堂,往往建在风水宝地上,背后必需要有“靠山”作为屏障,四周往往有参天古树簇拥,周围是同姓人家聚居而成的血缘村落。走进祠堂,仿佛能感觉到先人的一切:他们的家常话、他们的脚步声、他们的喜怒哀乐甚至他们的心跳呼吸,都散布在这像家一样的祠堂中。在祠堂,最重要的还数品质和德行,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家传忠孝,祖德流芳”一直都是中华氏族几千年来必须谨遵的深刻教诲。各地宗亲、后裔子孙,欢聚一堂,喜气洋洋。宗祠重光,既是祭祀祖宗,又是各地宗亲聚集谈心、沟通交流的机会。精彩的文艺表演庆贺林氏宗祠重光庆典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叶落归根。世代代的荣辱与共不能忘,祖祖辈辈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秉承中华文化传统,尽自己微弱的力量,让祠堂传给子子孙孙。图文
2020年12月31日
其他

万水千山皆光影——《曾万水艺术摄影作品集》序

文/杨宏海欣闻曾万水先生的摄影作品集付梓出版,特表示衷心祝贺。
2020年12月2日
其他

公益慰问活动走进红色热土梅西镇石赖村【客都热点】

2020年11月29日上午,为进一步倡导志愿精神,弘扬社会正能量,梅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茶地花公益、梅县区红梅志愿者协会携手开展冬日暖人心公益活动并参观当地红色革命遗址。活动当日,志愿者们对梅西镇石赖村贫困户和革命先烈后裔进行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去茶地花产品、雁球米粉等爱心物资,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早日脱贫致富。
2020年12月2日
其他

追光逐影四十秋 ——《曾万水艺术摄影作品集》序

追光逐影四十秋——《曾万水艺术摄影作品集》序文/丘峰四十年辛苦不寻常,得知万水出版摄影集,我由衷地高兴。他的创作激情难能可贵,总在工作之余为梅州的文化艺术事业添砖加瓦,为宣传美丽家乡不遗余力。
2020年12月2日
其他

十里梅花‖像树和花儿一样生活

忙碌是生命得以继续的必需,我们可以用悠闲的心情来完成。——题记
2020年12月1日
其他

黎莉‖梅州古塔【客家推荐】

梅州古塔文/黎莉梅州境内,古塔林立,造型千姿百态,风格各异。有圆型、四方、六角、八角。塔高多为单数,一、三、五、七、九、十一不等。最早的古塔是南汉大宝八年建的铁铸千佛塔,距今一千多年历史,
2020年12月1日
其他

刘杏红‖偶游留馀堂【客都推荐】

偶游留馀堂文/刘杏红从2001年娘家搬到梅城居住至今,每年我都会在梅城呆上好些日子。前几天回来,无意间跟朋友闲聊,说到红杏坊,我不知道;说到嘉应学院,我没去过;说到……我们总是习惯走熟悉的路,明明这些风景就离家几百米,偏偏我们就是不愿意迈出那一步到不熟悉的地方,致使自己错过了很多好风景而不自知。这一聊让我猛然惊醒这才发现:对于生我养我的梅城居然了解甚少。于是乎,便有了想去了解它的欲望。第二天一大清早,我就鼓动女儿茜茜公主作陪,一起出发去探秘离娘家住处最近的嘉应学院留馀堂。留馀堂即半月型鱼塘,是客家居民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屋后围龙合成圆形,是围龙屋的重要特征。它,鉴日月,罗星辰,承雨露,生清风,晨飘紫气,暮映彩霞,吸山川之灵气,纳天地之精华,它,为这块风水宝地锦上添花,为祖堂画龙点晴。小时候我一直都以为家门口的鱼塘,只是用来预防火灾之用,如今看了这个序后,才明白每座客家围龙屋门口那口鱼塘其实还有浓厚的风水学意义!鱼塘和围龙屋的禾坪与池塘交界处,树立了好些个石碑,这些碑石上刻着这个围龙屋里子孙后代当年考举人进士……的成绩。当我把这些图片发朋友圈时,熟识留馀堂的古老师突然发信息给我补充了一些更完整的信息:留馀堂人不仅具有客家人艰苦奋斗、崇文重教、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而且有严格的家规家训规范自己的行为;他们不仅具有良好的读书风气,而且还具有良好的读书环境。据不完全统计,从民国初年至今,留馀堂大学教授有20人,中学教师有28人,小学教师亦有27人。其中这个家族里,在20世纪30年代初,还出了一个我国红极一时的作家之一——张资平。有资料介绍说:他是“创造社”中最多产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有众多的读者,在文坛上影响深远。著名作家张爱玲自己就曾明确说过,她曾迷恋于张资平的小说并深受其影响。在当时上海滩,贵妇人在闲聊时以手捧张资平的恋爱小说和张爱玲反映市民生活的散文为时髦。这一偶游,收获颇丰那是肯定的,也只有走出来的这一刻,我才真正明白:其实外面的风景很美,但有很多东西我们却不得而知。只要我们懂得放弃熟识的路径,勇敢地另辟奇径,这样才会发现不一样的新天地……
2020年11月25日
其他

