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月3日,雄安新区召开2021年建设发展工作会议,中共雄县县委、中共容城县委、中共安新县委、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雄安集团在会上分别发言。雄县县委书记牛颖建在发言中表示,去年以来,雄县坚持“解放思想、实干担当,过好当下、建好未来”的工作理念,全面对标对表,坚决突破攻坚。围绕城乡环境治理,强力开展“三清一拆”,累计清理垃圾39万方,拆除各类违建1万余处30万平方米,拆除临街旱厕1.3万个;深入实施“两园工程”,建设公园游园358个;城区实施了一批道路新建改造、公共卫生间新建改建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了23个绿化节点、5个景观门户;农村实施了污水管网建设,完成水冲式厕所改造2.3万座,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120公里,国省干道和县乡道路配建9个绿化节点和61公里绿化带;在县城西南部10村45平方公里区域,着力打造七个方面内容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引领提升全县发展水平。围绕创新社会治理,将城区原来7个较大社区优化调整为15个社区,高标准落实了办公场所,配齐了社区工作者;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积极推广雄州镇黄湾村巡防队建设经验,打造了“雄州民兵”“雄州巡防”品牌。围绕保障新区建设,成立高铁枢纽片区、雄东片区2个临时党工委、管委会,派驻4名县级领导、80余名干部;扎实开展“服务保障新区项目一线行”活动,定期到项目工地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强力组织实施总投资3.6亿元的44个高铁站“保开通”重点项目,旅客出行环境和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新提升。围绕健全管理机制,制定出台财政投资评审、国有资产管理等5项制度,对全县63个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进一步扎紧扎牢了制度的笼子。围绕加强阵地建设,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层服务功能全面优化。围绕激发创业热情,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组织各级干部赴沪浙深学习考察,干部思想更加解放、视野更加开阔;坚持“有为才能有位”,进一步增强了队伍活力;倡导“四争”意识,营造了敢担当、善作为、重落实的浓厚氛围。通过一年的努力,全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打造了各方面精品工程,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普遍赞誉,各级干部也体验到奋斗带来的成就感、认同感。容城县委书记戎华奎在发言中表示,随着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发展阶段,容城亟需对标对表“五新”发展目标要求,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打造容城“新形象”。全面实施县城改造提升,凸显城区面貌“新形象”。容城县作为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驻地,是展示新区形象和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容城县将按照容城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去存量,抓好城中村和旧城改造;树形象,抓好城市容貌和绿化景观提升;补功能,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为重点,稳步推进县城改造提升工程。目前,成立了县城改造指挥部和容城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基本编制完成竖向、雨污、海绵城市、综合交通等12个专项规划;完成了城区土地现状摸底调查,研究制定了三年改造提升方案、投融资平衡方案。在今年春节前后,按照“精致细腻、整洁有序”要求,全面提升城市形象,提升重点区域、重点路段景观容貌。打造门户工程。启动实施主要道路景观提升,高标准高质量打造景观效果,展现新区良好形象。提升重点地区。实施景观改造工程,建设错落有致、特色鲜明、赏心悦目的园林绿化景观。提升重点路段。实施县域重点道路提升工程,春节前完成沿线两侧清理整治工作。提升县乡村道路。实施县乡村三级道路景观提升工程,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对具备改造条件的县乡道路沿途村庄和破烂建筑进行整治,以清理柴草堆、垃圾堆和私搭乱建等为重点,春节前完成县、乡、村道路两侧清理,3月份启动绿化及景观改造。春节之后,容城县将积极稳步推进县城三年改造提升。去存量,加快旧城改造,加快实施老旧小区、第三批城中村小街小巷改造提升;提形象,整治主要道路建筑立面等改造提升项目;补功能,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启动县城区道路管网一期、雨污分流等项目,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和形象。2022年、2023年,持续推进城区各主次干道地下管网及道路改造等项目,实施水系、规划绿地、文化场馆等建设项目,大力推动城市功能、品位和形象全方位提升。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打造营商环境“新形象”。容城县作为新区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全力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增强全县综合竞争“软实力”。全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县乡村“一站式”服务体系建设,尽快实现“一网通办、全县通办”。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力打造“容如意”营商服务品牌,让企业“到了容城就像到家一样”,营造亲商、爱商、护商浓厚发展氛围。全面构建责任落实体系,展现容城干部队伍作风“新形象”。推动新区建设伟大事业,关键在人,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容城县将以提升“七种能力”为目标,持续深入推进思想作风纪律整治行动,坚决摒弃“等、靠、要”思想,坚持“敢字当头,干字托底”。深入开展“三基”建设年活动,推动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进步。着力开展规范化机关建设,推动各项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健全督导检查制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结果分析运用,激励广大干部发扬“风雨无阻,日夜兼程”的工作作风和干事劲头。