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八闽

其他

福建省青少年分级阅读推荐书目(2022)小学段

绘新疆青少年出版社这是一本科普书吗?好像不是。这是一本寓言故事吗?好像也不是。将科学和哲理结合,用智慧的方式,为孩子讲述一个充满悬念的哲理故事。情节幽默,画风独特,一秒带我们进入神秘刺激的丛林冒险!
2022年5月6日
其他

福建省全民阅读促进会发布《福建省儿童图画书(绘本)分级阅读推荐书目》》

为了贯彻中央《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中宣发〔2020〕16号)和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实施意见》(闽委宣〔2021〕102号)“加强优质内容供给,根据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状况,推广阶梯阅读,建立阶梯阅读体系”精神,为广大师生和家长推荐一批优秀的儿童图画书(绘本),引导支持中国原创作品的创作与出版,福建省全民阅读促进会组织新闻出版、儿童早期教育、幼儿教育、义务教育以及文化、公共图书馆领域专家及阅读社团代表,通过读者推荐、专家初审、终审等方式,精心遴选出530种近年出版的优秀儿童图画书(绘本)。本次书目的编制,认真听取了各方面专家意见,选编了包含历史、诗歌、寓言、童话、故事、科普、看图认知等类不同体裁的优秀作品。针对家庭、学校、社区等开展儿童亲子阅读、导读、借阅、选购中普遍反映的儿童绘本定价高、适读与选读年龄界限模糊、国内原创作品少等影响阅读推广的难点,专家选编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划分了2-3岁早教阶段、4-5及5-6岁幼教阶段和小学1-3年级义教阶段适读图书内容,并在《书目》中作了适龄提示,以便有针对性进行导读、亲子阅读、推广阅读的选订选读,也适合图书馆、学校、绘本馆、书店醒目陈列。选编的书目定价合理,国内原创作品达75.3%,对引导出版创作更多的中国原创儿童读物,繁荣出版具有积极作用。福建省全民阅读促进会2021年11月26日福建省儿童图书(绘本)分级阅读推荐书目(2-3岁)(4-5岁)(5-6岁)(1-3年级)好书共读一起读书吧●为什么我们的未来取决于图书馆、阅读和白日梦?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联系删除。书香八闽微信公众号微信ID:sxbm_fj
2021年11月29日
其他

为什么我们的未来取决于图书馆、阅读和白日梦?

我们的下一代和再下一代,认字和计算能力比我们都差。他们不能像我们一样探索世界、理解世界或者解决问题。他们更容易上当受骗,更不容易改变他们身处其中的世界,更难找到工作。我认为,我们对未来负有责任。我们对儿童,对这些即将长大成人的儿童,对他们将要居住的那个世界负有责任和义务。我们也有义务——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永远不给孩子们写连我们自己都不想读的东西。我们需要图书馆。我们需要书籍。我们需要有文化的公民。——尼尔·盖曼尼尔·盖曼(Neil
2021年11月25日
其他

世界儿童日,科普有声书带孩子探索这个世界!

世界儿童日11月20日是个重要的日子。1954年11月20日联合国将世界儿童日设立于这一天,旨在增进全世界儿童的凝聚力,提高儿童意识,改善儿童福利。1959年和1989年的这天,联合国大会先后通过了《儿童权利宣言》和《儿童权利公约》。世界儿童日提供了一个鼓舞人心的切入点,通过唤起全世界倾听儿童呼声,从而鼓励人们牵手每个儿童,思考如何为孩子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帮助他们实现自身权利,发展全部潜能。孩子是未来与希望,科普有声书伴读,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了解这个多彩的世界!11.20DAYS科普有声书伴读
2021年11月20日
其他

小学的重点在于阅读

都知道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很重要,可是,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呢?01爸妈做榜样,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先看看下面几个情况你都中招了吗?每天在家大多时候手里拿着手机刷朋友圈、看电视,玩游戏。陪孩子出去玩,在车上或走路的时候也会时不时拿着手机点来点去。经常在工作、家务或很累的时候,把手机或平板给孩子当玩具玩。孩子是你的一面镜子,他们一直在经过模仿、复刻你的行为和习惯,你怎样去做事,他就会怎样。所以,如果孩子不爱看书,家长首先要检讨自己。自己从来不读书,孩子怎么可能会喜欢呢?试想,家长每天晚上吃完饭看着电视,玩着手机,从来不看书,却要求孩子看书,这可能吗?建议爸妈们除了别总在孩子面前使用电子产品之外,还应该拿起书本去阅读、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另外,这样的亲子时光是不是更加温馨,会成为孩子一生的美好回忆。02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阅读环境真的很重要。常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他们的阅读量就会达到平时的3倍以上。沉浸在书的海洋,周围的孩子都在认真看书,这些积极外部因素会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所以,家长在周末时可以多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和参加阅读活动,让孩子多多浸渍好的影响。当然,家里还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最重要的地方。爸妈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单独的书柜,准备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儿童书籍,告诉孩子这是你的书,让他们建立对书的归属感。书不限于书架,最好能让孩子在家里随时随处都能找到合适的书去读。以前见过一个极好的做法:有个爸爸为了鼓励女儿读书,为她搭建了一个“专属的阅读空间”,布置得如同童话森林,孩子非常喜欢一个人坐在童话森林里,安静地读书。03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讲故事阅读的种子是在家庭里播下的。《朗读手册》引用了一首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是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读书给我听的妈妈。”阅读是让孩子有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从家庭开始的。童年的秘密我们远远没有发现,童书的价值我们远远没有认识。童书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都悄悄地藏在一个个人物、动物的命运里,借此构建起孩子的价值观。最初的阅读是亲子共读,是父母读给孩子听,因为孩子不认字,阅读更多的是从图画入手。儿童最初是通过图画认识这个世界的。童书不仅有价值熏陶的作用,还有治愈的作用,孩子要解决什么问题,都有相应的图书,看了之后比说一万句教训的话都有用。最重要的是,儿童时期一旦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今后会主动找书读书。阅读是有胃口的。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吃快餐、垃圾食品,慢慢地,他们就只会对这些感兴趣,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其他好东西。读书也是这样,读了一些糟糕的书,对其他的好书就没有鉴赏力了。04经典原著改编的电视电影可“做媒”阅读不能强迫,要适当引导。虽然前面说,家长尽量少带孩子看电视,但是有选择性看一些还是需要的,特别是一些经典原著改编的电视电影。当然,如果有可能,孩子直接读原著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孩子不乐意的话,可以先用接受度较高的电视电影来“做媒”,吸引孩子去读原著。见过这样的例子:一位家长很想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小时候看《西游记》连环画的乐趣,但是孩子不喜欢看。后来他就先给看了几集《西游记》的电视剧,孩子的兴趣马上上来了。这是家长开始有技巧性地引导孩子,说如果看电视就需要多等等才行。于是,孩子等不及,就抓起连环画先看起来。05鼓励孩子听后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输入之后,输出同样非常重要。在孩子阅读书籍之后,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来增强孩子思考能力、沟通和表述能力。如果孩子只是一味地阅读,所看的书可能只是堆砌在脑中的信息。如果家长能鼓励他说出自己的读后感,在他表达之前实际上他经历了一次深度的思考;在他表达的过程中,他也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这对他后来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有位爸爸是这样做的:“每次我让孩子看书,他都以功课忙为理由,一律拒读。但我却找到了他的一处软肋,就是他的作文差。一次他在写一篇作文之前,我先让他看了一本书,读一遍,记一遍,让他将所有能理解的词汇尽量恰如其分地用在作文中,结果,老师的评判是‘语言生动形象’。于是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写好文章的方法,自己便主动找书来读。”06阅读不能急功近利,要静等花开阅读是一辈子的修行。
2021年11月18日
其他

冬天的正确打开方式,作家都告诉你啦

你喜欢冬天吗?冬天来临的时候你会想做什么有意思的事儿?今天给大家奉上9位作家笔下的冬日记忆冬天的正确打开方式作家们都告诉你啦~1.吃一顿“小洋锅”煮豆腐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
2021年11月16日
其他

“百年百部红旗谱”丛书首批面世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言实出版社编辑出版了“百年百部红旗谱”大型系列丛书,首批10部作品已于春节前面世,其中有开国上将杨得志以亲身经历为依据回溯波澜壮阔历史的《横戈马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怀中、柳建伟、徐贵祥的《我们播种爱情》《突出重围》《八月桂花遍地开》等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名作,有作家卜谷记述红军女战士在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白区战斗、生活的《红军留下的女人》,有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得者王华记述“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的长篇报告文学《仰望苍穹》、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衣向东反映“枫桥经验”的长篇报告文学《桥》,以及黎汝清的长篇小说《海岛女民兵》,王愿坚的短篇小说集《党费》、朱增泉的诗集《中国船,从南湖启航》。第一批图书一面市,即在读者和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和好评。“百年百部红旗谱”大型系列丛书中的入选作品体现党史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统一,涵盖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等每个重要历史时期。中国言实出版社社长王昕朋说:“建党一百年,一百位著述者,一百部书,这是一首浩浩荡荡的长歌,是跨越时代的几代人的合唱。”
2021年3月2日
其他

冰心《漫谈过年》

漫谈过年文丨冰心我这一辈子,经过几个朝代,也已经过了八十几个“年”了!时代在前进,这过年的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和进步。从我四五岁记事起到十一岁(那是在前清时代)过的是小家庭生活。那时,我父亲是山东烟台海军学校的校长,每逢年假,都有好几个堂哥哥,表哥哥回家来住。父亲就给他们买些乐器:锣、鼓、二胡、洞箫之类,让他们演奏,也买些鞭炮烟火。我不会演奏,也怕放炮,只捡几根“滴滴金”来放。那是一个小纸捻,里面卷一点火药,拿在手里抡起来,就放出一点点四散的金星。既没有大声音,又很好看。那时代的风俗,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禁止屠宰的。因此,母亲在过年前,就买些肘子、猪蹄、鸡、鸭之类煮好,用酱油、红糟和许多佐料,腌起来塞在大坛子里,还磨好多糯米水粉,做红白年糕。这些十分好吃的东西,我们都一直吃到元宵节!除夕夜,我们点起蜡烛烧起香,办一桌很丰盛的酒菜来供祖宗,我们依次磕了头,这两次的供菜撤下来,就是我们的年夜饭了。初一,我们一早就穿起新衣,对父母亲和长辈磕头拜年,也拿到了包着红纸的压岁钱,里面是锃亮的一块墨西哥“站人”银元!既不会演奏,又不敢放炮的我,这一天最关心的就是附近几个村落“耍花会”的到来了。这些“花会”都是村里人办的,有跑旱船的,有扮“王大娘锔大缸”的,扮女人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擦粉描,很标致的!锣鼓前导,后面跟着许多小孩子,闹闹嚷嚷的。到了我家门口,自然会围上一大圈人,他们就停下来演唱,唱词很滑稽,四围笑声不断。这时,我们赶紧拿出烟酒点心,来慰劳他们,这一个花会走了,那一个花会又来了。最先来的总是金钩寨的花会。到了1911年,我们回到福建福州去(那时已是中华民国时代了)和祖父、伯叔父母同住在一起。大家庭里的过年是十分热闹的。从祭灶那天起,大家就都忙乎起来。最先是叠“元宝”,那是用金银纸箔,叠成元宝的样子,然后用绳子穿成一串一串的,准备在供神供祖的时候烧;然后就忙扫房,用很长的掸子将屋角的蛛网和尘土,都扫除干净,又擦亮一切铜器,如蜡台、香炉,以及柜子箱子上的铜锁等。大门上贴上新的鲜红的春联。祖父还用红纸在书桌旁边贴上“元旦开笔,新春大吉”等等的吉利话。这些当然都是大人们的事,我们小孩子只准备穿新衣服,放花炮,拜年,拿压岁钱。因为大家庭里兄弟姐妹多,祖父的红纸包里,只是一两角的新银币,但因为长辈也多,加上各人外婆家给的压岁钱,我们每人几乎都得到好几块!新年过后,元宵节又是一个高潮。我们老家在福州市南后街,那条街从来就是灯市。灯节之前,就已是“花市灯如昼”了,灯月交辉,街上的人流彻夜不绝。福州的风俗,元宵节小孩子玩的灯,都是外婆家送的。福州方言,“灯”与“丁”同音。“添丁”是句吉利话,因此,外婆家送给我们姐弟四人的是五盏灯!我的弟弟们比我小的多,他们还不大会玩,我这时就占了便宜,我墙上挂的是“三英战吕布”的走马灯,一手提着一盏眼睛能动的金鱼灯,一手拉着会在地上走的兔儿灯,觉得自己神气得很。但最好玩的还是跟着哥哥姐姐们到大门口去看灯。有许多亲友到我家街上来看灯的,我们都高兴地点起用篾片编成的火把,把他们送走。1913年,我们到了北京,又过起小家庭生活,过年供祖宗也不烧元宝了。给父母和长辈拜年也只鞠躬,不好意思拿压岁钱了。家里没有了大孩子,没有人敲锣打鼓。弟弟们只会放些小炮仗,过年就显得冷清多了。家庭里过年不热闹,而集体的节日庆祝,却一年一年地扩大了,机关和学校里都有新年团拜,大门口还张灯结彩,也有种种文娱节目。如今呢,过年庆祝活动,更是以集体为中心,真是普天同庆!以近两年来的“地坛文化迎春庙会”为例,会上什么都有,参加的人既饱了眼福、耳福,又饱了口福。去年到过迎春庙会的朋友,回来都十分兴奋,我虽然因为行动不便,不能参加,但从报纸上的消息里,我已经想象到了那欢腾热闹的盛况,精神上已经参加进去了。●努力为读者提供丰富精神食粮本文来源
2021年2月27日
其他