刘杏红‖山歌矛脚行万里【客都推荐】

,陈将军亲自联系各地当年的战友老乡们,终于提供出了足够的证据,证明张青山是革命烈士,也要让他在三河坝烈士墓里树纪念碑。陈将军说的容易,
2020年11月14日
其他

赖俊权‖一方厚土城之南,人文富庶家园美

一方厚土城之南,人文富庶家园美文/赖俊权其实我是幸福的,一直住在梅城江南大坜一带。我们的母亲河梅江从发源地一路奔腾而来,经梅江区长沙镇至三角地,到梅城嘉应大桥、剑英纪念大桥、梅江桥、东山大桥、浮桥、秀兰桥,金带揽腰,向广州大桥方向东流而去,这一块绿洲,正是江南街区与三角镇范围。三角镇处梅城市区南郊,东至黄沙嶂高观音与梅江区西阳镇交界,西临梅江与梅县区程江镇隔江相望,南与梅江区长沙镇接壤,北与梅江区江南办事处毗邻,镇总面积为39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民委员会和6个居民委员会。人文富庶,人杰地灵一方厚土,物华天宝。三角镇人文富庶,地理位置优越。历史上有梅州文教事业先驱侯安国,他为南宋进士,宋宝佑元年(1253年)任梅州教授,掌管梅州教育,见梅州风土人情淳朴厚实,遂定居于梅城攀桂坊“客而家焉”,开枝散叶、繁衍成林,以三角地湾下为盛,因此,“一到湾下莫问姓”的谚语在梅州广为流传,至今,以湾下为中心向东西北延伸:三角、梅塘、三龙诸村均遍布侯姓人家。侯安国竭力倡办教育,开办讲学,以《春秋》大义教授门徒,并免除入学者一家的徭役,鼓励梅人读书。自此,梅州文风渐兴,受人景仰,后人于1921年在湾下村开办小学1所,命名“安国小学”,作为纪念。品读人文典范,寻找逝去风流。剑英公园流传有“骢马御史”廖睿(1370-1427),字文聪,号江东,永乐元年(1403)乡进士,永乐十九年(1421)升任监察御史,后升任四川巡按等职,为官清正。据资料载,廖睿晚年回到家乡,他看到家乡莆心、白土一带,经常受到干旱水灾的轮番折腾,决定兴修水利,造福百姓。经勘测,选址创筑塘堤,作陂疏圳,形成今天的剑英公园基本原貌。他虽人去物在美名在,一泓清水长留人间。在三角镇客天下圣人寨有梁诗五家族,五代蝉联科甲,声名远播,高祖梁德隆,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任江西瑞金县知县;曾祖梁鸣冈,乾隆十七年(1752年)中举,官至江西赣州同知;祖父梁念祖,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高中解元,成为梅州历史上著名的“五科五解”之首,出任河南汲县知县;父亲梁光熙(字墨林),咸丰元年(1851年)举人,任青海西宁训导,梁诗五本人则于1889年考取广东第20名举人。三角镇坜林坪有张怀真(1871—1941年),清秀才,廪生。1906年加入同盟会任梅县同盟会秘书,后任三角地蒙养学校校长,并与乡中父老协力创办益民学校。张怀真为人忠厚、和善,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正义感。所办之报能为民众说话,敢于评击社会政治的种种弊端,遭致政府当局一再将其报社封闭。但他屡以更换报名,由《中华新报》而《大风报》、《新岭东报》、《干报》乃至《汕报》继续出版。他先后被捕2次,均因激起民众的愤慨而获释。时人称其为“报界之宗”。张怀真生平著作甚丰,散见国内各大报,诗、词、联、赋亦皆擅长。三角镇上坪村有邓树南(1874—1925年),幼时家境清贫,早年便离乡到印度尼西亚谋生,当过炊事员、工人和店员。经过10余年的勤奋努力,在朋友的支持和合作下自立门户。由于经营得法,业务有所发展,在印尼侨界享有声誉,两次“破家”支持辛亥革命。该村还有邓军凯(1901—1954年),早年就读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梅南乐怡学校教员。1926年冬,到毛里求斯谋生,先后在毛埠的华文报馆《华侨商报》、华侨社团、仁和会馆任职,后又兼任新华中学校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邓军凯拥护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主张,在报上常撰文宣传抗日,并积极筹建支援祖国抗战。熊德龙祖籍泮坑村,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印尼客家华人。