安新县委书记刘彦涛在发言中表示,围绕树立“新形象”,安新县将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出、由表及里、由主及次”原则,按照“精致细腻、整洁有序”的标准,既擦亮“面子”又做实“里子”,实施市场运作,项目支撑,创优环境,重塑形象,展示出“外在美”,激发出“内在美”。把硬环境做美。举全县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乡村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抓好“五清三建一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施县城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打造生态宜居水城、休闲旅游名城、创意产业新城,实施“双十五”工程,重点建设淀区湿地公园、大健康生态公园、百花田、牡丹园等十五个大公园,改造提升白洋淀大道县城段、徐新路、旅游路、雁翎路、育才路、永安大街、建设大街、崇文大街等十五条道路,对沿街景观进行自上而下的全面提升,打造城乡环境靓丽风景线。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打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构建宁静、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把软环境做优。持续弘扬“勤奋坚韧,厚德包容,开放创新”的白洋淀精神,营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实施“三城同创”,唱响“人人都是雄安形象,个个都是文明使者”的主旋律,发挥“五支队伍”示范引领作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环境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形象提升大格局。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推广“最多跑一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亲商、重商、爱商的浓厚氛围。同时,增加新功能,围绕打造淀城文化休闲旅游体验地,高水平完成白洋淀旅游码头重建工程、重点酒店改造提升工程,谋划启动启迪冰雪大世界、穗宝休闲度假综合体等项目。发展新产业,启动数字创意旅游区建设,推动数字科技与文化创意的融合发展;发展都市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继续实施“腾笼换鸟”,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进新人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实施人才公寓、购房补贴、租房补贴、子女教育等人才激励政策,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新机制,完善干部容错纠错、能上能下制度,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完善“关爱基金”“服务中心”等制度,改进考核评价办法,严格督导检查,拿数字和实绩说话,彰先策后,在重大改革创新任务中,促进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挥才干。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部长张抗震在发言中表示,将聚焦新区建设发展主战场,突出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需求,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着力优化完善体制机制,为新区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有效的人才智力支撑和体制机制保障。突出观念引路,释放和放大人才特区先行先试、敢想敢干优势。坚持五湖四海、七洲四洋,走内涵式挖潜、外延式引进、系统开发、融合发展的新人才之路。实施基层干部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制定“789”干部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和实践锻炼,全方位提升现有干部人才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大面向全国选拔优秀人才工作力度,不断深化与京津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先进发达地区常态化干部人才交流机制,促进各方面人才在新区集聚融合、拼搏竞进。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适应新区建设发展阶段性需求,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投资链布局人才链,实现“四链合一”。着力引进满足新功能实现、新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坚持尊重规律、创新突破,一切从新区建设发展需要出发,合理制定人才分类标准,引入市场化、社会化评价体系,定期发布紧缺人才目录,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加快集聚急需紧缺人才、充分激活现有人才、稳定用好关键人才、培育引进高端人才,形成具有雄安特色和优势的人才发展新模式。坚持需求导向,建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人才政策体系。突出人才规划引领,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和战略研究,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新区“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全面实施“雄才计划”,围绕重点产业方向和科研领域,明确支撑产业布局的人才引进条件、健全利于创新发展的人才评定标准、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的人才待遇保障,重点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产业人才集聚、高技能人才培养、民生事业人才支持等计划,深化拓展“名校英才”入区计划,培育引进一大批能够引领、支撑、服务新区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领域需要的各类人才,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作用突出的领军人才、行业人才、技能人才队伍。做优承接载体,打造功能完善、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平台。