努力为读者提供丰富精神食粮

在新的一年里,各出版社精心组织策划,集中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近日,记者采访了人民文学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的相关负责人,他们分别介绍了各自出版社今年已经出版的文学佳作以及近期的选题情况。这些类型多样、各具魅力的文学佳作将为广大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2021年正值人民文学出版社建社70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迎来“开门红”,推出一批重要作家的新作。梁晓声的长篇小说《我和我的命》以一个女性视角书写了普通人的奋斗史,讲述了亲情、友情、爱情在支撑我们的同时,也可能在伤害我们。《一把刀,千个字》是王安忆的又一力作,作家写得得心应手、技艺纯熟。周大新的长篇新作《洛城花落》用“庭审记录”这种特殊手法讲述婚姻故事,直面爱的难题。葛亮“匠人”系列小说的结集《瓦猫》记录了不同时空的匠人精神,不遇良工,宁存故物,一鳞一焰,皆自匠传。邵丽的长篇小说《金枝》探寻两代人的隐秘人性,讲述了一位父亲的两个家庭的发展变化,探讨原生家庭带给人的影响。李洱的作品《花腔》和《石榴树上结樱桃》推出新版。李修文的散文集《诗来见我》以独特的风格与角度解读中国古典诗词,重构诗词背后的历史时空,书写古今联结的苍茫世界。季宇的长篇新作《群山呼啸》体现了在纷乱的岁月里,苍茫的大别山腹地蕴藏着澎湃的革命力量。邓一光的深圳故事集《在龙华跳舞的两个原则》包含12篇“深圳写生图”,探索着这个城市独特的灵魂与质感。笛安的《龙城三部曲》用三段故事,探讨了“何以为家”的命题。以二十四节气为序的散文集《岁月静好:蒋勋的日常功课》,是蒋勋2021年的全新作品。2021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继续为文学精品提供传播阵地,推出一批讲述中国故事、凸显江苏特质的好书。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将推出一批主题出版物,有《忠诚:老党员口述实录》《红色印记:革命文物里的百年党史》等。其中,《红色印记》精选各地博物馆中与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阶段密切相关的代表性藏品,深入展现中国共产党壮阔辉煌的百年发展历程。在原创文学精品方面,将推出阎连科的长篇小说《中原》和池莉、南帆、王尧、徐风等作家的散文集。其中,池莉的全新散文自选集《幸福其实是一种能力》从日常细微处入手,讲述了尽兴生活的“秘笈”。南帆的散文集《村庄笔记》则以一种零距离且有温度的书写,打通了个人史、地域史和家国史的勾连,于小村庄中厘清根脉之所系,读懂家国的深厚内涵。王尧的《时代与肖像》重点书写了乡村的知识分子、农民、工人等各色人物,以及作者成长并离开乡村过程中的诸多往事。徐风最新完成的散文集《做壶》是又一本全面呈现紫砂历史、文化、精神以及高级工艺的佳作。王干的《汪曾祺十二讲》是关于汪曾祺研究的重要文本。《钟振振讲词》由知名学者钟振振编选,自敦煌曲子词始,经唐、宋、元、明、清直至近代,解说了一千多年来词史各阶段的经典名篇。诗人柏桦怀念与致敬挚友张枣的文字合辑《橘颂——致张枣》以及韩东、蓝蓝等诗人精选集也将陆续面世。新的一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依然主打华语原创文学,在虚构文学和纪实文学上持续发力。在现实题材的文学创作上,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最近出版了熊育群的抗疫题材长篇报告文学《第76天》,这本书以时间为轴线,全景式记录了2020年武汉、湖北及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时代画卷。季栋梁的《西海固笔记》聚焦西海固的脱贫攻坚进程,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以文艺的方式讲述扶贫故事,写出了新时代的重大主题。在虚构作品方面,刘庆邦的长篇小说《堂叔堂》讲述了作家14位堂叔的人生故事,作品饱含故土温情、民族悲欢,展现民风之美、时代之变。朱秀海的长篇小说《远去的白马》以解放战争为背景,以清醒客观的文学立场审视和书写历史的复杂与真实、人性的善良与崇高,是一部深具崇高感和传奇性的人民英雄史诗。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远去的白马》的问世,也将成为献礼建党100周年的深情之作。此外,石舒清的《地动》、陈继明的《平安批》、黎紫书的《流俗地》、杨怡芬的《离觞》,都是广受读者期待的长篇小说。这几部作品开阔而温暖,细腻且精准,以文字抵达人心,展现出较好的艺术完成度。另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签约了一批创作活跃的作家,包括范小青、范稳、陈彦、东西、付秀莹、弋舟、石一枫、张楚等,他们的新作也非常值得期待。上海文艺出版社致力于在中国原创文学板块的深耕细作,充分发挥原创优势,推出一批高品质的中国原创文学图书,讲好中国故事。2021年初,该社推出了须一瓜的新作《致新年快乐》,讲述一群“逆向”介入时代的年轻人、一些人生中重大的转折时刻、一个善意进入崎岖世间的故事,是一部极具理想主义色彩的长篇小说。赵松的小说集《伊春》为想象的世界而存在,给读者提供强烈而独特的阅读体验,让文字变成某种独特的“现实”。随笔集《灵魂应是可以随时飞起的鸟》则是赵松作为热忱而诚恳的“嗜读者”多年痴迷文字的过程中诞生的结晶体,内力涌动,晶莹而深邃。张新颖的诗集《三行集》用有限的词语,讲述一个学者的典型生活,表达他对语言、字和词、时间以及逐渐老去的人生的感受。马雁文集《读书与跌宕自喜》恢复马雁生前自编文集书名,同时恢复全部自选篇目及编排顺序,以纪念其离世10周年。鲍尔吉·原野写给图瓦大地的情书《图瓦大地》,分为“聆听:故事”“远方:诗歌”“沿途:风景”三辑,讲述广袤开阔的草原上亘古以来的事与物、情与理,重塑文学作品中的时间与空间。上海文艺出版社还全新推出孙颙的《仙手》、薛舒的《越野》、姚鄂梅的《基因的秘密》、陈村的《第一只苹果》、程小莹的《初恋》、滕肖澜的《百年好合》、任晓雯的《药水弄往事》、孙未的《一次远行》和王若虚的《守书人》9本精装口袋书,收入上海老中青三代实力作家的最新短篇小说。另外,纪实文学《张文宏医生》在《收获》发表后,单行本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2021年,译林出版社的文学板块以外国文学、原创文学双轮驱动,为读者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在引进版图书方面,目前已经出版胡安·鲁尔福的“三部曲”,包括《金鸡》《佩德罗·巴拉莫》《燃烧的原野》。其中,《金鸡》为鲁尔福基金会百年诞辰纪念版,部分内容系首次结集面世。安妮·卡森被布鲁姆称为“在世诸天才之一”,屡次入列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名单。《安妮·卡森诗选》内含她最具分量的两部代表作《红的自传》和《丈夫之美》。另外还即将推出波兰科幻小说大师莱姆的六部重要作品《索拉里斯星》《未来学大会》《其主之声》《伊甸》《惨败》《无敌号》,荷兰作家塞斯·诺特博姆的三部重要作品《西班牙星光之路》《流浪者旅店:时间与空间之旅》《狐狸在夜晚来临》,以及最新的布克奖获奖作品。在原创文学方面,译林社也积极发力,集中推出王尧的首部长篇小说《民谣》、专著《“新时期文学”口述史》,以及两部非虚构作品《沧海文心》《日常的弦歌》,全面反映作者的多维创作视野。格非的新作《文明的边界:穆齐尔、志贺直哉、麦尔维尔与现代小说》为读者选择并剖析三部极具现代特质的作品,揭示现代小说与现代文明进程的角力与互生关系。刘亮程在新长篇《本巴》中借用《江格尔》史诗的材料,别出心裁,成就了一部充满想象与思辨而又自然浑成、语出天真的小说。阿乙的转型之作《骗子来到南方》以简净的文字和奇妙的想象,讲述一个个荒诞而又真实的故事,继承中国小说的故事传统。徐风的新作《忘记我》聚焦传奇女性钱秀玲,她从纳粹枪口下救出百余名比利时反战人士的生命。作者历时16年,以文字重返历史现场,还原一个时代的波诡云谲和一位女性的传奇人生。另外,还将推出张新颖的《沈从文九讲》、尹学芸的《寻隐者不遇》、任晓雯的《生活,如此而已》等新作。●福建工程学院打造“小眼睛
2021年2月24日
其他

福建工程学院打造“小眼睛 大世界”乡村儿童绘本阅读志愿服务项目

阅享未来——乡村儿童早期阅读”“情暖童心,防疫助学”等项目,共计提供300多场绘本阅读公益课,对接服务乡村幼儿园和小学160多所,受益人数达2万多人。▲在古田县卓洋中心小学举行“书送希望
2021年2月23日
其他

季羡林:有福读书,可慰平生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好事”呢?也许有人认为,这问题提得幼稚而又突兀。这就等于问:“为什么人要吃饭”一样,因为没有人反对吃饭,也没有人说读书不是一件好事。但是,我却认为,凡事都必须问一个“为什么”,事出都有因,不应当马马虎虎,等闲视之。现在就谈一谈我个人的认识,谈一谈读书为什么是一件好事。凡是事情古老的,我们常常说“自从盘古开天地”。我现在还要从盘古开天地以前谈起,从人类脱离了兽界进入人界开始谈。人成了人以后,就开始积累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如滚雪球,越滚越大,也就是越积越多。禽兽似乎没有发现有这种本领,一只蠢猪一万年以前是这样蠢,到了今天仍然是这样蠢,没有增加什么智慧。人则不然,不但能随时增加智慧,而且根据我的观察,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有如物体从高空下坠一般。到了今天,达到了知识爆炸的水平。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克隆”使全世界的人都大吃一惊。有的人竟忧心忡忡,不知这种技术发展“伊于胡底”
2021年2月20日
其他