他事业有成后,虽身居海外却心系父邦,不忘故土,回馈桑梓,频频彰显百分之百中国心的爱国爱乡情结,热心祖国和家乡的公益事业。自1979年以来,他为嘉应大桥、剑英纪念大桥、华侨博物馆、梅县人民医院凤庚楼、发明桥、贤母桥、德龙大桥、如淡长廊等社会公益事业和福利事业捐资。盘点三角镇翘楚人物,还有两位大学校长,一是执掌同济六年,奠定发展基础的薛尚实,他是三角镇龙上村人,为同济大学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任校长,也是同济大学办校102年间,24任校长中的第18任校长兼党委书记,任期从1953年11月至1959年4月。还有一位刘复之(1917-2013),曾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三角地约亭顶人。历任司法部部长(第三任),公安部部长(第五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职。悠悠的梅江河,缓缓向东流淌,三角镇还有许多传奇人物,如刘锦庆、侯孝贤、梁铮卿、熊锐、叶浩秀等等,他们是故乡飘扬的一面面旗帜,他们的功业和事迹永远不会消逝。如果说,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古人讲,“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明延绵至今,正是因为有这种根的意识。民居建筑,各具特色我在这片区域居住近三十年,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我的一切光荣与梦想都是来自这片土地,“蓝天下的相思,是这弯弯的路,我的梦都装在行囊中……”能够安守江南,是我的地缘,我每天安睡在江南母亲的臂湾中,每天从这里出发,工作、学习、努力、拼搏,我喜欢周围的一切,我经常去看山看水看古民居,推开一扇扇门,就像拜访一位位朋友。三角镇辖区内古民居共计有50多座,保存完整、历史价值较高的真不少。福禄岌民居群位于三角镇泮坑村福禄岌,由镇东楼等六座从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古建筑组成,含镇东楼、竹林居、崇本楼、州司马第、本立居、季立居。镇东楼为六杠三进三层结构,由马来西亚华侨熊举贤兄弟六人合力在民国时期建造的楼房,历时长、楼层多、造价高,在当时粤东地区来说是极具影响力的,所以起名“镇东楼”,门匾由时任广东省主席吴铁城题写。福禄岌古民居群中,有常见的围龙屋,也有杠式楼等,各具特色,无不体现客家先民聚族而居、协作互助、勤耕苦读、诗书传家的文化内涵。在江南新城城市绿轴一带的约亭顶,同样是一片令人惊艳的古民居群。约亭顶的民居建筑有四点金的晋增庐、永鑫庐,有方形花胎后枕的肃贻庐(七贤居),有加层走马楼诚创庐,有典型客家围龙屋笃创公祠,还有两祠堂共用一围龙的刘叶两姓祖祠堂屋,依次排列而建,绵延近千米,构成了一个极具客家建筑特色的民居群。整齐有序,蔚为壮观,游客行走其中,仿佛走在围龙屋展览馆,让人震撼。江南这一带,民居建筑不少,围屋古韵,新城新姿,城市高楼的背后,有一栋栋民居,一串串故事,如三角镇富奇路的承德楼,马鞍山有大叶屋,大坜寿山公祠、上坪邓树南故居、宫前叶浩秀故居和承德庐,乐善公祠,乔琳公祠、玉庭楼等等,一座座蕴含客家先民智慧的建筑,掩映在万绿丛中,也构成迷人三角独特的文化景观与内涵。行走三角,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带有浓浓的文化烙印,客家人的祖先从中原南迁,跋山涉水,几经辗转,定居岭南,他们凭借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在这片秀美的大地,建造了土楼、围龙屋、四角楼等众多著名的古民居建筑。而对城市来说,留住这些记忆不仅是为了传承文化、延续历史,也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近年来,古民居、古建筑相对集中的三角镇提出了“多彩古民居,焕发新活力”的理念,催生出文创、文旅、民宿等一批新业态的发展,陆续开发活化利用了玉庭楼、乔琳公祠、桂芳楼、七贤居等一系列传统古民居,带着“物不迁,安于室”的理念,让古民居在新时代“活”起来,成为宣传家乡、推介“诗画梅江
2020年11月13日
其他

