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规划建设前沿

其他

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提升发展2022年工作计划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为进一步有序推进2022年回天地区提升发展,按照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要求,《深入推进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提升发展2022年工作计划》近日正式印发。根据规划,回天地区将狠抓项目落地,力争实现“五年计划项目、三年全部开工”。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重点项目在教育、交通、卫生养老、文体绿化、市政基础设施、社会管理等6个方面,涉及23项具体任务,共80个项目,总投资约342亿元。全年计划完工投用34个,完成投资约76亿元,项目总量和投资额度同比保持一定增幅。全年将新增学位4100余个、停车位5000余个、公园绿地近700亩,清华长庚、积水潭二期、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等项目主体完工,推动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街一镇全覆盖。(一)提升区域服务功能组织✦坚持系统推进、联动发展,立足区域资源优势,突出组团式集聚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完善提升区域服务功能。1.深入推进“一轴一带两廊”建设。统筹区域资源,完成东小口镇规划综合实施方案编制,改造连通现有8个公园绿地资源,加快构建生态发展轴。串联整合回龙观大街—太平庄中二街沿线各类资源,依托生活性服务业特色街区建设,加快构建发展活力带。加快生命谷创新走廊产业规划布局,推动生命园三期建设,实现史各庄集体产业用地年内开工,启动天通中苑人才公租房配租,匹配人才住房需求,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廊和产业服务廊,助力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学城建设。(责任单位:昌平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2.推动特色功能组团集聚发展。立足北中轴延长线绿色空间建设和现有资源,探索体育等绿隔产业发展新路径,促进生态绿楔组团发展。全力保障国家实验室核心区项目和诺诚健华、华辉安健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建成投用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二期,促进医药健康组团发展。依托“回+”双创社区品牌效应,开展创业孵化和成果转化服务活动,精准匹配信息园入驻企业需求,吸引青年人才就近就业创业,促进科技服务组团发展。持续挖掘天通中苑闲置空间,推动I-3商业设施、下沉广场等资源提升利用,完善商业、文化、体育等城市服务功能,促进和谐宜居组团发展。(责任单位:昌平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坚持软硬并重、增量提质,立足教育发展、医养供给、文体提升,充分发挥资源效用,优化提升公共服务能力。3.稳步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加基础教育供给,不断优化结构布局。通过集团化办学、“手拉手”结对共建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与未来科学城等周边区域教育资源联动共享。投用和谐家园东侧规划小学、七里渠0013幼儿园等6所已建成小学和幼儿园,完成领秀慧谷小区西侧九年一贯制学校、贺村HC-003地块幼儿园等4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推进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天通苑校区(二期)等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全年增加学位4140个。加强园所交流合作,提升学前教育水平,幼儿园普惠率保持在90%以上。(责任单位:昌平区政府、市教委、市委编办)4.持续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扩充优质资源规模,完善分级服务网络,推进回天地区院前医疗急救设施建设。完成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清华长庚医院二期主体结构建设。加强区域医联体建设,支持区域现有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投用七里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动和谐家园等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六街一镇全覆盖。创建卫生街道比例达50%以上。(责任单位:昌平区政府、市卫生健康委)5.继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持续完善区域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工投用回龙观、史各庄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启动霍营文化中心建设。推进森林书吧建设,打造集实体书店、休闲、餐饮等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推进街道图书馆全覆盖,支持实体书店与社区“结对”共建,探索市场化运营机制。将回天地区各街镇纳入市级“千人培训计划”,组织市属文艺院团输送优秀文艺节目,开展各类文化辅导培训、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和公益演出。常态化开展“幸福回天”群众性活动,办好回天春晚等品牌性活动。创作推广回天题材文艺作品,用文艺记录回天变化。(责任单位:昌平区政府、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联)6.切实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完成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南部场馆主体建设,结合公园和小微绿地建设织补一批健身活动场地、健身路径及步道。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开放力度,试点推动有条件的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共享。加强市区体育活动交流,制定2022年度回天地区赛事活动计划,办好3V3篮球赛、回超联赛等品牌赛事活动,营造良好全民健身氛围。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设施建设运维,提高专业化运营水平。(责任单位:昌平区政府、市体育局)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南部场馆效果图7.健全养老助残托育服务体系。加强街道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和养老助餐工程。完善残疾人养护中心建设和运管,推动龙泽园街道、史各庄街道温馨家园建设,提升联系服务覆盖率。持续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实施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鼓励社会资源积极参与普惠养老和托育服务供给,满足居民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责任单位:昌平区政府、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残联)(三)提升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效率✦坚持以轨道交通建设引领城市发展,完善区域交通路网,优化绿色出行服务水平,持续织补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市政保障能力。8.攻坚区域交通路网建设。提高路网规划实现率,畅通街区内部微循环,改造通车道路里程10公里以上。推动北清路、安立路“一横一纵”快速化改造和回南北路、太平庄中街等“五通五畅”城市主干路建设,建成投用黄平西侧路、太平庄北街部分路段。加密次支路网,完成龙兴园南侧路等6条道路验收接养工作。结合轨道建设改造,统筹文华路南延、立水桥西路等11处“上跨下穿”关键节点建设,系统推动解决区域交通、市政设施的割裂问题。(责任单位: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昌平区政府)9.统筹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轨道交通17号线建设,全面实施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启动北京市域(郊)铁路东北环线通勤化改造、霍营(黄土店)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建设。结合轨道交通项目实施,统筹推进交通接驳性综合体建设,完善相关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产业空间,打造城市活力“微中心”,促进轨道交通和产业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重大项目办、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交通委、昌平区政府)10.提升绿色出行便利水平。拓展慢行系统出行范围,完成自行车专用路东拓基础施工,投用太平庄北街东延等6公里以上慢行系统,推进清河生态廊道建设,实现与周边区域慢行系统互联互通。加密优化公交线网,提前布局新建医院、学校、商超等区域公交网络,建成投用回龙观镇公交首末站项目,完成二拨子公交首末站和回龙观公交保养场站2个项目建设,启动朱辛庄首末站项目建设,提升公交运营保障能力。加强电子围栏智能停车管理,安装1200余处共享单车“入栏结算”点位,促进绿色出行规范化、便捷化。(责任单位:昌平区政府、市交通委)11.有效缓解区域停车压力。结合文体、公园等设施建设,统筹资源配置,持续补充停车位。完成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南部场馆、育新学校东侧等4处停车场建设,结合龙域北街等新建道路合理设置路侧停车设施,增加停车位5000余个。