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全文共1388字,预计阅读5分钟。近日,“社交牛逼症”一词横空出世,引发了新一波舆论热潮。各种猎奇视频的走火更是推动此词广泛传播。在各种视频底下,有关社牛的讨论屡见不鲜。这样的爆火让我们不经怀疑,曾经在网络上风靡一时的“社交恐惧症”是否真实存在?01“社牛”词义的变化据B站up主“梗指南”所言,“社交牛逼症”是“社交恐惧症”的极端反差,原指人在和陌生人社交或在公众场合完全不顾及世俗的眼光,心里没有任何包袱,完全放飞自我,做着一些让人感觉尴尬的事。但在现实生活中,“社交牛逼症”的含义显然改变了。当一种意向从小圈子开始向大众泛化时,原本的意义就会被消解,变得语义不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听到有人说自己有社交牛逼症,可他们并不会在一些公众场合做出哗众取宠的事情。不难看出,“社交牛逼症”已经从原本的意思转变成“很擅长社交”的意思。More社交牛逼症,表面上是一个梗,实际上真实地暴露了现代人对社交的强烈渴求。这种渴求在大学之中尤其突出。02大学新生的社交热潮在大学学府度过了2个月后,我深切地体会到大学事务的繁冗。大部分的时间我都在处理部门的任务,这与高中的“忙”大相径庭。在这种情况下,我沟通社交的频次也越来越高。有职位在身的同学更是如此。有许多人身陷社交的泥潭之中,用键盘打出的冰冷字符维系着一段脆弱的社交纽带。许多人对没日没夜打来的社交风浪感到疲倦,可是前辈们的提醒支撑着他们迎头而上,身边同学不断扩大自己社交圈的行为也使得他们无法抽离这场开始恶化的内卷。实际上,新一轮的社交内卷已经悄无声息地开始了。“社牛”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生成的产物。我们顶着“社牛”名义,挥扬着“增加人脉”的旗帜,寻找着各式社交的途径。这样的“社牛”大旗,给初来乍到的我们传递了焦虑的信号,迫使更多的人加入“社牛”的团体之中。可是努力变成“社牛”的我们,是否还记得我们社交的初衷?我们拼命拓宽的人脉所耗费的时间,能否换取他应有的价值?03无效社交,“社牛”的半边影子无效社交,是指是指那种无法给你的精神、感情、工作、生活带来任何愉悦感和进步的社交活动。从小到大,父母便教育我们要和他人搞好关系,但仔细静下心来想想,我们所寻求的这些人脉,是为了什么?——利益交换。我们费尽心思处好社交关系,只是希望在未来的某个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人能伸出援手。但在“社牛”的刺激下,社交变得不再有选择性,变成了鲁莽的,漫无目的地交朋友。这其中虽然不排除有优秀的人在,但是大部分的人只是我们生活的一个过客,并不能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帮助。我们在社交中长大,可是却被社交的狂热困住;我们的时间花费在无尽的恭维中,浪费了可以进步的机会。当你一蹶不振躺在床上默默哭泣的时候,却发现满朋友圈的人,却没有一个能让你吐畅心扉,消解忧愁。这是否也是一种悲哀?04把握好社交的界限,是一种美德“社牛”不值得人们追逐,它恰好反映了现实社会中人们内心的荒芜与无措。同样,“社恐”也没什么羞愧。安适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本就是一种幸福,不是人人都有踏出舒适区的勇气。希望新时代的“社牛”与“社恐”们能握手言和,共同朝着健康的社交齐步迈进。当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不必再因为“社交焦虑”而苦恼烦躁,能以一种平和自然的姿态回应外界的眼光时,我们一定能在这随波逐流的大环境下,活出独一无二的自己。最后引用猫哥新传考研的一句话:“一种和谐的、正常的、友善的社交则应该是不偏不倚、不骄不躁、不卑不亢的中庸之道。习得这种社交能力的人,让人感觉如温润君子、如如沐春风般的自然与舒服。一种健康的人格和社交,无关内向与外向。而在乎真诚待人与换位思考。”参考文献:社交牛×症:一场主动的自恋,被动的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