充分发挥新产业、新功能对人才的吸引力,依据产业地图绘制人才地图,围绕新功能布局人才链,围绕新产业加长人才链,实现以产定人、以才促产。加强人才聚集平台建设,结合承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研院所、创新平台、创新中心,探索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人才管理、投融资、股权激励、成果转化、离岸创新创业等制度。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雄安人才发展交流中心,打造雄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强化体制保障,构建适应需求、灵活顺畅的体制机制。瞄准树立新形象、打造新功能、发展新产业的目标,坚持“一切向产业聚焦,一切为项目服务”“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有效整合行政资源,推动机构、编制、人才向项目和投资一线配置。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不断优化完善大部门制、扁平化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新产业领域和重大投资项目职能和工作力量,确保新区产业集聚、投资促进、对外开放、人才引进等重点工作顺利推进。着眼提升工作效率,进一步优化运行机制,加快管理体制转变,破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建立权责清单制度,促进流程再造,推动新区在职能配置上更加科学合理、在体制机制上更加顺畅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灵活高效。提升人才引力,营造服务最优、鼓励创造的人才发展环境。推行“一键式、一站式、一条龙”人才服务模式,践行“政府就是服务,部门就是保姆”理念,构建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的人才综合服务体系,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出入境和居留、户籍、住房、配偶随迁、子女入学等最便捷服务。探索设立雄安人才发展引导基金,推动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工作补贴、物质奖励、重点科研项目资助力度,使新区人才引进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积极推进法治雄安建设,构建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新区的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建强组织体系,塑造作风过硬、实干担当的干部队伍形象。围绕“五新”发展目标,把增强干部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作为干部队伍政治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团结奋斗、风雨无阻、日夜兼程”的要求落实到干事创业的具体工作中,大力弘扬“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把敢不敢、干不干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第一考量,用好干部考核“指挥棒”,扭住奖优罚劣、激励担当、促进发展这个基本任务,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广大干部敢字当头、干字托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能力强的骨干队伍,为推动新区建设发展、实现“五新”目标提供持久动力和坚强保障。改革发展局局长于国义在发言中表示,改革发展局总的思路是“1223”,强化“一条线”,以项目为核心,强化产业项目“生命线”理念;把握“两条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实现两链联动;突出“两手抓”,一手抓承接非首都功能产业疏解落地,一手抓招商引进项目落地;聚集“三个片”,重点在启动区、容东片区和高铁站片区等聚集落地,迅速形成产业集聚、产业生态、产业形象。新产业要走新路子、把准新方向。研究制定《加快打造新产业的实施方案》,围绕五大重点产业,按照“532”的工作思路,明晰产业发展“五年规划、三年目标”,明确“两年任务、年度重点”,压茬推进,逐项落实。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力发展互联网+、软件信息+,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围绕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加快前沿生物、智能医疗器械、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围绕新材料产业,谋划建立国家新材料监测平台,加速集聚纳米材料等企业。围绕高端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加快发展数字创意和工业设计。围绕绿色生态农业,大力发展以生物育种为主体的现代生物科技农业,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积极打造“研发+产业+平台”的发展体系,推动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加速集聚。重点打造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产业综合服务平台,两年内搭建产业服务平台30个以上,年内重点落地15个以上。坚持承接疏解与招商引资两手抓,项目攻坚,落地为王,全力以赴抓投资、促发展。推动44个已在新区注册设立的项目主体加快产业导入,形成产业活力。积极对接服务,推进中证商品指数有限公司、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总部等一批项目的选址落地。加强跑办争取,推进29个有意向项目落地。强化项目精准对接机制,围绕意向性项目、承接疏解需求、产业龙头招商等方面,梳理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清单,提高项目落地效率。建立多渠道招商引资机制,发挥投资促进中心作用,开展线下常态化招商、线上“云招商”、产业链招商、小组团精准招商等活动,全力对接跑办,瞄准重点发展方向主动出击、精准发力,不等不靠。健全项目落地服务机制,坚持闭环思维,围绕对接洽谈、项目决策、主体设立、选址布局、土地供应、项目建设、项目投用等各环节,重大项目实施“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跟到底”的领办制服务,细化工作措施,解决具体问题,全流程跟踪服务。以产业集聚带动形成产业链、创新链,快速形成产业生态体系。结合各片区建设时序及功能定位,编制重点产业项目布局指南,细化招商路径。以启动区、容东片区、雄安站枢纽片区等为核心,完善保障产业落地的基础设施,率先推进产业集聚,建一片、成一片、用一片,实现片区内功能有机组合、要素有机配置。