开国中将萧向荣,客家人的骄傲

萧向荣(1910~1976)开国中将。原名萧木元,广东省梅县石扇乡新田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共青团梅县地委秘书,闽粤赣省委秘书长,红军总政治部宣传干事、秘书长兼军委直属队总支书记,军委总政治部统战部部长,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宣传部长,四野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第15兵团政治部主任。广东梅县东山中学校园内萧向荣半身雕像1929年1月,萧向荣调任共青团东江特委秘书长。3月改任中共东江特委秘书长。时东江特委机关驻在八乡山根据地,经常受到国民党政府军队的“围剿”,他和特委负责人一起,在铜鼓嶂、八乡山一带坚持武装斗争。1930年9月,东江特委机关迁大南山,萧向荣留闽粤赣边区,代表东江特委领导边区几个县的工作。12月在大南山参加李富春和邓发主持召开的中共闽粤赣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旋任中共闽粤赣边区省委秘书长。1931年10月,调任中共永定县委书记,在永定县,大力加强秘密交通站的建设,保障了党中央领导人从上海安全到达赣南和闽西中央根据地。1932年5月,萧向荣到红一军团工作,不久,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7月调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在毛泽东率领下,随中央机关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西安事变前后,萧向荣调任红一军团宣传部长,积极宣传中共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萧向荣任一一五师宣传部长。9月,平型关首战告捷,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平型关战场日记》,热情歌颂八路军英勇杀敌事迹。此文为国内外报纸所转载。1938年12月,萧向荣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创办《八路军军政》杂志。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萧向荣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撰文宣传“百团大战”的重大胜利,提高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的威望,驳斥顽固派对共产党和八路军的种种诬蔑。延安整风运动期间,萧向荣自觉地以整风精神改造宣传工作,根据当时部队指战员觉悟高而文化水平低的实际,提出政治教育与文化教育并重,而以文化教育为主的方针,受到毛泽东的赞许。在延安,萧向荣亲自主持编印战士文化课本,并从“抗大”选调一批学员到部队任文化教员,在部队中掀起学文化运动,提高战士的文化素质。时延安电影团经济比较困难,在萧向荣指导下,走自力更生道路,拍摄了《延安与八路军》、《南泥湾》等影片和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等珍贵历史镜头,培养出一批电影工作者。抗日战争胜利后,萧向荣任东北民主联军宣传部长,在部队中积极开展诉苦运动和杀敌立功运动,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萧向荣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宣传部长、中央军委和国防部办公厅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协助军委领导,大力加强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曾先后率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访问朝鲜、印度尼西亚和越南,为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作出贡献。萧向荣在中央军委工作期间,林彪企图拉拢萧向荣打击迫害罗瑞卿,受到萧向荣的坚决抵制,因而引起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对他的仇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林彪、“四人帮”即以莫须有的罪名,对萧向荣疯狂进行迫害.但他始终坚持原则与林彪反革命集团进行坚决的斗争。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1975年3月萧向荣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任国防科委副政委、中共国防科委党委常务副书记。他亲自动手起草国防科委贯彻执行军委会议精神的工作纲要,大力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整顿机关、部队,使国防科委各项工作走上正轨。年底,萧向荣再次遭受“四人帮”的打击迫害,时他身患严重心脏病,在“四人帮”的残酷折磨下,于1976年3月23日含恨逝世。终年66岁。“四人帮”覆灭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在1978年12月19日作出为萧向荣平反昭雪的决定。1980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张爱萍等6人撰写的《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萧向荣》纪念文章,对萧向荣的一生作了高度的评价。文章说:萧向荣少年矢志革命,暮年忠于初衷,革命到底。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他对党忠贞不渝,坚持正确立场,任劳任怨、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以及光明磊落、不畏权势、至死不屈的高尚情操,铸成了一个忠诚的无产阶级战士的光辉形象。1963年6月,叶剑英元帅(右三)、聂荣臻元帅(右四)徐向前元帅(右五)、萧华主任(右二)、李天佑副总长(右一)萧向荣主任(左二)等军委及总部首长接见炮兵共青团代表大会代表并合影。1963年10月,阿尔巴亚原国防部长巴庐库访华,参加我国国庆庆祝活动,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国庆游行。照片左起:萧向荣,巴庐库,张宗逊,萧华,李天佑。关爱家人萧向荣和夫人余慎的结合,既有共同革命理想、精神追求的相互吸引,更有互相对人品、才学的欣赏。父爱是一座山,高大威严,
2020年11月13日
其他