鼓励社会单位错时共享停车位,在有条件的社区因地制宜、“见缝插针”补充立体停车设施,引导居民开展停车自治。(责任单位:昌平区政府、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交通委、市园林绿化局、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12.提高市政保障和防灾减灾效能。加快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推动韧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建成投用上坡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推进农学院、歇甲庄2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提高区域供电保障能力。完成天通苑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建设,对具备改造条件的居民楼加快接入管道天然气,提升供水供气便利度。启动京藏高速公路东辅路雨水干线工程项目建设,力争实现东小口沟治理项目开工建设,持续推动天通河治理,分批推进雨污分流和积水点治理,提高区域防洪排污排涝能力。完善火灾防控体系,加大违法建筑、违规群租、村民自建出租房、电动自行车等薄弱环节消防安全整治力度。推进生命科学园等消防救援站前期工作,加快补充公共消防设施短板。(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城市管理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消防救援总队、市应急局、昌平区政府)(四)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坚持精细化管理,精准聚焦公园化城市街区建设、常态化专项整治、一体化有机更新,改善城市街区品质和人居社区环境。13.加快打造城市级绿色空间。大尺度建设生态廊道,织补街区绿色空间,改善区域生态风貌,确保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稳居全市前列。建成投用奥北森林公园一期等8处公园绿地,新增公园绿地近700亩。启动奥北森林公园二期建设,完成主体绿化栽植任务。建成回南北路G6辅路至小辛庄段特色“林荫路”。实施中滩村北三街“一山一湖一门户”更新改造,推动清河两岸生态空间释放。(责任单位:市园林绿化局、市城乡办、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昌平区政府)14.系统开展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推进无违法建设街镇和“无群租小区”“无群租街道”创建,加大桥下空间、施工围挡、临时建筑规范治理力度,实施太平庄中一街等6条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建成投用生命科学园警务站,搭建“平安回天”会商平台,完善联勤联动、协同作战工作模式,紧盯秩序乱点,持续开展隐患排查、问题解决,严打突出违法犯罪,提升群众安全感。做好9处人防工程功能恢复及2处腾退人防工程再利用,动态清零人防工程违规住人行为。(责任单位:昌平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人防办)15.深化探索城市更新。持续推动建筑风貌提升、街区空间管控,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开拓城市更新路径。有序推进佳运园等22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打造万龙-金达园“建管一体”示范模式。推动龙华园二区锅炉房、龙泽苑西区储煤场等闲置低效空间转换利用。完成天露园等6个社区文化广场、社区绿地等公共空间改造“微提升”。启动立水桥北路示范街区整治,打造品质回天新风貌。推动霍营街道华龙苑片区等5个成熟片区在空间、设施、服务、治理、文化等方面综合提升。开展“大师做小品”系列设计,打造一批网红打卡地。(责任单位:昌平区政府、市城市管理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五)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活力✦坚持高质量发展,精准挖掘内部资源潜力,加强与未来科学城联动发展,推进交通直联、产业互联、服务并联、保障串联,争当产城融合示范的主力军。16.打造消费增长极。锚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定位,释放商业新活力,促进回天地区消费环境升级。发挥龙德、龙域、龙泽三大商圈升级改造效应,持续推进龙德广场等传统商业改造提升。持续释放消费动能,年内亮相霍营商业步行街,实现合生汇、七里渠万达广场主体结构封顶,推动天通苑大型购物中心等一批商业综合体建设。新增8处便民网点,精准织补便民服务功能。发挥24小时不夜街区效能,打造深夜食堂,培育“夜经济”生活圈。(责任单位:昌平区政府、市商务局)17.激活地区产业动能。推动资源协同,强化服务支撑,构筑创业创新生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消费新文娱,提高腾讯众创、龙域中心等产业空间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天通科技园、云智中心等产业空间活力。建立楼宇经济台账,强化空间运营分析,发挥“三大母基金”作用,有效吸引本地创业团队扎根集聚发展。结合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和企业“服务包”,加强空间、人才、政策、技术等服务支撑。(责任单位:昌平区政府,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天通科技园位置图18.统筹区域联动发展。紧抓“两区”建设和双城联动发展契机,持续扩大创业空间、构建创新生态、激发发展活力,有效引导人才北向回流、就近就业,在更大尺度更大范围促进产城融合。建成投用小米智慧产业基地、水木清艺软件开发中心等3个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小米二期、慧聪集团产业互联网运营总部等5个项目建设。精准对接优质教育、医疗和“两谷一园”重点企业人才居住需求,建立完善人才公租房配租机制,促进职住平衡。搭建校企人才联合培养平台,开展“创业培训”“会昌集英”等联动活动。(责任单位:昌平区政府,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六)深化“回天有我”社会治理创新✦坚持党建引领、报到服务、多方参与、居民共治、科技赋能的超大城市基层治理路径,进一步发挥“回天有我”在疫情防控与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以市民诉求驱动治理变革,共筑美好家园意识。19.强化党建引领。构建完善区域化党建联动工作新格局,做实三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深化党建引领“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完善接诉即办机制,着力推进主动治理、未诉先办。确保龙泽园街道退出治理类街镇市级督导。发挥回天地区党建指导中心作用,组建行业、爱好联盟等“两新”党团组织。依托“社区书记工作室”,健全党员领导干部面对面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稳妥推进国风美唐社区等3000户以上大型社区规模调整,科学配备基层治理力量,提升服务效能。(责任单位:昌平区委区政府、市委组织部、市政务服务局、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20.拓展报到服务。结合实际需求,动态调整市区报到服务单位和范围,引导更多市区资源向回天地区倾斜,完善报到服务机制,创新报到服务方式,切实协调解决一批重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回龙观天通苑社区两网社情民意直通车和12345热线作用,及时了解民生诉求,开展菜单式精准服务。深化在职党员回社区(村)报到服务,巩固“党员在身边”活动成果,建立区属单位回天报到在职党员数据库。(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昌平区政府、各市级报到服务单位)21.激发多元参与。强化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示范区创建,做实各街镇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新建5个街道(乡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培育“专业社工+社区工作者”服务模式,完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回天志愿者发展中心”,每个社区拥有不少于2个志愿服务团体。开展“志在回天”系列行动,提升志愿服务项目,培养志愿服务骨干。丰富“回天有我”社会服务活动平台载体,落实志愿者星级评定办法,探索信用激励措施,启动民生保障志愿服务创投计划。推进“社区之家”、暖心驿站、心理服务中心、职工之家、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建设,探索建立特色品牌社区青年汇,增加便民开放共享空间。完善回天专家智库,持续办好回天治理论坛,加强成果转化。(责任单位:昌平区政府、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市发展改革委)22.提升居民共治。健全“社区党委(党总支)—小区(网格)党支部—楼门(院)党小组—党员”体系,推动党的组织向社区自治单元延伸。推广“线上楼门长”,结合社区(村)居民实际,组建楼门(单元)微信群,开辟居民诉求快速响应与反馈“快车道”。深化和推广“五方共建”“小院议事厅”“左邻右舍”等居民议事协商经验做法,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回天社会治理,发挥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责任单位:昌平区政府、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城市管理委)23.推进智慧治理。加快推进“回天大脑”建设,创建区域中枢系统,加强指挥调度中心高效运行。建立可视实战的数字平台,围绕视频云、AI能力、基础事件统一调度等建立回天大脑2.0版共性支撑能力。打造平战结合的疫情防控指挥系统,完善疫情信息直达机制,发挥好“回天有我”在疫情防控中多渠道发现问题、快速解决问题的作用。探索搭建回天活力、回天有医、交通出行、社区管理等应用场景,推动实现服务智能化精准化人性化。优化“产业联盟+平台公司”的长效运营体系,打造新型政企关系。来源:北京市政府,欢迎转发分享留言处了解更多北京规划一手资讯,可关注北京规划建设前沿!长按下图,前往公众号关注即可。点个“在看”,给小编
2022年5月26日
其他