冯骥才:年意

年意一如春意或秋意,时深时浅时有时无。然而,春意是随同和风、绿色、花气和嗡嗡飞虫而来,秋意是乘载黄叶、凉雨、瑟瑟天气和凋残的风景而至,那么年意呢?年意不像节气那样——宇宙的规律,大自然的变化,都是外加给人的……它很奇妙!比如伏天挥汗时,你去看那张传统而著名的木版年画《大过新年》,画面上风趣地描绘着大年夜阖家欢聚的种种情景,你呢?最多只为这民俗的意蕴和稚拙的版味所吸引,并不被打动。在腊月里,你再去瞅这花花绿绿的画儿,感觉竟然全变了。它变得亲切、鲜活、热烈、火爆,一下子撩起你过年的兴致。它分明给了你以年意的感染。但它的年意又是哪来的呢?倘若含在画中,为何夏日里你却从中丝毫感受不到?年年一喝那杂米杂豆熬成的又黏又甜味道独特的腊八粥,便朦胧看到了年,好似彼岸那样在前面一边诱惑一边等待了。时光通过腊月这条河,一点点驶向年底。年意仿佛大地寒冬的雪意,一天天簇密和深浓。你想一想,这年意究竟是怎样不声不响却日日加深的?谁知?是从交谈中越来越多说到“年”这个字,是开始盘算如何购置新衣、装点房舍、筹办年货……还是你在年货市场挤来挤去时,受到了人们要把年过好那股子高涨的生活热情的传染?年货,无论是吃的、玩的、看的、使的,全都火红碧绿艳紫鲜黄,亮亮堂堂,生活好像一下子点满灯。那些年年此时都要出现的图案,一准全冒出来——松菊、蝙蝠、鹤鹿、老钱、宝马、肥猪、刘海、八仙、喜鹊、聚宝盆,谁都知道它们暗示着富贵、长寿、平安、吉利、好运与兴旺……它们把你围起来,掀动你的热望,鼓舞你的欲求,叫你不知不觉把心中的祈望也寄托其中了。祖祖辈辈不管今年的希望明年是否落空,不管老天爷的许诺是否兑现,他们照样活得这样认真、虔诚、执着与热情。唯有希望才使生活充满魅力……当窗玻璃外冷冽的风撩动红纸吊钱敲打着窗户,或是性急的小孩子提前零落地点响爆竹,或是邻人炖肉煮鸡的芬芳窜入你的鼻孔,大年将临,甚至有种逼迫感。如果此时你还欠缺几样年货未有齐备,少四头水仙或二斤大红苹果,不免会心急不安,跑到街上转来转去,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必备的年货买齐。圆满过年,来年圆满。年意原来竟如此深厚、如此强劲!如果此时你身在异地,急切回家,那一列列火车被返乡度年的人满满实实挤得变了形,你生怕误车而错过大年夜的团圆,也许会不顾挨骂硬爬进车窗。年意还是一种着魔发疯的情绪!不管一年里你有多少失落与遗憾,自怨自艾,但在大年三十晚上坐在摆满年饭的桌旁,必须笑容满面。脸上无忧,来年无愁。你极力说着吉祥话和吉利话,极力让家人笑,家人也极力让你笑;你还不自觉地让心中美好的愿望膨胀起来,热乎乎填满你的心怀。哎,这时你是否感觉到,年意其实不在任何其他地方,它原本就在你的心里,也在所有人的心里。年意不过是一种生活的情感、期望和生机。而年呢?就像一盏红红的灯笼,一年一度把它迷人地照亮。●世界抗癌日
2021年2月9日
其他

世界抗癌日 | 抗癌路上,你我同行

前不久,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在社会中引发极大反响。该影片谈及了癌症,讲述了两个抗癌家庭的温馨而又现实的故事,思考和直面了每一个普通人都会面临的关于死亡的终极问题。癌症,是我们目前面临最大的健康问题。有数据显示,癌症已成为导致我国国民死亡的第一大原因。癌症早期,大部分患者往往没有症状或者没有明显症状,发现时已经到了中晚期。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了解防癌知识,注重防癌检查,是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抗癌日,收下这份抗癌书单,健康路上你我同行!书
2021年2月5日
其他

学习 ▏今日学“习”时间

习近平2020年9月22日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论加强“四史”教育要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习近平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致新年快乐》:“让主角在行动中迎来命运”来源
2021年2月3日
其他

《致新年快乐》:“让主角在行动中迎来命运”

须一瓜《致新年快乐》在中国作家群中,须一瓜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须一瓜(原名徐平),曾是多年跑政法口的记者。身为作家的她,善于写作犯罪世情类小说,拥有自己的一众读者。她既能发挥女作家明显的优势,比如善于描写和把握细节,对人物的刻画、对气氛的渲染都丝丝入扣、精雕细琢;同时也具备男性作家苍劲雄浑的力量。文学评论家李敬泽如此评价她:“须一瓜的小说好看,是因为她抓住了故事的本质:人必须行动,在行动中迎来命运。”电影《烈日灼心》改编自她的作品须一瓜的作品有《淡绿色的月亮》《提拉米酥》《蛇宫》《第五个喷嚏》《老闺蜜》《国王的血》等中短篇小说集,及长篇小说《太阳黑子》《白口罩》《别人》《双眼台风》《甜蜜点》等。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郁达夫小说奖、《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等。不过,真正让她走入更广泛领域的,是2015年改编自她小说《太阳黑子》的电影《烈日灼心》。这部影片获得了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等多个奖项。借此,须一瓜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烙印。沉寂数年后,2021年初,须一瓜带着全新力作《致新年快乐》,献给每一个“愚蠢而高贵”的人。这部作品延续须一瓜一如既往的硬核、故事情节强的特点。现实主义题材“理想主义”色彩在小说《致新年快乐》中,从小有警察梦想、却被父母强按在琴凳上学琴的成吉汉大学毕业后,父亲将年利润数百万元的一家叫“新年快乐”的工艺礼品厂移交给他,成吉汉却将之变成了自己招兵买马、实现童年英雄梦想的实验场。他先后聚集起曾当过警察、却因受诬陷而被开除公职的猞猁,晚自习路上遭流氓侵犯、从此对不良人员恨之入骨的假小子边不亮,因脑子迟钝而饱受欺负、从而羡慕警察威风的双胞胎郑富了郑贵了……几个各有伤痛的年轻人聚合到一起后,因嫉恶如仇、除暴安良的共同理念,奇妙地一拍即合……书中角色们身份不同,天性各异,人生遭际也不相同,却最终汇聚在“反扒志愿团队”。虽然是硬核的现实主义题材,但也体现着“理想主义”色彩。在后记中,须一瓜剖析自己的心路,“梦想,往往是无处安放的精神宝石,要找到匹配梦想的项链托、戒指托并不容易。可是,我们知道,人就是这样的做梦动物。一旦和生活某点对上眼了,他总会寻找、总会不自量力地追求更高、更光辉的人生设计。那里,可能激发更深的思想、更大的胆量,可能是更多的仁爱、更多的公平正义……当然,不可否认——也可能是,把梦中的为公理想,变成可以吮吸私蜜的花心。总之,只要给我们一个梦想托子,我们就有契合的意愿,在上面放上一颗心仪的宝石,把自命的人生意义彰显放大。只有在生活的深处,这个伟大的道德人格才能被雕刻出来。”●一起听书
2021年2月2日
其他

一起听书 ▏《科学家故事100篇》

嘿,周末好!今日想听什么书呢?那些关于爱迪生、居里、华罗庚等古今中外的100个著名科学家的奋斗故事,你知道多少呢?欢迎一起来听他们的故事吧。《科学家故事100篇》扫码听书++●听书
2021年1月31日
其他

听书 ▏《小熊乔尼》

哈罗,周末好!今天,你阅读了吗?是不是还想慵懒地钻在被窝呢?也好,那我们就一起来听书吧!今天给大家分享《小熊乔尼》格鲁比是黄石公园里最凶的熊。它脾气暴躁,生了孩子乔尼,粗暴驱赶其他的熊。溺爱乔尼,导致乔尼脾气败坏。被公园巨熊打败后,士气低落,在被猫攻击后,基本放弃了对乔尼的保护,并最终决定了乔尼的命运。乔尼是黄石公园的小熊,是脾气暴躁的黑熊格鲁比的孩子。它一直受到宠爱,脾气败坏。正因为它的任性,让妈妈一次次倒霉,最终被妈妈放弃。由于有毛病,身体越来越衰弱……扫码听书++●中华典籍怎样才能更接地气来源
2021年1月17日
其他

中华典籍怎样才能更接地气

中华典籍怎样才能更接地气——“四库学和易学的当代价值与传播”研讨会侧记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与中国屈原学会四库文化研究分会联合主办的“四库学和易学的当代价值与传播”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据会议组织人员介绍,“四库学”“易学”每年分别组织研讨,“四库学”之前已经组织3届,而“易学”已组织10届。今年,考虑到疫情,将两个会议合并为一个。“《四库全书》被誉为‘中国文化的万里长城’,被称作世界文明史上最博大、最宏伟的宝藏之一。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探讨‘四库学和易学的当代价值与传播’,不仅能为当代中国提供强大文化动力,也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作出贡献。”研讨会上,来自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的孙利研究员道出了他的想法。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近年来,一批致力于弘扬中华典籍文化的个人和团体正陆续涌现。他们以进校园、进社区、进院所等不同方式,将文化自信的种子播撒在中华大地上。打造典籍文化服务校园的典型案例“自2017年起,由首都师范大学举办的‘《四库全书》进校园活动’已陆续走进首都图书馆、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中学、北京亦庄实验中学,为学生们讲述《四库全书》编纂的历史背景、编纂过程、编纂方法等,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好评。”首都师范大学四库学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华说。“《四库全书》进校园活动”还将尝试到京外开展活动。“我们将主动担负起守护、传播和弘扬四库文化的职责,更加注重推广和普及方式,推动四库文化走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城乡基层,将中华优秀典籍文化融入民众生产生活各方面,形成典籍文化服务当代社会的典型案例。”陈晓华说。据了解,除了首都师范大学,国内许多高校也在开展中华典籍进课堂等探索实践。“北京师范大学专门为本科生开设有公共选修通识教育课程‘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各专业学生选课踊跃,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院长张涛向记者介绍,“研究院还为学校教育学部(包括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等举办的小学校长、优秀班主任培训班等开设了‘品读国学经典’‘易学智慧与卓越领导力’‘国学文化与教学能力提升’等课程,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探索城乡社区终身教育的创新模式“自2012年以来,我们重庆北碚社区‘兼善文化课堂’的10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高校专家以及地方文化工作者,利用寒暑假、周末和节假日,到四川、重庆等地的15个乡镇、街道、社区开展了共计50余批次的文化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支教、文明礼仪教育、文娱演出等,直接受益群众万余人。”西南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研究员周鸣鸣表示。周鸣鸣在退休前是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党总支书记。化学专业出身的她退休后却转身投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中,将中华典籍中的“兼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创办重庆北碚社区“兼善文化课堂”,探索城乡社区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在周鸣鸣看来,美育是让兼善家国情怀走进人们心里的最佳途径。“手语舞《国家》和我们创作的《兼善文化课堂之歌》以及各个社区创作的村歌、社歌都是社区文化建设价值引领的经典文娱节目。人们在铿锵有力的歌声中,感受到兼善天下的博大情怀和建设家乡的自豪。不仅如此,大学生志愿者还用‘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样通俗易懂的话语向孩子们诠释兼善的含义,并用手语将兼善精神生动地表达出来。”营造中华典籍研究的浓厚氛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成立于2013年6月,是专门从事易学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科研、传播的学术机构。“近年来,研究院依托我校的学术传统、文化积淀和社会影响,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学术影响力、社会知名度不断提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院长张涛表示。据介绍,该研究院主要培养易学方向(中国史学科)硕博研究生和博士后,其所开设的课程“易学文化概论”“经学研究专题”“中国古代史专题”等,受到校内外中文、哲学、教育、心理等不同专业学生的欢迎。研究院现已出版易学文化及其相关研究著作40余部,在海内外发表相关学术论文800余篇,推出国内首部大型易学古籍整理成果《中国易学文献集成》138册,并多次主持召开“易学典籍整理研究”“易学与国学文化论坛”“汉典大讲堂学术系列讲座”等学术研讨会。张涛着重介绍了当前研究院的重头工作——“四库丛书易类集成”项目。该项目已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共计8687卷,395册,约17300万字。张涛表示:“‘四库丛书易类集成’项目是对四库系列丛书中易类著作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编纂,是对四库文献特别是易学著作的广泛考察和深度研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结合新材料标点、校勘原书,新撰提要,提供最具学术权威性的读本。”谈及研究院下一步规划,张涛说:“中华优秀典籍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精髓蕴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之中。运用优秀典籍文化中蕴含的智慧来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是我们研究院应该肩负的时代责任。研究院将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加强中华优秀典籍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研究和推广。”对于典籍文化的当代价值,四川外国语大学王毅教授也深有体会。他说:“我们时常谈及文化,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我们使用的‘文化’概念是文化人类学概念,或者说是哲学人类学概念。而注意到这一点,就必然注意到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观。抓住了中国文化原点上的核心价值观,就不难读懂中国文化;否则,就不能说弄懂了中国文化。”●老舍:新的一年,抬头见喜来源
2021年1月12日
其他