有关冬天的词汇不适合在南方寻找【诗歌】

有关冬天铁定的词汇,搜集南方所有被北风扫荡过的田野与村庄掠过雁阵的影子无声丈量过的山川谁也无法作出更多贡献,只能一头扎进唐诗宋词里,为你打捞出诸如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的高歌
2020年11月8日
其他

黄锡川:“让子弹炮弹开花”的客家人

抗日战争时期,他和他所属的军工部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征战和厮杀,但没有他们的默默奉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就将陷入有枪没子弹,有炮没炮弹的窘境,毛泽东称他们为“生产战线上的英雄”,聂荣臻元帅赞誉说:“没有他们不行。”黄锡川:“让子弹炮弹开花”的客家人文/廖是添他的名字叫黄锡川,是梅江区红杏坊人。抗日战争时期,他和他的团队,白手起家,首创“缸塔法”设备制酸工艺,成功研制出制作子弹、手榴弹、炮弹等必需的“军火化工之母”硫酸、硝酸等;紧接着这些活跃在晋察冀边区的军工先驱们,又土法上马,制作出无烟火药、高级火药、全新子弹、手榴弹、炮弹,不仅为前线抗战的战友们输送了武器弹药,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更在共和国军工史册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2020年11月6日
其他

中科院院士梁伯强:严谨治学育人才,一生奉献铸医魂

主编:嘉华所有文章、图片经作者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因您而来的公众号,正能量!传播客都经典,弘扬客家文化。欢迎原创投稿,邮箱2234919855@qq.com。您关注了吗?
2020年11月5日
其他