全国首家研究型医院竣工,未来科学城瞄准疑难重症研发更多“救命药”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瞄准疑难重症,计划每年推动100个以上新药加快上市,帮助百姓更快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原创药”“救命药”……落户于北京未来科学城“生命谷”的全国首家研究型医院迎来新进展。5月25日从未来科学城集团获悉,研究型国际医疗产业转化平台项目(高博研究型医院)已顺利通过竣工验收,预计2023年投入运营。▲高博研究型医院效果图据悉,高博研究型医院项目由未来科学城集团和高博医疗集团共同开发建设,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二期,建设用地面积约3.2公顷,地上8层,地下3层,总建筑面积97406平方米,其中地下总建筑面积39606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药物研发临床应用及转化中心、临床专家级科学家创新研究中心、临床发现产业转化平台、疑难重症诊疗中心,规划500张床位。作为全国首家研究型医院,高博研究型医院与我们普遍认知的医院有何不同?据悉,这是一片瞄准疑难重症、主攻研发的“试验田”,将重点布局实体肿瘤、脑神经科学等优势领域,打造“临床发现—基础科研—产业转化—临床应用”的闭环体系,全面加速临床研究转化。稳定运营后,医院预计每年可承接400至600个临床试验项目,推动100个以上新药加快上市,让更多“原创药”“救命药”加速诞生。高博研究型医院项目于2020年正式纳入北京市“3个100”重点工程计划,也是未来科学城集团承接的首个医院类建设项目。未来科学城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设计方案基底形状为东西两个方形,暗扣昌平区的“昌”字,强调医院将立足于昌平区,并基于昌平区的区位优势,打造成为昌平生命园区的基础设施平台。在项目地面建筑设计方面,设计为东西向的“H”型,取自医院运营方品牌“Hillhouse”首字母,同时双塔设计参考DNA双螺旋结构,南塔为住院部,北塔为科研楼,体现了临床与科研密切相依、紧密相连,像DNA的双螺旋结构一样相辅相成。项目设计达到绿色建筑二星标准。项目的推进切实体现出了“昌平速度”。从项目签约、规划选址、方案设计到开工建设仅用时124天,成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昌平区首个新开工的医药健康重点项目。两年来,为了不耽误这一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项目连续两个春节“不停工、不停产”,尤其在项目即将验收阶段,项目建设团队全员吃住在工地现场,让项目得以比计划提前一周完成竣工验收。随着竣工验收工作的完成,接下来高博医院项目将进入精装修、医疗专项施工的新阶段。据悉,高博医院项目预计2023年正式投入运营,将重点布局实体肿瘤、脑神经科学等优势领域,全面加速临床研究转化。来源:未来科学城,欢迎转发分享留言处了解更多北京规划一手资讯,可关注北京规划建设前沿!长按下图,前往公众号关注即可。点个“在看”,给小编
2022年5月26日
其他