老舍:新的一年,抬头见喜

新年最热闹,也最没劲,我对它老是冷淡的。自从一记事儿起,家中就似乎很穷。爆竹总是听别人放,我们自己是静寂无哗。记得最真的是家中一张《王羲之换鹅》图。每逢除夕,母亲必把它从个神秘的地方找出来,挂在堂屋里。姑母就给说那个故事;到如今还不十分明白这故事到底有什么意思,只觉得“王羲之”三个字倒很响亮好听。后来入学,读了《兰亭序》,我告诉先生,王羲之是在我的家里。长大了些,记得有一年的除夕,大概是光绪三十年前的一、二年,母亲在院中接神,雪已下了一尺多厚。高香烧起,雪片由漆黑的空中落下,落到火光的圈里,非常的白,紧接着飞到火苗的附近,舞出些金光,即行消灭;先下来的灭了,上面又紧跟着下来许多,象一把“太平花”倒放。我还记着这个。我也的确感觉到,那年的神仙一定是真由天上回到世间。中学的时期是最忧郁的,四、五个新年中只记得一个,最凄凉的一个。那是头一次改用阳历,旧历的除夕必须回学校去,不准请假。姑母刚死两个多月,她和我们同住了三十年的样子。她有时候很厉害,但大体上说,她很爱我。哥哥当差,不能回来。家中只剩母亲一人。我在四点多钟回到家中,母亲并没有把“王羲之”找出来。吃过晚饭,我不能不告诉母亲了——我还得回校。她楞了半天,没说什么。我慢慢的走出去,她跟着走到街门。摸着袋中的几个铜子,我不知道走了多少时候,才走到学校。路上必是很热闹,可是我并没看见,我似乎失了感觉。到了学校,学监先生正在学监室门口站着。他先问我:“回来了?”我行了个礼。他点了点头,笑着叫了我一声:“你还回去吧。”这一笑,永远印在我心中。假如我将来死后能入天堂,我必把这一笑带给上帝去看。我好像没走就又到了家,母亲正对着一枝红烛坐着呢。她的泪不轻易落,她又慈善又刚强。见我回来了,她脸上有了笑容,拿出一个细草纸包儿来:“给你买的杂拌儿,刚才一忙,也忘了给你。”母子好像有千言万语,只是没精神说。早早的就睡了。母亲也没精神。中学毕业以后,新年,除了为还债着急,似乎已和我不发生关系。我在哪里,除夕便由我照管着哪里。别人都回家去过年,我老是早早关上门,在床上听着爆竹响。平日我也好吃个嘴儿,到了新年反倒想不起弄点什么吃,连酒不喝。在爆竹稍静了些的时节,我老看见些过去的苦境。可是我既不落泪,也不狂歌,我只静静的躺着。躺着躺着,直到烛光在壁上幻出一个“抬头见喜”,那就快睡去了。●第十二届“万松浦文学奖”获奖作品揭晓来源
2021年1月10日
其他

第十二届“万松浦文学奖”获奖作品揭晓

日前,第十二届“万松浦文学奖”获奖作品揭晓。葛亮的中篇小说《飞发》、郭凯冰的儿童小说《黄蒲台,青蒲台》、于立极的儿童小说《完美子弹》、沈念的散文《孤独建造时》、马兵的评论《从“祛魅”到“趋魅”:“灵学”与文学关系新论》分别获得小说、散文、理论奖。诗歌奖空缺。葛亮的小说《飞发》,写的是一个关于理发师与理发店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头发”的故事。在两代人那里,在不同的场域,头发已不仅仅是头发,而具有了更多的隐喻意味。小说叙事缜密,遥远的港式怀旧与驳杂真切的现实感交织在一起。父与子的冲突,新旧两种“技艺”的最终和解,越过代际和审美差异的表象,书写了大时代里小人物的心灵史。郭凯冰的小说《黄蒲台,青蒲台》,经由儿童视角再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西北地区的生活,通过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引领小读者透过岁月的烟尘,建立起现实与历史的连接。于立极的小说《完美子弹》,凭借一枚捡来的弹壳所引发的曲折故事,诠释了关于“完美”的内涵,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沈念的散文《孤独建造时》,以弥渡湖区的异人异事来呈现更为真实的日常生活,通过两代打鸟人的生存境遇和非正常死亡,直面生命悖论,从更深层面写下了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自我的关系。马兵的评论文章《从“祛魅”到“趋魅”:“灵学”与文学关系新论》,在灵学与科学既二元对立又相互纠缠的关系中,探究精神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把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迷信”放置于人的思想与观念变迁的历程中重新审视,在梳理和阐述的过程中说出了被遮蔽的那一部分。“万松浦文学奖”是为奖掖华语写作而设,由万松浦书院、鲁东大学、山东文学馆联合主办,秉持公正、纯粹和独立的评奖原则,倡导新思维和新语境,追求新气象和新高度。该奖每年颁发一次,分设小说、诗歌、散文、理论奖项。2021年上半年鲁东大学将举办第二届“贝壳”儿童文学周,本届万松浦文学奖特置儿童文学名额。按照万松浦文学奖的规定程序,经过终评委无记名投票,从入围作品中评选产生了最终获奖作品。颁奖活动将于2021年6月在烟台举行。第十二届“万松浦文学奖”获奖名单▶
2021年1月6日
其他

冯亦代|水仙

冯亦代(1913年-2005年),笔名楼风、冯之安等。浙江杭州人,作家、文学翻译家。著有散文集《书人书事》《龙套集》《漫步纽约》等。水仙文|冯亦代水仙花由洁白变成金黄,凋残了,妻还留着那一盆葱茏的叶子,供在窗前。她眼睛不好,需要经常看点绿色,保持眼目清凉。然而在我看来,不免有些凄然。久居北国,一年一度清馨我的屋子,为严冬里留着一丝春意的,只此水仙而已,此时却又换了个年头。在我生命的长途跋涉中,不管还有多远可以举步,只要年年得以重见这绿叶白花的水仙,不能不说是人生一乐也!我从小喜爱水仙,那该是生活在老家里留下的痕迹吧!杭州人似乎都爱水仙,每到春节左右,你走到哪一家,都能在案头看到水仙的倩影,以及浮映在水里的雨花石。我们家也不例外。祖母在世时,一入冬,就时时留意聆听门外卖水仙的吆喝声。这种水仙来自二地,一种是产在温台一带的,另一种是负贩者从福建营运来的。前者多单瓣,叶子细长;后者根茎茁壮,花开得茂盛。祖母必选那些从福建来的才买。买后就养在专门种水仙的浅水盆里,用五色斑斓的雨花石掩上。我小时家里不像北方人那样每家都有一个火炉,所以全赖阳光给水仙以滋生的养分,然后到春节前半月,特别把这几盆水仙移到一间向阳的小屋里,还生起一小盆火,这样就在春节前后,水仙开花了。满室的馨香,而且还有小火盆,我便赖在这间屋子里做功课,但主要还是在欣赏花色与花香。春节前后上供神祖先,供桌上必有一盆盛开的水仙,每株叶茎上都用约寸许红纸圈箍住,图个神与祖先的欢喜,降下福来。祖母故世以后,买花的事儿似乎无形中成为我的分内事了。那时祖父已经从嘉兴盐公堂告老回来,每天伏在桌上对着一具放大镜阅读他已不知看了多少遍的笔记小说。一听到门外声声卖水仙,便会命我把负贩者叫进家门,从负贩者卸下肩的蒲包里,选出一些茁壮的根茎来。于是我去拿了花盆和雨花石,把水仙种上了。祖父和祖母一样地调理水仙,到春节时又把盛开的水仙圈着红纸箍,摆在供桌上。但他也会在自己的书桌上摆上一两盆。在薄暮时分我从学校里回家,给他桌上放下温酒盅,和沿途买的豆腐干、烧羊肉时,我可以看到他默默地用昏黄的老眼,望着眼前的水仙,有时还用颤抖的枯手为花整理花叶。这时我总有种遐想袭上心头:祖母爱水仙,祖父也爱水仙,此时此地他老人家的心上凝结着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是他想起了少年某些值得回忆的往事吗?我的脚步惊动了他,他便将昏黄的眼珠移向了我,口角漾起了笑意,说:“你回来了,给我烫酒吧。”于是一面把着酒盅,和我谈起他少年时在太平军中的生活。他一生没有应过考,做过官,宁愿默默无闻在盐公堂里做一名职员,过着平凡的岁月,是有一定缘故的。这样的生活年复一年,一直到他病瘫在床上。最后一个冬天,他还要我买水仙,每天为他买小吃烫酒,听他讲些掌故。到了第二年夏初,他就去世了,我也离开了老家。但是爱水仙竟成了我的癖好,以后我也浪迹南北,走到哪里,只要有水仙,总是要栽的。到了开花时,闻得花香,我便会想起我的祖母和祖父。他们去世早已过了一个花甲,但他们的音容还会不时在我心头荡漾着。如今我也是当祖父的人了。每年总有好友从福建给我捎来漳州的水仙,我和妻侍候它不下于自己的儿孙。花儿含苞了,花儿开了,花儿谢了;我总会向孙辈们唠叨我的祖父母。他们还小,不懂得我要他们看花的心意,只是说这花儿好香啊!他们哪里能体察我的怀旧病和尚未褪色的童心呢?花儿凋残,我有时也会感到寂寞。眼前确是少了那朵朵洁白的花儿和沁人心脾的清香,但却不是当年祖父听我盛赞花香时,他老人家那种不为我知的怀旧感情。在北国住居了,也居然学得一两把水仙雕成艺术品的小技;每年春节,花开得一年比一年旺盛,生趣盎然。春来时留给我的,也不只是枝枝绿叶,更不是祖父暮年举杯独酌的情怀;自己也不知端的,竟是一片岁岁更新,从头做起的痴心。甲子初春于听风楼1984年3月24日●汪朗|面之雅俗来源
2020年8月8日
其他

凉在乘乐,热在中伏

时下,我们已经进入了一年之中的“三伏天”。俗语有云:“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在小暑与处暑两个节气之间,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一般说来,初伏为十日,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始(称入伏),是真正暑天的开始。入伏之后是中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始,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结束,一般为十日到二十日。中伏之后是末伏,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始,一般为十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俗称“秋老虎”。三伏期间,我国各地的食俗各不相同。“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是北方人过伏天的一种饮食习俗。入伏的时候,刚好麦收不足一个月。家家谷满仓,人们当然要打打牙祭,吃顿白面,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当然要吃上一顿饺子了,并且伏天人们的胃口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食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在南方的部分地区,如上海,头伏要吃馄饨。上海人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说法。比起水饺,馄饨个小皮薄,煮熟后有透明感,费时也较短,而煮水饺时需多次加凉水,方能保证熟透。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里,描写三伏的也不在少数。其中,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里,杨志押送“生辰纲”行至黄泥岗时,“白日鼠”白胜扮作挑酒桶的汉子吟唱了这样一首诗:“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诗中描绘了三伏天的酷热干旱,透露了农夫的焦急心情,与公子王孙消夏的惬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宋代诗人范成大有一首诗《晓起信笔》:“午枕汗如洗,晓栉气稍苏。落蛩试风露,满意鸣相呼。倦客感节物,流光不踌躇。秋声已如许,残暑何足驱。人言今岁热,迥与常岁殊。此理恐未然,岂不知头颅。年年有三伏,日日非故吾。”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三伏天气候炎热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奉劝人们珍惜光阴的感情。三伏天要注意避炎热,尤其要尽量避开烈日炽热的正午,并随身携带一些清凉解暑物品,以防不慎中暑。●张恨水|燕居夏亦佳来源
2020年7月28日
其他

张恨水|燕居夏亦佳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安徽安庆潜山市人。他是中国章回小说家,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1911年,张恨水开始发表作品;1924年,张恨水凭借九十万言的章回小说《春明外史》一举成名;此后,长篇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的问世让张恨水的声望达到顶峰。张恨水作品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小说,雅俗共赏,对旧章回小说进行了革新,促进了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交融。燕居夏亦佳文|张恨水到了阳历七月,在重庆真有流火之感。现在虽已踏进了八月,秋老虎虎视眈眈,说话就来,真有点儿谈热色变,咱们一回想到了北平,那就觉得当年久住在那儿,是人在福中不知福。不用说逛三海,上公园,那里简直没有夏天。就说你在府上吧,大四合院里,槐树碧油油的,在屋顶上撑着一把大凉伞,那就够清凉。不必高攀,就凭咱们拿笔杆儿的朋友,院子里也少不了石榴盆景、金鱼缸。这日子,石榴结着酒杯那么大,盆里荷叶伸出来两三尺高,撑着盆儿大的绿叶,四围配上大小七八盆草木花儿,什么颜色都有,统共不会要你花上两元钱,院子里白粉墙下,就很有个意思。你若是摆得久了,卖花儿的,逐日会到胡同里来吆唤,换上一批就得啦。小书房门口,垂上一幅竹帘儿,窗户上糊着五六枚一尺的冷布,既透风,屋子里可飞不进来一只苍蝇。花上这么两毛钱,买上两三把儿玉簪花、红白晚香玉,向书桌上花瓶子一插,足香个两三天。屋夹角里,放上一只绿漆的洋铁冰箱,连红漆木架在内,只花两三元钱。每月再花一元五角钱,每日有送天然冰的,搬着四五斤重一块儿的大冰块,带了北冰洋的寒气,送进这冰箱。若是爱吃水果的朋友,花一二毛钱,把虎拉车(苹果之一种,小的)、大花红、脆甜瓜之类,放在冰箱里镇一镇,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拿出来,又凉、又脆、又甜。再不然,买几大枚酸梅,五分钱白糖,煮上一大壶酸梅汤,向冰箱里一镇,到了两点钟,槐树上知了儿叫得正酣,不用午睡啦,取出汤来,一个人一碗,全家喝他一个“透心儿凉”。
2020年7月25日
其他