梁德新‖松口仙口村,让人迷恋的客家古村

我的家在梅县区松口仙口村,它是个风景秀丽的客家山村。“山口竹林”是松口十景之一,松源河从村中穿过,河两岸竹林树木婆娑、饮烟袅袅,两岸河滩的草地上牛羊在啃草;河中“水堰”旁边的“吸水车”呼呼地转动,往返两岸的渡船在绳缆牵动下在河中行驶;河两岸一群一群的客家妇女拥簇在河岸的码头上洗衣服。一幅诗情画意景色展现在眼前,村中优美的风景引人入胜,尤如进入“仙境”。村中迷人的风景,闻名古今,蜚声遐迩。清朝乾隆年间,精通勘兴术的嘉应州州官王辅者曾慕名前来游览观赏,盛赞仙口村是个风景秀丽地灵人杰的地方;古今的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到此游览。村中的河西岸有一座建于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的文魁塔(仙口塔),它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五屋古塔,木质楼梯可通达顶层。塔周围树木成荫,花果飘香,风景幽雅。登上顶层可饱览松源河沿岸的客家民居和附近的仙溪桥及沿河的竹林秀景。远眺仙溪桥仙口村是个人文荟萃的村庄,村民重视教育。旧时用祖宗留下的公尝田租谷用于本宗族教育,办私塾支持鼓励本族子弟上学。旧时为了村中多出文人特集资建塔。以前村中学子考取了功名、学位之后,都要到塔前焚香谢恩。据知,仙口村科举时代村中曾有人考取了进士、举人、秀才;由20世纪初起仙口村正式考上大学的达百人,这些人中有大学校长、教授、高级工程师、作家、记者、医生、书画家等;民国年间有5人出国留学,4人当过县长,出了3位将军。仙口村人聚居在松源河两岸。仙溪桥没建成之前河东、河西两岸村民全靠渡船摆渡。旧时村中有上村和下村两个渡口。如今村中的渡船虽然已经作古,而30岁左右的人无不经历过村中曾以船作渡的历史。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的“仙口塔”仙口村人做爆竹(喜炮)、火箭(烟花)历史悠久,制作出来的爆竹批量卖给外地商人。在还没发明汽车之前,村中生产的爆竹大部分是由小木船运到潮州、汕头沿海地区销售。火药发明有千年历史,而山口村人做爆竹的历史约有七百年。传说是村中的梁氏开基祖梁福在南宋末年由福建宁化迁居到仙口村时,已把做爆竹的技术带来。此后做爆竹这门技艺在村中生根开花结果,做爆竹成为村民们世代相传的手艺。旧时村中约有四分之一的村民从事爆竹业生产。爆竹以家庭手工制作为主,比较大的爆竹作坊还雇请有工人。这些农户农忙期间在田中劳作,农闲之时在家中制作爆竹。爆竹,烟花制作原料以黑火药、废纸、色纸为主。爆竹用于节日和婚丧喜庆期间增添其热闹气氛,制作的关键工艺是火药配方和防火安全设施。山口村人做爆竹历来注重质量,解放前“山口爆竹”质量上乘,已闻名粤东各地家喻户晓。解放前后,汕头爆竹厂中就有数位山口村人在那里任高级技工。村中旅居在海外的人也有从事爆竹业制作的。1986年从台湾旧家乡定居的老人梁宽均,他曾在台湾开了一间爆竹厂,他儿子梁胡荣是解放后山口村第一任喜炮厂厂长。村中制作爆竹的技艺,世代相传沿裔至今。“吉祥牌喜炮”在八十年代中期已成为名优产品,远销潮州市、汕头市、梅州市、大埔、澄海、兴宁等地,甚至远至江西、福建省的商家们都前来采购。现在的仙口村人随着生活的改善纷纷迁出老祖居,在河的西岸沿着公路建新居、店宇。河西岸沿河公路旁边建有粮食加工厂、药店、杂货店、理发店、猪肉摆卖摊等生活服务设施,早上还有“时间性菜市”。如今桥两岸己是村中民居聚集地,桥西河岸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行人密集非常热闹。元代建筑“围里”松口梁氏开居祖松冈公曾住此屋仙溪桥建成之后它为村中增添了一处风景区。因为下游建水电站筑了水坝,河里水位提高河水长年涨满,河面如同湖泊桥墩下面变成一座天然游泳池。到了夏、秋季节夕阳西下时人们来到桥上散步闲遐,一幅美丽的画景映入眼帘。桥下面劳累了一天的男人们在河中洗澡,孩童在游泳嬉水;村妇们在河两岸码头上洗纱洗菜;往上望,河两岸长满翠绿的南竹和果林;往下望沿河两岸的民居楼栉比鳞次,有传统的古建筑客家民居,有西欧风格的现代化设计楼房,错落有致蔚为壮观,远眺周围群山环绕,半山腰的梯田长着翠绿的禾苗,下游村口一座雄伟的古塔(仙口塔)镇守在村口,一幅美丽的山村秀景观赏之后真令人陶醉神往流连忘返。作者:梁德新作者简介:梁德新,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年幼时因诸多原因而生活艰辛坎坷。老三届的中学生,曾参加学生大串联活动。1968年离开学校后,当过农民、村榨糖厂工人,学修家用电器、学修钟表,在福建等地流浪做工。知识和机遇攺变了命运,参加高考后终于圆了读书梦,读了师范中专在小学任教,读了大学后在中学任教。对文学情有独钟,喜欢看书写作是业余自由撰稿人,在国内的二十余家刊物发表文章约千篇(含网站);编著有《客家乡情》《客民俗风情》《客家松口民间故事》《闽粤梁氏宗祠通览》等书8本。曾任中学历史教师、学校文学社辅导老师,1998年吸收为梅县第10届政协委员(兼学习文史委员),在职其间兼职及短期借调文化部门。2009年在梅县松南中学退休。受地方文化和家庭文化的影响,对地方文化和客家文化有兴趣。先后聘为梅州市《客家人》《客都旅游》杂志社编辑、梅州市华侨历史学会顾冋、《梅州侨乡月报》特约撰稿人。2009年吸收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2014年聘为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曾邀请参加文化梅州学术研讨会、成都第七届客家学学术研讨会、西安客家学研讨会、赣州客家世界学术研讨会、宁化石壁客家论坛等学术研讨会,有学术论文在在华南理工大家客家研究所、嘉应学院、北部湾大学(广西钦州学院)等刊物发表。相关阅读梁德新‖家庭支持我写作饶熙龙
2020年10月28日
其他

华山‖​五华的土地为何这样红?