回龙观“空中街市”年内亮相!公园式商业街区啥样?来看看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在中轴线北延长线上,一座新型商业街区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日前从昌平区商务局获悉,位于回龙观核心区位的首开回龙街将在今年四季度亮相,通过构筑一个具有公园属性的商业街区,提升“回天”地区居民生活品质。街区计划引入150多个品牌,其中超七成品牌为区域首店或定制店。“回天”地区聚集了众多互联网人才,他们对消费品质有较高的需求。为更好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昌平区在巩固“回天”地区治理成效的基础上精准发力,建设有品质、有活力的公共消费空间,进一步引领北城综合消费品质升级。新建设的首开回龙街总建筑面积达15.4万平方米,由南北两区共4个主题空间组成,街区跳出“盒子”式商场的传统模式,同时打破平面束缚,形成灵活的立体动线,连廊、步行街贯穿街区,室内外无缝衔接,人们可随心穿梭。按照设计,街区的户外部分配备了花园和室外餐饮区,拉近与自然的距离。潮流网红建筑错落分布其中,国风建筑与垂直绿化相呼应,双首层设计与眺台交错,勾勒出缝合式“空中街市”。办公和商业在街区中自然融合,其中商业区域邀请150多个品牌入驻,街区还着重为带娃家庭引入育儿品牌,并准备了户外亲子社交场地。根据对首开回龙街的调研,街区可辐射周边约80万人口,其中80%为品质家庭,20%为高知青年。晨曦早市、深夜食堂……街区将通过多元布局呈现具有烟火气的本土化生活,打造昌平区首个24小时街区,带动区域消费升级。来源:昌平区商务局,欢迎转发分享留言处了解更多北京规划一手资讯,可关注北京规划建设前沿!长按下图,前往公众号关注即可。点个“在看”,给小编
2022年4月1日
其他