夏日栀子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

夏日时节,日斜风清,粼粼池畔,翠叶丛枝,栀子花开,水灵灵的,还顶着露水,如霜类雪,幽馥香远,给人一种冰清玉洁的感觉。关于栀子花,据《艺文类聚》载,“汉有栀茜园”,这说明至少在汉朝时,庭院里已经有栀子种植了。《史记·货殖列传》对当时栀子种植的规模和种植利润也有进一步的记述,称“千亩栀茜,其人与千户侯等”。《晋书》亦载“晋有华林种栀子,今诸宫有秋栀子,守获者置吏一人。”于此足见当时栀子种植在人们的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栀子花是我国最早的观赏花之一,花开时节,花瓣全怒放,远望如积雪,清香闻数里。把自个儿生命的辉煌渲染得淋漓尽致。它虽然没有牡丹的娇艳,却也不输月季的妩媚,恰如小家碧玉般清秀隽永,自古博得很多文人赞赏题咏。汉代司马相如作上林赋,有“鲜支黄砾”句,鲜支就是指的栀子。唐代诗人刘禹锡对四川的栀子花十分赞赏,推崇备至。作《咏栀子花》五律:“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色疑琼树倚,春似玉京来。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杜甫也有五言诗咏《栀子》:“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于身色有用,与道气相和。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写了栀子的观赏价值和实用功能。明代大画家兼诗人沈周咏《栀子花》:“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因栀子花多在夜里盛开,沾了月的灵气,给人冰清玉洁的感觉。但笔者最爱宋代诗人朱淑贞的一首诗:“一根曾寄小峰峦,薝蔔清香水影寒。玉质自然无暑意,更宜移就月中看。”这是一首咏栀子花的盆景诗。栀子花为白色,全诗没用一个“白”字,但几乎句句写出了栀子花的洁白。栀子花不娇不媚,特别好养,它不择环境,不需要什么养分,只要剪下一段枝条,往土里一插,就能生根、长叶、开花。一旦怒放,花瓣全都摊开。“尽日不归处,一庭栀子香。”栀子开花时正逢端午前后,旧时江南大街小巷提篮叫卖的、路边摆花摊的,都以卖栀子花为主,满城都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芳香。有不少人家,端午时除在门上挂艾草外,还会买一小束栀子花摆在厅堂,或放于房间,因栀子花芬芳扑鼻,晶莹如玉,衬以绿叶,格外漂亮,爱美的妇女们甚至将其戴在头上,自成一景。栀子花四季常青,从漫漫冬季开始,孕育着累累花苞,临到夏天才会绽放,含苞期愈长,馥郁弥久。她的叶,也是经年不凋,冬雪春风夏雨秋霜中翠绿依然。栀子花不是很大,看似不经意的绽放,也是经历了长久的努力与坚持。栀子花平淡、持久、温馨、脱俗的外表下,蕴含的是美丽、坚韧、醇厚的生命本质。难怪朱自清在他的散文《看花》中说:“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也是我乐意的,我这样便爱起花来。”●蝉声,生“禅”来源
2020年7月19日
其他

蝉声,生“禅”

蝉,夏天最热烈的歌者。伴随着炎热,它把盛夏颂唱得沸腾而欢乐。天气越热,蝉鸣越响。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宋】苏轼《阮郎归·初夏》
2020年7月14日
其他

周瘦鹃|爱猫

周瘦鹃(1895
2020年7月11日
其他

将诗句重新搭配,也别有一番风味

众所周知,古代诗词最讲究搭配,搭配好的诗句,韵味十足,往往可以传诵千古。可总有一些才子大家,就像我们现在讲的挑战权威一样,他们认为,无论是下雨天还是大晴天,有一些诗句跟别人家的似乎更配!于是,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诗体——集句诗。集句诗的要求很高,作者不仅要遍览全诗,更要才思敏捷,考虑意境相谐。好的集句诗,会让人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豁然开朗感和一气呵成感。“诗佛”王维有句经典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喝了这杯酒,再也没朋友~这是多么令人伤感、惆怅!可宋代诗人林震觉得,这世界不应该有那么多伤感,更多的应是喝酒划拳,举杯而乐!于是,他干了一碗女儿红,提笔就把王维的大作集句了——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后一句出自李白《将进酒》。林震就这么一拼,整句诗的意境就变成:兄弟来,我们干了这杯酒,让什么忧愁烦恼全都去吧。王之涣有个名句,我们也是耳熟能详——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鹳雀楼与气势磅礴的黄河遥相对应,配以白日群山,大气!但宋朝另一位诗人李龏(gōng)却是个喜欢安静的人。他觉得”白日依山尽“这么静美的景色,怎么能被黄河水声干扰呢?于是他也作了个集句了——白日依山尽,春风引思长。后句出自晚唐雍陶的《答蜀中经蛮后友人马艾见寄》。这么一集句,一个“尽”,是意犹未尽,一个“长”,是情思悠长,完全变成了一副太阳落山,春风吹拂,桃花落了十里路的画面。北宋宰相,著名诗人王安石,最爱玩的文字游戏就是集句,一生创作了六十多首集句诗!他认为,创作一组集句诗不亚于构思一篇新诗。相传东晋才子谢安的九世孙谢贞有句名句叫“风定花犹落”,几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想为之续一句,但都没有成功。这时,王安石巧用前人的诗句续了出来——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后一句出自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王安石这一集,平仄、意境全都有了。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又绘出花鸟之生动,如画,又如梦。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也是一个集句迷!他是杜甫的铁杆粉丝,所以他发明了新的诗歌形式叫“集杜诗”,就是专门把杜甫的诗句重新排列组合,比如下面这首:读书破万卷,许身一何愚。赤骥顿长缨,健儿胜腐儒。每句分别出自杜甫不同的诗。第一句出自《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原句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第二句出自《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原句为“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2020年7月5日
其他

沈从文|扇子史话

便面战国晚期到两汉,一种半规型“便面”成为扇子的主流。其中以江陵马山楚墓出土、朱黑两色漆篾编成的最为精美。便面一律用细竹篾制成,上至帝王神仙,下及奴仆烤肉,灶户熬盐,无例外地都使用它。
2020年6月30日
其他

古人有许多低碳、环保的纳凉避暑之所,你知道吗?

俗语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炎热酷暑的夏日,很多人躲到“空调房”避暑。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空调”,但古人也有许多低碳、环保的纳凉避暑之所。比如先秦时期的“窟室”、汉代“清凉殿”……1先秦时期避暑纳凉的“窟室”和现代人一样,古人避暑首先想到改造居室环境,建造一个相当于现代带有制冷设备的“空调房”度过夏天。这样的房间,古人称为“夏房”,先秦时期的“窟室”,秦汉时期的“凉房”及皇家的“凉殿”,后来的“冰室”、“凉窖”,都属于夏房。窟室窟室,算是先秦最流行的“空调房”。所谓“窟”,字面意思就是洞穴,乃现代“地下室”的原始结构。由此可知,先秦时代流行的窟室,实际上就是“地下室”,但比地下室更讲究。当时有条件的贵族,家里都筑有窟室,夏天一些重要的餐饮活动会安排在窟室中进行。郑国大夫伯有是中国史上有名的“酒鬼”之一,他家就有一间窟室。《左传·襄公三十年》记载:“郑伯有耆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钟焉,朝至未已。”大概意思是,郑国的伯有喜欢喝酒,特地修建了一处窟室,晚上在窟室内饮酒取乐,通宵达旦。可见,窟室很像是先秦贵族阶层夏季流行的“娱乐空间”。2汉代皇宫的“清凉殿”汉代的皇宫里,设有冬夏两用“空调房”。冬季用房叫“温调殿”,夏季用房叫“清凉殿”,清凉殿也叫“延清室”,是皇家最高级避暑用房。从《汉书》记载来看,清凉殿的制冷效果极佳,称“清室则中夏含霜”,意思是盛夏时室内能结霜,形容房间温度低得如下过霜一般。3唐代皇宫的“含凉殿”唐代夏季带空调的建筑,不再叫汉代的“清凉殿”,而称“含凉殿”。“含凉殿”为唐朝皇帝后妃的寝殿,北临太液池,傍水而建,夏天在里面居住十分凉爽。唐代诗人张仲索《宫中乐》中所谓,“红果瑶池实,金盘露井冰;甘泉将避暑,台殿晓光凝”,所描述的就是“含凉殿”消夏的情景。“含凉殿”的制冷手段已很先进,是通过机械装置实现的。《唐语林·豪爽》记载,当时拾遗陈知节给唐玄宗李隆基上疏,李隆基请高力士找他来谈话。当时正是酷暑天,李隆基把“办公室”搬到了凉殿,以避暑。陈知节看到,“(李隆基)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进来后,陈知节被“赐坐石榻”,感觉“阴溜沈吟,仰不见日,四隅积水成帘飞洒,座内含冻。”这段历史记载的信息量很大。一是在建筑设计上,“含凉殿”避免阳光照进来,所以显得很阴沉;二是当时已有“电风扇”当然不是用现代的电能,而是水能,用水来转动扇叶,“水激扇车”,风扇对凉水吹,形成了冷气;三是殿内有循环冷水源,故四边有水往下淌,形成水帘。这是在宫殿的四檐装上水管,把水引到屋檐上。凉水在屋上循环,室内温度自然就下降了,而且降温效果极佳,达到“座内含冻”的制冷效果。现代学者考证,这种含有机械原理的制冷空调技术,并非是中国人发明和最早使用的,它源于拂菻国(东罗马帝国),当时拂菻国的宫殿就带有这种“空调”。如果这个考证属实的话,这种装置当是中国最早的“进口空调”。4宋代避暑宫殿“鼓以风轮”宋代,夏日“空调房”得到了进一步改进。人与自然更为和谐,皇宫里的夏用建筑也更为奢侈。宋代宫中避暑佳处,有复古殿、选德殿和翠寒堂。据《武林旧事》“禁中纳凉”条,这几个地方环境幽静宜人,周围“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大池可十亩”。宋代宫中降温设计时尚,同样出现了带有机械原理的“电风扇”用鼓风机带动的,“鼓以风轮”。风扇对着大厅里摆放的数百盆鲜花吹,“清芬满殿”;在御座两旁,“各设金盆数十架,积雪如山”。从这个记载来看,宋代的“空调房”除了基本的降温手段之外,还采取了空气净化手段吹香风,以改善“空调房”内的空气质量,这不能不说是空调技术史上的一大进步。5明清“空调井”与“土室”上述古代制冷设备,对一般有钱人来说仍属消费不起的奢侈品,至于普通老百姓就更别说了。老百姓夏天怎么避暑?民间用不了“电风扇”、用不起“进口空调”,但有土办法。比较常见的,有像曹操当年在邺城建造大冷库“冰井台”,挖深井采集冷气,即在厅内或是需要的房间挖一深井,上面用盖子盖妥,盖子上凿孔,夏天便有冷气从下面出来,而冬天则有暖气上来,保证厅堂温度相对稳定、宜人。空调井在保存下来的明清古民居中,常能看到这种“土制空调”。如在安徽皖南古民居中,大户人家的厅室里就有这样的“空调井”。而且,其妙处多多,除了可以给房间降温,还可作为地下“冰箱”,将食品放进井内保鲜、冷藏。还有一种方法,在厅室内埋置陶缸,形成陶井,夏天将冰块放置其中,以降温。这种陶井,更像不可移动的冷柜。这种降温办法,1950年考古发掘秦汉宫廷遗址时已有发现,可见历史很悠久,古人用得很早。●沈从文|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来源
2020年6月27日
其他