五华的土地为何这样红?文/华山我离别故乡五华已六十多年了。退休前,屈指可数只有几次回家乡探亲;退休之后虽常回家乡,但每次回去都是来去匆匆。最近,也许人老了,出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与眷恋,2013年9月24日至10月3日我又回到家乡五华。我虽土生土长在五华,但五华许多地方沒去过。对五华似乎还有点陌生。这次回到五华后,在县委党史研究室和亲人的协助下,先后到了水寨、横陂、安流、梅林和华城等乡镇参观,前后凭吊革命先贤,瞻仰了五华革命先辈从事革命斗争的地方。我们在梅林琴口村庵子塘,瞻仰了“中共五华县委诞生旧址”,仔细观看了中共五华县委委员的照片和碑文。让我了解到中共五华县委最早是诞生于1927年6月。在旧址展览室里,瞻仰了第一任县委书记曾天节(原名:曾勣)、军事古大存,古清海(古连)、宋青、廖厚岳、李斌、古云章、黄国梁等革命前辈的遗像。通过介绍,明白了在大革命时期,当时的中共五华县委和农民自卫军与敌人进行残酷斗争的经历!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五华是中国革命的“红色土地”,是红色根据地,是最早的中央苏区之一!曾天节古大存在参观过程中,我还在会馆还看到了我亲伯父曾天节早期在五华从事农民运动时写的有关诗作,吟诵后很受教育。现将其中的五首诗文抄录如下,让我们能从中了解当时中共五华县委当时从事革命工作的历程,不忘初心,继承和发挥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一)忆庵子塘建党
2020年10月9日
其他

庆国庆•迎中秋——梅县区“两美”摄影作品展开幕

庆国庆•迎中秋——梅县区“两美”摄影作品展开幕2020年9月30日,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71周年及我们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到来之际,由梅县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梅县区“两美”行动指挥部办公室、梅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为指导单位,中共梅州市梅县区委宣传部、梅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梅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梅县区妇女联合会为主办单位,梅县区博物馆承办的我们的节日:庆国庆•迎中秋——梅县区“两美”摄影作品展在区图书馆一楼举行。梅县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黄雄安,梅县区文联主席刘火云,梅县区住建局副局长曾超群,梅县区妇联副主席陈玲玲等领导以及区委宣传部、区文联、区住建局、区妇联、区文广旅局、区博物馆、区图书馆等领导干部参加这项活动。本次展览时间从2020年9月30日至2020年10月31日。梅县区是美丽的客都明珠,有着秀丽的山水、独特的客家风土人情等客家元素,客家的人文底蕴深厚。此次“两美”摄影作品展,旨在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开展
2020年9月30日
其他

廖是添‖郑兰甫与喉风散传奇【客都推介】

一瓶“双料喉风散”,竟然能治十种病,是不是很神奇?那么,你知道这神奇的“喉风散”的创始人是谁吗?他与“嘉应制药厂”的“双料喉风散”,广西、湖南的“喉风散”,是否有什么渊源?其间是否珍藏有某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郑兰甫与喉风散传奇文/廖是添上世纪中叶,在梅城珠条街(猪条街)问世的“郑士隆鹏标喉风散”,被誉为喉科圣药而远销南洋各国,蜚声海内外。那么,你知道梅州“喉风散”的创始人是谁吗?他与“嘉应制药厂”的“双料喉风散”,广西、湖南的“喉风散”,是否有什么渊源?其间是否珍藏有某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梅州“喉风散”创始人郑兰甫轶事据考证,梅城珠条街(猪条街)“郑士隆鹏标喉风散”,开设于清末民初,店号“集善堂”(后改“安济堂”),其老板郑士隆是石扇人,为梅州“喉风散”创始人郑兰甫的第五代裔孙。郑兰甫,嘉应州石扇堡(今之石扇镇)大围村人,清朝雍正十年(1732),任湖南昌明县(今之吉首市)县令。时光倒回288年前的清朝湖南,梅县石扇人郑兰甫,适时正在昌明县任县令。一天,其母亲突患喉疾,尽管服用了许多药物,均没有效果。时间一晃就是年余,久治不愈的郑母,眼看性命危在旦夕。一向孝顺的郑兰甫,日见母亲因病痛苦消瘦,心急如焚。于是,派人四下张榜,寻医问药。恰巧,这一消息被一位新近转来郑兰甫辖治狱中,名叫黄怀的死囚知悉,便毛遂自荐,用其祖传秘方治好了郑兰甫母亲的喉部沉疴。郑兰甫非常感激黄怀救治母亲重疾的善举,遂调来审讯卷宗,并亲审黄怀,得知黄怀原本是个土郎中,持刀杀仇人未遂而被判死罪,是地方豪绅欲夺其妻为妾,黄怀愤激反抗,反被豪绅买通县令,将其屈打成招。郑兰甫了解到黄怀的冤屈后,对黄怀无端招来杀身之祸的际遇深表同情。为了替黄怀平反,郑兰甫随即微服私访,证明黄怀所言确有其事。但因证据不足,无法翻案。眼看秋后处决之期将至,郑兰甫遂与母亲商议,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救出恩公。郑兰甫先将母亲送回老家,然后买通一名狱卒,在处决之日用另一个死囚代替黄怀赴刑场。郑兰甫明白倘若东窗事发,自己也会性命不保,于是将头顶乌纱弃之案台,与黄怀一同逃离。两人行至韶关时,准备分道而行,临别之际,郑兰甫赠与黄怀金银盘缠,黄怀有感于郑兰甫宁可弃官不做都要救自己的义举,亦毫无保留地将祖传喉科秘方教给郑兰甫,期望县大人回乡后好有一技糊口……郑兰甫回到石扇乡下后,结合治疗喉科疾病实际,悉心研究,反复实践,终于改进黄怀所赠秘方,制造出一种专治喉疾的中草药散,因乡人求医者服用其调制的中草药散无不百发百中,因而梅州郑氏“喉风散”声誉鹊起,风行客域。郑氏“喉风散”与“双料喉散”的渊源据传,梅州“喉风散”创始人郑兰甫临终前,将秘方传给其子郑玉元,并留下遗言:“此方只传嫡系,不传他人”。传至清末民初郑兰甫第五代孙郑世隆时,“喉风散”的功效早已名扬四海,被世人誉为“喉科圣药”。因远近求诊要药者日众,生意红火,便在梅县县城珠条街开设了“集善堂”(后改“安济堂”)药号,并将“喉风散”冠以“鹏标”
2020年8月29日
其他