京西北添“菜篮子”,新水屯农产品市场试营业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北京再添重量级“菜篮子”。3月28日,北京市西北地区最大的农贸批发市场——水屯农产品市场正式启动试营业。该市场位于昌平区流村镇,为北京规划建设的四大批发市场之一,主要经营蔬菜、水果、粮油、肉蛋禽、副食调料等多项品类,将成为京西北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可有效辐射周边500万人口。北京水屯市场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水屯农产品市场”)隶属于首农食品集团北京二商肉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目前一期项目顺利完工,正式启动试营业。水屯农产品市场不仅是北京市西北地区最大的农贸批发市场,同时也是北京西北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承担着我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农产品进京销售的重要任务。原水屯农产品市场开业于1996年,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建设,市场规模及影响力不断提升。但随着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商户和客流量不断增加,原有市场基础设施年代久远,市场已达饱和状态,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采购需求。根据北京市相关规划,将在城市西南、东南、西北、东北距城市主要消费区15公里至20公里处,规划4个综合性一级批发市场,水屯农产品市场即为规划内四大批发市场之一。北京二商肉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抢抓发展机遇,同昌平区属企业北京宏达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对原水屯农产品市场实施搬迁改造,双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进一步巩固水屯农产品市场在北京西北地区农贸市场领域的核心地位。新改造的水屯农产品市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南雁路流村段52号院,毗邻京礼高速,地理位置优越。项目分两期进行,规划总占地面积667亩,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可有效辐射周边500万人口。市场主要经营蔬菜、水果、粮油、肉蛋禽、副食调料、日用百货以及餐饮、花卉、工艺美术品等多项交易品类。目前,一期项目顺利完成,占地188亩,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设置摊位800余个。来源:北京日报,欢迎转发分享留言处了解更多北京规划一手资讯,可关注北京规划建设前沿!长按下图,前往公众号关注即可。点个“在看”,给小编
2022年4月1日
其他