沈从文|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

沈从文(1902年—1988年),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撰写出版了《边城》《长河》《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作品。被称为“中国乡土文学之父”。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文|沈从文我们实在是很需要作家的。这作家他最先就必是个无迷信的人。他不迷信自己是天才,也不迷信某一种真命天子一个人就可以使民族强大起来。他明白自己在这社会上的关系,在他作品上,他所注意的,必然是对于现状下一切坏处的极端憎恨,而同时还能给读者一个新的人格的自觉。他努力于这种作品产生,就为的是他还明白,只有从这种作品上,方能把自己力量渗入社会里去!我可以说是与文学毫无关系的一个人,在这种题目上来说话,真是无话可说的。第一,我看不懂正在研究文学的人所作的文章;第二,我弄不明白许多作家教人作文章的方法;第三,我猜不透一些从事于文学事业的人自己登龙为人画虎的作用。近十年来我虽写了一大堆小说,但那并不算个什么,这不过从生活上,我经过的是与人稍稍不同的生活;从书本上,我又恰恰读了一些很杂乱的书,加之在军营里作书记时,我学得一种老守在桌边的“静”,过去日子又似乎过的十分“闲”,所以就写成了那么些小说故事罢了。但在我的工作上,照一般称呼说来既算得是“文学事业”,这事业要来追究一下,解释一下,或对于比我年轻一点的朋友,多少有点用处。我可以说的,是我这个工作的基础,并不建筑在“一本合用的书”或“一堆合用的书”上,因为它实在却只是建筑在“水”上。在我一个自传里,我曾经提到过水给我的种种印象。檐溜,小小的河流,汪洋万顷的大海,莫不对于我有过极大的帮助,我学会用小小脑子去思索一切,全亏得是水;我对于宇宙认识得深一点,也亏得是水。“孤独一点,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有个你自己。”这是一句真话。我有我自己的生活与思想,可以说是皆从孤独得来的。我的教育,也是从孤独中得来的。然而这点孤独,与水不能分开。年纪六岁七岁时节,私塾在我看来实在是个最无意思的地方。我不能忍受那个逼窄的天地,无论如何总得想出方法到学校以外的日光下去生活。大六月里与一些同街比邻的坏小子,把书篮用草标各作下了一个记号,搁在本街土地堂的木偶身背后,就撒着手与他们到城外去,攒入高可及身的禾林里,捕捉禾穗上的蚱蜢,虽肩背为烈日所烤炙,也毫不在意。耳朵中只听到各处蚱蜢振翅的声音,全个心思只顾去追逐那种绿色黄色跳跃伶便的小生物。到后看看所得来的东西已尽够一顿午餐了,方到河滩边去洗濯,拾些干草枯枝,用野火来烧烤蚱蜢,把这些东西当饭吃。直到这些小生物完全吃尽后,大家于是脱光了身子,用大石压着衣裤,各自从悬崖高处向河水中跃去。就这样泡在河水里,一直到晚方回家去,挨一顿不可避免的痛打。有时正在绿油油禾田中活动,有时正泡在水里,六月里照例的行雨来了,大的雨点夹着吓人的霹雳同时来到,各人匆匆忙忙逃到路坎旁废碾坊下或大树下去躲避,雨落得久一点,一时不能停止,我必一面望着河面的水泡,或树枝上反光的叶片,想起许多事情。所捉的鱼逃了,所有的衣湿了,河面溜走的水蛇,钉固在大腿上的蚂蟥,碾坊里的母黄狗,挂在转动不已大水车上的起花人肠子,因为雨,制止了我身体的活动,心中便把一切看见的经过的皆记忆温习起来了。也是同样的逃学,有时阴雨天气,不能向河边走去,我便上山或到庙里去,在庙前庙后树林或竹林里,爬上了这一株,到上面玩玩后,又溜下来爬另外一株。若所爬的是竹子,必在上面摇荡一会;爬的是树木,便看看上面有无鸟巢或啄木鸟孵卵的孔穴。雨落大了,再不能作这种游戏时,就坐在楠木树下或庙门前石阶上看雨。既还不是回家的时候,一面看雨一面自然就需要温习那些过去的经验,这个日子方能发遣开去。雨落得越长,人也就越寂寞。在这时节想到一切好处也必想到一切坏处。那么大的雨,回家去说不定还得全身弄湿,不由得有点害怕起来,不敢再想了。我于是走到庙廊下去为作丝线的人牵丝,为制棕绳的人摇绳车。这些地方每天照例有这种工人作工,而且这种工人照例又还是我很熟习的人。也就因为这种雨,无从掩饰我的劣行,回到家中时,我便更容易被罚跪在仓屋中。在那间空洞寂寞的仓屋里,听着外面檐溜滴沥声,我的想象力却更有了一种很好训练的机会。我得用回想与幻想补充我所缺少的饮食,安慰我所得到的痛苦。我因恐怖得去想一些不使我再恐怖的生活,我因孤寂又得去想一些热闹事情方不至于过分孤寂。到十五岁以后,我的生活同一条辰河无从离开,我在那条河流边住下的日子约五年。这一大堆日子中我差不多无日不与河水发生关系。走长路皆得住宿到桥边与渡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至少我还有十分之一的时间,是在那条河水正流与支流各样船只上消磨的。从汤汤流水上,我明白了多少人事,学会了多少知识,见过了多少世界!我的想象是在这条河水上扩大的。我把过去生活加以温习,或对未来生活有何安排时,必依赖这一条河水。这条河水有多少次差一点儿把我攫去,又幸亏他的流动,帮助我作着那种横海扬帆的远梦,方使我能够依然好好的在人世中过着日子!再过五年,我手中的一支笔,居然已能够尽我自由运用了,我虽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故事中我所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为背影,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我文字中一点忧郁气氛,便因为被过去十五年前南方的阴雨天气影响而来,我文字风格,假若还有些值得注意处,那只因为我记得水上人的言语太多了。再过五年后,我的住处已由干燥的北京移到一个明朗华丽的海边。海既那么宽泛无涯无际,我对人生远景凝眸的机会便较多了些。海边既那么寂寞,他培养了我的孤独心情。海放大了我的感情与希望,且放大了我的人格。首发于一九三四年《文学》一周年纪念特辑●郁达夫|半日的游程来源
2020年6月16日
其他

郁达夫|半日的游程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其发愤读书,成绩斐然。1913年9月随长兄赴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郁达夫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2020年6月13日
其他

迟子建笔下的乡村简朴生活,美得太有诗意

迟子建,1964年2月出生,黑龙江人,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雾月牛栏》《白银那》《光明在低头的一瞬》《额尔古纳河右岸》等,曾荣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迟子建把平凡的东北乡下生活写得非常有味,在简朴的生活片段里,我们能嗅出无数迷人的气息。在没有诗意的地方诞生了诗意,实在因为内心对这片土地满怀虔诚的爱意。采山的人们○山在我眼中就是一个大的果品店,你想啊,春天的时候,你最早能从那儿吃到碧蓝甘甜的羊奶子果,接着,香气蓬勃的草莓就羞红着脸在林间草地上等着你摘取了。草莓刚落,阴沟里匍匐着的水葡萄的甜香气就飘了出来,你当然要奔着这股气息去了。○
2020年6月6日
其他

李娟|丑丑和赛虎

李娟,1979年7月21日出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籍贯四川乐至,中国当代作家。1999年开始写作,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报纸开设专栏。
2020年6月4日
其他

丰子恺|山中避雨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桐乡石门镇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如《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山中避雨文|丰子恺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声音摸得不大正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准。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内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纸给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正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
2020年5月31日
其他

余光中|诗的三种读者

诗的三种读者余光中-不时有人会问我:“诗应如何欣赏?”这问题实在难以回答。如果问者是一个陌生人,我就会说:“那要看你对诗有什么要求。如果你的目的只在追求‘诗意’,满足美感,那就不必太伤脑筋,只要兴之所至,随意讽诵吟哦,做一个诗迷就行了。如果你志在做一位学者,那么诗就变成了学问,不再是纯粹的乐趣了。”诗迷读诗,可以完全主观,也就是说,一切的标准取决于自己的口味。学者读诗,却必须尽量客观,在提出自己的意见之前,往往要多听别人的意见,在进入一首诗的核心之前,更需要多认识那首诗的背景和环境。学者对一首诗的“欣赏”,必须建基在“了解”之上。如果你志在做一位诗人,那读法又不同了。学者对一首诗的责任,在于了解,不但自己了解,还要帮助别人了解。诗人面对一首诗,尤其是一首好诗,尤其是一首新的好诗,往往像一个学徒面对着师父,总想学点什么手艺,不但目前使用,更待他日翻新出奇,把师父都比了下去。学者读诗,因为是做学问,所以必须耐下心来,读得彻底而又普遍,遇到不喜欢的作品,也不许绕道而过。诗人读诗,只要拣自己喜欢的作品就行,不喜欢的可以不理——这一点,诗人和一般读者相同。不同的是:一般读者读了自己喜欢的诗,就达到目的了,诗人却必须更进一步,不但读得高兴,还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善加利用。譬如食物,一般读者但求可口,诗人于可口之外,更须注意摄取营养。当然,学者和诗人在本质上也都是读者,不过他们都是专业的读者,所以读法不同。非专业性的读者,可以称为“纯读者”。“纯读者”之中未必没有博学而高明的“解人”,只是他们不写文章,不以学者自命而已。一般的纯读者,往往在少年时代爱上了诗。那种爱好往往很强烈,但也十分主观,而品味的范围也十分狭窄。纯读者对诗浅尝便止,欣赏的天地往往只限于三五位诗人的三五十首作品。因为缺乏比较,也无力分析,这几十首诗便垄断了他的美感经验,似乎天下之美尽止于此。纯读者的兴趣往往始于选集,也就终于选集,很少发展及于专业,更不可能进入全集。且以《唐诗三百首》为例,因为未选李贺,所以纯读者往往不读李贺。至于杜牧,因为所选九首之中,七绝占了七首,所以在纯读者的印象之中,他似乎成了专用七绝写柔美小品的诗人了。纯读者的品味能力,缺少锻炼,无由扩大,一过青年时代,往往也就不再发展了。我在少年时代读诗,自命可恃直觉与顿悟,对于诗末的注解之类,没有耐心详阅。这种“不求甚解”的天才读法,对付“床前明月光”和“桂魄初生秋露微”一类的作品,也许可以,而遇到典故复杂背景特殊的一类,就所得无几了。学者读诗,没有一个能不看注解的。要充分了解一首诗,不能不熟悉作者的生平与时代,也不能不分析诸如格律、意象、结构等技巧。中国的传统研究往往太强调前者,西方的现代批评又往往太注重后者,如能两者相济,当较为平衡可行。诗的讲授、评论、注解、编选、翻译等等,都是学者的工作。诗人又是另一种特别的读者。苏轼读诗,和朱熹读诗是不一样的。诗人读诗,固然也求了解别的诗人,但是更想触发自己创作的灵感。所以苏轼读了陶诗,便写了许多和陶之作。苏轼集中,和韵次韵之作,竟占五分之一以上,那首有名的“人生到处知何似”也是为和子由而写的,但子由的原作却无人读了。杜甫之名句“转益多师是汝师”,正说明了,要做诗人,就要放开眼界,多读各家作品,才能找到自己要走的大道。低下的诗人只能抄袭字句,高明的诗人却能脱胎换骨,伟大的诗人则点铁成金,起死回生,无论所读的作品是好是坏,都能转化为自己的灵感。读者读诗,有如初恋。学者读诗,有如选美。诗人读诗,有如择妻。读者赏花。学者摘花。诗人采蜜。●长知识|“其貌不扬”到底有多丑?来源
2020年5月19日
其他

长知识|“其貌不扬”到底有多丑?

