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是我们这个年代的话剧舞台上的巅峰之作。”——周黎明,《新京报》“看得我如醉如痴,时而感伤时而欣慰,有时大笑,有时哭得抽泣;泪还没干又破涕而笑;还没笑完又哭将起来。这是什么样得一出戏?把我弄得像个傻子一样。”——国际巨星,林青霞“《宝岛一村》给这样一群流亡的人和颠沛的命运流出更多的空间。”——《中国新闻周刊》“传奇的身份、历史的色泽、时代的珍藏。”——陈浩,《中国时报》“《宝岛一村》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超越了政治。超越了地域和冲突,回归到人性最本质的真善美。”——影评人,周黎明看过《宝岛一村》的朋友会知道,剧中的三个家庭都是平凡的小人物,村子里几乎没有发生过什么大事情,但就是这些大时代下的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琐碎的小事、场景,串起来就变成了全人类的写照。戏中老赵、小朱、周宁三家人的平凡日子里,我们看到了最真实的眷村,最直白的历史,每一个角色,都背负着太多悲欢、离愁和身不由己的无奈。他们所经历的流离失所、漂洋过海,所失去的家和亲人,那些彷徨和苦难,一辈子的乡愁都藏在了让人又哭又笑的日常生活。无论是看过亦或是没看过这部作品的观众今天就跟随我们一起来盘点那些令人记忆深刻的名场面吧01周宁:子康!问你一个问题,我的老家,上海,在哪个方向?李子康:先找到北极星,然后往西、再往西……上海。在眷村过的第一个除夕,屋子里热热闹闹的一群人,走进了夜里,还是会忍不住望向家的方向。“往西,再往西。“面对着望不着的家乡,有人下跪、有人敬礼。在海峡的对岸应该也有一群人,等不到早该回家的人,也这样深深地望着海的另一边吧。02钱奶奶:我娘家是天津人。天津,天津卫啊。听不懂啊?没关系,我教你啊,做天津包子是有诀窍的,里面要包肥肉跟瘦肉,是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调整的。季节,懂不懂?什么叫季节你懂嘛?季节啊,春——夏——秋——冬,四季啊,四季。你笑是懂还是不懂啊?这怎么说呢?好比说现在是夏天热的时候,热啊!流汗啊!你这个肥肉跟瘦肉的比例是三比七……朱嫂:三……钱奶奶:等到冬天的时候冷啊,冬天冷啊,肥肉就要多一点,就是要四比六……朱嫂和钱奶奶,一个说着闽南话,一个带着天津腔。语言不通的两个人交流起来是“鸡同鸭讲”“手脚并用”。但听不懂又有什么关系呢?朱嫂依然能够理解钱奶奶的泪水和哀伤,钱奶奶也依然能够教会朱嫂包包子。相比于语言,更重要的是愿意相互理解的心吧。“做包子”是钱奶奶得意的手艺,手中这根“擀面杖”就像接力棒一样,从天津到台湾,传给了朱嫂和眷村的一代人。ps.来看《宝岛一村》的每位观众,在散场时都可以领到美味包子一个噢~不止她们,《宝岛一村》眷村群像里的每个人都非常的个性鲜明,当然说话的方式也都“各有特色”👉有软糯的闽南话,也有爽朗的北方口音,还有一些相对比较令人费解的语言……不过没关系,他们可以有自己的《交流方式》!就像每一次的树下唠嗑会谈,都十分热闹精彩。纪怪蜀黍在大家激烈的观点碰撞中也总能很好地《参与其中》!03冷如云:我还记得那个早晨,吃完早饭,我看着你的背影,一个二十啷当意气风发的年轻小伙子就这么走出了门。哎哟!那外头的阳光是那么的灿烂……到了现在,天黑了,门一推开来,进来一个老头,这是什么意思,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冷如云的一生就像是坐过山车,本来是令人艳羡的飞行官太太,可某天,丈夫却突然背负着污名消失了。从高高在上,变成了寄人篱下。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不得不看人眼色,受尽旁人非议也只能忍气吞声。意外的重逢让一直默默忍耐着的如云爆发了。“这是什么意思?这到底是什么意思?“