近期重点推进互联网产业园、中关村科技园雄安园区,启动区金融岛建设。规划启动区信息软件园、数字创意产业园,打造数字产业集群。容东片区重点推进市场化片区开发和产业导入,雄安站枢纽片区重点推进创新产业基地建设,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推进市场化项目开发,打造雄安未来科创城。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推动重点军工集团总部、产业项目、研发机构在新区落地。同时,利用三县现有的传统企业厂房,建设一批专业化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为中小型科创企业早期落地新区提供集聚发展空间。全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保障产业项目高效、顺畅落地,打造“雄安服务”新品牌。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项目承诺制,实施审批整合、流程再造,全力配合公共服务部门加快一体化智能政务平台建设,精简环节、压缩时间。完善产业准入机制,建立灵活的产业监管机制,完善产业准入正负面清单,形成备案进入、跟踪服务、政策支撑一体化服务监管机制。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发挥数字城市建设优势,打造“信用雄安”,加快社会信用体系信息化支撑,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企业监管机制,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干预。提供精准政策保障,围绕产业项目落地发展需求,推动出台财税、金融、人才、土地、住房等一揽子产业支持政策,并向重点产业平台和产业园区倾斜,确保产业要素及时到位。新产业塑造新品牌、铺展新形象。加快引进落地一批创新产业项目,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启动区围绕“互联网+软件+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展现科研院所产业集群、高校创新产业集群、物联网产业集群、航天科技集群、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产业集群;雄安站枢纽片区围绕新材料、军民融合以及未来科创城等,形成科创企业集群,在通过标志性项目形成示范效应的同时,打响“雄安服务”品牌。力争用2-3年的时间,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重点企业,集聚一批中小科创型企业,梯次型企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建成一批百亿级细分领域产业集群,让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集聚效应明显增强,树立雄安新区的产业名片、产业品牌、产业形象。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局长高立春在发言中表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抓手,深入推进政策创新。狠抓教育体制改革,积极争取新区享有教育区域单独招生权,给予新区学校最大办学自主权。深化社保改革,力争国家层面出台新区社保政策。大力营造适应改革开放需要的营商环境,在自贸区内探索试行公司筹建登记制、变更登记确认制,不断优化疏解企业登记注销流程。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在地名编制、创业服务、农产品安全检验等领域形成“雄安标准”。以提升服务质量为目标,深入推进机制创新。在已批准设立容和教育总校、新区体育总会、容东中心医院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组团为单位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化体育设施管理运营模式,构建“五个一体化”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创新水务一体化管理模式。秉持协调理念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帮扶和协同发展,不断创新优化教育、卫生对口帮扶机制,扩大帮扶范围;持续推动驻京高校、国家高端医疗机构等重大疏解项目落地新区;大力推进跨省通办,构建“京津冀+雄安(3+1)”政务服务格局。秉持开放理念不断丰富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不再直接承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新区社保经办的新机制。四是秉持共享理念努力搭建民生服务平台,不断建立健全新区社会保障中心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市场)、雄安新区技师学院(公共实训基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补齐三县公共服务短板。以改善服务体验为导向,深入推进服务创新。继续深入结合智能城市建设,努力探索构建智慧公共服务体系,广泛运用“云大物智移”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公共服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模式创新,不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社保、智慧水务等项目建设。积极破除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化。不断优化企业注册审批流程,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健全“自助办”网点体系;推进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一会三函”“函证结合”模式。不断探索“并联审批”“多证合一”“清单制+告知承诺制”等新服务模式。大力推进“一网通办”“一站通办”,持续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不断增强法治和信用意识,充分发挥新区信用体系的作用,深入推进信用监管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相结合,促进构建与新兴产业相适应的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和体系;严格落实新区招投标监管制度,多维运用人防、物防、技防手段建设“廉洁雄安”。以制度集成为支撑,筑牢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面对新一轮疫情,公共服务局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英明决断,进一步深入总结疫情应对经验,不断健全专常兼备、快速反应、四级干部包联、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疫情防控工作机制,构建医疗防治、技术储备、物资储备、产能动员一体化的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体系,构筑以信息化为支撑,社区农村排查与大数据排查同步实施的群防群控人民防线。