形容人容貌丑陋时,经常会用到一个词,叫“其貌不扬”。扬,扬显也。按说作貌不扬显,也可以是容貌平常呀,可“其貌不扬”这个成语却专门形容丑陋程度非同一般的,有多丑呢?《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载,贾辛因功被任命为晋国祁地的大夫,上任前拜见执政魏献子,魏献子给他讲了晋国名臣叔向的一则故事:“昔叔向适郑,騣(zōng
2020年5月16日
其他

池莉|晤雨

晤雨池莉-酷暑季节,三伏天,一连多日的太阳都是炽热白亮,路上冒烟,土地龟裂,我开始祈求福佑:来吧雨,来吧雨。日复一日,这种默默的祈祷好似生命的节奏和歌吟,一遍遍重复与循环。这一天下午,我出门收回晾晒的衣物,高举双手,从晾晒绳上取衣物的同时,我的祈求依然在无声地重复。忽然,一滴雨,一滴明晰的、圆圆的、大大的雨珠子,不偏不倚滴在了我的指头上。雨的凉意,从我的指尖,闪电一般掠过我的身体,顿时掠走了多日的炎热,答复了我内心的祈求,我真是惊喜万分。穹隆如此高远,天空如此广袤,这第一滴雨,是怎么从飘动的雨云里,准确落上我的指尖呢?这是一个奇迹。或者说,我宁愿把这第一滴雨当作一个奇迹。我赶紧跑回家,进门就满脸喜色地向家人宣布:“下雨了!”没有人相信真的下雨了。大家似乎不太在意我喜滋滋的宣称,似乎也理解和体谅一个人在连日的炎热干燥中产生对雨的憧憬和幻觉。我自己依然喜滋滋的。我立在门口,望着外面,心里的祈求继续悄悄歌吟。静静的一刻过去了。雨的声音来了,十分响亮和明确的来了。凉爽的雨幕就像是我召唤而来的精灵,真实地由远及近,终于全面展现。你怎么知道下雨了?大家看我一眼的神态,分明是这样问我,致使我十分得意。我笑而不答。我要为那第一滴敲醒我的雨珠保密,为我自己对雨的祈求和呼应保密。我和家人跑到雨中,尽情淋雨,踩水,顽皮孩童一般,是难得的调皮和兴奋。我深信,普天之下,一定不会是我一个人接受上天的恩赐,第一滴雨不仅仅只给我一个人。然而,我也深信,更重要的还有个人情怀,你得对于大自然保持你的敏感和呼应,你得怀有一份眷恋与共生的真心,去接受与发现那第一滴雨,才会获得真真的清凉与感激。人们现在是越来越依赖机器了。冬夏是空调机的;眼睛是电视机的;双手是电脑的;双腿是小车的。过多地依赖机器使得人类是这样懒惰,苍白乏力,无聊和无趣。同样还是雨,也有下得山呼海啸,泛滥成灾的。武汉夏季的雨,的确是我这半辈子在其他地方没有见过的暴烈。那是一种没日没夜没头没脑的猛抽,气势惊人,打得天下万物东倒西歪千疮百孔。乌云压城,闪电霹雳,飞机停飞,高速公路关闭,道路沉没,漩涡翻滚,大树小树连根拔了,竹林成片倒下,户外成了无人的世界。电也忽然停了。惊雷横空出世,偏偏滚到你脚下炸响,同时一道耀眼强光吞噬你的全部视觉,我胆战心惊。每次在这样的雨中,我都是胆战心惊。我关紧门窗,坐在昏暗阴晦的屋子里,透过窗户玻璃与大雨面对,脑子一片空茫,惟有肃穆的敬畏。我总是觉得这样的暴雨完全是脱缰野马,似乎正在带来更可怕的事物。什么更可怕的事物呢?我却不知。我无法知道,无法猜度,甚至无法想象,我只有敬畏。正是这种神秘莫测的暴雨,让我一再地经历害怕和敬畏:作为一个人,不管你是谁,都不要没有惧怕,都不要过分嚣张,你不过就是一个大有局限的肉身凡胎而已!雨就是这样的一种自然的奇迹:一边灌溉我们,一边淹没我们:一面润物无声,一面雷霆万钧;有时候是天堂,有时候是地狱。多少次,面对雨,我直接地经历着升华与坠落,愉悦与恐惧,安详与躁动,感恩与畏惧。●一周一书|全图解猫咪行为学来源
2020年5月12日
其他

一周一书|全图解猫咪行为学

一周一书时间,今天推荐的是宠物图书——《全图解猫咪行为学》。循序渐进让猫咪放松情绪、展开天性,解决猫咪的种种疑难杂症;将百张图表整合归纳,解答每个爱猫人常见的猫咪问题;谨以此书献给宠爱猫咪的你。《全图解猫咪行为学》全图解猫咪行为学福建科技出版社
2020年5月7日
其他

十里扬州,三生杜牧

有醒悟: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回想那段失意的日子,竟像是大梦一场,放浪形骸,如此荒唐。但仔细想来,诗人的“扬州梦”生活,是与他政治上不得志有关。>>>>
2020年5月3日
其他

6个成语,洞见老子智慧

老子,又称李耳,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被道教尊为教祖。下边这6个成语,可以说老子一生的智慧尽在其中。01.富在知足老子《道德经》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懂得知足,适可而止;知足不辱,知足者富。想起一句很喜欢的话:“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拥有得太少,而是想要得太多。”正是因为欲望太多,结果造成心里贫穷;贪婪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食不过求饱,居无非求安,此外的红尘荣辱,都不过是人心的贪欲,而有了知足的念头,就不会过分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更加不会自寻烦恼。02.物极必反老子的哲学讲究辨证的看待事物,他认为福可为祸,正可为奇,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不要过于追求完美、追求极致,给生命中留一点白;当一件事物完美到极致时,必然会走向反面。熟悉了解《曾国藩家书》的,就会发现这个很有趣的地方:曾国藩特别懂得这方面的进退。曾国藩消灭太平天国之后,名声达到极致。但当时他很害怕,因为他掌握着整个湘军,皇帝肯定会猜忌他。于是,曾国藩就撤湘了。凡事都要留有余地,话不可说尽,事不能做绝;退一步想,必有余乐,好花看在半开,浮生看破半世。而所谓“物极必反”的真谛,就是拿捏住尺度,不要过犹不及。03.慎终如始老子认为:“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对任何事情、对待结尾都要如同对待开始那样慎重,做到有始有终,就不会有失败了。无论发生何种事情,都要始终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谦逊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一如既往坚持下去。不忘初心,方得始终。04.福祸相依这大概是老子最知名的一句话之一,简短的语言,却深刻地道出了福和祸的本质关系,任何繁荣背后都蕴含着危机,而危机本身也意味着解脱困境的希望。祸患来时要经受得起,把持得住,顺其自然;幸福降至时,要冷静对待,淡然处之。一生中,难免会遭遇困境和不解,也许在当下或许是难以接受的;但在过后某一时刻会突然觉得,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05.自知之明老子认为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然而解剖别人易,解剖自己难。所以人们又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在古希腊一座智慧神庙大门上,也写着这样一句箴言:“认识自己”。古希腊人把它奉为神谕,是最高智慧的象征。人生如棋,走一步算一步是庸者,走一步想三步是常者,走一步想十步方为智者。0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从来不信什么豪言壮语,恰恰相反,老子的谨慎是出了名的,因为他知道,没有什么空中楼阁,有的只是脚踏实地。短短六个成语,就如箴言一般叩问着人生和命运。老子智慧的六大成语,您了解了几个?●世界读书日|重启2020
2020年4月25日
其他

世界读书日|重启2020 赢回未来

“阅读是个魔法棒,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变成享受的时刻。”冬去春来,今年的读书日也如期而至。读书,是人类最古老的习惯之一。把先贤几十年的智慧思想集中在一个读者身上去感受,把过去无数人得来的经验教训朝夕之间尽数得之,如此这般,阅读当真是人类最好的天赋。相比起往年,今年处于疫情后的人们更需要书籍的慰藉,更渴望与有趣的灵魂深度沟通。为此,中文在线书香中国精心策划了“重启2020,赢回未来”之世界读书日主题月系列活动。愿我们散去创伤与不安,拥抱未来和美好。活动一:光影阅读新时代,书香赞荣光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各地复工复产正积极有序推进,请读者朋友们以自己的独特视角,捕捉疫情胜利之下的珍贵瞬间,带着你的原创摄影作品来参赛吧!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活动详情活动二:家园在世界读书日,给世界多一点爱这次疫情的发生让我们更加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在这个别样的读书月,让我们一起学习环保知识,守护我们的家园。读精彩图书,参与知识答题,答题通过即可参与抽奖哦。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活动详情活动三:年华重温经典名作,一人一书一世界本次活动精选12本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以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经典作品,供读者朋友们在线阅读,参与线上答题环节,更有机会赢取精美奖品!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活动详情活动四:坚持阅读马拉松,知识无边界“读书日”虽然只有一天,但它的意义却不限于一天,而是在于使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同我们一起坚持七天阅读打卡,给自己一个重回阅读的机会。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活动详情书
2020年4月23日
其他

