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在第37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对老师表达祝福与敬意的同时,也同样深情缅怀那些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滋兰树蕙的老一辈音乐家、教育家。在西音的办学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老师,后辈学人每每提及,都能如数家珍般地讲述他许多动人有趣的故事,他的学生更是感念他的培养,在他的引领下打开艺术之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西音饶余燕音乐艺术特藏馆,一起追思饶余燕教授的师德师风、治学精神和优秀品格。出生于上海的饶余燕教授,1958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来到西安音乐学院任教,从此扎根西北,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他挚爱的音乐教育和音乐创作事业,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饶余燕教授简介饶余燕,男,汉族,籍贯广东大埔,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1933年9月3日出生于上海市。1939年9月至1945年7月在上海培明小学学习;1945年9月至1948年7月在上海江西中学读初中;1948年9月至1951年7月在上海震旦大学附中读高中;1951年9月至1952年7月在南京金陵大学文学院音乐系学习;1952年9月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著名作曲家贺绿汀,1957年7月毕业;期间由于在复调音乐方面的突出成绩,1956年被抽调到上海音乐学院苏联专家办公室担任专家业务秘书兼任乐理教员;1958年2月调入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1979年任讲师,1982年被评为副教授,1987年被评为教授。硕土研究生导师。1984年3月至1994年7月任作曲系主任。1999年4月退休。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兼音乐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第五、第六届政协常委,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创作》杂志特约编委。滑动阅读全文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饶余燕教授先后担任过作品分析、歌曲作法、复调音乐写作基础、大型曲式、配器及综合教学实验性课程,编写了《复调写作基础》等多种教材,特别是对复调音乐教学的深入研究,使他成为全国音乐院校中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复调音乐作品有的被收入高等音乐院校统编教材。饶余燕教授曾任我校作曲系主任多年,培养了一批作曲理论与音乐创作人才,很多人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作曲家、演奏家和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如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张豪夫、张大龙、程大兆、纪溪坪等。饶余燕教授在潜心教书育人的同时笔耕不辍,创作出百余部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其中不少作品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器乐创作中,丰富多彩的复调创作手法和浓郁的地方音乐特色相结合,形成了鲜明而独特的音乐个性。其主要代表作品有:钢琴独奏曲《即兴曲·手车》《引子与赋格》,组曲《延安生活素描》《引子与赋格·抒情诗》,大提琴曲《缅怀》《枣园幸福渠》,民族管弦乐《音诗·神州梦》《音诗·雨霖铃》《音诗·玉门散》《音诗·鼙鼓魂断》《音诗·塞下曲》和中阮协奏曲《汉琵琶情》,以及钢琴与管弦乐《秦腔曲牌主题随想曲》,古筝与管弦乐协奏曲《骊宫怨》,二胡与室内管弦乐《小协奏曲·垂杨柳》等。其中钢琴协奏曲《献给青少年》和民族管弦乐《音诗·骊山吟》分别获得全国第二、三届音乐作品比赛二等奖,《长安古乐复调钢琴小曲三首》获首届全国少年儿童钢琴作品征集评奖的荣誉奖等。饶余燕教授在学术方面也著作等身,先后发表了数十篇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的音乐艺术研究论文。特藏馆中陈列着大量饶余燕教授生前的物品、出版的教材、创作的音乐作品手稿、获奖证书以及学术交流活动影像等。置身特藏馆营造的音乐天地中,每一名参观者都能领略到饶余燕教授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大家风范。展品中,有一杆小秤格外引人注目。那是饶教授写信时用的,他每次寄信之前,为了避免超重,都会用这杆小秤把信纸称一下再寄出,目的是节省邮费、节约开支。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这种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以其善良真挚、亲切宽厚的人格魅力,影响着身边的同事和学生。展馆中陈列着大量的原创手稿,上面几乎都有饶余燕教授的删减、修改和注解笔记,都是他倾注心力、潜心创作的印证。饶余燕教授忠于党、忠于人民,把毕生的心血都献给了党的音乐教育和音乐创作事业,多年来孜孜不倦、教书育人,即使到了晚年生病以及病重期间,仍然坚持授课和指导学生,诠释了老一辈西音人无私奉献的标杆精神、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先生常说:勤奋是成功之母,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功夫不负苦心人,没有白下的力,没有白吃的苦,铁棒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几十年来他的学生们在恩师的感召下,持之以恒地、坚持不懈地发奋钻研专业技艺,在音乐艺术创作之路上默默耕耘,从不停歇。特藏馆自建成以来,参观师生络绎不绝。大家都被饶余燕教授扎根西北、情系民族、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的艺术家风范深深打动,成为我校展现艺术思政成果、传承和弘扬西音大学文化和办学精神的重要阵地。饶余燕教授饱含对大西北深沉的热爱,对音乐艺术无怨无悔地追求,对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正向示范,集中体现了老一辈音乐家和教育工作者德艺双馨的大家风范,也体现了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西迁精神”。“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