客家三才女,三部诗集芳华咏【客都推介】

行走梅江,总有许多让人感动的细节,条条巷巷,座座民居,每走一步总能触碰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就好比一壶老酒,醇香浑厚,让人回味,那些沉浸在历史余温中的人和事,像星辰与云彩,让我们忍不住去了解。客家三才女
2020年8月28日
其他

华山‖我爱簕杜鹃【致敬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

曾庆怀(网名:华山),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澳洲彩虹鹦中文作家笔会理事,世界华人文化名人协会会员,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现居深圳。
2020年8月26日
其他

男人莫当两头家,女人莫做两头蛇

1.细人望过年,大人望耕田;2.鸭嫲多懒生卵,子嫂多懒洗碗;3.盘就盘,碗就碗,生批(新臼)唔使家官管4.丑人多照镜,穷人多算命5.人怕人王,鬼怕阎王6.食肉唔当养肉,看戏唔当听曲,听曲唔当睡目7.有钱婚姻早,冇钱等到老8.丑人自有丑人爱,烂锅自有烂锅盖9.百货中百客,伯母中阿伯10.秤不离砣,公不离婆11.有花唔怕冇盆装,有女唔怕冇婿郎12.夫妻相仇冇过夜,踢踢脚趾又讲话13.公婆就公婆,床头相打床尾和14.唔爱嫁得早,就爱嫁得好15.嫁嫩郎,愁断肠,嫁老郎,会思量。16.男人莫当两头家,女人莫做两头蛇。17.耕田唔好误一年,娶妻唔好误一生。18.好子唔使多言章,灵神唔使多烧香。19.十朵菊花九朵黄,十个妹子九像娘。20.好人为大家,好猫管千家。21.唔怨天,唔怨地,只怨自家唔争气22.出门冇老大,各人包袱各人带23.朝里冇人莫望官,厨下冇人莫去钻24.猪撑大,狗撑坏,人撑猴精怪25.人老癫咚,树老窿空26.一人有福,牵带满屋27.一人治一人,门官治灶神28.一年算得三次命,冇病也会算出病29.一家唔够,三家来凑30.一代亲,二代表,三代闲了了31.一更穷,二更富,三更依旧着烂裤31.一夜冇睡目,十夜补唔足32.一唔积财,二唔结怨,睡也安宁,走也方便33.一回香,二回臭,三回惹人咒34.人有百岁命,全靠自家俭(保健)35.一好冇两好,两好唔到老36.一嫁二嫁,高楼大厦,三嫁四嫁,茅寮草舍,五嫁六嫁,麻风叫化37.好打一身伤,好赌一身光,好嫖一身疮38.人有面,树有皮,当面教儿,背后教妻39.亲戚如拉锯,俉唔来,涯唔去40.识字爱读书,致富爱养猪41.三个秀才讲书,三个屠夫讲猪,三个女人讲丈夫42.
2020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