未来科学城再建科创高地,国家电投创新基地二期项目开工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以“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发展模式打造科研创新高地,3月23日,国家电投集团创新基地二期项目(以下简称“创新基地二期”)在北京市未来科学城开工。创新基地二期是国家电投集团公司与北京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内容,将营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科创生态。▲创新基地二期效果图据悉,项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未来科学城南区,总建筑面积为约23.20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18.4亿元。项目建成后,中央研究院作为项目建设和管理的具体实施单位,将成为科技创新体系的“先导层”,依托创新基地二期,持续打造先进能源技术创新平台、创新创业与产业孵化平台、决策支撑与管理支持平台、高层次人才聚集和培养基地。中央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原创技术策源地和能源产业链“链长”作用,引入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上的相关中小微企业入驻,形成“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园区建设将有哪些亮点?中央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会将自主研发的数字孪生、智能感知、源网荷储智能等科研成果应用到创新基地二期项目中,与合作方共同打造“绿色建筑、综合能源、数字智慧、低碳环保、科技人文”五大理念于一体的国际一流、碳中和智慧园区。具体来看,在绿色建筑方面,园区将达到设计绿建三星、运行绿建三星标准,建设过程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提高园区的能效;运行过程中,将采用低碳管理制度、智慧化运营等方式,实现园区的绿色低碳运行。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在综合能源方面,园区将充分发挥国家电投集团在清洁能源方面的优势,通过建设风力发电机组、光伏发电设备、储能设备,打造园区级风光储一体化的直流微网实证平台,通过使用“地源热泵+电锅炉+蓄能水罐+冷水机组”复合式冷热源系统、终端电气化技术,力争创新基地二期园区内100%使用清洁能源。此外,
2022年3月30日
其他

全面解析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

本文内容来自北京市政府发布《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小编对此做了非常详实的整理,重点内容以特别标记的形式予以说明。
2020年12月7日
其他

【总图集】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

《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近日获国家层面批复。
2020年8月30日
其他

超详细解读!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

加强街巷环境治理,形成具有不同时代特征和功能特点的特色风貌街巷。重点加强对街巷内各类环境要素的整体性、精细化、差异化管控,营造风貌持色突出、功能类型多样、空间形态丰富的特色街巷,描绘鲜活的生活图景。
2020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