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

4月20日上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线发布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一、本次阅读调查的基本情况自1999年起,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已持续开展了十七次。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从2019年8月开始全面启动,2019年8月至9月开展样本城市抽样工作,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入户问卷调查执行工作,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开展问卷复核、数据录入和数据处理工作。现在完成初步分析报告。本次调查仍严格遵循“同口径、可比性”原则,继续沿用四套问卷进行全年龄段人口的调查。对未成年人的三个年龄段(0—8周岁、9—13周岁、14—17周岁)分别采用三套不同的问卷进行访问。本次调查执行样本城市为55个,覆盖了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本次调查的有效样本量为21270个,其中成年人样本为16232个,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样本为5038个,未成年样本占到总样本量的23.7%;有效采集城镇样本15756个,农村样本5514个,城乡样本比例为2.9:1。样本回收后,我们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的数据对样本进行加权,并运用SPSS社会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本次调查可推及我国人口12.84亿,其中城镇居民占51.1%,农村居民占48.9%。现将本次调查的主要发现汇报如下:二、本次阅读调查的主要结论(一)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保持增长势头,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均有所增长国民阅读率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1%,较2018年的80.8%提升了0.3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3%,较2018年的76.2%上升了3.1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59.3%,较2018年的59.0%上升了0.3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27.6%,较2018年的35.1%下降了7.5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19.3%,较2018年的23.4%下降了4.1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但也带来了纸质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进一步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接触率、电子阅读器阅读接触率、Pad(平板电脑)阅读接触率均有所上升。具体来看,2019年有71.6%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较2018年的69.3%上升了2.3个百分点;76.1%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18年的73.7%上升了2.4个百分点;24.8%的成年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较2018年的20.8%上升了4.0个百分点;21.3%的成年国民使用Pad(平板电脑)进行数字化阅读,较2018年的20.8%上升了0.5个百分点。(二)手机和互联网成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纸质书报刊的阅读时长均有所减少各类媒介接触时长从人们对不同媒介接触时长来看,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间最长。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100.41分钟,比2018年的84.87分钟增加了15.54分钟;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66.05分钟,比2018年的65.12分钟增加了0.93分钟;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为10.70分钟,与2018年的10.70分钟持平;2019年人均每天接触Pad(平板电脑)的时长为9.63分钟,较2018年的11.10分钟减少了1.47分钟。在传统纸质媒介中,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间最长,为19.69分钟,比2018年的19.81分钟减少了0.12分钟,超一成(12.1%)国民平均每天阅读1小时以上图书,与2018年(12.3%)基本持平;人均每天读报时长为6.08分钟,比2018年的9.58分钟减少了3.50分钟;人均每天阅读期刊时长为3.88分钟,比2018年的5.56分钟减少了1.68分钟。(三)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书报刊和电子书阅读量均有所下降各类出版物阅读量从成年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分析看,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略低于2018年的4.67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84本,较2018年的3.32本减少了0.48本。纸质报纸的人均阅读量为16.33期(份),低于2018年的26.38期(份)。纸质期刊的人均阅读量为2.33期(份),低于2018年的2.61期(份)。我国成年国民中,11.1%的国民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此外还有7.6%的国民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电子书。(四)我国城镇居民不同介质阅读率和阅读量远远高于农村居民,城乡差异明显阅读率城乡对比对我国城乡成年居民2019年不同介质阅读情况的分析发现,我国城镇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67.9%,低于2018年的68.1%;农村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49.8%,较2018年的49.0%高0.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报纸阅读率为33.5%,较农村居民的20.6%高12.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2019年的期刊阅读率为24.6%,较农村居民的13.1%高11.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2019年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84.4%,较农村居民的73.2%高11.2个百分点。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的综合阅读率为86.4%,较农村居民的75.2%高11.2个百分点。阅读量城乡对比通过对我国城乡成年居民不同介质阅读数量的分析发现,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的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48本,低于2018年的5.60本;农村居民的纸质图书阅读量为3.73本,较2018年的3.64本多0.09本;城镇居民的报纸阅读量为23.28期(份),高于农村居民的8.10期(份);城镇居民的期刊阅读量为2.58期(份),高于农村居民的2.02期(份);我国城镇居民在2019年人均阅读电子书3.27本,较农村居民的2.25本多1.02本。(五)我国成年国民和未成年人有声阅读继续较快增长,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移动有声APP平台已经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各年龄段听书率对比对我国国民听书习惯的分析发现,2019年,我国有三成以上(31.2%)的国民有听书习惯。其中,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30.3%,较2018年的平均水平(26.0%)提高了4.3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为34.7%,较2018年的平均水平(26.2%)提高了8.5个百分点。具体来看,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为36.5%,9—13周岁少年儿童的听书率为30.5%,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为35.8%。成年国民听书的主要形式对我国成年国民听书介质的分析发现,选择“移动有声APP平台”听书的国民比例较高,为16.2%;分别有9.3%和6.0%的人选择通过“微信语音推送”和“广播”听书。(六)我国成年国民网上活动行为中,以阅读新闻、社交和观看视频为主,娱乐化和碎片化特征明显,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成年国民上网率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上网率为81.1%,比2018年的78.4%增加了2.7个百分点。具体来看,有近三成(28.1%)的国民通过电脑上网,有近八成(79.8%)的国民通过手机上网。成年网民上网从事的活动我国成年网民上网从事的活动中,信息获取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重视,具体来说,有59.0%的网民将“阅读新闻”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30.3%的网民将“查询各类信息”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同时,互联网的娱乐功能仍然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有60.2%的网民将“网上聊天/交友”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56.9%的网民将“看视频”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45.8%的网民将“网上购物”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39.2%的网民将“在线听歌/下载歌曲和电影”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还分别有26.7%和20.1%的网民将“网络游戏”和“即时通讯”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20.5%的网民将“阅读网络书籍、报刊”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七)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倾向纸质阅读的读者比例下降,而倾向手机阅读的读者比例上升明显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分布特征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分布特征来看,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18—29周岁人群占31.7%,30—39周岁人群占24.8%,40—49周岁人群占23.1%,50—59周岁人群占12.8%。可见,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接触者中,近八成(79.6%)是18—49周岁人群。成年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36.7%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比2018年的38.4%下降了1.7个百分点;有43.5%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比2018年的40.2%上升了3.3个百分点;有10.6%的国民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有7.8%的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0.9%的国民“习惯从网上下载并打印下来阅读”。(八)近四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国民对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成年国民阅读量评价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2.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6.0%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有40.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37.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国民个人阅读内容变化评价从成年国民对个人纸质阅读内容和数字阅读内容的阅读量变化情况的反馈来看,有8.8%的国民表示2019年“增加了纸质内容的阅读”,但有9.9%的国民表示2019年“减少了纸质内容的阅读”;有7.0%的国民表示2019年“减少了数字内容的阅读”,但有9.7%的国民表示2019年“增加了数字内容的阅读”;五成以上(52.5%)的国民认为2019年个人阅读量没有变化。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情况满意度从成年国民对于个人总体阅读情况的评价来看,有24.4%的国民表示满意(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比2018年的26.3%下降了1.9个百分点;有14.3%的国民表示不满意(比较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比2018年的14.6%减少了0.3个百分点;另有48.8%的国民表示一般。成年国民对开展阅读活动的呼声我国成年国民对当地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2019年有68.2%的成年国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其中,城镇居民认为当地有关部门应该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的比例为68.9%,农村居民中这一比例为67.4%,城镇居民选择比例较农村居民高1.5个百分点。(九)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阅读量均有所增长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从未成年人的阅读率来看,2019年0—8周岁儿童图书阅读率为70.6%,较2018年的68.0%提高了2.6个百分点;9—13周岁少年儿童图书阅读率为97.9%,较2018年的96.3%提高了1.6个百分点;14—17周岁青少年图书阅读率为89.1%,较2018年的86.4%提高了2.7个百分点。2019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2.9%,较2018年的80.4%提高了2.5个百分点。未成年人图书阅读量对未成年人图书阅读量的分析发现,2019年我国14—17周岁青少年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12.79本,较2018年的11.56本增加了1.23本;9—13周岁少年儿童人均图书阅读量为9.33本,略低于2018年的9.49本;0—8周岁儿童人均图书阅读量为9.54本,比2018年的7.10本增加了2.44本。2019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36本,比2018年的8.91本增加了1.45本。(十)在0—8周岁儿童家庭中,七成家庭有陪孩子读书的习惯亲子阅读现状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19年我国0—8周岁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70.0%,较2018年的68.7%增加了1.3个百分点。另外,在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94.3%,较2018年的93.4%提高了0.9个百分点;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24.98分钟陪孩子读书,较2018年的22.61分钟增加了2.37分钟。逛书店频率此外,2019年我国0—8周岁儿童的家长平均每年带孩子逛书店2.92次,略高于2018年的2.87次。近四成(37.1%)的0—8周岁儿童家长半年内至少会带孩子逛一次书店,其中三成多(32.7%)的家长会在1—3个月内带孩子逛一次书店。(十一)2019年全国阅读指数为70.22点,其中个人阅读指数为73.04点,公共阅读服务指数为67.61点阅读指数指标体系为了综合反映我国国民阅读总体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引导各城市统一阅读指数标准,我们研制出我国国民阅读指数和城市阅读指数指标体系。阅读指数指标体系共包含25项单一指标,分为“个人阅读指数”和“公共阅读服务指数”两大方面。其中,“个人阅读指数”包括国民个人图书阅读量与拥有量、各类出版物的阅读率以及个人阅读认知与评价等三个方面,综合反映国民阅读水平;“公共阅读服务指数”包括国民对公共阅读设施、全民阅读活动等的认知度、使用情况以及满意度评价三个方面,综合反映全民阅读公共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对25项指标进行分层拟合,获得阅读指数。国民阅读总指数经测算,2019年全国阅读指数为70.22点,较2018年的68.67点提高了1.55点。其中,个人阅读指数为73.04点,较2018年的71.67点提高了1.37点;公共阅读服务指数为67.61点,较2018年的65.91点提高了1.70点。个人阅读指数及公共阅读服务指数●60个总被读错的地名,你读对了吗?来源
2020年4月20日
其他

60个总被读错的地名,你读对了吗?

和别人谈论家乡地名时,最尴尬的就莫过于念错别人家乡的名字了,为了避免尴尬,这60个地名,你能对多少呢?浙江省1、丽(lí)水。2、台(tāi)州、天台(tāi),不读tái。3、嵊(shèng)州。4、鄞(yín)县,不读jín。5、乐(yuèqīng)清,不读lè。安徽省6、歙(shè)县,不读xī。7、六(lù)安,不读lìu。8、亳(bó)州,不读háo。9、黟(yī)县,黄山古称黟山。10、枞(zōng)阳,多音字,枞(cōng)即冷杉。11、蚌(bèng)埠(bù),不读bàng
2020年4月18日
其他

《清平乐》里的风华宋朝,这些人的诗,我们都背诵过

最近有部新剧《清平乐》,讲述宋仁宗赵祯跌宕起伏的一生。宋仁宗和宋神宗时期,人才辈出,大多数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下面就捋捋里面会出现的人物:根据第三集韩琦中榜眼为时间点,为1027年,列举如下:赵祯宽仁,所以他在位的时期人才辈出,在《清平乐》已播出的这几集里,几乎出现的每个角色都是大家无比熟悉的“课后背诵全文”。随便举几个例:晏
2020年4月14日
其他

李健| 迷茫时,就去寻找生活的乐趣

迷茫时,就去寻找生活的乐趣李健-很多人说,谈论青春是非常危险的,容易流于心灵鸡汤,我所能讲的仅仅是一些我在大学的生活。其实,还有一种危险的情况,谈论青春会引起误会,一般青春已逝的人会谈论青春,可我还没有。我的青春没有逝去。我所认为的青春并不是指年轻,而是有一个很好的状态。现在很多年长的企业家去爬山,做一些年轻人做的事情,他们就很青春。又比如,村上春树的书中有很多细腻的情感描写,足见他有一颗敏感的心。不仅如此,他养猫、听音乐,可见他现在的状态和大学时代差不太多,他这种状态很好,也是一种青春。青年时代容易迷茫,但迷茫是自我认知的开始。我在中学的时候,基本没有太多的想法,真正迷茫是在来清华之后,那时我才开始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乐趣——唱歌。但寻找乐趣的途中充满了疑惑与困顿,刚上大学的时候,我考虑过出国,也畅想着生活的蓝图,但后来,我发现在清华这样高手如云的地方,人的天赋差距很大,出国不是我的唯一选择,而且光靠努力不是完全有用的。因此,每当我迷茫或遇到挫折时,总会找一些我所拥有的其他东西安慰自己,类似于唱歌,可能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好像没有什么比唱歌更合适了。享受乐趣的同时认识了一些校园歌星,和一些野生的音乐家,让我很窃喜。但我大学时也怀疑过自己,写这么多歌有什么用呢?但后来恰恰是这些作品,给了我逐渐的自信。大学的后几年,我在迷茫中不断探寻着乐趣,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每个人都要拥有自己热爱的生活,拥有很多乐趣,热爱生活从而寻找乐趣,拥有了乐趣从而热爱生活,其实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我的乐趣成为我的职业和自我依靠之前,我到广电总局工作了几年,那时候的很多苦闷都是通过弹琴和锻炼身体等乐趣消减掉了。但当乐趣真的成为职业——成为歌手后,我也有一段所谓的沉默时期。当时很多人为我担忧,但我拥有自我安慰的方法,生活里的小乐趣消减了我的压力,是我最好的支撑。如果没有这些乐趣,沉默期的我可能愁苦又焦虑,不会有做音乐所需的纯粹和专注,也许很难沉下心来写一首歌。想起当年,我和卢庚戌弹琴时,他问我:“李健,你有钱想干什么?”我说我有钱想去秀水买衣服,买高领毛衣和皮靴,我还要买CD机——这些幻想给我很多快乐。后来我有了听友,我幻想在北展、工体开演唱会。后来,当这些幻想实现的时候,那就是生活的馈赠。可以说,我的乐趣一直是我的支撑。我曾经在一个寒冷的四合院里住了五年,我受够了北京的冬天,它的冷总让我感到无甚善意。但生活里的小乐趣能够驱走寒意。比方说,在四合院里我弄一个小锅炉,研究一下锅炉的运作方式;再研究一下水泵,看看如何将水泵放在水管里。这些东西看似无聊,但研究的过程中,屋子渐渐暖和起来,寒意渐渐消散,北京的冬天似乎也有些美好了。在最冷的时候,我也会写一些抗拒寒冷的歌曲,我写过一首歌叫《温暖》,多年以后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写这首歌,非常简单,因为我住的地方太冷了,温暖是我当时的渴求。所以说,真正的智慧来自于生活,生活艺术家是真正的艺术家。在这个大时代里,每个人一生短暂,个人生活的经营似乎显得尤为重要。我想每个人真正的乐趣并不会太多,但要看重它,要对之经营和投入,尽量把它培养成更大的乐趣。我一直都看重自己的乐趣,可能也是因为悉心地经营,才会让我成为一个歌手吧。作为歌手,我是这样经营自己的乐趣的,比如:我给自己定了一把吉他,但是它需要很久才到,这段时间支撑我的就是这个吉他。当我演出累了,有烦恼了,我会想想过些日子我的琴就要到了,就释然了。我们都会羡慕那些把自己生活经营得津津乐道的人,在我看来,这些人都有着青春的状态和属于自己的乐趣,因为即使他们深陷困境,所拥有的青春状态和对乐趣的探寻都会减轻他们所经历的苦痛。有人可能会认为,年岁的增长会磨灭这样的状态与乐趣。我曾唱过《当你老了》,其实我觉得老了并不可怕,在我看来,最可怕的是老无所依——精神上没有了依靠。我还赖在青春里不走,只有在青春里才能体会到乐趣。借用凯鲁亚克的一句话来说,便是“愿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郭永秉|从“文字”入手理解中国来源
2020年4月11日
其他

郭永秉|从“文字”入手理解中国

如果要在所有中华文化元素当中挑选出一个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你会选择什么:中国菜?中国茶?京剧脸谱?水墨画?园林?瓷器?旗袍?《九个汉字里的中国》
2020年4月7日
其他

冰心|一日的春光

一日的春光冰心-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荫,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引了。天下事都是如此——去年冬天是特别的冷,也显得特别的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慰安自己说,“等着吧,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的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
2020年4月4日
其他

特别关注|书香战“疫 ” 用阅读提升免疫力

做到停课不停阅读福州格致中学语文教研组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不忘关注时事,关注民族,关注国家。自编战“疫”阅读材料
2020年3月30日
其他

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绝境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黑夜多么漫长,朝阳总会冉冉升起;无论风雪怎样肆虐,春风终会缓缓吹来;当挫折接连不断,当失败如影随形,当命运之门一扇接一扇地关闭,我们永远也不要怀疑总有一扇窗会为自己打开!只要心中还有一线希望,无论来自外界的不幸是怎样的沉重,无论源于自身的灾难是如何巨大,脚下总会有一条新的道路。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快乐和痛苦都是相对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很多时候我们都因为进退无路而垂头丧气时,却不知道身旁已经有扇窗为自己开启。
2020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