同时以疫情防控为契机积极谋划新区防治结合、平战结合的医疗、公共卫生、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爱国卫生一体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雄安集团总经理刘中林在发言中表示,雄安集团将在容东片区推动“五新”率先突破、全面发展,全力打造宜居宜业新城区、协调融合先行区、绿色智能示范区,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样板和示范。聚焦集中承载功能,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上系统谋划、主动作为。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是党中央赋予雄安的核心功能定位。作为新区第一个成片开发的综合性功能区,容东片区担负着承接首批疏解任务的政治使命。集团要解放思想、不等不靠,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片区建设的同时,加强对承载功能的系统研究和科学谋划。要发挥容东片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先行区的试点作用,在新形象、新产业、新人才、新机制落地上率先形成成果,确保接得快、留得住、发展好,做一片、成一片、用一片,为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要坚持硬件设施与软件建设同步推进,高质量完成好容东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更大力度服务保障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坚持基础建设和制度建设统筹考虑,确保各项承接有力有序;坚持雄安速度和各项政策有机结合,抓紧研究与北京衔接的机制问题,专人盯办、积极跑办、一办到底,推动人才、医保、落户、教育医疗等方面创新政策尽快出台,让疏解人群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到新区工作生活。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在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上系统集成、担当作为。容东片区今年6月底将实现首批安置房交付,应坚持以“创新智能、绿色生态、幸福宜居”为引领,加强城市运行服务、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工作系统集成,打造高水平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努力交付“高水平的完整城市功能区”,在满足征迁安置群众居住功能的同时,精益求精建设配套完善的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构建绿色智能的高效快捷交通体系,建好金湖公园及绿地水系,打造宜人的生态环境,以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城市风貌展现雄安新形象。努力保障“高水平的优质公共服务”,加快学校、医院、文体、养老等配套设施建设,对接北京优质教育、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组团及社区、邻里、街坊各级便民服务设施,构建高品质生活环境;加快市场化项目开发,统筹利用新建安置房资源,构建以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实现安置人口与导入人口统一配置、统一标准,打造协调融合先行区。努力建设“绿色智能示范区”,发挥雄安智能城市优势,依托“一中心四平台”体系,推进“城市大脑”和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绿色智能城市运行模式,建设智能能源、交通、物流体系,搭建雄安智能政务服务平台,构建城市智能治理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突出创新驱动功能,在实现产城人融合上系统推进、创新作为。城市建的再漂亮,没有产业支撑也是“空城”;产业再高端,没有人才支撑只能“空转”。现阶段容东片区还不具备科技创新的基础要素,应以城为根、以产为基、以人为本,着眼完善功能设施、优化内涵品质、提升城市能级,充分运用中央35号文赋予的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叠加运用雄安自贸区政策,发挥政策联动效应,让更多创新型企业落户雄安、更多高精尖人才追梦雄安。要提高产业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专业水平、做强服务品牌,坚持疏解与引进统筹推进,管理与服务同步提升。要围绕片区产业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提前谋划做好先期建成的商务服务中心和正在推进的市场化开发项目的招商工作,在容东片区率先布局一批创新平台、科创园区、创意产业,重点发展数字设计、软件外包、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等现代产业,以高端高新产业吸引高端领军人才,打造新人才、新产业、新服务先行试验区,形成产、城、人高效对接和充分融合的生动局面,创造容东经验、雄安模式,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示范效应。提升品牌形象功能,在打造城市软实力上系统整合、积极作为。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城市风貌等硬环境上,更体现在营商环境、政务服务等软环境方面。要打造营商环境新优势。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对标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和国际发达地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品牌。要推行政务服务新机制。深入学习南通、徐州等地先进经验,推行负面清单制度,倡导“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精神,推进行政审批机制再造、流程再造、效率再造,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要塑造城市人文新精神。加快会展中心、图书馆、歌剧院、博物馆建设,举办各类展演活动,提升居民文化素养,塑造敢为人先、开放包容、务实创新、崇尚法治的人文容东,培育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雄安文化。主办:中共河北雄安新区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